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万亿财政刺激计划分析
“四万亿”投资计划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四万亿”投资计划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c2959d9b7360b4c2f3f64a6.png)
“四万亿”投资计划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摘要: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极大冲击。
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面临危机,为了抑制国内经济下滑的态势,国务院于2008年末出台了四万亿投资的经济刺激计划,以保证经济稳定与增长。
本文从短期与长期两个方面分析了该投资计划对中国经济各方面的影响,做出了评价并提出了对今后经济运行的调整建议。
关键词:四万亿投资;短期影响;长期影响;调整一、短期影响分析(一)资金来源方面此次国家“四万亿”投资计划包括新增中央投资11800亿元,其他地方财政预算、中央财政代发地方政府债券、政策性贷款等28200亿元,体现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分担投资计划,发挥积极作用,实现社会资源的集中和有效利用,以应对这场经济大风暴,给予了世界及我国人民很大信心来战胜金融危机。
(二)资金流向方面此次“四万亿”计划投资了包括保障性住房、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等七个方面,其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投入比例较大。
在坚持老百姓“老有所养、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的一贯原则下,一批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成,一座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和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完成改造,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一步步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工作按部就班地实施,我们看到了“四万亿”投资带来的受益群体,印证了“重保障、解民忧,强化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的中国政府作风。
在中国的具体背景和全球经济的宏观紧张下,中国政府通过实施适度宽松的财政政策以适应这个特殊时期经济的发展,通过“四万亿”的财政投资,加快公共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环境,同时强化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文教科卫等投入,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了对消费的促进和需求的拉动,成就了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二、长期影响分析(一)对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的影响毫无疑问,由于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扩大政府生产性开支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经济长期的稳定发展,但它的副作用较大,在资源配置效率方面历来存在不少问题。
国家4万亿刺激经济的财政资金将向何处去?
![国家4万亿刺激经济的财政资金将向何处去?](https://img.taocdn.com/s3/m/317a882fdd36a32d737581d1.png)
NO:251
国家4万亿刺激经济的财政资金将向何处去?
据报载,27日上午,国新办举行发布会,请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介绍进一步扩大内需有关问题的情况。
会上有记者提问,中国未来两年将投入大概4万亿强力启动内需,这4万亿的具体分配是怎么样的?
对此,张平回答称,在第四季度1000亿的投资中,重点是解决民生的问题、基础设施的问题、生态环保的问题,当然也包括了提前下拨救灾的资金,加强灾后恢复重建的问题。
这1000亿涉及到的建设工程,在今后两年中大体需要4万亿投资。
根据现行的投资体制和投资资金安排的方案,需要中央投资11800亿。
这4万亿中,保障性安居工程是2800亿;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大体是3700亿;铁路、公路、机场、城乡电网是18000亿;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是400亿;生态环境这方面的投资是3500亿;自主创新结构调整是1600亿;灾后的恢复重建,重灾区是1万亿。
另外,张平就当前社会上对4万亿会不会形成重复建设的问题做出解释。
他指出,从刚才几组数字可以看出,这一次的投资方向,第一是民生工程;第二是农村农业农民的需要;第三是基础设施的建设;第四是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的投资;第五是生态保护、保护环境的建设;第六是用于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的投资。
没有形成大规模生产能力的投
资,更没有“两高一资”的投资。
因此,这些投资不会形成重复建设,更不会形成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宏观经济学经典案例四万亿财政支出刺激下的经济效益分析
![宏观经济学经典案例四万亿财政支出刺激下的经济效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46e819b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e9.png)
宏观经济学经典案例四万亿财政支出刺激下的经济效益分析四万亿财政支出是中国政府在2024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采取的一项重要经济刺激措施。
该措施旨在通过增加政府投资和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稳定就业和促进国内需求。
这一财政刺激计划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经济刺激计划之一,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的稳定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经济学角度上,四万亿财政支出可被视为一种开支型刺激政策,也就是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
这种政策的主要机制是通过增加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改造、社会福利等领域的投资来提升经济活动水平。
首先,四万亿财政支出对中国经济的短期影响是显著的。
202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了9.2%,而同期全球经济增长率仅为-0.1%。
财政支出的实施推动了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增加,从而刺激了经济增长。
在这一过程中,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规模投资对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例如,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提升了交通运输效率,还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此外,四万亿计划还通过提高政府购买力和增加社会福利支出来增加了消费需求,促进了内需的扩大。
其次,四万亿财政支出对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影响也是显著的。
通过提高基础设施投资和农村改造投资水平,四万亿计划增强了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
基础设施建设的提升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条件,同时还改善了居民生活质量。
农村改造投资的增加促进了农村地区的经济转型和农民收入的增加,缩小了城乡经济差距,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此外,四万亿财政支出还通过增加教育、医疗、社保等社会福利支出来提高了民生水平和社会稳定,为社会长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然而,在四万亿财政支出的经济效益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
首先,大规模财政支出对国家财政预算产生了巨大压力,导致财政赤字的急剧增加和债务风险的上升。
其次,由于四万亿计划在短时间内释放了巨大的投资需求,可能导致过度投资和产能过剩问题。
四万亿经济刺激方案刺激了谁
![四万亿经济刺激方案刺激了谁](https://img.taocdn.com/s3/m/0b9476c39ec3d5bbfd0a7492.png)
四万亿经济刺激方案刺激了谁?在奥运会结束不久,美国的次贷危机级开始波及中国。
其实早在2007年美国就已经发生了危机,而中国在近一年后才受到冲击:出口贸易额下降,沿海大量的企业倒闭,农民工返乡潮出现,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之所以在美国出现危机一年回中国才有了反应,这是因为在2008年,中国为筹办奥运会,政府加大了投资,此外也借奥运会转移了国人的视线,在加上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上,因为已有的订单的缘故,因此其对中国的影响本身就有一定的滞后性。
