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第十三章 呼吸生理16
生理学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的场所
外膜 场所:细胞质和线粒体 数目:500~2000个 结构特点:外膜通 透,内膜选择透过。 内膜 基质 嵴
功能:三羧酸循环(基质)、 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内膜)
第二节 呼吸代谢的多样性
葡萄糖 糖 酵 解 有 氧 呼 吸 丙酮酸
有O2 无O2 有O2
磷酸戊糖途径
酒精发酵 乳酸发酵
无氧呼吸
6CO2+5 G6P+12NADPH +H+ + Pi
PPP在葡萄糖降解中所占的比例与生理过程 有关:
*感病、受旱、受伤、衰老的组织中及种子
形成过程中,PPP途径加强。
2、PPP途径生理意义
为物质合成提供还原剂:是生物体内产生 NADPH2的主要途径,氧化1葡萄糖,产生 12个NADPH2 许多中间产物为其它物质合成提供了原料 与光合作用有共同的中间产物,因而将呼吸作 用和光合作用可以联系起来。 在许多植物中普遍存在,特别是在植物感病和 受伤、干旱时,该途径可占全部呼吸50%以上。
呼吸链=氢传递体+电子传递体
二、电子传递及氧化磷酸化
FAD NAD FMN UQ H+ cytb cytc1 cytc cytaa3 O2 H2 O
氢传递体:传递H(H++e),包括NAD+(辅酶Ⅰ)、 NADP+(辅酶Ⅱ)、FMN、FAD、辅酶Q(CoQ或UQ) 等。 电子传递体:只传递电子,包括细胞色素系统 (Cyt)和黄素蛋白、铁硫蛋白。 除UQ外,多数组分与蛋白质结合成复合体镶嵌在膜内。
3)酒精和乳酸发酵
4)戊糖磷酸途径(PPP)
(一)糖酵解途径(EMP途径)
糖酵解是将葡萄糖降解成丙酮酸并释放能 量的过程。 进行部位是在细胞质中,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共同的途径 功能: 糖
第7章.呼吸生理ppt
第三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一、呼吸中枢的调控 l 呼吸中枢:是指中枢神经系统中与产生和调节
呼吸运动有关的神经细胞群。 l 延髓—呼吸的基本中枢 产生基本呼吸节律 l 脑桥—呼吸调整中枢 完善正常呼吸节律 l 大脑皮质—呼吸高级中枢 随意控制呼吸
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一)肺牵张反射 (黑-伯氏反射):
胸膜腔内压
1、胸膜腔内压的概念 胸膜腔内压—简称胸内压,是指胸膜腔内的压力。
l 胸膜腔为密闭、潜在的腔。 l 通常胸内压低于大气压,又称为胸内负压。 l 气胸—指胸膜破裂,空气进入胸膜腔。
2、胸膜腔负压的形成原理
l 形成前提:胸膜腔的密闭性 l 二种作用力:肺内压,肺回缩力
胸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力 吸气及呼气末肺内压=大气压 胸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力 以1个大气压的值为0则: 胸内压= -肺回缩力 l 胸膜腔负压是由肺的回缩力所造 成.
织液中的H+浓度变化。 l 当脑脊液中H+浓度升高时,
中枢化学感受器兴奋,反射 性使呼吸运动增强。 l 血液中H+浓度变动对其作用 不大。不能感受低O2的刺激。
2、CO2、低O2、H+对呼吸的影响
(1)CO2对呼吸的影响: l CO2是调节呼吸运动最重要的化学因素,是促进呼吸的
生理性刺激。 当吸入气中CO2适当增加,可使呼吸加深加快; 当过度通气排出CO2过多,可使呼吸减弱甚至暂停; 当吸入CO2过多,体内CO2堆积,可抑制呼吸中枢。
抑制作用,表现为呼吸抑制。
(3)H+对呼吸的影响
l 动脉血中pH值减小,呼吸加强;pH值增大,呼 吸减弱。
l 作用途径:血液中H+不易通过血-脑屏障,主要 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中枢兴奋, 呼吸加强。
13 第十三章 人体几个重要阶段的生理特征
课后自测
1.男性青春期一般发育过程分为几个时期? 2.男性第二性征主要表现有哪些? 3.女性第二性征主要表现有哪些? 4.何谓青春期延迟? 5.青春期性成熟受到哪些调节因素的影响? 6.女性围绝经期有哪些症状?如何预防?
