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岳运用熟地黄经验

合集下载

中药张景岳用熟地黄特色,中医人必知!

中药张景岳用熟地黄特色,中医人必知!

中药张景岳用熟地黄特色,中医人必知!熟地黄是一味常用中药,但很多医家因害怕其滋腻,怕其腻滞碍胃,阻于中焦以生痰饮或致泄泻等,临床常慎用。

张景岳善用熟地黄,有“张熟地”之称,来看看他是如何用熟地黄的吧。

基于温补思想,于阴中求阳立足于阳气,论治当温补张景岳在诊治疾病中重视阴阳,指出阴阳为医道之纲领,但凡诊察疾病施以治疗,都必须先审查阴阳。

他指出元阴、元阳是人体生命的根本,生化之机,阳先阴后,阳施阴受,着重强调了阳气的重要作用。

他提出阳为生之本,凡欲养生者首当保护阳气,治疗疾病则以温补为主,重视温补元阳。

阴阳互根不可偏颇张景岳认为阴阳原本为一气;阴阳如同水火,二者同根同源不可偏颇。

他认为,天地阴阳最重要的变化规律就是平衡,这样才能气令调和而利于万事万物的生长,这是世间变化的道理。

强调阴阳二气具有整体性,二者同根同源不可分割。

阴阳二气互根互用,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用熟地黄阴中求阳张景岳基于阴阳互根的基础,提出了补阳的基本大法,即阴中求阳。

人之阳气有赖于真阴的滋养,二者同根同源不可偏颇,避免阴阳偏衰一方,应阴阳相济,或助阳配阴,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或滋阴涵阳,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张景岳认为,熟地黄“味甘、微苦,味厚气薄,沉也,阴中有阳”。

熟地黄产于中州沃土之乡,经过炮制后药性平和,禀至阴之德,善补五脏之真阴,故为阴中求阳之上品。

其“甘”应天气之阳,阳气具有升浮之性,而味甘者具补、和、缓之功,因而可补中,而其“苦”应地气之阴,阴性沉降,其行为下,而味苦主泻,所以又可泻实。

重用熟地黄的依据张景岳认为,地黄得土之气,而其生者过于寒凉,且又土脏喜暖,因而脾阳不足、脾胃虚寒者用熟地更宜。

诸多疾病多由真阴不足所起。

真阴亏损可表现为发热、头疼、焦渴、喉痹、痰嗽、喘气,或脾肾寒逆之呕吐,或虚火上炎之吐血、衄血,或水泛肌肤、阴虚泄泻、阳浮狂躁、阴脱仆地等症状。

熟地黄尤擅补五脏真阴,治疗真阴亏损诸证,认为非熟地黄不足以达其效。

张景岳巧用熟地解民饥

张景岳巧用熟地解民饥

张景岳巧用熟地解民饥
在大型中医药文化系列纪录片《本草中国》中,张小秀在家中亲手为女儿炮制地黄,遵循古法、九蒸九晒、耗时30余天,这样制成的熟地乌黑透亮、软糯香甜,是一味补益肝肾的上好药材。

明代医家张景岳有一个雅号就叫做“张熟地”。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中医内科施仁潮
据说当年他路过一个村庄时,听到里面哀声连天,得知村中青壮年被征从戎,老幼妇孺饥寒交迫,无奈以土茯苓为食,结果寒伤脾胃,腹胀便秘,惨死无数。

见此情景,张景岳将随身所带的熟地分给饥民充饥,并指点村民到山野掘采生地,蒸晒成熟地,既能养血润肠祛病痛,又能代食解饥饿。

当张景岳辞别乡亲父老时,村民们依依相送,因念其以熟地救命之恩,纷纷夹道奋呼:张熟地!张熟地!由此,张熟地就成了张景岳的雅号。

当然,张景岳本身对于熟地也是深有研究,善于应用的。

在他的《景岳全书》中设有一篇熟地专论,称熟地“至若熟则性平,察至阴之德,气味纯静,故能补五脏之真阴”。

他所创制的金水六君煎,用熟地、当归、陈皮、半夏、茯苓、炙甘草,用于治疗肺肾虚寒,水泛为痰,或年高阴虚,气血不足之痰嗽。

另创有贞元饮一方,重用熟地为主药,大补肾中元气,治“气短似喘,呼吸急促,提不能升,咽不能降,气道噎塞,势急垂危”之症。

张景岳用熟地补肾纳气的经验,被众多医家所认可,《续名医类案》中即有大剂熟地配人参、麦冬、牛膝、五味子、山萸肉等治疗虚喘的案例。

明代大医张景岳一张补肾方治阳痿子介绍给大家

明代大医张景岳一张补肾方治阳痿子介绍给大家

明代大医张景岳一张补肾方治阳痿子介绍给大家赞育丹《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配方组成】熟地八两,蒸捣白术用冬术,八两当归枸杞各六两杜仲酒炒仙茅酒蒸一日巴戟肉甘草汤炒山茱萸淫羊藿羊脂拌炒肉苁蓉酒洗去甲韭子炒黄,各四两蛇床子微炒附子制肉桂各二两【用法】上炼蜜丸服。

【主治适应症】治阳痿精衰,虚寒无子等证。

加减:或加人参、鹿茸亦妙。

【方解】本方具补肾壮阳,养血生精之功。

治命门火衰,精气虚冷,阳痿精衰,不能生育者。

阳痿之证,张景岳认为“火衰者十居七八”,治从补肾壮阳立法。

方中附子、肉桂峻补下焦元阳;肉苁蓉、巴戟天、淫羊藿、蛇床子、仙茅、杜仲补肾壮阳;韭子、山茱萸温肾固精。

上十味均为补肾壮阳之品,今集于一方,其补肾壮阳作用较为强大。

阴阳互根,补肾宜于温润,故配以熟地、当归、枸杞补阴益精。

阳明(胃)总宗筋之会,虚者宗筋弛纵,治惟通补阳明;重用一味白术以健运脾胃,运化精微,使肾精得到补充,宗筋弛缓自会好转,此实寓脾肾并治之意。

诸药合用,对命门火衰,虚寒无子之证确有赞助生育之功,故名赞育丹。

本方与赞化血余丹鉴别:后者由血余八两,熟地(蒸捣)八两,枸杞、当归、鹿角胶(炒珠)、菟丝子(制)、杜仲(盐水炒)、巴戟肉(酒浸剥,炒干)、小茴香(略炒)、白茯苓(乳拌蒸熟)、肉苁蓉(酒洗,去鳞甲)、胡桃肉各四两,何首乌(小黑豆汁拌蒸七次,如无黑豆,或人乳、牛乳拌蒸,俱妙)四两,人参(随便用,无亦可)组成。

功能大补气血,培元赞育。

主治气血虚弱,肾衰无子。

【方论】景岳曰:“火衰者十居七八,命门火衰,精气虚寒而阳痿者,宜赞育丹之类主之。

”叶天士云:治阳痿精衰,虚寒无子。

人之无子,虽属肾不足,然非药之能子,若可以用药有子,天地间无乏嗣之人矣。

【临床应用作用功效与医案】1.阳痿谢氏应用赞育丹加减治疗阳虚阳痿83例。

基本方:制附片30~60g,肉桂5~10g,大熟地、炒白术、炒杜仲、杭巴戟、山茱萸、淫羊霍、肉苁蓉、全当归、韭子、蛇床子各20g,阳起石、生炒谷芽各30g,炒枳壳15~20g,炒鸡内金15g。

