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父母小故事
家风小故事中华大美德
家风小故事中华大美德家风是一个家庭的传统风尚,是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以下是一些关于家风的小故事,它们体现了中华大美德的精神内涵。
故事一: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在一个小镇上,有一位名叫小明的少年。
他的父亲早逝,母亲含辛茹苦地把他抚养长大。
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小明非常孝顺,不仅在家中分担家务,还在学校努力学习,争取取得好成绩让母亲高兴。
有一天,小明的母亲生病了,需要卧床休息。
小明主动承担起照顾母亲的责任,为母亲熬药、做饭,不离不弃。
他的孝心感动了邻居们,纷纷称赞他是个孝顺的好孩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尊敬长辈,关爱家人。
故事二:诚实守信,为人正直在一个村庄里,有一位名叫小华的男孩。
他性格诚实守信,为人正直,深受村民们的喜爱。
有一天,小华在回家的路上捡到了一个钱包,里面有一大笔钱。
他并没有据为己有,而是站在原地等待失主。
不久,失主焦急地找了过来,小华核实了失主身份后,毫不犹豫地把钱包归还给了他。
失主感激不已,连声感谢小华。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为人正直,做到心中有信仰,行为有准则。
故事三:勤劳节俭,热爱劳动在一个山村里,有一位名叫小丽的女孩。
她的家庭条件不好,但一家人勤劳节俭,生活倒也过得去。
小丽从小就热爱劳动,跟着父母下地干活,不怕苦不怕累。
长大后,她更是把勤劳节俭的美德发扬光大,不仅自己勤劳工作,还带领村民们一起发展农业生产,提高了大家的生活水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努力创造美好生活。
总结:家风小故事体现了中华大美德的精神内涵,包括孝顺父母、尊敬长辈、诚实守信、为人正直、勤劳节俭、热爱劳动等。
孝顺的故事
篇一:孝敬父母的三则小故事孝敬父母的三则小故事1、子路春秋末鲁国人。
在孔子的弟子中以勇敢、孝顺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我们要学习子路孝敬父母的好品质。
2、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
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
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开心早日康复。
黄香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啊。
3、《骆驼妈妈的故事》。
在非常辽阔的沙漠上烈日似火。
骆驼妈妈和它的半岁大的孩子在沙漠上走着它们母子俩都已经筋疲力尽最让它们痛苦的是它们已经有好几天没有渴到一滴水了。
小骆驼快要挨不下去了。
骆驼妈妈一直鼓励着自己的孩子。
它们一步一步地走着。
终于又翻过了一个小土丘。
忽着它们喜出望外原来它们发现前边有一个小水池。
它们高兴极了竭尽全力向前走去。
好不容易到了小水池旁边小骆驼迫不及待地伸长脖子起喝水可水位太低它的脖子又太短够不着怎么办骆驼妈妈也很费力才能喝到一点水。
骆驼妈妈看到自己孩子这样难受的表情它的眼睛里全是心痛的泪水。
于是骆驼妈妈作出一个决定它纵身一跳跳下了小水池水位高了小骆驼终于喝到水。
可是小骆驼永远也看不到自己的妈妈了。
我觉得骆驼妈妈很伟大我也想到自己的妈妈很伟大每次我生病时它都非常紧张。
我觉得妈妈对我很好。
妈妈我要努力学习用好成绩报答您的养育之恩。
2孝敬父母的三则小故事故事1、子路春秋末鲁国人。
在孔子的弟子中以勇敢、孝顺闻名。
孝亲敬老的故事30篇
孝亲敬老的故事30篇孝亲敬老的故事30篇孝亲敬老的故事(一):卖身葬父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
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
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
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我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忙董永还债。
言毕凌空而去。
所以,槐荫改名为孝感。
孝亲敬老的故事(二):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十分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孝亲敬老的故事(三):百里负米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早年家中贫穷,自我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能够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孝亲敬老的故事(四):啮指痛心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我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明白母亲在呼唤自我,便背着柴迅速回到家中,跪问缘故。
孝道小故事50字
孝道小故事50字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在古老的中国,有一位孝顺的少年,他每天早出晚归,为父母做事。
有一天,父母生病了,青年不顾自己的健康和学业,日夜医治父母,终于使他们康复。
少年的孝行感动了整个村庄,成为了孝道的楷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要时刻珍惜父母的恩情,尽孝尽责,为人子的本分。
第二篇示例:在古老的中国文化中,孝道被视为至高无上的美德。
下面我们来分享一些关于孝道的小故事,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对孝道的深刻思考。
故事一:小时候,小明的母亲常常对他说:“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从小明懂事起,就时常为母亲倒水、服务父母。
长大后,小明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但无论成就多么辉煌,他都不忘记每天给父母打电话报平安,时常奉献一些金钱和物质,以表达对父母的孝敬之心。
在小明的家庭中,孝道得到了最高的体现。
故事二:小红的爷爷奶奶年事已高。
每当小红回家探望爷爷奶奶时,她总是细心照顾他们,给他们买药、煮饭、打扫卫生。
尽管小红的工作繁忙,但她总是抽出时间在周末回家看望爷爷奶奶。
小红的爷爷奶奶为她感到骄傲和满足,他们对小红充满了感激和爱。
这些小故事或许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但却体现了孝道的重要性。