于是在08年奥运会结束后,中国就出现了一系列的困境。
美国的危机是由金融业扩张到实体业,但对中国的影响却不是从金融业开始的,而是从中国的对外出口开始的。
美国人因为经济危机的原因,消费下降,市场萎缩,而中国的出口的70%是由美国来消费的。
美国这一个最大的消费者变得不能消费,那么这么多的消费品靠谁来买单?所以出口下降是必然的。
出口作为拉动中国经济的三架马车之一,而今却不行了,那为经济的继续发展就只有靠另外的两架马车----消费和投资来拉动。
而中国的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本来就不高,在这一次的危机中,沿海城市-----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又受到的冲击最严重,消费就更不行了。
唯今三驾马车坏了两架,看来就只有指望投资这一救命稻草了。
于是,政府出面了。
一笔四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就这样从天而降,并发出豪言,09年经济增长率保8.此言一出,举国振奋。
各地方政府也呼应,提出了18万亿的配套投资,人民也极有信心却战胜经济危机。
于是在一片类似于50年代大跃进运动的状态中,四万亿开始发挥它的刺激作用了。
而它究竟刺激了那些?一、我们的四万亿首先刺激的是国人的信心,不只如此,整个世界的信心都被刺激了,相比美国的7000亿救市金,中国的四万亿的影响更大。
在中国政府公布四万亿经济刺激方案不久,亚太股市就全线飘红,连美国媒体也说中国的四万亿彰显了中国负责的大国形象,看来中国四万亿对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高无疑是又起到了其刺激作用的,而这可以算是四万亿的意外的收获。
对四万亿投资计划的分析与思考
![对四万亿投资计划的分析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ef6b3c08de80d4d8d15a4f40.png)
一
、
“ 四万 亿 ” 提 出 背 景 及 目标 的
( ) 一 背景
自 20 年 7 次 贷 危 机 初 见 端 睨 至 今 , 界 经 济 已 经 受 到 07 月 世
重创 。在 世 界 有 效 需 求 急 剧 下 滑 的外 部 环 境 影 响 下 , 国 出 口导 我
向 型 经 济 面 临 着 严 峻 考 验 。 20 08年 G P增 长 速 度 逐 季 快 速 回 D 落 。经 济 运 行 不 确 定 性 增 加 , 济 下 行 风 险 增 大 , 观 调 控 面 临 经 宏
市 场 都 打 下 了 一 剂 强 心 针 。此 政 策 的 出 台 充 分 展 示 了 中 国 的 大 国责 任 感 和 风 范 。
中央 出 台 的 四 万 亿 投 资 计 划 , 旨在 全 力 保 持 国 内 经 济 平 衡 较
快 发 展 , 少 同 际 金 融 危 机 对 中 国 的 冲 击 。 中 国 政 府 这 次 对 经 济 减
在 中 国 出 台 高 达 四万 亿 的 投 资 计 划 同时 , 美 国 闹 得 沸 沸 扬 是
二、 四万 亿 投 资 的 支 出 构 成
四 万亿 投 资 计 划 , 含 了 一 揽 子 扩 大 内需 和 保 持 经 济 平 衡 较 包
快 增 长 的 措 施 ; 些 投 资 的 支 出 构 成 根 据 形 势 发 展 的 变 化 , 会 这 也 有 一 些 变 化 。2 0 年 3月 的 “ 会 ” 2 0 09 两 对 0 8年 四 季 度 提 出 的 四 万
举 既 可 以拉 动 内 需 , 有 助 于 平 衡 全 球 经 济 增 长 , 到 了 内 外 兼 还 达
顾 、 方 共 赢 的 效 果 。可 以 说 , 国 政 府 出 台 这 样 的 救 市 计 划 是 多 我
四万亿投资扩大内需政策的主要内容分析:中国“知识分享
![四万亿投资扩大内需政策的主要内容分析:中国“知识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43bca76258f5f61fb73666fe.png)
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 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 1200亿元。
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 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 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 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 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
四万亿投资的具体构成:
国务院出台4万亿元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将惠及诸多 行业领域。4万亿投资的具体构成主要包括,近一半 投资将用于铁路、公路、机场和城乡电网建设,总额 1.8万亿元;用于地震重灾区的恢复重建投资1万亿元; 用于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3700亿元;生态环 境3500亿元,保障性安居工程2800亿元,自主创新结 构调整1600亿元,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事业400亿元。 预计4万亿经济刺激每年将拉动经济增长约1个百分点。
三、四万亿投资的资金来源
有人可能会想,这么多钱要投出去,那么钱从何而来呢?一个途 径是财政支出,中国是世界上难得一个拥有财政盈余的国家,因 此背上2%的财政赤字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另一个途径是发行 长期国债,由于大家对资本市场没信心,因此国债的认购会非常 踊跃,那么就由政府来帮你们把不敢花的钱给花出去吧。最后一 个途径是正在酝酿中的,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为什么地方政 府这么热衷于卖地呢?那是因为卖地来钱最多,有了钱就可以大 搞基建,现在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可能卖地所得很少,那么政府 直接发债券就可以立刻动工开始搞基建了,这对拉动经济的效果 可以说是立竿见影。事实上,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上搞基建是最有 利的,因为全世界的大宗商品价格都大幅下跌,少数品种甚至跌 去了80%,此时花钱的效率是一年前的2-3倍。
四万亿投资扩大内需政策的主要 内容分析:中国“今天”宏观经
济分析
解读中国四万亿人民币投资计划
![解读中国四万亿人民币投资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4d166a9c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03.png)
解读中国四万亿人民币投资计划近年来,中国政府通过实施各项经济政策和计划,旨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
其中,中国四万亿人民币投资计划备受关注。
这一巨额资金的投入意义重大,对中国经济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深入解读这一投资计划。
一、背景介绍中国四万亿人民币投资计划,又称“四万亿计划”或“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是指2008年中国政府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而推出的一项经济刺激计划。
该计划总投资规模为四万亿元人民币,旨在通过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扩大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
二、目标与措施1. 经济增长目标:通过四万亿投资计划,中国政府旨在实现经济增长的稳定与加速。
该计划的目标是在短期内提振经济,刺激消费和投资,保持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在合理区间内。
2. 投资重点领域:四万亿投资计划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发展、城市更新、环境保护以及科技创新等。
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是重中之重,中国政府加大了对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
3. 内需扩大措施:为了刺激内需,政府实施了一系列财政和货币政策措施,如减税降费、提高社保水平、扩大消费券发放范围等。
同时,鼓励人民银行适度放宽货币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三、成效与争议1. 经济拉动效应:四万亿投资计划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经济在短期内实现了迅速回升。
大规模投资带动了工程建设和相关产业的发展,稳定了经济增长,维护了社会稳定。
2. 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投资计划的实施使得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得到极大提升。
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了物流效率,推动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3. 债务风险与资源浪费:尽管投资计划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极高的投资规模增加了政府债务风险,可能对未来经济发展带来潜在挑战。
此外,一些工程项目存在建设质量不高、资源浪费等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和改进。
08年四万亿怎么印的
