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风险及其防范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企业家2007.2

所谓财政风险是指国家在组织财政收入和安排财政支出的过程中,由于财政制度和财政手段本身的缺陷以及多种经济因素的不确定性,导致财政收支总量失衡或结构失衡,进而对国民经济整体运行造成损失和困难的可能性。换个角度说,财政风险实际上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财政发生债务危机的可能性。

财政风险分为两大类:内生性财政风险和外生性财政风险。

内生性风险是指源于财政系统内部各种不利因素引发的风险,导致资源浪费或效率下降。而外生性风险是指源于财政系统外部各种不利因素引发的风险,如经济运行因素、政治因素、自然因素等导致的财政资源浪费或效率下降的风险。相对外生性风险来说,内生性风险比较容易化解,只要找到诱发它的比

较具体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制度手段和技术手段,特定财政活动受内生性风险影响的程度完全可以降低到最低限度。本文主要阐述如何控制内生性财政风险。

内生性财政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收入方面的财政风险,如中央政府可调控财力不足、主要收入来源不

稳定、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等。

2.支出方面的财政风险,如财政支出刚性增长、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等。

3.预算赤字的财政风险,我国的财政赤字存在着长期化、数额大、增长快的问题。

4.国债管理的财政风险,我国大部分国债是通过发新债还旧债的方式运作的。

5.公共投资的财政风险。

6.政府财政的公共风险,我国的经济改革属于政府主导型,因此改革中的矛盾和问题都会直接或间接反映到财政上,因而我国财政承担的风险是全方位的。

7.政府财政的控制风险,如:财政体制建设不稳定,各级政府预算约束软化等。

8.政府财政的系统风险,主要是指源于政府原因导致的公众心理预期变化,进而自发地采取“理性”或“非理性”行为给政府财政活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9.官员道德风险与职业能力风险。对于我国来说,财政的收入风险、支出风险、赤字风险和债务风险可以通过发展财政技术手段予以控制。对于公共投资的财政风险,该投资与私人投资在风险影响方面具有大体相同的性质,本文不予赘述。而对于后四项风险,要通过长期的体制改革,依靠科学的制度建设来加以规避。

防范与化解财政的收入风险、支出风险、赤字风险和债务风险,构建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尤为重要。因为各种风险都有一个逐步显现、不断恶化的过程,因此有必要建立预警系统,对财政运行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及早地发现风险信号、预测财政面临的风险,使政府在其萌芽阶段采取有效措施。

风险预警系统应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在国家预算法许可范围内行事。为了有效地防范与降低财政风险,要尽可能将风险的各种关联和过程控制在一个完整的预警系统中。本文所构想的预警系统具体步骤如下:

1.利用现代化工具和各种技术手段,收集各类与财政风险相关的政府经

曹玉萍

CHINESE&FOREIGN

ENTREPRENEURS热点追踪Hotpoi

ntTrack财政风险及其

防范研究

38

2007.2中外企业家

济活动数据。

2.构建风险预警指标,选择能较好地反映财政的收入风险、支出风险、赤字风险和债务风险一系列指标,本文列举如下几个指标:

刚性支出收入比用于度量财政收入刚性支出能力:

刚性支出收入比=当年刚性支出/当年财政可用资金

财政支出补偿系数用于度量本级财政实际支出能力:

财政支出补偿系数=(当年财政可用资金+当年可获得的资本性收入)/(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

财政收入偿债率用于反映财政收入应债能力:

财政收入偿债率=当年还本付息支出/(当年财政经常性收入+当年的资本性收入)

债务依存度用于度量财政支出对债务依赖程度:

债务依存度=当年新增负债/(当年财政经常性支出+当年各种资本性支出+当年负息支出)

赤字率用于度量财政赤字占GDP比重:

赤字率=当年财政赤字或盈余/当年GDP

体制优惠收入比率用于反映财政收入稳定性:

体制优惠收入比率=当年体制优惠收入/当年财政经常性支出

负债资产比用于反映政府资产偿债能力:

负债资产比=年末债务余额/当年政府的可动用资产价值

债务负担率用于反映经济承债能力:债务负担率=年末债务余额/本年

政府GDP

根据各类指标公式,利用收集的相关经济活动数据,计算各类指标。

3.确定风险指标区间。根据历史上经济变动或经济循环情形、各变量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与性质,以及各个时期政府所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和经济发展目标等情形来综合考虑,将指标的风险区间分为三个:无风险区间、中等风险区间和高风险区间,将计算所得的各类指标与之相对照,确定各类指标的风险等级。

4.对于处于无风险区间内的正常状态,进行正常监控,并将信息反馈到风险检测中心;对于处于中等风险区间的中度风险,要提高监控力度,并采取相应措施分散风险、阻断风险、转化风险,时刻对其进行动态监控,并及时将信息反馈到风险检测中心;对于处于高风险区间的高度风险,要发出高度风险警告,并成立专门的危机处理小组,及时组织实施调整,进行特别处理,密切监控,并将信息及时反馈到信息监测中心。

以上只是笔者对财政预警系统的一点设想,财政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是一

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仅风险区间的设定就需要相当高的技术手段。因此,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还需要更进一步。

对于政府财政的公共风险、制度风险、系统风险以及官员道德风险与职业能力风险,我们应从体制改革入手,依靠科学的制度建设,不断地完善相关的财政立法。

首先,要继续深入地改革财政体制,严格有序地区分财政问题和市场问题。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是社会权力中心和社会义务中心,财政服务于政府。财

政问题的主体是政府,是政府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所拥有的权力和承担的义务,财政问题是具有普遍性和社会性的,解决财政问题的目标是稳定和公平,只有不夸大财政的职能和作用,不强求不切实际的财政目标,才是降低财政风险的必然选择。

其次,加强预算硬约束,统一财政资金管理,实行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加强预算硬约束就是增强其作为国家财力计划的法律约束力和技术稳定性,严肃预算编制,严格执行预算。目前,我国已经开始试行零基预算编制方法。

热点追踪

HotpointTrackCHINESE&

FOREIGN

ENTREPRENEURS

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