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线索及其作用完整版
记叙文线索及其作用

记叙文线索及其作用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事件或经历为主要内容的文体。
而线索则是指在叙事过程中,通过描写人物、事物、环境以及情感等方面的细微而有规律的提示,来引导读者逐步把握故事情节的重要提示。
下面将从人物线索、事件线索、情感线索、环境线索四个方面详细阐述线索及其作用。
首先,人物线索是记叙文中常见的一种线索形式。
通过对主要人物的外貌、性格、经历、交流等方面的描写,我们可以逐步认识到主人公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等。
例如,在一篇关于家庭团聚的记叙文中,通过描写儿子在拥挤的火车站等待父母的场景,可以体现出他们的渴望和兴奋之情。
通过对儿子向往、思念父母的内心活动进行细致描写,读者可以进一步了解儿子的孤独感和家庭的重要性。
此外,情感线索是记叙文中存在的一种线索形式。
通过对人物内心感受的描写,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以及为何会产生这样的情感。
例如,在一篇描写追求梦想的记叙文中,可以通过主人公的矛盾、挣扎、努力以及最终的选择来展现他内心的情感变化。
通过这些情感线索,读者可以产生共鸣,进一步思考和探究自己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
最后,环境线索也是记叙文中常见的一种线索形式。
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可以让读者了解到故事背景和时代背景等。
例如,在一篇描写孤岛生活的记叙文中,可以通过对岛上动植物丰富多样的描绘,以及对孤独、静谧等氛围的描写,来展现出岛上的特殊环境和主人公在这个环境中的生活状态。
通过环境线索,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的背景,加深对故事的感知和理解。
综上所述,线索是记叙文中非常重要的元素,通过人物线索、事件线索、情感线索和环境线索等方面的描写,能够引导读者逐步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主旨内容,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认识和理解。
(完整版)记叙文线索与结构分析

记叙文线索与结构分析教学重难点:记叙文的常见线索和结构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学生阅读过的书籍或者看过的电视剧进行导入2.呈现一、线索的定义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联起来的一条主线,是贯穿在整篇文章中的情节脉络,以及作者表现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
它的作用就像链条一样,串联起文章中的全部人、事、景、物,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有机体。
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素材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一条线。
二、常见的线索:1、有特定意义的实物:如桌子、玩具等等。
2、有特定意义的人物:如母亲、老师等等。
3、关键的事件4、某种思想感情5、时间空间:以某一时间点或者某一地点为线索。
三、结构:(一)常见的结构:1、总分式:适合开头或结尾总结全文。
2、并列式:适合两个及以上同层次的素材。
3、递进式:层层深入或是事件不断引入高潮。
4、对比式:适合不同的角度进行对比。
5、顺承式:以时间或是事件等按一般顺序呈现。
(二)特殊的结构1、小标题式:利用小标题分成几个模块。
2、倒叙式:突出或是强调结果。
3、分镜头式:像电影一样变换镜头来安排结构。
阅读作文,体会线索的运用《鱼尾纹》某天晚上,在餐桌旁。
“阿嬷,这两天都只吃菜,没有肉啊!”我刚抱怨完,外婆哈哈大笑着说:“明天哪,可能连白米饭都没有了!”我和外婆对视一眼,一齐哈哈大笑。
那时小时候,我寄养在外婆家里。
外婆是一位个子很高、皮肤白皙、气质高雅的老太太。
她脸上最明显的地方,就是眼角的鱼尾纹,那么深刻,又那么自然,自然到外婆笑的时候在眼角眯起一道深沟都不显半点突兀,反而更富亲和力。
于是鱼尾纹就在那些贫穷的日子里漾开来,外婆总那么乐观开朗、精神抖擞。
而我,在与外婆相依为命的日子里懂得了幸福的真正含义。
上幼儿园时,我的成绩有点不好,当时成绩单采用的是5分制,我的各科成绩都是1分或者2分的。
我对外婆说:“对不起,都是1分2分的。
”她眯起那道鱼尾纹说:“不要紧,不要紧,1分2分的加起来就有5分啦!”我问:“不同科目的成绩也能加起来吗?”这回,她表情认真、果断地说:“当然。
(完整word版)记叙文人称及线索作用分析