右肾水火辩 张景岳应用熟地黄之探讨 张景岳补阴方探析 引火下行’的几种方法 - 舍得

右肾水火辩  张景岳应用熟地黄之探讨  张景岳补阴方探析  引火下行’的几种方法 - 舍得

右肾水火辩+张景岳应用熟地黄之探讨+张景岳补阴方探析+引火下行’的几种方法- 舍得...右肾水火辩张帅学习中医或曰∶人皆谓右肾属相火,相火即少火,观坎之象,则知肾具水火之道,一阳居二阴间为坎,水火并而为肾,故惟坎加习也,子以右肾为属水,然则其说非与?余曰∶以惟坎加习,斯其说所以非也。

夫坎,水也。

上下皆坎,《易》故曰习坎。

观先天图,干南坤北。

后天图,离南坎北。

五行火高水下,故仙家取坎填离,以水升火降,既济为道,谓采坎中之一阳,填离中之一阴,此还乾坤本源之意也。

坎离,是兑待之义,如彼谓一阳居二阴之间,无乃指一阳为火耶?然则离以一阴居二阳之间,又作何说也?夫物物具五行,五行一阴阳,阴阳一太极,五脏均有此金木水火土,何乃指坎中之阳为火,指右肾为少火也。

坎中之阳,即两肾中间动气,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谓之阳则可,谓之火则不可,故谓坎中之阳,亦非火也。

二阴,即二肾也,肾既皆阴,则作一水一火并看者,亦非矣。

不然,坎中之阳,尚不可以火目之,而右肾又何可以属水哉?!或曰∶子是之言固矣,彼北极玄帝象下有龟蛇者何说也?且昔沙随程可久曰∶北方常配二物,故惟坎加习,于物为龟为蛇。

余曰∶此何可以证水火并而为肾之谬也,盖龟蛇,乃道家寓意处,谓蛇属心火,龟属肾水,能降此二物,不使妄动,庶坎离得以交,而身中之丹可成。

若肾则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安可牵扯龟蛇而与之同类并观哉!断乎其不可矣。

张景岳应用熟地黄之探讨1 扩熟地黄之炒用驳滞腻之嫌疑《类经附翼.真阴论》说:“物之生由乎阳,物之长由乎阴”。

张氏从维护元阴与元阳之理,推崇熟地黄“味厚气薄”、“阴中有阳”、“能补五脏之真阴”,因之扩充熟地黄之妙用,且跳出前人“禁忌”范畴。

认为:“或脾肾寒逆为呕吐,或虚火载血于口鼻,或水泛于皮肤,或阴虚而泄利,或阳浮而狂躁,或阴脱而仆地”,凡此皆用熟地黄。

张景岳留下两味药,巧治人间“少白头”!这张方子,应该献出来

张景岳留下两味药,巧治人间“少白头”!这张方子,应该献出来

张景岳留下两味药,巧治人间“少白头”!这张方子,应该献出来(本文仅供学习、参考。

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本文理论依据:《景岳全书》、《中华药海》、《中医治疗学》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说,我想给你介绍一个小办法。

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常见的少白头现象。

我记得前几年,单位一个同事跟我讲,说他的亲属,一个小伙子,才20多岁,白头发比较多,想让我帮着看看。

我说好吧,挑个时间看一眼。

很快,患者来了。

我一看,这小伙子,身高一米八左右,五官标致,哪哪儿都挺好,就是顶着一头白发。

当然,说他满头白发,那有些夸张了,但实事求是地说吧,他的头发,至少白了二分之一。

我跟他说话,发现他语速很快,神情急切,一直眉头紧锁,眼神犀利和飘然不定。

再看舌头,发现舌质偏红,苔少,脉象细数。

再仔细询问,得知平时偶有腰酸之感,上高中的时候就有耳鸣的经历。

我跟他说,你这是肝肾不足,精血亏虚,内有虚热。

我给他出了一个主意,泡水代茶饮即可,无需在大学里头熬药。

这就是用生地黄和熟地黄。

准备生地黄15克,熟地黄9克。

两味药研成粗末,每天一剂,放在暖水瓶里头,然后往其中加入沸水。

一天当中,就喝这药汤,代茶饮。

这药汤味道不难喝,可以当饮料,先喝上一段时间,看看效果再说。

结果,这孩子用了两礼拜,反馈说,口渴、心悸、心烦的现象有所减轻,睡觉比以前好多了。

我见有效,立刻嘱咐,今后可以连用7天,休息2天,然后继续用7天。

就这样常服。

如果发现自己坏肚子了,便溏了,消化不如以前了,就停药。

结果,这孩子断断续续用了快一学期。

最终,我再看到他的时候,发现头发有了很大好转。

白发大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黑发和灰发,舌苔不红,脉象缓和,精神安稳愉悦。

这里头是怎么回事呢?我给你讲讲这番道理。

其实,生地黄和熟地黄搭配应用,这个是明代医学家张景岳的经验。

他在《景岳全书》里头记载了一个“二黄散”,就是利用生地和熟地搭配使用。

它治的虽然本不是少白头,但是它的治疗机理,和针对的病因病机,与少白头是基本吻合的。

张景岳应用“熟地黄”五:收温补疗虚之效,关键在于配伍与炮制(下),砂仁、桑枝、丸剂、丹剂、酒剂

张景岳应用“熟地黄”五:收温补疗虚之效,关键在于配伍与炮制(下),砂仁、桑枝、丸剂、丹剂、酒剂

张景岳应用“熟地黄”五:收温补疗虚之效,关键在于配伍与炮制(下),砂仁、桑枝、丸剂、丹剂、酒剂
李古松
收温补疗虚之效关键在于配伍与炮制(下)
熟地黄微温补血,既可补先天之阴,又能益后天之阳。

此“阴中有阳”之特殊性能,关键是配伍与炮制之相宜。

中药:砂仁
炮制相宜:
应用熟地黄“静重之妙”,又防其“散动以乱其性”,故重视炮制,以求纯正。

又因兼证不同,炮制亦各异。

如:
兼中寒而呕吐者,姜汁炒以温其中。

胀满者,砂仁伴炒(或拌捣),以行气消胀。

经络气血滞阻者,酒炒取酒性以增强行气通络之力。

中药:桑枝
入煎剂,文火为佳。

入丸剂(【左归丸】、【右归丸】……),蜜丸。

入丹剂(【赞化血余丹】),长流水浸熟地黄一宿,以桑枝文、武火煎取浓汁,再浓缩成膏,或用蜜水膏。

中医中药
入酒剂(【两仪膏】、【地黄醴】),用烧酒浸泡成酒剂。

上期:张景岳用“熟地黄”四:“9种”配伍,收温补疗虚之效,关键在于配伍与炮制(上)。

张景岳用熟地特色

张景岳用熟地特色

张景岳用熟地特色张景岳提出真阴(元阴)真阳(元阳)对人体重要性,把两者归根于肾命的水火,认为真阴真阳是造化之泉流,性命之根本,从而把阳非有余和阴常不足两种观点统一起来,说命门总主乎两肾,而两肾皆属于命门。