1.女性青春期正确的描述是 A.从月经初潮到性器官发育成熟 B.从副性征出现到月经初潮 C.月经初潮之后还不能出现副性征 D.生殖器官还末发育成熟 E.进入13岁年龄就是青春期
二、女性更年期
(一)围绝经期 (perimenopause) 围绝经期是指从绝经前一段时间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 物学改变及临床特征时到绝经后12个月内。其中包含绝经前期、绝
经期、绝经后期。
(二)围绝经期症状特点
WHO将与绝经有关的症状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①血管舒缩症 潮热、夜间出汗。 ②泌尿生殖器官的萎缩 性交困难、排尿困难、尿痛、尿急或应力 性尿失禁。 ③围绝经期的月经不规律。 ④其它症状 抑郁、精神紧张、心慌、头痛、失眠、乏力,液体潴 留、背痛、注意力不集中和头晕、皮肤感觉异常等。
四、青春期的心理特征
青春期既是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又是心理发育、智力发展的关 键时期。不仅在心理活动、行为、爱好等方面会发生很大程度的变 化,而且在智力、心理(逻辑思维、道德观、世界观等)上都会达 到新的水平。 在青春期,人的精力充沛、追求新奇、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兴 趣,富于想象力、有很强的独立意向和求知欲。人的情绪变化大,
一、男性青春期
(一)男性性器官的发育: 男性一般青春期的发育过程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期:为青春期开始,大约在9~12岁。此期睾丸的支持细胞、 间质细胞数目稍有增加,睾丸开始增大,曲细精管量少而细微, 生精细胞仅有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间质细胞开始分泌少量睾酮, 附属性器官开始缓慢生长,但仍处于幼稚状态。
病理生理学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呼吸衰竭呼吸是吸入外界气体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通过呼吸摄入氧和排出二氧化碳,维持血液气体分压于正常范围内。
气体交换过程分为通气、弥散、灌流和呼吸调控4个功能部分。
通气是指空气从外界进入体内,在气管支气管系统内分布到气体交换单位即肺泡。
弥散包括O2和C O2经肺泡毛细血管膜在肺泡腔和肺毛细血管之间运动。
灌流是指肺动脉的混合静脉血经肺循环分布到肺泡毛细血管,再回到肺静脉的过程。
呼吸调控即通气调节,通常与代谢需要的变化一致。
呼吸衰竭的概念在海平地区静息时吸入空气的条件下,由于呼吸功能障碍致动脉血氧分压(PaO2)下降低于60m m H g(8.0 kPa),或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升高超过50m m H g(6.7kPa),同时有呼吸困难表现者,称为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
我们将从轻到重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障碍都称为呼吸功能不全,呼吸衰竭是呼吸功能不全的严重阶段。
本章阐述呼吸衰竭的分类、原因、发病机制、机能代谢变化,并专门介绍急性呼吸衰竭的一个例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第一节呼吸衰竭的分类从不同角度出发,可将呼吸衰竭分成各种类型。
一、急性和慢性根据发生的速度分为急性和慢性呼吸衰竭。
急性呼吸衰竭可在数分钟到数日内发生,常出现明显症状。
见于呼吸中枢病变、呼吸道阻塞和肺的急性病变。
慢性呼吸衰竭的发展历时数月到数年,在代偿功能不足时出现呼吸衰竭的各种表现。
最典型的是慢性阻塞性肺疾患。
二、通气性和换气性根据发生机理,将呼吸衰竭分为通气性和换气性两类。
通气性呼吸衰竭是因肺的舒缩受限或气道阻力增加所引起;换气性呼吸衰竭多因肺内分流、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和气体弥散障碍所引起。
三、低氧血症型和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型低氧血症型又称Ⅰ型呼吸衰竭,患者仅有低氧血症,P a C O2正常或降低。
低氧血症同时伴有高碳酸血症又称为Ⅱ型呼吸衰竭。
四、中枢性和外周性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中枢性和外周性呼吸衰竭。
《人体解剖生理学》各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细胞和基本组织一、填空题1、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2、脂类蛋白质3、线粒体4、被覆上皮腺上皮感觉上皮生殖上皮5、肌纤维的周缘多6、肌原纤维肌肉7、长柱状闰盘节律性植物性8、胞体突起9、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二、选择题:1、A2、D3、E4、A5、E6、D7、A8、C9、C 10、E三、问答题:1、①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②上皮细胞有明显极性,分游离面和基底面;③上皮组织没有血管,其营养来自深层的结缔组组织;④再生能力强。
第二章运动系统一、填空题1、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2、骨膜骨质骨髓3、骨密质骨松质红骨髓黄骨髓4、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二、选择题1、C2、C3、D综合练习题一、填空题1、新陈代谢2、强度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刺激强度3、兴奋抑制4、易化扩散(以“通道”为中介)主动转运5、胞饮作用6、钾离子7、乙酰胆碱8、钙离子10、神经调节、体液调节11、正反馈12、神经、肌肉、腺体二、选择题1、C2、C3、B4、D5、C 7、D 8、A 9、C10、C 11、B 12、B 13、C 14、D 15、D 16、B三、问答题1.答:细胞膜转运物质的方式有: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入胞。
K+、Na+是通过易化扩散(以“通道”为中介)顺差通过细胞膜;通过主动转运逆着电-化学差通过细胞膜的。
O2是通过单纯扩散出入细胞。
葡萄糖是通过易化扩散(以“载体”为中介)出入细胞的。
细菌是通过入胞作用和出胞作用进出细胞的。
水是利用渗透梯度从低渗一侧到高渗侧。
2.细胞在静息状态下,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的形成是由细胞膜对特异离子的相对通透性不同和离子的跨膜浓度梯度决定的。
A、Na+-K+泵的作用(…);B、Na+、K+、Cl-、有机负离子通透性;C、在静息状态下,膜内外存在K+浓度差且细胞膜对K+有较大的通透性,因而K+顺浓度差向膜外扩散,增加膜外的正电荷,随着K+的外流,膜外正电荷逐渐增多,膜内负电荷也逐渐增多,限制K+外流,当扩散力=电场力时,K+停止外流,膜电位固定,所以静息电位是钾离子外流而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组织学与胚胎学》同步练习题——呼吸系统(含答案,人卫版)
第十三章呼吸系统一、概念题1.嗅细胞2.肺小叶3.肺泡隔4.尘细胞5.Ⅱ型肺泡上皮细胞6.气血屏障7.肺泡8.导气部9.呼吸部10 .Ⅰ型肺泡细胞二、填空题11 .嗅部上皮为 _________ ,由 _________ , _________ 和 _________ 组成。
