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例脑梗死后抑郁症的临床特点

合集下载

文拉法辛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文拉法辛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2 结果
2 1两组疗效 观察 . 经 3周治疗 后 , 究组 有效 ( 愈 + 显效 +好转 ) 研 痊
道 住 院老年 患者 中抑 郁 症 占 2 . %. 明老 年 患 者 62 说 中与抑郁 障碍 有着 很 深 的联 系 J 因此 , 。 积极 治 疗 脑
梗 死后抑 郁症 极 为重要 。本研 究观 察文 拉法辛 治疗 脑 梗 死后 抑郁症 的疗 效及 不 良反 应 。
同时抑制 突触前 膜 对 5一H T和 N E的再 摄 取 , 无论 长
13 疗 效评 定 应 用 H MD 量 表 进 行评 定 , . A 分别
在用 药 前 、 药后 1 、 及 3周 末 各 测定 1次 。量 用 周 2周
表评 定 疗效按 H MD减分 率标 准 : 分 率 t7 % 为痊 A 减 > 5
神医学杂志 2 1 0 0年第 2 3卷第 2期
Ju a o sci r,00,o 2 .o2 or l f yhay2 1 V 1 3 N . n P t
文 拉 法 辛 治 疗 脑 梗 死 后 抑 郁 症 的 临床 观 察
陈小 奇 余 勇飞 郭建敏 郭珍 立 许 康
【 摘要】 目的 探讨文拉法辛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我科 20 09年 3月 ~ 0 9 20
【 关键词 】 文拉法辛
脑梗死
抑郁症 【 文章编号】 10 — 2 12 1 ) 0 — 16— 2 0 9 70 (00 一 2 03 0
14 统计 学 分析 应 用 S S 1 . 件进 行 统计 学 . P S3 0软 分析 , 量资料 用 均 数 ±标 准 差表 示 , 数 资料 用 x 计 计
愈 ,0 一 5 为 显效 ,5 ~5 % 为好 转 , 5 为 5% 7 % 2% 0 <2 %

脑梗死后情感障碍的影响因素及临床特征观察

脑梗死后情感障碍的影响因素及临床特征观察

变部位、病程、伴发疾病、脑梗死病灶数目等因素相关。脑梗死患者合并症 焦虑抑郁发病较无高血压病、糖尿病者高,疾病合并较单发病灶焦虑抑郁发
病高,此为焦虑抑郁内外因共同作用结果。许多因素综合在一起导致了PSD
以及PsA的发生,包括脑卒中前的许多因素,像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及脑卒 中导致的一系列原因有关。脑卒中引起的神经功能损害程度也与焦虑抑郁 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内在原因有可能为脑部病变对抑郁也造成影响抑郁
2013,ll(8):641.
[2]
[3]
脑梗死后情感障碍的影响因素及临床特征观察
马晓平
甘肃省临夏州医院神经内科。甘肃来自夏731100【摘要】
目的对脑梗死后情感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特征进行观察分析,并得出结论。方法 选取我院入住的首发脑梗死患者100例。正常对 照组60例,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一21项;根据64排cT和MRI对损害部位进行定位;脑梗死患者进行日常行为活动能力的评分对结果加以记录,对数据进 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印例抑郁占11.7%,焦虑占25.3%;在接受治疗的100例首发脑梗死患者中,抑郁者占67.O%,焦虑者占65.0%。脑梗死组
病人生理状态的恢复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在临床 实践中应多加考虑。综上所述,早期认识脑梗死后焦虑抑郁,加强对脑梗死 各危险因素控制,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针对脑梗死后焦虑抑郁的l临床特征着 重进行心理康复治疗和药物干预,减轻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 能力尤为重要。
表2
2组抑郁及焦虑患病率的比较[例(%)]
【关键词】
脑梗死;情感障碍;影响因素;临床特征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一02一0636一02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2.038

明医浅析脑梗后抑郁症的中医辨症治疗

明医浅析脑梗后抑郁症的中医辨症治疗

明医浅析脑梗后抑郁症的中医辨症治疗很多人都知道脑梗死会造成患者躯体上的障碍,比如脑梗死之后,患者会出现面瘫、偏瘫等症状;但它还会挫伤患者心理,导致患者情感障碍,继发抑郁症。

最近医院收治了一位脑部大动脉血管严重堵塞导致脑梗后遗症的患者,患者症状一方面表现为一侧肢体活动不利,另外还出现了抑郁症状。

来院时,患者精神抑郁、情绪低落、心理压力大、认知和记忆力下降等。

据家属说,这和患者之前的性情截然相反。

这种抑郁症在医学上的病名叫做“脑梗死后抑郁症”,顾名思义,就是以脑梗死病史为前提。

该病是脑梗死后最常见的情感障碍性疾病,发病率较高,很多学者认为发病率在30%~50%之间。

那么中医是如何看待这种脑梗死后出现的抑郁状态呢?其实中医并没有脑梗死和抑郁症的病名。

脑梗死在中医属“中风”的范畴,抑郁症可对应于中医的“郁症”。

中医首先认为“脑梗死后抑郁症”和我们平时所说的抑郁症并不完全相同。

明代医家张景岳在其《景岳全书·郁症》中提出了“因郁致病”和“因病致郁”。

平时所说的抑郁症大多属于“因郁致病”;而“脑梗死后抑郁症”则属于“因病致郁”。

病因方面,中医认为脑梗死的病理状态是“脑梗死后抑郁症”的发病基础。

风、火、痰、气、瘀、虚是中风的病理因素;脑梗死后,这些病理因素相互关联,致病情迁延不愈,使虚者更虚、实者更实,加上外部刺激,所欲不能,肝气郁结,肝失疏泄,气滞血瘀,心神不宁,脑窍蒙蔽,终致“郁症”。

