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乌素沙地中国沙棘存活及生长对灌水和密度的响应

合集下载

毛乌素沙地南缘灌丛沙丘土壤水分与粒度特征研究

毛乌素沙地南缘灌丛沙丘土壤水分与粒度特征研究

毛乌素沙地南缘灌丛沙丘土壤水分与粒度特征研究唐艳;刘连友;杨志鹏;杜建会;孟祥亮【期刊名称】《水土保持研究》【年(卷),期】2009(16)2【摘要】土壤水分与土壤粒度是影响灌丛沙丘植被与沙丘演变的重要因子。

通过对毛乌素沙地南缘典型灌丛沙丘土壤粒度以及4月、7月的土壤水分的测定,揭示了沙丘各部位土层土壤含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与粒度分布规律:由于是降雨1h后采样,丘间地与丘顶0-10cm土层7月土壤含水量均随深度变化骤减。

丘间地自表层至70cm深度范围的土层,受植被、降雨、太阳辐射等外界环境因子影响较大。

丘顶四月表层被灌木老枝覆盖,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丘顶0-30cm土层土壤水分的蒸发,同时增加粗糙度,降低下垫面起沙起尘率,从而为维持水分平衡、防沙治沙提供手段;30-80cm间的土层7月土壤含水量较4月土壤含水量丰富,是由于7月正值雨季,雨水下渗土壤含水量较高。

风况、植被条件、沙面活动程度决定各部位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幅度,根系分布与植被决定沙丘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与拐点出现的土层深度。

迎风坡、丘顶、背风坡、丘间地沉积物粒度特征相似,均以细砂为主,垂直结构中细砂、极细砂含量较高,其次为粉砂。

黏土、中砂、粗砂、极粗砂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变化不大,极细砂、细砂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变化起伏较大。

【总页数】4页(P6-9)【关键词】灌丛沙丘;土壤水分;粒度;时空特征【作者】唐艳;刘连友;杨志鹏;杜建会;孟祥亮【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2.7【相关文献】1.灌丛密度对毛乌素沙地南缘沙柳生长及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 [J], 安慧;王俊波;安钰2.毛乌素沙地西南缘典型灌丛降雨截留特征 [J], 王甜甜;赵学琳;兰艳;朱林;张建斌3.毛乌素沙地南缘沙丘生物土壤结皮发育特征 [J], 吴永胜;哈斯;李双权;刘怀泉;贾振杰4.毛乌素沙地固定沙丘表层土壤水分时间稳定性特征 [J], 郑云珠;赵鑫;朱超;田晓飞;翟胜;孙树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毛乌素沙地土壤水分对中国沙棘人工林稳定性及生产力的影响

毛乌素沙地土壤水分对中国沙棘人工林稳定性及生产力的影响

毛乌素沙地土壤水分对中国沙棘人工林稳定性及生产力的影响曾诚;陈贝贝;肖智勇;李甜江;李孙玲;代光辉;李根前【期刊名称】《林业资源管理》【年(卷),期】2016(000)001【摘要】为了解土壤水分对中国沙棘稳定性及生产力的影响,对毛乌素沙地平地与洼地人工林的相应特征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毛乌素沙地造林设计与立地选择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洼地土壤的含水率、全P及全K含量均显著高于平地,但土壤含水率对种群特征的形成起着主导作用;洼地的树高生长量、林分生产力、子株数量显著高于平地,且其种群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或稳定型),而平地的属于衰退型.由此可见:林分生产力和种群稳定性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土壤含水率高则洼地林分生产力高、种群稳定性强,土壤含水率低则林分生产力低、种群稳定性弱.【总页数】6页(P99-104)【作者】曾诚;陈贝贝;肖智勇;李甜江;李孙玲;代光辉;李根前【作者单位】西南林业大学,昆明650224;西南林业大学,昆明650224;江西省宜春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江西宜春 336000;云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昆明650204;云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昆明650204;北京林业大学,北京 100083;西南林业大学,昆明6502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57;S718.5【相关文献】1.毛乌素沙地中国沙棘人工林早衰原因与特点 [J], 张增悦;姜准;李甜江;肖智勇;李根前2.毛乌素沙地土壤理化性质对中国沙棘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J], 曹子林;肖智勇;高辉;代光辉;李甜江;李根前3.土壤水分对中国沙棘人工林结构多样性的影响 [J], 袁思安;刘丹一;高辉;李小婷;曹子林;郭峰;唐翠平;李根前4.毛乌素沙地杨柴灌木林土壤水分对不同降雨格局的响应 [J], 洪光宇;王晓江;刘果厚;高孝威;张雷;李卓凡;李梓豪;海龙;郗雯5.毛乌素沙地中国沙棘克隆生长对土壤水分含量的响应 [J], 贺斌;赵粉侠;李根前;马先锋;徐德兵;李甜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灌丛密度对毛乌素沙地南缘沙柳生长及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