命门者为水火之府,为阴阳之宅,为精血之海,为生死之窍。

若命门亏损,则五脏六腑皆失所恃,而阴阳病变无所不至。

他还认为凡阴气本无有余,阴病惟皆不足,今人之病阴虚十常八九,虚火为病者十中常见六七,虚火者,肾阴之亏也,而熟地味厚气薄,阴中有阳,能补五脏之真阴。

提出阴虚而神散者,非熟地之守不足以聚之。

阴虚而火升者,非熟地之重不足以降之。

阴虚而躁动者,非熟地之静不足以镇之,阴虚而刚急者,非熟地之甘不足以缓之,阴虚而水邪泛滥者,舍熟地何以自制,阴虚而真气散失者,舍熟地何以归源,阴虚而精血俱损,脂膏残薄者,舍熟地何厚肠胃。

熟地兼散剂方能发汗,熟地兼温剂始能回阳。

一.景岳用熟地主要为阴虚而设,但又不尽治阴虚之症,取其静重甘守等待性补偏救弊,使阴阳水火气血脏腑归于平衡,从而去却疾病。

张氏认为虚损类疾病发生乃肾命真阴真阳亏损所致,治疗上主张阴阳相配。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如左归丸,主药功用是培肾之元阴,以治精髓内亏,津液枯涸等证,方以熟地、山药、枸杞、萸肉、龟胶补益肾阴,佐牛膝、菟丝、鹿胶补阳助阴。

右归丸主要培育肾之元阳以治真阳不足之证,以鹿角胶、菟丝、杜仲、肉桂、附子温补肾阳辅以熟地、山药、枸杞等补阴助阳。

熟地在补阴补阳方中均用。

随着补阴补阳侧重不同,而与其他药物配伍不同。

见他用熟地的特点,为扶阳而不离滋阴,滋阴又不离扶阳,补阳中包含着滋阴之意,补阴中包含着助阳之图。

二.水火相济。

张氏认为命门之火谓之元气,命门之水谓之元精,元精充则形体赖以强壮,元气治则营卫赖以调和。

一身阴阳气血的调节,归根到底是真阴之脏命门水火相济作用的具体表现。

若命门水亏其源,阴虚之证迭出,命门之火衰则火衰具体其本,阳虚之证层生。

张锡纯经验分享:用大剂量“熟地黄”治疗泄...

张锡纯经验分享:用大剂量“熟地黄”治疗泄...

张锡纯经验分享:用大剂量“熟地黄”治疗泄...
张锡纯经验分享:用大剂量“熟地黄”治疗泄泻
熟地黄是滋阴养血,滋补肝肾之品,用其治疗血虚或者阴虚便秘,是大家所熟知的,比如老年人的便秘等等。

张锡纯先生受到张景岳用熟地黄经验的影响,用大剂量的“熟地黄”来治疗“下焦亏虚”导致的大便滑泄之证。

令人感到罕见。

下焦肝肾亏虚,不能固涩,易使大便滑泄而出,不能自固。

在张氏的书中记载,每逢因“下元亏虚”导致的泄泻之证,用大剂量的熟地黄来补益下焦肝肾,固涩下焦,再配伍茯苓应用,疗效显著,每两三剂泄泻自止,下焦肝肾自盈。

张先生用药之独特,之精道。

之不拘一格。

令人敬赞!#韩氏中医说##健康解密#
#中医# #健康# #健康2021#。

大剂熟地不滋腻:熟地重剂应用探讨

大剂熟地不滋腻:熟地重剂应用探讨

大剂熟地不滋腻:熟地重剂应用探讨大剂熟地不滋腻:熟地重剂应用探讨熟地量少滋腻,大量使用反而没有滋腻恋邪之弊。

明代张景岳熟谙熟地之性,也能巧妙地应用,有“张熟地”之称。

笔者诊余阅读《未刻本叶氏医案》,感到叶氏非常熟悉景岳用熟地的旨意,本书医案大约有干余首,用熟地者就有近200。

在近200个医案中,除了人们熟悉的温肾添精养血外,还有一些医者少用甚至不用的例子.如咳嗽痰多、气逆、音嘶、喘闷、短气,尤其伴有外邪的,方中多用熟地。

但后世医家如徐灵胎等,遇此多以宣散为主,认为熟地滋腻恋邪,这对后世影响较大。

叶天士治咳嗽喜用熟地、麦冬、沙参、天冬、五味子等,但并不排斥用桑叶、川贝、杏仁、橘皮、天花粉、桔梗、旋覆花、射干、枇杷叶等宜散之晶,用熟地、麦沙等治咳嗽,大多数有阴伤或肾阴不足的一面,他是从治本入手,宗景岳凡欲治病者,必以形体为重,欤治形者,必以精血为先。

按今日学者之见,用熟地治嗽很有研究价值,为研究防治慢性支气管炎等开拓了思路。

潘华信在《未刻本叶天氏医案发微》一书中提出,外邪咳嗽,多痰咳嗽,或久咳者可放胆投以热地。

80年代末期上海名老中医裘沛然在《中国医药学报》上介绍了他自己治疗一位咳嗽痰喘甚剧、病程半年、胸脘痞闷、腹胀不思进食、舌苔厚腻的患者,投以金水六君煎(用熟地45g)3剂胸宽,7剂后咳喘轻,胃纳大香,痰化而痞胀竟消。

若照一般说法,病人痞胀纳呆,痰多湿盛苔厚,正是用熟地的禁忌,而裘氏有胆有识,后来我照此方法疗效也很好。

叶氏与众不同的除了用熟地治咳嗽外,还以熟地治痢疾,食下腹胀,饥则尤甚,腹泻渐有腹胀,小溲不利,痰郁气阻脘闷,嘈杂中脘刺痛,肠红日久,头旋、便溏,格不能食,大便溏泄者。

他用熟地还有一个发人深思之处是在近200个医案中,没有用砂仁相佐。

潘华信认为:“砂仁拌熟地是晚清孟河学说的经验,至今还有很多药学专书在熟地条下标明,可见其对后世极有影响。

叶氏则反其道而行之,是证其深谙热地之性,称得上延续景岳之学的典范。

明代张景岳把人参、熟地、附子、大黄称为药...

明代张景岳把人参、熟地、附子、大黄称为药...

明代张景岳把人参、熟地、附子、大黄称为药...
明代张景岳把人参、熟地、附子、大黄称为药中四维。

张景岳认为,病重必用这四种药才行,如果用些普通平和的药,可能就会耽误病。

张景岳在书中写道:“病而至于可畏,势非庸庸所济者,非此四物不可。

设若逡巡,必误乃事。


同时,张景岳认为,人参、熟地可以常用,大黄、附子只能暂用。

张景岳在书中写道:“人参、熟地者,治世之良相也;附子、大黄者,乱世之良将也。

兵不可久用,故良将用于暂。

乱不可忘治,故良相不可缺。


可见,虽然我们认为张景岳偏于温补,但其用附子仍然非常有节制的。

反观现在某些人,以“火神派”自居,以用附子为荣,好像谁用附子多,用附子久谁的医术就高明。

其实这些人,都是一些学火神派学偏了的,画虎不成反类犬罢了!
#快问中医超能团#@快问中医。

明代医家张景岳巧治毒蕈中毒(毒蘑菇中毒)

明代医家张景岳巧治毒蕈中毒(毒蘑菇中毒)

