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民国时期运河城市济宁的园林绿地系统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 文 的 资 料 来 源 主 要 有 三 : 《 古 今 图 书 集 成·方
明清民国时期运河城市济宁的园林绿地系统
舆汇编·职方典·兖州府部·古 籍 考 四 》[4](以 下 简 称 《 图 书 集 成 》)、 道 光 《 济 宁 直 隶 州 志 》 卷 五 《 名 胜·园 亭 》[5](以 下 简 称 “道 光 志 ”)、 民 国 《济 宁 直 隶 州 续 志 》 卷九《名胜志·园亭》[6](以下简称“民国志”)。 《图书 集成》成书于清雍正初年,多记明代旧事,借此可复 原明代的园林布局;“道光志”系对清代中期园林状 况的记载;“民国志”成书于民国十六年(1927 年), 恰可管窥民国时期园林绿地布局之面貌。 此外,《济 宁运河文化》一书作者多为济宁当地之人,其对园 林部分的详细叙述弥补了历史文献记载之不足,因
宾旸门东 洸、泗之间 马驿桥南 邻避尘园 演武场后 林家桥北 西邻东城墙 城西二里 社稷坛北 状元墓下 城南八里
资料来源:[清]陈梦雷编:《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兖州府部·古籍考四》,中华书局、巴蜀书社,1985 年影印本。
由表 1 可见, 明代济宁城区的园林绿地数量凡 园,编号 33 的竹圃则位于城外南郊。 “民国志”所言
1855 年黄河自山东张秋穿运河夺大清河入海, 使运河漕运大受影响,最终导致清政府改行漕粮海 运,加之清末民初政局动荡、战乱频仍,终使鲁西运 河地区由明清时代繁荣富庶的经济核心区渐而成 为贫穷、动荡的边缘区域。 这对济宁园林的发展产 生了极大影响,由此清末民国时期济宁城市园林绿 地的数量大为缩减,“民国志”所载城区园林数量仅 有 7 处,另《济宁运河文化》一书又载有 3 处,凡 10 处,如表 3 所示。
36
三、济宁城市园林绿地的景观特征
由上文诸表可见,广泛分布于济宁城区的园林 绿地既非帝王宫苑,亦非名胜园林,绝大部分为私 家园林,这是由济宁作为运河工商业城市的性质决 定的。 正是由于这一因素,园林主人可以尽情将自 己的审美情趣体现在园林修造之中,因此各个园林 彼此之间很少雷同,而是各有千秋,个性鲜明。 现举 各个时段几个较为典型的实例加以说明。
潘园东北 文园北半里
铁塔寺前 铁塔寺南 铁塔寺东 颐真宫后
南门西 牛市北 天仙阁东 城北三里 相里铺北 相里铺 马驿桥南 演武场后
29.仙 园 30.刘 园 31.刘 园 32.杨 园 33.董 园 34.仲 蔚 园 35.于 园 36.陈 园 37.白 园 38.李 园 39.汪 园 40.徐 园 41.赵 园 42.李 园
众所周知,自元代定都北京之后,中央朝廷为 了满足都城的粮食供应,兴修京杭大运河以转输江 南财赋。 运河航道在明清时期得到充分利用,数百 年来漕运发达;1855 年黄河自山东张秋穿运河并最 终夺大清河入海,使运河漕运大受影响。 因为上述 原因,使得运河沿岸城市经历了一个由运河而兴又 因运河而衰的蜕变历程。 济宁就是这一类型城市中 的典型代表。 在运河漕运繁盛时期,我国东南各省 的富商大贾接踵而至,济宁城区集聚了大量的外来 人口,其中当然也包括当地的乡绅雅士,他们为了 追求生活环境的优越,竞相建造园林。 济宁城市园 林数量之多,造园艺术水平之高,在明清时期的北 方城市中可谓非常突出,正因为此,济宁被时人誉
9. 夏宅花园
黄家街路南
同上
10. 吕宅花园 文昌阁街路北
同上
清代中期济宁城市园林绿地空间布局示意图 注:底图采自潘守廉修,袁绍昂纂:民国《济宁县志》卷首 《济宁城厢图》,1927 年铅印本;图中阿拉伯数字所指园林名 称参见表 2,如图中数字 1 即指表 2 中的“1.集玉园”;受史料 限制,图中个别园林方位系大体位置,并非确址;图中所示园 林凡 42 处,其他 14 处园林即表 2 中编号 25、26、31、32、41、 42、43、44、45、46、50、52、54、55,因 处 城 郊 较 远 ,受 图 幅 所 限 , 无法入图,此处暂付阙如。
