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化学与环境保护.ppt

合集下载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化学与环境保护 化学与社会发展 课件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化学与环境保护 化学与社会发展 课件
6.为改善空气质量,有如下建议:①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 ;② 禁止尾气排放不达标的汽车行驶; ③将污染重的工厂烟囱加高;④ 加速燃气化建设,改烧煤为烧煤气或天然气。你认为以上建议合理 的是:__①__②__④___。
谢谢观看
第四节 化学与环境保护
Content s
录目
1 保护生命之源 2 还人类洁净的空气 3 与自然和谐相处
(1) Cu O2
稀硫酸
CuO
CuSO4
(2) Cu 浓硫酸 CuSO4 〔已知:Cu + 2H2SO4 (浓)
CuSO4 + SO2↑+2H2O〕
从绿色化学的视角考虑,你认为哪一个方案更合理?
方案(1)更合理。 因为方案(1)不产生污染物二氧化硫, 且原料的利用率高。
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收获了什么方法? 还有什么疑惑吗?
第十一单元 化学与社会发展
化学与环境保护
学习目标
1.知道水、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了解 防治水、大气污染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2.认识化学在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一方面是通过禁止某些 反应发生、控制或改变反应途径等杜绝有害物质产生,另一方 面是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3.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树立绿色化学 观念,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污染的防治应从三方面 考虑:一是消除污染源; 二是禁止向环境中排放 污染物;三是等污染物 进入环境、产生危害后, 再治理。哪一种方法更
好呢?
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是指对环境没有污染的化学,它要 求从源头上消除污染,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
(1)绿色化学的核心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 对环境的污染。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课件-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课件-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②催化转化:2NO2+4CO N2+4CO2
常见的工业废气
工厂尾气
主要成分
硫酸厂尾气
SO2、O2、N2等
硝酸厂尾气
NO、NO2、N2、O2等
高炉煤气 炼钢烟气
CO、CO2、N2等 Fe2O3烟尘、CO等
焦炉气
H2、CH4、CO、CO2、C2H4、N2等
处理方式 一般用氨水吸收 一般用NaOH溶液吸收
中)

死亡
PM2.5
直径小于或 等于2.5微 米颗粒物
污染空气,形成雾霾天气,增加交通事故,危害 人体健康
三、绿色化学

1、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也称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思 想就是利用化学原理和技术手段,减少 或消除产品在生产和应用中涉及的有害 化学物质,实现从源头减少或消除环境 污染。
三、绿色化学

【课堂练习】 5.下列反应最符合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要求的是 (A) A.乙烯聚合为聚乙烯高分子材料 B.甲烷与氯气制备一氯甲烷 C.以铜和浓硝酸为原料生产硝酸铜 D.用SiO2制备高纯硅
【课堂练习】 6.在“绿色化学工艺”中,理想状态是反应物中的原 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即原子利用率为 100%。下列反应类型能体现“原子经济性”原则的 是( A ) ①置换反应 ②化合反应 ③分解反应 ④取代反 应 ⑤加成反应 ⑥加聚反应 ⑦酯化反应 A.②⑤⑥ B.②④⑤ C.只有⑥ D.只有⑥⑦
酸雨的形成及治理
• 1.硫酸型酸雨及治理
• (1)形成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治理:可在煤中添加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或氨水作为脱硫剂。反应原理如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课件:4.2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课件:4.2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
(1)煤的干馏 (有化学反应也有物理变化)
(2)煤的气化
高温
C(s) + H2O(g) → CO(g) + H2(g)
水煤气
煤的气化是___化___学__变___化_______的过程。
(3)煤的液化
煤 煤可也可___以_直___接间_____液接____化液_____化_,__使__,煤与先转H2化作为用_生_C_成O__液__和体_燃__H料_2_;_ ,再在催化剂作 用下生成___甲__醇_____。
4.绿色化学核心是 _利__用___化__学__原__理__从___源__头__上__减___少__和__消__除___工__业__生__产__对___环__境__的__污___染___。 5.“原子经济” 按照绿色化学的原则,最理想的“原子经济”就是反应物 的原子_全__部____转化为_期__望___的__最__终__产___物_,这时原子的利用率 为______1_0_0__%______。
1.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
标志是( B )
A.石油的年产量 B.乙烯的年产量 C.合成纤维的年产量 D.硫酸的年产量
2.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B )
A.煤的干馏 C.石油裂化
B.石油分馏 D.乙烯聚合
3.(双选)石油裂化的目的是( AD)
A.使长链烃分子断裂为短链烃分子 B.除去石油中的杂质 C.使直链烃转化为芳香烃 D.提高汽油的产量和质量
场景记忆法小妙招
超级记忆法--身 体法
1. 头--神经系统 2. 眼睛--循环系统 3. 鼻子--呼吸系统 4. 嘴巴--内分泌系统 5. 手--运动系统 6. 胸口--消化系统 7. 肚子--泌尿系统 8. 腿--生殖系统

