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业上市公司发展现状
中国旅游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
![中国旅游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45a7d0d02020740be1e9b81.png)
中国旅游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分析摘要:本文选取我国沪深股市的16家a股上市旅游公司作为样本,取19个财务指标作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工具对这16家公司2010年度的19个财务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这些主成分可以较全面地反映旅游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最终运用主成分综合评价函数对旅游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进行排序,得到这16家公司的最终投资价值排名。
关键词:旅游上市公司;投资价值;主成分分析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 (2013)06-0-01一、引言自1993年6月中国首家旅游类企业锦江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开始,到2011年12月31为止在沪深两地上市的a 股旅游类上市公司已达29家。
上市旅游公司作为旅游行业的领军群体,其经营业绩的好坏代表着整个行业的经营情况,通过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分析上市公司综合竞争力的差距,研究上市旅游公司的经营战略,找出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从而为旅游业的发展指出一条更优、更快发展的道路显得尤为重要。
二、上市旅游公司投资价值研究方法与指标选取(一)分析方法的选择。
对于上市公司投资价值,一般都是采用财务比率进行分析,因为财务比率的获得比较容易,而且能够从不同角度反映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与发展前景,但是企业的财务比率很多,难以进行一一分析,而主成分分析法则可解决这一难题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通过降维来简化数据结构的方法,它把多个变量(指标)化为少数几个综合变量(综合指标),而这几个综合变量可以反映原来多个变量的大部分信息。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旅游上市公司的众多财务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最能反映企业投资价值的主成分,然后计算不同旅游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综合得分,以判断旅游上市公司投资价值。
(二)样本与指标选取。
本文选取在沪深两地上市的资产总额比较大、权重比较大的16家旅游类上市公司作为分析对象。
选取的这16家上市旅游公司可以分为三大类:资源类型的峨眉山a、桂林旅游、华侨城a、黄山旅游和丽江旅游;综合类型的北京旅游、国旅联合、西安旅游和中青旅;酒店类型的东方宾馆、华天酒店、金陵饭店、锦江股份和新都酒店。
中青旅发展战略与困境
![中青旅发展战略与困境](https://img.taocdn.com/s3/m/9627f17af8c75fbfc77db2d5.png)
(一)战略缺少主业价值链的支撑
• 产业没有聚合力,无有效的主业价值链整合行 业优势资源
• 对高科技产业进行投资的次主业战略仅仅表现 为短期回报
• 控股投资基本的业务协同,没有整合行业资源 • 投资回报期太长 • 投资陷入两难境地
(二)营销缺少信息化的网络渠道
• 由于缺乏信息系统的支持,目前连锁经营基本 上不具备客户信息的快速处理能力,对客户终 端的掌控只是被动的。
1、寻找并界定核心资源 :
• 核心资源一定是难获得、难发展、难模仿的 • 核心资源一定是可持续、可扩张、可胜出的 • 中外旅行社在比拼谁先获得并有效发展这种资
源 • 比赛正在进行,结果未定
2、基于资源的战略观
核心资源
•构建全国性旅行社价值链网络 •拥有服务营销理念与技能的员工 及职业经理人团队 •组织资源:品牌、社会声誉、 企业家精神;更有效率的组织体 制与商业模式、企业文化资本 •平台:资金、管道、经验
1997年11月26日公司创立, 12月3日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为我国旅行社行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 北京市首批5A级旅行社, 现有总股本4.1535亿元。
发展方针:一业为主、多种经营 经营范围:旅游、高科技、风险投资、证券行业投资;
入境旅游、国内旅游、中国公民自费出境游; 国内会议及商品展览、高科技产品开发和技术服务; 旅游资源配套开发、互联网信息服务等业务 子 公 司:22家 办事机构:东京、大阪、汉城、中国香港等地均有设
返回目录
四、中青旅发展战略及其战略分析
战略定位:
•率先构建旅行社价值链与全国性旅游网络,争做 中国旅行社行业整合领先者; •有国际竞争力的旅行社网络运营商,中国旅行社 行业第一品牌; •收敛于旅行社主业价值链的多角化控股公司; •追求行业市场价值与资本市场价值的互动双成长。
旅游上市公司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
![旅游上市公司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0de271263169a4517723a3cf.png)
财务指标分析旅游上市企业的财务状况。在此基 础上提 出 了旅 游上市公 司发展 建议 : 抓住机 遇 , 有条件 的旅 游企 业应积极上 市 ; 积极发 展主 业, 培养核心竞争力 ; 加强成本控 制, 提 高财务风险管理; 提 升经营管理能力 , 努 力达到财务能力平衡 。
【 关键词 】 旅 游上 市公 司; 财务分析 ; 对策研究
1 、 旅 游上 市公 司地域 分布 相对 广泛 , 上 市时 间呈阶段 性
样 本旅 游 上市公 司 共分 布 在 全 国 1 2 个省、 市、 自治 区 , 其 中 占 前两位 的省 区是 北京 和厂 东 。北京市 共有 5家 上市 旅游 公 司 , 约 占 总量的 2 3 %; 厂 东省 有 4家上 市 旅 游 公 司 , 约占 1 8 %。从 区 域 上 看, 7大 区域 都有 分布 。其 中 东北 地 区 1 家, 华 北 地 区 5家 , 华东 4 家, 华中 1 家, 华南 5家 , 西 南 4家 , 西 北 2家。 旅游 上 市 公 司 主 要 集 中在 上海 、 北京 、 广东 这样 的经 济发 达省 区和 如云 南 、 四 川这 样 的 旅 游业 发达 省区 。 从 上市 时间上 看 , 呈现 出 2 0 0 0年 前集 中上 市 , 2 0 0 0年后 上市 数 量 减少 的特点 。2 0 0 0年 前 , 特别 是 1 9 9 6年和 1 9 9 7 年 共有 8家 旅游 公 司上市 , 旅 游上 市公 司的 数量达 到 高潮 , 探讨其 原 因 在于 1 9 9 3 年 旅游 企业 开 始接触 到股 票 融资方 式及 资本 运营课 题 , 经过 几年 的准 备, 到9 6年和 9 7年 各项 工 作 就绪 , 日 寸 机 成 熟 。而 到 2 0 0 0年 后 , 旅 游 上市 公 司数 量减 少 , 一 方 面 的 原 因在 于 条件 成 熟 的企 业 均 已上 市, 另 一方 面的 原 因 是 非典 对 旅 游 业 产 生 了较 大 影 响 。到 了 2 0 0 7 年 以后 , 旅 游上 市公 司又 出现 了较大 增长 , 如2 0 0 7年 上市 的 旅游 公 司就有 3家。
我国旅游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我国旅游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060f182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9e.png)
我国旅游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选择走上资本市场,成为上市公司。