12 .气管外膜由 _________ 和 _________ 构成。
13 .气管粘膜可分为 _________ 和 _________ 两层。
14 .从 _________ 到 _________ 为肺的导气部。
15 .呼吸性细支气管最显著的特征是 _________ 。
16 .肺动脉为肺的 _________ ,支气管动脉为肺的 _________ 。
17 .肺泡隔由 _________ 和_________ 构成。
其中内含有丰富的 _________ 和_________。
18 .肺泡壁由 _________ 和 _________ 组成。
19 .肺泡巨噬细胞位于 _________ 或 _________ 。
20 .肺组织由 _________ 和 _________ 组成。
21 .从呼吸性细支气管开始具有 _________ ,因而 _________ 及其以下的分支构成肺的_________ 。
22 .呼吸系统包括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和_________ 等器官。
23 .气管的软骨环缺口朝向 _________ ,缺口处有 _________ 和 _________ ;软骨环之间以 _________ 相连接。
24 .肺叶支气管以下的导气部依次称为 _________ 、 _________ 和 _________ 。
三、单项选择题25 .鼻嗅部粘膜A .上皮为假复层柱状上皮B .嗅细胞为多极神经元C .支持细胞为矮柱状D .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E .固有层内含单管泡状混合腺26 .气管壁的三层结构是A .粘膜、粘膜肌层、浆膜B .上皮、肌层、外膜C .粘膜、肌层、浆膜D .粘膜、肌层、外膜E .粘膜、粘膜下层、外膜27 .肺小叶由及其属枝和肺泡构成A .肺内支气管B .小支气管C .细支气管D .终末细支气管E .呼吸性细支气管28 .鼻呼吸部粘膜A .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B .杯状细胞较少C .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D .基膜不清楚E .固有层内含分支管泡状腺29 .对气管外膜描述哪项是错的A .由马蹄铁形的透明软骨环和纤维结缔组织构成B .软骨环之间有环状韧带相连接C .软骨环的缺口朝向气管背侧D .软骨环的缺口朝向气管腹侧E .缺口有平滑肌束和气管腺30 .对气管上皮描述哪项是对的A .为单层柱状上皮B .为单层立方上皮C .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D .为假复层柱状上皮E .为复层扁平上皮31 .气管外膜A .由间皮构成B .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C .由环形软骨环构成D .由马蹄铁形透明软骨环和纤维结缔组织构成E .软骨环缺口朝向气管腹侧32 .对气管固有膜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含弹性纤维的结缔组织组成B .含腺体导管、血管C .含神经纤维D .浆细胞缺乏E .含淋巴组织33 .对气管粘膜下层描述哪项是错的A .结缔组织较疏松B .与固有膜没有明显界限C .内含血管神经D .杯状细胞较丰富E .内含混合腺A .位于Ⅰ型肺泡细胞之间B .细胞是园形或立方形C .胞质内有含磷脂的板层小体D .小体以胞吐方式将分泌物排入肺泡腔内E .其分泌物只是提高肺表面张力35 .呼吸性细支气管是A .管壁表面为单层柱状上皮B .管壁表面为单层扁平上皮C .管壁表面为单层立方上皮D .上皮为软骨片E .管壁表面为单层纤毛柱状上皮36 .对肺泡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 .肺泡为多面形的薄壁囊泡B .开口于呼吸性细支气管C .开口于肺泡管、肺泡囊D .肺泡壁由单层立方上皮构成E .人每侧肺约有肺泡3-4亿个37 .具有分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细胞是A .Ⅰ型肺泡细胞B .Ⅱ型肺泡细胞C .浆细胞D .肺泡巨噬细胞E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38 .对Ⅰ型肺泡细胞哪项是错的A .细胞扁平B .有核部分较厚C .无核部分细胞质菲薄D .参于气血屏障的组成E .胞质内有许多富含磷脂的板层小体A .粘膜下层逐渐增厚B .腺体逐渐增多C .至终末细支气管时腺体完全消失D .至小支气管时腺体完全消失E .至细支气管时腺体完全消失40 .对肺导气部粘膜描述哪项是对的A .粘膜上皮均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B .管径逐渐缩小,上皮亦逐渐变厚C .管径逐渐缩小,杯状细胞逐渐增多D .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E .细支气管处,粘膜上皮逐渐变为单层柱状纤毛上皮41 .肺导气部A .细支气管B .呼吸性细支气管C .肺泡管D .肺泡E .肺泡囊42 .对终末细支气管的描述哪项是对的A .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B .杯状细胞较丰富C .外膜中软骨片是完全消失D .外膜中软骨是片状E .平滑肌已形成完整的环形肌层43 .Ⅱ型肺泡细胞A .位于肺泡腔内B .细胞堤扁平状C .细胞质内吞饮小泡较多D .以吞饮的方式吸入空气尘粒E .位于Ⅰ型肺泡细胞之间44 .Ⅰ型肺泡细胞A .细胞扁平B .细胞呈立方状C .有核部分较薄D .无核部分的细胞质较厚E .参与肺泡隔的构成45 .肺泡由A .Ⅰ型和Ⅱ型肺泡细胞组成B .尘细胞组成C .单层扁平上皮细胞组成D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组成E .表面活性物质组成46 .肺内支气管各级分支中,管壁内有明显环行平滑肌的管道主要是A .细支气管和小支气管B .小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C .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D .终末细支气管和呼吸细支气管E .以上均不对47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性质和作用A .是磷脂,提高肺泡表面张力B .是磷脂,降低肺泡表面张力C .是糖蛋白,提高肺泡表面张力D .是糖蛋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E .是糖脂,保护肺泡上皮48 .电镜下观察辨认Ⅱ型肺泡细胞的主要依据是A .表面微绒毛较多B .线粒体丰富C .溶酶体丰富D .有许多分泌颗粒E .内质网发达四、多项选择题49 .鼻粘膜A .前庭部表面为复层扁平上皮B .呼吸部和嗅部表面均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C .三部分固有层内均有毛和皮脂腺D .三部分固有层内均可见腺体E .三部分固有层内均有静脉丛50 .嗅细胞A .呈细长梭形B .游离面有一根细长的嗅毛C .基部与嗅神经末梢形成突触连接D .胞质内有许多黄色色素颗粒E .嗅毛上有感受不同化学物质刺激的受体51 .嗅腺A .是一种粘液腺B .位于固有层内C .分泌物可溶解吸入空气内的化学物质D .分泌物可清洗上皮表面E .嗅毛摆动使分泌物排出52 .患过敏性鼻炎时,鼻分泌物内可见A .嗜酸性粒细胞B .嗜碱性粒细胞C .单核细胞D .