城之艮方 集玉园东 闲园之南 大隐园东 城隍庙后
东门里 泮宫后 儒学前 州署西 州治西北 州治之后 州城东南 因园东北 因园之东
表 2 清代中期济宁城市园林绿地数量及分布一览
园林名称 地理坐落 园林名称 地理坐落 地理坐落
15.文 园 16.宋 园 17.张 园 18.柳 待 堂 19.宾 仙 馆 20.李 园 21.孙 园 22.王 园 23.负 郭 园 24.黎 园 25.朱 园 26.承 云 草 堂 27.避 尘 园 28.王 园
的则分布在城外东郊, 编号 30—32 的系城外西郊 笔者据“道光志”详加排比,列为表 2 如下:
园林名称
1.集 玉 园 2.闲 园 3.大 隐 园 4.拙 园 5.芜 园 6.宾 旸 园 7.西 园 8.王 园 9.适 园 10.周 园 11.元 隐 园 12.因 园 13.竹 园 14.潘 园
地理坐落
期增至 56 处之多,清末民初衰减至 10 余处。 以园林发展最为繁盛的清代中期为例,济宁大多数园林占据了优越的地
理区位,布局形式为点状布局,同时在局部区域存在一定的集聚趋势,呈现出局部组群式分布的特色。 明清至民国时
期的济宁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对城市发展有明显的景观意义和生态意义,对今天济宁的城市生态规划亦有借鉴价值。
关键词:明清民国;济宁;园林绿地;点状布局
中 图 分 类 号 :K928.73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671-9123 (2009)04-0034-04
基 金 项 目 :山 西 大 学 博 士 科 研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0809017)
收 稿 日 期 :2009-10-12
西邻东城墙 林家桥北 五里营 后班村 邻避尘园 城西二里 社稷坛北 径对西门 状元墓下 状元墓西 太和桥东
太和桥泉沟 未载
城八里
43.黄 园 44.臧 园 45.凤 渚 别 业 46.也 园 47.意 园 48.嘉 树 堂 49.北 潘 园 50.荩 园 51.朱 园 52.宋 张 氏 亭 园 53.杨 翰 林 宅 54.百 岁 里 55.徐 中 丞 旧 宅
表 1 明代济宁城市园林绿地数量及分布一览
园林名称
地理坐落
园林名称
地理坐落
园林名称
地理坐落
1.集 玉 园 2.闲 园 3.大 隐 园 4.拙 园 5.芜 园 6.宾 旸 园 7.西 园 8.说 剑 园 9.王 园 10.槐 隐 园 11.因 园
城之艮方 集玉园东 闲园之南 大隐园东 城隍庙后
东门里 泮宫后 州治西北 儒学前 州治之后 州城东南
此本文对此书所涉相关材料亦有所引用。
二、济宁园林绿地的数量与分布
上文业已交代,济宁城市的繁盛与否受制于运 河航道的兴衰状况,因此自明代迄于民国,济宁城 市园林绿地的数量经历了一个由盛而衰的蜕变轨 迹。 明代漕运十分发达,济宁城市面貌繁盛一时,因 而此一时期的园林数量甚为可观, 据 “民国志”所 言,明代时“园亭第宅凡六十有一”[6]。 笔者据《图书 集成》记载,统计出明代济宁城区园林数量与分布 状况,如下表所示:
34
为“江北小苏州”。 可见以济宁为研究对象具有相当 的典型意义。
实际上,对历史时期城市园林绿地进行探讨已 有先行者为之,如李瑞《北宋东京园林绿地及空间 结 构 》一 文[1],从 园 林 绿 地 的 组 成 和 景 观 特 征 、园 林 的数量和分布、园林绿地的空间结构特征及意义三 个方面对北宋都城东京的园林绿地系统进行了详 尽的探讨,给笔者启发尤大。 