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实训及实践教学改革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实训及实践教学改革探究
作者:田伟
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年第21期
1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趋势和指导思想
1.1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传统的学校教育,一般比较偏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忽视技能培养,其弊端是易形成“以教学大纲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的“三中心”现象。而且整个教学过程偏重知识的传授,技能培训不足,极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因此,当前许多职业学校都纷纷开始改革传统的“三中心”教学模式,进行各种各样的新课程、新方法的建设与探索,国家相关的教育管理部门,从国家教育部到各地方的教育厅、教育局也正就此进行积极的探索。实践表明,只有不断改革才能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1.2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和美国教育家杜威曾分别提出过“做中学,学中做”和“让学生从做中学”的教育主张,倡导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猜想预测、进而解决问题,在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提炼和总结以达到学的真正目的的教学方式,通过对问题的反思、提炼、总结来进一步促进做,即在学中做,在学中规范,在学中提升,达到学做合一,互相促进。
职业教育应围绕“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深度融合。企业参与学生培养全过程,共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或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把“做中学”的思想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2 实验实训教学改革思考
2.1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现代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是能兼顾就业和发展,强调职业适应性,注重通用职业能力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改变中等职业教育“终结性”教育的现状,并为个体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因此,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要求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专门人才。
2.2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目标的定位
学校根据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定位,确定符合职业学校特色的教学目标,即:中等职业教育不仅要为受教育者进行就业准备,使其形成较强的岗位工作能力,还要为其发展奠定基础,形成较全面的素质和能力。在培养过程中首先培养学生的社会适用能力,包括基础生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公民基础素质、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等。在此基础上,通过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专业学习能力学习,培育学生的专业基础素养,形成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适应就业、创业、岗位能力的需求。
2.3 中等职业学校实验实训课程体系的设计
在对企业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和各级技能大赛的内容,按照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学校实验室的现状,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融“教、学、做”一体,“公共基础课程+职业能力课程+综合实训课程+能力拓展课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2.4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过程的策划
1)创设工作过程、工作情景,引入角色体验。将仿真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引入基于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教学和训练中,将教学技能训练与教育技术训练交叉融合。突破传统微格教室的局限,将教学空间延伸到工作现场,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情景教学、现场教学视频拍摄与编辑等综合项目训练,通过角色转换与体验,提高学生综合技能。
2)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任务分解。项目教学强调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实际工作的全过程。其特征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及实践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任务分解,分解的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情境要素。这是开展项目教学的第一要素,也是教师实施项目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由于情境是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真实事件的模拟,将带来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从而有效调动学生运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完成项目任务。
②任务要素。项目教学是以学生对“任务”的原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为基础,以阶段(或单元)整体安排学习任务和学习时间。项目任务要涵盖一定的知识内容,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项目任务。
③组织要素。项目教学法最常见最有效的组织形式是小组合作学习,此组织形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有利于实现“角色扮演”。
④过程要素。学习的过程不能局限于书、课堂、网络,而是模拟实施工程项目的过程。
⑤评价要素。对学生的评价必须做到评价主体、评价手段和评价方法的多样性;不同的项目,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
3)以任务完成的过程作为教学基本单元和教学核心。任务完成过程是单元教学的主体,体现了教师和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及活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过程必须体现理论、实践、考核一体化,应由导入工作任务、实施工作任务、训练工作任务等三大环节构成:导入工作任务,即分析载体,提出本堂课将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关键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实施工作任务,即按照工作步骤的逻辑顺序完成工作任务,关键在于紧紧围绕教师做什么、学生做什么,详细编写实施工作任务的步骤、内容和要求;训练工作任务,即完成实施工作任务后,学生自行反复训练的工作任务,一般由教师配套编写工作任务单和课程设计指导书。
4)通过案例的解析引入相关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的探求真理的欲望。”案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它有一个基本的假设前提,即学员能够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研究与发现来进行学习,在必要的时候回忆出并应用这些知识与技能;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适时把相关文化专业知识引入案例教学中,以达到运用和巩固知识的目的。
2.5 教学内容的分解和确定
基于职业能力需求,根据企业岗位能力分析,形成项目,通过对项目的分解形成不同的工作任务,根据典型的工作任务分解为一个个技能点。根据教学内容的分解形成通过创设情境,学习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了解掌握企业的安全规程、岗位规程、企业规章制度,最终完成教学项目的教学内容。
2.6 教学环节的设计
根据教学内容,通过项目、案例、行动导向等教学法来设计教学环节。具体环节如表2所示。
3 中等职业学校实践教学改革
3.1 加强校企合作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一点在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充分发挥企业优势,促进校企合作推动教学改革,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培养技能型人才;要加大校企合作的工作力度,广泛开展“订单培养”;积极下企业调研,实现校企共同完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特色鲜明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共同开发建设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方面有实质性突破;拓宽社会服务领域,开辟新的服务市场,积极开展科技服务和企业职工培训;加强由合作企业为主要成员的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建设,制订和完善工作制度,实施“双主体”育人。
3.2 着力推进课程改革
一是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校企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