病机方面,中医认为“脑神失调和肝失疏泄”是“脑梗死后抑郁症”的基本病机。

脑梗死后脑脉瘀阻,瘀血停留,新血不生,气机不畅,致六腑清阳之气和五脏精华之血不能上充于脑,脑神得不到濡养、温煦,则脑髓失神、神明失用,另外痰浊上蒙清窍,也可导致神明不用(中医中的神明是指神智,也就是感知、分析、判断、思维等能力)。

再加上中风病程较长,各种后遗症不易康复,患者不仅往返奔波于各医院之间,身体劳累,而且各种费用的压力和社会地位及关系的变化等多种因素形成心理压力,导致患者难以理解,不能接受,长期的压抑、郁闷等不良情绪;有时还得不到家属、亲人、周围人的理解。

100例脑梗死患者抑郁症的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内容分析

100例脑梗死患者抑郁症的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内容分析
[ ] 金玉新 , 3 高德九 , 刘
(2 :0 1 )2 .
S E T显像对照研究 [ ] PC J .中国临床 医学影像 杂志 ,09 2 2 0 ,0 [ ] 苑成梅 , 佳 , 4 黄 王
版) 2 1 , :0 ,00 6 2 .
预。③ 宣传家庭 和社会给予支 持 : 分利用家庭 和社会支 持 充
1 1 一般资料 : . 收集我 院 2 1 00年 1月 一2 1 年 1月通过 筛 01 选 10例确诊 患有抑郁情 绪的脑梗 死患者 的临 床资料 , 有 0 所 脑梗死患者均经临床与 C T确诊 , 诊断标 准按照 19 95年全 国 第 4届脑血管会议制定 的脑梗 死诊断标 准。10例 脑梗死 患 0
示, 通过语言 、 行为等方式 , 肯定患者 的进 步 , 以必 要的 良性 辅
暗示 , 有计划 地训练患 者 翻身 、 坐立 、 立和步 行。出 院后 由 站
1 资 料 与 方 法
患者家属 给患者进行穴位按摩 , i 次 , 次/ 。 5 mn 0 / 1 d
13 疗效判断标准 : 显效 : . ① 患者精神状态明显改善 , 行心理
收集 我 院 自 20 08年 1 2月 一 O9年 1 骨 科 收治 的 2o 2月
5 4例手部皮肤撕脱伤患者作为 案例 , 3 男 6人 , 1 女 8人 , 龄 年 1 5 周岁 。致伤原 因: 8— 2 钝性切割伤 7例 , 挤压 伤 1 6例 , 器 机 伤2 6例 , 车祸伤 5例 。按致伤程度 : 单纯皮肤撕脱伤 2 例 , 1 挤 压撕脱伤 2 2例 , 复合性撕脱伤 1 例 ( 1 包括合并肌健断裂4例 ,
[ 关键词 ] 脑梗死 ; 抑郁症 ; 早期心理护理干预 ; 价值 脑梗死后抑郁症 ( ot t kndpes n P D) P s—s oe ersi ,S 是脑血管 r o 病后的常见并 发 症 , 占近 年来 脑梗 死 患者 发 生 率 的 3 % 0 7 % ,S 0 P D的发生率 为 5 % 一8 %… 。为 了帮 助脑梗死患 者 0 9 ③行为疗法 : 采用奖励强 化法 和全身松 弛法对 患者 的不 同心 理状态和肢体瘫痪程 度进行 指导患 者静 坐、 卧或静立 等 自 静 我控制的方法 , 通过语 言、 行为等方式 , 肯定患者 的进 步 , 调动

