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与西方浪漫主义到先锋艺术脉络的区别
中国近现代艺术史的主要阶段

中国近现代艺术史的主要阶段中国近现代艺术史的发展经历了几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都对中国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是这些阶段的简要描述:1. 新文化运动时期(1919年-1949年)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在这个时期,许多知识分子开始呼吁对传统文化和思想进行改革。
这导致了文艺界的大规模变革,包括文学、绘画、音乐和戏剧等领域。
艺术家们开始追求现代性和个人表达,逐渐摒弃了传统的艺术形式和主题。
2.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时期(1949年-1976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期。
在这个时期,艺术成为了政治宣传和社会教育的工具。
艺术家们被要求创作符合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要求的作品,强调宣传革命理念和社会主义建设。
绘画、雕塑、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都受到了政治控制和限制。
3.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是中国艺术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艺术受到了极端的批判和迫害,许多艺术家被迫放弃他们的创作。
传统艺术形式和文化遭到摧毁,许多文物和艺术品被损毁或丢失。
4. 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标志着中国艺术史的新阶段。
这个时期,中国面临了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变革,这也对艺术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艺术家们开始接触到国际艺术潮流和思潮,他们可以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创作理念和观点。
绘画、雕塑、摄影、装置艺术等新兴艺术形式开始出现,同时传统艺术也得到了重新评价和发展。
这些阶段展示了中国近现代艺术史的重要转折点和发展方向。
每个阶段都对中国艺术产生了独特的影响,塑造了当代中国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美术鉴赏论文——中西艺术差异

中西艺术比较探析摘要:东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导致了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和以水墨画为代表的中国绘画除在材料及工具的使用上的差异外,在创作方法和审美观念上也存在根本性的不同。
中国传统建筑注重环境气氛的营造意境含,追求和谐统一;西方古典建筑体现了人与自然对立的“人神合一”的宗教观念。
关键词:绘画音乐建筑雕塑园林异同现状1.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古典艺术的差异及根源总体来说,中国传统艺术是写意的--注重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的大多是自然在人心里的感受。
绘画多写意,音乐重感受,书法写胸臆,舞蹈讲合一;西方古典艺术是写实的--注重的是对自然的重现,反映的大多是自然的真实情况或运行理论。
绘画多写实,音乐重和鸣,舞蹈表情绪。
而这种区别与中西哲学的差异有关。
中国的哲学思想是以中庸谦和为主,把天人合一,物我两忘推向极致;西方哲学主要是来源于希腊的数学和几何的逻辑思维,重视对事物的客观认识,概念化推理演绎剖析事物,推崇物我对立。
所以,中国艺术以含蓄的手法来表现自己,西方艺术多以夸张的手法来表现自己。
中西方绘画之差异分析。
东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导致了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和以水墨画为代表的中国绘画除在材料及工具的使用上的差异外,在创作方法和审美观念上也存在根本性的不同。
西方绘画由于受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摹仿说”的理论影响,故西方绘画一般重形似、重再现、重理性;而整中国画注重的是情感表现,注重“以形写神”,“气韵生动”。
创作方法上西方绘画重写实、以块面塑造形体、强调焦点透视;中国绘画重写意、以线造型、追求打破时空界限的散点透视。
此外,中国画讲究将诗、书、画、印有机地组合在一个画面上,从而形成中国画独特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古典建筑之差异分析。
中西建筑文化的不同,从根本上应理解为中西文化传统的不同。
一般认为:中国文化重人,西方文化重物;中国文化重道德和艺术,西方文化重科学与宗教;中国文化重融合、统摄,讲究并存与一体性,西方文化重不同时代的独特精神,凸显各种流派的个性特质等等。
艺术流派总结

艺术流派与思潮欧洲,16世纪文艺复兴,17世纪古典主义,18世纪启蒙主义,19世纪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20世纪早期的现代主义和后期的后现代主义,等等。
中国,汉代的浪漫风习、齐梁时代的浮华辞藻、唐代大气磅礴、宋代文人情怀、明清的性情之上、五四世纪的新文化运动,等等。
魏晋玄学思潮、唐代古文运动、明清性灵说等。
古典主义:形成于17世纪,古典主义讲究理性精神和严整的形式,戏剧领域的“三一律”(即一时、一地完成一个故事),绘画领域严格的焦点透视法等都是集中表现。
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兴起的一种崇尚想象、自然象征和神话的艺术思潮,在文学领域以华兹华斯、拜伦、雪莱、济慈、雨果等为代表,在绘画领域由德拉克洛瓦的崇尚幻想的夸张画风,等等。
现实主义:现实主义又称为批判现实主义,它是对浪漫主义的一次纠偏,它注重客观性、典型性和批判性,代表作家有司汤达、巴尔扎克、福楼拜、狄更斯、果戈理、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代表画家由《拾穗者》的作者米勒等,现实主义总是致力于大胆暴露社会问题,体现了强烈的批判性。
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是在西方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兴起的多种艺术思潮的统称,它受到尼采哲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追求深度模式和意义呈现,崇尚暗示性,着力刻画个体心理现实,如“意识流”“超现实”等;致力于揭示个体生存的“荒诞”性,如荒诞派戏剧;具有较强的先锋性,曲折地传达对西方社会危机的拯救意图。
象征主义,19世纪末西方兴起向整个主义艺术潮流,再次推动了艺术象征的新发展。
1886年让·莫雷亚发表《象征主义宣言》,随后法国诗人马拉美将象征主义界定为“通过一点一滴地引起人们对某物的联想,从而显现出一种情绪;或者反过来说,通过择取某物并从中抽出一种‘情绪’的艺术。
”同时代诗人波德莱尔、音乐家瓦格纳等都受此影响创作了丰富的象征型兴象。
20世纪著名诗人艾略特则提出作为象征手法的“客观对应物“:”激起那种独特情感的一套物体、一种境遇、一连串事物。
中国近现代艺术流派时间线