灌丛密度对毛乌素沙地南缘沙柳生长及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

灌丛密度对毛乌素沙地南缘沙柳生长及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安慧;王俊波;安钰【摘要】The patterns of the growth of artificial Salix psammophila shrubs and soil moisture in Mu Us sandy land was compared under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y during growing season. The experiment density included 0.2 plants/m2 , 0.6 plants/m2 and 0.8 plants/m2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lanting density had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patterns of the growth of artificial Salix psammophila shrubs. With the increasing of planting density, the plant height, average canopy, aboveground biomass, leaf biomass and stem biomass of Salix psammophila shrubs decreased after an initial increase. Planting density had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soil moisture dynamic of artificial Salix psammophila shrubs. Soil moisture of Salix psammophila shrubs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of planting density, and the inflection point of the curve appeared in 0.6 plants/m2 density. The optimal density of artificial Salix psammophila shrubs was found to be approximately 0.6 plants/m , because the best growth of Salix psammophila shrubs was in this density treatment.%在毛乌素沙地南缘选择不同栽植密度(0.2、0.6株/m2和0.8株/n2)的沙柳人工灌丛,对沙柳生长特征及土壤水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植密度沙柳的生长特征存在显著差异,沙柳株高、平均冠幅直径、地上生物量、叶片生物量和茎生物量随着栽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不同栽植密度沙柳灌丛土壤水分动态存在明显差异,沙柳灌丛土壤含水量随着栽植密度增大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栽植密度0.6株/m2(T2)达到最大值.在毛乌素沙地生境条件下,与水资源容量相适应的沙柳栽植密度约为0.6株/m2,在该栽植密度下土壤水分含量基本上能满足沙柳的生理生态需水.【期刊名称】《干旱地区农业研究》【年(卷),期】2012(030)001【总页数】7页(P197-203)【关键词】沙柳;栽植密度;土壤水分动态;生物量【作者】安慧;王俊波;安钰【作者单位】宁夏大学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部生态与生物资源开发联合研究中心,宁夏银川750021;宁夏大学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部生态与生物资源开发联合研究中心,宁夏银川750021;宁夏农林科学院荒漠化治理研究所,宁夏银川7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2.7毛乌素沙地南缘地处中国北部沙区系列的中部,是荒漠和草原的过渡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干旱、半干旱沙区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间的许多典型问题,其中水分是最大的限制因子[1]。

毛乌素沙地中国沙棘不同栽植措施对造林成效的影响

毛乌素沙地中国沙棘不同栽植措施对造林成效的影响

毛乌素沙地中国沙棘不同栽植措施对造林成效的影响
史社裕;贺跃军
【期刊名称】《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
【年(卷),期】2009(7)3
【摘要】中国沙棘是毛乌素沙地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但其造林效果受到干旱缺水和风沙危害的双重制约.为此,本文提出了缝植造林、丛状栽植和栽前灌水3项实用技术.结果表明,与常规的穴状单株栽植以及造林前不灌水相比,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降低风蚀危害,从而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苗木生长.
【总页数】4页(P22-24,35)
【作者】史社裕;贺跃军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林木种子站,陕西榆林,719000;陕西省定边县木材检查站,陕西定边,718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93.6
【相关文献】
1.毛乌素沙地不同固沙措施下沙丘的移动特征 [J], 王静璞;王光镇;韩柳;王周龙
2.毛乌素沙地土壤理化性质对中国沙棘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J], 曹子林;肖智勇;高辉;代光辉;李甜江;李根前
3.毛乌素沙地南缘不同耕作措施土壤酶和微生物区系的特征 [J], 曹伟鹏;吴发启;雷金银;赵龙山;云峰;于小玲
4.毛乌素沙地土壤水分对中国沙棘人工林稳定性及生产力的影响 [J], 曾诚;陈贝贝;
肖智勇;李甜江;李孙玲;代光辉;李根前
5.宁夏毛乌素沙地不同恢复措施对物种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J], 王占军;王顺霞;潘占兵;郭永忠;陈云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毛乌素沙地人工灌木林群落特征及其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范文

《2024年毛乌素沙地人工灌木林群落特征及其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范文

《毛乌素沙地人工灌木林群落特征及其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篇一一、引言毛乌素沙地,位于我国北方,是典型的荒漠化地区。

近年来,随着人工植被恢复工程的实施,毛乌素沙地的人工灌木林得到了广泛种植。

这些人工灌木林不仅对改善沙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还为当地生态系统提供了诸多服务。

本文旨在研究毛乌素沙地人工灌木林群落特征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以期为该地区的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本研究选取毛乌素沙地内具有代表性的几处人工灌木林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实地调查、样方调查、遥感数据等方法,收集了人工灌木林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生态位特征等数据。

同时,结合生态学、植物学、地理学等多学科理论,对人工灌木林的生态系统服务进行了评估。

三、人工灌木林群落特征(一)物种组成毛乌素沙地人工灌木林主要由沙棘、梭梭、花棒等树种组成。

这些树种具有较强的耐旱、耐寒、耐盐碱等特性,适合在沙地环境中生长。

此外,还有一些草本植物和地被层植物与灌木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群落结构。

(二)群落结构人工灌木林群落结构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乔木层主要以沙棘和梭梭为主,灌木层则以花棒等小乔木为主。

草本层和地被层则主要由一些耐旱的草本植物和地被层植物组成。

各层次之间形成了复杂的生态关系,维持了群落的稳定性。

(三)生态位特征人工灌木林中的各物种在群落中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

这些物种在空间、营养、生态位等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持了群落的稳定性。

各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在群落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断调整和优化,以适应环境变化。

四、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一)固沙防风作用人工灌木林通过其茂密的枝叶和根系,有效减少了地表风速,减缓了风蚀作用。

同时,其根系能够固定沙土,防止沙尘暴的发生。

因此,人工灌木林在固沙防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人工灌木林为许多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有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