脑梗死后抑郁症临床特征及病因分析

脑梗死后抑郁症临床特征及病因分析

性格内向 、 不
碍 、 能 配合 检查 及 合并严 重 心 、 、 不 肝 肾疾病 者 。
1 . 方法 2
主动 与 他人交 流 、少 言 的 9 5例脑 梗 死患 者 中出现 P D S
所 有 脑 梗 死 患 者 均 于 发 病 后 2周 进 行 评 5 0例 (26 %)性 格 外 向 、 动 与别 人 交 流 的 8 5 .3 , 主 3例患
生 率较 程度较 轻者 增高 , 差异 有统 计学 意义 ( <00 ) P . 。 5
3 讨 论
因此 , 早发 现患 者 的抑郁情 绪 , 及 给予 正确 引导或 干 预 ,
可 有效 减少或 预 防 P D发 生 。 S 4 参 考 文献
[] 中 华 医学 会 全 国 第 四届 脑 血 管 病 学 术 会 议 脑 血 管 疾 病 分 类 诊 断 要 1
脑梗死是危害我 国中老年人健康 的重要疾病 , 本
病 患 者 除有 各 种 躯体 症 状 外 , 常伴 情 感 障 碍 , 中 以脑 其
2 结 果
S 7 伴 梗 死 后 抑 郁 症 ( ot s o e d pes nP D) 多 见 。 21 P D 的发生 状况 18例 脑梗 死 患 者 中 , 抑郁 症 p s— t k e rsi ,S 最 r o . 9 3 . %)其 7 中度抑郁 症患者 5 (97 %) 5例 7 .l , P D 主要 表 现 为 情绪 低 落 、 伤 或郁 闷 , 是 因 机体 某 6 例 ( 8 6 , 中轻 、 S 忧 它 些 功 能 的丧失 致 失 望 或 者失 败 所 产 生 的一 种 正 常或 异 重度 抑郁 症 l (02 %) 4例 2 .9 。
梗死 的 l 6例患 者 中出现 P D 6例 (7 %)左 侧 颞 叶梗 人 对躯 体疾 病 和 精 神挫 折 的 耐受 力 日趋 减 退 ,更 易 出 S 3. , 5 死 的 6例患 者 中 P D 2例 ( 33 )左 侧 顶 叶梗 死 的 1 现 抑郁 I 。另 外本 研 究还 发 现 , S 3_ , % 4 5 ] 性格 内 向 、 庭 经 济 差 家 例患者 中 P D 3 ( 1 %)左 侧枕 叶梗 死 的 7例患者 中 不 能 独 立 承 担 医 药 费 及 日常 生 活 费 用 患 者 P D发 生 S 例 2. , 4 S P D 1 (43 , S 例 1. %)左侧 基 底 节梗 死 的 2 5例 患 者 中 P D 率 明 显 升高 , 不 同文 化 程 度 患 者 P D发 生 率 的差 异 S 而 S 1 5例 (00 , 侧 丘 脑 梗 死 的 2 6 .%)左 3例 患 者 中P D 9例 则 无统 计 学 意 义 。 S 同 时有 研究 发 现 ,大 脑损 伤 的不 对称 性对 P D的 S ( 91 。 右侧 额 叶梗 死 的 1 3 .%) 4例 患 者 中 出现 P D 5例 S

柴胡疏肝散加减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柴胡疏肝散加减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柴胡疏肝散加减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发表时间:2018-05-23T14:11:16.46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7期作者:刘禹潇[导读]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脑血管病变,具有较高的致残和致死风险。

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湖南长沙 410000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柴胡疏肝散加减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2月~2017年10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100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应用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2组,50例/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抗抑郁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抑郁评分、不良反应。

结果:在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82%(P<0.05)。

在抑郁评分方面,治疗后,两组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总发生率为6%,对照组为4%,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柴胡疏肝散治疗脑梗死后抑郁切实有效,可有效缓解患者抑郁症状,疗效安全可靠。

关键词:脑梗死;抑郁;柴胡疏肝散脑梗死是一种常见脑血管病变,具有较高的致残和致死风险,脑梗死后抑郁是脑梗死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会对患者预后产生干扰[1],故临床上应对脑梗死后抑郁予以重视,积极寻找有效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的方法。

黛力新是西医治疗抑郁的主要药物,而柴胡疏肝散属于中药名方,本研究旨在探讨柴胡疏肝散加减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为此,针对100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开展研究。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时间为2016年2月~2017年10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100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应用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2组,50例/组,其中,对照组有男性22例、女性28例,年龄为50~75岁,平均年龄为(62.09±10.51)岁;观察组有男性21例、女性29例,年龄为51~76岁,平均年龄为(62.71±10.42)岁。

脑梗死后抑郁与S100B蛋白浓度变化

脑梗死后抑郁与S100B蛋白浓度变化

P< .5 0 0 。轻度抑郁组与对照组 比较 t 2 5 , = .3 P<00 。H . 1 AMD评 分与抑郁程度呈正相关 r O 9 3 = .4 7
表2
梗死部位 与梗死后抑郁者血清 S0 B浓度的关系 ( , LJ 10 i±
注 : 测 值 与右 侧 值 比较 采 用 t 验 左 检
中度抑郁 ,I3 > 5分为重度抑郁 。
12 方 法 .
注: 抑郁组 与正常对照组 比较 F=1 .6 P< . 5 重度 与中 2 7 , 0 0 ,
度抑郁组比较 t 7 9 , = .9 P< .5 中度与轻度抑郁组 比较 t 6 2 00 , = .,
12 1 标本采集 ..
病例组采血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为入院后第 3 d清晨空
梗死后 S0 B升高显著 , 10 见表 2 。
表1 脑 梗 死 后 抑 郁 患 者 血 清 S 0 B 水 平 比 较 ( S 10 i4 ) -
列要求 : ①近 1 月无任何脑供血不足发作 的症状 。②无严 重 的肝、 肾疾病 。③近期无重大手术 。 1 12 诊断标准 .. 1 13 检查量 表 .. 脑梗 死诊 断符合全 国第 四次脑血管 病会 抑 郁 障碍 的测 查采 用汉 密 顿抑郁 量 表
21 0 0电化学发光 免疫 分析 仪 ,10 S0 B试 剂盒 均购 自 R C O HE 公司, 操作按试剂说明书。正常参考值 ( 0 0 8 L 0~ .9 ) 。
.. xe 0 3完成 , 2 数 程度的相关性和不 同梗死部位对患者血清 S0 B水 平进行分 12 3 统计学处理 资料数据分 析采用 E cl 0 10 析, 以评价脑梗死后 SO B水平在抑郁中的意义。 IO 据 以 ± 表示 , s 多样本均数 比较进行方差 分析 ( F检验 ) 多 ,