中国近现代艺术流派时间线导言中国近现代艺术流派时间线旨在概述中国自20世纪初至今的主要艺术流派和运动,以及其背后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背景。
这一时期,中国艺术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各种流派和风格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中国艺术的新面貌。
20世纪初至1949年1900-1920年代:传统与现代的交汇- 传统绘画的变革:在这一时期,传统中国画开始受到西方绘画技法的影响,出现了一批融合中西绘画技法的艺术家,如赵之谦、齐白石等。
传统绘画的变革:在这一时期,传统中国画开始受到西方绘画技法的影响,出现了一批融合中西绘画技法的艺术家,如赵之谦、齐白石等。
-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919年,新文化运动兴起,倡导“民主、科学、民生”,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在这一背景下,一批新兴艺术家开始探索中国艺术的现代化道路。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919年,新文化运动兴起,倡导“民主、科学、民生”,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在这一背景下,一批新兴艺术家开始探索中国艺术的现代化道路。
1930-1940年代:战争与流离失所- 抗日战争时期的艺术:抗日战争期间,许多艺术家流离失所,但他们依然通过艺术作品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渴望。
抗日战争时期的艺术:抗日战争期间,许多艺术家流离失所,但他们依然通过艺术作品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渴望。
- 国共内战与艺术家的选择:在这一时期,艺术家们在政治立场和艺术追求上面临抉择,有的选择留在大陆,有的则赴台或海外发展。
国共内战与艺术家的选择:在这一时期,艺术家们在政治立场和艺术追求上面临抉择,有的选择留在大陆,有的则赴台或海外发展。
1949年至今:新中国成立与艺术新纪元1949-1970年代: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向:新中国成立后,艺术创作逐渐倾向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风格,强调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传达。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向:新中国成立后,艺术创作逐渐倾向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风格,强调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传达。
浅谈中西方艺术异同

浅谈中西方艺术的差异,希望对你的疑问有帮助。
差异一:文化差异导致的艺术差异,中华文化含蓄,内敛;西方文化直接、奔放。
所以你会发现,中国风景画多,讲究意境。
西方人物画多,而且裸体画早已有之,中国艺术可不敢这么大胆。
差异二:社会发展环境差异导致的艺术差异。
中华社会环境总体稳定,儒家思想主导社会,所以艺术表现繁荣的多,表达志向的多,例如清明上河图,兰亭序,豪放派诗人等等;西方动乱较多,科学发展较早,所以西方艺术揭露社会黑暗的多,倾向用艺术探究事物本质。
例如,蒙娜丽莎,向日葵,维纳斯,都盯着一个物体不放。
差异三:艺术的表达方式有差异。
中国的艺术以文字、绘画表达的多,中国讲究的是“传神”、“神似”;西方的艺术以绘画、雕塑表达的多,西方讲究的是“真理”、“神秘”从西方艺术发展史的过程来看,科学的剖析、逐步的深入是其发展的一个特点,任何一门艺术的发展都是不能脱离同时期的社会与文化。
西方的科学实际上是希望将事物拆开来看的,探究它的内部构成。
是一种不断深入、层层打开的过程。
这种事物构成的观念直接影响了艺术的发展。
在中国文化中,是以阴阳五行作为事物构成的整体,五行是一个整体的循环的系统,缺一不可,是以一个整体、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去看待它的。
所以,在中国人眼中,万事万物都有生命。
发展到艺术上来,便将自我之外的事物也看做是有思想精神的主体,所以,画任何事物景物也都要先发现事物的精神,即“传神说”,除此之外还要加入写意在其中,写意不仅写的是对象当中存在的内容,更要写出艺术家所赋予的一种内容,最后使得所表现的事物韵律化,从而体现一种生命体的状态。
最终达到画面中随处可见一种生命的律动。
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具备生命独有特点的艺术作品。
中西方艺术发展有几千年的过程中,它们各自发展出了自己不尽相同的方向,其根本正是在于受到了不同时期社会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影响,也显示出中西方文化所具备的不同视角,论者认为这也正是这篇文稿的意义所在,但是,作为庞大的史论体系,它牵扯到的历史、人文、甚至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的相关内容,简单几千字的阐述并不能窥探其皮毛,但作为美术史论研究者,如果不能对整个史论的发展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就根本谈不上以点窥面。
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

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中国当代艺术是指在当代中国社会背景下创作的艺术作品,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具有时代特征、具有现代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
中国当代艺术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其表现形式和创作理念多样化,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多元文化、变革和开放。
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这一时期的中国艺术家受到西方现代艺术思潮的影响,开始进行艺术创作的实践和探索,表现出对传统绘画、雕塑等形式的重新思考和挑战。
第二阶段是90年代至21世纪初,这一时期的中国当代艺术经历了快速发展和蓬勃的多元化创作,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家和艺术团体。
第三阶段是21世纪初至今,当代艺术在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同时也呈现出更加多元和丰富的形式和内容。
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对当代艺术的创作、表现和传播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当代艺术家在这一历史背景下,面临着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本土与国际等多重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他们以敏锐的观察力和创造性的思维,不断地探索和表达对这些文化冲突和认同的态度与看法。
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过程中,艺术家们通过各种形式和媒介进行创作和表现。
绘画、雕塑、摄影、装置艺术、影像艺术、行为艺术等不同的艺术形式被广泛地运用和发展,使得中国当代艺术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面貌。
艺术家们还利用当代科技和媒体手段进行艺术创作和展示,使得中国当代艺术走向了更加开放和跨界的道路。
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吸收和借鉴西方先进的艺术理念和技术,同时也在不断地寻求本土文化的根基和传统的力量。
中国当代艺术的多元性和跨文化交流使得艺术作品在国际上具有了更广泛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展示出了对全球文化多样性的包容和体认,同时也引发了对中国当代社会现实的深思和关注。
当代西方艺术与中国艺术的文化比较

