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状与展望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治疗现状与前沿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治疗现状与前沿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由于现代人的工作和生活习惯以及年龄等因素影响,近年来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本文旨在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现状与前沿。
一、病因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使得椎间盘中的软骨组织向外凸出,压迫了椎间盘周围的神经根和脊髓,导致腰痛、下肢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劳动过度和长期的不良姿势,如长时间弯腰、负重等。
2. 骨骼增生等引起的脊柱变形。
3. 腰部受伤或扭曲。
4. 长时间坐姿或站立姿势不变等引起的腰背部肌肉紧张。
二、诊断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主要基于患者的症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1. 症状和体征:患者会出现腰背部疼痛、下肢疼痛、局部压痛等明显症状,行走和站立时疼痛加重,休息时疼痛减轻。
2. 影像学检查:采用X线检查、磁共振成像和CT扫描等技术检查患者的脊柱情况,明确椎间盘的突出部位、大小和形态等。
三、治疗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1. 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一般适用于患病早期或轻度患者。
主要包括止痛、消炎、物理治疗、按摩、针灸、理疗等措施。
物理治疗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包括热敷、冷敷、牵引等。
热敷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患处代谢;冷敷可以减轻疼痛,消除炎症;而牵引可以直接作用于椎间盘,缓解神经根的压迫。
2.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通常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严重或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手术方式主要包括椎板切除术、椎间盘摘除术和椎间融合术等。
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手术逐渐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方式。
微创手术可以减少手术创伤,缩短住院时间,恢复快,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沿技术。
四、中国的前沿技术我国的医学界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也不断进行着前沿研究和探索。
近年来,我国医学界开始注重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如针刺、推拿、保健养生等。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多!出现腰痛后,别再乱投医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多!出现腰痛后,别再乱投医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引起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统计数据显示,在出现腰痛的人群中,约10~15%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该病好发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农村地区的患病率高于城市地区。
而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加大,导致该病的患病率出现了逐渐升高的发展趋势,对人们的生活与工作造成了较大影响。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较多,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腰痛症状,有效性与安全性均得到了临床医生及患者的认可。
详细介绍如下:1腰椎间盘突出症简介1.1 病因(1)过度负重:在腰部未进行充足准备的情况下,忽然让腰部承受较大的压力时,易造成髓核突出。
从事重体力劳动及举动的运动员,易因为腰部过度负重而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症。
(2)腰部外伤:腰部发生急性外伤时,在失去腰背部肌肉的保护下,会累及纤维环、软骨板等结构,造成已经发生退变的髓核突出。
(3)腹压升高:剧烈咳嗽、便秘时用力排便,都会造成腹部压力突然升高,继而引起腰痛。
(4)腰姿不当:腰部呈屈曲位时,如果忽然旋转,腰部超出其能承受的能力或一时无法适应外力的传导,则易引起髓核突出。
(5)职业因素:汽车驾驶员,因为长时间处于坐位及颠簸状态,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较大,易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症。
(6)脊柱畸形:先天性或继发性脊柱畸形患者,因为椎间盘宽度不一,且常出现扭转,导致纤维环承受的压力不一,因此易出现椎间盘退变。
(7)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受血糖代谢异常的影响,会造成椎间盘周围动脉血流受阻,血流量减少,代谢降低,则易引起椎间盘组织破裂。
(8)妊娠:孕期因为腰椎代偿性前凸,加大了椎间盘的应力,导致椎间盘退变风险加大。
1.2 症状表现“痛、酸、胀、麻、僵”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症状表现。
(1)腰痛:为首发症状,约97%的患者会出现腰痛症状,且常反复发作。
之后出现腿痛,腰痛与腿痛可同时发生。
(2)坐骨神经痛:常发生于腰4~5、腰5~骶1间隙,疼痛具有渐进性、放射行特点,常会从臀部放射至大腿后方、小腿、足背部。
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特点是椎间盘变性、脱出或膨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引起相应的局部痛或放射痛。
临床上多见于中青年人,尤其是长期坐姿工作、不良的体力劳动习惯或缺乏适当的体育锻炼者。
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本文将对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进行观察和总结。
一、中医骨伤手法中医骨伤手法是一种古老而又经典的治疗方法,它主要采用传统的中医推拿手法,结合理疗和功能锻炼等方法,通过手法的刺激和调理来达到治疗脊椎疾病的目的。
中医骨伤手法的特点是疗效确切、无创伤、无毒副作用等,因此受到了患者的青睐。