同时,灌木林下的草本层和地被层也为一些珍稀植物提供了生长空间。

毛乌素沙地中国沙棘平茬更新的萌蘖生长与再生能力

毛乌素沙地中国沙棘平茬更新的萌蘖生长与再生能力
基金 项目:国家“ 九五” 攻关项目 (96-007-01-01-04)研究内 容的
一部分
行对比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 1 平茬萌孽种群结构动态 以l a 为一个龄级, 根据各龄级分株占种群分株 总数的百分比 构成年龄谱, 分析种群年龄结构动态;
以0. 5 m 为一个高度级, 根据各高度级分株占种群
度级结构动态和群落外貌变化规律。 根据年龄结构 谱, 4a 种群中, 和 3a 分株占种群分株总数的 在 2a 66. 7%, la 和 4a 分株分别占14. 7%, 18. 60o; 在 9a
种群中。 5a,6a,7a 分株占种群 分株总 数的71. 9oo, la
和 2a 的分株数为。其余龄级的分株占28. 100。 , 根据 高度级结构谱, 种群以0. 5 m, 1. 0 m 高度级的分 4a 株为主, 种群分株总数的89. 2%, 占 最大分株的高度
2007 年 12 月
第 2。 卷第 4 期


V ol. 20 No . 4
Dec . 20 0 7
H IP PO P H萌粟生长与再 生能力
李根前’ , 唐德瑞“ , 赵一庆“
(i . 西南林学院资 源学院, 云南 昆明 650224; 2. 西北农林科 技大学, 陕西 杨陵 712100)
平茬是黄土高原地区沙棘林培育中常用的手 段。 通过平茬不但可以获得燃料和饲料, 而且能够促 使沙棘萌萦, 从而达到更新和复壮之目 但是, 的。 生 物产量的大小和平茬后的恢复速率与许多因素有 关, 前与此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平茬利用年龄 目 以及平茬后种群的数量恢复能力方面[1 7, ^-6 对平茬 萌孽生长与调节机制尚 不清楚。现以沙棘属植物的
1. 2 研究方法

毛乌素沙地沙棘平茬复壮更新技术

毛乌素沙地沙棘平茬复壮更新技术

2020.04种植技术沙棘对环境的适应性极强,属于典型的落叶小乔木,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实际对气候的要求不高,而且耐高温抗干旱,生长迅速,三年便可以出现萌蘖苗,树叶茂盛,堪称风沙干旱地区的抵御先锋员。

在毛乌素沙地地带,沙棘平茬复壮主要用于保水保土,涵养水源,是很好的生态防护树种。

但是沙棘树种寿命短暂,十年便会出现衰老死亡,在濒临死亡的沙棘,极易招致严重的病虫害,因此,研究沙棘平茬复壮更新技术迫在眉睫,在植树造林生产中亟待解决。

1 毛乌素沙地概况与研究方法1.1 毛乌素沙地概况毛乌素沙地位于陕西省,此地气候为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土壤多为砂质土,有轻度盐碱化,这里的植物大多数是抗旱抗盐碱性植被,虽然不是生长沙棘的主战场,但其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沙棘生长,沙棘常常成群落式生长,喜好沙区丘间地等隐性地域环境,毛乌素沙地也多生长有沙蓬、沙竹、芦苇米、沙柳、寸草等植被,恰恰都是沙棘喜爱的丛生灌木,因此,毛乌素沙地是研究沙棘平茬复壮更新技术的绝佳地点。

1.2 研究方法在毛乌素沙地选取几块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地,由于沙棘平茬分为树桩萌芽分蘖和根系萌芽分蘖,因此,我们可以分别按区域种植桩萌蘖和根萌蘖,在不同阶段对样本进行高度、长势、地径、分株作详细记录,期间要严格控制光照、温度、水分等外在条件,最后再将成品进行估值参照对比。

2 结果与分析我们主要从沙棘平茬复壮的种群结构动态、沙棘平茬丛间数量性状间的关系、沙棘平茬种群数量恢复的能力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种群结构动态属于衰退型,即沙棘平茬经过短暂的复壮增长之后速度逐渐缓慢,趋于衰退,这种种群结构变化主要通过密度制约死亡来调节的。

此外,沙棘平茬丛间数量性状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丛径、成活分蘖数量、死亡分蘖数量、丛生物量、丛枯死量、存活率几个方面。

最后,沙棘平茬复壮更新的恢复能力关系到这片实验地带生态经济的发展问题,为了证明此问题,需要计算各沙棘平茬种群生物积累量达到的峰值是多少,通过比较,便可以轻松的测试出沙棘平茬复壮更新技术的恢复能力。

水分条件对中国沙棘生长及种群稳定性的影响

水分条件对中国沙棘生长及种群稳定性的影响

Ab t a t H i s r c : ppo aer m n i s s bs ph ha o de u p. sne i sw i e y d s rbu e n a i nd s m ia i r a n norh— i nssi d l it i t d i rd a e — rd a e s i t e n Chi r na,a d t a e on to s t e do i ntf c orf r is s v v l g o t n r a a i n. Fr m n hew t rc dii nsi h m na a t o t ur i a , r w h a d p op g to o
DAIGu n — u ,LIGe — in ,L inja g~,L u —ig ,XI a gh i n qa IT a -in IS n l n AO iy n Zh— o g
( .So t 1 uhwetFo ety Un v r i ,K u mig, nn n 6 0 2 C n 2 Bej n s r sr i est y n n Yu a 5 2 4, hia; . ii gFo e t ̄ Unie st r sr 一 v riy,Bejn l 0 8 , hia) iig 0 0 3 C n
Ef e t fW a e nd to n t r w t nd Po l to f cso t rCo ii ns o he G o h a pu a i n
St bi t fH i a l y o ppo aer m n i s s s . s n n i i ph ha o de ub p i e ss

西 北 林 学 院 学 报
2 6卷
t s; op a i n s r c ur u p ulto t u t e;c o lp o g ton; pu a in e lne l na r pa a i po l to d ci