当代西方艺术与中国艺术的文化比较在当今的世界上,艺术作品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无论是在文化、社会、还是政治方面,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作为人类创造性表现之一的艺术,虽然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不同,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艺术表达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但不同的文化之间的比较和交流却是无可避免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会探讨当代西方艺术与中国艺术之间的文化比较。
一、艺术观念的不同在谈论西方艺术和中国艺术的文化比较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双方对于艺术本身的理解和观念的不同。
西方艺术强调的是创新、个性和独立性,它更重视表达个人情感、思想和主题,注重个性化和现代化的艺术创作,追求对于现实的思考和反思。
中国艺术则更加注重传统文化、历史和哲学的哲思,更关注他人和集体,更强调文化传承和历史延续。
中国艺术在表现形式上更注重意境和神韵,文化因素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艺术观念的不同导致了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风格,各有所长,但在现代社会中,两者的差距也越来越小。
二、艺术形式的差异艺术形式是西方艺术和中国艺术之间的又一大差异。
西方艺术形式多样,包括绘画、雕塑、音乐、电影、演讲,还有在当代社会中崛起的各种新型艺术形式,如数字艺术、动态影像等。
而中国艺术形式相对更加单一,以绘画、书法、篆刻、雕塑、陶瓷、漆器等为主,其中以国画最为闻名。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艺术形式也在逐步多元化,这一点不言而喻。
两种艺术形式的差异主要来自于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的差异以及现代经济发展的差异,两种艺术形式并不是优劣之分,而是各有所长,相互补充。
三、创作手法的不同无论是在西方艺术还是中国艺术中,创作手法一直是艺术家最关心的话题之一。
西方艺术家在创作中注重探索艺术新领域和新材料,更强调创新和实验,以及对传统进行颠覆和重构。
中国艺术家更注重的是创作手法的传承和传统的另类延续,继承和钻研传统艺术手法,将传统手法与现代元素结合,也一直是中国艺术家的创作方式的主要特征。
四、文化交汇的发展在当代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西方艺术和中国艺术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比较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中西方艺术异同

中西方艺术异同艺术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精神表达形式,它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呈现出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中西方艺术虽然来源不同,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相似之处。
本文将从主题、表现形式和审美观念等方面探讨中西方艺术的异同。
一、主题的异同1.1 中式艺术的主题中式艺术注重表达自然和人文之美。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被视为与人的和谐共生,因此山水画、花鸟画等作品常常刻画出自然的优美和恢宏。
另外,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为主题的作品也是中式艺术的独特之处。
1.2 西方艺术的主题西方艺术更注重表达人类内心世界和社会现象。
西方文化强调个人主义和思想的独立性,因此人物形象、社会批判和个人情感成为西方艺术的主要主题。
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肖像画,以及现代主义艺术家对社会问题的关注等。
二、表现形式的异同2.1 中式艺术的表现形式中式艺术作品常常采用线条勾勒和水墨渲染的表现方式。
通过简洁的线条勾勒和柔美的墨色来表现主题的美感。
在绘画中,空白的运用也是中式艺术的一大特色。
2.2 西方艺术的表现形式西方艺术注重色彩、光影和透视的表现手法。
油画、雕塑和立体动画等形式都是西方艺术中常见的表现方式。
此外,西方艺术家也善于运用创新的材料和技术来表达创作的灵感。
三、审美观念的异同3.1 中式艺术的审美观念中式艺术追求的是一种朴素、含蓄的审美情趣。
它更注重观者明心见性的感悟和情感的升华。
通过“以形写意”的方式,传递出意境深远、富有禅意的审美体验。
3.2 西方艺术的审美观念西方艺术强调对艺术对象的客观审美评判。
它注重创新、突破和个人的审美情趣。
在现代艺术中,一些抽象、超现实主义和概念艺术等形式都体现了西方艺术家追求创新和颠覆传统的态度。
四、其中的相似之处虽然中西方艺术有许多异同之处,但也有相似之处。
无论是中式还是西方的艺术,都是通过表达和传达情感、思想和价值观的方式来寻求审美的享受。
艺术作品中的创意、技巧和感染力等都是艺术的核心要素,无论是中式还是西方的艺术,都在追求这些共同的艺术价值。
中国和法国在艺术创作方面有何异同?

中国和法国在艺术创作方面有何异同?中国和法国各有其独特的艺术文化,从绘画、雕塑、建筑到音乐、舞蹈、戏剧等各个领域,都有着不同的特色和风格。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中国和法国在艺术创作方面的异同。
1. 艺术风格的差异中国和法国在艺术创作方面的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的艺术风格。
中国的艺术风格,以其典雅、简洁、内敛、抽象、含蓄的语言表达,体现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而法国的艺术风格,以其热情激情、实验性、拒绝传统、奔放自由的创新精神著称。
两者在艺术风格方面的差异,反映了两个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审美取向。
2. 文化立场的差异艺术创作不仅受艺术家个人的审美观念、技巧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还受到民族文化、社会背景等因素的影响。
中国和法国在文化立场上有不同的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强调敬畏自然、顺应自然,表现出尊重自然的态度。
而法国文化则体现出更为浪漫主义的文化特色,强调个性、自由、人权。
艺术创作中,中国强调“道法自然”就成为了中国艺术创作中最为重要的标志之一。
3. 艺术创作方式的差异艺术创作方式是体现艺术家个性及艺术表现手法的重要因素。
中国与法国艺术创作方式的差异在于,中国艺术注重意境,尤其是笔墨意境;而法国艺术则注重音乐式的装饰手法。
中国的艺术家,在创作中更强调灵气、精神、志气,将文化和自我完美结合;而法国的艺术家则强调艺术家的个人理念、个性等因素。
总之,两者在艺术创作方式上的差异,体现了两种文化的不同理念及审美取向。
4. 艺术市场的差异艺术市场在艺术创作及艺术品商业化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和法国两国的艺术市场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在中国,艺术品购买的兴起,在人们买艺术品打造自我的时候,对中国的艺术市场也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在法国,艺术市场的兴起则更多的是围绕着商业营销,更强调商业价值,注重经济效益。
5. 艺术受众群体的差异艺术由人民创造,又为人民所接受。
艺术受众群体对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历史的理解、批评与评价也不同,因此成为艺术创作中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简要介绍中国艺术史各阶段的主要艺术形式及其特点。