明代医家张景岳巧治毒蕈中毒(毒蘑菇中毒)
在明代大医学家张景岳的医案里,记载了一则他给吴参军治毒蕈中毒的病例。

吴参军年轻时曾是张景岳的战友。

一天因吃了毒蕈而发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病状。

参军的家人先后请来3位当地名医,用的都是黄连、黑豆、桔梗、甘草、枳实之类的中草药。

结果参军的病更重了——水米不进,严重消瘦,卧床不起,有时还出现昏睡等症状。

在这紧要关头,参军的家人想到了张景岳,于是将张请来。

张景岳仔细查看了参军的脉象及症状,于是立即提笔开了处方:人参、白术、茯苓、干姜、附子、甘草各15克,水煎服。

家人将昏睡的参军叫醒后,将处方让参军看。

这位稍懂一些中药药性的参军一看张景岳的处方,气得要昏过去。

他说:“我是让你来为我解毒抢救的,你开了这么多的补气药和温阳药能把我救过来吗?你这是让我快点去死啊!”张景岳说:“毒蕈中毒分为阴毒、阳毒,根据你的病状,没有中毒热象,应该属于阴寒之毒,因此只能用温性中药解毒。

”在张景岳及家人的劝说下,参军治好喝下了仆人为他煎好的药。

参军没有想到,喝完两剂药后,吐就止住了,腹泻也减轻了,又喝了3剂药,腹泻、腹胀、腹痛都消失了。

张景岳考虑毒蕈中毒对肝肾都有影响,加之参军中毒后出现血虚的症状,便又在每剂方子里加入30克熟地黄。

参军25剂汤药服完后,病彻底治愈。

张景岳巧用补气温阳药治疗毒蕈中毒,在当时传为美谈。

张景岳的人参、熟地、附子和大黄

张景岳的人参、熟地、附子和大黄

张景岳的人参、熟地、附子和大黄导读: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龚士澄先生为我们整理的景岳的药中四维说,看看景岳是如何灵活运用这四味药,并获得“张熟地”这一称号的。

张景岳《本草正》对三百多味常用中药,根据自己的实践体会作了筛选和阐发,各审其阴阳寒热温平及升降浮沉之性味,并举例推崇四味具有代表性的药物。

即:人参为补气药之纲维,熟地黄为补精血药之纲维,附子为温里回阳药之纲维,大黄为攻积泄热药之纲维。

景岳誉人参、熟地黄为治世之良相,附子、大黄为乱世之良将。

现分观之。

一、人参在《新方八阵》里,补阵大补元煎等10方和热阵四味回阳饮等12方中,大都将人参用为君药,对气虚、阳虚及精血因气而虚等所致各证,用其统领诸药以固脱回阳,御邪匡正;在散阵四柴胡饮、大温中饮2方中,均用人参补助元气,始显托散邪气之功;在固阵秘元煎等3方中,皆有人参组合主治脏虚,以愈遗精带浊诸病;因阵胎元饮、六气煎等6方中,用人参协力安胎,并治痘疹虚陷等证。

景岳心得经验之“新方”186首,用人参者虽只33方,但补、热两阵51方中就有22方用人参,说明温补之剂几乎不可缺之。

二、熟地黄《新方八阵》里,补阵22方用之,尚有3方在加减项中应用,热阵7方用之,因阵12方用之,除攻阵缺如,《新方八阵》中用熟地(生地除外)者共计50方。

在补、热两阵54方中,32方用熟地,使用率最高。

熟地合人参、山萸肉等组成大补元煎,则救本培元,气精两益;用于回阳饮,则协参、附挽阴阳之将脱;在逍遥饮,则领归、芍、茯神、远志养血,滋心脾以溉冲任;入温中饮,则合柴、麻、姜、桂温里阳以散邪。

熟地在各方中,或育阴使阳有所恋,或填精使阴有所归,左右逢源,用无不利。

景岳慨叹熟地之功不申于时用,特表而彰之:凡诸真阴亏损所致的发热、头痛、焦渴、喉痹、嗽痰、气喘,或虚火载血于口鼻,或脾肾寒逆为呕吐,或水泛皮肤,或阴虚泄利,或阳浮而狂躁,或阴脱而仆地各症,皆宜用之。

是善用熟地特色之一。

熟地之守,足以聚阴虚而神散;熟地之重,足以降阴虚而火升;熟地之静,足以镇阴虚而躁动;熟地之甘,足以缓阴虚而刚急。

张景岳重用人参、熟地黄之我见

张景岳重用人参、熟地黄之我见

张 景 岳 重 用 人 参 地 黄 之我 见 、 熟
张 霆
( 津 中 医 学 院 2 0 年 级 博 士 研 究 生 , 津 3 0 ) 天 01 天 0 1 3 9
[ 键词 ]张 景岳 ; 参 ; 地黄 关 人 熟 [ 图 分 类 号 ] R2 2 中 8 [ 献 标识 码 ]A 文 [ 章 编 号 ] 1 0 5 X( 0 2 O 2 00 文 0 7 6 9 2 0 ) 0 6 2 4
重 用黄柏 、 母 作 为养 阴药物 , 岳 亦不 以为 然 , 知 景 指 出“ 柏 止 堪 降 火 , 能 补 阴 ? 任 用 之 , 伐 生 气 而 知 安 若 则 阴 以愈 亡 , 以此 补 阴 , 亦 甚 亦 ” 对 多 用 苦 寒 折 火 方 缪 。 药 , 为是“ 背经 旨 , 伐 生机之缪谈 ” 认 大 大 。与 之 针 锋 相 对 , 出 了 以温 补 为 主 的 治 疗 大 法 。 提 另 一 方 面 , 个 人 的学 术 思 想 的 形 成 与 其 所 处 一
阴 常 不 足 ” , 岳最 初 颇 信 服 , 则 疑 信 相 半 , 则 说 景 继 终
大 加 反 对 。认 为 “ 溪 但 知 精 血 皆属 阴 , 日 阴常 不 丹 故 足 。 不 知 所 以 生 精 血 者 , 有 此 阳气 。 精 血 之 不 而 先 倘 足 , 安 能 阳气 之 有 余 ? 他 认 为 阳 既 非 有 余 , 又 ” 阴亦 常
于万一 , 为引玉之砖 。 以 1 驳 丹 溪 阳 常 有 余 , 真 阳 为 之大 宝 辨 金、 、 元 明代 是 医 家 辈 出 , 抒 己见 , 家 争 鸣 之 各 百 医 学 发 展 昌盛 时 期 。 岳 身 历 其 境 , 其 雄 厚 的 理 论 景 以 功 底 及 丰 富 的 临 床 经 验 , 于 金 元 四 大 家 的学 术 思 对 想 , 具 慧 眼 地 进 行 了 评 述 , 吸 收 其 所 长 , 不 完 另 既 又 全苟同 , 而独 树 一 帜 。 中对 于丹 溪 所 言 “ 常 有 余 , 其 阳

张景岳与熟地黄

张景岳与熟地黄
稠 医学长廊
张 景岳 , 介 宾 , 会 名 字 卿 , 号 通 一 子 。 因 其 喜 用 别
20 0 8年 1 月 第 1 期 1 1
家 庭 中 医 药
中 ,或 育 阴使 阳 有 所 恋 , 或
填精 使 阴有 所 归 ,左 右逢
源 , 无 不 利 用
熟 地 黄 , 们 又 称 他 “ 熟 人 张 地 ” 他 是 明 代 著 名 医 学 。
要。