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中医骨伤手法可以通过局部按摩、拨法、推拿、医疗理疗等手法,来改善患部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促进椎间盘的复位和修复,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减轻疼痛症状。
二、独活寄生汤独活寄生汤是《伤寒论》中的一种养生汤剂,它的主要成分是独活、寄生、细辛、附子等中草药,具有活血化瘀、温经止痛的功效。
在中医理论中,独活可以活血化瘀、祛风止痛,寄生可以温中止痛,细辛可以温化寒湿,附子可以散寒止痛。
独活寄生汤可以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 材料和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均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
观察组采用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
2.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疼痛评分、腰椎功能评分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疼痛评分显著降低,腰椎功能评分显著改善。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
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四、结论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明显好于常规西医治疗。
探讨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探讨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包括腰痛、下肢麻木、无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周围气血运行不畅、腰肌劳损、肾脏虚弱等多种因素导致的,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探讨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一、中医骨伤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论基础中医骨伤手法是中医传统手法的一种,它是以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为基础,运用推、拉、拿、按等手法技术治疗骨折、脱位、挫伤等疾病的一种特殊疗法。
中医骨伤手法具有疏通气血、活络经脉、调和阴阳、舒筋活络的作用,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炎症反应、促进组织修复。
而独活寄生汤是中医经典方剂,出自《伤寒论》。
该方具有祛风散寒、行气活血、祛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因受凉、受湿、气血不畅等引起的腰痛、腰肌劳损等症状。
1. 理疗配合药物治疗,疗效更佳传统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腰肌劳损等因素引起的,因此需要通过中医骨伤手法进行理疗。
在临床上,患者在接受中医骨伤手法治疗的还需进行独活寄生汤的药物治疗,以达到祛风散寒、行气活血、祛瘀止痛的效果。
相辅相成的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气血运行不畅、缓解炎症反应、促进组织修复,从而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
2. 加减适当,个性化治疗在具体治疗过程中,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加减的,以达到个性化治疗的效果。
对于气血不畅导致的腰痛,可以适当增加独活寄生汤中祛风散寒的成分;对于腰肌劳损引起的腰痛,可适当增加行气活血的药物。
通过加减药物配方,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个性化治疗需求,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疗效。
3. 常规治疗的补充传统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是通过疏通气血、调和阴阳、活络经脉等手法治疗,独活寄生汤的方法是通过祛风散寒、行气活血、祛瘀止痛的药物治疗。
冯氏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思考与展望
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双侧旋转法 , 这是一种盲 目的治疗 手法 ,
无疑加重 了椎间盘不必要 的再损伤 , 不利于椎间盘 的修 复, 延长 了恢复期 。我们在实践 中运用 向健侧旋转法 ,取 得了较好 的疗
维普资讯
・
综 述 ・
一 27 1 第5第 l 0年1 4 2 0 月 卷 期
冯 手法 氏 治疗腰 盘突出 思考与 椎问 症的 展望
董 敬 仁
( 伍姓湖农场职工 医院 , 山西永济 04 0 ) 4 50 【 要】笔者从临床实践 出发 , 摘 总结 了 目前 临床 上运 用定点旋转复位法 治疗腰椎 问盘 突出症的手法 种类 , 重点 阐述 了冯 氏手 法疗腰椎间盘突 出症 的治疗机制。指出 了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并提 出了个人 见解 , 肯定 了冯 氏手法在非手术治疗腰
椎 间盘破裂而引发本病。
2 . 治 疗腰 椎 间盘 突 出症 的机 制 3
1 治 疗腰椎 间盘突 出症的 主要手 法
11 坐位 定 点 旋转 复位 法 .
定 点旋转复位 法治疗腰椎 间盘 突出症具 有 良好 的疗效 , 这 已被大量 的临床实践所证实。但广大研究者发现 , 虽然经 过手法 复位 ,可 以观察到突出 的腰椎问盘减轻或 解除 了对神经根 的压 迫, 但突 出的椎间盘并无还 纳的迹象 。因此找到确切 的治疗机制 是完善冯 氏理论体系 的关键 。因此 , 结合临床 实践 , 笔者认 为椎 间盘 移位学说才 是冯 氏手法 治疗腰椎 间盘突 出症 的主要 机理 。 腰椎 间盘突 出症是椎 间盘在外力 的作 用下纤维环破 裂向椎 管 内 突出 , 压迫脊神经根而产生 的症状。突出的椎间盘是 以三角形 的 形状 突入 到椎 管内。三角形的大小 、 形状 、 置和椎 管的代偿 间 位 隙对疾病 的发生 、 发展 和治疗起着决定性 的作 用。三角形 的顶端 造成 了对神经根的压迫 。在手法治疗 时, 脊椎发生旋转 , 病变部 位 的上下椎体 被迫发生错位 , 因而造成椎 间盘 的进一步损伤 。损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疗法。
方法整理了2017-2019年内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各种治疗方法。
结果统计分析后得出,主要以单纯针刺、温针灸、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为主,且临床应用较广。
结论各种中医疗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中效果较好,但仍存在很多不足,需要不断改进。
腰椎间盘突出症( LDH)指的是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作用下,纤维环单独或者连同髓核、软骨终板向外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引起的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变[1]。