红细胞E .肥大细胞53 .气管管壁A .由粘膜、肌层和外膜三层组成B .粘膜分上皮、固有层、粘膜肌层三层C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内有较多杯状细胞D .肌层内有少量骨骼肌纤维E .“C”形软骨环在外膜内54 .长期吸烟或反复感染可使气管和支气管A .纤毛细胞减少,纤毛运动减弱B .杯状细胞增多,分泌旺盛C .腺体增生肥大,分泌增强D .分泌的粘液糖蛋白成分发生变化E .白细胞渗出浸润55 .肺小叶A .胎儿肺小叶分界清楚B .成人肺小叶分界不明显C .呈锥体形,尖向肺门D .肺表面可见小叶底轮廓E .每个肺约有 50 ~ 80 个56 .从叶支气管至小支气管,管壁结构变化规律是A .上皮内杯状细胞渐增多B .纤毛消失C .腺体逐渐减少D .软骨逐渐减少E .环行平滑肌渐明显57 .支气管哮喘病时,环行平滑肌发生痉挛性收缩的管道主要是A .段支气管B .小支气管C .细支气管D .终末细支气管E .呼吸细支气管58 .终末细支气管的结构特点是A .上皮是单层柱状,有少量纤毛细胞B .有完整的环行平滑肌C .粘膜皱襞明显D .有少量腺体和软骨E .上皮内有少量杯状细胞59 . Clara 细胞A .主要分布在小支气管上皮内B .是一种分泌细胞C .胞质内无分泌颗粒D .可吸收毒物并将其转化为弱毒物质E .分泌的蛋白水解酶可分解粘液60 .Ⅰ型肺泡细胞A .宽大而扁平B .有孔C .相邻细胞间无连接结构D .基底面无基膜E .参与组成气血屏障五、是非题61 .嗅细胞是机体唯一的一种存在于上皮内的感觉神经元,其基部的轴突组成嗅神经。
《生理学》第五章呼吸
《生理学》第五章呼吸呼吸,这一我们习以为常的生命活动,却蕴含着极其复杂而精妙的生理机制。
从我们每一次不经意的吸气到呼气,身体内部都在进行着一系列有条不紊的运作。
呼吸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气体在我们体内进出的过程,但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实际上包含了多个环节。
首先是肺通气,这是呼吸的第一步。
当我们吸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
肋间外肌的收缩会使得肋骨向上向外移动,从而增大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膈肌的收缩则会使其顶部下降,增加胸廓的上下径。
这样一来,胸廓的容积就增大了,导致肺内的压力低于大气压,外界的空气便顺着压力差被吸入肺内。
而当我们呼气时,情况则相反,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胸廓容积缩小,肺内压力高于大气压,肺内的气体被排出。
接下来是肺换气。
吸入的空气到达肺泡后,并不是直接就进入血液被运输到全身各处了。
在肺泡和肺毛细血管之间,需要进行气体交换。
肺泡内的氧气浓度高,而肺毛细血管内的氧气浓度低;同时,肺毛细血管内的二氧化碳浓度高,肺泡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低。
这样,在浓度差的驱动下,氧气从肺泡扩散进入血液,二氧化碳则从血液扩散进入肺泡,完成气体交换。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也是呼吸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氧气主要是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通过血液循环被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而二氧化碳则有三种运输形式:碳酸氢盐形式、氨基甲酰血红蛋白形式和物理溶解形式。
其中,碳酸氢盐形式是最主要的运输方式。
呼吸运动的调节是保证呼吸功能正常运行的关键。
呼吸中枢位于脑干,包括延髓、脑桥等部位。
延髓是产生呼吸节律的基本中枢,而脑桥则对呼吸节律有调整作用。
此外,外周化学感受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也在呼吸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外周化学感受器主要感受动脉血中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氢离子浓度的变化;中枢化学感受器则对脑脊液中的氢离子浓度敏感。
当体内的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氧分压降低或者氢离子浓度升高时,化学感受器会将这些信号传递给呼吸中枢,从而调节呼吸运动的频率和深度,以保证体内气体的平衡。
中国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第九版课件13 第十三章 休克
病理生理学(第9版)
4. 临床表现
休克微循环淤血期的主要临床表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病理生理学(第9版)
(三)微循环衰竭期
1. 微循环变化特点 不灌不流,微血栓形成 无复流现象
休克DIC期的微循环变化
病理生理学(第9版)
(三)微循环衰竭期
2. 微循环变化机制 (1)微血管麻痹性扩张 (2)DIC形成
➢ 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 凝血系统激活 ➢ TXA2-PGI2平衡失调 3. 微循环变化的严重后果 全身器官的持续低灌流
一、失血性休克
失血后是否引起休克,取决于失血量和失血速度
➢ 在15~20分钟内失血少于全身总血量的10%~15%时,机体可通过代偿使血压保持 ➢ 在15分钟内快速大量失血超过总血量的20%,即可引起失血性休克 ➢ 失血量超过总血量的45%~50%,会很快导致死亡
病理生理学(第9版)
二、脓毒性休克
脓毒症: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产生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 脓毒性休克:为sepsis的一个特殊亚型,指伴有严重的循环、细胞功能代谢 异常的脓毒症,表现为在充分液体复苏的情况下仍需要缩血管药物才能维持 平均动脉压在65mmHg以上,其血清乳酸高于2 mmol/L (18 mg/dL)
(二)炎症细胞活化及炎症介质表达增多
第三节
机体代谢与功能变化
病理生理学(第9版)
一、物质代谢紊乱
氧耗减少,糖酵解加强,糖原、脂肪和蛋白分解代谢增强,合成代谢减弱
二、 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
(一)代谢性酸中毒 (二)呼吸性碱中毒 (三)高钾血症
三、器官功能障碍
第四节
几种常见休克的特点
病理生理学(第9版)
第十三章
休克
呼吸系统生理解剖
吸频率为16—18次/分。
肺活量
• 在作一次最深吸气后,尽力呼出的最大气量, 称肺活量. 正常成人肺活量:2.5~3.5L
• 潮气量:是指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 的气量。 正常成人潮气量:400~600(500)mL
呼吸系统微细结构
• 黏膜: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含杯状细胞,可分 泌黏液。 • 软骨:“C”字形状。 • 平滑肌:功能是通过口径改变调节气量。 • 支气管腺体:分泌酸性及中性多糖、白蛋白及抗 体。 • 粘液毯:内层为稀薄的溶胶,外层为粘稠的凝胶 ,在纤毛波浪状运动下(以1000-1500次/分), 粘液以6-18mm的速度向喉头推进,干燥或黏液分 泌过量使纤毛运动消失。
呼吸系统各部分解剖
谢谢!