血 之 脏 使 用 此 药 更 为 重


皆 用 之 。他 认 为 , 地 黄 足 熟
以 聚 阴虚 而神 散 , 阴 虚 而 降
火 升 , 阴 虚 而 躁 动 , 阴 镇 缓
中 医 学 认 为 , 地 黄 具 熟 有 滋 阴补 血 、 精 填 髓 的 功 益
效 。 珍 珠 囊》 载 熟 地 黄 能 与 他 重 视 人 体 之 阴 精 , 立 “ 、 ” 重 、 ” 静 、 ” 《 记 且 宁 聚 “ 降 “ 镇
老作 用 。
果 出现 阳损 及 阴 , 阴 损 及 或
中 熟地 黄 “ 三 钱 可 加 至 一 二
, 他 张景岳 喜 用熟地 黄 , 这 阳 ,最 后 会 导 致 阴 阳 俱 损 。 二 两 ” 其 量 随 轻 重 而 用 ,
对 其 治 疗 则 应 “ 阳相 济 ” 药 只得 二 钱 。其 用 可叹 , 阴 其
用 熟地 黄 , 方 灵 活 。他 的 配
“ 以 阴 为基 ” 他 深 入 阐发 名 方 左 归 丸 (A) 右 归 丸 阳 。 C 、
能 有 调 养作 用 , 对 造 血 及 阴 阳 互 根 、 气 互 生 的 生 理 ( ) 均 倚 重 熟 地 黄 “ 中 并 精 饮 , 阴

熟地黄—难民获救遇名医

熟地黄—难民获救遇名医

熟地黄—难民获救遇名医从药物故事谈中药应用(九)熟地黄—难民获救遇名医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对熟地的药性和功用具有全面、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通晓熟地的配伍应用,能善用、巧用、妙用熟地于温补之剂中,故被人称之为“张熟地”。

张景岳不仅善用熟地,而且还用熟地解救难民,公元1596年秋,张景岳眼见朝廷昏庸,华夷之间骨肉相残,决然弃戎从医,归途沿路,采药救民。

一日,他路过柳庄,闻村前哀声连天,得知村中青壮年被征从戎,老幼妇孺饥寒交迫,无奈以土茯苓为食,结果寒伤脾胃,腹胀便秘,惨死无数。

张景岳急忙下马,将随身所带熟地分给众饥民充饥,并劝恤村民到山野掘采生地,蒸晒成熟地代食,既解饥饿,又能养血润肠。

当他辞别乡亲父老时,村民们依依相送,由于村民只知其姓,未悉其名,因念其以熟地救命之恩,故纷纷夹道奋呼之“张熟地”。

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经加工炮制而成。

本品甘温质润,补阴益精以生血,为养血补虚之要药,常与当归、白芍、川芎同用;又本品质润入肾,善滋补肾阴,填精益髓,为补肾阴之要药,古人云其“大补五脏真阴”,“大补真水”,常常与山药、山茱萸等同用。

熟地与人参同用,有“两仪膏”方,服之能助阳气、滋阴血、生精强体;熟地与天冬、人参同用,名“三才汤”可治疗阴虚津亏口渴之症。

现代研究指出,本品含梓醇、地黄素、甘露醇、维生素A类物质、糖类及氨基酸等。

有免疫调节作用。

煎剂有抗衰老、抗甲状腺机能亢进、促凝血、抑制小鼠上皮细胞有丝分列、降血糖、强心、升高外周白细胞、抑菌等作用。

石辛的博客欢迎您/【应用举隅】(1)壮肾补血:熟地30克(酒洗),水煎服,每日1剂。

或用熟地120克,加酒500毫升,浸泡三日后饮用,每晚睡前饮15~30毫升。

此方名为一味饮。

可用于肾精不足,腰酸膝软,头晕眼花。

(2)治皮肤瘙痒症:取熟地黄、丹参各300克,蝉蜕45克,共研细末。

每次服3克,每日3次,15日为一疗程。

临床治疗本症35例,总有效率达97%。

熟地用法不同,功效各异。

张景岳运用熟地黄经验

张景岳运用熟地黄经验

张景岳运用熟地黄经验明代医学家张景岳在其《景岳全书·新方八阵》(以下引文出处同此者均省略)中共蚁集新方180余首.其中熟地黄、当归联用的方剂30首。

此类方剂漫衍在补阵、和阵、散阵、热阵和因阵中.普遍地用于内、外、妇、儿各科疾病的调治。

熟地黄、当归联用在不同的方剂中有其不同的调治作用.兹归结如次。

1 补血当归、熟地黄联用在方中用于补血者如五福饮(熟地黄、当归、人参、白术、甘草)。

对待此方的适当证.张景岳说:“凡五脏气血牺牲者.有此能兼治之.足称霸道之最。

”此方主治五脏气血牺牲.故以当归、熟地黄补血.人参、白术、甘草补气。

临床用于外科杂病.如虚损、非风、不寐、眩晕等(《景岳全书·杂证谟》).亦用于妇科疾病如血虚经乱、崩淋经漏不止、胎漏等(《景岳全书·妇人规》).以及小儿科疾病如慢惊风、五脏气血俱虚的假热证等(《景岳全书·小儿则》)。

当归、熟地黄联用以补血的方剂尚有其它作用.如补血以抗邪.其代表方剂如五柴胡饮(熟地黄、当归、柴胡、白术、白芍药、炙甘草、陈皮);补血以调经.其代表方剂如决津煎(熟地黄、当归、泽泻、牛膝、肉桂、乌药);补血以助产.其代表方剂如滑胎煎(熟地黄、当归、川芎、杜仲、枳壳、山药);补血以种子.其代表方剂如毓麟珠(熟地黄、当归、白芍药、川芎、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菟丝子、杜仲、川椒、鹿角霜)等等。

2 滋补阴精当归、熟地黄联用以滋补阴精的代表方剂如当归地黄饮(熟地黄、当归、山药、杜仲、牛膝、炙甘草、山茱萸)。

此方“治肾虚腰膝疼痛等证”。

肾虚腰膝疼痛为肾中阴精不敷所致.故以当归、熟地黄滋补阴精.当归虽为补血药.但精血可互生.血可转化为阴精.其它药品亦皆为补肾药。

再如六味回阳饮(熟地黄、当归身、人参、制附子、炮干姜、炙甘草).“治阴阳将脱等证”。

此方即四逆加人参汤再加当归、熟地黄。

当归、熟地黄补阴精.四逆加人参汤以壮元阳.故适于阴阳将脱证。

临床用于虚损伤寒、气厥等外科杂病(《景岳全书·杂证谟》).亦用于小儿慢惊风、盗汗等儿科疾病(《景岳全书·小儿则》).以及痘疹属虚寒者(《景岳全书·痘疹诠》)。

张景岳运用熟地黄经验

张景岳运用熟地黄经验

张景岳运用熟地黄经验
朱志华
【期刊名称】《河北中医》
【年(卷),期】2009(031)003
【摘要】张景岳,平生治重温补疗虚,尤其是善用熟地黄,负有盛名,被誉为温补派之大师,有“张熟地”之美称。