![08年四万亿怎么印的](https://img.taocdn.com/s3/m/4c02a6c3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fd.png)
08年四万亿怎么印的2008年,中国面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为了刺激经济增长、保持社会稳定,中国政府决定实施一个规模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被称为“四万亿”计划。
这个计划旨在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活水平、增加就业机会等一系列措施来刺激经济发展。
“四万亿”计划的核心是通过增加政府投资来拉动内需。
根据计划,政府将投入四万亿元人民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建设、环保和能源等重点领域以及社会事业的发展。
这四万亿元资金的来源主要包括国家预算收入、拨款和国债等方式。
首先,国家预算收入是“四万亿”计划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
政府通过增加税收和扩大税基等措施来提高国家财政收入。
此外,政府还通过提高资源税、土地出让金以及社会保险费率等方式增加收入,以便用于支持“四万亿”计划的资金需求。
其次,政府拨款也是“四万亿”计划的重要资金来源。
政府通过拨款向各级政府和部门提供资金支持,用于实施计划中的各项工程和项目。
这些拨款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领域。
此外,为了筹措资金,政府还发行了大量的国债。
国债是政府向公众借款的一种方式,用于满足政府的公共支出需求。
政府发行的国债被广泛认为是一种相对稳定和安全的投资工具,因此在投资者中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通过发行国债,政府筹集了大量的资金,用于支持“四万亿”计划中的各项项目。
需要注意的是,政府通过印制货币来增加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以便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这是一种货币政策工具,被用于刺激经济增长和促进内需的增长。
然而,印制货币需要慎重考虑,因为如果过度印钞,可能会导致物价上涨,甚至引发通货膨胀。
总而言之,08年“四万亿”计划的资金来源是多方面的,包括国家预算收入、政府拨款和国债等方式。
政府通过印制货币来增加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然而,需要谨慎考虑货币政策的平衡,以避免可能产生的通货膨胀风险。
四万亿投资经济学分析
![四万亿投资经济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8b1872b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40.png)
四万亿投资经济学分析一、概要当我们谈论四万亿投资时,其实是在说一个关乎国家发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故事。
这不仅仅是一串数字,而是背后巨大的经济动力和社会变革的驱动力。
让我们先来简要了解一下这个故事。
想象一下你有一个巨大的储蓄罐,里面有四万亿的“能量币”。
现在国家决定把这些“能量币”投入到各个领域,比如建设基础设施、发展科技、支持农业等。
这就像是一个大家庭的集体行动,每个人都为这个家庭的繁荣出一份力。
这四万亿投资,就是我们国家为实现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的行动。
那么这些投资会带来什么呢?简单来说它们会带动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就像你买了个新玩具,会激发孩子的创造力一样,这四万亿的投资也会激发经济的活力。
但这不是简单的买买买,而是需要精心策划和安排,确保每一分钱都能用在刀刃上。
这就是经济学的魅力所在,也是我们接下来要深入探讨的内容。
1. 介绍全球背景及中国经济现状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各国的经济发展紧密关联,相互依存。
全球的经济形势变化莫测,而中国的经济也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情况。
回顾近几年,我们不难发现全球经济经历了许多波折。
尤其是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许多国家的经济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打击。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同样面临着压力和挑战。
然而中国经济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巨大的潜力,虽然面临困境,但中国始终保持着稳定的发展态势。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为了应对当前的挑战和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推出了四万亿的投资计划。
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中国政府的决心和魄力,更是对全球经济复苏的积极贡献。
那么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简单来说这既是适应全球经济大势的需要,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全球经济的大背景下,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
面对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应对挑战。
而中国政府推出的四万亿投资计划正是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而采取的积极措施之一。
通过这样的投资,可以刺激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万亿刺激计划
![4万亿刺激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8636fb8f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6d.png)
4万亿刺激计划在当前全球疫情肆虐的情况下,各国政府纷纷出台刺激经济的计划,以应对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冲击。
而美国政府提出了一项规模达4万亿美元的刺激计划,旨在振兴经济、保护就业和提振市场信心。
这一规模空前的刺激计划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和热议。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项刺激计划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这项刺激计划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税收优惠和直接资金援助等手段,刺激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缓解疫情对经济的冲击。
其中,包括数千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直接向家庭和企业提供援助等措施。
其次,我们需要分析这一刺激计划对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影响。
这一规模庞大的刺激计划无疑将对美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刺激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
其次,直接向家庭和企业提供援助将增加消费和投资,促进市场活跃。
同时,这一刺激计划的实施也将对全球经济产生影响,美国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其经济的复苏将带动全球经济的复苏。
然而,这一刺激计划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风险。
首先,4万亿美元的规模使得这一刺激计划面临着财政压力和债务风险。
其次,如何保证这一刺激计划的资金使用效率和透明度,避免出现腐败和浪费,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此外,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和复苏的不均衡性也给这一刺激计划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综上所述,美国提出的规模达4万亿美元的刺激计划,无疑将对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然而,我们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刺激计划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风险。
因此,我们需要密切关注这一刺激计划的实施情况,及时调整政策,确保其取得预期效果,为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4万亿的刺激计划
![4万亿的刺激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b62efb0d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02.png)
4万亿的刺激计划一、工作目标1.1 推动经济增长刺激计划的核心目标是推动经济的增长,通过大规模的财政支出和货币政策工具,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投资、消费和出口的复苏,从而实现GDP的稳定增长。