截至目前,对济宁城市 园林的论述文章凡有两篇,一为《济宁运河文化》第 四章所载《园林》一节 ,此 [2](P161-169) 节 对 清 末 民 国 时 期 济宁城的著名园林绿地进行了介绍, 涉及园林方 位、建造时间、园林构造等,但由于时段集中于清末 民国以及对园林仅停留在介绍的层面上,缺乏较为 深刻的分析与总结,并不能使人对整个明清民国时 期的园林绿地实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另一篇论文 为 《棋 布 于 运 河 之 滨 的 济 宁 私 家 园 林 》[3],作 者 分 明 代、清代、清末民初三个时段对济宁的某些重要园 林绿地加以探讨,时段与本文完全相同,不过该文 的主旨在于以园林绿地为切入点,以此来反映济宁 城市的兴衰,并不注重园林绿地的空间分布,因此 该文实为历史学范畴的成果。 可见,以城市园林绿 地系统为视角的研究至今尚未出现, 工作亟待展 开,这正是本文的写作旨趣所在。
12.竹 园 13.潘 园 14.文 园 15.宾 仙 馆 16.抱 瓮 园 17.雅 集 园 18.王 园 19.负 郭 园 20.黎 园 21.淇 园 22.承 云 草 堂
因园东北 因园之东 潘园东北 铁塔寺东 颐真宫后
南门西 牛市北 天仙阁东 城北三里 相里铺北 相里铺
23.张 园 24.临 溪 草 堂 25.避 尘 园 26.不 窥 园 27.王 园 28.刘 园 29.仙 园 30.仲 蔚 园 31.于 园 32.白 园 33.竹 圃
园林名称
八里庙 南井集 相里铺 城北红庙 晁家街 浣笔泉南 北门西濠上 北郭外六里 州前街
城北 城东南隅 西湖之南 马场湖之南
资 料 来 源 :[清 ]徐 宗 干 修 ,卢 朝 安 续 修 ,许 翰 纂 :道 光 《济 宁 直 隶 州 志·名 胜·园 亭 》,咸 丰 九 年 刻 本 。
35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不出笔者预料, 在清代运河漕运的繁盛期,济 宁城区的园林绿地数量较之明代有了显著增加,由 33 处增加至 56 处,城内四隅及城郊区域均有增加。 需要指出的是, 少数园林存在名称改变的情况,个 中原因在于园林主人发生了变化。 如位于济宁州治 西北的周园即明代的说剑园,位于州后陈太常宅之 西的元隐园即明代的槐隐园,位于颐真宫后的李园 即明代的抱瓮园,位于南门西的李园即明代之雅集 园,位于浣笔泉附近的董园即明代的不窥园等。
(一)集玉园 这是一处明代即已存在的园林绿地,为曾官陕 西蒲城县令的济宁籍士绅刘兆奎的别墅。 园林中部 为“事友堂”,太常陈伯友所书。 后部有楼阁可资凭 眺。 有虬松一株,枝干四面铺陈,俨如张盖;稍东有 腊梅一株,枝叶盘曲于地,花朵怒放可如钱;墙外有 楷树一株,“径围数尺,高拂云际,此种惟孔林有之, 海内不多见也”[7]。 亦有中国古典园林常常具备的叠 石景观,“堂前一石,层峦叠嶂,奇秀玲珑”[7]。 此园给 人总体的印象为:园不甚大,但清新别致,自然景观 与人造景观达到了较好的匹配。 (二)西园 西园为明代济宁诸多园林中较为闻名的一处。 首先,它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占尽了地利,史载其 “北负城,西襟堞,前抱儒学”[7]。 其次,它的占地面积 较大 。 与 诸 多 园 林 如 说 剑 园 “广 不 逾 亩 ”[7]、宾 仙 馆 “地 仅 弹 丸 ”[7]不 同 ,西 园 占 地 有 五 十 亩 之 多 , 仅 次 于 占地一百亩的黎园。 其三,虽为私家园林,但它同时 又是当地士绅聚会的场所,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公共 园林的特征。 如关于该园的史料记载,郭汝之孙“重 熙、重杰两文学辟讲堂、建号舍,多士课习其中…… 士 以 得 与 为 荣 ,因 扁 其 堂 曰 龙 门 大 社 ”[7], 即 郭 重 熙 、
33 处,城内、城郊皆有分布,其中编号 1—6 的位于 61 处,可能是就整个济宁县而言,包括了城外村镇
城内东北隅,编号 7—10 的分布于城内西北隅,编号 中的园林在内,故统计当然偏高。
11—15 的则位于东南隅, 编号 16—17 的处在城内
进入清代,尤其是清中期,是运河漕运的高潮
西南隅,编号 18—22 的位于城外北郊,编号 23—29 时期, 那么此一时段的济宁园林数量有何变化呢?