鼻— 包括鼻腔和鼻旁窦
鼻腔粘膜分区
1.嗅区
分布于上鼻甲及鼻中隔上部粘膜,略呈浅黄色。 2.呼吸区: 嗅区以外的粘膜,呈淡红色。其中位于鼻中隔Βιβλιοθήκη 前下部的粘膜,血管丰富,称易出血区。
鼻腔粘膜 上鼻甲,中膈上 嗅区粘膜略浅黄 呼吸区,占大部 粘膜水肿不通畅 中膈前下易出血 注意保护莫损伤
呼吸系统
培训部
呼吸系统组成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和支 气管 气体进出肺的 通道。 气体交换器官:肺
呼吸道
上呼吸道
呼吸道分为上呼吸道和 下呼吸道 下呼吸道组成。 上呼吸道:鼻、咽、喉 下呼吸道:气管、支气管 上下呼吸道分界:甲状软骨
呼吸系统功能
主要功能是呼吸,即吸入O2和 呼出CO2,使人体能在自然环 境中生存。
喉(喉结)
会厌软骨
甲状软骨
喉正面
喉后面观
声门
气管
气管和支气管 圆筒状长管 50~60个软骨环 借结缔组织联接 支气管入肺后,再 行多次分支,形成 支气管树。
人体生理学——呼吸
1.碳酸氢盐(HCO3-)
(1)在组织细胞:
CO2
CO2 + H2O
H2CO3
ClCl-
HCO3-
HCO3-
红细胞 血浆
H+ +HbO2 HHb+O2
O2
1.碳酸氢盐(HCO3-)
(2)在肺部:
血 浆 肺泡
红细胞 H2CO3 H2O+CO2 CO2
反映血液PO2与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称为氧解离曲线。 1.氧解离曲线的上段:PO2100~60mmHg 曲线较平坦,表明PO2的变化对Hb氧饱和度的影响不大。 意义:吸入气PO2只要不低于60mmHg,血液就可携带足够量的O2供组织细胞利用。
(三)氧解离曲线
O2。
2.氧解离曲线的中段:PO260~40mmHg 曲线较陡直,是反映HbO2释放2的部分。 表示PO2稍降低,Hb氧饱和度将明显降低,有较多的O2释放,有利于组织利用
(二)Hb与O2结合的特征
氧合血红蛋白(HbO2)呈鲜红色。 去氧血红蛋白(HHb)呈紫蓝色。 当血液中的去氧血红蛋白>5g/100ml时,皮肤、粘膜呈暗蓝色,称为发绀 (cyanosis)。 出现发绀常表示机体缺氧。
4.Hb在与O2的结合或解离过程中发生变构效应,使氧解离曲线呈 S 形。
(三)氧解离曲线
阻
力非
弹
性
阻
力
胸廓弹性阻力: 与胸廓所处的位置有关 肺泡表面张力:2/3
肺弹性阻力 肺弹性回缩力:1/3
气道阻力: 气流形式和速度、气道半径
粘滞阻力 惯性阻力
常态下可忽略不计
1.弹性阻力和顺应性
顺应性(C):单位跨壁压变化(△P)所引起的容积变化(△V ):C= △V/△P(L/cmH2O)
《外科护理》第十三章第一节胸部损伤病人的护理
护理评估
胸腔闭式引流
置管位置
根据临床诊断和胸部X线检查结果决定
气胸引流一般在患侧前胸壁锁骨中线第2肋间隙 胸腔积液在患侧腋中线或腋后线间第6~8肋间隙 脓胸常选择脓液积聚的最低位置进行置管
护理评估
胸腔闭式引流
胸膜腔引流的装置
①单瓶水封闭式引流:集液瓶的橡胶瓶塞上有两个孔,分别插 入长、短玻璃管。瓶中盛约500ml无菌生理盐水,短玻璃管下 口远离液面,使瓶内空气与外界大气相通,而长玻璃管的下口 插至液面下3~4cm。
闭合性或张力性气胸积气量多者,应立即协助医师行胸 膜腔穿刺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
护理措施
急救护理
2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困难和发绀者,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及时清除患者口腔、 呼吸道内的分泌物、血液及痰液等,保持呼吸道通畅。 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可配合超声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利于 排出。 不能有效排痰或呼吸衰竭者,实施纤维支气管镜下吸痰或气管 切开给氧、吸痰。 病情稳定后给予半卧位,以便膈肌下降,有利呼吸,吸痰。
护理目标
1.病人能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呼吸平稳。 2.病人疼痛得到缓解或控制,自述疼痛减轻。 3.病人病情变化能够被及时发现和处理,未发生 胸腔或肺部感染。
护理措施
急救护理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健康教育
护理措施
1 现场急救
急救护理
开放性气胸者,立即用凡士林纱布加厚敷料于呼气末封 闭伤口,再用胶布或绷带包扎固定,使开放性气胸变为 闭合性气胸,再按闭合性气胸处理。
3 张力性气胸(高压性气胸)
病因
主要由于较大的肺泡破裂、较深较大的肺裂伤或支气 管裂伤引起。伤后伤口与胸膜腔相通,且形成单向活 瓣,致吸气时空气从裂口进入胸膜腔内,呼气时活瓣 关闭,空气只能进入而不能排出,腔内随着空气的不 断增多,压力越来越大。
临床生理学呼吸生理案例分析
呼吸章节案例
组长: 组员:
小组 成员
患者,黄XX,男性,60岁,退休。 主诉:咳嗽、咯痰20年,加重伴发热1周。 患者于20年前,无明显诱因常于秋冬季节出现咳嗽,咯痰,晨起及夜间入睡时为重。痰量不多, 为白色泡沫状。不伴发热,胸痛、咯血等。间断服用中药治疗,无效。7年前,上述症状较前加 重,患者上3层楼有明显地气促,喘憋,行肺功能检查:FEV1/FVC为50%;FEV1占预计值40%, 诊断COPD,给予抗感染,解痉,平喘治疗后症状好转出院。1周前,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38℃, 痰量增多,为黄色脓痰,口唇发绀,气短、喘憋加重,休息时也感呼吸困难,为进一步诊治入 院。 既往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等病史。吸烟40年,每日20支。无毒物、粉尘接触史。家族史无 特殊。 查体:T38℃ ,P100次/分,R25次/分,BP110/70mmHg。慢性病容,神志清楚,端坐呼 吸,喘息。口唇发绀,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巩膜无黄染。心界不大,心音低,心率100次/分, 律齐,无杂音。桶状胸,双肺叩诊过清音,呼吸音低,散在哮鸣音,右肺可闻少量湿啰音。腹 平软,肝脾未及。双下肢轻度可凹性水肿。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10×109/L,N 85%,PLT 180×109/L,Hb 150g/L;尿常规 (-)。 西医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度,急性加重期)
高职高专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第十三章呼吸系统疾病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部徐久元内容提要:笔者以张忠、王化修主编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第八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余年的病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这本《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