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会中,孝道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希望大家能够从这些小故事中汲取力量,传承和发扬孝道精神,让爱与孝道在我们的生活中永远存在。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的好孩子,让孝道之光永远照亮我们的心灵。
【孝道小故事50字】第三篇示例:古代有一位孝顺的儿子,每天早晨为老父亲煮粥,晚上为老母亲按摩。
一天,老父亲病倒了,他不离不弃地守候在床边,整夜不眠。
终于,老父亲病情好转,感慨地说:“孝顺的孩子真是福气!”这个故事让人深受感动,也温暖了人心。
第四篇示例:在古老的中国文化传统中,孝道一直被视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美德。
孝顺父母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关于孝道的小故事。
孝敬父母尊师重道的故事典故
孝敬父母尊师重道的故事典故
孝敬父母和尊师重道的传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一些关于孝敬父母和尊师重道的故事典故:
1. 孝感动天:这是古代的一个传说,讲述的是舜王的故事。
舜王的父亲瞽叟是个瞎子,舜王生下后,瞽叟和舜王的继母都讨厌舜王。
舜王总是挨打挨骂,但他总是以德报怨,对父母不怨不怒,对继母依然恭敬。
这种孝道感动了上天,舜王后来做了帝王。
2. 卧冰求鲤:这是关于古代孝子王祥的故事。
王祥的继母生病了,想吃鲤鱼,但当时是寒冷的冬天,无法捕鱼。
王祥为了满足继母的心愿,赤身在冰上,祈祷并感动了上天,从冰窟窿中跳出两条鲤鱼。
3. 鹿乳奉亲:这是关于古代孝子郯子的故事。
郯子的父母年老后得了眼病,需要用鹿乳治疗。
郯子为了取得鹿乳,爬到鹿群中,装成小鹿,取得鹿乳奉养父母。
4. 百里负米:这是关于古代学者仲由的故事。
仲由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赡养父母,他常到野外采野菜度日。
以后他做了大官,但他不忘父母的恩情,尽管每天吃美食佳肴,但自己却还是吃野菜。
他认为这样才能孝敬父母。
5. 颜回尊师:这是关于孔门弟子颜回的故事。
颜回对待自己的老师孔子非常尊敬和仰慕。
每次孔子讲课的时候,颜回总是第一个到达课堂,在孔子讲课时他总是毕恭毕敬地听讲并认真记笔记。
当老师讲课结束后颜回总是高高兴兴地回到自己的住处并向其他弟子讲解所学的知识。
颜回以师为友、谦逊好学的品质被后世传为佳话。
这些故事都表达了孝敬父母和尊师重道的价值观。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应该以孝道尊重父母、以谦逊尊重老师、以诚敬尊重他人。
关于孝的小故事100字
关于孝的小故事100字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将为大家讲述一些关于孝的小故事。
故事一,《牛郎织女》。
相传,牛郎织女是一对天上的恋人,他们深爱着彼此,但由于天上人间的界限,他们无法长久地在一起。
织女被嫦娥仙子带回了天上,而牛郎只能孤独地守在人间。
牛郎的孝心感动了王母娘娘,于是她允许牛郎和织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相会一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可以感动上天,也可以感动人间。
故事二,《孟子的孝心》。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的孝心令人感动。
有一次,孟子的母亲生病了,孟子亲自为母亲搀扶着走路,又亲自为母亲煮粥喂食。
后来,孟子的弟子问他,“孟子先生,您是圣人,为何亲自伺候母亲?”孟子说,“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我只是尽自己的本分而已。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心是一种本分,是一种天经地义的事情。
故事三,《孝心感动天地》。
有一个叫做小明的孩子,他的父母年迈体弱,生活十分困难。
小明每天早早地起床,帮助父母做家务,又去田里帮助父亲干活。
每当父母生病时,小明总是第一个站出来照顾他们。
有一天,天上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小明毫不犹豫地背起父母,冒着大雨奔跑着回家。
他的孝心感动了上天,雨停了,太阳出来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心可以感动天地,也可以感动人心。
以上这些小故事,都是关于孝心的,它们告诉我们,孝心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传统文化,是一种感动天地的力量。
我们应该铭记在心,传承下去。
愿我们都能孝顺父母,感动天地。
孝敬父母事迹7篇
孝敬父母事迹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心得体会、报告大全、条据书信、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应急预案、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experiences, report summaries, written documen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pay attention!孝敬父母事迹7篇优秀的事迹材料可以激起我们内心深处的勇气和坚韧,写事迹材料是为了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让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追求进步,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孝敬父母事迹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孝道小故事作文素材精选
孝道小故事作文素材精选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是尊重父母、孝顺亲人的道德观念。
下面是一些关于孝道的小故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作文素材。
1. 丁二狗的故事丁二狗是一个孤儿,他常常出去捡垃圾来维持生计。
有一天,大年夜的晚上,丁二狗带着自己捡到的纸盒和破布回家。
他发现自己的床上有一张新床单,而且床单上还绣着自己的名字。
原来,丁二狗小学的时候,被一个好心人发现并送到了孤儿院。
床单是那个好心人亲手绣的,他决定要好好读书,将来一定要回报他的养父母的恩情。
2. 孝顺的歌儿小明的爷爷生病了,只能躺在床上休养。
小明为了让爷爷开心起来,他用自己擅长的唱歌,每天为爷爷唱一首歌。
虽然小明的唱功并不好,但是他用一颗孝心唱出来的歌儿却让爷爷非常欣慰。
爷爷说,小明是他的骄傲,也是他永远的希望。
3. 积木的故事小芳和妈妈一起玩积木,她非常认真地堆砌出一座漂亮的城堡。
但是妈妈不小心撞倒了城堡,小芳没有生气,反而主动帮妈妈堆起一个更漂亮的城堡。
妈妈感动地看着小芳,对她说:“孩子,你懂得什么叫做孝道。
”4. 星星的约定小明每天晚上会跟天上的星星一起祈祷,他祈祷他的爷爷能永远健康。