一、记叙文的人称(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
(《孔乙己》)作用: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渗透作者的主观意识,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2)第二人称:以“你”“你们”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作用:缩短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
(3)第三人称: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以一种叙述发生在他人身上的事情的口吻,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给读者。
作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式比较灵活自由。
二、记叙文的线索(一)线索有哪些1.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 5.以某物为线索2.以空间的变换为线索 6.以情感为线索3.以人物为线索 7.以某一问题为线索4.以事件为线索 8.明暗两线(二)怎样把握记叙的线索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
作者是通过线索将表现中心的材料联珠缀玉般地交织起来,使文章的各个层次贯通弥合,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记叙文的线索是比较复杂的,其形式也是多样的。
线索的选定取决于主题表达的需要及其全局构思的配合。
1.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
例:如《伟大的悲剧》(七年级下册)是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记叙了斯科特和他的队员悲壮的失败以及覆灭。
《伟大的悲剧》的线索的语言标志是: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1月18日→2月17日夜里1点钟→3月2日→一天中午→3月21日→3月29日。
2.以空间的变换为线索.例1: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七年级下册)。
此文章题目“从……到……"就可以看出文章所写之人、所叙之事是以地点的转移来组织材料的。
像这样以由一个地点到另外一个地点的转移为线索来写出人物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很多,文中人物活动的空间很大,地点的转换很具体而且明显,至少变换的地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例2:如《登上地球之巅》(七年级下册)中登山运动员的行踪是:在8500米以上的冰雪世界里→第二台阶处→在“死亡地带”的高度上→8830米左右的地方→峰顶.像这样的是通过时空的推移来组织材料的,由于地点的转变是靠任务活动来实现的,所以,往往这类文章的线索又叫“以人物活动为线索”或“任务行踪为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及作用

记叙文的线索及作用一、记叙文线索是啥呢?记叙文线索就像是一条线,把文章里的各种情节、人物、事件等像珠子一样串起来。
它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东西,比如说羚羊木雕里的羚羊木雕,这个木雕贯穿了整个故事,围绕着它发生了朋友之间的矛盾、我和父母之间的冲突等好多事儿。
也可以是一种情感,像在写思乡的记叙文里,思乡之情就像线,把小时候故乡的人、故乡的景、故乡的事都串起来啦。
还可以是一个人物呢,比如有篇文章是以一个老邮递员为主线,写他每天送信的路线,路上遇到的不同人和事,这样通过这个人物就把所有的情节给串联起来咯。
二、记叙文线索的作用可不小哦。
1. 使文章条理更清晰如果没有线索,记叙文就会像一盘散沙。
有了线索,就好像给文章搭了一个框架,按照线索来安排情节,读者读起来就很容易明白故事的发展脉络。
比如说,以时间为线索的记叙文,从早上写到晚上,或者从童年写到成年,那我们就能很清楚地看到故事是按照时间顺序一点点推进的。
像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以作者的成长空间变换为线索,先写百草园的快乐生活,再写三味书屋的学习时光,这样文章就特别有条理。
2. 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当线索是某一个人物或者围绕某一个人物展开的时候,通过这个人物所经历的各种事情,我们就能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比如以一个调皮捣蛋的小男孩为主线的记叙文,在他做的一系列调皮事里,像在课堂上搞小动作啦,捉弄邻居家的小孩啦,我们就能看到他调皮、活泼又有点小机灵的性格。
3. 更好地表现主题线索就像一条通往主题的道路。
比如说以“爱”为线索的记叙文,可能写了父母的爱、朋友的爱、陌生人的爱等各种爱的表现形式,这些情节通过“爱”这个线索串联起来,就能让“爱”这个主题更加突出,让读者深深感受到爱的力量和无处不在。
就像背影里,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通过描写父亲艰难地穿过铁道去买橘子时的背影,那种深沉的父爱就被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主题也更加深刻啦。
记叙文线索及其作用