属于中医“腰痛”“腰腿痛”’等范畴。
据报道,约90%以上的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最高的是L4-L5、L5-S1。
其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临床上病人多首先选择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包括中医针灸、推拿、电针、牵引等治疗方法,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临床,现结合近年相关的临床文献做出一些总结。
1 常用治疗方法单纯针刺疗法刘春禹[2]等选取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针刺肓俞穴进行治疗以观察针刺后的临床疗效。
经治疗后提高了患者的有效率及治愈率,患者临床症状也得以改善,降低了患者的复发率。
白世平[3]等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使用八髎穴治疗。
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VAS 评分、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好转(P<0.05)。
温针灸疗法温针灸即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具有温经活血止痛的作用。
荆瑞恒[4]随机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对照组(62例)与治疗组(62例),对照组采取腰痛宁治疗,治疗组采取温针灸治疗,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症状积分、NRS评分、JOA评分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李晓雷[5]等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90 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5 例。
对照组采用单独针刺治疗,观察组则给予温针灸治疗,取穴均为阿是穴、秩边穴等。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VAS分值、ODI分值、JOA分值、血液流变学指标、白细胞介素-1B、复发率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探讨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探讨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1. 引言1.1 研究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腰椎疾病,临床表现为腰腿疼痛、下肢无力、感觉障碍等症状。
目前,西医主要采用药物治疗、物理疗法、手术等方法来治疗这一疾病,然而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药物治疗的副作用、手术风险大等问题,因此有必要探索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方法。
中医骨伤手法和独活寄生汤作为中医传统疗法,具有独特的治疗机制和临床疗效。
骨伤手法是一种对脊柱进行推拿、拨叩、揉捏等操作的手法,能够调节气血、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有助于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
独活寄生汤是一剂中药复方,具有活血祛风、舒筋活络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痛、腰腿痛等疾病。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通过对疾病的病因病机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能机制,为中医药在骨伤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探讨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评估该治疗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具体目的包括:1.验证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否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和改善功能障碍;2.探讨该治疗方法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3.研究该治疗方法的治疗机制和作用路径,为该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4.评估该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副作用情况,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更多实证证据,并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3 研究意义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腰椎疾病,常常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疼痛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主要以手术和药物为主,但存在着手术创伤大、术后康复缓慢以及药物治疗的副作用等问题。
无痛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39无痛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严望平(杭州巧易德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100)摘 要:目的:探讨无痛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以随机取样的方式,来抽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对其临床资料加以整理和分类,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划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
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无痛手法治疗+常规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治疗前后的疼痛状况进行观察和比较。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状况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运用无痛手法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其疼痛状况,优化腰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无痛手法;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中图分类号:R274.9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严望平,杭州巧易德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