爷爷知道了小明的心愿后,每天晚上都会跟星星约定,说他会一直陪伴小明。
小明感受到了爷爷的爱和关心,他决定要把这份爱传递下去。
5. 小梅的礼物小梅的爷爷很喜欢喝茶,但是他的茶杯却摔碎了。
爷爷一直不舍得买新的茶杯,因为他觉得家里的开销已经很大了。
小梅知道了爷爷的心愿后,她毫不犹豫地把自己存下来的零花钱买了一个漂亮的茶杯送给爷爷。
爷爷看到这个礼物非常感动,他决定要好好保护这个茶杯。
这些故事反映了人们对孝道的不同理解和表达。
通过这些小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孩子是如何通过行动来孝顺父母和亲人的,也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温暖和关爱。
希望这些故事能够激发大家对孝道的思考,激发出更多的孝心。
中华孝道故事
中华孝道故事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深厚的孝道传统,孝敬父母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中国的古代文学作品中,也流传着许多关于孝道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孝子孝女们对父母的深情,也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关于中华孝道的故事吧。
故事一,孝顺的牛郎织女。
相传古时候有一位名叫牛郎的小伙子,他父母双亡,家境贫寒,但他一直孝顺顾家,孝敬父母。
他每天早出晚归,放牛放到山上,晚上回家给父母做饭,照顾他们的起居生活。
一天,他在山上遇到了七仙女,七仙女被他的孝心所感动,便将最小的七仙女嫁给了他。
从此以后,牛郎和织女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而他也一直孝顺着七仙女。
故事二,范蠡的孝心。
范蠡是春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谋士,他小时候家境贫寒,但他孝顺父母,尽心尽力地照顾他们。
有一次,范蠡在外面做官,父亲病倒了,他连夜赶回家中,亲自照料父亲,直到父亲病愈。
后来,范蠡成为了吴国的大臣,他依然孝顺父母,时常回家看望他们,尽孝尽力。
范蠡的孝心感动了吴王,也感动了后人。
故事三,孝顺的孟子。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孝心也是令人敬佩的。
孟子小时候家境贫寒,但他对父母孝顺有加,经常给父母做饭,照顾他们的生活。
有一次,孟子的母亲生病了,他日夜守在母亲的床前,照料母亲,直到母亲康复。
后来,孟子成为了一代大儒,但他仍然孝顺父母,时常回家看望他们,尽孝尽力。
这些中华孝道故事,展现了中国古代孝子孝女们对父母的深情,也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当下社会,我们也应该学习他们的孝心,尊敬父母,孝顺长辈,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孝道之风在我们心中永远传承下去。
愿我们都能成为一个孝顺的人,为社会和家庭带来更多的温暖和美好。
关于孝敬父母的经典故事【六篇】
【导语】孝敬⽗母长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今往来的名⼈贤⼠,多是忠孝双全,值得称道的杰出⼈物。
下⾯是⽆忧考分享的关于孝敬⽗母的经典故事【六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关于孝敬⽗母的经典故事 铁⾯包公孝⼦⼼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亲包仪,曾任朝散⼤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
包公少年时便以孝⽽闻名,性直敦厚。
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当时28岁。
先任⼤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母年⽼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母。
他的孝⼼受到了官吏们的叫⼝称颂。
⼏年后,⽗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仕途。
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
在封建社会,如果⽗母只有⼀个⼉⼦,那么这个⼉⼦不能扔下⽗母不管,只顾⾃⼰去外地做官。
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
⼀般情况下,⽗母为了⼉⼦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
或者⼉⼦和本家族的其他⼈规劝。
⽗母不愿意随⼉⼦去做官的地⽅养⽼,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
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母有病,⽆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
对⽗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些素质底下的⼈的表率。
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私,把包公孝敬⽗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篇⼆】关于孝敬⽗母的经典故事 ⼀只⽊碗 从前有个⽼⼈,跟他的⼉⼦、⼉熄和孙⼦住在⼀起。
⽼⼈⽼得连路都⾛不动了,他眼睛花,⽿朵也背,双⼿还经常不停地发抖。
⽼⼈⽆法照料⾃⼰,每当他坐在餐桌前吃饭的时候,汤匙也握不稳,常常会把菜汤撒在桌布或地上。
⼉⼦和媳妇都嫌弃他。
有⼀回,⽼⼈吃饭时,⼜把汤撒了⼀地,碗也摔碎了。
媳妇⼤为⽣⽓,指着⽼⼈的⿐⼦⼤声嚷道:“你怎么吃的饭!天天把汤和别的东西撒⼀地,还把碗都给摔碎了!尽给我添乱。
尊老的故事(必备16篇)
尊老的故事(必备16篇)尊老的故事(1)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也。
孔子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次子。
融七岁时,×月×日,值祖父六十寿诞,宾客盈门。
一盘酥梨,置于寿台之上,母令融分之。
融遂按长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
父奇之,问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独小,何故?融从容对曰: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之道也!父大喜!百善孝为先。
春秋时期,孔子最有名的弟子子路,小的时候,由于父母体弱多病,家里很穷。
有一次,父母想吃米饭,可家里一粒米也没有,怎么办?小小的子路,于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的山路,从亲戚家里背回了一小袋米。