2009 年 12 月 第 8 卷第 4 期
古都名城研究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anmenxia Polytechnic
Dec.,2009 Vol.8,No.4
明清民国时期运河城市济宁的园林绿地系统
李嘎
(山西大学 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太原 030006)
摘 要:明清民国时期,济宁城市园林绿地经历了一个由盛而衰的蜕变过程。 明代园林数量大约有 33 处,清代中
表 3 清末民国时期济宁城市园林绿地数量及分布一览
编号 园林名称 地理坐落
资料来源
1.
郑均庄 济宁州城南一里 民国《济宁直隶州续
志·名 胜 志·园 亭 》
2.
契园
东南关牌坊街
同上
3.
伴村园
塘子街路东
同上
4.
怡怡园
城内天津府街
同上
5.
荩园
城北六里段家庄
同上
6.
也园
城北红庙
同上
7.
溷园
黄家街路北
同上
8. 四勤公所花园 南门大街路西 《济宁运河文化》
作者简 介 :李 嘎 (1979-),男 ,山 东 邹 平 人 ,山 西 大 学 中 国 社 会 史 研 究 中 心 讲 师 ,历 史 学 博 士 ,主 要 从 事 历 史 地 理
学、区域社会史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有长达数千年的造园历史,有着“世界园 林之母”的美誉,探讨历史时期的城市园林绿地布 局,对于开展当代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有着不言 而喻的重要意义。 明清时期中国的城市经济进入了 全新的发展时代,运河城市的变迁则是明清城市发 展的集中体现,有“运河之都”之称的济宁又是运河 城市中的佼佼者。 基于此,笔者试以明代至民国时 期的城市山东济宁为研究样本,对这一时段内济宁 园林绿地的空间布局形式、 特点等问题加以考察, 请诸位方家不吝赐教。
明清民国时期运河城市济宁的园林绿地系统
舆汇编·职方典·兖州府部·古 籍 考 四 》[4](以 下 简 称 《 图 书 集 成 》)、 道 光 《 济 宁 直 隶 州 志 》 卷 五 《 名 胜·园 亭 》[5](以 下 简 称 “道 光 志 ”)、 民 国 《济 宁 直 隶 州 续 志 》 卷九《名胜志·园亭》[6](以下简称“民国志”)。 《图书 集成》成书于清雍正初年,多记明代旧事,借此可复 原明代的园林布局;“道光志”系对清代中期园林状 况的记载;“民国志”成书于民国十六年(1927 年), 恰可管窥民国时期园林绿地布局之面貌。 此外,《济 宁运河文化》一书作者多为济宁当地之人,其对园 林部分的详细叙述弥补了历史文献记载之不足,因
宾旸门东 洸、泗之间 马驿桥南 邻避尘园 演武场后 林家桥北 西邻东城墙 城西二里 社稷坛北 状元墓下 城南八里
资料来源:[清]陈梦雷编:《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兖州府部·古籍考四》,中华书局、巴蜀书社,1985 年影印本。
由表 1 可见, 明代济宁城区的园林绿地数量凡 园,编号 33 的竹圃则位于城外南郊。 “民国志”所言
1855 年黄河自山东张秋穿运河夺大清河入海, 使运河漕运大受影响,最终导致清政府改行漕粮海 运,加之清末民初政局动荡、战乱频仍,终使鲁西运 河地区由明清时代繁荣富庶的经济核心区渐而成 为贫穷、动荡的边缘区域。 这对济宁园林的发展产 生了极大影响,由此清末民国时期济宁城市园林绿 地的数量大为缩减,“民国志”所载城区园林数量仅 有 7 处,另《济宁运河文化》一书又载有 3 处,凡 10 处,如表 3 所示。
36
三、济宁城市园林绿地的景观特征
由上文诸表可见,广泛分布于济宁城区的园林 绿地既非帝王宫苑,亦非名胜园林,绝大部分为私 家园林,这是由济宁作为运河工商业城市的性质决 定的。 正是由于这一因素,园林主人可以尽情将自 己的审美情趣体现在园林修造之中,因此各个园林 彼此之间很少雷同,而是各有千秋,个性鲜明。 现举 各个时段几个较为典型的实例加以说明。