记叙文线索及其作用在写作中,用一根线把事件按一定顺序连起来,让这些材料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根"线"就是叙事的线索。
线索的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找线索的方法: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对主题的作用,使之更充分更集中。
2、对人物的作用,使之更丰满更突出。
3、对结构的作用,使之更缜密更严密。
淡淡的深情常跃强①母亲只有我一个儿子。
恢复高考的第2年,我考上了大学,在我那个偏僻的小村子里是第一个。
嗜酒如命的父亲,天天与乡亲喝到一醉方休。
酒后吐真言:“没事了,往后这是没事了!”自豪里带着炫耀。
只有母亲总是淡淡的,不见她多么喜。
她戴了老花镜,在暖暖的秋阳里给我缝新被子。
我走过去;她听见了我的脚步声,目光从老花镜上方探出来,淡淡地一笑。
我说:“妈,我要上大学去了!”母亲说:“我知道了。
”没有鼓励,连声音也是淡淡的。
②上学的那天是个好晴天,母亲提着提包送我出了大门。
出大门也就是走了三五步,母亲就把提包递给我,说:“你走吧……”而后便是很决断地转身,硬朗朗地走回去,院里葡萄架的叶子遮住了她的身子,我只看见了一个淡淡的背影。
③在车站上,见一些同学的父母来送行,依依惜别,千叮咛万嘱咐。
我孤零零的,便觉得很委屈。
上了车,我赌气坐在一个角落里,谁也不理,埋头读书。
车开动了,一些同学掏出手绢擦那红肿的眼睛。
我反倒觉得赤条无牵挂,心里轻松。
④大学四年,花开花落。
读书读烦了,每每对窗呆坐便想起母亲。
小时候,母亲一眼看不见我就满街喊;喊不应,就往水井里看,到池塘边去找。
我忽然猴一样从哪个旮旯里钻出来,母亲就笑骂一声,巴掌扬起来要打,但落下来却极轻,拍打掉沾了一身的泥土……温馨的回忆,常使一颗心阵阵发热,泪就在不知不觉中从腮边滑下来。
(word完整版)记叙文线索及作用学生版

记叙文线索及作用(一)“线索”的概念及其作用在文章中,“线索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是把文章的全部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脉络."在文学作品中,线索是呈现在作品中的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一系列发展着的相互关联的事件的脉络,即“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将有关场面贯穿起来构成情节的整体。
”这两个定义是分别从文章和文学作品的不同角度来讲的。
通俗地说,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是把材料或故事串联起来的一条脉络。
俗话说:“彩线穿珍珠",“彩线”就是线索,“珍珠"就是材料或故事。
(二)线索的种类和形式不是所有的文章都有线索,只是叙事性文章或文学作品有线索。
任何叙事性文章或文学作品都至少有一条线索,有的则有几条线索。
一般说来,内容简单、事件单一的文章或短篇文学作品大都只有一条线索,称为单线;而内容丰富、事件复杂的文章或长篇文学作品大都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称为复线。
复线按作用不同,可分为主线、副线及明线、暗线等。
由于事物的错综复杂、题材的千差万别以及作者思路的千变万化,所以,线索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1、以人物活动为线索。
如朱自清的《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通过叙写父亲过铁道卖橘子的过程,表现了父子相爱相怜的真挚动人的感情。
2、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
如《春》这篇写景散文就以作者的喜爱为线索;《济南的冬天》以对济南的喜爱、热爱为线索;《秋天的怀念》全文写三次看花,作者对母亲的漠视到理解,文章以我对母亲的怀念和我不理解母爱的愧疚、自责为情感线索。
3、以具体事物为线索。
如《羚羊木雕》,全篇以羚羊木雕这一物品为线索,围绕其写了父母逼问木雕,我送木雕,我要回木雕几件事,赞美了我和友人间美好的友谊,批评了父母不理解孩子的鲁莽行为,呼吁做父母的应该理解少年,尊重他们的人格。
4、以时间为线索。
如《金色花》写孩子变成金色花与妈妈一天的游戏玩闹。
以“当你沐浴后做祷告、”“吃过午饭、黄昏时”这些表示一天内时间推移的词句来组织全篇,推动情节的发展。
记叙的线索及作用