看到父母吃上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他是个孝顺的孩子。
尊老的故事(2)香九龄,能温席。
黄香九岁的时候,母亲早故,黄香跟他的父亲相依为命。
家里很穷,根本用不起铺褥。
黄香对父亲十分的孝顺。
怎样孝顺呢?炎炎夏日,他怕父亲睡不着,那时候又没空调,所以,他就用扇子把父亲睡的席子和枕头给扇凉快了,伺候父亲安寝。
在寒冬腊月,天寒地冻,黄香就自我先睡下,用自我的体温去温暖席子,温暖枕头,让父亲能够安寝。
所以,这个故事又叫"黄香扇枕",也就是黄香这个孩子把枕头给扇凉快了。
另外也叫"黄香温席",黄香把席子给弄暖和了。
这个故事被《二十四孝》所记载的,黄香被称为天下至孝之人。
所以传统中国老百姓之所以明白黄香,乃是因为他是个大孝子。
尊老的故事(3)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
一个人如果都不明白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又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不仅仅要孝敬自我的父母,还就应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营造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共同的职责。
尊敬老人、爱护儿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几千年来,人们一向把尊老爱幼作为一种社会职责和行为规范。
古今中外孝的故事
古今中外孝的故事一、中国孝道故事1、黄香温席:东汉时期的黄香,夏天用凉席裹着身体给父亲驱赶蚊虫,冬天则用自己的体温给父亲暖被褥。
被传为佳话。
2、董永卖身葬父:董永为了葬父,将自己卖给一个富商为奴。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上的仙女,仙女帮助他完成了葬父的心愿。
3、老莱娱亲:春秋时,楚国隐士老莱为了让自己的父母开心,七十多岁的他常常穿上小孩子的衣服,模仿孩子的动作和语言,给父母取乐。
二、外国孝道故事1、缇萦救父:汉朝时,缇萦为了营救被冤枉入狱的父亲,自愿充当奴隶,进入了官府服役。
她的孝行感动了皇帝,最终释放了她的父亲。
2、麦片女孩:美国一个小女孩为了给母亲准备生日礼物,每天早晨坚持起床给父亲做饭。
她的孝行感动了网友,成为网络上的孝心榜样。
3、孝心小王子:一个住在丹麦的小男孩为了完成父亲的心愿,独自驾驶小船穿越大西洋寻找一个传说中的小岛。
他的勇气和坚持不仅帮他完成了任务,也深深地打动了人们的心。
三、对比与反思古今中外的孝道故事都强调了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与关爱。
无论是中国的黄香、董永,还是外国的缇萦、麦片女孩和孝心小王子,他们都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对父母的深深的爱和敬意。
他们的故事让我们明白,孝道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行为,更是一种情感表达和生活态度。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孝道的具体形式和内涵也在不断地变化。
在古代社会,孝道往往表现为对父母的物质供养和服从。
而在现代社会,孝道则更强调对父母的精神关怀和尊重。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孝道也正在超越国界和文化的限制,成为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
总的来说,孝道作为人类文明的基石之一,它体现了人类对亲情的珍视和对长辈的尊重。
通过传承和弘扬孝道精神,我们可以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并为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小学生孝敬父母事迹(范文7篇).doc
小学生孝敬父母事迹(范文7篇)小学生孝敬父母事迹(篇1)"我喜欢,一回家就有暖洋洋的灯光在等待,我喜欢,一起床就看到大家微笑的脸庞……"这首名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的歌,就是杨秋云宋铁军家庭的真实写照。
在她们家的每一位成员心中,家是温暖的心灵避风港,是一生的幸福加油站,而那个家,就是她们共同的爱心维护、托举起的大家庭。
夫妻和睦是支撑幸福家庭的顶梁柱27年的婚姻生活中,杨秋云和宋铁军夫妻俩就是这个家庭的顶梁柱,她们的和睦恩爱、互帮互谅,是家庭最坚实的依靠。
遇事多为对方考虑,遇事多为家庭考虑,是她们二人秉持的最基本原则。
宋铁军是东营市实验中学的一名高级教师,不论是工作时间还是休息时间,他的心大部分被学生牵了去,"初中阶段大量的知识需要学生们快速吸收掌握,灵活运用,引导他们学习书本知识并融汇贯通地思考和运用,是作为老师最基本的原则。
"也是怀着这样的想法,宋铁军大把的时间都用在了备课、教课上,他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不同进度,为他们分层次制定出测试题,利用课间或上课前的短暂时间,对他们进行分层次的成绩提升。
学生们的成绩提高了,可家庭的重担却压在了妻子杨秋云一人身上。
尤其是20__年5月,宋铁军患上了糖尿病,需要长期服药、打针,还需要每年定期住院治疗,于是,定期给丈夫买药、测血糖等日常琐事,丈夫住院时陪床、送饭的事情,又成了杨秋云的分内事儿,"你把身体养好,把学生教好,这就是你两个最大的任务。
"每次听到妻子这番话,宋铁军心里都是满满的感动。
遥远路途也阻隔不了孝心百善孝为先,孝是德之本,是杨秋云和宋铁军对待双方老人的共同态度,而她们的孝顺,也赢得了双方老人的认可,"有困难一起扛,有幸福一起享,这才是家庭本来的样子。
"夫妻俩对家庭与责任的涵义,有着最朴实的体悟。
宋铁军的老家在蓬莱农村,因为在东营工作,所以平时与父母相聚的时间不多,每年春节,杨秋云一定是要到蓬莱陪公公婆婆一起过,27年来从未间断,她说,一定要让老人在万家团圆的日子里感受到儿女绕膝的幸福。
小学语文中的孝顺亲人的故事
小学语文中的孝顺亲人的故事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经常涉及到孝顺亲人的故事。
这些故事通过生动的情节和精彩的描写,向我们传达了孝顺亲人的重要性和价值。
下面就让我们来体验几个小学语文中的孝顺亲人的故事吧。
故事一:小明的慈爱之举小明是一个小学生,他的爷爷奶奶年纪已经很大了,生活上需要他们的照顾。
每天放学回家后,小明都会主动询问爷爷奶奶的身体状况,并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有一天,小明的爸爸妈妈忙于工作,无法陪伴爷爷奶奶。
小明看到他们疲惫的样子,主动承担起做饭、洗衣服和打扫家务的责任,让爷爷奶奶感到十分感动和安心。
故事二:小红的细心关怀小红是班上的一名学生,她的妈妈病了一段时间,需要卧床休息。
小红每天放学后,总是第一时间回到家中,帮助妈妈按时吃药,并帮助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在妈妈的病情稍有好转后,小红还主动陪伴妈妈散步,给她带来了欢乐和温暖。
故事三:小佳的无私行为小佳的家庭条件并不富裕,但是她对亲人的孝顺却是无微不至。