具体而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投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负担,激发企业投资和创新活力。
•引导金融机构降低贷款利率,增加信贷投放,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1.2 改善就业形势刺激计划需要关注就业市场的变化,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岗位的增加,降低失业率,改善人民群众的就业和生活状况。
具体措施包括:•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贷款、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稳定就业。
•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创业培训、贷款、税收等方面的支持。
•提高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增加相关领域的就业岗位。
1.3 保障民生福祉刺激计划需要关注民生问题,通过改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具体措施包括:•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投入,提高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
•实施住房保障政策,加大对中低收入家庭的支持力度,提高住房保障水平。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空气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
2.1 制定详细的刺激计划方案根据工作目标,制定详细的刺激计划方案,包括财政支出、税收优惠、货币政策等方面的具体措施,确保计划的实施能够有效推动经济增长。
•组织专家团队,对当前经济形势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刺激计划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
•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明确财政支出、税收优惠、货币政策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时间表。
•加强与各级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等各方的沟通协作,形成合力,确保刺激计划的顺利实施。
2.2 推动刺激计划的实施在制定好刺激计划方案后,需要积极推动计划的实施,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能够落地生根,发挥作用。
从就业角度看四万亿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从就业角度看四万亿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e21eb3aa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00.png)
从就业角度看四万亿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四万亿投资是指中国政府在2024年提出的经济刺激计划,旨在通过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提振经济增长。
这一巨额投资对中国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从就业角度来看。
首先,四万亿投资计划直接刺激了相关行业的需求,进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为就业提供了更多机会。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房地产、基建和制造业等行业承接了大部分的投资,这些行业的发展直接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运转和就业机会的扩大。
比如,在基建领域,大量的公路、铁路、桥梁等项目的启动和建设,为建筑、装修、电力、机械等相关行业带来了暴利增长,进而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此外,四万亿投资计划还促进了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为科技创新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机会。
其次,四万亿投资计划通过扩大内需,提高国内生产总值(GDP),为就业提供了稳定的经济环境。
投资计划的实施使得经济得以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率,有助于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和2024年中国的GDP分别增长了9.2%和10.4%,这为就业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同时,投资计划还帮助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通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等项目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得以转移就业,缓解了农村就业压力。
此外,四万亿投资计划还对就业结构和就业方式进行了调整和优化。
随着投资计划的推进,国内劳动力的结构性失业得到了缓解。
一方面,投资计划扩大了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支持,为劳动力过剩地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另一方面,投资计划也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升级改造,推动了就业结构的优化。
同时,投资计划还促进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通过发展农村产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途径,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
然而,虽然四万亿投资计划在就业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关注和解决。
首先,投资计划可能会导致过度投资和产能过剩的问题,造成资源浪费和经济不平衡。
其次,由于资金投向的不均衡和效益的不显著,投资计划的效果可能不如预期,影响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创造。
论四万亿刺激计划利弊
![论四万亿刺激计划利弊](https://img.taocdn.com/s3/m/3cb1aee36294dd88d0d26b6f.png)
四万亿在结构上有非常细心的安排和诉求。首先,1.5万亿元用于解决中国长远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另外1.5万亿元用于铁路、公路、机场、港口和大型基础设施投资,此外还有1万亿元用于汶川大地震的灾后重建等方面,其中3000亿~5000亿元用于廉租房和保障房建设,和改善民生紧密相连。其他投入方面还包括新农村建设、生态保护、重点技术改造、升级换代和医疗、教育等硬件投入。总的投资结构没有问题,没有直接涉及到一般竞争项目,没有和民间资本争夺市场。虽然高铁建设可能有些超前,但从长期来讲,这是符合超越凯恩斯主义的瓶颈项目。农村的基础设施普遍严重不足,城市的基础设施也需完善,地铁多修一些不是问题。
必须承认,经济的运行和前两年采取的政策是有联系的,但是说目前中国经济下行是因为四万亿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引起的则是不对的。前几年实施的以四万亿为代表的一揽子刺激方案,使我们成功抵御金融海啸的外部冲击,但我们同时也必须面对它所产生的问题和副作用,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自己内部的深层矛盾凸显所带来的一些挑战和困扰。
论四万亿刺激计划利弊
在2008年第三季度,在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下,我国经济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尤其是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截至2008年10月,我国的进口和出口增速虽有所放缓,但还是增长的。但到了11月和12月,全国的进出口总值开始负增长。11月的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9%,12月的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11.1%,可见9月份发生的金融风暴,到11月起对我国的对外贸易经济产生了实质性影响。
可以说,我们是用短期的宏观经济手段来管理中国的长期发展,特别是“三驾马车”理论,如果消费不足则投资补足,这是短期的观点。当时主要关注经济增长的指标,却忽略了其他指标,忽略了经济结构、物价、金融风险和金融失衡,甚至忽略了社会稳定,这种增长是不可持续的。世界历史证明,经济增长是靠企业推动的,而不是依靠疯狂的投资者。三驾马车的理论,认为投资短期是一种需求,但从长期来看,会形成一种供给。今年的经济结构是保住了,但是未来的供给就会很困难。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消费是在当期是需求,但是,消费完了就没有,所以,不可持续,投资当期是需求,到了下一期,转为生产力,可以创造收入支持新的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尤其是目前目前中国政府负债率不超过GDP的40%,与60%的国际警戒线相去甚远,因此仍具投资能力。所以我们应当消费投资一起抓。
