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征-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四要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征
历经三年多的修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前不久正式颁布。
这次修订坚持了200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也对原课程标准中的一些重要概念作了补充和完善。
其中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概念的界定与说明,是修订版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之一。
如何理解修订后的课程标准中的“语文核心素养”概念?这一变化对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有哪些影响?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王云峰认为,修订版课程标准阐明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结构及其形成、发展机制,是对“语文素养”概念的补充和完善。
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征》一文中,王云峰教授辨析了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相关的概念,并对其建构性、整体性和综合性等特征进行了深入阐释。
本期推送王云峰教授的文章,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更好地理解高中语文新课标。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征
历经三年多的修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版课标”)正式颁布了。
这次修订工作是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是在总结过去十多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进行的一次较大的调整和完善。
这次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坚持了200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也对原来课程标准中的一些重要概念作了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其中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概念的界定与说明,是新版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之一。
2017版课标使用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并作了这样的界定:“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同时,还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
我个人以为,2017版课标的这一界定和说明,阐明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结构及其形成、发展机制,是对“语文素养”概念的补充和完善。
这里结合自己在课程标准修订工作中的一些思考,谈谈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理解。
几个相关概念的辨析和说明
在讨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几个相关概念作些辨析和说明。
因为2017版课标中既使用了大家已经非常熟悉的“语文素养”这一概念,也出现了“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
养”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样一些概念。
因此,有必要对这组相关概念的使用作些说明。
第一,作为课程领域的术语,上述几个概念出现的时间是有先后的。
“语文素养”这一概念,是随着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正式出现在课程文件中的。
“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是2010年之后,随着我国教育研究者对国外教育研究动态的介绍,逐渐出现在我国教育领域中的;后又因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公布,而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重要概念。
“学科核心素养”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课程术语正式使用,则是源于2017版高中各科课程标准的修订。
第二,这组概念都由“素养”这一概念而来,其核心意涵是相关的,但涵盖的范围和使用的语境是有差别的。
“素养”是个普遍概念,指人通过修习所形成的能力和品质,可以广泛使用于各种场合;而所谓“核心素养”,一般来说,是指人的素养的主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其完整的表述应该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简称“核心素养”。
目前我国教育界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
“学科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则是课程概念,多用于指称通过学校课程教学所实现的教育目标和结果。
在我国教育学的概念系统中,“学科”常常用来指称课程,主要是指学科课程;因此“学科”与“课程”这两个概念有时是同义语。
语文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课程门类之一,因此也被称为“语文学科”。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是因“学科核心素养”概念的使用而使用的。
在此次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过程中,每个学科都提出了本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并统一使用了“××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术语。
2017版课标前言中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细化。
为建立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教学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各学科基于学科本质凝练了本学科的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
”这段话实际上从侧面解释了统一使用“××学科核心素养”的理由,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凸显各学科课程的育人价值,把国家教育总目标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实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内容的进一步学科化和具体化。
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素养”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内涵是相同的,只不过使用时会因语境的不同而有所选择。
例如,当评价一个人在语文方面的表现时,我们可以说“此人的语文素养很高”,但不会说“此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很高”。
与这种情况不同的是,在课程教学领域,作为专门术语,我们可以使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来指称本学科课程的教育目标和结果,用以明确通过学校的语文课程教学培养的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虽然从2001年就开始使用“语文素养”这一概念,但我们主要还是侧重对语文素养的构成要素进行描述。
这次高中语文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