《2024年毛乌素沙地湿地植被特征与生态功能》范文

《2024年毛乌素沙地湿地植被特征与生态功能》范文

《毛乌素沙地湿地植被特征与生态功能》篇一一、引言毛乌素沙地,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

该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湿地植被,这些植被不仅为当地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同时也具有显著的生态功能。

本文将详细探讨毛乌素沙地湿地植被的特征及其生态功能。

二、毛乌素沙地湿地植被特征1. 植被类型毛乌素沙地湿地植被主要包括沼泽、湖泊、河流沿岸等湿地类型,这些湿地区域分布着大量的水生植物和沼泽植物。

这些植物类型多样,包括芦苇、香蒲、灯芯草等,其中又以耐旱耐寒的禾本科、菊科植物为主。

2. 生长特点毛乌素沙地湿地植被在生长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耐旱性、耐寒性等特点。

这些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够适应土壤贫瘠、水分缺乏等恶劣环境,通过根系发达、地下茎繁衍等方式,保持了湿地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 分布规律毛乌素沙地湿地植被的分布受到气候、地形、土壤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植被在河流沿岸、湖泊周边等水分较为充足的地方分布较为密集,而在沙丘等干旱区域则分布较少。

此外,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部分区域的植被分布也发生了变化。

三、毛乌素沙地湿地植被的生态功能1. 维持生物多样性毛乌素沙地湿地植被为众多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从而维持了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这些动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食物链的组成部分、生态环境的维护者等。

2. 调节气候湿地植被通过吸收和储存水分,对气候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在干旱季节,湿地植被能够减缓地表水分的蒸发,提高空气湿度;在雨季,则能够吸收和储存大量的雨水,减轻洪涝灾害的发生。

此外,湿地植被还能够通过光合作用等过程,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

3. 保护土壤和水源毛乌素沙地湿地植被通过其发达的根系和地下茎等结构,有效地固定了沙土,防止了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同时,湿地植被还能够吸收和净化雨水中的污染物,保护了地下水源的清洁。

此外,湿地植被还能够减缓地表径流的速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毛乌素沙地土壤理化性质对中国沙棘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毛乌素沙地土壤理化性质对中国沙棘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o f t h e p l a n t a t i o n s o f Hi p p o p h a e r h a mn i o de s s s p .s i n e n s i s ,t h e p l a n t a t i o n s l o c a t e d i n i n t e r d u n e s a n d i n t h e
西 北 林 学 院学 报 2 0 1 5 , 3 O ( 2 ) :2 2 ~2 6
J o u r n a l o f No r t h we s t Fo r e s t r y Un i v e r s i t y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 7 4 6 1 . 2 0 1 5 . 0 2 . 0 4
4 .Y u n a n Ac a d e my o f F o r e s t r y,Ku n mi n g, Y u n n a n 6 5 0 2 0 4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I n o r de r t o k no w t he i n f l ue nc e o f s o i l ph ys i c o c h e mi c a l p r op e r t i e s o n t h e gr o wt h a n d pr o d uc t i v i t y
Hi ppo pha e r h am n i o de s s s p .s i n e n s i s Pl a n t a t i o n
CAO Zi — l i n , 。 ,
XI AO Zh i — y o n g 。 ,GAO Hu i 。 ,DAI Gu a n g — h u i ,LI Ti a n - j i a n g 。LI Ge n — q i a n

毛乌素沙地中国沙棘平茬萌蘖种群动态研究的开题报告

毛乌素沙地中国沙棘平茬萌蘖种群动态研究的开题报告

毛乌素沙地中国沙棘平茬萌蘖种群动态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沙漠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沙漠化的加剧导致沙地植被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沙漠化还会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

中国是全球十大沙漠化地区之一,其中毛乌素沙地是属于中国干旱区四大沙漠的之一种。

该地区生态脆弱,气候干燥,土地贫瘠,植被稀疏,生态系统承受能力较弱,有很大的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治理的需求。

沙棘是毛乌素沙地中的一种关键物种,具有良好的生态、经济、社会价值。

沙棘树能够生长在沙丘之上,可以减少沙漠化速度的加剧,扩大森林覆盖面积,改善区域地面形态和微气候等。

沙棘同时在医学、食品等方面亦具有重要的价值,生长快、适应性广、果实大、产量高,被人们广泛地利用。

然而,在若干年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发现毛乌素沙地中沙棘的定植率和成活率并不是很高,这给沙地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沙棘资源开发和利用带来了困难,也提示着我们对沙棘种群动态变化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

本研究旨在对毛乌素沙地中的沙棘进行平茬萌蘖种群动态的研究,为沙漠化控制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参考,同时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注入新的活力。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研究拟从毛乌素沙地中选取适宜土地,以沙棘种群为研究对象,检测和分析沙棘平茬萌蘖现状和种群的动态变化。

具体研究内容和目标如下:1、搜集沙棘历史文献和实地调查记录资料,分析毛乌素沙地沙棘分布现状、分布类型、分布规律等信息;2、通过样地实验和室内试验等手段,研究沙棘树的萌蘖率、苗后生长速度、光合作用能力、养分吸收等生物学特性,并根据研究结果,分析沙棘种群动态变化因素;3、综合研究沙棘幼苗生长状况、死亡率等,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等工具,预测沙棘种群的生产量、更新速率、定植量等指标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和优化沙地防护和保育措施;4、结合现代遥感技术与信息通信科技,对研究成果进行数字化、可视化处理,展示毛乌素沙地沙棘的生长、定植、更新、回收等方面的信息,并形成高效的科学决策支持系统;5、总结毛乌素沙地沙棘种群动态变化的规律,提出沙漠化治理和生态修复的有关策略和建议。