新发脑梗死后患者认知损害及抑郁的发生情况研究

新发脑梗死后患者认知损害及抑郁的发生情况研究

新发脑梗死后患者认知损害及抑郁的发生情况研究研究背景: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患者在发病后常常出现认知功能的损害和心理上的抑郁情绪。

这些后遗症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交产生重要影响。

对于新发脑梗死患者的认知损害和抑郁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选择新发脑梗死后住院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疾病、认知障碍或抑郁症的患者。

2. 研究工具:a. 认知功能评估:使用常用的认知功能评估量表,如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等,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

b. 抑郁情绪评估:使用抑郁症状自评量表,如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BDI)、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等,对患者的抑郁情绪进行评估。

c. 影响因素评估:通过病历回顾和患者问卷调查,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脑梗死部位、病程等,并分析这些因素与认知功能损害和抑郁情绪的关系。

3. 数据分析: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研究结果:研究结果将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1. 患者认知功能损害情况的描述,包括总体认知功能情况、不同认知功能领域的损害情况。

2. 患者抑郁情绪的描述,包括总体抑郁情绪的程度以及不同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

3. 针对上述发现,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认知功能损害和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4. 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比较分析,以找出与认知功能损害和抑郁情绪显著相关的因素。

研究意义:通过此次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新发脑梗死患者的认知损害及抑郁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诊治依据。

同时也可以为进一步研究脑梗死后认知功能和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参考。

脑卒中后抑郁患病率的调查及其临床特征分析

脑卒中后抑郁患病率的调查及其临床特征分析

脑卒中后抑郁患病率的调查及其临床特征分析目的调查脑卒中后抑郁的患病率并进一步分析其临床特性。

方法收集本地区2013年5月~2015年5月住院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21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经两名精神专科医生依照ICD-10为诊断标准,筛查出满足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62例,设为抑郁组,其余156例无抑郁症状的患者设为非抑郁组,运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本地区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年龄分布、比较男女发病率、及不同原因导致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等。

结果本地区脑卒中后抑郁的患病率为28.44%,年龄58~77岁,平均(65.4±9.4)岁,高于脑卒中后非抑郁的患者(t=4.888,P<0.001)。

男性脑卒中后抑郁的患病率为34.75%,女性脑卒中后抑郁的患病率为21.00%,男性的患病率高于女性(x2=4.373,P=0.037)。

脑出血患者脑卒中后抑郁的患病率为20.62%,脑梗死患者脑卒中后抑郁的患病率为34.71%,脑梗死患者的患病率高于脑出血患者(x2=4.584,P=0.032)。

结论本地区脑卒中后抑郁的患病率为28.44%,高龄、男性和脑梗死可能是脑卒中后抑郁的危险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and to further analyz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 of which. Methods To select 218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who were hospitaliz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3 to May 2015,to retrospective analyze the clinical data. Through the two psychiatric special doctors according to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of ICD-10,62 patients who were satisfied of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of depression were screened out as the depression group,and the other 156 patients without depressive symptoms were selected as non-depression group. Through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the data by SPSS20.0,to study the incidence and the age distribution post-stroke depression in this area,to compare the incidence between boys and girls,and the incidence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 caused by different reasons,and so on. Results The incidence post-stroke depression in this area was 28.44% with the age distribution of 58 to 77(65.4±9.4)years,which in depression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which in non-depression group(t=4.888,P<0.001). The incidence post-stroke depression of male(34.75%)was higher than which of female(21.00%)(x2=4.373,P=0.037). The incidence post-stroke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34.71%)was higher than which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20.62%)(x2=4.584,P=0.032).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post-stroke depression in this area is 28.44%. The venerable age,male,and cerebral infarction could be the risk factors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Key words] Post-stroke depression;Incidence;Clinical characteristic脑卒中患者所伴发的各种精神障碍不仅给原发病治疗的和护理带来难度,同时给患者本人的功能康复也造成了诸多不利的影响[1]。

脑梗死急性期并发抑郁症的临床分析

脑梗死急性期并发抑郁症的临床分析

・5 ・ 3
[ ] 徐 锋 , 炳 华 , 勇 , .治 疗 大 面 积 脑 梗 死 的 术 式 选 择 与疗 效 3 周 李 等
E] J .中华 神 经 医 学 杂 志 ,0 4 3 181 9 20 , : —2 . 2 [ ] 局 良辅 .缺 血性 脑病 的外 科 治 疗 [ . / 玉 泉 主编 .神 经 病 4 M] / 石 学 新 理 论 与 新 技 术 .上 海 : 海 科 技 教 育 出 版 社 , 8 :5 — 上 1 8 2 0 9
重 或 伴 意识 障碍 不 能 配 合 检 查 者 。扫 描 结 果 按 梗 死 部 位 分
前部 、 部 、 层 、 层下 、 侧 、 侧 、 侧 。 后 皮 皮 左 右 双
1 2 治疗 方 法 治 疗 组 选 用 抗 抑 郁 药 和 心 理 治 疗 , 照 组 . 对 只对 原 发 病 进 行 治疗 。 1 2 1 抗 抑郁 药应 用 : 用 氟 西 汀 2 , 天 早 上 1次 口 .. 采 0mg 每 服 。用 药 前 及 用 药 后 每 周 均 查 肝 、 功 能 。 肾
00) . 5 。左 、 侧 病 灶 者 S S评 分 无 明 显 差 异 ( 右 D P> 0 0 ) .5 。 1 例 大 脑 前 部 病 灶 组 HAMD 2 1 4项 总 分 平 均 ( 7 5 ± 6 8 ) 3 . 0 . 7
合 检查 者 、 神 障 碍 既 往 史 或 家 族 史 阳 性 者 、 梗 死 病 情 严 精 脑
2 结 果
脑 梗 死 急性 期 的 抑 郁 症 状 可 直 接 影 响 神 经 功 能 障 碍 的
恢 复Ⅲ 。 为探 讨 脑 梗 死 急 性 期 患 者 的抑 郁 特 点 及 治疗 方 法 , 作 者 应 用汉 米 尔 顿 抑 郁 量 表 ( HAMD) Z n 、 u g氏 抑 郁 自评 量 表 (Ds 对 3 例 脑梗 死 抑 郁 患 者 进 行 评 定 。 s ) 9