其著作有《类经》、《类经图翼》、《类经附翼》、《景岳全书》和《质疑录》等。

现就张景岳应用熟地黄的经验浅析如下。

【总页数】2页(P452-453)
【作者】朱志华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05级本科班,广东,广州,510405【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710.7
【相关文献】
1.张景岳在方剂中联用熟地黄、当归的经验 [J], 刘含堂;马锐;刘涛贤
2.张景岳与熟地黄 [J], 黄根柱
3.张景岳应用熟地黄之探讨 [J], 李古松
4.张景岳重用人参、熟地黄之我见 [J], 张霆
5.论温补派张景岳之用熟地黄 [J], 李卫民;李卫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张景岳治肾阳虚的千古名方!四百年前传诵一时,解决凉、乏、累

张景岳治肾阳虚的千古名方!四百年前传诵一时,解决凉、乏、累

张景岳治肾阳虚的千古名方!四百年前传诵一时,解决凉、乏、累本文理论依据:《现代临床方剂学》、《方剂学》、《中医基础理论》今天这篇文章,我想跟你聊聊人身体里,最宝贵的一团火。

这团火是什么?是“命门火”。

命门火,即我们的肾阳。

那是我们生命的原动力。

肾阳不足,到了命门火衰的程度,人的生命也就即将终结。

而提到命门火,我就不得不说一个人,他叫做张景岳。

张景岳,明代的医学家,380多年前去世。

他一辈子活了快80岁,在当时已经是奇迹了。

他的主要成就,就是创立了“温补派”,主张通过温补之法来治疗疾病,对当时的医学界影响很大。

他另一个成就是写了《类经》这部书,对《黄帝内经》做了精细的解读,堪称中医理论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

鉴于他杰出的医学成就,后来人尊他“仲景之后,千古一人”。

张景岳老先生医生的代表作,就是一张叫做右归丸的方子。

古人说,右肾藏阳。

所以右归丸,指的就是归养肾阳的意思。

基本配方是——熟地黄24克,山药12克,山茱萸9克,枸杞子12克,菟丝子12克,鹿角胶12克,杜仲12克,肉桂6克,当归9克,制附子6克。

怎么理解它呢?我给你举个例子吧。

曾经有这么一个老人家,年龄也不大,才65岁。

什么毛病呢?晚上尿频。

白天的时候不明显,到了晚上就尿频,一夜起来七八趟。

到医院看,说是不是前列腺增生啊?如果是的话,做个手术就好了。

可是一听到手术,老人家不干了。

因为他早年动过手术。

可是自从手术之后,似乎是没有调养好,整个人的体质就变了。

以前身强力壮的他,后来开始特别怕冷,乏力,没精神。

那一年,他还不到50岁。

面对这一夜之间的苍老,他也不知道为什么。

如今能活到60多岁,在他看来已经不易了。

医家看到这种情况,仔细揣度之后,就用了前面我提到的配伍,稍作加减。

结果如何?老先生用了三周之后,尿频现象大大减缓。

有一天晚上,只起夜一次,舒舒服服睡了一大觉,而且自觉身上有力气了。

这里的道理很简单。

这老先生的情况,就属于命门火衰。

命门火衰,其实是肾阳虚的重症,体现为四肢发凉、畏寒怕冷、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脉象沉迟。

张景岳用熟地

张景岳用熟地

张景岳用熟地张景岳运用熟地黄经验明代医学家张景岳在其《景岳全书?新方八阵》(以下引文出处同此者均省略)中共蚁集新方180余首.其中熟地黄、当归联用的方剂30首。

此类方剂漫衍在补阵、和阵、散阵、热阵和因阵中.普遍地用于内、外、妇、儿各科疾病的调治。

熟地黄、当归联用在不同的方剂中有其不同的调治作用.兹归结如次。

1 补血当归、熟地黄联用在方中用于补血者如五福饮(熟地黄、当归、人参、白术、甘草)。

对待此方的适当证.张景岳说:“凡五脏气血牺牲者.有此能兼治之.足称霸道之最。

”此方主治五脏气血牺牲.故以当归、熟地黄补血.人参、白术、甘草补气。

临床用于外科杂病.如虚损、非风、不寐、眩晕等(《景岳全书?杂证谟》).亦用于妇科疾病如血虚经乱、崩淋经漏不止、胎漏等(《景岳全书?妇人规》).以及小儿科疾病如慢惊风、五脏气血俱虚的假热证等(《景岳全书?小儿则》)。

当归、熟地黄联用以补血的方剂尚有其它作用.如补血以抗邪.其代表方剂如五柴胡饮(熟地黄、当归、柴胡、白术、白芍药、炙甘草、陈皮);补血以调经.其代表方剂如决津煎(熟地黄、当归、泽泻、牛膝、肉桂、乌药);补血以助产.其代表方剂如滑胎煎(熟地黄、当归、川芎、杜仲、枳壳、山药);补血以种子.其代表方剂如毓麟珠(熟地黄、当归、白芍药、川芎、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菟丝子、杜仲、川椒、鹿角霜)等等。

2 滋补阴精当归、熟地黄联用以滋补阴精的代表方剂如当归地黄饮(熟地黄、当归、山药、杜仲、牛膝、炙甘草、山茱萸)。

此方“治肾虚腰膝疼痛等证”。

肾虚腰膝疼痛为肾中阴精不敷所致.故以当归、熟地黄滋补阴精.当归虽为补血药.但精血可互生.血可转化为阴精.其它药品亦皆为补肾药。

再如六味回阳饮(熟地黄、当归身、人参、制附子、炮干姜、炙甘草).“治阴阳将脱等证”。

此方即四逆加人参汤再加当归、熟地黄。

当归、熟地黄补阴精.四逆加人参汤以壮元阳.故适于阴阳将脱证。

临床用于虚损伤寒、气厥等外科杂病(《景岳全书?杂证谟》).亦用于小儿慢惊风、盗汗等儿科疾病(《景岳全书?小儿则》).以及痘疹属虚寒者(《景岳全书?痘疹诠》)。

张志远丨张景岳“四维”为经验用药

张志远丨张景岳“四维”为经验用药

张志远丨张景岳“四维”为经验用药张景岳籍隶巴蜀,“卜居会稽之东”,广览经、史、子、集,精通《周易》,习“鱼腹八阵”,淹贯百家学说。

他鉴于“大抵实能受寒,虚能受热,所以补必兼温,泻必兼凉”,推选人参、熟地为良相,大黄、附子为大将,号称“药之四维”,赞为补气、益阴、温阳、泻实的要品,现剖析其义如下:1.人参人参为补气、振衰的救脱药,属闻名中外的珍品。

他认为其性微温可以固气味,甘而纯又善于补血,具有双重作用,“阳气虚竭者此能回之于无何有之乡,阴血崩溃者此能障之于已决裂之后”,凡自汗、乏力、久泻、精神不振、浮火生热、消化不良等证,皆宜投予。

临床疗效,益气之功占主导地位,理血之力居次,在其《新方八阵》“补阵”门29方内,含有人参者共有10首。

重点组方,多和熟地黄配伍,“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如大补元煎、两仪膏,余则为五福饮、固阴煎、毓麟珠。

过去先生对本药虽有一定认识,却缺乏深入研究,尤其是上部出血疾患,惧其升提,还列为禁忌。

1956年先生在德州遇一中学教师,从春季鼻衄逾4个月之久,所服均为清热止血或降气之品,时停时发。

食量减少,身,,体倦怠,头眩眼黑,记忆力大衰,脉微弱无力,面色呈现消耗性容貌。

先生在进退维谷中,按照传统辨证施治勉为拟方,并直言相告,效果如何“未敢必也”。

乃以仲景柏叶汤为模式,参考镇阴煎,取其“阴虚而火不盛者自当以参为君”的见解,开了人参9g、熟地黄18g、仙鹤草21g,因肺开窍于鼻,又加入肃金药杏仁6g、桑皮9g、枇杷叶2g,去后未来。