随着当前社会整体环境的变化,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的过程中的行为模式也存在一定的更迭。
腰椎间盘突出症作为临床相对高发的一种骨科疾病,其多是因个体长期处于某种行为模式下所致,有下肢反射性疼痛、腰部疼痛、腰部活动受限等诸多临床症状,从而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降低[1]。
如果没有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随着病程的延长,病情也会逐渐恶化,从而使得患者可能会出现其他并发症,以神经疼痛和行走障碍等现象的发生率较高[2]。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必须要对这类疾病加强重视。
在以往,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2种常见方案。
其中,保守治疗以牵引、推拿、理疗等方式为主,治疗效果相对一般;手术治疗虽然效果较好,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后遗症较多,可取性较低。
基于此,临床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方式一直在不断的进行研究。
在近几年临床工作中,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无痛手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中药内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
中药内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症,作为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内治法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旨在对近年来中药内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深化中医药在脊柱疾病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临床指导。
我们将从中药内治法的理论基础入手,探讨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理和优势。
接着,我们将重点分析近年来中药内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成果,包括各种中药方剂的应用、疗效评价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
我们还将关注中药内治法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疼痛、促进功能恢复等方面的实际效果。
我们将对中药内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为中医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进一步应用和推广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中药内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论基础中药内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
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痹症”范畴,多因风寒湿邪侵袭、劳损外伤、肝肾亏虚等因素导致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
因此,中药内治的目的在于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散寒止痛,从而达到缓解症状、促进康复的效果。
在中药内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过程中,常用的中药材主要包括活血化瘀药、祛风散寒药、补益肝肾药等。
这些药材能够针对病因病理,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散,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从而缓解腰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中药内治还强调个体化治疗,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状况等因素进行辨证施治。
通过个性化配伍药材,调整药物剂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药内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论基础是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通过选用适当的中药材和个性化治疗方案,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未来,随着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中药内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和效果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完善。
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1 ) 经相关辅助检查( C T或 M R I ) 确诊为 L D H的 患者 ; 2 ) 初次或第 2次发病的患者 , 没有采取过其 他方法 治疗 ; 3 ) 病程相对较短( 病 程 在 2年 内者 ) ; 4 ) 临床症状及体征较轻, 能坚持学习、 工作者。
1 . 2 . 2 排 除标 准
1 . 5 疗 效判 定标 准
1 ) 神经损害较重 , 二便功能有障碍者 ; 2 ) 椎 管
采用 改 良的 Ma c n a b标 准 判定 疗 效 : 优: 症 状 消
・ 通讯作者 : 赵继 荣(1 9 6 5一) , 男。 甘肃通渭人 。 硕士研 究生导师 。 主任医师 。 研究方向为脊柱外科 . E—ma i l : z h a o j i r o n g 0 7 0 9 @1 6 3 . c o r n o
肃省 中医院赵继荣主任医师在门诊用脊柱调衡手法 治疗 L D H共 4 0 例,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 现报道
如下 。
者 坐于患 者后 方 。 医生 用双 手 拇 指分 筋 理 筋 , 揉按 定痛 , 使 局部 组织 放 松 , 解 除痉 挛 。 以 L 5偏 左 侧 治
疗为例 , 用右手拇指按于 L 5 棘突 的左侧 , 其余 四指