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 化学与社会发展第4节《化学与环境保护》复习课件(共22张PPT)

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 化学与社会发展第4节《化学与环境保护》复习课件(共22张PPT)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5.酸雨危害: 死亡 ,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1)导致鱼类_____ 酸化 ,破坏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 (2)使土壤______ 腐蚀 损坏; (3)使桥梁、艺术品、建筑物、机器等_____ 危害 人体健康。 (4)______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6.酸雨的防治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5.6 的降水(包括雨、雪、霜、 3. 酸雨是指pH小于_____ 露、雾和雹等)。 二氧化硫 和汽车发动 4.酸雨的成因:煤燃烧产生的___________ 氮氧化物 排放到空气中,与大气中的水 机产生的___________ 化学 反应,生成酸,随雨水降落。 发生______
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 A、甲烷、一氧化碳不是形成酸雨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B、一氧化碳不是形成酸雨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不是 形成酸雨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 解,能形成酸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生态系统 ; (1)破坏水_____________ 渔业 生产; (2)影响工农业和________ (3)威胁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3.水污染的治理与防治 化学方法 处理污水; (1)利用____________ (2)水污染的综合防治: 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研究化学反应探究和工艺, a.___________________ 实现化工产品的无污染生产、研制无磷洗涤剂等。 生活污水处理后再排放 :研究高效率、低消耗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工工业与环境保护49页PPT

化工工业与环境保护49页PPT

事件:80年代初,重庆南山风景 区2.7万亩马尾松突然死亡1万亩 。这是我国首次发现酸雨造成的 急性伤害事件。
雨水本是滋润万物的
甘露,怎么会变成摧 残森林的"杀手"呢?
据1996年的粗略估算,我国酸雨污染较为严重的江 苏、浙江、安徽等11个南方省区,因森林木材蓄积量减 少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40亿元。其中,四川受酸雨 危害的森林面积最为严重,占有林地面积近32%,森林 死亡面积占5.7%;川贵两省按15年计算损失木材约630 万立方米,直接经济损失30亿元。广东、广西森林受到 酸雨及二氧化硫复合污染也很普遍。
我国在酸雨测量技术、 形成机理、物理化学特 征、高空云雨化学、大 气酸性污染物来源和沉 积过程等方面取得重要 成果,在天然源研究、 区域酸沉降模式和酸雨 成因、能源和环境协调 规划、酸雨区域综合防 治和临界负荷的研究方 法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 进水平。
针对酸雨带来的严重后果,我们 提出了以下几点措施:
环卫反光背心
油漆涂料
二氯甲烷图片
以上都属于化工产品,可见化工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 关
二、 化工工业对环境的污染
Ⅰ 、化学品对环境的危害
化学品侵入环境的途径几乎是全方位的,其中最主要 的侵入途径可大至分为四种 :
(1)、人为施用直接进入环境;
(2)、在生产、加工、储存过程中,作为化学污染物 以废水、废气和废渣等形式排放进入环境;
大气污染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生活污染源, 包括饮食或取暖时燃料向大气中排放的有害气体和烟雾 ;二是工业污染源,包括火力发电、钢铁和有色金属冶 炼、各种化学工业给大气造成的污染;三是交通污染源 ,包括汽车、飞机、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的烟煤、尾 气排放。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层的主要变化及环境问题可以 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酸雨和污染物的越界输送,二是 大气臭氧层破坏形成臭氧层空洞,三是大气中温室气体 的增加导致气候变化。

