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解剖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状动脉解剖学
左冠状动脉
1.左主干:起源于主动脉根部左冠窦上部的中央,向左或后伸展,长度5~40毫米,然后分为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有时尚发出第三支血管,即中间支。

冠状动脉解剖学
左冠状动脉
2. 左前降支:沿肺动脉前行至前间沟,下行至心尖或绕过心尖。

其主要分支包括:
(1)间隔支动脉
室间隔穿支:几乎成直角发出,第一室间隔穿支较粗大,越接近心尖部越细小,且与前降支成角越锐利。

(2)对角支:成锐角发出,位于左心室表面,一般有2-6支,相互平行,自近端至心尖,逐渐变细小。

偶然一支粗大的角支可以与前降支相似或更粗大。

右室前支左圆锥支
冠状动脉解剖学
左冠状动脉
3.左回旋支:绕向后于左心耳下到达左房室沟。

其分支包括:
1)钝缘支:1-4支,绝大多数情况下第一钝缘支较粗大,其分支后的左回旋支明显变细。

约10%的回旋支到达后室间沟,下行至心尖,称为后降支。

回旋支尚发出分支供应房室结,50%的窦房结动脉分支来源于左回旋支,还可发出左心房支提供大多数心房血供。

左室前支左室后支
冠状动脉解剖学
右冠状动脉
起源于主动脉根部右冠窦中部,也可发自近主动脉瓣或右冠窦-主动脉交接处。

下行至右房室沟,绝大多数以一支传导血管至后室间沟。

其分支包括:
圆锥支:为第一分支,约半数发自于右冠状动脉开口前方1-2cm处,沿右心室圆锥部到达肺动脉瓣。

窦房结动脉:约50%的心脏窦房结动脉
起源于右冠状动脉近端右上方,
与圆锥支径路相反。

以后分支常成直角发出,
供应右心室前侧壁或右心房。

锐缘支:较粗大,行向心尖,供应室间隔。

远端分为2支:
(1)后降支:于室间沟内下行至心尖;
(2)左室后支:进入心肌呈U型,然后下行至心尖时发出
1~2·分支供应左心室后部。

冠状动脉血管树解剖示意图注释:Ao(Aorta主动脉)MT(main Trunk左主干)Rc(Right coronary右冠状动脉)LAD(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branch左前降支)LCx(Left Circumflex artery左回旋支)Diag.(Diagnoal branch对角支) LMB(Left Marginal Branch左钝缘支) Spyder View(“蜘蛛位”) PLA(Posterior Left ventricle artery左室后支)PDA(Posterior descending artery后降支)
四、关于冠心病的基本知识:1、斑块形成分四个阶段:脂质沉积;纤维斑块;粥样斑块;复合性斑块。

2、梗塞分心内膜下梗塞和透壁性梗塞,VCT表现为肌壁变薄,密度降低。

3、梗塞的并发症:室壁瘤、室间隔穿孔、左室乳头肌梗塞等。

4、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不稳定型心绞痛、ST段抬高的心梗和ST段无抬高的心梗)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它是以冠状动脉斑块破裂或糜烂而继发血栓形成所致,其取决于斑块的稳定性,而非冠脉狭窄程度。

冠脉狭窄程度决定了病人有无临床症状。

五、关于斑块:1、定义:面积大于1平方毫米,至少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位可见。

斑块的典型结构为覆盖有胶原纤维帽的细胞外脂肪核。

2、VCT检查的意义在于发现不稳定性斑块,及时采取措施,有助于减少冠心病事件发生。

不稳定性斑块称为易损斑块,其影响因素包括:脂核(较大,大于40%或呈液性);纤维帽的厚度;局部炎症和新生血管;点状钙化;正性重构(即斑块向壁外生长,保持管腔原有大小。

易致斑块破裂);出血等。

VCT对脂核、点状钙化和正性重构发现较好,对其他不如血管内超生(IVBS)。

3、IVBS 是观察冠脉斑块的金标准:分软斑块、中间斑块和钙化斑块。

VCT对应CT值为:-42~47HU;61~112HU;126~736HU。

4、VCT的斑块分类为软斑块(软组织密度,有时可见其内脂肪密度的脂核,代表易损斑块);混合性斑块(钙化和软组织均有,可以钙化为主或以软斑块为主);钙化斑块(指面积大于1平方毫米,CT值大于130HU)5、血管分叉处易形成斑块,原因是血流变化,此处内膜易受损伤。

6、关于钙化:易受累顺序:LAD37%,RCA25%,LCX22%,LM16%。

常用钙化计分表示。

钙化计分与冠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
钙化是冠心病的标志,无钙化者97%以上冠脉无狭窄。

钙化并非意味着严重狭窄(正性重构),但年轻人少量钙化常意味着严重狭窄。

返回
六、关于狭窄:1、判断有无斑块和狭窄,即排出假阴性和假阳性的问题。

强调:转角度,调窗宽,结合垂直位。

2、狭窄的形态分向心性和偏心性,以长度10mm和20mm为界,可分为局限性、管状和弥漫性。

3、狭窄程度的评价:(1)分级:I级<25%,II级25~50%,III级51~75%,IV级>76%,完全闭塞100%。

(2)报告分:正常,轻度狭窄,显著狭窄,重度狭窄,完全闭塞。

(3)测量:多用目测,也可用工作站软件测量。

国际上习惯用直径比例,而IVBS多采用面积比例。

所谓直径是指强化的管腔直径,不包括管壁和斑块。

方法是:(1-狭窄段管径/远近相邻正常管径平均值)*100% (4)评估不准确的原因:总体上说VCT对大于50%的狭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易高估狭窄程度。

不易鉴别重度狭窄和完全闭塞;分支开口闭塞时,易误认为该血管分支不存在;若局限性狭窄发生在弥漫性粥样硬化基础上,易低估其狭窄程度;长段弥漫性狭窄,易误认为细支轻度狭窄;中间正常血管,易误认为扩张血管;其中较重的狭窄,易低估;大分支后狭窄因参考管径常突然变细,而不正确评估。

4、狭窄的意义:大于50%的狭窄为有意义的狭窄。

长而多发的轻度狭窄可产生与短而重度的狭窄同样的缺血效果。

5、完全狭窄的远端常由于侧枝循环而产生逆灌注,在VCT上可显影,这是其优于DSA的地方。

6、冠脉闭塞端的形态与病因相关:鼠尾样多为粥样硬化缓慢进展;截断样多为斑块破裂,急性血栓形成。

返回
七、冠脉扩张和动脉瘤:1、冠状动脉直径超过邻近直径1.5倍,诊断为动脉瘤。

病因中动脉瘤粥样硬化最常见,其他如穿起病、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红斑狼疮、硬皮病、梅毒、Marfan综合症、大动脉炎、外伤、先天等。

2、MDCT:VR和MIP有利于观察全貌,轴位和MPR有利于观察瘤壁,如钙化、附壁血栓等。

3、注意:(1)长段轻度扩张易误认为正常。

(2)长段扩张中间正常血管易误认为狭窄。

(3)长段扩张中间狭窄易高估狭窄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