展开 自然置 于患 者右 侧 腰 部 , 嘱 患者 把 左手 放 置 于 头后 , 右手 自然置 于左侧 大腿 的外侧 , 医生用左 手从 病人左 侧腋 下穿 过 , 向 前上 以虎 口之势 握住 患者 右 肩部 , 同时 医生用 左 膝 前 部顶 住 病 人 的左 侧 上半 臀 部; 此时 , 嘱病人 尽 可 能前 屈 并 向左 后 方旋 转 , 当病 人不 能 自行 旋转 时 , 医生 用 双手 同时 向相 反 的 方 向
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近况
i io J .Mo P am cl 2 0 ,3:2 3—12 nvt [ ] r l hr ao, 0 36 12 29
间 盘髓 核 是体 内最 大 的无 血 管 的封 闭 组 织 , 与周 围 循 环 毫 无接
触 , 营养 主 要来 自软 骨 终 板 的弥 散 作 用 , 人 体 髓 核 盘 受 到损 伤 后 , 核 突 破纤 髓 维环 或 后 纵韧 带 的 包 围 , 修 复 过 程 中新 生 血 管 长 人 髓 核 组 在 织 , 核 与 机体 免 疫 机 制 发 生 密 切 接 触 , 核 基 质 里 的蛋 白多 髓 髓
[ 1 inB, uJ C n ol J e a .S rt i c a i nh a a e 2 ]J X , o n l , t 1 eo nn meh ns i e r v l a y o ms t v
d s a e s r tn n i d c d u -e u ai n o r n fr n r w h f c ie s , eo o i —n u e p r g lt ft so mi g g o t a - o a
腰 椎 间 盘 突 出症 是 临 床 常 见 的 脊 柱 疾病 。腰 椎 问 盘 的 退
变 是 腰 椎 间 盘 突 出症 发 生 的 重 要 因 素 , 性 或 慢 性 损 伤 则 是 急
发病的直 接原 因。临 床上 以 L 、 S L 一 间 盘 突 出 最 为 常 见 。 其 表 现 为下 肢 麻 木 酸 痛 , 腿 抽 掣 甚 至 疼 痛 难 忍 , 步 艰 腰 举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西医治疗现状
一
出其 根 性 疼 痛 并 不 严 重 , 而相 反 , 时 小 的 突 出 可 引起 更 严 重 有 的疼 痛 。 因此 , 械 压 迫 并 非 腰 椎 间 盘 突 出 症 患 者 神 经 根 疼 机 痛 产 生 的唯 一 因 素 。 近 年 来 , 们 发 现 在 神 经 根 周 围发 生 的 人 炎 症 反 应 可 能 是 产 生 疼 痛 的 重 要 原 因 , 且 已 在 人 和 动 物 突 并 出 的髓 核组 织 中发 现 了 P A2各 种 细 胞 因 子 、 列 腺 素 E 及 L 、 前 2
氧化 氮等 炎 症 递 质 , 中 以 白细 胞 介 素 一1、 瘤 坏 死 因子 其 a肿
最 为重 要 。手 术 中也 常 常 发 现 神 经 根 表 现 出 充 血 、 肿 , 似 水 类
一
种 炎 症 样 变 化 _ 。所 以 , 以 机 械 因 素 解 释 腰 椎 问 盘 突 出 4 j 仅
症 的病 理 机 制 是 远 远 不 够 的 , 症 因 素在 其 中 的作 用 越 来 越 炎 引起 大 家 的关 注 , 其 是 白细 胞 介 素 一1 I 尤 (L一1 能 刺 激 组 织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法治疗进展
维普资讯
《按摩与导引》 2007年 5月第 23卷 第 5期(总 149期) Chinese Manipulation & Qi Gong therapy.May 2007,Vo1.23,No.5
用按摩杠杆加压点按大肠俞 、关元俞 、环跳 、风市 、 阳陵泉、足三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结果治疗 1— 2疗程数以千计均治愈。翟 氏[131J ̄]正骨推拿手法 ,推 顶、按压突出部位 、掌压颤腰正脊 ,加牵引治疗腰椎 间盘突出症 143例 ,结果 临床治愈 81例 ,明显好转 2O例,好转 4O例 ,无效 2例 ,总有效率 98.6%。于氏 【 4】采用三扳一旋转手法 治疗 LDH376例 ,主要手法 有按腰扳肩法 ,按腰扳腿法 、斜 扳法 、旋转复位法 , 结果痊愈 242例 ,显著进步 87例 ,进步 43例 ,无效 4例 ,总有效率为 98.94%。赵 氏旧采用局部痛点及 穴位按摩及推揉腹部 ,拇指点拔腹直肌的压痛点和 提拿腹部法治疗腰椎 间盘 突出症 216例 ,结果痊愈 161例 ,显效 24例 ,好转 3l例 ,总有效率为 100%。 陈氏【 6】采用推拿腰 、臀 、下肢后侧 肌群 ,揉拨棘上韧 带、骶髂关节 、棘旁压痛部位 ,压腰法治疗腰椎 间盘 突出症 253例 ,结果治愈 189例 ,好转 42例 ,无效 2l例 ,治愈率为 91%。陶氏【 7】采用拉、拍、抖、压手法 治疗 LDH100例 ,结果总有效率为 100%。刘氏IlSlJ ̄] 正骨松筋法治疗 LDH58例 ,结果 治愈 36例 ,好转 2O例 ,无效 2例 ,总治愈达 97%。 2 小结
《按摩与导引》 2007年 5月第 23卷 第 5期(总 149期) Chinese Manipulation & Qi Gong ̄empy.May 2007,Vo1.23,No.5
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西医治疗进展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多发病、常见病。
目前临床工作仍采用非手术治疗作为该病的基本治疗方法。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也有了较大的进展。
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西医治疗进展【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0-0283-01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多发病、常见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隋核向后突出,压破一侧或双侧神经根,从而产生腰部疼痛、活动障碍,下肢放射痛等临床症状。
目前临床工作仍采用非手术治疗作为该病的基本治疗方法。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也有了较大的进展。
本文为了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西医治疗进展,进而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和临床表现,简述一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比较一下中西医治疗方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1)外伤;(2)年龄;(3)遗传因素;(4)职业。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1)椎间盘的细胞营养的减少,营养的减少导致椎间盘的退变而引起椎间盘突出症;2)活细胞的数量减少,椎间盘活细胞的减少导致椎间盘的退变;3)细胞的衰老,随着年龄的增大,椎间盘的组织细胞出现衰老而导致该病的发生,4)组织细胞的变性,椎间盘组织细胞发生变性后椎间盘出现退变而导致该病等。
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该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腰腿痛,40%患者主诉先有腰背痛,后有下肢痛,33%的患者发现腰背痛和腿痛同时发生,17%的患者发现先有腿痛,后逐步出现腰背痛,9.6%的患者主诉只有腿痛,还有1.4%的患者只表现为腰痛。
患者活动时感觉疼痛加重,在咳嗽、排便时疼痛加重。