从就业角度看四万亿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从就业角度看四万亿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8dfe444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56.png)
从就业角度看四万亿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四万亿投资是指2024年至2024年间中国政府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时所推出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措施,旨在通过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扩大内需来刺激经济增长。
从就业角度来看,四万亿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显著的。
首先,四万亿投资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投资规模巨大,涵盖了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环保等多个领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参与。
根据统计数据,四万亿投资直接创造了数百万个就业岗位,其中包括了建筑工人、工程师、技术工人等各个层级的劳动者。
同时,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许多相关行业的就业增长,如钢铁、水泥、玻璃等制造业,以及运输、物流等服务行业。
其次,四万亿投资对就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政府采取了许多激励政策,如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从其他行业向建筑业转移。
这种转移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使得各行各业的劳动力资源更加合理配置,提高了劳动力的效益和就业质量。
此外,四万亿投资也对农村劳动力就业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在中国,农民工是一个庞大且具有重要经济作用的群体。
投资规模庞大的四万亿计划在农村地区进行了大量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现代化推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或就地就近就业。
这不仅减少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在其中一种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就业压力,同时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然而,四万亿投资也存在一些潜在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投资规模庞大,可能导致资金浪费和项目效益不明显。
尽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监管措施来防止腐败和浪费,但实际操作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
其次,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推进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特别是对于生态脆弱地区和生态环境敏感区域。
因此,政府需要在投资规划和环境保护之间进行平衡,确保投资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从就业角度来看,四万亿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积极的。
它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优化了就业结构,并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
四万亿经济计划刺激下结果
![四万亿经济计划刺激下结果](https://img.taocdn.com/s3/m/297feb2a4b35eefdc8d333b8.png)
四万亿经济计划刺激下结果摘要:08年席卷全球的的金融危机致使中国GDP急速下降,为了扭转下滑趋势,我国政府在08年11月份出台了在未来两年内投资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以拉动经济增长,截至今日已过去6年,结合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式,我们通过相应的宏观数据再重新审视4万亿计划政策实施效果,其结果是否符合预期目标。
关键词:四万亿;泡沫;产能过剩;债务危机;经济结构引言2007 年美国“次贷”危机迅速蔓延全世界,导致了全球经济的大衰退,影响范围较广,危害程度较深,此次金融危机堪比1929-1933 年的大萧条。
受经济危机影响,从2008 年第三季度开始,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俄罗斯、意大利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季度GDP 增速均出现了的剧烈下滑。
面对罕见的金融危机,为了抑制严重的经济衰退,各国纷纷出台了超常规的财政和货币扩张,以及大规模的量化宽松政策,其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数额之巨,在世界经济史上甚为罕见。
2008年,中国GDP增速由第一季度的增长10.6%放缓至第四季度的6.8%,是1999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最低增速。
2008年四季度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进出口一度出现两位数的深度降幅。
对于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出口的国内经济来说,由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全球经济下滑特别是美国经济的低迷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在这种背景之下,为了保增长,扩大内需,中国政府也于2008 年11 月9 日出台了“四万亿”投资计划,拉开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投资建设的序幕。
政府出台的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包含了一揽子扩大内需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
一、四万亿计划内容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
会议认为,近两个月来,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必须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
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
四万亿计划是什么
![四万亿计划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761f2192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e7.png)
四万亿计划是什么四万亿计划是国家发展规划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介绍和阐述,包括计划的背景、目标、实施措施以及带来的影响。
一、计划的背景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临着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挑战。
同时,全球经济环境不稳定,国际竞争日益加剧。
为应对这些挑战,中国制定了四万亿计划,旨在通过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增强经济韧性,提高国际竞争力。
二、计划的目标四万亿计划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内需,实现经济增长。
具体来说,计划的目标包括:提高消费水平,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支持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就业机会,改善人民生活。
三、计划的实施措施为了实现计划的目标,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首先,加大财政支出,提高政府投资规模,刺激经济增长。
其次,优化税收政策,减轻企业负担,鼓励企业增加投资。
再次,推动金融体制改革,提供金融支持和融资渠道。
此外,加强对农村和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提高人民的消费能力。
四、计划带来的影响四万亿计划实施以来,对中国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计划的实施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提高了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均收入水平。
其次,计划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升级。
再次,计划为创新创业提供了机会,培育了一批创新型企业和新兴产业。
此外,计划的实施还带来了就业机会的增加,改善了广大劳动者的生活条件。
总的来说,四万亿计划是中国政府为应对经济转型和国际竞争所制定的一项重大举措。