毛乌素沙地南缘4种灌木生长季水分利用来源分析

毛乌素沙地南缘4种灌木生长季水分利用来源分析
第49卷 第3期 2020 年 5 月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汉文版) JournalofInnerMongoliaNormalUniversity (NaturalScienceEdition)
Vol.49 No.3 May2020
毛乌素沙地南缘4种灌木生长季水分利用来源分析
傅 暋 旭1,吴 永 胜2,张 颖 娟1,3
关 键 词 :毛 乌 素 沙 地 ;氢 氧 同 位 素 ;水 分 来 源 ;固 沙 植 被 中 图 分 类 号 :Q948暋 暋 文 献 标 志 码 :A暋 暋 文 章 编 号 :1001-8735(2020)03-0245-06 doi:10.3969/j.issn.1001-8735.2020.03.009
建植人工植被是减轻风沙危害和改善沙区生态环境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 [1] 科学认知固沙植物水分利 用 机制是对防风固沙植被体系进行选择和优化、提升防 风 固 沙 体 系 稳 定 性 的 重 要 生 态 水 文 学 依 据 。 [2] 探 讨 固 沙 植 物 水 分 利 用 机 制 ,对 夯 实 沙 区 植 被 建 设 的 生 态 水 文 学 基 础 和 区 域 植 被 建 设 具 有 实 践 指 导 意 义 。
(1.内蒙古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2.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3.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报编辑部,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摘暋要:为提升毛乌素沙地防风固沙植被体系的稳 定 性,利 用 氢 氧 稳 定 同 位 素 法,对 不 同 类 型 (油 蒿、羊 柴、 紫穗槐、沙地柏)固沙灌木生长季潜在水分来源及水分利用特征进行 研 究。 结 果 表 明:(1)不 同 类 型 固 沙 植 被 恢 复区土壤水分含量具有较大差异,生长旺季显著高于其他两时期。在生长季初期和生长旺季,土壤水分含量随 土 层深度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 趋 势,而 生 长 季 末 期 土 壤 含 水 量 随 着 土 层 的 增 加 变 化 不 明 显 或 有 所 减 少; (2)不同类型固沙植被恢复区土壤水和植物样中毮D 值 差 异 明 显,表 层 土 壤 水 中毮D 值 较 集 中,而 深 层 土 壤 水 中 其含量之间差异比较大;(3)植物水分利用来源和比例的分析表明,油 蒿 生 长 季 水 分 利 用 来 源 比 较 均 匀,在 生 长 旺盛期偏重于利用浅表层土壤水;紫 穗 槐 和 沙 地 柏 主 要 利 用 深 层 土 壤 水;羊 柴 对 深 层 和 浅 层 土 壤 水 分 均 有 利 用。为避免固沙植物水分利用之间发生竞争,紫穗槐和沙地柏不宜混合搭配,而油蒿和上述两个植物之间可以 考 虑进行混合搭配。

毛乌素沙地人工种植沙棘及管理经验浅谈

毛乌素沙地人工种植沙棘及管理经验浅谈

28 毛乌素沙地人工种植沙棘及管理经验浅谈 第3期毛乌素沙地人工种植沙棘及管理经验浅谈范军波1,夏静芳1,袁成平2(11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北京 100038;21陕西榆林市治沟骨干工程办公室,陕西榆林 719000) 收稿日期:2008206217 作者简介:范军波(19762),工程师,从事沙棘资源建设与管理。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在毛乌素沙地种植沙棘的地点、时间、密度及技术要点。

一般选择在迎风坡的1/3以下和下湿沙湾地栽种;种植时间一般春季在4月上旬以前,秋季始于11月上旬,直到土壤封冻前均;在沙丘迎风坡和小沙湾地种植密度为:株行距2m ×3m ,大的下湿沙湾地按沙棘果园种植模式:株行距为115m ×2m ,每种植3行留出10m 的采果和通风通道。

同时阐述了在毛乌素沙地种植沙棘的技术要点和套种的技术要点,以及种植后的抚育管理措施等。

为今后的沙棘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和参考。

关键词:毛乌素沙地;种植技术;抚育管理中图分类号:S79316271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24836(2008)0320028203 沙棘(Hi p pop hae rham noi des L 1),又名醋柳,胡秃子科沙棘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中国资源面积最大,种类最多,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华北和西北。

沙棘是保持水土的先锋树种,通过引种优化培育,早已从自然生长状态进入人工栽培时期。

沙棘具有抗寒、抗旱、耐盐碱、耐瘠薄的特性,造林成活率高,种植容易,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护岸固堤、改良土壤、美化环境等作用。

毛乌素沙漠位于北纬37°2715′~39°2215′,东经107°20′~111°30′,地处陕西省榆林市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伊克昭盟)之间,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鄂尔多斯南部、陕西省榆林市的北部风沙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东北部,总面积为3198万km 2。