这些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不同的市场竞争和经营环境,因此其盈利能力的分析对于了解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旅游业的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旅游业继续保持了稳定增长,旅游总收入达到 6.63万亿元,同比增长11.1%。
而旅游业上市公司体现了这一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
根据上市公司公布的财务数据,我们可以分析这些公司的盈利能力情况。
其次,我们将聚焦于旅游业上市公司的净利润。
净利润是一个评估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反映公司管理水平、行业竞争力以及市场需求。
根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旅游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方面,一些旅游景区开发和运营公司,由于其独特的地理资源和专业的管理经验,净利润较高。
他们通过提供旅游景点的增值服务和产品创新,获得了较高的价格溢价。
另一方面,一些旅行社、酒店企业和线上旅游平台等企业的盈利能力相对较低。
他们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价格压力,使得净利润率相对较低。
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旅游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还与经营效率密切相关。
一些取得较高净利润的公司可能通过提高效率来降低成本,如优化员工管理,精简流程等。
同时,他们也会积极探索新的经营模式,拓展市场份额。
而一些盈利能力较低的公司可能未能高效利用资源,造成了成本的浪费和利润的下降。
除此之外,政策因素也对旅游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旅游业是一个涉及多个政府部门的行业,政策因素的不稳定性可能对旅游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一定的风险。
政府对于旅游业的支持力度、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程度等,都会直接影响到旅游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综上所述,我国旅游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受到市场竞争、经营效率和政策因素的影响。
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评价
![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49c4921ccc7931b765ce15cf.png)
因 子分析 法 为主 ,但如 果 只是单 纯 的依靠 公 司财务 报表 数
据 。可能 会造 成分 析结 果 过于 客观而 不能 体现 评价 主 体 的 立场, 也可 能会 造成 评价 结果 不够 全面 。因此 , 本文 在分 析
时 选 取 代 表 上 市 公 司各 项 能 力 的 6大 体 系 、 2 O个 具 体 指 标 。结合 因子 分析 法和模 糊 理论 对我 国旅 游上 市公 司经 营
I 财 务 管 理
C Al 谢U GUAN U
我@稚 游鼻市公 哥经营然 绩综合评 价
口 张 思 文 杨 勇 ( 副教 授 ) ( 华东 师范大学旅 游系 华东师范大学商 学院 上海 2 0 0 2 4 1 )
摘要: 如何 对旅游上市公 司的经营业绩进行综合评价 日益
成 为 人 们 关 注 的 焦 点 本 文 结 合 2 0 1 1年 我 国旅 游 上 市 公 司
管理能力水 平的高低 。发展能力 也即成长能力 指标反 映的是
企 业 的成长能 力和发展 趋势 。对 于社会 贡献 , 难 以用数据 指
目前我 国旅游 上市 公 司相关研 究有很 多 , 具体 涉及 以下 几 个方 面 : 以旅游 上市 公司财 务报 表为基 础研究 上市 公 司的 资本 结 构 问题 ( 沈静 宇 , 2 0 0 4 ; 刘海英等 , 2 0 0 7 ) ; 从 多元 化 经 营方 面研 究旅 游 上 市公 司 多元 化 战略 ( 王东 静 , 2 0 0 3 ) ; 旅 游 上 市 公 司可持 续 增 长 问题 ( 黄永 红 , 2 0 0 3 ) , 以及 旅 游上 市 公 司通过 资产 重组 实现发展 的具体路 径研究 ( 梁正 宁 , 2 0 0 0 ) 。 在诸 多研究 中 ,旅游 上市公 司经 营业绩方 面的研究较 为 丰富, 一般来 说 , 研究 主要从评 价经 营业绩 的 内容及 指标体 系 和评价 方法两方面进行 。从评价 内容及 指标体系来看 , 大多是 利用旅 游上市公 司的财务 报表数据对其盈 利状况 、负债状 况 等 进行 比较 分析 ( 张凌 云 , 1 9 9 7 ; 温碧燕 , 2 0 0 0 ) , 也有通 过建立
旅游年度报告总结(3篇)
![旅游年度报告总结(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cc557b1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48.png)
一、市场回暖,旅游消费活力释放2023年,我国在线旅游市场迅速回暖,元旦、五一、端午和暑期等时段旅游活动旺盛,旅游消费活力再次释放。
非旅游行业的企业如抖音、小红书、新东方等也纷纷布局旅游市场,推动市场多元化发展。
二、旅游产品供应多样化,新场景、新方式涌现旅游产品供应呈现多样化趋势,新场景、新方式不断涌现。
进淄赶烤、Citywalk等新兴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推动了市场的火爆。
同时,依托AI的AIGC技术成为在线旅游厂商的竞争焦点,为游客提供更便捷、智能的旅游服务。
三、旅游企业扭亏为盈,投融资活跃在供给侧,旅游市场的投融资活动活跃,文旅项目签约重启,旅游企业注册量上升。
A股旅游企业大部分实现了扭亏增长,如长白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40.59%,中青旅2023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0.15%。
四、云南旅游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云南旅游产业发展态势良好,2022年云南旅游发展中的重点、热点和亮点得到了系统梳理。
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发布的《云南旅游产业发展年度报告(2022—2023)》为云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五、黄山旅游发展潜力有限,但市场前景明朗黄山旅游作为垄断性企业,在资产使用效率和财务杠杆方面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然而,其净资产收益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反映了黄山旅游资本的获利能力和经营效率。
黄山旅游在平稳增长期,进一步快速发展的潜力有限,但市场前景明朗,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强。
六、中青旅成为国内一流文旅综合服务商中青旅在经历了三年的深度萧条后,2023年快速复苏。
作为国内A股首家旅行社类上市公司,中青旅在旅游服务、整合营销、景区、酒店等多个专业化平台取得了显著成绩。
公司战略目标是成为国内一流文旅综合服务商,未来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总之,2023年我国旅游市场呈现出回暖、多元、创新的发展态势。
旅游企业积极拓展业务,提升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便捷的旅游体验。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旅游市场有望继续保持良好势头,为国民经济贡献更多力量。
旅游企业融资难困境及其对策初探