卒中后抑郁的诊断标准

卒中后抑郁的诊断标准

卒中后抑郁的诊断标准
卒中后抑郁是指在卒中后出现的情绪障碍,表现为情绪低落、失去兴趣、自责、焦虑、睡眠障碍等症状。

卒中后抑郁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
以下内容:
1. 症状持续时间:症状持续时间至少为2周以上。

2. 心境低落:患者出现明显的心境低落,表现为悲伤、绝望、无助等
情绪。

3. 兴趣减退:患者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不再感到愉悦。

4. 自我评价下降:患者对自己的评价出现下降,自责、自我否定等情
绪出现。

5. 焦虑:患者出现明显的焦虑症状,表现为紧张、不安、害怕等情绪。

6. 睡眠障碍:患者出现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早醒等
症状。

7. 身体症状:患者出现身体症状,如头痛、胃痛、背痛等。

8. 社交障碍:患者出现社交障碍,不愿意与他人交往,避免社交场合。

以上是卒中后抑郁的诊断标准的主要内容。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是否符合卒中后抑郁的诊
断标准。

对于确诊的患者,医生应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
治疗、心理治疗等,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情绪和生活功能。

安神合剂联合黛力新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焦虑共病的临床观察

安神合剂联合黛力新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焦虑共病的临床观察

安神合剂联合黛力新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焦虑共病的临床观察安神合剂是一种传统中药制剂,据说具有安神定志的作用。

黛力新是一种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

过去的临床研究显示,脑梗死后抑郁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共病情况。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一项临床观察,探讨安神合剂联合黛力新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焦虑共病的效果。

本研究共招募了100名脑梗死后出现抑郁焦虑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的年龄范围在40岁至70岁之间,均为首次发作的脑梗死患者。

其中,男性53人,女性47人。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人。

实验组接受安神合剂联合黛力新治疗,对照组接受安慰剂治疗。

每天两次口服药物,持续治疗8周。

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的第8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估。

通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HAMD和HAMA评分,来评估治疗效果。

经过8周的治疗,实验组的HAMD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的评分。

实验组治疗结束后的HAMD评分为5.2±1.4,而治疗前为14.8±2.6。

对照组的HAMD评分也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没有实验组显著。

治疗结束后,对照组的HAMD评分为9.5±2.3,而治疗前为16.7±3.1。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样,实验组的HAMA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的评分。

治疗结束后,实验组的HAMA评分为4.3±1.2,而治疗前为13.6±2.8。

对照组的HAMA评分也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没有实验组显著。

治疗结束后,对照组的HAMA评分为10.2±2.1,而治疗前为15.4±3.3。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此外,在治疗过程中,实验组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

实验组的睡眠质量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合上述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安神合剂联合黛力新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焦虑共病具有显著的效果。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并发抑郁症36例分析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并发抑郁症36例分析
明显 高 于进 展期 或 恢 复 期 , 但性别 对发 生率无 明显 影响 ; 年 龄也是 P S D发 病 的 主 要 危 险 因 素 , 分 析 原 因 可 能 为 患 者 正 处 于家 庭 的 重要 地 位 , 突然发病 严重影 响正 常工作 和生 活, 改 变其 生 活 状 态 , 使 其 难 以适 应 , 造 成 心 理 压 力 过 大 所 致 ] 。 患 者 皮 质下 病灶 并 发 抑 郁 症 的 发 生 率 均 明 显 高 于 大 脑 皮 质 病 灶 和小 脑 病灶 发 生 率 ; 另外, 患 者 神 经 功 能 缺 损 程 度 对 患 者P S D 的发 病 率 具 有 一 定 影 响 , 神 经功 能缺损越严 重 , 脑 梗 死 并 发 抑 郁 症 的发 生 率越 高 。 因此 , P S D 是 脑 梗 死 患 者 较 为 常 见 的并 发 症 , 患者年龄 、 病 灶 部位 、 病 程 及 神 经 功 能 缺 损 程
中 国实 用 神 经 疾 病 杂 志 2 0 1 3年 7月 第 1 6卷 第 1 4期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P r a c t i c a l Ne r v o u s Di s e a s e s J u l 2 0 1 3 , Vo 1 . 1 6 N o . 1 4
学 意义 ( P <O抑 郁 发 病 的 相 关 因
素 之一 。
2 . 4 P S D发 生 率 与病 灶 部 位 关 系 本 组 患 者 皮 质 下 病 灶 并
发抑郁症 的发生率 4 7 . 2 2 ( 1 7 / 3 6 ) , 均 明 显 高 于 大 脑皮 质 病 选取 我院 2 0 1 1 - O 2 —2 O 1 2 一 O 8收 治 的 脑 梗 死