环境化学全部PPT课件

环境化学全部PPT课件

提出了“持续发展”的战略
——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结合。
第三阶段:90年代以来
巩固和发展“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把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3
二、环境化学
1. 环境化学的发展
环境化学的发展:
孕育阶段:二次大战-1970年;
形成阶段:70-80年代;
发展阶段:80年代。
24
二次大战-20世纪60年代:研究环境中农药
环 境 化 学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1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环 境 化 学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 第四章 土壤环境化学 第五章生物体内污染物质 的运动过程及毒性 第六章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 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第七章 受污染环境的修复
2
参考书籍
3
参考期刊
环境科学 环境化学 化工环保 环境保护 环境工程 环境科学学报 中国环境科学 农村生态环境 环境污染与防治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19
世界地球日的由来
1969年,美国民主党参议员盖洛 德。尼尔森提议,在全国各大学校 园内举办环保问题讲演会,并将次 年的4月22日作为“地球日”。 1970年4月22日,由美国哈佛大学 学生丹尼斯· 海斯发起并组织的环境 保护活动,犹如星火燎原。全美国 共有2000多万人参加,约1万所中 小学,2000所高等院校和全国的各 大团体参加了这次活动,这一天就 成了第一个地球日。
27
3. 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
有害物质在环境中存在的浓度水平和形态; 潜在有害物质的来源,它们在个别环境介质 中和不同介质间的环境化学行为;
有害物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以及人体健康产 生效应的机制和风险性; 有害物质已造成影响的缓解和消除以及防止 产生危害的方法和途径。

8.3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课件(共24张PPT) 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8.3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课件(共24张PPT)  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练习
5.下列物质的制备反应中原子利用率最高的是(C) A.制取Cu(NO 3 ) 2 :CuO+2HNO 3 =Cu(NO3 )2 +H2O B.制取CuSO 4 :Cu+2H2SO4 (浓)=CuSO 4 +SO2 ↑+2H2O C.制取氯乙烷:CH2=CH2+HCl→CH2Cl-CH 3 D.制取溴苯:C6H6 +Br 2 →C6H5Br+HBr
一、化学与环境保护
所谓水华(water blooms),就是淡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自 然生态现象,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征,主要由于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 含有大量氮、磷的废污水进入水体后,蓝藻(严格意义上应称为蓝细菌)、 绿藻、硅藻等藻类成为水体中的优势种群,大量繁殖后使水体呈现蓝色或 绿色的一种现象。也有部分的水华现象是由浮游动物——腰鞭毛虫引起的。
声污染监测
水污染监测
大气污染检测
水质检测
一、化学与环境保护
(1)“三:是指工业生产中产生的 废气 、 废水 和 废渣 对环境的污染。
一、化学与环境保护
(2) 大气污染物与次生污染物
CO、 NOx、SO2 酸雨
烟尘
挥发性有机物
阳光、空气和水蒸气等作用 次生污染物
雾霾
光化学烟雾
一、化学与环境保护
世界上最早出现光化 学烟雾污染的城市
人工光合作用是模仿植物光合作用实现对太阳能的转化、存储和利 用。
2003年美国启动“太阳神计划”,用半导体制成光化学二极管加上 不同的催化剂,实现太阳能的吸收,把二氧化碳和水变成我们需要的 化合物,
2014年第一个人工光合作用集成系统诞生,再到近几年的光合酶与 人工合成的纳米材料结合实现太阳能的转化,都为人工光合系大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环境问题 主要污染物

环境化学-绪论 PPT课件

环境化学-绪论 PPT课件

环境问题
• 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不断影响和改变环境条件,甚至引起环 境污染。
• 工业化过程中的处置失当,特别是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 利用,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空气、水和土地污染的环境退化现象 臭氧层破坏 气候变化 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 有毒化学品和团体废弃物的危害 生物多样性的损伤
2. 造成环境污染的三因素 物理的
噪声、震动等 化学的
九大类 生物的
大米草、水葫芦、赤藻等
温室效应
酸雨
光化学烟雾
伦敦烟雾事件
臭氧空洞
海洋污染
赤潮
农药污染
3. 认识环境问题的三个阶段
环境问题并非只限于环境污染,人们对现代环境 问题的认识有个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把环境问题只当成一 个污染问题,认为环境污染主要指的是城市和工农业 发展带来的对大气、水质、土壤、固体废弃物和噪声 的污染。对土地沙化、热带森林破坏和野生动物某些 品种的濒危灭绝等并未从战略上予以重视。我国当时 以污染控制为中心进行环境管理,曾对改善城市和人 民生活的环境质量起了重要作用。 存在问题:没有把环境问题与自然生态联系起来,低 估了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和复杂性,没有把环境污染与 社会因素相联系,未能追根寻源。
每年有600万公顷具有生产力的旱地变成沙漠
有1100多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破坏
在非洲,干旱将3500万人置于危难之中
在印度,博帕尔农药厂化学品泄漏造成两千人死亡
在墨西哥城,液化气罐爆炸使千人遇难
在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反应堆爆炸使核尘埃遍布欧洲
在瑞士,农用化学品、溶剂和录污染了莱茵河,使数百万 尾鱼被毒死
样是热门课题。
(2)各圈层环境化学