水分条件对中国沙棘生长及种群稳定性的影响

水分条件对中国沙棘生长及种群稳定性的影响

水分条件对中国沙棘生长及种群稳定性的影响代光辉;李根前;李甜江;李孙玲;肖智勇【期刊名称】《西北林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26)002【摘要】中国沙棘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分条件是决定其存活、生长和繁殖的主导因子.从西南到西北,随着降水量的减小和干燥度的增大,树体大小及种群寿命随之下降.在黄土高原,阴坡种群的繁殖能力和生长状况优于阳坡,峁坡下部优于中部而中部则优于上部.在毛乌素沙地,下湿地优于丘间地,丘间地优于流动沙地.但是,作为现代分布中心的黄土高原、毛乌素沙地及鄂尔多斯高原,多数地区降水不足,虽说中国沙棘依托克隆繁殖赋予的许多优越性维持着克隆的持久性和种群稳定性,如遇连年干旱或种群生产力超过"土壤水分承载力"则会导致种群衰退甚至死亡.因此,今后应积极推广应用抗旱节水造林技术,加强异质性生境中克隆植物斑块式造林和更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总页数】8页(P1-8)【作者】代光辉;李根前;李甜江;李孙玲;肖智勇【作者单位】西南林业大学,云南昆明,650224;西南林业大学,云南昆明,650224;西南林业大学,云南昆明650224;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西南林业大学,云南昆明,650224;西南林业大学,云南昆明,6502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3.6【相关文献】1.中国沙棘种群稳定性维持机制的探讨 [J], 徐德兵;赵粉侠;李根前;贺斌;李甜江2.中国沙棘克隆生长调节与种群稳定性维持 [J], 张耀;李甜江;李根前3.中国沙棘种群稳定性维持机制的探讨 [J], 徐德兵;赵粉侠;李根前;贺斌;李甜江4.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中国沙棘和俄罗斯沙棘的光合和蒸腾作用的影响 [J], 刘瑞香;杨劼;高丽5.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中国沙棘和俄罗斯沙棘的光合和蒸腾作用的影响 [J], 刘瑞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毛乌素沙地主要灌木生物量及其模型的研究》范文

《毛乌素沙地主要灌木生物量及其模型的研究》范文

《毛乌素沙地主要灌木生物量及其模型的研究》篇一一、引言毛乌素沙地,位于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是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

沙地生态系统脆弱,植被稀少,但灌木作为其重要的植被组成部分,对于维护沙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提高其抗风蚀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研究毛乌素沙地主要灌木的生物量及其模型,对于理解沙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以及制定有效的生态恢复和保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区域与材料方法本研究选取毛乌素沙地为研究区域,主要研究该地区的主要灌木种类,如沙棘、沙柳等。

通过实地调查和采样,收集了各灌木的生长数据,包括树高、冠幅、叶面积等,以及环境数据如气候、土壤类型等。

在实验室测定这些样本的生物量及成分等关键指标。

对于研究方法,采用样方法进行灌木的调查和采样,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同时,结合数学模型对灌木生物量进行预测和模拟。

三、主要灌木生物量的分析(一)各灌木的生物量分析根据研究结果,各主要灌木的生物量呈现出一定差异。

沙棘具有较高的生物量,尤其是根部和枝条部分。

而沙柳虽然冠幅较大,但其生物量相对较低。

此外,我们还发现灌木的生物量与环境因素如气候、土壤等密切相关。

(二)生物量的影响因素分析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气候因素如降水量和气温对灌木的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

具体而言,降水量的增加和适宜的气温条件有助于提高灌木的生物量。

同时,土壤类型也对灌木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不同的土壤类型会直接影响植物的营养供给和生长状况。

四、模型建立及分析为了进一步分析沙地主要灌木的生物量分布及影响因素,我们建立了数学模型进行模拟和分析。

这些模型基于已有的环境数据和植物生长数据,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回归分析以及引入相关的气候、土壤因子,进行模拟和预测。

结果表明这些模型对于预测毛乌素沙地主要灌木的生物量分布和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五、讨论与结论本研究对毛乌素沙地主要灌木的生物量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相关模型。

结果表明这些主要灌木的生物量受到气候、土壤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毛乌素流动沙地植物的水分关系与适宜种植规模

毛乌素流动沙地植物的水分关系与适宜种植规模

毛乌素流动沙地植物的水分关系与适宜种植规模
廖汝棠;张文军
【期刊名称】《内蒙古林业科技》
【年(卷),期】1996(000)003
【摘要】沙丘植物水会关系是确定毛乌素沙地流动沙丘适宜植被覆盖度的主要因子。

根据植物耗水量的计算来确定适宜的植被盖度,其结果表明,臭柏的盖度的67%-85%,樟子松为62%-80%,旱柳眯27%-80%,沙柳为46%-75%,杨柴为14%-80%-柠条为31%-50%,籽蒿为46%0-65%,油蒿为30%-70%,植物最大盖度值常出现在沙丘丘脚或覆沙滩地,这些区域的土壤水分状况比较好。

【总页数】5页(P22-26)
【作者】廖汝棠;张文军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生物系;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27.23
【相关文献】
1.毛乌素沙地不同地下水分梯度下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 [J], 韩雄;牛海;史智;康俊霞;宋丽军;李和平;赵萌莉
2.氮素和水分添加对毛乌素沙地油蒿群落优势植物叶片性状的影响 [J], 郑婧;佘维维;白宇轩;张宇清;秦树高;吴斌
3.毛乌素沙地沙生植物的水分关系及生态适应性 [J], 廖汝棠;宋炳煜;孙维
4.毛乌素沙地4种典型植物叶片凝结水吸收能力及其水分生理响应 [J], 李鹭辰;桂子洋;秦树高;张宇清;刘靓;杨凯捷
5.毛乌素沙地不同水分梯度根系垂直分布与土壤水分关系的研究 [J], 牛海;李和平;赵萌莉;韩雄;董晓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毛乌素沙地中国沙棘存活及生长对灌水和密度的响应