许多患者不能长距离的行走,同时伴有间隙性跛行,卧床休息后疼痛减轻。
通过临床观察于研究可知90%以上腰椎间突出部位在腰4,5或腰5,骶1。
大多数患者在第四、五腰椎棘突旁有明显压痛,叩击痛,用力按压该部位时可发现下肢放射痛加剧,体格检查: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阳性。
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进行了深入总结 , 全文如下。
1 常 用手 法
黄 氏 以 手 法 为 主 治 疗 腰 椎 问盘 突 出症 10 5
例 。治疗手法以按揉点穴法 、 分筋理筋法 、 直腿抬高 法、 斜扳法为主。经治 10 5 例患者, 治愈 5 2例 , 显效 7 例, 6 有效 1 例 , 8 无效 4 , 例 总有效率 9 .% 。 74 李 氏 以改进 手法 治疗腰 椎 间盘 突 出症 3 O例 。 方 法是 : 常规 机械 牵 引腰椎半 小 时再进 行手 法治 疗 。 手法 治疗 分 为反复 横推 腰部 、 拉双腿 抖腰 法 、 卧 牵 俯 正扳腿法 、 左右侧扳腰法、 仰卧牵蹬腿法 、 反背抖腰 法、 俯卧放松腰部。结果 : 治愈 2 例 , 8 显效 1 例。 龙氏 等以手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 出症 86 6 例。分基本手法、 整脊手法、 骨盆与骶髂部手法进行 治疗 。基 本 手法 又 分 为推按 摆动手 法 、 点按 推散 法 、
庞 氏 以复 合 手 法 推 拿 治 疗 腰 椎 间盘 突 出 症
7 O例。在整个治疗 过程 中, 患者有俯 卧、 侧卧 、 仰 卧、 坐位 4种体位变化 , 医者分几步进行治疗。首先 以滚法操作于患者腰部 、 臀部 、 下肢后侧及外侧 ; 其 次持 续按 压腰 部椎 间盘 突 出部位 , 并行 腰椎斜 扳 法 ; 强迫直腿抬高动作 ; 患者配合做腰部屈伸运 动。结 果疗 程 1~ 8周 。本 组 7 O例 , 治愈 5 6例 , 好转 9例 , 未愈 5 。治愈率达到 8 .% , 例 0O 总有效率 9 . %。 29 冯 氏等 选 取 腰椎 间盘 突 出症 患 者 8 O例 。随 机分 为 2组 , 法 治疗 组 4 手 o例 , 物 治 疗组 4 药 o例 。 分别进行手法及药物治疗 , 比较治疗前后疗效、 R MI 及 M M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手法治疗可以彻底解 R 除神 经根 受压 , 到 治疗 作用 。 起 方 氏等 分 三步 采 用放 松 理 筋 点 穴 手法 、 卧 俯 过伸扳法 、 侧卧斜扳法、 收功手法治疗腰椎 间盘突出 症 16 2 例。结果治愈 19 , 0 例 占总数 8 . 1 好转 6 5 %; 1 例 , 87 % ; 愈 6例 , 4 7 % , 1 占 .: 未 3 占 .6 总有 效率 达
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腰背疾病,常见于肝肾亏虚型患者。
中医骨伤手法和中药治疗是中医传统治疗的重要手段。
中医骨伤手法可以有效缓解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并恢复腰椎功能;中药治疗可以调理肝肾,加强身体的自愈能力。
联合应用中医骨伤手法与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增强疗效,提高患者康复率。
在治疗过程中,需注意疗程及注意事项,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引发其他并发症。
通过病例分析可以看出,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治疗对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显著效果,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也为患者康复带来希望。
展望未来,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不断创新中不断完善,为患者带来更多可能。
【关键词】关键词:中医、骨伤手法、中药、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联合治疗、效果评价、疗程、注意事项、案例分析、展望。
1. 引言1.1 疾病背景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向后突出,压迫脊柱神经根及其周围的结构,引起相应的症状。
这种疾病常见于中青年人群,多数与坐姿、站姿不正、劳累过度、受凉、受风、剧烈运动等因素有关。
患者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乏力等症状。
严重的病例还可能出现腰椎骨折、脊柱侧弯等并发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影响巨大,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但这些方法有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痹证”范畴,又称“腰痹”,其病因主要为肝肾亏虚。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主要是以补肝肾为主。
采用中医骨伤手法结合中药治疗,可以调理腰椎周围的气血运行,疏通经络,改善局部循环,加速损伤修复,从根本上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问题。
中医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来说,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治疗方式。
1.2 中医治疗特点中医治疗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整体观念: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各个器官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现状分析开题报告3000字》
学 院
班级、专业
姓 名
学 号
指导老师
校内
单位
校外
单位
题 目
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现状分析
题目性质
实验研究
技术开发
工程设计
应用型
调查型
其他
一、选题依据和目标
1.研究目的及意义
通过对四指推组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观察和对照组常规推拿组和药物组的比较,验证四指推组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为四指推组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临床和理论根据,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
2. 研究进度安排
1. 2017年11月,确定选题,收集文献资料,撰写开题报告初稿;
2. 2017年12月,完成开题报告修改、定稿,开题答辩,收集实证数据;
3. 2018年1-3月,完成毕业论文初稿的撰写工作;
4. 2018年4月,完成毕业论文修改、定稿;