她每天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节约开支。
每当家里有生日或者节日时,小佳总是用自己省下的零花钱,买一些小礼物来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和感激之情。
尽管她的付出微小,但是却融化了爸爸妈妈的心。
这些故事中的孩子们,用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了孝顺亲人的重要性。
他们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和照顾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而且在关键时刻表现出对亲人的细心关怀和无私奉献。
这些故事给我们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孝顺不仅仅是一种道德准则,更是一种家庭和谐和幸福的基石。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从小培养起孝顺的品质。
可以让孩子们读这些故事,思考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对亲人和家庭带来的影响,激发他们对亲人的关心和爱的意识。
同时,我们还可以开展一些活动,让孩子们亲自体验孝顺的行为,比如为爷爷奶奶做一顿丰盛的午餐,为妈妈洗衣服等。
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孝顺的乐趣,也能帮助他们形成习惯,将孝顺的行为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总之,小学语文中的孝顺亲人的故事,通过生动的情节和精彩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孝顺亲人的重要性和价值。
关于孝的故事(精选36篇)
孝的故事关于孝的故事(精选36篇)目录《孝的故事》之望云思亲唐朝有一位叫狄仁杰的人,从小家庭贫困,勤奋好学,之后做了丞相。
他为官清廉,秉政以仁,朝野上下都很尊敬他。
他的一个同僚,奉诏出使边疆之际,母亲得了重病,如果这样离去,无法在身边侍候,心中十分悲痛。
仁杰明白他的'痛苦情绪之后,特此奏请皇上改派别人。
有一天仁杰出外巡视,途中经太行山。
他登上山顶向下看着云,对他的随从说:“我的亲人就住在白云底下。
”徘徊了很久,也没有离去,禁不住流出了思亲之泪。
有诗颂曰:身居相国犹怀孝,不愧奉臣不愧民。
《孝的故事》之忠孝双全明朝湖南道川守将沉至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沈云英。
自小聪明好学,跟父亲学得一身好武艺。
因其父率兵迎异军死在战场上,当时沈云英才十七岁,她登上高处大声呼曰:“我虽然是一个小女子,为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一死战。
期望全体军民保卫家乡。
”大家深受感动,发誓要夺回失地。
很快解除了包围,取得了胜利。
沈云英找到父亲的'尸体,大声痛哭,全体军民都穿上孝服,参加了葬礼。
朝廷下令追封沉至绪为副总兵,并任命沈云英为游击将军,继续守卫道州府。
之后人们为她建了一座忠孝双全的纪念祠。
有诗颂曰:异军攻城围义兵,娥眉汗马解围城;父仇围难两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孝的故事》之彩衣养亲唐朝有个姓杨的.人,家贫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讨饭养其父母。
故人们叫他杨乞。
他所讨食物,都带回家中奉献双亲。
父母没有尝过,他虽然饥饿也不敢先尝。
如有酒时,就跪下捧给父母,等父母接过杯子即起来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样,使父母快乐。
有人怜悯他穷困,劝他给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养亲。
杨乞答道:“父母年迈,若为人家打工,离家太远,就不能及时奉侍他们。
”听的人感到他真是个孝子。
之后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讨棺木安葬。
每逢初一、十五,就拿着食物去墓前哭祭。
有诗赞曰:乞酒奉亲尽礼仪,高歌跳舞学娇姿;娱亲精彩引欢笑,满室春风不断吹《孝的故事》之上书救父汉文帝时,有一位叫淳于意的人,拜齐国著名医师杨庆为师,学得一手高超的医术,以前做过齐国的仓令。
关于孝顺的故事
关于孝顺的故事
故事一,《孝顺的牛郎》。
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牛郎的年轻人,他的父母早逝,只留下他和一个年幼的妹
妹相依为命。
牛郎从小就十分孝顺,他每天早早地起床干活,晚上则在家里照顾妹妹。
为了养活妹妹,他辛苦耕种,日夜不息。
尽管生活艰辛,但他从未抱怨过,只是默默地承受着。
他的孝顺感动了天上的织女,于是织女便嫁给了他,两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故事二,《感恩的女儿》。
有一位老人年迈体弱,生活十分困难。
他的女儿知道父亲的辛苦,便决定每天
早早起床去市场摆摊,用自己的双手赚钱养家。
她每天卖力地工作,尽管辛苦,但她从未放弃过。
她的孝顺感动了许多人,也感动了上天。
最终,她的父亲得到了上天的眷顾,身体渐渐康复了。
故事三,《孝顺的儿子》。
有一位老人年事已高,行动不便,需要人照顾。
他的儿子知道父亲的辛苦,便
决定放弃工作,回家照顾父亲。
他每天早早起床给父亲做早餐,陪父亲散步,给父亲讲故事。
他的孝顺感动了许多人,也感动了上天。
最终,他的父亲得到了上天的眷顾,健康渐渐好转了。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孝顺是一种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
人应该具备的品质。
无论是牛郎、感恩的女儿还是孝顺的儿子,他们都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孝顺的含义。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孝顺不仅是对父母的尊敬和关爱,更是一种美德,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应该传承和弘扬这种美德,让孝顺之风在中华大地上永远吹动。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孝顺的传承者,让孝顺之风在中华大地上永远吹动。
名人孝顺的故事
名人孝顺的故事名人孝顺的故事精品【5篇】名人孝顺的故事11、陈毅孝敬父母曾读过许多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如:烈火救母,吸痰救母……最让我感动的是“陈毅探母”的故事。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
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
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
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