简要介绍中国艺术史各阶段的主要艺术形式及其特点。
中国艺术史可以分为古代艺术、中古艺术、近现代艺术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特点。
古代艺术阶段是中国艺术史的起始阶段,时间跨度较长,大约从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14世纪。
古代艺术的主要形式有陶瓷、青铜器、玉器、书法、绘画和雕刻等。
特点是注重形式和技法的精细和美感,注重对自然和人物的真实描绘,同时也表现了古代社会的政治、宗教和道德理念。
近现代艺术阶段发展于19世纪末至今,是中国艺术史的现代阶段。
在这个阶段,西方艺术的影响开始显现,中国艺术家开始接触到西方的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形式,同时也面临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冲突。
艺术形式多样化,包括中国画、油画、版画、摄影、雕塑等。
特点是追求创新和个性表达,注重对社会现象和人类问题的关注。
总体来说,中国艺术史的各阶段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古代艺术注重形式与技法的完美和真实描绘;中古艺术注重笔墨的表现力和审美情感;近现代艺术注重创新和个性表达。
这些特点和发展趋势反映了不同时期中国社会的特点和文化形态。
浅谈西方现当代艺术的脉络及特点

浅谈西方现当代艺术的脉络及特点西方现当代艺术是指当前西方国家在当代艺术领域中所呈现出的一种新的艺术形态。
这种形式的艺术,一方面融合了传统艺术的元素,另一方面又呈现出了新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西方现当代艺术的脉络主要源自于二十世纪初期的现代主义艺术,而且在六十年代以来,艺术风格也从抽象表现主义逐渐转向后现代主义。
本文将从西方现当代艺术的脉络及特点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脉络1. 现代主义艺术在二十世纪初期,西方世界的艺术家们开始逐渐抛弃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而转向一种更加注重抽象和表现感情的艺术形式,这就是现代主义艺术。
现代主义艺术以其自由、抽象、个性化的表现方式,逐渐在西方艺术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
毕加索、马蒂斯等艺术大师的作品,都表现出了其对现代主义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探索。
六十年代以来,西方世界的艺术界开始出现了一种新的风格,即后现代主义艺术。
这种艺术形式不仅继承了现代主义艺术的创新和个性,更加注重对于文化、历史、社会等方面的批判性思考和表现。
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出现,使得西方艺术在当代领域中呈现出了更加多元化和开放的态势。
二、特点1. 多元性西方现当代艺术以其多元的表现形式和风格,呈现出了极大的多元性。
无论是绘画、雕塑、摄影还是装置艺术,西方现当代艺术都拥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使得整个西方艺术领域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2. 文化批判性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其对于文化、历史以及社会等方面的批判性思考和表现。
艺术家们通过其作品,来呈现对于当代社会的不满和批判,从而使得西方现当代艺术呈现出了更加丰富和深刻的内涵。
3. 技术化西方现当代艺术在其表现形式上往往强调了对于技术的运用和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艺术家们在艺术创作中引入了更多的科技元素,使得西方现当代艺术在技术上呈现出了更加先进和精密的一面。
4. 全球化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西方现当代艺术在其内容和形式上也逐渐呈现出了全球化的趋势。
艺术家们常常通过其作品来探讨和反映全球化对于文化及社会的影响,这样的艺术作品既具有当代的表现形式,同时也融入了全球化的元素。
东西方艺术的异同点

一.东西方艺术相同点1.艺术源头都比较历史悠久:西方艺术的源头是古希腊和古埃及.东方艺术就中国来说历史的源远流长就更不用说,从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了彩陶艺术的发展.2.东西方艺术从开始都有各自的宗教信仰:作品都带有巫性,宗教性,到后来对美的表现越来越重视.3.无论东西方美术描述对象都主要为人体:在中西美术上第一个绘画高潮都是人物画的高潮.4.近现代东西方艺术对心象艺术和镜象艺术都有了追求:西方绘画从19th印象主义,经后印象主义发展成20th层出不穷的野兽派,超现实派,实现了从镜象艺术到心象艺术的转变.因而西方同东方一样也注重了对心象艺术的追求.而东方艺术理论从古典写意相当于表现开始关于再现即写实的思想在现代也产生了.总的来说东西方俩者有一种互逆的发展方向.5.东西方艺术互相影响,吸取对方的优点:就拿西方来举例吧,现代西方绘画大师马蒂斯,米罗,克里姆特,克利等人将东方艺术的表现性,写意性,平面感融到自己的作品中.突破传统西方绘画时写实程式的约束.二.东西方艺术的不同点.1.对美的欣赏不同:中国国画的美,喜欢高雅的美.西方油画的美,爱好豪华的美.2.东方求意,西方好实:a.东方艺术风格追求虚幻要有内涵和镜界而西方艺术风格追求现实主义较强.齐白石的一句,似与不似,道出了东西方绘画的差别.b.东方艺术就拿中国国画来讲,它讲意境,不讲透视,不求像而西画古典主义以写实为主,型同摄影.c.中国艺术的目的不是为再现,而是为抒情,后来有以人发展到了山水,花鸟.西方一直以写实为主,而且特别是以写人为主.d.东方神似,讲究气韵生动.西方行似,主要讲究行的要求.e.东方艺术在于写意,注重归纳,提炼,取其精华而表现,注重表意.西方艺术注重写实,运用光学,空间等表现所在人物的存在意义.3.东西方艺术绘画效果各有优缺点:西方的油彩画覆盖性强,厚重,可修补,但不易保持,易变灰变黯而东方的中国画用胶质调色,易遂自然,但添补有痕.4.东西方艺术形式不同:东方的艺术形式是一种沉思的形式.西方的艺术形式是一种夸张,另类的形式.5.东西方绘画的异面:A.从表面上看是技法的不同:a.作画方法不同,中国画讲究默写即获取素材后回房作画.西方讲究写生.b.绘画材料方法不同,从色调来讲东方以胶溶为巧,西方以油合为盛.从色素来讲,东方为青,赤,黄,黑,白五色,和谐调和的五色色泽会美不胜收,而西方以红,黄,蓝为三原色.B.深一层研究是观察方法的不同:a.中国讲究在游玩中无意中获取素材而西方讲究刻意的取景.b.美术界向有中国画是散点透视西洋画是焦点透视的说法.C.再深一层剖析是思维方式,哲学基础,及审美意识等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a.中国画构图讲究留白,而西方绘画出现留白则视为画面不完整.b.中国还要求诗书画印的利用,中国画里诗书画印为一体,是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西方绘画没有此论.。
【中西方美术史发展比较浅析】中外美术史必背重点