5. 2018年5月(20日之前),完成毕业论文答辩,将毕业论文装订成册;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病,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隶属祖国医学“腰腿痛,'“痹证”等范畴。二千多年前对腰腿痛和坐骨神经痛已有描述,现已认识到大多数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是由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本病多发于青壮年,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可造成很大影响。一般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发生的,而外伤、慢性劳损为其发病的重要原因。目前认为在岁以后,椎间盘即开始退变,髓核含水量逐渐减少,椎间盘的弹性和抗负荷能力也随之减退。目前尚无有效措施逆转椎间盘退变的进展,对有效预防外伤、减少发病具有现实的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本病病因病机,历代文献均有明确论述,认为引起本病发病原因多与虚、邪、癖、外伤等密切相关。(1)正气虚衰(一)先天不足一是肾气本虚,筋骨失于精血的濡养,骨髓不充,故发育不良或先天异常。正如《景岳全书》:“腰痛之肾虚十居八九”。《医学心悟》也载有:“大抵腰痛悉属肾虚……”。(二)久病气血亏损骨髓一方面由肾之精气濡养,亦受后天气血的充养。由于后天的各种疾病,失治、误治,久病之后,气血亏虚,‘肾精与骨髓失去了后天气血的充养和培育,从而加剧了腰椎间盘及椎体、韧带的退变过程,而致发本病。 (三)久病及肾久病气血亏损,元气耗伤,致使肾气渐损。’肾中内藏真阴真阳,真阴虚损则骨髓失于濡养而退变,真阳虚损则骨髓失于温煦而功能渐衰,皆可加剧腰椎间盘的退变而致发本病。(四)劳倦内伤所谓劳倦是指烦劳过度。一是劳力所致长期负荷造成椎间盘内部受力不均,使椎旁肌肉、韧带及关节的平衡失调,加速退变过程。二是房劳房劳耗损肾精,骨髓失养,使腰椎的退变加快、加重而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正如《寿世保元》:“夫腰乃肾之府,动摇不能,肾将惫矣。因嗜欲无节,劳伤肾经。多有为喜怒忧思,风寒湿毒伤之,遂致腰痛,牵引于脊背,旁及二胁下,不可俯仰,此由肾气虚弱所致,宜滋肾调气,病可除矣”。
腰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现状和进展
腰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现状和进展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由突出的髓核组织压迫神经根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治疗方法有多种,其中常用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是椎间盘髓核摘除和椎间融合内固定术。
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新的治疗方法,如可恢复椎间高度和脊柱活动度的人工髓核置换术和人工全椎间盘置换术,以及微创治疗等技术。
腰椎间盘可以分为正常、膨出、突出、脱出和许莫氏结节几种类型。
无论采用何种手术方法,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和最大限度地保留脊柱的运动节段即活动度。
影响脊柱节段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纤维环、韧带、小关节的作用,以及间盘的稳定作用,即所谓的三关节复合体。
微创手术已经成为外科发展的趋势,微创脊柱外科主要有两类技术,一是间盘镜技术,第二类是经皮穿刺技术。
椎间盘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对脊椎的稳定性破坏小,术中出血少,患者下地早,短期的治疗效果突出,可以说是立竿见影。
但缺点是手术难度较大,操作要求精细,技术要求较高,医生研究曲线长,必须严格选择手术适应症,术中仔细操作,才能取得满意疗效,远期疗效目前尚无确切报道。
椎间盘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对于间盘突出初次发作,突出部位为偏中央型且不伴有神经根管狭窄的病人手术效果明显,可以达到立竿见影的疗效。
但对于极外侧型或是椎间孔狭窄的且反复发作的患者效果不佳。
椎间盘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常见并发症包括感染尤其是椎间隙感染、马尾神经及神经根的损伤、切口血肿压迫马尾神经及神经根、术后复发等,其中以神经损伤及椎间隙感染在临床上处理最为棘手。
另一种微创手术方法是经皮髓核摘除术,目前可以归为这一类技术的治疗方法大致有两类。
一是用化学方法溶解髓核,如经皮臭氧腰椎间盘减压术、胶原酶溶解术等,以及经皮激光汽化冷凝技术。
二是用物理学方法使间盘内突出的髓核还纳或消失,如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术等。
根据国际公认的脊柱稳定性理念,小关节和椎间关节(即三关节复合体)提供了稳定性。
椎间关节提供了53%的稳定性,在Ebam实验证明,在部分切除椎板和关节突后,每个三关节复合体的稳定性降至原来的81%。
松振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分析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医者在肩、肘、腕关节及上肢充分放松的状态下,以手指、掌附着在一定部位上,医者将腕痉挛释放,使腕关节产生振动,带动指、掌出现快速而强烈地颤动称为松振法[1]。
笔者近年来运用松振手法治疗各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00例,男58例,女42例。
年龄最大56岁,最小22岁,平均39岁;22~34岁占26%,35~56岁占74%。
其中单侧型78例,占78%;双侧型8例,占8%;中央型14例,占14%。
病程最短5天,最长12年。
疗程最短3天,最长90天。
全部病例均经X线片、CT或MRI与临床检查确立诊断。
1.2 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参照《推拿学》[2]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本组病例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先为患者做放松手法,然后做松振手法,最后做腰部斜扳法。
对于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做腰部斜扳法时,应徐徐施之。
步骤如下:(1)患者俯卧。
医者在患侧腰臀部、下肢,沿受损神经根及其分布区域用轻柔的、按、点、揉、拿等手法放松。
时间约10 min。
(2)医者将掌心附着在患者腰阳关穴位上,在肩、肘、腕关节及上肢充分放松的状态下,将腕痉挛释放,使腕关节产生振动,带动指、掌出现快速而强烈地颤动。
颤动频率每分钟400~600次左右,振幅要小而均匀。
一般要求10 min以上,使震颤持续不断地传递到机体内,在治疗部位内产生舒松和温热感。
(3)待上述手法治疗完成后,进行腰部斜扳法。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临床治愈:患者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障碍、脊柱侧弯、主观麻木感、患肢温度下降等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显效:患者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障碍、脊柱侧弯、主观麻木感等症状明显好转;改善:患者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障碍、脊柱侧弯、主观麻木感等症状减轻;无效:患者经治疗原有症状无明显改善。