通过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计划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计划的实施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通过持续的改革和创新来解决。
为此,政府和社会各界应积极合作,共同推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四万亿计划
![四万亿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2d028e2067ec102de2bd8971.png)
2.由于中国政府迅速投入的四万亿资金的基本建设投资,可以很快解决突然出 现的四千万农民工的失业大潮和国有企业职工面临大量下岗洪流的问题。由于 世界经济大衰退,造成国际商品价格大跌,中国快速出手,积极快速投资建设, 出现了铁路、公路、机场及其基本建设的热潮,既节约了大笔的投资资金,又 使得四千万失业农民工有事可做,大大缓解了失业下岗洪流,为中国社会稳定 和经济稳定起到了根本性的积极作用。
相关数据
在全球金融风暴下,我国经济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尤其是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从第三 季度起,我国经济增长率出现了加速下滑的局面。截至2008年10月,我国的出口和进口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 仍然是增长的,到了11月和12月,全国进出口总值开始表现为负增长。11月全国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9%,其中:
3.因为中国政府推行的四万亿资金的基本建设投资,以及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 的共同努力,将华尔街金融大海啸更大的冲击力抵御于国门之外,又使中国成 功地避免了卷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金融大危机和经济大衰退之中。 在全世界金融大危机经济大衰退的全球大灾难之中,中国经济屹然挺立,一枝 独秀,持续保持着 8%以上经济高速发展的强劲势头。为世界经济稳定,起到 了不可磨灭的巨大作用。被世界赞为“经济奇迹”,为中国赢得更高的世界地 位。
在全中国人民同心协力救援汶川大地震的受灾同胞和进行灾区重建的工作的同时,也正是美国的金 融危机已经严重恶化,由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倒闭为标志性事件的华尔街金融大海啸,也开始袭击全 世界的时候。美国引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导致所有的西方发达国家陷入整体性的经济大衰退。由 此造成当时以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为主导的中国,突然涌现了四千万的农民工失业大潮。四千万的 农民工失业大军,与国有企业中的下岗工人大军,汇成一股巨大的洪流,对当时的中国社会和中央 政府造成巨大的社会压力。如果不能及时纾解这股失业和下岗的洪流,必然会对中国经济政治局势, 产生后果难以预料的巨大冲击,甚至会给整个中国社会造成严重的震荡。
国家刺激经济的四万亿
![国家刺激经济的四万亿](https://img.taocdn.com/s3/m/6e4139e9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2c.png)
国家刺激经济的四万亿国家刺激经济的四万亿计划,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2008年11月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而出台的一个经济刺激计划,计划总额为4万亿元人民币。
这个计划包含了四个部分:加强国内有效投资、扩大内需、调整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以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加强国内有效投资。
这是指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投资,例如加快起草并实施支持房地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民生相关、研发创新、节能环保等领域的财税金融政策,抑制房地产市场过度的投机行为,引导资金流向真正需要建设的领域,推进地方政府PPP项目落地等。
其次,扩大内需。
这一计划的目的是通过刺激国内消费,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中央政府为此出台一系列措施,例如为居民开展大规模的消费券、直接发钱等。
政府还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减少税收负担,给予减免租金政策等方式让企业轻松度过难关,并逐步提升其经济实力。
此外,在推动国内消费的同时,还在积极推进对外开放。
第三,调整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这一计划的目标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使中国经济从传统的“制造业大国”向“创新型国家”转变。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新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同时,政府还支持企业加强创新研发,引导中国经济迈向更高水平的技术密集型发展。
最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推进铁路、公路、桥梁、机场、港口等交通运输领域的建设,推动能源、通信、水利、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的基础设施改善,加强环保治理和生态建设等。
总之,四万亿计划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通过这一计划,中国成功应对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实现了经济持续增长,同时也重要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宏观经济学经典案例:四万亿财政支出刺激下的经济效益分析
![宏观经济学经典案例:四万亿财政支出刺激下的经济效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4bdc166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91.png)
四万亿财政开支刺激下的经济效益分析实体市场:即商品和服务市场。
凯恩斯消费函数:C Y−T=C0+C1(Y−T)C0:维持生存的消费C1:边际消费倾向,消费敏感度Y:为总收入,T为总税收,两者之差为宏观上的可支配收入。
C<Y﹣T,原因在于部分收入会作为储蓄或投资。
消费函数图形如下:CC Y−TC0(Y−T)投资函数:I r,Y=d0−d1r+d2Yr:利率水平Y:总产出d0:自主投资系数,即不受r和Y影响的投资部分。
d1:由利率水平决定的投资d2:边际资本系数利率的上升会提高企业的融资成本,使企业利润下降,故利率的升高使企业的投资需求下降,进而总投资下降。
此处的政府是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政府控制的企业政府支出不包括转移支付,如社会保障支出和公共债务的利息支出。
政府支出G是一个外生变量。
因为政府支出规模由财政政策决定,它不取决于Y或其他宏观经济变量政府支出需要有相应的融资。
政府可以通过借款获得,但从长远来看,其唯一的收入来源是税收T。
税收包括:家庭缴纳的所得税、企业缴纳的所得税和其他的税收。
实体市场均衡:IS关系由以上的分析,可以将商品和服务需求写成如下的函数式:Z r,Y=C Y−T+I r,Y+GZ r,Y=C0+C1Y−T+d0−d1r+d2Y+G在所有的经济平衡模型中,市场供需平衡即为均衡。
同样,在此模型中,商品和服务市场的均衡是指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的平衡。
实体市场均衡:IS关系上面给出了总需求,现在来看总供给:Y=Z从收入的角度看,等式可以解释为收入和支出相等。
若用Z替代总供给,则:Y=C Y−T+I r,Y+GY=C0+C1Y−T+d0−d1r+d2Y+G该平衡关系即为“IS关系”实体市场均衡:IS关系整理IS曲线可得:Y=11−(c1+d2)G−C11−c1+d2T−d11−c1+d2r+c0+d01−c1+d2画出IS 曲线如下:ISY i2008年,中国政府宣布增加4万亿财政支出用以救市.即G 增加4万亿,在其他变量假定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由以上的分析可知产出Y 增加。
四万亿财政投资计划引发的思考
![四万亿财政投资计划引发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8a756380680203d8ce2f2499.png)
中央政 府 的鼓 励 下 ,一定 也拉动内需 政策的背景分析
口企业的生产陷入停滞 ,部分企业 求迅 速扩 大 投资 规模 。但 是 ,应
倒 闭,说 明金融危机已经切实影响 该 看 到 ,中 央提 出 的4 亿 元 经 万 了国内的实体经济。在进 出口需求 济刺 激计 划 , 目的是 为 了应 对金
美国金 融危机 比l 9 年 爆 发 7 9
的亚洲金 融 危机 影 响更 大 、波及 大 幅度 下滑 后 ,拉 动经 济 的 “ 三 融风 暴 的影 响 ,通过 拉动 内需 的 范 围更 广 ,对世 界 贸易 大 国的 驾 马车 ”还 剩 下投 资和 消 费 ,因 中 击 力更强 。 中国是典 型 的 出 口导 此 ,4 万亿元财政 刺激计划 的启动 方式保 证 经济 的 平稳 发展 。这 里
在关键 时 刻重 磅 出击 ,紧急 出台
求下 降 ,据海 关 总署 公 布的 数据 稳健 的财政 政 策和 适度 从 紧 的货
币政 策 转型 为积 极 的财政 政 策和
了4 万亿元 的财政刺激计 划。该 计 显示 ,2 0 年 1 7 08 至 月份 我 国对美
划一 出台 ,立 刻 引起业 内人士 的