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PPT幻灯片

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PPT幻灯片
b.沉淀法: 沉淀法是通过重力沉降分离废水中呈悬浮状态污染物 质的方法。沉淀法的主要构筑物有沉砂池和沉淀池,用于一级处 理的沉淀池,通称初级沉淀池。其作用为:①去除污水中大部分 可沉的悬浮固体;②作为化学或生物化学处理的预处理,以减轻 后续处理工艺的负荷和提高处理效果。
19
c.上浮法:上浮法用于去除污水中相对密度小于的污染物,或通过 投加药剂、加压溶气等措施去除相对密度稍大于的污染物质。在一 级处理工艺中,主要是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油类及悬浮物质。 d.预曝气法:预曝气法是在污水进入处理构筑物以前,先进行短时
污水在经过筛滤、沉淀或上浮等一级处理之后,可以 有效地去除部分悬浮物,生化需氧量(BOD),但一般不能 去除污水(25-40%)也可以去除中呈溶解状态的和呈胶体 状态的有机物和氧化物、硫化物等有毒物质,不能达到污 水排放标准。因此需要进行二级处理,二级处理的主要方 法如下。
21
a.活性污泥法:废水生物化学处理中的主要处理方法。以污水
中有机污染物作为底物,在有氧的条件下,对各种微生物群体进 行混合连续培养,形成活性污泥。利用这种活性污泥在废水中的 凝聚、吸附、氧化、分解和沉淀等作用过程,去除废水中有机污 染物,从而得到净化。活性污泥法从开创至今已经有90年的历史, 目前已成为有机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最有效的生物处理法,应用 非常普遍。活性污泥法运行方式多种多样,如传统活性污泥法、 阶段曝气法、生物吸附法、混合式曝气法、纯氧曝气法、深井曝 气法,以及近几年所发展的氧化沟(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
6
➢ 生化需氧量(BOD):表示在有饱和氧 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20℃ ,经一定天数 降解每升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游离氧的 量,常用单位mg/L,常以5日为测定 BOD的标准时间,以BOD5表示。

化学与环境保护

化学与环境保护

化学与环境保护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理解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2. 使学生了解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的成因及防治方法;3. 引导学生掌握化学实验技能,学会分析环境问题中的化学原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能独立完成简单的化学实验;3.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环境数据的能力,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依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树立绿色化学观念;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探讨、解决环境问题。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化学与环境保护的示范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已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基础,对环境问题有一定了解,但缺乏深入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实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明确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提高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以具体的学习成果为依据,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环境保护基本概念:介绍环境保护的定义、意义及其与化学的关系,涉及课本第二章第一节内容。

- 环境问题的类型与成因- 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2.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讲解大气污染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结合课本第二章第二节内容。

- 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 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及实例3.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介绍水体污染的类型、成因、危害及防治方法,涉及课本第二章第三节内容。

- 水体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 水体污染防治技术及实例4.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阐述土壤污染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参考课本第二章第四节内容。

- 土壤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 土壤污染防治技术及实例5. 化学实验技能: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学习实验操作技能,结合课本实验部分内容。