毛乌素沙地中国沙棘存活及生长对灌水和密度的响应

毛乌素沙地中国沙棘存活及生长对灌水和密度的响应李孙玲;李甜江;李根前;代光辉;肖智勇;李允菲;高甲荣【摘要】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 conditions and afforestation effect of Hippophae rhamniodes subsp sinensis in MuUs sand-land, different irrigation intensities and initial density on survival rate and growth increment of the young forest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ptimum irrigation intensity existed, the survival rate and growth increment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as the increase of irrigation intensity. The optimum irrigation intensities for survival and growth were 1 200 mm and 1 500 mm, respectively.It also has an optimum initial density. The survival rate and growth increment of ground diameter and crown width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as the increase of initial density.The optimum initial density for survival was 4 444 ind · hm-2.%为了解毛乌素沙地水分条件与中国沙棘造林成效的关系,对不同灌水强度和初植密度幼林的成活率及生长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存活率和生长量随着灌水强度的增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适宜于存活的最佳灌水量为1 200 mm,适宜于生长的最佳灌水量为1 500 mm;存活率及地径、冠幅生长量随着初植密度的增大也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适宜于存活的最佳造林密度为4 444.0株·hm-2.【期刊名称】《西北林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26)003【总页数】5页(P107-111)【关键词】中国沙棘;灌水强度;初植密度;生长量;存活率【作者】李孙玲;李甜江;李根前;代光辉;肖智勇;李允菲;高甲荣【作者单位】西南林业大学,云南昆明650224;西南林业大学,云南昆明650224;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西南林业大学,云南昆明650224;西南林业大学,云南昆明650224;西南林业大学,云南昆明650224;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3.605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subsp.sinensis)是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优良的多用途树种,不仅具有较强的固氮、耐旱和耐瘠薄能力,而且果实和叶片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广泛用于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饲料林、薪炭林和经济林营造。

初植密度对中国沙棘林木生长特征的影响

初植密度对中国沙棘林木生长特征的影响

初植密度对中国沙棘林木生长特征的影响刘丹一;李根前;李甜江;李孙玲;肖志勇;代光辉【期刊名称】《西部林业科学》【年(卷),期】2012(41)6【摘要】为探讨初植密度对中国沙棘林的林木生长过程及主要生长特征的影响,在毛乌素沙地布设了初植密度为2500株/hm2、4444株/hm2、10000株/hm2、40000株/hm2的中国沙棘林田间观测试验.根据测定结果,分析了中国沙棘林的林木生长过程及主要生长特征(生长量上限、生长量增长率、速生期迟早、速生期长短)与其初植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初植密度的变化没有改变林木树高、地径、冠幅的“慢-快-慢”生长节律,采用Logistic方程回归结果可分别解释其变异的99%、98%、93%.(2)初植密度的变化改变了林木生长过程的主要特征.其中,树高生长量上限及树高生长量增长率随其初植密度的增大呈现先上升后稳定的态势,地径生长量上限、地径生长量增长率、冠幅生长量上限随其初植密度的增大呈下降的态势,冠幅生长量增长率随其初植密度的增大呈现先升后降的态势.(3)初植密度变化对林木冠幅生长特征的影响最大,对地径生长特征影响次之,对树高生长特征影响最小.且在不同初植密度下均是林木的冠幅首先进入速生期,其次是树高,最后是地径.%Experimental study was conducted at Mu Us sandy land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lanting density on growth process and growing characteristics of Hippophae rhamniodes subsp. sinensis, the tested planting density were 2 500 trees/hm2, 4 444 trees/hm2, 10 000 trees /hm2 and 40 000 trees/hm2 respective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tree growth process and growing characteristics of Hippophae rhamniodes subsp.sinensis forests were analyzed. Three aspects of results were achieved: (1) The difference of planting density did not change the growing rhythm of ' slow-fast-slow' , the variation of height, basal diameter and crown density could be explained by Logistic equation to 99 % , 98 % and 93 % respectively; (2) The planting density affected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growing process of the trees, among the growing indexes, the upper limit and increase rate of tree height showed the tendency of increase at the beginning and then stable with the increase of planting density; the upper limit and increase rate of basal diameter, and the upper limit of crown width, showed the tendency of decreasernwith the increase of planting density, however the growth increment of crown width showed the tendency of increase at the beginning and then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planting density; ( 3 ) The effect of planting density imposed the biggest effect on the growing characteristics of crown with, next came the effect on basal diameter, and the effect of height was the least. Moreover, under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ies, shared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rown width was the first index achieve the fast-growing stage, next came the tree height, the basal diameter was the index achieve fast-growing at the last. Hippophae rhamniodes subsp.【总页数】6页(P78-83)【作者】刘丹一;李根前;李甜江;李孙玲;肖志勇;代光辉【作者单位】西南林业大学,云南昆明650224;西南林业大学,云南昆明650224;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云南昆明650201;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云南昆明650201;宜春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江西宜春336000;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3.601【相关文献】1.不同初植密度兴安落叶松人工林木材解剖特征的径向变异 [J], 陈广胜;郭明辉;黄冶2.初植密度对人工红松林木材材质变异的影响 [J], 郭明辉3.初植密度对尾巨桉生长、树体形质及主要木材化学组分的影响 [J], 刘学锋;何沙娥;欧阳林男;张磊;张维耀;陈少雄4.不同初植密度和经营方法对乡土树生长及效益的影响试验 [J], 冯桂乾5.造林初植密度对翅荚木幼龄林木材热值影响的研究 [J], 童方平;李贵;刘振华;童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毛乌素沙地中国沙棘生长过程与水热条件的关系

毛乌素沙地中国沙棘生长过程与水热条件的关系

毛乌素沙地中国沙棘生长过程与水热条件的关系
李根前;赵一庆;唐德瑞;聂向东
【期刊名称】《西北林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9(14)1
【摘要】依据定期观测和树干解析资料,采用逻辑斯谛方程和“分段分析”法,
探讨了毛乌素沙地中国沙棘的生长特征。