记叙得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得情感作用:就是贯穿全文得脉络,把文中得人物与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套路:如:文章以“……”线索冲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得“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13、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得线索或中心。
⑴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14、记叙得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得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得平板单调,增强文章得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得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5、语言特色:(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与谐、节奏感强等)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语言(自然朴素或生动优美)如“……(摘录文章中得相关句子)”,它“……(适当地选入下面词库摘抄得语言)例句: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如“让人了却忧虑,悠游其中”、“拍打着您心底沉淀得情绪”、“攫走您紧紧扯在手里得轻愁”等,笔意超逸,清新隽美,富有诗意,给人留下不尽得余味。
(《夏之绝句》)写作手法及作用:(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采用“XX”得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写得“……”例句:这篇文章采用象征得手法作者通过对北方白杨树得赞颂,来赞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得广大军民保卫祖国得英雄气概与团结向上得精神,它使文章意蕴含蓄,情感激越,作者得赞美之情藉此得到淋漓尽致得抒发。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得性格、思想、感情与动作,使物人格化, 从而达到形象生动得效果。
曾老师原创:记叙文写作线索的判定和功能分析

曾老师原创:记叙文写作线索的判定和功能分析一串珍珠项链,无论怎样玲珑剔透、雍容华贵,一剪断线,便会散落解体。
离开了这条看似可有可无的细线贯穿,零散的珍珠就无法化零为整,结构成一个整体;就无法表现项链整体的脉络清晰之美、造型艺术之美、浑然一体之美。
记叙文写作,所选材料,如珠盛玉盘,要连珠成体,彰显美文魅力,也离不开这样一条线。
这条线就是文章的线索。
不同的是,贯穿项链之线是有形之物,链接选材之线,无形之体。
一、线索的宏观分类线索有明线、暗线之分。
就如马路穿城四通八达,举目可见;下水管线星罗棋布,却隐身地下一样。
行文中链接字面各点就能自然成线的线索,称为明线。
有的文章,行文过程中,无法从字面上找到组成线的点,需要通过现象,挖掘本质思想感情,才会发现那里有一条隐形的线索,我们称为暗线。
线索有单线、复线之别。
作者在写作的时候,或者受写作材料自身特点的限制,或者为了使文章的结构完整严谨,或者为了彰显文章的条理,或者为凸显篇章设计的艺术魅力,作者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来选择使用明线还是暗线,选择使用一条还是几条线。
所以一篇文章可能只有一条线索,也可能同时运用几条线索;可能都是明线,可能都是暗线;也可能明线、暗线综合使用。
使用一条线索,为单线;使用多条线索,为复线。
二、常见的具体线索类型在阅读和写作的时候,我们会经常看到,也会经常用到一些线索。
我把它们归纳为六类七种。
六类用单个字来表达就是:人、事、物、时、空、情。
其中“情”又包含两种形式:一是以某种特定不变的情感为线索,二是以情感的变化为线索。
因此具体种类是七种。
(一)人——以某人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1.“某人”的含义这个“某人”既可以是作者,也可以是事件中的人物。
但他绝对不能是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作者极力表现的核心人物。
他可以扮演单一的角色,在文章中只做看客,不参与事件;也可以扮演多重身份——一方面是看客,另一方面参与中心事件,但只做侧面人物或者推动情节发展的人物。
记叙文的线索及作用