潘园东北 文园北半里
铁塔寺前 铁塔寺南 铁塔寺东 颐真宫后
南门西 牛市北 天仙阁东 城北三里 相里铺北 相里铺 马驿桥南 演武场后
29.仙 园 30.刘 园 31.刘 园 32.杨 园 33.董 园 34.仲 蔚 园 35.于 园 36.陈 园 37.白 园 38.李 园 39.汪 园 40.徐 园 41.赵 园 42.李 园
众所周知,自元代定都北京之后,中央朝廷为 了满足都城的粮食供应,兴修京杭大运河以转输江 南财赋。 运河航道在明清时期得到充分利用,数百 年来漕运发达;1855 年黄河自山东张秋穿运河并最 终夺大清河入海,使运河漕运大受影响。 因为上述 原因,使得运河沿岸城市经历了一个由运河而兴又 因运河而衰的蜕变历程。 济宁就是这一类型城市中 的典型代表。 在运河漕运繁盛时期,我国东南各省 的富商大贾接踵而至,济宁城区集聚了大量的外来 人口,其中当然也包括当地的乡绅雅士,他们为了 追求生活环境的优越,竞相建造园林。 济宁城市园 林数量之多,造园艺术水平之高,在明清时期的北 方城市中可谓非常突出,正因为此,济宁被时人誉
9. 夏宅花园
黄家街路南
同上
10. 吕宅花园 文昌阁街路北
同上
清代中期济宁城市园林绿地空间布局示意图 注:底图采自潘守廉修,袁绍昂纂:民国《济宁县志》卷首 《济宁城厢图》,1927 年铅印本;图中阿拉伯数字所指园林名 称参见表 2,如图中数字 1 即指表 2 中的“1.集玉园”;受史料 限制,图中个别园林方位系大体位置,并非确址;图中所示园 林凡 42 处,其他 14 处园林即表 2 中编号 25、26、31、32、41、 42、43、44、45、46、50、52、54、55,因 处 城 郊 较 远 ,受 图 幅 所 限 , 无法入图,此处暂付阙如。
城之艮方 集玉园东 闲园之南 大隐园东 城隍庙后
东门里 泮宫后 儒学前 州署西 州治西北 州治之后 州城东南 因园东北 因园之东
表 2 清代中期济宁城市园林绿地数量及分布一览
园林名称 地理坐落 园林名称 地理坐落 地理坐落
15.文 园 16.宋 园 17.张 园 18.柳 待 堂 19.宾 仙 馆 20.李 园 21.孙 园 22.王 园 23.负 郭 园 24.黎 园 25.朱 园 26.承 云 草 堂 27.避 尘 园 28.王 园
的则分布在城外东郊, 编号 30—32 的系城外西郊 笔者据“道光志”详加排比,列为表 2 如下:
园林名称
1.集 玉 园 2.闲 园 3.大 隐 园 4.拙 园 5.芜 园 6.宾 旸 园 7.西 园 8.王 园 9.适 园 10.周 园 11.元 隐 园 12.因 园 13.竹 园 14.潘 园
地理坐落
期增至 56 处之多,清末民初衰减至 10 余处。 以园林发展最为繁盛的清代中期为例,济宁大多数园林占据了优越的地
理区位,布局形式为点状布局,同时在局部区域存在一定的集聚趋势,呈现出局部组群式分布的特色。 明清至民国时
期的济宁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对城市发展有明显的景观意义和生态意义,对今天济宁的城市生态规划亦有借鉴价值。
关键词:明清民国;济宁;园林绿地;点状布局
中 图 分 类 号 :K928.73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671-9123 (2009)04-0034-04
基 金 项 目 :山 西 大 学 博 士 科 研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0809017)
收 稿 日 期 :2009-10-12
西邻东城墙 林家桥北 五里营 后班村 邻避尘园 城西二里 社稷坛北 径对西门 状元墓下 状元墓西 太和桥东
太和桥泉沟 未载
城八里