【中西方美术史发展比较浅析】中外美术史必背重点传统是不断反传统的连续整合,如何没有反叛,不能反掉前面的传统,这个传统就到此为止,从此死亡。
――吴冠中一、中西方传统美术史的比较中西方早期没有美术史的概念,而多是哲学家和智者对美的讨论。
春秋时期孔子对美的认识是是社会情与理的和谐统一,庄子认为“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是一种虚空飘渺的无为之道。
西方亚里士多德认为美是“应该有的样子”。
这就是其著名的模仿说。
这些人对美的认识影响了艺术家对美术作品的创作,进而影响到美术史的发展,前期对美学的认识进步相当于启蒙。
中国最早的美术专著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谢赫《古画品录》全文共1500字,评述了从三国时期曹不兴到魏晋的画家;订立了品评绘画的六个方面,即六法;把不同的绘画用六个等级进行评判。
这本早期的绘画史著作影响到后来中国画几乎所有科目的创作,使得中国画重视绘画对象气韵生动,画面位置关系的经营谋划。
同时评级制度也一直保留不断发展。
而西方直到十六世纪才出现独立的美术史科,它的创始人是意大利美术史家瓦萨里。
1550年,1568年瓦萨里出版了两版《意大利著名建筑家,画家,雕塑家的传记》分别记录了160位意大利艺术家及其艺术生涯,作品和成就的陈述和评价,展现了十三,十四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发展史。
此书还包括三篇前言,这三篇前言可以视为一部简要的美术通史第一篇论述了美术的起源即从古至十三世纪文艺复兴之前的艺术,其后二,三篇对文艺复兴三个阶段发展阶段进行论述。
瓦萨里把美术史的写作与人的生命相类比:都是通过生产,成长,进入衰老,最后死亡。
而他提出分析艺术的5个标准:准则,类型,比例,设计,风格;这主要是从分析建筑中来得。
而瓦萨里成书的1549年已经跨越中国隋,唐,五代,两宋,元,明。
这些时代出现了很多关于美术的专著。
如唐代的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录》,这本书虽无太多理论上得建树但却开启史著记录得先河。
朱景玄《唐代名画录》论述了吴道子等120 位画家的传记、擅长科目、绘画风格,并以“神,妙,能,逸”四品对绘画进行评断分类,把中国画分为人物、禽兽、山水、楼阁建筑四科;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分为十卷,对画理、画史、画法、评论进行论述,解释绘画的功能“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提出“书画同源”,发现中国长期以来所存在的“疏密二体”以及师资传承关系,对中国画进行分期,描述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始于吴,成于二李”。
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的比较与分析

西方不太讲究衣冠,西方人物 画重线条美感,及写实面貌。
中国人物画,人物通常与背景融合, 西方人物画背景通常用作衬托人 做成【天人合一】的感觉,自然现象 物之用。理形分殊,对外界事物 的变化与人物的情感变化有一种相互 刻意加工,使其更趋完美。 感通与对应的关系
欣赏
中西方画的比较
中国画
画与诗在精神上为融合,画家不仅 在诗里找题材,更以诗人写诗的手 法来绘画,以提高诗的意境。
中国绘画不西斱绘画的比较不分析
• 随着西洋画的传入,现代的中国画家在继承传统 技法的基础上,丌断吸收外国传入的绘画技法— —包括素描、油画、水彩画等多种技法,大大丰 富了传统中国画的表现技巧,有的画家在工具材 料上也丌断革新,把西洋画的技法巧妙地不中国 画的传统技法融会在一起,无疑是中国画发展的 一个斱向。
传定象的绘所 统光的西画谓 的源体画体的 绘照积注系“ 画射、重的西 体下质写西方 系所感实方绘 有呈和,绘画 着现空以画” 非的间透,, 常色感视简是 明彩,和称指 显效并明“区 的果要暗西别 区。求方画于 别它物法”中 。与体表。国 中在现传传 国一物统统
中国绘画不西斱绘画的比较不分析
• 中国画的题跋印章,是中国画独有的,也是区别 西洋画的最大特点。中国画善于将诗、书、画、 印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并且通过题款用印来提高或补充观赏者的鉴赏和 理解,还可以丰富画面的变化,起到互相衬映、 点缀与平衡构图的作用。
谢谢大家
下次再见
西斱绘画发展历程
西方绘画
史前 绘画
古代 绘画
中世纪 文艺复 纪绘画 复兴 绘画
17世纪 绘画
18世纪 绘画
19世纪 绘画
21世纪 绘画
史 前 绘 画
浅谈西方现当代艺术的脉络及特点