2.2 治疗结果本组患者100例,临床治愈66例,占66%;显效12例,占12%;改善6例,占6%;无效16例,占1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状与展望
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对人类健康的危害颇深,对其治疗的方法也是五花八门,笔者从科学的角度较全面的总结了当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五大类别,分析了手法治疗的三大机理和潜在的三大弊端,对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景予以肯定。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法治疗现状展望
【中图分类号】r2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3-0068-0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发病,是临床上引起腰腿痛症状的最常见疾病之,有人统计其发病率约占腰腿痛病人总的15%。
中国传统医学对该病早有认识,《内经》中曾有:“…脊痛腰以折,脾不以曲,如结,月如裂,是踝厥”。
手法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中医的外治法,在我国有数千年的历史,广为流行,效益显著。
在非手术疗法中,手法具有重要价值,有着简便、无需特别设备、能重复施行和疗效较为迅速等优点,深受患者的欢迎,掌握得当,安全可靠。
1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手法分类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法很多,但按其对腰椎活动的影响大致可分成几类[1-5]。
1.1 拔伸类之牵抖手法。
患者取仰卧位或俯卧位,术者在助手的配合下牵引双下肢同时抖动摇摆。
1.2 屈伸类手法。
①单(双)腿后伸按腰法:患者取俯卧位,
术者用力抬起患侧(或双侧)下肢,使腰曲加深,同时按压腰椎。
②屈膝屈髋旋压法:患者取仰卧位,屈膝屈髋,术者用力下压小腿前部,使腰椎过度前屈。
1.3 侧屈手法。
患者侧卧于特制检查床上,患肢在下,腰以下躯干探出床头外,下肢固定于床上,在术者辅佐下使躯干探出床头外,下肢固定于床上,在术者辅佐下使躯干向下方运动以矫正腰椎向健侧的侧弯,术者同时稳定患椎局部。
1.4 旋转类手法。
①坐位定点旋转复位法:患者取坐位,腰前屈,助手固定其一侧大腿或患者跨骑于特制治疗椅上。
术者立于患者身后,一手助其旋腰,一手拇指按一定方向顶推受累椎节棘突或横突。
施术时可感觉到受累椎关节的错动且常伴有响声。
②牵扳手法:患者俯卧位,在骨盆牵引(50~70 kg)10 min后,术者于侧位向上扳动患肢使腰曲加深,同时另一手拇指朝一定方向推旋患椎棘突。
③侧卧位斜扳法:患者取侧卧位,术者用两肘附着于患者一侧髋和肩部,反向用力,使躯干以腰3、4、5为中心旋转。
1.5 复合手法。
许多医生实施手法时同时运用上述多手法,以图到好效果。
较有代表性的:①半麻下大推拿:患者在手术室内实施静脉麻醉后,顺序施以直腿抬高、屈髋屈膝前压、俯卧单(双)腿后伸按腰、牵抖双下肢等一系列手法。
②三整一垫法:按顺序施以俯卧按腰、侧卧斜扳、仰卧抬腿(三整)及仰卧腰部垫枕10~15 min(一垫)。
2 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能机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椎间盘由于不同程度变性或遭受外力而引起软骨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脊神经根而造成腰痛及坐骨神经痛。
有关手法治疗机制的研究众多,主要有:
2.1 利用生物力学原理使突出髓核组织还纳。
在影像学论断飞跃发展前,许多人根据生物力学原理推测手法治疗有使突出髓核还纳的效果。
如旋转复位法、屈髋直腿抬高复位法及牵扳法等,可使后纵韧带紧张、逼迫突出髓核向前复回;此时后椎间隙正好因腰前屈而增大,通过施加旋转椎体的手法加大回纳力以助其复位。
后仰按腰法则通过前纵韧带紧张,后纵韧带松弛,使神经根与突出髓核间紧张缓解,加上在腰椎的后方施压迫手法,使突出髓核复位。
2.2 改变神经根与突出髓核的位置关系,松解粘连。
郑效文等[7]在手术直视下做斜扳手法发现,朝特定方向斜扳,可以使相贴挤粘连的神经根组织与突出髓核组织分离达1 cm左右;相反方向斜扳则加重挤压粘连。
这一发现基本肯定了手法的松解神经粘连和改变其与突出髓核关系的作用。
2.3 改善椎管内局部血运状态 qischults等[13]用手法成功地治疗了2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ct复查发现大部分病人突出髓核形态并未有变化,进而认为突出髓核组织并非诱发根性刺激体症的直接因素,而是继发压迫或刺激了椎管或椎间孔内的动静脉丛,由此引起的软组织的水肿,或神经根的刺激压迫症状。
手法治疗加强了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了炎性反应物的吸收,减轻了水肿症状。
3 存在的问题
3.1 手法的病理基础研究存在争议。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理基础尚存争议,影响对手法治疗研究提供依据。
比如,关于椎管内突出间盘组织是否与神经根刺激体征直接相关的问题尚未彻底阐明;椎管内神经根刺激体征与椎管外软组织继发反应及脊柱结构力学紊乱引起的症状有混淆不清的论述报告;髓核自身免疫炎变理论尚未最后证实等。
3.2 手法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水平较低。
在临床报道中普遍存在缺少必要的对照和随访,临床文章缺乏客观性,而基础研究上虽然近年来有一些形态学、生理学、生物力学和一些其它的研究,但文章少且零乱。
并且目前手法机制的研究缺少令人信服的指标和方法,如ct扫描很难精确重复定位,常常无法说明手法治疗后导致的细胞微结构变化;普通mri扫描因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很难实际成为研究指标等。
3.3 手法命名上的混乱。
目前手法命名复杂无序,有的是以“南派”、“北派”束称之,有的则以人名称之,但大多数是以手法的形态来命名的。
手法命名的混乱不利于手法的发展和交流,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固封自守以及管理上的混乱等也影响了手法的发展。
4 展望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科学、严格统计学设计、多学科参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才是将来手法治疗的发展方向。
提高从业者的专业素
质,加强管理,加强交流,才能使手法的研究更上一层楼。
相信通过一定时间的研究和大家的共同努力,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必将形成其特有的理论和治疗体系。
参考文献
[1]王福根.牵扳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附42例临床分析.中国中医骨伤杂志1988
[2]刘润田等.脊柱外科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3]李国衡.魏指薪伤科手法与导引.上海科学出版社1982 [4]洪连喜.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引例临床观察.实用外科杂志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