记叙文的线索及作用
你好。
文章线索就是贯穿一篇文章,即在文章的不同段落中都可见的词、句子或是情况等等;并且在解读文章时可以依照用来解读文章含义,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词条. 文章线索的分类分为以下几类:1、以人物为线索 2、以事情为线索 3、以物品为线索 4、以地点为线索5、以时间为线索6、以感情为线索线索:叙事性文艺作品中贯穿整个情节发展的脉络。
它把作品中的各个事件联成一体,表现形式可以是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展或某一贯穿始终的事物。
一部叙事作品通常都有一条或一条以上的线索,但起主导作用的只有一条。
作用: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使结构完整严谨.这是明线,如果有暗线,是与明线共同贯穿全文,也为抒发的感情找到了一个很巧妙的切点,但有时会有双线索,即两条线索相辅相成,既处处相关联,又看似毫无关系,是文章线索的难点。
只有把握好文章的线索,才会疏理文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记叙的线索及作用

记叙的线索及作用1.在写作中,用一根线把事件按一定顺序连起来,让这些材料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根"线"就是叙事的线索2.找线索的方法: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提醒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3.一般叙事的线索有以下几种:〔1.〕以事情开展顺序为线索,就是按照事情的发生,开展,经过和结果的顺序.如?落地的红枣也不能吃?,就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线索来写的.〔2〕.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就是把事情开展过程中比拟明显的时间写出来,并表达在此时间内发生的内容.如?一定要争气?,重点记叙了童第周在中学读书和在欧洲留学两个时期的事.〔3〕.以地点变换的顺序作线索.以写景,参观访问过程为内容的文章一般用地点变化顺序作线索,表达时要写清每个地点上的事情.如?参观人民大会堂?不仅按参观顺序来写,而且以参观者每到一处的踪迹开头.点明参观的地点,再抓住每一处所见所闻具体描述.〔4.〕.以具体的事物为线索.如写?一个苹果?把传来传去的苹果作为线索,围绕苹果表达了感人的事.〔5.〕中心事件为线索.中心事件在文章中起主干作用,围绕它来写一些相关的事.如?养花?围绕中心事件养花写了为什么养花,养什么花,怎样养花,怎样劳动获得丰收,怎样享受劳动成果.养花有何乐趣等.〔6.〕以事物特点的几个方面为线索.如?说茶?一文,介绍了我国是茶的故土,介绍了茶叶的种类,喝茶的好处以及茶具的质地和造型.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只有一条线索,有的文章是双线并行甚至是三条线索展开的,如?春天的雨点?一文就有两条线索,一条是达丽玛上课走神到专心听讲这一线索,另一条是乌汉娜教师发现她上课不专心的情况后,给她补课并护送回家这一条线索.这两条线索互为因果,相辅相成.有几条线索组成的文章,往往有一条是主线.如?春天的雨点?乌汉娜教师发现她上课不专心的情况后,给她补课并护送回家这一条线索是主线,另一条线索是为了衬托教师的精神的可贵.有的文章虽然也有两条线索,但一条线索是明的,另一条是暗的,如?少年闰土?这篇文章,明线是在写闰土的特点,暗线写出了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记叙文线索及其作用.

记叙文线索及其作用.咱今天就来好好唠唠记叙文线索及其作用这个事儿哈。
咱都知道,记叙文那可是咱写作中常见的一种文体,而线索呢,就像是一条看不见的线,把文章里那些零碎的事儿啊、人啊,都给串起来啦。
一、啥是记叙文线索。
记叙文线索简单来说,就是贯穿整个记叙文的脉络。
它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事物,比如说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可能在故事里不断出现,推动着情节的发展;也可以是某个人物,就像故事里有个特别热心肠的老奶奶,她在不同的场景里帮助别人,通过她的行为把一个个小故事连接起来;还可以是一种情感,比如说思念之情,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贯穿了整个故事,让故事更有感染力。
比如说咱看一些写乡愁的文章,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就是一条线索,通过回忆家乡的各种事儿,像小时候在河里捉鱼啦,跟小伙伴在田野里玩耍啦,把这种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记叙文线索的作用。
1. 让文章结构更清晰。
线索就像是文章的骨架,有了它,文章就不会显得杂乱无章。
就好比盖房子得有大梁一样,线索把各个部分给支撑起来,让读者很清楚地知道故事是怎么发展的。
比如说有一篇写成长经历的记叙文,以时间为线索,从小学写到中学再写到大学,每个阶段发生的重要事儿都围绕着这个时间线索展开,读者一看就明白,哦,原来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在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这样读起来就特别顺畅。
2. 使情节更连贯。
想象一下,如果一篇记叙文没有线索,那里面的情节就像一盘散沙,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让人摸不着头脑。
而有了线索呢,情节就像珠子一样,被线串起来,一个接着一个,环环相扣。
比如说在一些侦探小说里,线索可能是一个神秘的符号,这个符号在不同的场景里出现,引出一系列看似无关实则紧密相连的事件,最后通过对这个符号的解读,把整个案件的真相给揭示出来。
这样的情节是不是特别吸引人,让人忍不住一直看下去呀?3. 突出主题。
线索还能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哦。
它就像一个放大镜,把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给放大、凸显出来。
比如说一篇写亲情的记叙文,以母亲的唠叨为线索,从早上出门时母亲叮嘱要注意安全,到晚上回家时母亲关心一天的经历,再到生病时母亲的悉心照料,这些唠叨里都充满了母亲对孩子的爱。
记叙文线索及其作用89490