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
”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
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陈毅元帅是个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务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亲。
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瘫痪在床的母亲,为母亲洗尿裤,以关切的话语温暖抚慰病中的母亲。
虽然陈毅元帅为母亲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从这些平常的但从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对母亲浓厚的爱。
他不忘母亲曾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理解母亲的艰辛和不易,知道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他的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儿女学习效仿。
【感言】古代二十四孝中的黄庭坚,官居四品尚“涤亲溺器”,陈毅之位更高还为母亲洗尿裤。
黄母身边自然不乏佣人侍女,陈母床前当然也是守护有人,像洗涤便器、尿裤这类又脏又累的活儿,他们为何还要事必躬亲呢?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任何人都无可替代的,是做儿子的天职与本分,因为“养儿须报父母恩”。
2、百里负米仲由也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孝道经典小故事
孝道经典小故事孝道,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观。
孝道概念体现了对父母的尊敬与孝顺,也展示了一个人良好品格与道德修养。
以下是几个经典的孝道小故事,让我们一起感受孝道的力量。
故事一:《孟母三迁》孟子(公元前372年-前289年)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家,其母是一位智慧贤德的女性。
孟子还小的时候,他的家乡荣宅斗室非常狭小,但孟子的母亲当时很明智地决定搬家。
第一次迁居后,孟子的母亲感觉仍然屋小人多,于是选择了再次搬家。
第二次迁居后,母亲仍然感受到了拥挤,于是又决定搬回原来的住所。
孟子的母亲之所以三迁,是为了给孟子创造一个宽敞而舒适的学习环境,让孟子能有更好的发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母亲的付出和关心是与孩子的成长息息相关的。
故事二:《卧冰求鲤》南朝梁代的时候,有个年轻人叫张仲景,他自幼聪明好学,喜欢医学。
由于家境贫寒,张仲景的父亲不同意他进学堂。
但张仲景非常渴望学习,于是找到一位名医为他传授医术,但要求张仲景在冬天去河边卧冰上,每日寒冰中要捕鱼一位,才能传授他医术。
为了完成这个要求,张仲景每天早晨都冒着寒冷去河边卧冰上,持久坚持捕鱼。
经过一年,张仲景的毅力得到了这位名医的肯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更大的收获。
故事三:《婴儿奇迹》在上世纪80年代,有一个名叫安东尼·瓦尔巴里西的男孩出生后就患有一种罕见的皮肤病,皮肤极为脆弱,只要稍微摩擦就会起泡。
由于病情严重,父母非常担心他的生活。
于是,父亲为了给儿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辞去了工作,在家中开办起一家特殊学校,专门为那些有皮肤病的孩子提供教育服务。
父亲的付出和关心改变了许多孩子的命运,并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艰难的困境并不能打败坚强的父母与孝顺的孩子。
故事四:《白发齐眉》敦煌艺术家王圣容,在他父亲高龄时,陪在他的身边读书。
他提起笔墨,凭借着他的天分和毅力,创作了大量杰出的敦煌艺术作品。
他用画笔表达对父爱的深情意愿,用孝道为灵感创造了许多动人的敦煌壁画。
孝敬父母的故事典故10篇
孝敬父母的故事典故10篇1.孝敬父母的故事典故鹿乳奉亲——郯子郯子,春秋时期人,春秋时期郯国国君。
郯子的仁孝之德,历来为海内外称道。
在我国历传颂不衰的“二十四孝”中,郯子“鹿乳奉亲”的美德一直被视为楷模。
郯子的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
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
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2.孝敬父母的故事典故涌泉跃鲤蒋氏,东汉四川广汉人,嫁给庞氏。
夫妻孝顺,家离长江六七里。
庞氏经常去河边取婆婆喜欢喝的长江水。
婆婆爱吃鱼,夫妻经常给她做鱼吃。
婆婆不想一个人吃饭,就邀请她的邻居一起吃。
有一次,因为大风,庞兹很晚才回家打水。
江怀疑她忽视了她的母亲,把她赶出了家门。
庞兹住在邻居家,没日没夜地努力纺纱织布,把积蓄寄给邻居孝敬岳母。
后来婆婆得知庞氏被开除的消息,让蒋氏把他请回来。
庞氏回国途中,庭院里突然涌出泉水,味道和长江水一样,每天都有两条鲤鱼跳出来。
从此,庞氏用这些来祭拜他的岳母,这样他就不用去很远的河边了。
3.孝敬父母的故事典故卧冰求鲤王翔最孝顺。
初丧,后母朱不慈,数之。
所以我失去了对父亲的爱。
每次扫牛,项更是恭敬有加。
父母生病,不能脱衣服。
妈妈经常想吃生鱼,天冷结冰的时候会脱衣服给它削冰。
冰突然自溶,双鲤跃出归。
母亲又想到了黄雀烤,几十只黄雀为母亲来到她的窗帘里。
全村惊叹不已,认为是孝感造成的。
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养他,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
他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总是让他打扫牛棚。
父母生病,他忙着照顾父母,连衣带都来不及解。
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忽然间冰化开,从裂缝处跃出两条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
继母又想吃烤黄雀,但是黄雀很难抓,在王祥担心之时,忽然有数十只黄雀飞进他捕鸟的网中,他大喜,旋即又用来供奉继母。
孝敬父母的典型事例
孝敬父母的典型事例以下是一些孝敬父母的典型事例:- 黄香温席:汉朝时有个叫黄香的人,以孝闻名。
他九岁时母亲去世,从此他更尽心尽力地侍奉父亲。
夏天炎热时,他会为父亲扇凉枕席;冬天寒冷时,他会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
- 陈毅探母:陈毅元帅非常孝敬母亲。
有一次他回家探望母亲,母亲生病了,他亲自为母亲洗衣服、洗脚,还帮母亲梳头。
- 花木兰代父从军:花木兰为了不让年老的父亲上战场,女扮男装代替父亲从军,在战场上英勇杀敌,最后凯旋而归。