![旅游企业融资难困境及其对策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8d102aca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4e.png)
MODERN ENTERPRISE CULTURE财税研究158MODERN ENTERPRISE CULTURE旅游企业融资难困境及其对策初探周超 河北旅游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摘 要 为了能够促进旅游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文章对旅游企业融资难困境及其对策进行研究,首先阐述了旅游企业融资难困境,然后介绍了旅游企业融资难困境及原因和旅游企业融资特点,且提出了注重人才培养、科学评估与分配风险、开发资源,实现多元化资本融资、创新旅游企业融资途径、创建完善的企业征信系统、注重旅游企业的融资合作这几个对策,希望可以提供给相关人员一些参考。
关键词 旅游企业 融资难 困境 对策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22)02-158-03最近几年,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经济新常态下旅游产业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具有突出的作用。
但是,现如今,很多旅游企业都存在融资难的问题,特别是中小型旅游企业,这严重影响到了旅游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因此,怎样打破旅游企业融资难的局面已经成了当下探究的重点话题。
在实际经营发展中,旅游企业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加大融资管理力度,对各种融资途径与方式进行了解和掌握,把融资与市场经济进行结合,进而从根本上解决融资难问题,促进旅游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一、旅游企业融资意义(一)有助于提升旅游企业市场竞争力最近几年,我国旅游市场发展迅猛,旅游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提升市场竞争力,是关系旅游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否则旅游企业非常容易被市场剥夺与蚕食。
而通过融资,旅游企业可以做大做强,可以对业务进行扩张,进而有效提升市场竞争力,获得长期稳定发展[1]。
(二)有助于旅游企业的自身转型升级在新时代背景下,旅游企业想要通过传统旅游产品、传统管理模式是无法提升市场竞争力的。
旅游业受到季节性和波动性的影响较为严重,旅游企业需要转型升级,这就需要对旅游市场进行深入分析,利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2]。
我国旅游产业融合度测算及融合发展对策分析——基于37家旅游上市公司的数据
![我国旅游产业融合度测算及融合发展对策分析——基于37家旅游上市公司的数据](https://img.taocdn.com/s3/m/d000bbc2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d8.png)
我国旅游产业融合度测算及融合发展对策分析——基于37家旅游上市公司的数据林菲菲; 陈秋华; 严羽爽【期刊名称】《《海峡科学》》【年(卷),期】2019(000)009【总页数】5页(P22-26)【关键词】旅游产业; 产业融合; 融合发展; 赫芬达尔指数法【作者】林菲菲; 陈秋华; 严羽爽【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管理学院福建福州 3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2.6旅游产业融合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客观需要,是各行业各要素向旅游领域的渗透融合,其不仅可以促进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协同并进,增强产业的耦合协调水平,更能形成经济新动能,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
2013年颁布的《旅游法》提出促进旅游与工、农、商、文体、科教等多领域融合,旅游进入产业融合的升级阶段。
随着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在机构改革层面进一步推动文旅全面融合。
产业融合思想最早源于技术融合,主要研究集中在信息通讯、技术、经济领域的体制变革、产业管制以及企业战略等方面。
国内相关的研究一般以具体产业的融合为例,聚焦在产业融合的概念、效应、机制与对策等方面。
旅游产业融合是在技术创新和产业政策双向驱动下[1],为满足旅游者对优质旅游的消费需要,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行业互相渗透、重组[2],从而促进产业升级或形成新业态、新产品的动态发展过程[3]。
近年来,国内学者针对旅游产业融合作了大量研究,有学者对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进展作了评述和总结[4],提出资源融合、技术融合、市场融合、功能融合的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5]以及推动旅游与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对策[6]。
产业融合度测算方面,国外学者运用专利技术法测算化学、电子、机械、交通运输四大行业的技术融合程度[7];国内学者采用赫芬达尔指数法对农业、林业以及互联网与零售业的产业融合度进行实证研究[7-10]。
旅游产业融合方面,严伟[11]、朱东国等[12]运用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测度旅游产业融合度,以改善产业关联度代替产业融合度会放大融合度的缺陷。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我国旅游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研究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我国旅游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037c028aaea998fcc220ef0.png)
to t h e
e r e n c e s o
f f i
d
n a n
ia l
s
itu a t io n b e t w
lis te d
c o m
c o m
pa
ie
s
K
e
y
w o r
o ur s :t
is m
p
n a
ie
s
i f ;
ia l
s
it u
a t io n
; prin
:
c
ip a l
—
c o m
2 2 . 1 5 9 9 3 4 2
囝
第1 5 卷 第1 期 胡孝 。陈小连 基孑主成分分析的驰国旅游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研穷
从表 1 中可以看出旅游上市公司2 0 0 8 年的平均流 动 比率只有1 . 1 4 , 速动 比率为0 . 8 8 , 而理论界认为的流 动比率与速动 比率的合适值分 别为2 和l J , 说 明旅游 类上市公司的整体偿债能 力较差 。 从运营效率来看 , 存
l 3 . 5 5 0 8 3 9 2
2 4
公司主营业务的不 同, 可以将本 文选取 的旅 总资 产 收 益率 游上 市公 司分为 资源类旅 游上 司公 司 ( 1 0
家) 、 酒店类 旅游 上 市公司 ( 9 家) 和 综合类
2 . 3 6 7 0 8 3 2 . 7 3 3 7 0 O
方法
( 二) 指 标 选 择
上市公司的 经营业 绩可以通过一 系列的财务指 标来 反映 , 但是 这此财务指标往 往容易混淆投资者 、
管理者和普通大 众的视线 。 那么 , 在对上 市公司财务