结果表明,中国沙棘全年生长历时约150d,高峰期出现在5月中旬至7月上旬,其生长过程受制于沙地特殊的气候变化,前期降水和热量不足,后期热量较多、降水稀少且分布不均,天然林中个体的年生过长程明显地区别于人工林,树高速生期到来早,高、径生长具有异速性。

这与天然林“过分拥挤”、分株间的“根系连结”及种内自疏密切相关。

【总页数】6页(P10-15)
【关键词】中国;沙棘;毛乌素沙地;生长过程;水热条件
【作者】李根前;赵一庆;唐德瑞;聂向东
【作者单位】陕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陕西省榆林地区林科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93.601
【相关文献】
1.毛乌素沙地土壤理化性质对中国沙棘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J], 曹子林;肖智勇;高辉;代光辉;李甜江;李根前
2.毛乌素沙地中国沙棘存活及生长对灌水和密度的响应 [J], 李孙玲;李甜江;李根前;
代光辉;肖智勇;李允菲;高甲荣
3.毛乌素沙地中国沙棘平茬更新的萌蘖生长与再生能力 [J], 李根前;唐德瑞;赵一庆
4.毛乌素沙地中国沙棘无性系生长的表型可塑性 [J], 徐德兵;贺斌;李根前;马先锋;高海银;陈文宏
5.毛乌素沙地中国沙棘克隆生长对土壤水分含量的响应 [J], 贺斌;赵粉侠;李根前;马先锋;徐德兵;李甜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rg ton i t n iy e it d, t e s r i a a ea owt nc e e ti r a e nd t n d c e s d a hei r i a i n e st x s e h u v v lr t nd gr h i r m n nc e s d a he e r a e s t n—
s r i a a e a o t n r m e ft un o e t w e e a l z d u v v lr t nd gr w h i c e nt o he yo g f r s r na y e

T he r s ls s owe ha tm um e u t h d t top i
的成 活率及 生 长量进行 了对 比分析 。结果表 明 : 活率和 生长 量 随着 灌 水 强度 的 增 大呈 先 升后 降 存 的趋 势 , 宜 于存 活 的最佳 灌水量 为 12 0mm, 宜于 生 长 的最佳 灌水 量 为 15 0mm; 活率 及 适 0 适 0 存
地 径 、 幅 生 长 量 随 着 初 植 密 度 的 增 大 也 呈 先 升 后 降 的 趋 势 , 宜 于 存 活 的 最 佳 造 林 密 度 为 冠 适

m e tofgr u J dim e e n r n o a t r a d c own w i h i r a e nd h n d c e s d a he i r a e o n ta nst dt nc e s d a t e e r a e s t nc e s f i iilde iv The o tm um nii lde iy f u vi lw a 4 nd ・h pi i ta nst ors r va s4 4 4 i m
西北 林 学 院学 报 2 ] ,2 ( ) 0 ~ 1 1 0 1 6 3 :1 7 1
J un l fNo t wetFo e tyUnv ri r a rh s r sr iest o o y
毛 乌 素 沙 地 中 国 沙 棘 存 活 及 生 长 对 灌 水 和 密 度 的 响 应
The Gr wt nd S v v lo i o h a ur i a fH ppo pha h m n o s s s . s n n i n Re p n e er a i de ub p i e s si s o s
t r i a i n I t n iy a d I ii lD e iy i uU sSa d l nd o I rg to n e st n n ta nst n M n a
a 00 m l , r s c i l . I l o h n o i u n ta d n iy nd 1 5 T 1 e pe tvey t a s as a ptm m i iil e s t

The s v v lr t nd gr w t i r — ur i a a e a o h nc e
Absr c : n o de o und r t n he r l ton hi t e n w a e o ii nsa fo e t to fe to i ta t 】 r r t e s a d t e a i s p be w e t r c nd to nd a f r s a i n e f c fH 一 po aer m ni de s s i e ss i uU s s nd l n ph ka o s ub p s n n i n M a —a d,d f e e r i ton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e ii sa nii lde iv on if r ntirga i nt nste nd i ta nst
李孙 玲 李 甜 江 。 , ,李根 前 , 光 辉 代 ,肖智 勇 ,李 允 菲 高 甲荣 ,
( . 南 林业 大 学 , 南 昆 明 6 0 2 ; . 京林 业 大学 , 京 1 0 8 ) 1西 云 52,2北 1 北 0 0 3
摘 要 : 了解 毛 乌 素 沙 地 水 分 条 件 与 中 国 沙 棘 造 林 成 效 的 关 系 , 不 同 灌 水 强 度 和 初 植 密 度 幼 林 为 对
4 4 4 0株 ・h 4. m 。
关 键 词 : 国 沙 棘 ; 水 强 度 ; 植 密 度 ; 长 量 ; 活 率 中 灌 初 生 存
中 图 分 类 号 :7 3 6 5 S 9 . 0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O 17 6 f0 1 0 —1 70 1 0 —4 1 1 ) 30 O —5 2
c e s f irga i n i t n iy The op i um r i a i n i t nste or s r v nd gr w t w e e 1 00 m m r a e o r i to n e st . tm irg to n e ii s f u viala o h r 2
I u —i g ,LITinja g ~,LIGe — in , A S nl n a -in n qa DAIGu n — u a gh i,
XI AO Zhiy n . n f i — o g LI Yu — e .GAO ir ng Ja— o
( . S uh.’ Fo ety Un v riy,Ku r g,Yu n n 6 0 2 Ch n 2 1 ot _ r sr ie st nn " n a 5 2 4, ia; .Bejn Fo ety Un v riy,Bejn 0 0 3,Ch n iig rsr ie st iig 1 0 8 i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