急性脑卒中并发抑郁症临床分析

急性脑卒中并发抑郁症临床分析

急性脑卒中并发抑郁症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关于急性脑卒中并发抑郁症的临床特征及相关性探讨。

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于2010年4月-2012年6月收治的84例患者,所有患者均因罹患脑卒中入院治疗,进行非随即分组,其中合并抑郁症患者45例设为研究组,而脑卒中不并发抑郁症患者39例设为对照组,对研究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了解急性脑卒中并发抑郁症的相关发病率风险因素,且对抑郁症严重程度与脑卒中病变部位的关系进行分析,住院四周后对患者的神经缺损综合功能进行评分。

结果:84例脑卒中患者并发抑郁症为45例(53.6%),脑卒中并发抑郁症的发生率与患者的性别、病变性质及发病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发生于左额叶及基底节区和右额叶及基底节区,对于抑郁症的严重程度(抑郁指数)而言,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抑郁症的严重程度评分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和诊断标准》所规定抑郁症严重程度评分可以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

轻度:评分7~17分,鉴定为轻度抑郁;中度:评分为18~24分鉴定为中度抑郁;评分为24分以上时,则鉴定为重度抑郁。

给予鉴定为抑郁症的患者每人分发sds抑郁自评量表,根据最终所测的总分进行抑郁指数的计算,其计算公式为:抑郁指数=总分/8×100%。

1.2.2 分析项目综合对比分析脑卒中患者与性别、病变性质及病变部位(左半球、右半球)之间的关系;对研究组和研究组患者于住院时均进行神经缺损综合功能评分,同时两组患者在住院接受治疗后4周再次给予神经缺损综合功能评分,并将两组进行记录对比。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2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进行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字2检验,p0.05);脑出血患者发生抑郁为23例(57.5%),脑梗死患者发生抑郁为22例(42.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发生在左半球并发抑郁症为21例(44.2%),卒中发生在右半球并发抑郁症为24例(55.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实施早期心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100例疗效观察

实施早期心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100例疗效观察
山西省临汾 市人 民医 ̄( o 4 1 o o o ) 李春 芝
脑梗死后抑郁症是脑血管病后 的常见并 发症之一 , 脑 梗 死 可直接致 患者产生抑郁症 状 ,还可 间接影 响患者心理 情 况, 发生率高达 2 0 % 6 0 %m 。脑梗死后遗症 ( 偏瘫 、 失语 、 肢体 和语 言功能 ) 恢 复速度 慢 、 需 时长 , 日常生活需 依赖 他人 照 顾, 可使患者产生焦虑 、 抑郁 等心理问题 , 进 而影响疾病的康 复和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对我科 的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心 理护理干预 , 帮助患者 了解疾病知识 , 战胜疾病 , 缓解抑郁情
3 . 1 疾病知识 的指导 : 根据患者 的不 同文化程度 , 用通俗 易 懂 的语言 , 由浅入深 向患者讲述疾病 的相关 知识 , 并耐心 解 答患者提 出的问题 , 取得患者主动配合治疗 和护理工作。 3 . 2 饮食 与药物 的指导 : 根据病 情指导患者合理饮 食 , 增 加
整体护理工作在骨科运行虽然时间不长 , 但效果显著 。 病
加患者的舒适度。
4 出院 指 导
与关心 , 患者终于逐渐露 出笑容 , 最终康复出院。
例 3 , 我科 曾收治 1 例高位截瘫患者 , 由于妻子对其照顾
不周 , 态度不好 , 患者出现绝食 , 拒绝治疗 , 整 日无语 , 通过我 们对其妻子的教育 ,使其懂得现在她才是 丈夫 的精 神支柱 ,
丈夫需要 她 的关心与 呵护 , 后其妻子 终于改变 了态度 , 悉 心 照顾患者 , 最终患者变得开 朗乐观 , 积极面对生活。
3 从 整 体 护 理 观 念 出发 。 做 好健 康 指 导
指导患者提高 自我保健能力 , 坚持适宜 的功能锻炼 , 养成 良好的生活 习惯 , 按要求定期来 院检查。