中国旅游市场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旅游市场行业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510c7e0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32.png)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 布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 秩序的通知
4月10日
春节
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 出游3.08亿人次,同比 增长23.1%。实现国内旅 游收入3758.43亿元,同 比增长30%,实现了出 游人次与旅游收入“双 增长”的喜人成果。
清明节
清明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 出游2376.64万人次,较去 年清明节当日增长22.7%; 预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 65.20亿元,较去年清明节 当日增长29.1%。清明节 假日期间,全国共有 14952家A级旅游景区,其 中正常开放12635家,占A 级景区总数的84.5%。
旅游人数减少
• 2022年一季度国内旅游人次8.30亿, 虽然同比下降19.0%,但是表现最好, 平稳开局;二季度国内多地爆发疫 情,扰乱旅游市场复苏节奏,旅游 人次骤降,国内旅游人次仅有 6.25 亿,同比下降26.2%;三季度为旅游 旺季,受暑期游、中秋小长假的助 推,相比二季度有所回暖,国内旅 游人次6.39亿,但仍弱于2021年同 期,同比下降21.9%;四季度冬季旅 游淡季影响明显,国内旅游人数为 各季度中最低,国内旅游人次仅4.36 亿,同比下降21.7%。
发展之道。
Company Introduction
梳理 战略定位
优化 商业模式
克服 转型难点
专利申请
法务财务 规范
融资路演
结识投资方
上下游资源
资本思维
打造专业团队
经营业务
Our Products
投融资咨询
海外上 市辅导
财务 顾问
人力资
源咨询
企业
策划
公司主要以投融资咨询为主,同期经营海外上市辅导、财务顾问、人力资源咨询、市场营销、企业策划、 管理咨询等业务。目前已经与国内顶尖金融机构和多家基金公司、商会、上市公司等建立的广泛的合作关系。
旅游上市公司多元化发展特征的实证分析
![旅游上市公司多元化发展特征的实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6a61f412e3f5727a5e96298.png)
旅游上市公司多元化发展特征的实证分析作者:段正梁危湘衡肖勤来源:《旅游科学》2013年第04期摘要:自跨入新世纪以来,旅游企业多元化问题引起了国内学者的极大关注,但其发展特征却缺乏最基本的归纳与解释。
本文选取18家旅游上市公司2002年和2009年的年报资料,用业务单元数衡量多元化经营程度,参照国家行业分类标准,通过对样本公司的多元化总体特征、类型特征和路径特征归纳与梳理,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该如何实施业务的多元化扩张战略的问题。
结果表明:旅游上市公司业务多元化发展总体上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扩张态势;在类型上以业务相关为主;在路径方式上以后向市场协同和技术协同为主,且在样本公司扩张路径的选择上,技术协同方式较市场协同方式占优势。
关键词:多元化;发展特征;旅游上市公司Rumelt(1975)认为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战略就是企业存在相互独立的经营领域,同时这些领域的经营战略存在相关。
Berry(1975)认为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就是企业经营所在行业数目的增加。
Pitts和Hopkins(1982)将企业在不同行业同时经营的程度定义为多元化,并在度量时加强了对于多元化经营实质情况的主观考量。
Berger和Ofek(1995)认为企业多元化是为了分散并减少总体风险、获得持续增长的一种经营战略。
尹义省(1998)将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分为业务领域分布在多个行业的静态多元化和进入新的行业领域成长的动态多元化两种类型。
Ansoff(1957)把协同作为企业战略的四要素之一,分析了基于协同理念的战略如何可以像纽带一样把企业多元化的业务有机联系起来,从而使企业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现有的资源和优势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自Ansoff(1957)将协同理念引入企业管理领域以来,协同理论就成为企业采取多元化战略的理论基础和重要依据。
Kanter(1989)则指出:追求协同是多元化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唯一理由。
依绍华(2007)认为基于协同效应的相关多元化是企业多元化的主要方式之一,其协同方式包括资源或业务行为共享、市场与研发的共享、“相似”业务之间在知识领域的共享、企业品牌形象共享。
比较十六家旅游上市公司的发展态势
![比较十六家旅游上市公司的发展态势](https://img.taocdn.com/s3/m/e5313ae8524de518964b7df0.png)
Value Engineering 1研究背景1999年国庆第一个“黄金周”,全国出游人数达2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41亿元,各地政府开始关注旅游业的产业带动作用。
2009年12月,国务院于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业的行业地位获得再次提升。
2011年3月16日,国家于《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15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将从目前的1.44万亿元提高到2.3万亿元,年均增长率10%。
旅游业“十二五”规划即将发布,旅游业将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
为了帮助旅游上市公司更好的把握这次机遇,本文通过旅游上市公司的研究现状及三类旅游上市公司的优劣势,对旅游上市公司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
2发展前景指标体系的构建2.1盈利能力是评价上市公司绩效最重要的指标,本文选取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报酬率两个指标进行分析,分别用以衡量公司运用自有资本的效率和评价企业运用全部资产的总体获利能力。
2.2偿债能力是企业能否健康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选取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比率两个指标,分别用于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以前可以变为现金用于偿还负债的能力以及反映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
2.3运营能力,是指企业基于外部市场环境的约束,通过内部人力资源和生产资料的配置组合而对财务对象实现所产生作用的大小,本文选取总资产周转率和应付账款周转率两个指标,分别反映———————————————————————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编号:10YJA790243)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创新基金。
作者简介:郭莹(1985-),女,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企业管理;张红(1964-),男,吉林长春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管理教学与研究。