本教案主要供高职高专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教学使用。
本教案学时安排72学时,共十九章。
本章为第十三章呼吸系统疾病。
本教案内容全面、新颖,参考了步宏、李一雷主编的病理学第九版教材及王建枝主编的病理生理学第九版教材。
第十三章呼吸系统疾病3、风湿病。
4、心功能不全。
(二)学习任务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肺炎3、慢性肺源性心脏4、呼吸系统常见肿瘤5、肺功能不全。
(三)任务实施任务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慢性支气管炎:是指发生在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以老年人为多见。
临床上以病程长、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为特征,以咳嗽、咳痰、喘息为主要症状。
上述症状每年持续约3个月,连续2年以上即可诊断。
晚期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扩张、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病因及发病机制①呼吸道反复感染②理化因素❶吸烟❷空气污染❸气候因素。
③过敏因素。
④其他因素。
(2)病理变化①粘膜上皮纤毛粘连、倒伏、脱失,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坏死。
杯状细胞增生。
②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出现鳞状上皮化生。
粘膜下腺体增生、肥大、浆液性上皮发生粘液性化生。
③支气管壁平滑肌、各层均有充血、水肿及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管壁平滑肌束断裂、萎缩,弹性纤维及软骨萎缩、钙化,甚至骨化。
④喘息型患者支气管平滑肌增生、肥大、支气管管腔狭窄,有时管壁软骨可以发生变性、纤维化、骨化和钙化。
(3)、临床病理联系①咳嗽、咳白色泡沫粘液痰。
急性发作或继发感染时,患者出现粘液脓性痰。
②肺部可闻及干、湿性罗音。
③哮喘样发作,气急不能平卧,双肺布满哮鸣音。
④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扩张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2、肺气肿(1)病因及发病机制①细支气管阻塞性通气障碍②细支气管壁和肺泡壁的结构损伤(2)病理变化肉眼观,肺气肿呈弥漫性,肺显著膨大,边缘钝圆,色泽苍白,肺组织柔软而缺少弹性,指压后遗留压痕,触之捻发音增强。
生理学习题集(含答案)
《生理学》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
1、维持人体某种功能的稳态主要依赖于(E)。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正反馈E.负反馈2、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 C )。
A.减压反射B.血糖浓度调节C.排尿反射D.体温调节E.正常呼吸频率维持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
A.反射B.反应C.适应D.正反馈E.负反馈4、内环境稳态是指( B )。
A.细胞内液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B.细胞外液的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C.细胞内液的化学成分相对稳定 D.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相对稳定E.细胞内液的物理性质相对稳定5、皮肤黏膜的游离神经末梢属于(A)。
A.感受器B.传入神经C.中枢D.传出神经E.效应器6、躯体运动神经属于( D )。
A.感受器B.传入神经C.中枢D.传出神经E.效应器7、机体从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合成自身成分的过程,称为( C )。
A.吸收B.新陈代谢C.物质合成代谢D.异化作用E.消化8、机体不断分解自身物质,释放能量,以供给机体需要的过程,称为( D )。
A.吸收B.新陈代谢C.物质合成代谢D.异化作用E.消化9、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E )。
A、组织液B、血浆C、淋巴液D、细胞内液E、细胞外液10、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是( C )。
A、兴奋性B、生殖C、新陈代谢D、兴奋E、抑制11、下列反射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D )。
A、膝跳反射B、减压反射C、排尿反射D、望梅止渴E、吸吮反射12、阈值越大,说明组织兴奋性( D )。
A、兴奋性越高B、兴奋程度越低C、兴奋程度越高D、兴奋性越低E、没有兴奋性三、多项选择题。
1.神经调节的特点有( ACD )。
A.定位准B.作用持久C.迅速D.作用短暂E.作用广泛2.下列哪些属于条件反射的特点?( BE )。
A.生来就有B.数量无限C.比较固定D.种族共有E.反射中枢在大脑皮质3.下列生理过程哪些属于负反馈( ADE )。
A.血糖浓度B.分娩C.凝血过程D.体温调节E.血压相对稳定四、填空题。
生理呼吸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呼吸二、填空题1、外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或组织换气肺通气肺换气2、加温加湿过滤清洁3、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压力差4、吸气呼气5、肺组织本身的弹性回缩力肺泡表面张力1、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和三个互相衔接而又同时进行的环节。
外呼吸包括和。
2、呼吸道对吸入气具有、、、以及引起防御反射等保护作用。
3、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直接动力来自。
4、平静呼吸时,是主动的,是被动的。
5、肺的弹性阻力除来自外,还与有关。