事隔11年,患者到济,间道来访先生,询诸病情,言饮20余剂就已治愈。

准斯以观,人参不属血证忌药,与熟地黄相偶,类似黄芪配当归,寓补血于益气之中,有气足则阴血转旺的涵义。

充分说明张氏的经验,是从实践中来。

由于人们不能全面地继承他的学术成就,片面地理解其为“人参先生”、“熟地郎中”,谓景岳不知掌握“参之用不用,应视证之虚不虚”,抓住诊山东周公“通宵不寐”,用归脾汤去木香合大补元煎服至300剂,耗费人参10kg一案,大作文章,则是不足取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景岳运用熟地黄经验明代医学家张景岳在其《景岳全书·新方八阵》(以下引文出处同此者均省略)中共蚁集新方180余首.其中熟地黄、当归联用的方剂30首。

此类方剂漫衍在补阵、和阵、散阵、热阵和因阵中.普遍地用于内、外、妇、儿各科疾病的调治。

熟地黄、当归联用在不同的方剂中有其不同的调治作用.兹归结如次。

1 补血当归、熟地黄联用在方中用于补血者如五福饮(熟地黄、当归、人参、白术、甘草)。

对待此方的适当证.张景岳说:“凡五脏气血牺牲者.有此能兼治之.足称霸道之最。

”此方主治五脏气血牺牲.故以当归、熟地黄补血.人参、白术、甘草补气。

临床用于外科杂病.如虚损、非风、不寐、眩晕等(《景岳全书·杂证谟》).亦用于妇科疾病如血虚经乱、崩淋经漏不止、胎漏等(《景岳全书·妇人规》).以及小儿科疾病如慢惊风、五脏气血俱虚的假热证等(《景岳全书·小儿则》)。

当归、熟地黄联用以补血的方剂尚有其它作用.如补血以抗邪.其代表方剂如五柴胡饮(熟地黄、当归、柴胡、白术、白芍药、炙甘草、陈皮);补血以调经.其代表方剂如决津煎(熟地黄、当归、泽泻、牛膝、肉桂、乌药);补血以助产.其代表方剂如滑胎煎(熟地黄、当归、川芎、杜仲、枳壳、山药);补血以种子.其代表方剂如毓麟珠(熟地黄、当归、白芍药、川芎、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菟丝子、杜仲、川椒、鹿角霜)等等。

2 滋补阴精当归、熟地黄联用以滋补阴精的代表方剂如当归地黄饮(熟地黄、当归、山药、杜仲、牛膝、炙甘草、山茱萸)。

此方“治肾虚腰膝疼痛等证”。

肾虚腰膝疼痛为肾中阴精不敷所致.故以当归、熟地黄滋补阴精.当归虽为补血药.但精血可互生.血可转化为阴精.其它药品亦皆为补肾药。

再如六味回阳饮(熟地黄、当归身、人参、制附子、炮干姜、炙甘草).“治阴阳将脱等证”。

此方即四逆加人参汤再加当归、熟地黄。

当归、熟地黄补阴精.四逆加人参汤以壮元阳.故适于阴阳将脱证。

临床用于虚损伤寒、气厥等外科杂病(《景岳全书·杂证谟》).亦用于小儿慢惊风、盗汗等儿科疾病(《景岳全书·小儿则》).以及痘疹属虚寒者(《景岳全书·痘疹诠》)。

此外.尚有用当归、熟地黄补阴精以抗御外邪的方剂.如补阴益气煎(熟地黄、当归、人参、山药、陈皮、炙甘草、升麻、柴胡)。

张景岳说:“此补中益气汤之变方也。

治劳倦伤阴.精不化气.或阴虚内乏.以致外邪疑惑.寒热疒亥疟.阴虚便结不通等证。

凡属阴虚不敷而虚邪外侵者.用此升散.无不神效。

”此方以当归、熟地黄补阴精.精足便可化气.况有人参、甘草、山药益气.佐以升麻、柴胡升陷且散邪。

临床用于劳倦外伤、痉病、疟疾等外科病(《景岳全书·杂证谟》).亦用于产后发热、蓐劳等妇科病(《景岳全书·妇人规》)。

3 补益精血当归、熟地黄联用以补益精血的代表方剂如大补元煎(熟地黄、当归、人参、杜仲、山茱萸、山药、枸杞子、炙甘草)。

张景岳在方下注曰:“治男妇气血大坏.灵魂失守.危剧等证。

此回天赞化救本培元要方。

”按照张景岳所注.可知此方的功用是补气血、填阴精.其中熟地黄填阴精.当归补血.人参益气。

+张景岳。

临床用于非风、虚损、三消干渴等外科病(《景岳全书·杂证谟》).又用于崩淋经漏不止、产后恶露等妇科疾病(《景岳全书·妇人规》)。

其它如三阴煎、大营煎、小营煎等.此类方剂中的当归、熟地黄联用皆为补益精血.临床上分袂用于内、外、妇、儿等科各种不同的疾病。

此外.亦有当归、熟地黄联用补益精血以助抗御外邪的方剂.如金水六君煎(熟地黄、当归、炙甘草、陈皮、半夏、茯苓)。

此方“治肺肾虚寒.水泛为痰.或年迈阴虚.血气不敷外受风寒.咳嗽.呕恶.多痰喘息等证神效”。

此方以熟地黄补阴精.当归补血.精血充则卫气渐旺而能卫外御邪.诸症病愈。

4 培补肝肾当归、熟地黄联用以培补肝肾的代表方剂如贞元饮、胎元饮。

贞元饮(熟地黄、当归、炙甘草)“治气短似喘.呼吸促急.提不能升.咽不能降.气道噎塞势剧垂危者。

常人但知为气急.其病在上.而不知元海无根.牺牲肝肾.此子午不交.气脱证也。

尤为妇人血海常亏者.最多此证.宜急宜此饮以济之缓之敢云神剂”。

张景岳以为虚喘“牺牲肝肾”。

故此方以熟地黄补肾.当归养肝.甘草益气。

临床用于喘促(《景岳全书·杂证谟》)、产后喘促欲脱(《景岳全书·妇人规》).小儿气喘欲脱(《景岳全书·小儿则》)等。

胎元饮(熟地黄、当归、人参、杜仲、白芍药、白术、炙甘草、陈皮)“治妇人冲任失守.胎元不安不固者.随证加减用之.或间日.或二三日.常服一二剂”。

提出。

本方为安胎剂.适于“胎元不安不固者”.而胎元不安固由于“冲任失守”.冲任二脉与肝肾脾胃关联至为亲切.所谓“八脉隶于肝肾”.“冲脉隶于阳明”.故以熟地黄补肾.当归养肝.白术、甘草、陈皮调理脾胃。