- 子路借米:子路是孔子的学生,他家里很穷,经常吃野菜充饥。
但他为了让父母吃到米饭,不惜走很远的路去借米。
- 包拯辞官尽孝:包拯是北宋著名的清官,他在为官期间因父母年老多病,毅然辞官回家照顾父母,直到父母去世后才重新出仕。
- 刘恒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名天下,他对母亲非常孝顺。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 朱寿昌弃官寻母:朱寿昌在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
后来他得到母亲的下落,辞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并且接回家中,恭敬侍奉。
- 舜帝孝感动天:舜帝的父亲和继母对他很不好,但他仍然对父母孝顺。
他的孝行感动了上天,大象帮他耕田,小鸟帮他除草。
- 啮指痛心:曾参侍奉母亲极其孝顺。
有一次,他在山中砍柴时,家中来了客人,母亲不知如何应对,便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于是迅速返回家中。
- 芦衣顺母:闵损的生母早逝,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
父亲得知后,要休逐继母,闵损却跪求父亲饶恕继母,他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
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一、孝敬父母的故事事例一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
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
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
尤其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事例二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
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
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
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
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
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
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
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
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
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
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
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
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
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事例三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
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
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事例四老一辈革命家朱德著文《回忆我的母亲》,以无限的深情赞颂了母亲无比的爱和高尚的品质。
毛泽东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昼夜兼程,他抚摸着母亲的棺木放声恸哭,悲痛之中挥笔写下《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
宋庆龄孝心至诚,在母亲灵前“饮泣不已”。
陈毅探母,执意要给瘫痪在床的母亲洗衣服。
李鹏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鹏夫妇总要带上母亲喜爱的食物,到母亲处请安问好。
事例五在全国以实施“跨世纪教育工程”而著称的上海建平中学,一个13岁少年的题为《妈妈,我就是你的眼睛》的发言,使全国女市长考察团的26位成员潸然泪下。
这位同学9岁时,母亲双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过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较多责任和义务,为了买一盘母亲喜欢的沪剧磁带,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头整整跑了6个小时!/aspx/detailm.asp?id=857&lm=152&print=yes《史记》说,韩信小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
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然而,挣钱的本事却一个也不会。
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
为此常遭别人冷眼。
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
淮水边上有个老奶奶为人家漂洗纱絮,人称“漂母”。
她见韩信挨饿挺可怜,就把自己带的饭分一半给他吃。
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发誓要报答漂母之恩。
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对漂母分食之恩始终没忘,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
这就是“一饭千金”成语的来历。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我有爱我和我爱着的亲人与朋友。
“霍金先生,卢伽雷病已经将你永久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很多的出路吗?”在一次学术报告后,一名记者对数学大师提出这样的问题。
大师的脸上充满微笑,用他还能活动的3根手指,艰难地叩击键盘后,显示屏上出现了上面四段文字。
3根手指和一个能思维的大脑是霍金身上惟一能动的部件。
这个人生的斗士,这个智慧的英雄,除了他超人的意志之外还靠什么?靠的是爱,还靠的是高科技。
没有爱他的人的照顾,卢伽雷病是不会让他活到今天的,也许他在生病之初就与世长辞了。
奥斯特洛夫斯基全身不能动弹,但可以说话,才得以口述完成他的巨著。