43.黄 园 44.臧 园 45.凤 渚 别 业 46.也 园 47.意 园 48.嘉 树 堂 49.北 潘 园 50.荩 园 51.朱 园 52.宋 张 氏 亭 园 53.杨 翰 林 宅 54.百 岁 里 55.徐 中 丞 旧 宅
表 1 明代济宁城市园林绿地数量及分布一览
园林名称
地理坐落
园林名称
地理坐落
园林名称
地理坐落
1.集 玉 园 2.闲 园 3.大 隐 园 4.拙 园 5.芜 园 6.宾 旸 园 7.西 园 8.说 剑 园 9.王 园 10.槐 隐 园 11.因 园
城之艮方 集玉园东 闲园之南 大隐园东 城隍庙后
东门里 泮宫后 州治西北 儒学前 州治之后 州城东南
此本文对此书所涉相关材料亦有所引用。
二、济宁园林绿地的数量与分布
上文业已交代,济宁城市的繁盛与否受制于运 河航道的兴衰状况,因此自明代迄于民国,济宁城 市园林绿地的数量经历了一个由盛而衰的蜕变轨 迹。 明代漕运十分发达,济宁城市面貌繁盛一时,因 而此一时期的园林数量甚为可观, 据 “民国志”所 言,明代时“园亭第宅凡六十有一”[6]。 笔者据《图书 集成》记载,统计出明代济宁城区园林数量与分布 状况,如下表所示:
34
为“江北小苏州”。 可见以济宁为研究对象具有相当 的典型意义。
实际上,对历史时期城市园林绿地进行探讨已 有先行者为之,如李瑞《北宋东京园林绿地及空间 结 构 》一 文[1],从 园 林 绿 地 的 组 成 和 景 观 特 征 、园 林 的数量和分布、园林绿地的空间结构特征及意义三 个方面对北宋都城东京的园林绿地系统进行了详 尽的探讨,给笔者启发尤大。 截至目前,对济宁城市 园林的论述文章凡有两篇,一为《济宁运河文化》第 四章所载《园林》一节 ,此 [2](P161-169) 节 对 清 末 民 国 时 期 济宁城的著名园林绿地进行了介绍, 涉及园林方 位、建造时间、园林构造等,但由于时段集中于清末 民国以及对园林仅停留在介绍的层面上,缺乏较为 深刻的分析与总结,并不能使人对整个明清民国时 期的园林绿地实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另一篇论文 为 《棋 布 于 运 河 之 滨 的 济 宁 私 家 园 林 》[3],作 者 分 明 代、清代、清末民初三个时段对济宁的某些重要园 林绿地加以探讨,时段与本文完全相同,不过该文 的主旨在于以园林绿地为切入点,以此来反映济宁 城市的兴衰,并不注重园林绿地的空间分布,因此 该文实为历史学范畴的成果。 可见,以城市园林绿 地系统为视角的研究至今尚未出现, 工作亟待展 开,这正是本文的写作旨趣所在。
12.竹 园 13.潘 园 14.文 园 15.宾 仙 馆 16.抱 瓮 园 17.雅 集 园 18.王 园 19.负 郭 园 20.黎 园 21.淇 园 22.承 云 草 堂
因园东北 因园之东 潘园东北 铁塔寺东 颐真宫后
南门西 牛市北 天仙阁东 城北三里 相里铺北 相里铺
23.张 园 24.临 溪 草 堂 25.避 尘 园 26.不 窥 园 27.王 园 28.刘 园 29.仙 园 30.仲 蔚 园 31.于 园 32.白 园 33.竹 圃
园林名称
八里庙 南井集 相里铺 城北红庙 晁家街 浣笔泉南 北门西濠上 北郭外六里 州前街
城北 城东南隅 西湖之南 马场湖之南
资 料 来 源 :[清 ]徐 宗 干 修 ,卢 朝 安 续 修 ,许 翰 纂 :道 光 《济 宁 直 隶 州 志·名 胜·园 亭 》,咸 丰 九 年 刻 本 。
35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不出笔者预料, 在清代运河漕运的繁盛期,济 宁城区的园林绿地数量较之明代有了显著增加,由 33 处增加至 56 处,城内四隅及城郊区域均有增加。 需要指出的是, 少数园林存在名称改变的情况,个 中原因在于园林主人发生了变化。 如位于济宁州治 西北的周园即明代的说剑园,位于州后陈太常宅之 西的元隐园即明代的槐隐园,位于颐真宫后的李园 即明代的抱瓮园,位于南门西的李园即明代之雅集 园,位于浣笔泉附近的董园即明代的不窥园等。