三、单项选择题(A型题)1、D 2、E 3、E 4、C 5、B1.呼吸的概念是指()A.气体进出于肺的过程B.气体进出组织细胞的过程C肺部气体交换的过程D.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E.呼吸运动2.外呼吸是指()A.血液与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B.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C 肺泡气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D.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E.肺通气与肺换气的过程3.呼吸运动是指()A.肺的扩大和缩小8.肺内压升高和降低C胸膜腔内压的变化D.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E.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胸廓节律性扩大和缩小4.关于平静呼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吸气是主动的过程B.呼气运动不是由呼气肌收缩引起的C肋间外肌所起的作用大D.膈肌所起的作用比肋间外肌大E.吸气时没有辅助吸气肌参与5.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来自()A.肺的舒缩运动8.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C肺的弹性回缩力D.呼吸肌的舒缩£.胸内压与大气压之差四、多项选择题(X 型题)1、ABCE 2、AC 3、BDE 4、ACDE 5、ABCDEA.调节气流阻力B.使吸入气温暖、湿润C清洁过滤空气D.实现气体交换E.引起防御反射2.平静呼吸时参加呼吸运动的肌肉有()A.肋间外肌B.肋间内肌C膈肌D.胸大肌E.腹壁肌3.呼吸运动中,肺内压等于大气压的时相有()A.吸气之初B.吸气之末C呼气之初D.呼气之末E.呼吸道通畅且无气流流动时4.吸气时可发生()人.胸内负压增大8.肺内压不变C.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增加D.气道口径变大E.肺泡单位面积表面活性物质减少5.与胸内负压有关的因素是()八.肺内压B.肺回缩力C 呼吸运动D.肺泡表面张力E.胸膜腔密闭五、是非题(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1、F 2、F 3、T 4、T 5、F()1、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通气、肺换气和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三个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吸气量: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所吸入的气体量,成人
1.5-2.0L;表示吸气储备的大小
›深吸气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衡量最大通气潜力; ›补呼气量: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呼气所呼出的气体量,成人
0.9-1.2L;表示呼气储备的大小
›残气量:最大呼气末肺内残留的气体量,成人1.0-1.5L
96 33 2009-5-21 96 34
第一节 肺通气
第一节 肺通气 一、肺通气的动力 ›(二)胸膜腔内压 ›测定方法: Ø间接法:气囊测定食管内压以间接反映胸内压 Ø直接法:
一、肺通气的动力
›(二)胸膜腔内压 ›胸膜腔由两层胸膜构成的密闭腔隙,为负压,称为胸内负压 ›原因:肺脏总是处于扩张状态呈现一定的回缩倾向 ›呼吸运动时的变化: Ø吸气:肺扩大,回缩力增大,胸内负压增大 Ø呼气:肺缩小,------缩小,--------减小 ›作用:使肺脏处于扩张状态而不至于萎陷;加大较薄管壁静
hxq8210@
2009-5-21
96
2
概
述
概
述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呼吸全过程: 生理意义:稳定O2和CO2,平衡酸碱
2009-5-21
96
3
2009-5-21
96
4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肺通气 体内的气体交换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呼吸运动的调节
2009-5-21 96 25 2009-5-21 96 26
第一节 肺通气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来源:肺泡Ⅱ型细胞 ›成分:二棕榈酰(软脂酰)卵磷脂 ›特性:垂直排列于液-气界面,随肺泡张缩而改变密度 ›作用: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Ø①降低吸气阻力; Ø②减少肺泡内液的生成; Ø③防肺泡破裂或萎缩; ›影响因素:肺炎、肺血栓、早产儿
1、肺的弹性阻力和肺顺应性 ›吸气的阻力,呼气的动力 ›肺顺应性=肺容积变化/跨肺压的变化 ›肺静态顺应性曲线 Ø①测定方法:吸或呼—屏气—放松呼吸肌,使肺内压与大 气压相等②意义:斜率大,顺应性大,弹性阻力小; Ø 病理状态下,顺应性下降(如肺充血),吸气困难;反之(如 肺气肿),呼气困难 ›比顺应性:顺应性/肺总容量 ›肺弹性阻力的来源 Ø①肺组织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1/3 Ø②肺泡内侧气-液界面的表面张力:2/3
第一节 肺通气 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肺通气 肺通气结构: Ø呼吸道: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湿润、清洁、防御作用 Ø肺泡:气体交换的场所 Ø胸廓:肺通气的动力
›一、肺通气的动力 ›二、肺通气的阻力 ›三、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2009-5-21 96 5 2009-5-21 96 6
1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量,成人3.5L(男)2.5L (女);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 Ø 反映一次呼吸的最大通气能力,肺静态通气功能的指标 ›用力呼气量:最大吸气后以最快速度用力呼气,在一定时间 (第1、前2秒、前3秒)内所能呼出的气体量,通常以他们各占 肺活量的百分数来表示。 Ø 一般为83%、96%、99% Ø 可以反映肺活量的大小,肺组织的弹性和气道阻力
2009-5-21 96 21 2009-5-21 96 22
第一节 肺通气
第一节 肺通气 二、肺通气的阻力 ›(一)弹性阻力与顺应性 ›弹性阻力:弹性组织在外力作用下变形时,有对抗变形和弹
性回位的倾向。
二、肺通气的阻力
弹 胸廓弹性阻力:与胸廓所处的位置有关 性 肺泡表面张力:2/3 阻 肺 力 肺弹性阻力 通 肺弹性回缩力: 1/3 气 阻 气道阻力:与气体流动形式+气道半径有关 力 非 弹 性 粘滞阻力: 常态下可忽略不计 阻 力 惯性阻力:
2009-5-21 96 23
›顺应性: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 ›顺应性= 1/弹性阻力= 容积的变化/单位压力变化 ›单位:(L/cmH2O)
2009-5-21
9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4
4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第一节 肺通气
二、肺通气的阻力 ›(一)弹性阻力与顺应性
第一节 肺通气 一、肺通气的动力 ›(二)胸膜腔内压 ›肺内压: 肺内压是指肺内气道和肺泡内气体的压力。 Ø平静吸气初:肺内压 < 大气压(1~2mmHg)→气入肺 Ø平静吸气末:肺内压 = 大气压──────→气流停 Ø平静呼气初:肺内压 > 大气压(1~2mmHg) →气出肺 Ø平静呼气末:肺内压 = 大气压──────→气流停 ›人工呼吸: Ø基本原理:使肺内与外界大气压间产生压力差 Ø 方法:负压吸气式(压胸法) Ø 正压吸气式( 口对口呼吸法,呼吸机)
突肌
肺内压<大气压 吸 气
气
10
2009-5-21
96
9
2009-5-21
第一节 肺通气
第一节 肺通气
一、肺通气的动力
›(一)呼吸运动与肺内压变化 ›呼吸运动可以依据呼吸深度不同分为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 ›1、平静呼吸:指安静状态下的呼吸运动 ›(1)吸气运动:由膈肌和肋间外肌收缩引起。
膈肌收缩→胸腔上下径增大→肺容积扩大→肺内压降低,低 于外界气压时→吸气 肋间外肌收缩→胸腔左右径增大→肺容积扩大→肺内压降 低,低于外界气压时→吸气 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因为都是由于呼气肌舒缩参与的
2009-5-21
96
27
2009-5-21
96
28
第一节 肺通气
二、肺通气的阻力 ›(一)弹性阻力与顺应性 ›2、胸廓的弹性阻力和顺应性 Ø肺容量>肺总量的67%时是吸气的阻力; Ø肺容量<肺总量的67%时是吸气的动力; Ø肺容量=肺总量的67%时,无胸廓弹性阻力 ›胸廓的顺应性=胸腔容积的变化/跨壁压的变化 ›影响因素:肥胖、胸廓畸形、胸膜增厚和腹内占位性病变等
容积;肺和胸廓都有弹性。
96 2009-5-21 96 17 2009-5-21 18
3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第一节 肺通气
第一节 肺通气
一、肺通气的动力
›(二)胸膜腔内压
成因: 肺 内 压 肺 回 缩 力 (大 气 压) (肺弹性组织回缩力和肺泡表面张力) 迫使脏层胸膜外移使肺扩张 迫使脏层胸膜回位 两种方向相反作用力的代数和
96 7 2009-5-21
第一节 肺通气 一、肺通气的动力
参 与 肺 通 气 的 器 官
2009-5-21
直接动力:肺内压与外 界大气压间的压力差 原动力:呼吸运动
呼吸肌舒缩引起胸廓节律性 扩大和缩小
96
8
第一节 肺通气 一、肺通气的动力 ›(一)呼吸运动与肺内压变化 ›呼吸运动:指呼吸肌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节律性扩大和缩小
2009-5-21
第一节 肺通气 三、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 (一) 肺容量 ›功能残气量:平静呼气末肺内残留气体量,成人2.5L;补呼
气量+残气量;肺气肿↑,肺实质性病变↓
第一节 肺通气
›肺活量: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
›肺活量:一次最大吸气后在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
2009-5-21 96 11
一、肺通气的动力
›(一)呼吸运动与肺内压变化 ›呼吸运动可以依据呼吸深度不同分为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 ›1、平静呼吸:指安静状态下的呼吸运动 ›(2)呼气运动:由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引起。
膈肌、肋间外肌舒张→胸腔上下径、左右径增大→肺容积缩 小→肺内压升高,高于外界气压时→呼气
内皮素—收缩;
2009-5-21
96
32
第一节 肺通气 三、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评价肺通气功能的基本指标包括肺容量和肺通气量两组
第一节 肺通气
三、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 (一) 肺容量
潮气量 补吸气量 补呼气量 残气量
› (一) 肺容量 ›肺容量:指肺容纳的气体量 ›潮气量:一次吸(呼)气所吸(呼)入的气体量,成人0.4-0.6L,
概
述
第十三章 呼吸生理
›人体新陈代谢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定义:通过呼吸系统,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气,排
出二氧化碳,这种机体与外环境的气体交换过程称 为呼吸。 ›呼吸过程: Ø肺通气:肺泡气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 Ø肺换气:肺泡气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 Ø气体运输: Ø组织换气(内呼吸):血液与组织之间的气体交换
→弹性阻力↑(顺应性↓)→但引起通气障碍的情况较少
第一节 肺通气
›3、总弹性阻力:肺与胸廓相加
Ø 总顺应性:两者倒数相加
2009-5-21 96 29 2009-5-21 96 30
5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第一节 肺通气 二、肺通气的阻力
一、肺通气的动力
›(二)胸膜腔内压 ›生理意义:维持肺处于扩张状态;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 ›气胸:胸膜因病变或受外伤破裂时气体进入胸腔形成胸膜腔
积气称为气胸,分为 Ø创伤后气胸 Ø原发性气胸 Ø继发性气胸
胸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力 =0-肺回缩力
2009-5-21 96 19 2009-5-21 96 20
›(二)非弹性阻力 ›包括惯性阻力、粘滞阻力和气道阻力 ›气道阻力:气体通过呼吸道时气体分子之间以及气体与管壁之
间的摩擦力,占非弹性阻力的80-90%
第一节 肺通气
气道口径的影响因素:
›计算:气道阻力=推动气体流动的压力/单位时间内气体流量 ›气道阻力影响因素:气流速度、气流形式、气道口径
Ø气体流速越快,气道阻力越大 Ø发生涡流时,气道阻力增大 Ø气道阻力与气道半径的4次方成反比,是影响气道阻力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