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针刺治疗的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瘫
面瘫,因其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故又称为口眼歪斜、口僻等。多为突然发病,好发于春秋季节,其致病原因多为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以致经
气阻滞,筋脉失调,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面瘫又称为面神经麻痹。面神经麻痹可分成两类:一类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贝尔氏麻痹。另一类为颅内或面神经的炎症或肿瘤、血管
病变和外伤累及面神经而致继发性或症状性面神经麻痹。
一、分期分经辨证论治
面瘫作为针灸临床最为常见的疾病,因其发病多由感受外邪,风寒侵袭阳明、少阳而致经气阻滞,筋脉失养,肌肉弛缓不收,发为瘫痪。病性属实,病位在面。其辨证并不复杂,临床施治以祛风寒、通经络为法。中药可用牵正散。针灸选用面部阳明经和少阳经肠穴,并配以合谷等远端脑穴。在辨证时注意辨病程的内容。应根据每一阶段疾病的主要矛盾进行分析,辨明其归属、病位,而后立法施治。根据面瘫的发病特点,将其分为三期:急性期,恢复期,后遗期,三期的辨治重点各有不同。
1.急性期
一般在发病的5—7天内。发病突然,常在晨起睡醒时觉面部一侧不适,漱口漏水,眼睛闭合不全,多数病人诉起病前或当时有患侧耳后疼痛,或患侧偏头痛,部分病人伴有耳鸣或耳堵不适。根据面瘫在急性期的主要症状,认为面瘫在此期可辨为少阳风热为主。虽然致病之邪可有风寒风热之不同,但邪入少阳,少阳为阳经,风寒之邪侵袭少阳后容易随阳化热而成风热。实际在临床就诊的病人很多都伴有风热之症,如口干,口苦,大便干,舌红,苔黄,脉浮数等。
2.恢复期
发病5—7天后,病情趋于平稳,一般耳后疼痛经急性期疏散少阳风热治疗之后症状缓解,症状以目不能闭、颊内存食、漱口漏水、面部肌肉感觉僵紧不适、鼓颊漏气、耸鼻不能为主要症状。舌红苔薄,脉浮缓。病情进入恢复期,少阳风热己减,而以阳明经络不通为主,症状以面部肌肉弛纵不收、瘫痪不用为主要表现。阳明经走行部位恰为面瘫恢复期之病变所在。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相表里,脾主肌肉,阳明经气血克盛,上荣于面,肌肉得气血之养而活动自如。若阳明经为邪气所壅滞,气血不得行于面,肌肉失养,则瘫痪不用。因此,面瘫恢复期辨证重点贵于阳明。
3.后遗期
一般经过积极合理治疗,面瘫可在1个月内获得痊愈。若1月之后,病情无明显改善,则进入后遗症期,除可见恢复期的症状外,尚可见患侧面肌抽搐跳动,紧皱不舒,眼口同动之联带症状,或瘫肌挛缩,口角歪向病侧,出现倒错。此时,病情迁延不愈,病久入络,气血壅滞,挟风扰动筋脉,肝血亏损,而见肌肉跳动或挛缩,为血虚风动之症。针对此期病程,认为病不仅在阳明,且入内而及肝脏。治疗时务必要养肝血,柔筋脉,健脾胃,搜风通络。
二、刺轻刺重有所不同
对面瘫的治疗,其特点不仅仅表现在分期分经辨治,还表现在其针对不同病程采用不同的针刺手法上。针刺手法如方药之剂量,孰轻孰重,表现出一位针灸医师的治疗水平。就面瘫而言,针对面瘫各期不同的辨治重点,有轻有重的手法,
即“三刺”原则。首先在面瘫急性期,辨为少阳风热为病。病在少阳,不仅取穴以耳后手足少阳经穴为主,其刺法为“一刺”以出阳邪,即过皮而已,不宜过深过强。急性期过后,当面瘫进入恢复期时,阳邪渐去,病人以阳明经络不通为主,治疗时不仅以阳明经穴为主,用法也与急性期不同。其针刺较急性期稍深,即所谓“二刺”以出阴邪,即在一刺之上再深刺一点。恢复期所选穴位以面部为主,此期在刺法上多用透针法,如地仓透领车,阳白透鱼腰等等。透针不仅减少穴位,一针透二穴,且其深浅恰在皮下肌肉浅层,与病变相应,刺激程度略重。但总体刺激不宜过强,以免引起肌肉抽搐挛动而成后遗。当恢复期疾病末愈转入后遗期,则见面肌抽动,紧皱不舒,眼口同动,证属病久入络,肝脏受损,肝血虚筋脉失养则拘挛抽动,脾不足则肌肉不得濡养,活动不利,紧皱不舒。针刺治疗时虽所选穴位与恢复期大致相同,但刺法却迥然有异。此期手法在面部穴位以皮内刺为主,稍强刺激,以激发经气,不宣在穴位深层刺激,以免加重抽搐挛动,这当届“三刺”。
【典型病例】
陈某,男,61岁,农民。
初诊:2015年3月13日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午休起后自觉左侧面部不适,左耳后疼痛,次日左口角歪斜,左侧额纹消失,闭眼不能。遂前往某西医医院内科就诊,诊断为周围性面瘫,给予强的松口服,维生素B12肌肉注射等。经治疗二十余天,未见明显疗效,又经某医院针灸中药治疗月余无显著改善,前来求治。刻下症见:眠可,二便尚调,左侧口角无力,歪向右侧,偶见面肌抽搐,左侧额纹消失,左眼闭合不全,时有流泪,左侧舌前味觉减退,舌暗红,苔薄微黄,脉滑。
诊断:面瘫(面神经炎)。
辨证:风热袭络,兼有瘀滞。
治法:疏风活络,兼理瘀血。取手少阳、阳明经穴及颜面局部腧穴为主。
针灸处方:阳白丝竹空攒竹合谷偏历头临泣颧髎地仓颊车大迎
刺法:采用多针浅刺之法。地仓、颊车从皮下肌肉浅层透刺,余穴皆浅刺0.1—0.2寸入肌肉浅层。留针20—30分钟,每周2次。
二诊:2015年3月27日。经针刺4次,面肌抽搐消失,症同前。
三诊:2015年4月10日。眼周及面颊较前舒适
经8次治疗,左侧额纹出现,眼己能闭合,但仍不灵活,偶见流泪,味觉正常,口歪前明显好转,但示齿时仍见歪斜。原方基础上加人中、承浆、目窗、睛明。睛明穴直刺0.1—0.2寸,以加强疏通口颊及眼部气血的作用。经15次治疗,至2016年3月9日,全部症状消失,闭眼开齿皆灵活自如。
按语:面瘫乃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针灸治疗疗效颇佳,取效的关键在于掌握最佳治疗时机和针刺方法。面瘫的针灸治疗可分为三期,初期即发病5—7天,治疗以远端取穴为主,如合谷、偏历、液门等。面部应少刺激,邻近部位可用翳风、完骨。发病后8—20天为中期,此期治疗应采用浅针多刺的方法。面瘫的病机多为外邪袭络,病位较浅,刺激量切忌过重,深浅以皮下或肌肉浅层为度。经此期治疗,多数患者均可治愈或基本治愈。若经15—20天治疗,或误治,仍未见效者,届难治病例。治疗仍以浅针多刺为法,适当配合透刺,透刺亦当注意沿皮下或肌肉浅层针刺。面瘫治疗中亦应强调辨证施治,早期虽可由风寒外袭引起,但决不能一见面瘫就用牵正散。从临床来看,面瘫以风热型或兼见热象为多。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