脑梗死患者伴发抑郁症状的分析及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脑梗死患者伴发抑郁症状的分析及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理 干 预 具有 非常 重要 的 意 义。
< 0 5 。结论 抑郁 情 绪 在脑梗 死 中具 有较 高的 发病率 且 病情 较 为严重 ,对 其 采取 心理 护 .) 0
【 关键 词 】脑梗 死 ;抑郁 ;心理护 理 中 图分类 号 :R 7 .4 4 3 7 文 献标识 码 :B 文章编 号 :17- 14 (o 2 8 09 - 2 6 1 8 9 z l)0 - 50 0
5 ・临床护 理 ・ 9 0
键 。对 于颅脑损 伤合并糖 尿病的患 者 ,不仅重 视颅脑损伤 ,也要注重
Mac 0 2 V 1 0 N . r h2 1 , o. , o 8 1
杂志 , 0 , 1 ) 45 . 2 9 (9 : — 5 0 9 5
糖尿病 的护理计 划制定 ,血 糖控制 不好会造成 各种重要脏 器的损 害 ,
1 . 取 良好的社会 支持 .4争 3
6 例脑梗 死患者均 为20年 5 2 09 月到2 1年8 0 0 月来我院治疗 的病例 , 其确诊依据 为C 及 其MR结果 ,脑梗死及抑 郁症的诊断分 别参考 《 T I 各
类脑血管 病诊 断要 点》 、 《 中国精神 障碍的分类 与诊断标 准》 。入组
但感 觉 医疗 负担 过重 ,要 让其 了解 到只 有对 治疗 采用 积极 主 动的 态
度 ,心情保持舒 畅 ,才 能使病 程缩短 ,治疗费用 减少 ;有 的患者对 于 疾病 没有正确认 识 ,这 时要向其详细 讲解疾病 的特点 对 于病情较 重
上 各 种 不 良情绪 中出现 最 多的就 是 抑郁 症状 Ⅲ。抑 郁症状 的出 现严 重影 响脑 梗死 患 者 的预后 ,延 长其 康复 时间 ,使 其生 存质 量也 明显
排 除 发病2 d 0 内的急性 期患者 及其表达 有缺 陷的患 者 。男性 3例 ,女 3

139例脑梗死患者抑郁状况的临床观察

139例脑梗死患者抑郁状况的临床观察

139例脑梗死患者抑郁状况的临床观察
蒋立勤
【期刊名称】《实用全科医学》
【年(卷),期】2006(4)3
【摘要】目的调查并分析住院患者脑梗死后抑郁情绪的发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中国卒中量表(CSS),并自制相关情况调查表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统计分析抑郁发生与年龄、性别、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临床类型(OCSP)以及其他因素的相关性,并进行为期1年的随防调查。

结果139例脑梗死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者49例,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发病率为35.25%,发生与年龄、性别的关系不大,而与长期疾病困扰、既往多次梗死、多发性病灶梗死、学历等多种因素相关;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临床类型与PSD发生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脑梗死后抑郁发生率较高且受多种因素影响。

【总页数】2页(P272-273)
【关键词】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随访研究
【作者】蒋立勤
【作者单位】上海市虹口区新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33;R749.42
【相关文献】
1.抗抑郁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观察 [J], 张德智
2.脑梗死后抑郁患者临床抗抑郁治疗效果观察 [J], 缪学琼;郭建军
3.安脑丸联合奥氮平治疗脑梗死后焦虑抑郁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J], 易全民;漆琼蔚;蒋荣峰
4.优质护理服务对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干预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张小萍
5.心理护理对改善脑梗死患者抑郁焦虑的临床效果观察 [J], 季燕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梗死后抑郁症临床分析

脑梗死后抑郁症临床分析

②除外有 意识障 碍 失语 认知功能障碍者
12 抑 郁 障 碍 的 评 定 用 汉 密 尔顿 抑 郁 量表 ( MD) 病 HA 对 』 在 发 病 7d内进 行 评 定 . 有 抑 部 性 障 碍者 治 疗 4周 后 再 、 对
评 定 。其 抑 郁 症 的 判 定 标 准 为 ( AMD评 分 . 4项 ) >3 H 2 : 5
【 关键 词】 脑梗死 抑郁症
A ci i l M l l c n a a
】 “ " , , H
o e r  ̄in i a i n sa trc r b a n a c in S fd p e o n p t t fe e e r li f r t 地 e o
维普资讯
22- 0
中围基 层医药 20 年 0 2 』
整蓥 里— 兰 型 _£
堕堕 盘点 堡 上
些 趔