比较分析十六家旅游上市公司的发展态势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16Tourism Listed Companies郭莹Guo Ying ;张红Zhang Hong(陕西师范大学,西安710062)(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062,China )摘要:根据国家对旅游业的重视,文章结合旅游上市公司的发展现状,对三类旅游上市公司分别从盈利能力、负债能力、运营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八项指标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和对策,以期为各类旅游上市公司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分析青海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不足之处
![分析青海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不足之处](https://img.taocdn.com/s3/m/30fda46add3383c4ba4cd261.png)
分析青海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不足之处一、浅析青海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青海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端,面积72万平方公里。
与其他中西部省区相比较,青海省既是一个特色突出、潜在优势深厚、尚不为人知的旅游资源大省,也是旅游资源开发小省和旅游经济弱省。
总体来说青海省旅游业现状可以概括为:“一流资源,二流知名度,三流开发,四流交通,五流经营。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青海旅游业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各级旅游部门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大旅游开发的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全方位、多形式宣传青海,如推出系列特色旅游新项目和旅游专线,开展节假日旅游活动,同时不断提高旅游综合质量,使青海省的旅游事业呈现较快发展的势头。
2002年,青海省旅游业接待的人数和旅游创汇收入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使其成为青海省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近几年伴随着青海省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青海旅游业也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1.旅游客源逐步扩大,创汇不断增加。
2002年,青海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22.35万人次,创汇990万美元,旅游收入达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2%。
2.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及民族风情旅游日趋升温。
以青海湖、鸟岛、孟达天池、南山、互助北山、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可可西里、阿尼玛卿雪山等为代表的自然景观旅游人数越来越多。
与此同时,以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塔尔寺、瞿坛寺、清真寺等宗教圣地为代表的人文景观也日趋升温。
3.旅游业的产业带动和社会效益已在显现。
2002年青海旅游业为社会提供直接就业岗位5000余个。
目前,全省直接旅游从业人员达1.9万人,间接从业人员近7万人。
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城乡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扩大了社会就业,增加了城镇居民和农牧民群众收入。
4.旅游业引入市场机制,全力推进投资结构调整,一大批非公有制旅游企业蓬勃发展。
目前,全省101家旅行社中,52%为股份制和民营企业;39家星级宾馆中股份制和民营企业占了38%。
旅游行业财务报告分析(3篇)
![旅游行业财务报告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e81b4f7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9f.png)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迅速。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旅游行业财务报告的分析,全面了解行业整体财务状况,评估行业发展趋势,为投资者、企业管理者及相关决策者提供参考。
二、行业概况(一)行业规模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达到5.8万亿元,同比增长12.8%。
其中,国内旅游收入4.7万亿元,国际旅游收入1.1万亿元。
旅游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二)行业结构我国旅游行业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业务:1. 旅行社业务:包括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等。
2. 酒店业务:包括星级酒店、经济型酒店、民宿等。
3. 旅游景区业务:包括国家5A级旅游景区、4A级旅游景区等。
4. 旅游交通业务:包括航空、铁路、公路、水路等。
5. 旅游商品业务:包括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土特产等。
三、财务报告分析(一)旅行社业务1. 收入分析旅行社业务收入主要包括旅游服务收入、代理收入、其他收入等。
根据财务报告显示,旅行社业务收入在2022年同比增长15%,其中旅游服务收入增长12%,代理收入增长18%,其他收入增长10%。
2. 利润分析旅行社业务利润在2022年同比增长10%,其中旅游服务利润增长8%,代理利润增长12%,其他利润增长5%。
从利润构成来看,旅游服务利润占比最高,达到60%。
3. 成本分析旅行社业务成本主要包括人员成本、运营成本、财务成本等。
2022年旅行社业务成本同比增长8%,其中人员成本增长5%,运营成本增长10%,财务成本增长6%。
成本控制能力有待提高。
(二)酒店业务1. 收入分析酒店业务收入主要包括客房收入、餐饮收入、会议收入、娱乐收入等。
根据财务报告显示,2022年酒店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4%,其中客房收入增长12%,餐饮收入增长16%,会议收入增长10%,娱乐收入增长8%。
2. 利润分析酒店业务利润在2022年同比增长9%,其中客房利润增长7%,餐饮利润增长11%,会议利润增长8%,娱乐利润增长6%。
西藏旅游上市公司的发展走向
![西藏旅游上市公司的发展走向](https://img.taocdn.com/s3/m/121f17f502020740bf1e9b34.png)
作者: 闫红瑛
作者机构: 西藏民族学院财经学院,陕西咸阳712082
出版物刊名: 经济研究导刊
页码: 75-76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4期
主题词: 西藏;旅游;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发展走向
摘要:旅游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好坏是整个行业的风向标。
西藏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西藏唯一一家旅游上市公司集中反映了西藏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其经济效益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西藏旅游业的水平和素质。