的外 部冲 击 ,并且 这 ~状 况还 有 机 爆 发后 ,作 为 中国主 要 出 口国
可能 进~ 步显 现 。在全 球 各 国纷 之一 的美 国消费 需求 下 降 ,进而 大 利好 。这 也 向世 界释 放 出 中国
纷 出台救 市政 策 的时候 ,中 国也 通 过 传导 机 制导 致 中国 的 出 口需 宏观 调 控政 策 转型 的信 号 ,即 由
关 配套 服 务 ,这 会 为 当地及 周边 杆 ,其放大效应至少为2 3 。 — 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万亿财政刺激计划分析财政刺激计划的背景摘要1. 引言2. 财政刺激计划的背景3. 财政刺激计划的内容4. 财政刺激计划的影响5. 结论及建议2009. 3. 23.(第09-5号)作者 马兹晖(Ma Zihui) 首席研究员审阅 刘晋硕(Liu Jinshuo) 首席研究员《 摘要 》《摘要》200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发生急剧变化。
受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通胀压力消除,通缩威胁显现,出口增长大幅放缓,国内需求开始萎缩,东南沿海外向型出口企业大量倒闭,股市楼市泡沫破灭,中国经济面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大危机。
2008年第3季度和第4季度的GDP增长率分别为9.0%和6.8%,2001年第4季度(6.6%)以来第一次下降到7%以下。
为了避免经济继续下滑,2008年11月15日,中国政府提出扩大内需十项措施即“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全面转向扩张性政策,刺激经济增长。
基础设施建设和灾后重建是“四万亿”刺激计划主要内容,铁路、公路、机场和城乡电网建设是投资计划的最大部分,占投资额的1/3。
财政刺激计划将拉动水泥、钢铁、交通、机械、化工等领域的需求,并带来投资增加。
但因对医疗文教的投资相对较少,其促进消费效果将有限。
综合考虑乘数效应和挤出效应之后,估计投资计划可望推动中国经济增长上调1.6%左右。
银行增加发放贷款,但金融业坏账率可能上升,风险加大。
投资大幅增长,将成为阻止2009-10年经济增速过快下滑的决定性因素,财政刺激计划带来的投资增加,农村民生工程投资以及政府提供的农业补贴等政策将拉动农村居民消费增加。
投资计划主要是拉动内需,对促进出口直接效果不大,但放松信贷控制、扶持中小企业等政策可望部分缓解出口企业困境。
2009年中国经济将持续放缓,但增长率将维持8%。
受内外压力,未来两年中国经济将面临非常困难的局面,政府应加大对产业转移和产业整合的支持力度,加快财政制度改革。
为真正启动内需,实现经济协调发展,应加大对医疗、教育、社会保障体系的投入,建成社会安全网络。
1.引言□2008年下半年,中国宏观经济走势急速逆转–2008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长率明显放缓y2008年每季度的经济增长率10.6%→10.1%→9.0%→6.8%y季度增长率从2001年第4季度(6.6%)以来第一次下降到7%以下y从2007年的11.9%下降到2008年的9.0%–2008年下半年以后,通胀压力快速消减,通缩威胁抬头y下半年以后CPI维持连续下降趋势,总供应过剩和总需求不足加大了现在的通缩风险–出口增速持续下降,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下降y2008年中国出口规模为14286亿美元,同比增长17.2%,增长率比2007年的25.7%下降8%百分点□内外部冲击是中国经济放缓的主要原因–2008年多次自然灾害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不利影响,2007年以来的宏观调控政策、人民币快速升值、新劳动法实施、原材料大宗商品泡沫都对中国经济产生了负面冲击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中国股市崩盘引起内外需求严重萎缩,中国经济面临深度调整□中国经济政策全面转向,大规模扩张性财政政策成为“保增长”的关键 –中国连续下调准备金率、利率,增加信贷配额,但货币政策效果不显著–在中国目前的经济结构和经济环境下,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更直接、更明显 –中国正在通过大规模扩张性财政刺激经济,避免经济过快下滑□中国政府为经济复苏实施财政扩大等经济刺激计划,这将影响整个经济部门 –四万亿资金将如何分配?各个产业和各地区将受到怎样的影响?–2009年中国经济能否“保八”?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会改善还是更加扭曲?2.财政刺激计划的背景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中的结构问题□中国经济增长中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贡献最大,第三产业重要性逐步加强 –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农林牧渔等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增长贡献率不大且不断下降 y从1991年到2007年,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从24.5%下降到11.3%,贡献率7.1%下降到3.6%–工业和建筑业构成的第二产业占经济比重最大,贡献率最高y2007年,第二产业占GDP比重达48.63%,贡献率达54.1%–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贡献率越来越高y2007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40.1%,贡献率达42.3%三大产业占GDP比重和贡献率(单位:%)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从需求角度看,投资对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作用极大,消费比重偏低 –2003年以来,中国投资率1连续5年高于40%,在世界上处于极高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率更高,2007年甚至超过50%–中国消费率显著偏低,经济结构失衡y从2001年到2007年,消费率从60%以上下降到50%以下,除少数能源原材料输出国外,在世界上处于极低水平y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处于低位,2003年以来持续低于40%–消费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未来不确定性较高,人们预防性储蓄动机强烈y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住房、医疗、教育等费用上涨过快,人们倾向于增加储蓄以保障未来生活□净出口快速增长是2005年以来中国经济高增长的主要因素–2005年后投资贡献率显著下降,投资拉动效应已明显减弱y2003、2004年投资贡献率高达63.7%和55.3%,是拉动当时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但2005年以后,投资贡献率下降到40%左右,虽然仍处于很高水平但已经显著下降 –2005年以来,中国净出口快速增长,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y2003-2004年高投资提高了中国的生产能力,出口能力大增,2007年,中国净出口为23380.5亿元,高达GDP的8.9%,拉动经济增长2.3个百分点,净出口贡献率高达20%左右1投资率是指国民收入账户中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统计上也称为资本形成率。
资本形成总额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资产减去固定资产和存货,具体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两部分。
后文中提到的固定资产投资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相关费用的总称。
资本形成总额与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口径上存在一些差异,固定资产投资包含上年生产计入存货、本年成为投资的部分三大需求占GDP比重和贡献率2最终消费支出 资本形成总额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年 份 消费率 贡献率 投资率 贡献率 净出口率 贡献率 (%) (%) (%) (%) (%) (%) 1991 62.4 65.1 34.8 24.3 2.8 10.61992 62.4 72.5 36.6 34.2 1 -6.81993 59.3 59.5 42.6 78.6 -1.9 -38.11994 58.2 30.2 40.5 43.8 1.3 261995 58.1 44.7 40.3 55 1.6 0.31996 59.2 60.1 38.8 34.3 2 5.61997 59 37 36.7 18.6 4.3 44.41998 59.6 57.1 36.2 26.4 4.2 16.51999 61.1 74.7 36.2 23.7 2.7 1.62000 62.3 65.1 35.3 22.4 2.4 12.52001 61.4 50 36.5 50.1 2.1 -0.12002 59.6 43.6 37.9 48.8 2.5 7.62003 56.8 35.3 41 63.7 2.2 12004 54.3 38.7 43.2 55.3 2.5 62005 51.8 38.2 42.7 37.7 5.5 24.12006 49.9 38.7 42.6 42 7.5 19.32007 48.8 39.4 42.3 40.9 8.9 19.7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是需求结构调整–但需求面过度依赖投资和净出口,如不进行结构调整,高增长很难持续y40%以上的投资率不可能长期维持,净出口也很难持续高增长,如果消费不能快速增长,中国增长率将下降至6%以下本轮经济放缓的特点和诱因□净出口增速大幅下降,投资出现下滑征兆,消费成为亮点–2008年净出口贡献率可能下降到0y从2007年12月到2008年8月,连续9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速低于进口增速,9月以后才有所好转,预计08年净出口实际增长接近0–2008年投资增长速度仍然较高,但先行指标显示2009年可能出现大滑坡y2008年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7.0%,与上年同期基本相等y但投资先行指标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361310亿元,增长1.7%,而上年同期增速为24.2%,这显示未来投资增长可能会大幅下降2消费率、投资率、净出口率分别指各项占GDP的比率,贡献率指三大需求增量与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之比。