记叙文线索及其作用在写作中,用一根线把事件按一定顺序连起来,让这些材料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根"线"就是叙事的线索。
线索的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找线索的方法: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对主题的作用,使之更充分更集中。
2、对人物的作用,使之更丰满更突出。
3、对结构的作用,使之更缜密更严密。
一、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心理和行动。
1)肖像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行动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
(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
)3)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4)心理描写: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
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二、侧面描写: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1)环境描写A、自然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情;点明时令、地点;表现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
B、社会环境描写:从狭义上讲,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2)周围人物的反应、评价等。
三、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
作用是丰富人物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
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
此外还有:细描: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抹。
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形象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
静态描写: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
动态描写:以动写静,或把物用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写。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记叙文线索确定以及作用

记叙文线索确定以及作用第一讲记叙文线索以及作用辨析记叙线索和作用1、线索::线索是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也可以是以上四种。
在划分时要综合考虑抓住了线索,对理解文章的特点,理清文章、掌握结构、把握中心大有作为,线索的形式有以下几方面(1)以某一件有意义的实物为线索,如《羚羊木雕》(2)以人物为为线索如背景中(以人物的某一特征 ---背影为线索)(3)以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荔枝蜜》(4)以时间为线索如《登上地球之巅》(5)以地点变化为线索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6)以某一中心事件为线索如《社戏》(7)以题目为线( 8)明暗两线《爸爸的花儿落了》《藤野先生》2、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3、答题套路: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叙事散文是指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人物、事件为主要表达对象,借记人叙事以抒情写意的散文。
其特点在于:一是有相对完整的事件和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二是叙述的是真实事件,写的事情可大可小,可取新鲜的,也可用陈旧的,比较常见的是一些琐碎、平凡的事件。
叙事散文的这些特点,便于中考命题者拟题,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文体能更好地考查对新课标要求的落实情况。
新课标提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仔细分析 2007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不难发现,叙事散文已构成了一道亮丽的中考“风景线” ,其阅读考查多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 等方面出题。
所选材料往往注重突出人文性,重视对文章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
探究和运用题的设计也逐步增多。
【点击样题】阅读下文,完成第 1—6题。
看山老爹高深(1)太阳醒了。
看山老爹醒了。
记叙文的线索