通过了解西藏旅游上市公司的特点及财务状况,指出西藏旅游上市公司未来发展走向,为西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新华联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新华联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https://img.taocdn.com/s3/m/95e06ce8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53.png)
()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房地产业的披露要求公司为一家集文旅景区开发与运营、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施工总承包、商业管理、酒店管理、物业服务、旅游服务等多项业务为一体、具备多业态综合开发能力的上市公司。
近年来,公司重点推进文化旅游项目,精做旅游生态圈,现已形成了文化旅游、规划设计、房地产开发、商业、酒店业、建筑业、物业服务、园林景观、旅游服务等多产业布局,公司将继续高质量发展文化旅游业务。
2023年,我国旅游行业继续承受较大压力,弹性出游需求收缩,节假日旅游出游人次同比下降;国内商品房销售规模大幅下降,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首次负增长。
在宏观环境、行业政策及自身流动性风险的影响下,公司继续深耕文旅运营、探索景区盈利点,多措并举加强房地产销售,加强内部成本管控,努力推动公司的平稳运营。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一)报告期内总体经营情况2023年以来,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不利影响明显加大,经济发展极不寻常,超预期突发因素带来严重冲击。
作为接触性、聚集性、流动性较强的行业,旅游业承受巨大压力。
根据文化与旅游部发布的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统计结果,国内旅游总人次25.30亿,比上年同期减少7.16亿,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消费)2.04万亿元,比上年减少0.87万亿元。
房地产方面,全国多个城市相继出台多次放松市场的购房政策,但效果不甚明显。
全年国内商品房销售面积比上年下降24.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6.8%。
商品房销售额比上年下降26.7%,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28.3%。
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53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34.16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66亿元。
(二)公司文化旅游主业经营情况报告期内,公司旗下各大景区累计闭园达221天,各景区见缝插针开展文旅运营,精耕文化游、主题游、节庆游、沉浸游、露营游、研学游、亲子游、夜间游,全力拉动客流和收益。
旅游业财务数据分析报告(3篇)
![旅游业财务数据分析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c51b99e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5f.png)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迅速。
为了更好地把握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提高企业竞争力,本报告通过对旅游业财务数据的深入分析,旨在为旅游业从业者提供决策参考。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1. 数据来源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国家旅游局、行业企业财务报表以及相关行业报告等。
2. 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我们对原始数据进行了清洗、整理和分类,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旅游业财务状况分析1. 行业整体概况(1)收入规模近年来,我国旅游业收入规模持续增长,2019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达到5.96万亿元,同比增长8.4%。
(2)利润水平旅游业利润水平逐年提高,2019年行业利润总额达到4165亿元,同比增长12.3%。
2. 资产负债情况(1)资产总额旅游业资产总额逐年增加,2019年达到8.5万亿元,同比增长9.5%。
(2)负债总额旅游业负债总额也呈增长趋势,2019年达到6.4万亿元,同比增长10.2%。
(3)资产负债率旅游业资产负债率相对稳定,2019年为75.1%,较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
3. 盈利能力分析(1)毛利率旅游业毛利率逐年提高,2019年达到24.8%,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2)净利率旅游业净利率也呈现增长趋势,2019年达到7.4%,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4. 运营效率分析(1)总资产周转率旅游业总资产周转率逐年提高,2019年达到0.78次,较上年提高0.02次。
(2)应收账款周转率旅游业应收账款周转率逐年下降,2019年为4.6次,较上年下降0.3次。
四、旅游业财务风险分析1. 市场风险旅游业受到宏观经济、政策法规、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容易引发市场风险。
2. 运营风险旅游业运营过程中,容易出现服务质量、安全管理、人员素质等问题,导致运营风险。
3. 财务风险旅游业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资金链断裂、负债过高、盈利能力下降等方面。
我国旅游业上市公司发展指数研究:2002-2006
![我国旅游业上市公司发展指数研究:2002-2006](https://img.taocdn.com/s3/m/d3ec0ee081c758f5f61f6746.png)
与管 理 实践 的认 识 有重 要 意 义 , 于 本 研 究 也 有很 对
大 的启发 。但 是 , 有 研究 很 少涉 及 或 根 本 没 有涉 现
及 下述 三个 方面 : 第一 , 有针对 旅 游业上 市 公司在 没
一
定 时 期 内的发展 情况 做 出研究 。上述研 究如 果涉
及上 市公 司财 务 指标 分 析 的话 , 都 是 对 某 一年 度 大
此 外 , 些研 究 者 对 上 市公 司 的 多元 化 经 营 问 一 题做 出 了探讨 。王东静 、 郭华 对 我 国上 市 公司 “
中多元 化 经 营 的 原 因 及 模 式 选 择 等 问 题 进 行 了分 析, 王海 莉 则分 析 了旅 游上 市公 司 回归 核 心 主业
的必 要 性和具 体 途径 。 上 述工作 对 于深 化我们 对 旅游 业上市 公 司经 营
[ 摘
要 】 文 对我 国旅 游 业 上 市 公 司的 发展 指 数 进 行 了分 本
行深 度 分析 的研 究 较 多 。其 中 , 分 研 究 针 对上 市 部 公 司 的资本 结 构 问题 进 行 了分 析 。例 如 , 沈静 宇 对 旅游 上市 公 司的资本 结 构进行 了较 全 面的 比较与 评价 , 对资 本 结 构 的 优化 提 出 了建 议 。 王凤 对 并 我 国典 型旅 游上 市公 司 的绩效 与资本 结构 之 间的关 系进 行 了实证 检验 。许 陈 生 则运 用数 据包 络 分析 方 法研 究 了旅游 上市 公司 股权结 构 与技术 效率 的关 系 , 对这种 关 系在酒 店类 、 并 综合 类 和景点 类上 市公
维普资讯
第2 3卷
20 08年 第 6期
月 刊
我国景区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景区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ef0de23cf12d2af90342e623.png)