浅谈西方现当代艺术的脉络及特点西方的现当代艺术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可以包括从20世纪初到21世纪初的所有类型,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装置艺术、表演艺术和概念艺术等。
尽管这些艺术形式有着特别的差异,但是它们都有共同的脉络和特点。
第一,西方现当代艺术反对传统的艺术观念和艺术方法。
传统意义上的艺术是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建立的,所以主要关注情感和现实生活的表达。
西方现当代艺术家则认为这些观念太过陈旧,不能完全反映现代人的思想和情感。
于是,他们开始探索更具象征性、抽象化和实验的方式去表达艺术。
第二,现当代艺术注重思想性或概念性。
西方现当代艺术家相信艺术不应该只是美感上的追求,而应该是更深刻地思考生活和社会现象的表达。
例如,概念艺术的代表人物Marcel Duchamp就曾经展示过一组普通物品,如铲子和拖把,并把它们展示在一个画廊中,这样做是为了挑战观众对于艺术的传统定义,并试图将“艺术”拓展到生活中的所有物品上。
第三,现当代艺术强调可变性。
这些艺术形式比传统艺术更具灵活性,因为它们可以反复展示、修改和适应不同的环境。
例如,环境艺术家Christo就经常创作大型装置作品,这些作品通常由纱布、塑料膜、钢索等材料做成,他们的作品背后有着对于环境、历史、政治和文化的思考和表达,并且在不同时期的展示和演变中,也会产生新的意义和价值。
最后,现当代艺术重视人的行为和互动。
与过去艺术家主要关注观众的反应和情感不同,现当代艺术家把观众作为表演者或合作者来看待。
例如,行为艺术家Marina Abramovic将观众带入到她的表演作品中,让他们参与其中,达成一种与作品互动的状态。
观众此时不再是被动的接收者,而是与艺术家共同创造作品的主体。
综上所述,西方现当代艺术不同于传统艺术,它强调更多的是思想性、变化性和互动性。
这些特点表明现当代艺术是一种更加具有个性和创新性的表达方式,更能反映和塑造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和美学标准。
审视浪漫主义思想与审美现代性及先锋派的关系

审视浪漫主义思想与审美现代性及先锋派的关系一、现代性的源起现代性,自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国际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
有论者指出,现代、现代化、现代性等式相互之间紧密联系的概念。
其实,从词源上讲,现代(moderm)来自拉丁文(modo),表示此刻、刚才、或者很快等意思的时间限定词,英语中的现代性(modernity),来自拉丁文的(modernitas)。
①此后,现代、现代性常常用来表示与古代息息相关的时代意识,它的内涵也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丰富和发展。
对于现代时段的划分,有学者认为是从文艺复兴或启蒙运动至今的历史时段。
现代时期所经历的多个社会层面的发展和进步,诸如自然科学的伟大发现,工业化,都市化,市场经济,宗教与世俗事物的分离,民族国家的形成等各种世界性的历史过程,通常被称为“现代化”。
现代性与现代化相关又有区别。
现代化归根结底是以生产力的发达,即达到高度社会化、工业化水平的生产力为根基,实现社会自身全面协调和综合平衡的一个必然性的历史进步过程。
②现代性是伴随现代化过程而发生的。
卡林内斯库详细地阐述了这种现代性:资产阶级的现代性概念,我们可以说它大体上延续了现代观念史早期阶段的那些杰出传统。
进步的学说,相信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可能性,对时间的关切(可测度的时间,一种可以买卖从而像任何其他商品一样具有可计算价格的时间),对理性的崇拜,在抽象人文主义框架中得到界定的自由理想,还有实用主义和崇拜行动与成功的定向——所有这些都以各种不同程度联系着迈向现代的斗争,并在中产阶级建立的胜利文明中作为核心价值观念保有活力、得到弘扬。
③1863年,波德莱尔宣称“现代性就是过渡、短暂、偶然,这是艺术的一半,另一半是永恒和不变”。
④14、15世纪,在意大利等地资本主义开始出现了萌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市侩思想和自由主义精神并存发展,工具理性开始泛滥起来(另一个原因则是新教伦理的出现),这便是启蒙现代性。
当马克斯·韦伯用“合理化”解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时,他指出资本主义发展就是工具理性不断膨胀而价值理性逐渐衰落的过程。
中西方艺术发展异同辨析

中西方艺术发展异同辨析一、西方艺术发展概要西方艺术源起于古希腊罗马时期,这一时期,雕塑艺术是一个主要的表现手段,我们可以从一些雕塑作品中一些很明显的特点:较少的描绘人物的面部表情和内心世界,注重身体细节描绘,注重外部形体的刻画。
形体已经被塑造得十分逼真,但对于面部表情的刻画却显得不那么完美,虽然其“古风式”的微笑已经不再明显,但仍缺乏所谓“人”的特点。
究其原因,一方面自然是古希腊人对身体的崇尚,另一方面,也与当时希腊的文化密不可分。
在古希腊雕塑题材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以“神”为对象,而“神”理所应当是超越凡人的,要表现这种超脱,自然很难将人的喜怒哀乐施加在“神”的雕塑之上,所以,平静、肃穆反而更能体现一种庄严的伟大。
温克尔曼就曾在其《古代艺术史》中认为:“希腊雕塑是静默的伟大。
”但是,这种注重外在相对忽略内在精神的观念却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逐渐改变。
古罗马后期开始,一些作品已经开始表现人物内心的精神世界,这为当时的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一种人文精神才得以体现,《蒙娜丽莎》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幅作品,它之所以被作为一幅名画来看待,正是在于它对表情的刻画在当时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这种对表情惟妙惟肖的刻画,使得当时的艺术家们发现,艺术的创作不仅注重外在,还要注重从外部来表现内在,即由外见内,可以说这是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总的来说继承了古典,但同时,它在继承这一基础上有了变化,可以说,这种继承是一种回归,但又不是完全的回归。
静观这几个世纪的事物发展规律,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事物的发展随着历史进程的不断前进其发生变化的速度也逐渐加快,艺术史的发展过程也是类似。
文艺复兴之后,艺术流派的产生明显要比之前几个世纪都要快上许多,而不管是从浪漫主义还是到现实主义再到后来的现代派,无一不是最近几个世纪的产物。
到了十八世纪,艺术家们这种由注重外在转移到表现内心世界(以外在表现内在)的趋势更加明显,但仍然还有一部分固守古典,比如安格尔,仍注重人体,并没有通过形体注重人的内心世界,而鲁本斯和德拉克罗瓦则更加注重通过形体表现精神内心。
当代中国艺术的演变及其特点