(一)集玉园 这是一处明代即已存在的园林绿地,为曾官陕 西蒲城县令的济宁籍士绅刘兆奎的别墅。 园林中部 为“事友堂”,太常陈伯友所书。 后部有楼阁可资凭 眺。 有虬松一株,枝干四面铺陈,俨如张盖;稍东有 腊梅一株,枝叶盘曲于地,花朵怒放可如钱;墙外有 楷树一株,“径围数尺,高拂云际,此种惟孔林有之, 海内不多见也”[7]。 亦有中国古典园林常常具备的叠 石景观,“堂前一石,层峦叠嶂,奇秀玲珑”[7]。 此园给 人总体的印象为:园不甚大,但清新别致,自然景观 与人造景观达到了较好的匹配。 (二)西园 西园为明代济宁诸多园林中较为闻名的一处。 首先,它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占尽了地利,史载其 “北负城,西襟堞,前抱儒学”[7]。 其次,它的占地面积 较大 。 与 诸 多 园 林 如 说 剑 园 “广 不 逾 亩 ”[7]、宾 仙 馆 “地 仅 弹 丸 ”[7]不 同 ,西 园 占 地 有 五 十 亩 之 多 , 仅 次 于 占地一百亩的黎园。 其三,虽为私家园林,但它同时 又是当地士绅聚会的场所,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公共 园林的特征。 如关于该园的史料记载,郭汝之孙“重 熙、重杰两文学辟讲堂、建号舍,多士课习其中…… 士 以 得 与 为 荣 ,因 扁 其 堂 曰 龙 门 大 社 ”[7], 即 郭 重 熙 、
33 处,城内、城郊皆有分布,其中编号 1—6 的位于 61 处,可能是就整个济宁县而言,包括了城外村镇
城内东北隅,编号 7—10 的分布于城内西北隅,编号 中的园林在内,故统计当然偏高。
11—15 的则位于东南隅, 编号 16—17 的处在城内
进入清代,尤其是清中期,是运河漕运的高潮
西南隅,编号 18—22 的位于城外北郊,编号 23—29 时期, 那么此一时段的济宁园林数量有何变化呢?
2009 年 12 月 第 8 卷第 4 期
古都名城研究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anmenxia Polytechnic
Dec.,2009 Vol.8,No.4
明清民国时期运河城市济宁的园林绿地系统
李嘎
(山西大学 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太原 030006)
摘 要:明清民国时期,济宁城市园林绿地经历了一个由盛而衰的蜕变过程。 明代园林数量大约有 33 处,清代中
表 3 清末民国时期济宁城市园林绿地数量及分布一览
编号 园林名称 地理坐落
资料来源
1.
郑均庄 济宁州城南一里 民国《济宁直隶州续
志·名 胜 志·园 亭 》
2.
契园
东南关牌坊街
同上
3.
伴村园
塘子街路东
同上
4.
怡怡园
城内天津府街
同上
5.
荩园
城北六里段家庄
同上
6.
也园
城北红庙
同上
7.
溷园
黄家街路北
同上
8. 四勤公所花园 南门大街路西 《济宁运河文化》
作者简 介 :李 嘎 (1979-),男 ,山 东 邹 平 人 ,山 西 大 学 中 国 社 会 史 研 究 中 心 讲 师 ,历 史 学 博 士 ,主 要 从 事 历 史 地 理
学、区域社会史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有长达数千年的造园历史,有着“世界园 林之母”的美誉,探讨历史时期的城市园林绿地布 局,对于开展当代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有着不言 而喻的重要意义。 明清时期中国的城市经济进入了 全新的发展时代,运河城市的变迁则是明清城市发 展的集中体现,有“运河之都”之称的济宁又是运河 城市中的佼佼者。 基于此,笔者试以明代至民国时 期的城市山东济宁为研究样本,对这一时段内济宁 园林绿地的空间布局形式、 特点等问题加以考察, 请诸位方家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