我国史学大师陈寅恪的巨著《柳如是别传》和著名哲学家冯友兰的巨著《中国哲学史新编》,也都是著者在双目失明或双目视物不清的情况下全凭口述而“写”出来的。
可霍金只有仅仅3根能微弱活动的手指和一双不会说话的眼睛,没有计算机,他怎么去表达他的思想;还能将他的智慧发挥出来吗?没有发达的医学,他仅仅能活动的3根手指如何总能动弹?没有强大的经济支持,他微弱的3根手指又如何能产生伟大的学问?成功的喜悦,胜利的光环,常常会令人忘乎所以,但是,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
所以,这个如今完全可以骄傲地面对人生的人,他在回答完那位记者的提问后,又艰难地打出了第五句话:“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在感恩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多少古今中外名人感恩的小故事。
古有小黄香在寒冷的冬天,先用自己的体温暖了席子,才让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今有伟人毛主席,邀请他的老师参加开国大典;朱总司令蹲下身,亲自为妈妈洗脚。
还有居里夫人,寄去机票,让她的小学老师欧班老师来参加镭研究所的落成典礼,居里夫人还亲自把老师送上主席台。
伟人之所以伟大,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是因为他们都拥有美好的心理品质——感恩。
毛泽东谢师:毛主席说,先生你20年前是我的先生,你今天还是我的先生,你20年后仍将是我的先生!这里还有一篇:下面附着网址呢!参考资料:/jys/printpage.asp?ArticleID=329回答:2007-03-05 20:47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共34条评论...事例一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
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
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
尤其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事例二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
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
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
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
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
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
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
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
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
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
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
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
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
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事例三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
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
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事例四老一辈革命家朱德著文《回忆我的母亲》,以无限的深情赞颂了母亲无比的爱和高尚的品质。
毛泽东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昼夜兼程,他抚摸着母亲的棺木放声恸哭,悲痛之中挥笔写下《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
宋庆龄孝心至诚,在母亲灵前“饮泣不已”。
陈毅探母,执意要给瘫痪在床的母亲洗衣服。
李鹏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鹏夫妇总要带上母亲喜爱的食物,到母亲处请安问好。
事例五在全国以实施“跨世纪教育工程”而著称的上海建平中学,一个13岁少年的题为《妈妈,我就是你的眼睛》的发言,使全国女市长考察团的26位成员潸然泪下。
这位同学9岁时,母亲双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过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较多责任和义务,为了买一盘母亲喜欢的沪剧磁带,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头整整跑了6个小时!/aspx/detailm.asp?id=857&lm=152&print=yes《史记》说,韩信小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
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然而,挣钱的本事却一个也不会。
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
为此常遭别人冷眼。
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
淮水边上有个老奶奶为人家漂洗纱絮,人称“漂母”。
她见韩信挨饿挺可怜,就把自己带的饭分一半给他吃。
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发誓要报答漂母之恩。
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对漂母分食之恩始终没忘,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
这就是“一饭千金”成语的来历。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我有爱我和我爱着的亲人与朋友。
“霍金先生,卢伽雷病已经将你永久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很多的出路吗?”在一次学术报告后,一名记者对数学大师提出这样的问题。
大师的脸上充满微笑,用他还能活动的3根手指,艰难地叩击键盘后,显示屏上出现了上面四段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