肝肾脾胃效用回复.则冲任二脉自能守其职。

5 助元阳当归、熟地黄联用以助元阳的代表方剂如右归丸(大怀熟地黄、当归、山药、山茱萸、枸杞子、鹿角胶、菟丝子、杜仲、肉桂、制附子)。

此方“治元阳不敷.或天分禀衰.或劳伤过度.以致命门火衰.不能生土……”右归丸为张景岳调治肾阳虚衰的代表方剂。

方中当归、熟地黄联用旨在滋阴以助元阳。

阳虚证用当归、熟地黄滋阴血.即张景岳所谓的“阴中求阳法”.因“阳得阴助则泉源不竭”.且方中肉桂、附子、杜仲、鹿角胶等为常用壮阳药.故适于阳虚证。

临床用于非风、虚损、喘促等外科病(《景岳全书·杂证谟》).亦用于妇科病如肾虚经乱(《景岳全书·妇人规》).以及外科病如附骨疽(《景岳全书·外科钤》)等。

再如大温中饮(熟地黄、当归、冬白术、人参、炙甘草、柴胡、麻黄、肉桂、干姜)除温阳之外.尚有托邪之功。

张景岳在方下注曰:“凡患阳虚伤寒及一切四时劳倦寒疫阴暑之气.身虽炽烈.时犹畏寒.即在夏月.亦欲衣披包围……邪气不能外达等证。

此元阳大虚.正不胜邪之候.若非峻补托散.则寒邪日深.必致不救.温中自可散寒.即此方也。

草本消汗丸。

服后畏寒悉除.觉有炎热.乃阳回作汗佳兆.不可疑之畏之。

此外.凡以素禀脆弱之辈.或感阴邪时疫.发热困乏.虽未见如前阴证.而热邪未甚者.但于初感时.即速用此饮.连进二三服.无不随药随愈.真神剂也。

”张景岳对此方的功效、适当证、注重事项等记叙颇详。

如前所述.当归、熟地黄滋阴以助元阳.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即理中丸温中焦之阳.肉桂、吴茱萸温下焦.麻黄、柴胡分散风寒.以达暖和中下、“峻补托散”的效用。

临床除用于上述疾病外.尚用于劳倦外伤、疟疾等病(《景岳全书·杂证谟》)。

结语张景岳在方剂中联用熟地黄、当归.起到补血、滋补阴精、补益精血、培补肝肾、助元阳等不同功用.且有藉此而发扬托邪外出等疗效。

张景岳所创新方中熟地黄、当归联用的阅历.值得负责研究。

西医主张(一)桂附八味丸,首见于仲景《金匮要略》,但古今方名略有不同。

男性养根丸。

本方于《金匮》书中凡两见:先见于“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篇,名曰“八味肾气丸”。

又见于“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篇,删去“八味”二字,仅名“肾气丸”。

所以方首出《金匮》,后世称之为“金匮肾气丸”,此名至今尚在沿用。

现时之“金匮肾气丸”与仲景原方不尽一致,已略有更改,故有改称“桂附八味丸”者。

看看六味地黄丸壮阳。

《金匮要略》之肾气丸药用:“干地黄八两,山茱萸、薯蓣各四两,泽泻、茯苓、牡丹皮各三两,桂枝、附子(炮)各一两。

”其所治证为“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晦气者”及“转胞”而“不得溺”者,用肾气丸于补益肾气之起源根基上,“但利小便则愈。

金。

”可见桂枝于此方中不但有襄助附子以温肾脏之效,更主要者在于加强膀胱气化,以利小便。

但后世之肾气丸,多用以调治肾阳虚衰之证,常不兼挟水液代谢失败,故不用桂枝而用肉桂,其实男性养根丸。

以增温肾纳气、引火归元之力,更有益于肾衰阳虚内寒或虚阳浮动之证。

原方中干地黄改用熟地,则滋肾之功尤胜。

古时之干地黄即今时之生地黄,古之生地黄则为今之鲜生地。

故仲景之百合地黄汤方可用生地黄捣汁,职是故也。

仲景何以于肾气丸中不用熟地,余未加考证,似汉时髦未出现加工熟地之法。

熟地滋补真阴、摄纳肾气之功远胜生地。

如清代许松如于《诊余脞谈》中曰:“徐洄溪、陈修园辈,以熟地柔腻滞胃,宜入丸剂而不宜入煎剂,引古以为证,此拘牵之说也。

余见肾虚宜填纳而胃气不弱者,服之利益甚大。

佐以活动之品,绝不碍胃。

且应用熟地之时,你知道六味地黄丸壮阳。

即以枸杞、女贞、龟版辈代之,效力亦逊,讵可悬以为禁,没其功用乎?”许氏所说为临证有得之言,皆从阅历中来。

熟地滋腻碍胃之弊,除“佐以活动之品”而外,尚有重用一法。

盖熟地少用则滋腻,多用反不碍胃(!)。

所谓多用,即每剂或每次单服用至30g即可。

此余临证屡经测验,乃历历不爽者也。

世传有用熟地拌砂仁之法,法非不善,而虚损症常多脾肾双亏、胃气伤残者,虽些少砂仁亦难给与,不如上法为妥。

但熟地服用不当以致胃气腻滞、经络壅塞者,又非砂仁、沉香不能开。

有肾阴亏极、虚阳上浮者,相比看金。

舍熟地难能滋填摄纳以归窟宅。

余曾治一虚损症,真阴虚衰而致疲倦乏力,吸吸少气,上重下轻,头脑昏沉不清,腰酸肢软,遗精频频,纳差神呆,余于其对症方中加熟地30g,初度服药后即觉有气自头中低沉入腹,立见头脑苏醒、灵魂倍增,腹笥充满,两足无力。

以还续服火线,胸腹经络之间,常有气机走动之感,不用熟地则不见气感,此乃熟地招纳虚阳下归之效。

由此可知,真阴虚衰者,要非熟地无以为用。

无怪乎景岳好用熟地,致有“张熟地”之隽誉,不为无因。

熟地之选材加工炮制设施,对待药效至关主要。

王汝霖曰:“惟此丸(桂附八味丸)中之熟地,必需用九煮九蒸九晒制极透者,其实见解。

否则有效。

有心活人者,须自制为妥。

”此说聊备一格,权且存而勿论。

(二)桂附八味丸之方义解说,多属随文轻率,未抉精要。

如《医方集解》释曰:“熟地滋阴补肾,生血生精;山茱温肝逐风,涩精秘气;牡丹泻君相之伏火,凉血退蒸;山药清虚热于肺脾,补脾固肾;茯苓渗脾中干冷,而通肾交心;泽泻泻膀胱水邪,而聪耳明目。

”“惟附子、肉桂,能入肾命之间而补之,故插足六味丸中,为补火之剂。

”又如《医贯》曰:“熟地、山萸、丹皮、泽泻、山药、茯苓、皆濡润之品,所以能壮水之主。

肉桂、附子,辛润之物,能于水中补火,所以益火之原。

水火得其养,则肾气复其天矣。

草本增肥丸。

”以上释义,皆就肾脏自身之生理病理及方中诸药之效用而言,固属不谬,然则难免有浅易之嫌。

而尤在泾于《医学读书记》中论六味地黄丸则曰:“六味地黄丸多用熟地、萸肉、山药、味厚体重者,补阴益精。

而以茯苓、泽泻之甘淡助之低沉。

……气浮者多热,牡丹之寒所以清浮热。

”肾气牺牲,阴阳平衡之病理中,属肾阴虚耗者,必致阴不恋阳而虚阳上浮,若单以熟地滋填摄纳犹难招浮阳归于窟宅,故佐苓泽以指导低沉,直趋命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