我国景区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文明悠久,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
景区旅游资源作为旅游活动的载体,处于旅游产业的上游,景区旅游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极大地影响了国家和地方旅游业的发展水平。
本文中,正略咨询旅游景区研究课题组将结合我国旅游景区发展现状,全面剖析目前存在问题及症结所在。
一、我国景区旅游发展现状1.景区旅游资源数量众多,景区类型更加丰富按照等级划分,我国旅游景区主要包括5A、4A、3A、2A和A级景区。
正略咨询调研发现,截至2018年11月,我国旅游景区数量已经超过26000多家,全国5A 级旅游景区数量持续增加,总数量已达到259家,较去年增加10家。
按照属性分类,我国旅游景区主要分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人造主题类景观三大类型。
自然景观类景区是指地貌、水体、气候、动植物等自然地理要素所构成的、吸引人们前往进行旅游活动的天然景观,具有明显的天赋性质,比如黄山、九寨沟等。
人文景观类景区是指内容广泛、类型多样,包括各种历史古迹、古今伟大建筑、民族风俗等等,是人类活动的艺术结晶和文化成就,比如少林寺、莫高窟等。
人造主题类景区是为了满足旅游者多样化休闲娱乐需求和选择而建造的一种具有创意性游园线索和策划性活动方式的现代旅游目的地的一种形态,比如宋城、欢乐谷、迪士尼等。
整体上来看,正略咨询认为,优质的自然景观类旅游景区,由于资源稀缺且具有不可复制的特性,在市场上一直供不应求。
游客更倾向于亲近自然的湖光山色和海滨岛屿等自然景观,其次是具有强烈文化内涵的民族、古镇风情和历史遗迹等人文景观。
数据来源:中国旅游研究院2018年以来,旅游景区加速转型升级,景区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并重,传统业态和新业态齐升。
正略咨询发现,在我国景区旅游市场,休闲度假游的比重提升显著。
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出游以观光游为目的者占32.9%,以休闲度假游为目的者占25.0%,2017年这两个数据分别为22.1%和3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旅游业上市公司发展现状我国旅游业上市公司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内容提要:伴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开始通过资本市场获取资金,利用上市进行品牌宣传,旅游上市公司正逐渐成为我国旅游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形式。
同时,旅游上市公司也暴露出主营业务不鲜明、整体效益滑坡等值得关注的问题。
为此,本文全面总结和分析了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的发展现状与特征,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旅游上市公司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旅游上市公司现状问题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旅游业凭借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的拉动,取得了迅猛的发展。
十几年来,国内旅游业产值增长速度一直高于GDP 的增长速度,目前旅游业总产值近8000亿元,约占GDP的5%,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旅游上市公司作为这样一个蓬勃发展产业的重要主体,其发展水平、经营状况、面临的困难与制约因素等,都是十分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然后,近年来关于我国旅游产业、旅游经济的研究比较多,关于旅游上市公司的文献却不多见。
为了弥补以往研究的缺漏,促进旅游上市公司及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依托旅游上市公司的年报资料,全面总结和分析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的发展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今后的发展策略。
一、我国旅游业及旅游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一)我国旅游业发展概况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业形象日益鲜明,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已成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之一。
2005年旅游业总收入达7600多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2%以上。
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1.2亿人次,居全球第四位;国际旅游收入达290多亿美元,居全球第六位;国内旅游人数达到12.1亿人次,旅游收入为5200多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2%以上(见表1)。
在旅游构成方面,目前国内居民占据旅游市场的主导地位;就城乡而言,城镇居民占据主导地位,其出游率、人均花费和旅游收入约为农村居民的2-3倍(见表2)。
今后随着国民经济和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国内旅游市场特别是农村居民旅游市场将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表1 2005年我国旅游业发展状况表2 2004年国内旅游基本情况总人次(亿人次) 出游率(%) 人均花费(元) 旅游收入(亿元) 全国合计11.02 84.8 427.5 4710.7 城镇居民 4.59 126.6 731.8 3359.0 农村居民 6.43 68.7 210.2 1351.7(二)旅游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1993年11月18日,我国第一个旅游业上市公司东方宾馆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掀起了旅游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的开端。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目前我国沪深两市共有各类旅游上市公司25家,总股本为69亿股,总资产规模达到了316亿元,已成为证券市场上的一个重要板块(见表3)。
从经营范围来看,我国旅游业上市公司主要分为3大类:一类是以旅游资源为经营主体的“资源类旅游公司”;第二类主要以酒店经营为主的“酒店类旅游公司”;第三类为“综合类旅游公司”。
表3 2007年旅游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见后篇)(三)旅游上市公司的子行业和区域分布资源类旅游上市公司和综合类旅游上市公司数量相对较多,酒店类旅游上市公司相对较少。
截至2007 年初,我国资源类旅游上市公司共10家,约占旅游上市公司总数的40%,它们分别是华侨城A、S张家界、西安旅游、峨眉山A、桂林旅游、丽江旅游、世博股份、黄山旅游、大连圣亚、西藏圣地;酒店类旅游上市公司有5家,占总数的20%,它们分别是新都酒店、华天酒店、东方宾馆、锦江股份以及S*ST东海;综合类旅游上市公司共10家,占总数的40%,分别是深南光A、通程控股、大连友谊、S西安饮食、北京旅游、S*ST一投、兰州民百、中青旅、首旅股份、国旅联合。
旅游上市公司的区域分布整体上比较零散,小范围相对集中。