六.记叙文中句段在结构上的作用七.记叙文中的描写方法及作用酒酿王黄阿二的酒酿在古庙镇上老老少少都翘起大拇指,没有不说呱呱叫的。
古庙镇人黄、王不分,大伙习惯喊黄阿二为“酒酿黄”,但听起来总像“酒酿王”,其实喊他酒酿王倒也不虚不谬。
黄阿二做酒酿,不用大钵头,而是用小钵头。
据说小钵头酒酿比大钵头酒酿难做,因此做酒酿小生意的,都习惯用大钵头,不敢轻易改用小钵头,单凭这一点,黄阿二就区别于其他做酒酿买卖的。
古庙镇人只要一听那吆喝就知道是“酒酿王”来了。
别人喊“酒酿——酒酿来——”,他喊“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酒酿王的嗓音很浑厚,有一种穿透力,能穿过门墙,撞入人们的耳膜。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能听到酒酿王的吆喝,他那极有韵味的吆喝可以说已成了古庙镇的一种文化风景,或者说是一种民俗「古庙镇的人偏好吃酒酿有些年头了,来了客,端碗酒酿小团子,乃待客的一种,既不破费多少,也还上得台面,那些老吃客十有八九认准酒酿王的酒酿。
据他们说,一上口就能吃出是不是酒酿王做的酒酿。
每每这时,黄阿二脸上就浮现出一种满足,一种得意来。
用他的话说,有老吃客的这些评价,比吃人参还补。
酒酿王的酒酿从来只有买不到的日子,没有卖不掉的日子。
但黄阿二坚持每天只做三十小钵头,一小钵头也不多做,从无例外。
通常他九点钟骑了黄鱼车笃悠悠地走街串巷,一路骑过去,一路吆喝过去。
黄阿二常说:他做酒酿买卖,一半是为了能吆喝上这几声。
只要每日里这么吆喝一嗓子,通体舒畅。
若待在家里只吃不做,不吆喝,不出一个月保管憋出病来。
黄阿二的酒酿常常是不到吃中饭就卖光了。
下午,他或茶馆里坐坐,或澡堂城泡泡。
黄阿二说:皮包水、水包皮乃人生的两大享受,神仙也不过如此。
天长日久,他有了不少荼友、浴友,每日里聚在一起,嚼起来没有啥话题避讳的。
有位老茶友对他说:“你的酒酿,牌子已做出了,生意这么好,何不多做点?”“我只一双手。
”黄阿二说了这话再不多言。
有位浴友替他出主意说:“那请一两个帮手嘛,你还可过过老板瘾呢。
记叙的线索及作用

记叙的线索及作用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事件的经过和发展过程为主要内容的文体,线索对于记叙文来说非常重要,它能够将故事中的各个事件和情节有机地连接起来,使故事更加连贯有序,给读者带来一个更加完整的阅读体验。
以下是记叙文中常见的线索及其作用:1.时间线索:时间线索是记叙文中最常见的线索之一,它使故事的事件按照时间的顺序逐步展开,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和时间跨度。
时间线索可以采用正向或倒叙,正向展示事件的发展过程,倒叙则使故事更具悬念和吸引力。
2.空间线索:空间线索指的是通过描述场景、地点和环境来推进故事发展,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故事的空间布局和环境气氛。
详细的空间描写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想象和理解故事的背景,使故事更加生动和真实。
3.人物线索:人物线索通过对人物的性格、外貌、语言、行为等方面的描写,使读者对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人物的思想和情感的变化是故事的核心,通过人物线索的揭示,读者能够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和情节。
4.语言线索:语言线索是通过对语言和对话的运用来推动故事的发展。
语言的选择和表达方式可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情绪变化以及故事的背景与主题。
语言的变化和对话的交流能够增加故事的真实感和戏剧性,使读者更加有代入感。
5.情节线索:情节线索是通过事件的发展和情节的转折来推动故事的进展。
情节线索使故事更加紧凑和有趣,悬念的设置能够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的欲望。
通过情节线索的设置,故事会更加引人入胜,读者能够一直保持的阅读兴趣。
6.符号线索:符号线索是通过对象、画面、符号等事物的象征意义的运用来推动故事的发展。
符号线索使故事更具深度和内涵,读者可以通过解读符号的意义来理解故事的含义和主题。
符号线索常常要借助读者的想象力和思考,增加了故事的思考性和互动性。
以上是记叙文中常见的线索及其作用。
线索的设置对于记叙文的阅读体验和故事的传达非常重要,它能够使故事更加连贯流畅,增加故事的深度和魅力。
记叙文线索的作用答题套路