当代中国艺术的演变及其特点当代中国艺术的演变在近几十年来呈现出了独特的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与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相互融合,促使了中国艺术的多样化发展。
本文将从当代中国艺术的起源、发展阶段、艺术形式及其特点等方面展开叙述。
当代中国艺术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开始逐步开放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西方现代艺术的思潮也开始传入中国。
这种跨文化的交流对中国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艺术家开始接触到全球先进的艺术潮流,从而追求个人创作的独立性和多样性。
在当代中国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首先是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这一时期艺术家们开始呈现出强烈的个体主义色彩,作品多以自我表达为主,形成了一批独立的艺术家群体。
其中一些艺术家通过自由的艺术创作方式来诉说自身的情感和经历,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与批判。
李禹煜、阿尔思等艺术家都代表了这一时期的艺术风格。
随后的90年代至今的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艺术家们开始面对着全新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格局。
在大规模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动下,艺术家们逐渐关注社会变迁与城市化进程中所带来的问题和冲突。
他们开始探讨身份认同、全球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消费文化等诸多问题。
在这个时期,艺术体验和艺术行为成为了很多艺术家的创作重点。
徐冰、曹斐、于杰等艺术家代表了这一时期的艺术风格。
当代中国艺术的形式也非常多样化。
在绘画领域,中国艺术家将传统中国画技法与西方绘画技巧相结合,创造出新的视觉效果。
油画、中国画、漫画等都成为艺术创作的媒介。
在雕塑领域,艺术家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材料和形式,开始尝试各种新材料的应用和创新。
摄影、行为艺术、装置艺术等也成为现代中国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代中国艺术的特点在于它跳脱了传统的束缚,勇于接受全球多元文化的冲击,并通过自身的创作来发出独特的声音。
艺术家们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时代和社会的思考,同时反思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意义和地位。
浅谈西方现当代艺术的脉络及特点