脑梗 死后抑郁症临床分析
单 志
【 摘要 】 目的 挥 讨急 性 脑梗 死 病 人 抑 郁 症 的 发 生 率置 浩疗 方 法 方 法 用 攫 密亦 顿抑 郁 量 表 ( AMD) H 评怙 12例 急性脑梗死病^ , l 对有撺郁 症者 应用 盐酸台 曲林( 乐复) 郁 或盐酸帕 罗西 汀( 乐特) 赛 诂
往 : , 比 . f植 驻 治 珂 经
* f= 6 2. < U 01 4 P
=2 31和 2 76. < O 05 P .-
非 常显 著 意 义 ( P<0 0 ) 见 表 1和表 2 1, 。
衰 l 抗 抑郁 治疗 结 果 ( ) 倒
年龄 5 ~7 所有病』 符音以下条件 : 1 9岁 、 ①急性 起病 , 有脑
实质损害的症状 和 体征; 经头颅 C 检查 确诊 为脑 梗 死 ; ② 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结 果
21 P D 的发 生 率 . S
1 资 料与 方法
11 病例 资料 .
采用 HA MD评分发现 ,评分高于 8 分诊 断为 P D患者 1 0 S 0 例 ,发生率为 3 .%,其 中 7 3 3 8例为轻度 、中度抑郁 ,发生率为 7 .%;2例为重度 抑郁 , 80 2 发生率为 2 . 2 %。在所有 P D患者 中 , 0 S
2 2例 , 0 多发性脑梗死 9 ; 8例 基底节 区脑 梗死者 1 5例 , 叶脑 6 脑
梗死 15例 ;8 3 15例病 变部位 位于左 侧大脑 半球 ,1 位 于右 15例 侧大脑半球 。入选病例均符合 19 年全 国第 四届脑血管病会议 95 脑梗死诊 断标准目 均经影像学检查证实 ; , 语言功 能完整 , 能够完 成 量表调查和评估 , 并排 除既往 曾被诊 断为精神类疾 病者 、 失语
轻 中度 P D患 者 占 主要 部 分 。 S
2 P D 的 临床 特 点 . 2 S
收集 舟山医 院城 南院 区 20 0 7年 4月 一2 1 0 0年 5月住 院治 疗 的 30例急性脑 梗死 患者临床 资料 , 中男 2 7例 , 9 0 其 0 女 3例 ; 年龄 3 2~8 1岁 , 均年 龄 (72±1.) ; 中单 发 性脑 梗 死 平 6. 2 岁 其 4
数 据处理采用 S S 1. PS 3 0软件包 , 所得数 据为计数资料 , 采用
x。 检验 , <00 P .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期诊 出及高危病例 的筛选对于脑血 管意外的治疗具有 重要 的意 义。本文收集我院 3 0 0 例脑梗死患者进行脑梗死后抑郁症相关因 素分析 , 探讨 P D的临床特点及其对患者预后 的影响。 S
【 中图 分 类 号 】R 4 .3 [ 献 标 识 码 】 A [ 章 编 号】 17 — 7 12 1 )3 1 10 7 33 文 文 6 3 9 0 (0 0 — 0 - 1 1
抑郁症患者称之为 “ 精神感 冒”是人们心理健康失衡最常见 ,
14 观 察 指 标 .
的表现 , 它可直接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疾病康复和生存质量 。脑
冠 区 梗 死 P D 的发 生 率 为 2 %。 S . 9
中的抑郁 症诊 断标 准进行筛选 ; 采用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 A H MD)
梗 死 后 患 者 抑 郁 症 (otso edpes nP D) 脑 血 管 意 外 后 ps t k e rs o ,S 是 —r i
观 察 P D 发生 率 、 主 要 症 状
及脑梗死后并 发 P D及非并发 P D患者的生活 能力 量表评分 、 S S
21 年 1 01 月第 4 9卷第 3期

临床 探 讨 ・
1 例脑 0 0 梗死后 抑郁症的 特点 临床
占焕平 杨海燕 夏恩奎 虞寒芬 ( 江省 舟山医院城南 院区内科 , 浙 浙江舟山 3 6 0 ) 10 0
【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后 抑郁 症( S 的发生与梗死部位和 日常生活活动 能力恢 复的关 系。 P D) 方法 对 30例脑梗死患 0 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分析 P D发生率及其 与脑梗死 部位 的相互关 系 ,采用 日常生活 能力量表对 患者进行评分 ,分析 S P D与患者脑梗死后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的相互关 系。 S 结果 30例脑梗死患者发生 P D 10例 , 0 S 0 发生率为 3 . 10例 P D 33 %;0 S
者。
对 10例 P D患 者的病 例资料 进行 回顾性 分 析发现 ,S 0 S PD
患者 主要症状为睡眠 障碍 、 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兴趣 下降等 。多数
患 者伴 有记 忆力下降 , 并可伴发焦虑 、 多疑 、 易激惹 和烦 躁、 性格
行为改变 。
23 P D 与梗 死 部 位 的 关 系 . S
依据影像学 检查结果 ,0 1 0例 P D患者 中 , S 病变部 位位于左
侧大脑半球 4 7例 , 占梗 死 部位 位 于左 侧 大脑 半 球 患 者 的 3 .% , 28
1 诊 断标准 . 2 患者发病 2周后 ,按照我 国精神 疾病分类 方案与诊断标准
病 变部位位于右侧大脑半球 3 , 7例 占梗死部 位位于右侧 大脑 半
生 活 能 力 明 显 障 碍发 生率 差异 。
15 统 计 学处 理 .
的常见人格行为改变的并发症 , 并且其发生同患者的术后神经系 统功能恢 复情况相关 , 伴发 P D的脑血管意外患者神经和肢体功 S
能 的恢 复 比较慢 , 临床 病 死率 要 高 于未 伴 发 P D者 【对 P D的早 S 1 ] , S
球 患者的 3 .%,梗死 部位大脑 半球分 布与 P D发生左右侧无 43 S 差异 ( :1 2 P=02 4 ; x . , 0 . )按病灶所处脑组织 结构划分 , 2 多部位 梗死患者 P D的发生 率为 4 .%,梗死 部位位 于额颞 顶叶皮质 S 8 5 区 者 P D 的发 生 率为 2 .%,基底 核部 位梗 死 P D发生 率为 S 23 S 1.%, 8 4 脑干及小脑部位梗死后 发生 P D的发生率为 78 放射 S .%,
患者 中 , 多发性脑梗死 5 (4 %)额顶叶梗死 1 4例 5 . , 0 9例( 9 %)基底核 区梗死 1 (70 , 干及小脑 7例 ( .%)放 1. , 0 7例 1 .%)脑 70 , 射冠 区 3 (.%)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越高 ,S 例 3 0 。 P D发生率越 高。 结论 多发性脑梗死 、 额顶叶梗死 、 基底核 区梗死 是 P D的好发类型 , S 日常生活能力偏低 ( 分偏 高 ) 评 者容易发生 P D S。 【 关键词】脑梗死 ; 抑郁 ; 生活能力量表 ; 脑血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