3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指期内新开始建设的投资项目计划将要完成的总投资额,其中包括本期已投资和尚未投资部分,这一指标通常反映来未来总投资的发展趋势–2008年消费增速可观,成为亮点,受奥运效应、2007年收入上涨等因素影响,2008年1-10月消费总额实际增长15.3%,而上年同期为11.7%–到目前为止,本轮经济放缓主要压力来自于净出口增速下滑,但未来可能出现投资萎缩□通涨压力缓解,通缩威胁增大–2008年4月以来,通胀率逐步下降,到10月已经下降至4.0%,通胀压力逐步缓解 –受热钱流出、净出口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中国货币供应量增速下降y一直以来,中国货币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外汇占款增加,受热钱流出、净出口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2008年5月到10月,M2同比增速从18.0%下降至14.9% –国际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崩盘,可能产生输入型通缩□外部冲击和政策滞后效应是本轮经济放缓的主要诱因–发达国家陷入衰退,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巨幅波动,对中国出口产生负面冲击 y受金融危机影响,各发达国家都已经或即将陷入衰退,对中国产品需求下降;而能源、原材料价格暴涨暴跌造成中国很多中小企业蒙受巨额损失–人民币大幅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使劳动密集的外向型中小企业陷入严重亏损–高准备金、信贷控制、投资管制等宏观调控政策的滞后效应正在对投资产生负面冲击,加大了经济放缓的压力3.财政刺激计划的内容中国宏观政策大转向□宏观政策从“双防”到全面扩张–2007年底,为抑制经济过热,中国政府提出“防经济过热,防通货膨胀”–2008年4月,通胀压力达到顶峰,经济增长开始减速,中国政府提出“既要防经济过热,又要防经济下滑”–2008年7月,经济减速趋势日益明显,通胀压力尚未消除,中国政府提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一保一控”政策–2008年11月5日,通胀压力基本消除,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面临严峻挑战,中国政府提出扩大内需十项措施即“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开始全面扩张□货币汇率政策也全面转向,保增长成为唯一目标–2008年9月16日到11月27日,央行四次大幅降息,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累计下调1.89%,同期存款准备金率也四次下调,共下调3.5%y取消信贷规模控制,鼓励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2008年3季度起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几乎完全停止,12月1日出现汇改以来单日最大幅度贬值,中国政府似乎有意通过汇率贬值促进出口□税收政策改革,刺激经济增长–2008年11月1日起,政府上调约1/4出口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刺激企业出口–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实际减税约1200亿元y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允许企业抵扣新购入设备所含的增值税,同时,取消进口设备免征增值税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将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统一调低至3%,将矿产品增值税税率恢复到17%□基础设施建设和灾后重建是“四万亿”刺激计划主要内容–铁路、公路、机场和城乡电网建设是投资计划的最大部分,计划投资18000亿元用于相关建设,占投资额的1/3强y四川地震灾后重建是投资计划的重要部分,占投资总额的25%□财政刺激计划中,四万亿投资规模并不全部来源于政府,也不都是新增项目 –所谓四万亿规模,是指“十项措施”中所有涉及的工程投资总额,其中很多工程项目需要吸收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资金来源多元化y例如,高速公路建设很可能采用贷款方式筹集资金,建成后通过公路收费归还贷款而不是通过财政拨款建设,一些农村建设项目也可能吸收民间资本参与–从公布的信息来看,部分投资项目是已经原已经准备实施的,部分是提前实施的 y例如1万亿灾后重建投资是早已计划安排的,南水北调工程则一直在进行中,根据新计划可能加快建设速度y投资计划中,2009年铁路、公路、港口以及机场基础建设投资规划额度分别上升至6000、9000、1250以及800亿元,比“十一五”规划,新增投资分别达到3000、2200、90和540亿元,合计新增投资规模达到5830亿元–扣除原计划投资额,刺激经济计划中实际新增投资约1万亿元–总投资中,各级政府实际承担约2.43万亿元新增资金,即总额的约61%y中央政府承担的新增投资金额为1.18万亿,需要各级地方政府配套1.25万亿元地方政府积极响应提出配套计划□地方政府出台25万亿投资计划–国务院公布刺激经济计划后,各省区也积极公布各自的的刺激计划–到2009年3月,各省公布的投资计划总额达25万亿元y投资规模较大的省份包括云南省计划在未来5年投约3万亿元,广东省今后5年投2.3万亿,重庆计划在未来5年投资1.3万亿,辽宁省明年投资1.3万亿 –给地方政府的投资计划主要集中于交通等基础设施计划y例如,云南省计划未来5年投约3万亿元;包括建设中缅油气管道和石油炼化工程、新建云桂、丽香铁路等大型项目y广东省计划今后5年投资2.3万亿元,主要包括珠三角轨道交通和武广客运线□地方政府“25万亿”计划仅仅是投资请求,实际实施规模将远低于这一数字 –“25万亿”计划是各地方政府向中央政府争取财政资源的策略y大型投资项目启动需经过中央政府审批并获得财政信贷支持,因此地方提出的投资计划并不能保证实施,相当一部分项目将会被否决,而地方政府为避免项目被否决后,本地区失去财政信贷资源,倾向于提出超额项目申请–相当一部分省市提出的投资计划不可能完全实施y例如,云南提出5年3万亿投资计划,平均每年6000亿,但2007年云南GDP总额仅为4741亿元,其投资计划不可能全部实施–预计到2010年底以前,政府推动的投资计划会超过4万亿元,但不大可能突破5万亿 –如果2010年以后,中国经济形势仍然严峻,政府将继续推动大规模投资,但5年内规模超过10万亿元的可能性较低财政刺激计划要点和后续发展□目前来看,投资计划尚未制定完成,四万亿是投资目标额度,操作中存在一定的弹性 –根据目前公布的信息来看,中央政府虽然分配了各个投资领域的额度,但具体投资项目公布很少y从08年四季度新增投资分配情况来看,主要是由各地区上报投资计划,发改委批准或否决,而不是由中央政府直接提出投资项目–事实上,中央政府虽然确定了投资额度和领域,但具体投资项目仍然由地方政府推动,中央政府根据规划额度和领域分配资金–由于没有确定具体项目,政府操作中可根据宏观经济形势进行调整,如果经济形势持续恶化,投资规模还可能扩大–根据2009年3月发改委提交全国人大的报告,投资计划分配额度已有所调整y报告中基建投资额度下调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自主创新结构调整、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事业投资额大幅增加,新方案更倾向于民生工程,弱化基础建设投资□中央和地方政府投资倾向存在差异,实施中可能与原有规划不一致–中央政府的投资规划中,民生工程和环境保护占重要位置y中央政府原有规划中,扣除1万亿灾后重建资金外,农村民生和基础建设、安居工程、医疗卫生和文教、环境保护等项目计划投资约1万亿元,占剩余投资的1/3左右 –各地方政府倾向于加大对经济拉动作用更大的基础实施建设y在目前中国的体制下,地方政府政绩评价体系中,经济增长是首要目标,民生和环保重要性相对较低,因此地方政府更倾向于上马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 –中央政府虽然握有项目审批权,但多数项目实际运作仍由地方政府控制,地方政府很可能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更优先的位置□中国政府将会继续出台刺激经济的具体政策,但短期内不会大幅增加刺激规模 –除“四万亿”刺激政策外,中央政府还将考虑采用降息、减税、产业等其他政策刺激经济y根据国内外经济环境,中国央行年内可能减息1-2次,刺激信贷扩张y对汽车、造船、电子等朝阳产业可能获得政策扶持,推动经济增长,也可能出台政策稳定房地产市场四万亿投资计划构成(单位:亿元)原计划最新计划 交通和电力基建工程 1800015000四川灾区重建 1000010000保障性住房 28004000农村基础建设 37003700自主创新结构调整 16003700生态环境建设 35002100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事业 4001500资料来源:原投资由国家发改委于2008年11月发布,最新计划根据2009年3月发改委提交全国人大的国民经济发展报告统计4.财政刺激计划的影响经济刺激计划对产业的影响□交通业将出现跨越性发展–铁路业将是交通投资重点,投资额将大幅增长,2009年增幅甚至可能高达100%y刺激计划实施后投资将会大幅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