(完整版)环境化学.ppt

(完整版)环境化学.ppt

工 业 废 水 : 铅 污 染 和 砷 污 染
0.0
8
环境问题
1. 环境污染的概念
前因
人为因素
环境素质
后果
生态系统 生产生活
工业“三废”,化肥农 业,生活垃圾等
大气、水、土壤质量等 要素质量下降
水生/陆生生态系统破 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资源问题
2. 环境污染的内涵
污染生态化学
化学污染物的生态毒理学研究 环境污染对陆地/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化学物质的生态风险评价
环境理论化学
环境界面化学 定量结构活性相关研究 环境污染预测模型
0.0
19
环境化学
4. 环境化学的发展方向
国际:重视元素(尤其是碳、氮、硫、磷)的生物 地球化学讯及其相互耦合的研究;重视化学品安全 评价;重视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等。 20世纪末, 美国化学家提出了“环境良性化学”。
0.0
22
环境化学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利用处于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以上的
流体,具有特异增加的溶解能力而发展起来的分离新技术。
它具有萃取效率高、分离工艺简单、不需要溶剂回收设备、
工作条件温和、应用前景广泛等特点,一般是在室温或接近
室温下完成。例如深水鱼油(EPA、DHA即脑黄金);维生
素E;维生素C等的提取。当将排放的有机废料与氧置于超临
有害物质的环境污染 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 不可再生资源的滥采滥用 固废、噪声等造成的环境损害
3. 产生环境污染的因素
物理因素:噪声、放射线等 化学因素:工业“三废” 生物因素:细菌,病毒等
约占80%~90%。
0.0
10
环境问题
20世纪
90年代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课件-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课件-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3)“3R”原则(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是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基本
原则(√ ) (4)植物秸秆含大量钾元素,焚烧后作钾肥符合“绿色化学”的思想( × )
(5)利用阳光发电,光解水制氢气是解决能源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
效途径(√ )
1.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工业生产对环 境的污染。下列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尽可能使用无毒无害的原材料 B.尽可能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消耗
1234
(2)工业上目前使用两种方法制取乙醛——“乙炔水化法”和“乙烯氧化 法”。下面两表提供生产过程中原料反应条件、原料平衡转化率和产量
等的有关信息:
表一:原料、反应条件、平衡转化率、日产量
乙炔水化法
乙烯氧化法
原料
乙炔、水
乙烯、空气
反应条件 平衡转化率
日产量
1234
(1)“绿色化学”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是在始端就采用预防实际污染的科学 手段,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和零污染,具有“原子经济性”,下 列化学反应不符合“绿色化学”思想的是_B__D_(填字母)。 A.制备乙醇:CH2==CH2+H2O―加―― 催热――、 化―加 剂――→压CH3CH2OH B.制备硫酸铜:Cu+2H2SO4(浓)==△===CuSO4+SO2↑+2H2O C.制备甲醇:2CH4+O2― 加―催热――、 化――加 剂――压→2CH3OH D.制备硝酸铜: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期望产物的总质量 原子利用率= 生成物的总质量 ×100%
3.绿色化学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4.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遵循的三原则(3R原则) _减__量__化__、_再__利__用__和_再__循__环__。

初中化学《化学与环境保护》参考教案

初中化学《化学与环境保护》参考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第四节化学与环境保护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水、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了解防治水、大气污染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2.理解酸雨的形成原因,了解我国主要的酸雨分布区以及防治酸雨的主要措施。

3.了解“绿色化学”的核心和目标。

过程与方法:1.认识化学在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一方面是通过禁止某些反应的发生、控制或改变反应途径等拒绝有害物质的产生;另一方面是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2.联系实际,调查当地大气污染情况,提出防治措施。

3.学会应用有关图表和资料,揭示问题,总结规律,进行综合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确立绿色化学的观念,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 认识环保的意义,树立"环境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树立"全球意识",认识参加国际合作在保护大气环境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大气环境问题的危害、产生的原因及保护的措施。

【教学难点】1.大气污染的危害性。

2.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3.“绿色化学”理念的理解。

4.认识酸雨的成因及危害。

5“绿色化学”理念的宗旨。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图片【讲解】目前世界各国对水污染普遍采用综合防治措施:依据不同的水质标准对水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加强水质监测,禁止污水的任意排放;加强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与应用,力争实现无污染生产。

灰进行中和3、用粉碎的石灰石与其反应4、用生石灰与其反应其中用石灰石最好观看图片思考论到实践的升华使学生明确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类治理污染的能力在逐渐加强。

二、还人类洁净的空气我们天天生活在大气中,你对大气的污染有哪些了解?[讲解]当今全球性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等全球性环境问题都与空气的污染有关[讨论]二氧化硫等物质是如何形成酸雨的?[展示]图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