全国1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分布有旅游上市公司,其中以北京最多,有4家;湖南次之,有3 家;广东、深圳、海南、辽宁、陕西各2 家。
(三)旅游上市公司的资产和股权特征从资产情况来看,旅游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不大,正处于扩张阶段。
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的平均资产规模为12.6亿元,其中不到10亿元的公司有16 家,占总数的64.0%。
与其它行业相比,旅游上市公司的平均资产规模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但是近年来旅游板块的平均资产规模呈现迅速扩张的态势,2004-2006 年间该板块的平均资产规模增长了14.9%,比上市公司整体的平均资产增长速度高出了4.5个百分点。
从股本结构来看,旅游上市公司以小盘居多。
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的平均总股本为2.76 亿股,流通股在10945万股左右。
在这25 家旅游上市公司中,股本最大的是华侨城A,其股本也仅仅只有111121万股,大多数公司的股本在30000万股以下。
从股权结构来看,国家控股和发起人控股比例之和占有较大的优势。
旅游板块中流通A 股占36%,国有股占33%、发起人股占26%,国有股与发起人股之和比流通股高出23个百分点。
二、旅游上市公司面临的主要困难与问题(一)上市公司数量少,发展水平滞后目前国内许多省份尤其是偏远的旅游资源大省在发展旅游产业时,都不同程度的遇到资金缺乏、宣传不足等问题,迫切需要通过资本市场获得资金,利用企业上市这种方式进行市场宣传。
但是,由于行政干预、资源垄断等原因,许多旅游企业改制不充分、产权不明、监督治理不全,限制了其上市的步伐。
目前旅游企业上市数量少,发展水平低,这与旅游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目前迅速发展的态势极不相称。
我国旅游上市公司发展水平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数量少,地位不突出。
截至2006年底,在沪深两市1434家上市公司中,以旅游业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只有25 家(其中还包括名义上经营旅游业,实际并非旅游业的上市公司),占全部上市公司的1.7%。
旅游上市公司队伍单薄、权重较小,在上证指数中没有一家旅游企业。
二是规模普遍偏小。
25 家旅游上市公司中能划为大型企业(销售收入5 亿元以上, 资产总额5-50亿元)的只有华侨城A、中青旅、首旅股份、锦江股份等4 家;其余都属于中、小型企业,中、小企业占全部旅游上市公司的84%。
我国最大的酒店类旅游上市公司锦江股份拥有的酒店数量尚不及美国史丹特饭店集团的1/100。
三是地域差异明显。
经济发达地区的旅游上市公司相对较多,北京、广东、深圳及海南四省的旅游上市公司占到了全部旅游上市公司的40%;其它地区的旅游上市公司相对较少,河南、山西、新疆等旅游资源丰富的中西部省份甚至连一家旅游上市公司都没有。
(二)整体效益滑坡,市场表现不佳旅游业资金门槛和技术门槛较低,很容易引起过度进入和过度竞争。
近年来,在国内经济强劲增长及奥运会等利好预期的刺激下,外资和民营资本加速进入旅游业,导致市场竞争空前激烈,行业利润摊薄,在旅游业总体收入年年递增的情况下,旅游上市公司的业绩却连连滑坡。
宏观报喜与微观报忧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以近三年旅游上市公司与上市公司整体的经营业绩作比较,旅游板块的比较优势正在减弱。
2004 年上市公司整体平均每股收益为0.24元;旅游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为0.15 元,比上市公司整体平均水平约低了37.8个百分点。
2005 年旅游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比上市公司整体平均水平约低了38.9个百分点,2006 年则低了30.7个百分点。
丽江旅游、黄山旅游等自然景观类上市公司由于拥有独特的、垄断性的旅游资源在旅游板块中表现尚可,而新都酒店、S*ST东海等酒店类旅游上市公司则处于过度、无序竞争的环境中,主业业绩表现不佳。
(三)面临的制约因素多,自然和社会风险大旅游业发展易受突发性自然、政治、经济事件以及季节变化等诸多外部因素的制约,这种外部性往往是行业本身难以预料和控制的,对旅游上市公司尤其是自然资源类上市公司有着显著的影响。
可以说,旅游业本身具有“含羞草”的特质,对外部因素的变化非常敏感,一有“风吹草动”就会立即做出反应。
突发事件影响大,常使旅游业陷入困境。
譬如,在2003 年2 月发现并蔓延的突发性“非典”疫情影响下,旅游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大幅下滑,黄山旅游、峨眉山A等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垄断性的自然资源类上市公司也难以独善其身,景区门可罗雀、游人稀少。
另外,旅游业季节性强,设施容量与旅游高峰存在矛盾。
对自然资源类旅游上市公司而言,旺季时的旅游收入可能占到全年总收入的70%左右;淡季的旅游收入很少,时间却可能持续半年。
在“五一”、“十一”黄金周及春节等旅游旺季,景区内游人如织、人满为患,旅游设施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淡季时却门可罗雀,大量设施闲置,造成投资浪费。
(四)主营业务不鲜明,多元化经营业绩不佳许多旅游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不够鲜明,试图通过多元化经营寻找新的出路,然而投资决策的失误往往又使其陷入恶性循环。
为了提高生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提升经营业绩,达到保着上市资格和配股资格的目的,近年来,国内旅游上市公司纷纷进行资产重组,涉足其它利润率高、前景好的行业。
2004年以来的年报资料显示,大多数旅游上市公司进行了多元化经营,主要领域包括房地产、电子通讯、金融证券、商业百货、五金建材等行业。
如S*ST东海、华侨城A 等涉及了房地产开发;华天酒店涉及了电子通讯;中青旅涉及了金融证券。
从理论上讲,多元化经营有利于旅游上市公司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减少单一经营可能带来的风险;但是,盲目地进行多元化经营,介入不擅长的领域,非但不能达到预期的分散风险、增加收益、实现可持续增长的目标,反而会引起新的风险,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企业整体瘫痪。
年报资料也显示,就平均水平而言,进行多元化经营的旅游上市公司的业绩普遍不如主营业务鲜明的旅游上市公司。
三、促进旅游上市公司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一)鼓励旅游企业上市,借助资本市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鼓励旅游企业上市,增加旅游上市公司的数量。
如果以旅游业总收入占GDP的5%为参照数,我国旅游上市公司应达到72家,因此旅游板块还有较大的扩张潜力。
证券管理机构应配合国家发展旅游业的大战略,向旅游业进行政策倾斜,积极扶持旅游企业上市。
要重点照顾中西部旅游资源大省,促进旅游上市公司的区域均衡发展。
另外,旅游企业也应进行股份制改造,从体制上创造上市的条件;从思想观念、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等方面做积极的准备。
扩大旅游上市公司规模,借助资本市场促动产业结构升级。
目前我国旅游上市公司规模普遍偏小,盈利能力较弱,抗风险能力较差。
要鼓励旅游上市公司借助资本运营手段,打破地区、部门和所有制的束缚,通过联合、兼并、资产重组等多种形式,组建大型旅游集团,盘活存量资产,实现低成本扩张。
(二)通过经营创新强化主业,提升核心竞争力虽然近年来宏观旅游业与旅游企业的发展水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背离,但当前旅游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运行模式正在逐步得到调整,旅游上市公司的主业仍然具有充分发展的潜力,市场还可以进一步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