记叙文线索的作用答题套路
记叙文线索的作用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增加故事的连贯性和吸引力。
线索可以分为直接线索和间接线索两种。
直接线索是作者明确给出的信息,例如时间、地点、人物的外貌特征等,它们直接指引读者理解故事情节。
间接线索则是作者通过暗示、描写和人物对话等方式间接地呈现信息,需要读者通过细致的品味和推理才能理解。
线索在记叙文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帮助读者理解故事情节,线索可以引导读者逐步了解故事的发展和人物之间的关系,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
2. 增加故事的吸引力,恰到好处的线索设置可以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增加故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让读者更愿意去阅读下去。
3. 增加故事的连贯性,线索可以将故事中的事件、人物和情节进行有机的连接,使整个故事更加连贯,避免出现故事情节的断裂和不连贯现象。
4. 引导读者思考,通过线索的设置,作者可以引导读者思考,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推理和猜测,增加阅读的乐趣和思考的深度。
在写作记叙文时,可以通过以下套路来设置线索:
1. 开门见山法,在故事的开头就直接给出一些关键线索,引起读者的好奇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 留有余地法,在故事中适当留白,通过间接线索的设置,让读者有所遐想和思考,增加故事的悬念性和吸引力。
3. 渐进式透露法,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逐渐透露关键线索,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步理解故事情节,增加故事的连贯性和吸引力。
总的来说,线索在记叙文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合理设置线索可以使故事更加吸引人,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沉浸其中。
专题01 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解析版)

专题01:理清记叙文的叙事线索一、理清记叙文的叙事线索常见的考察形式: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2.文中的xx事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本文的题目有什么特点?1.含义: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联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连接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分类(1)以实物为线索。
如:《雨的四季》以春雨、夏雨、秋雨、冬雨为线索。
以一个具体的实物贯穿全文,将各种人或事都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2)以人物为线索。
如:《邓稼先》按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来组织材料,把人物作为文章的线索;(3)以事件为线索。
如:莫怀戚的《散步》情节通常包括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部分,有些文章事件本身便是线索;(4)以时间为线索。
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渡江先后有的文章是以时间的推移来组织材料的,时间就成为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5)以地点为线索。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的文章是以地点的转换来安排层次的,地点就是叙事的线索;(6)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
如:《阿长与<山海经>》有一些散文没有中心事件和具体的故事情节,而是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这一类文章就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
3.如何找文章的线索。
(1)看文题。
很多文章的标题就是文章的线索,尤其是以人和物为标题的文章。
(2)看反复。
文章中反复出现的人、事、物以及表人物情感和时空的重点词或重点句。
(3)看抒情议论句。
记叙文抒情议论句多为画龙点睛的重要语句,它往往隐含着线索。
(4)看段落间的内部联系。
根据文章段落间的内部联系,就可以判断出文章的线索。
注:一篇文章行文的线索不一定只有一个,可以有多个线索,要看哪一个线索是最突出的,一般来说,事件的发展和人物的情感一一对应,一明一暗展开叙述。
4.线索作用(1)可以集中表现主题,因为主题是通过材料来体现的,材料又是由线索串联起来的,如果没有线索,材料就是一盘散沙,也就无所谓主题的表现了;(2)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加突出,因为人物形象必须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塑造,而事例也要由线索来串联,如果没有线索将事件串联起来,人物的特点是难以刻画鲜明的;(3)可以使文章结构更缜密,更严谨,使文章形成整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线索及其作用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记叙文线索及其作用
在写作中,用一根线把事件按一定顺序连起来,让这些材料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根"线"就是叙事的线索。
线索的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找线索的方法:
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对主题的作用,使之更充分更集中。
2、对人物的作用,使之更丰满更突出。
3、对结构的作用,使之更缜密更严密。
一、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心理和行动。
1)肖像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行动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
(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
)3)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4)心理描写: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
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二、侧面描写: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1)环境描写A、自然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情;点明时令、地点;表现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
B、社会环境描写:从狭义上讲,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2)周围人物的反应、评价等。
三、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
作用是丰富人物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
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
此外还有:细描: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抹。
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形象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
静态描写: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
动态描写:以动写静,或把物用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