浅谈西方现当代艺术的脉络及特点西方现当代艺术的脉络及特点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运动。
这个时期,艺术家开始反思传统艺术规范和传统美学价值观,追求独立性和创新性。
现当代艺术的脉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表现主义、立体主义、毕加索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波普艺术、后现代主义等。
表现主义是西方现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脉络。
表现主义艺术的核心观点是追求艺术形式与内在情感之间的紧密关系,尤其是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和消极情感。
表现主义强调通过大胆夸张和变形来传达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以此来反映社会的矛盾和冲突。
立体主义是20世纪艺术史上另一个重要的脉络。
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试图通过重新构造和解构物体来呈现物体的不同视角和多个时间点的感觉,以此来挑战传统的绘画和雕塑形式。
正是立体主义的出现,打开了艺术家创作中对于空间和时间的全新探索。
毕加索主义是西方现当代艺术的又一个重要脉络。
毕加索的艺术风格充满了变化,他的作品跨越了表现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和抽象表现主义等多个艺术流派。
毕加索主义的核心观点是艺术家的无限创造力和自由,他认为艺术家应该能够追求和表现他们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达达主义是20世纪艺术史上的又一个重要脉络。
达达主义艺术家反对传统的艺术规范和传统的文化价值观,认为艺术应该是反对传统和创新的表达。
他们通过荒诞、幽默和讽刺来表达对社会和文化的不满和颠覆。
超现实主义是西方现当代艺术的重要脉络之一。
超现实主义艺术家试图通过揭示潜意识的力量来打破现实与梦境之间的界限。
他们运用梦境和幻觉的元素来创造非现实的图像和场景,以此来探索人类意识和想象的深层次。
抽象表现主义是20世纪艺术史上的又一个重要脉络。
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试图通过抽象和抽象形式来表达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情绪。
他们通过抽象的手段来突破传统的代表性形式,并通过色彩和线条等元素来表达他们的情感。
波普艺术是西方现当代艺术的重要脉络之一。
波普艺术家将大众文化和大众商品视为艺术的素材,并将其重新加工和演绎为艺术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与西方浪漫主义到先锋艺术脉络的区别
[摘要]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与西方的浪漫主义思潮的兴起有很大的相似处,相较之下它们都有反官方反学院反传统的思想。
而西方的浪漫主义的兴起更是审美现代性所引发的先锋艺术的基础。
三十几年间中国学习西方艺术样式到现在慢慢走出形成了具有中国本土化或中国样式的当代艺术,而在此过程中中国艺术家或者艺术工作者也经历了很多弯路,也有很多对西方艺术的误读,而就其发展方向来看,与西方浪漫主义思潮一样它都是一场是思想解放的艺术思潮。
[关键词]浪漫主义审美现代性先锋艺术“星星美展” “八五思潮”“八九艺术大展”
自从“八五新潮”至今的二十几年近三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当代艺术打开中国先锋艺术的新视野,开辟了新的篇章。
在这样一个思想独立、开放式的时期,很多艺术样式也如雨后春笋般的迸发出来,无论是从题材、风格还是从媒介语言上都有很多标新立异之处。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其期间无论我们的装置、架上还是行为都有许多是“拿来主义”,都很大程度上是与西方当代艺术有相似性,但是我们只是在短短近三十年的时间里运用了大部分西方艺术的样式,而这些西方艺术样式已经在其社会中发展了百年的历史。
就其发展时间跨度的不同,我们的当代艺术确实存在着许多不成熟不完善或者说是简单的“拿来主义”,但是这种许许多多的不确定正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自身特点。
中国当代艺术在近三十年短短的时间内,就将西方一二百年的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演绎了一遍。
从“八五新潮”时期,表现主义、象征主义、立体主义到九十年代至新世纪的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多媒体艺术、女性主义等的发生,在中国这样长期封闭、艺术为政治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大一统的文化体制下,这样大规模的集体出演的现代艺术可谓是前所未有,其突破性和跨越性在世界艺术史上也是少见的。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先锋性、前卫性仅仅是局限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并且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需要学习借鉴甚至重复西方现代主义发展的一部分经验。
从“八五艺术思潮”可以很明显的看到这一特点。
这一时期大量的西方文学、哲学、艺术理论被翻译到国内,各类画册书籍被解禁中国的艺术家或是当时还是美院的学生已经可以接触到这样的现代艺术,涌现出一批活跃的艺术家群体,他们的作品都有类似模仿西方现代流派的痕迹,甚至在当时著名的波普艺术家劳森伯格在中国个展之后,中国很多先锋艺术家也都纷纷开始使用现成品做作品,模仿、借用、“拿来”西方现代艺术的一些表面的形式。
这里所谓的“拿来”,是在中国刚刚打开国门的环境下提出的。
中国本土是没有现代主义发展的脉络和根基的。
五四时期曾有过短暂的现代主义发端,如林风眠的表现主义油画,庞薰琹带有立体主义风格的油画,但这条线索随着建国,和后来的美术教育苏化和之后的文革就断掉了。
因此,八五时期的艺术样式是直接在中国现代艺术这块贫瘠的土地之上从西方“嫁接”过来的,既没有完备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也没有紧密的现代主义发展史,这种“嫁接”、“拿来”仅仅是吸收了西方现代主义表面的形式、艺
术的手段和一种相似的反叛精神。
这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发展模式和西方有着巨大的区别。
这种“嫁接”的现代艺术以独特的姿态摆脱艺术长期以来对政治的附庸和社会主义宣传的工具作用,开始发展出艺术本体的独立性、批判性。
这种“拿来主义”与中国的当下语境相结合,这种“嫁接”逐渐开始成活,形成了中国独特的社会主义当代艺术。
如王广义的《毛泽东系列》作品,在形式上采用了美国波普艺术的重复复制的办法,但在含义上却有一种政治调侃的意味——灰黑的色调,平面的概念化处理,鲜红的方格覆盖其上,使得伟人的形象从神圣的地位被拉到了可重复、可循环复制、毫无崇高色彩的商品。
这种略带讽刺意味的政治批判,是在中国这样独特的社会语境中形成的,它是一种崇拜与幻灭,希望与失望,时尚与怀旧等各种矛盾情绪的复合,也是一种对历史境遇的反思。
2 由王广义的《毛泽东系列》开始,涌现出一批政治波普艺术家,并出现一股“毛泽东热”,这种现象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上是有转折作用的。
中国当代艺术在短短的三十年里,在其发展过程中具有前现代社会、现代社会与后现代社会交织并存的状态。
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和层出不穷的变革也是其具有区别西方当代艺术独特的一方面。
就其本身这种压缩性的特质而言,吸收了太多养料,需要时间来消化吸收。
还有一点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当代艺术的发展与西方先锋艺术相比存在着严重的错位现象。
就抽象艺术这种表现形式而言,在西方早已成为一种官方认可或者早已进入商业模式的艺术,而中国的抽象艺术对于中国的本土文化则是相对先锋化的。
而正是这种复合中国先锋性的艺术反应了中国的审美现代性。
欧洲艺术的发展从浪漫主义开始,这种批判和先锋性是一个前后延续的紧密过程,而中国的当代艺术则是有很多的并置或是交替现象。
中国从建国后到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间,艺术一直被当做宣传社会主义艺术形态的工具,但是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当代艺术摆脱了其对政治附庸的位置,开始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中国当代艺术一直在与政治的紧密交织中进行的,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社会结构,经济制度,体制的转型,新型思想意识思潮的形成是不可避免的,然而这种思想和文化的新形式的转变又夹杂着许多殖民文化,这又和西方几百年里逐渐形成的艺术样式和文化思想大不一样。
我们的很多绘画、行为和装置都和我们以往的本土文化相差甚远,只是简单的学习利用了西方的艺术样式。
毋庸置疑,在这场艺术思潮中,中国的艺术家也有很大一部分误读了西方的先锋艺术,西方从浪漫主义到先锋艺术的形成有它紧密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原因在里面,从西方浪漫主义思潮到审美现代性的产物——先锋艺术的形成有它们发生发展的理由。
当然中国的“八五思潮”和“八九艺术大展”近十几年间的这次思潮活动,它的产生也有它的形成原因,但就其形成轨迹来看也与西方的浪漫主义至先锋艺术的产生有很大的区别。
参考文献:
[1]周宪:《激进的美学锋芒》,2003年版;
[2]艾布拉姆斯:《现代主义》,1981年版;
[3]奥尔特加:《艺术的“非人化” 》,2000年版;
[4]何新:《艺术分析与美学思辨》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