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地理》
中国旅游地理ppt课件
05 中国旅游地理未来发展
CHAPTER
中国旅游地理发展趋势
旅游需求多样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旅游需求呈现多样化趋 势,包括休闲度假、探险 体验、文化教育等。
旅游产品个性化
为了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旅游产品将更加个性化 ,如定制旅游、主题旅游 等。
旅游方式自由化
随着自由行的兴起,越来 越多的游客选择自由行的 方式出游,对旅游服务的 需求也更加个性化。
中国旅游地理
目录
CONTENTS
• 中国旅游地理概述 • 中国旅游资源 • 中国旅游地理分区 • 中国旅游地理环境与文化 • 中国旅游地理未来发展
01 中国旅游地理概述
CHAPTER
旅游地理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旅游现象的空间分布、旅游活动的 地域影响以及旅游地的演化过程。
山等。
华东地区
01
02
03
04
上海市
拥有外滩、迪士尼乐园等著名 景点,是中国现代化大都市的
代表。
江苏省
以园林风光和历史文化遗产为 主,如苏州园林、南京明孝陵
等。
浙江省
以山水风光和古镇古村为主, 如杭州西湖、乌镇等。
安徽省
以黄山等自然风光和徽派建筑 文化为主。
华南地区
广东省
以珠江夜游、广州塔等为主要特色,是中国 南方经济中心。
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如故宫、长城、秦始皇陵等。这些古迹吸引了大 量游客前来参观,了解中国历史文化。
民族文化
中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游客可以通过参观民族地区,了 解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如傣族的泼水节、苗族的苗年等。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及地位《中国旅游地理》是高铁乘务、航空服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从业必备的中国旅游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树立空间地域意识,形成旅游综合动态思维,重点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和时空分布及其形成的原因,掌握各分区最具特色的优势旅游资源, 主要旅游区和景点及其旅游价值以及重要旅游线路,从而全面认识中国旅游国情, 培养旅游欣赏能力。
其实,普通人都至少要懂得些基础的地理知识。
二、前导和后续课程先续课程为旅游学概论,后续课程为世界旅游地理。
三、课程对象高铁乘务、航空服务专业学生。
四、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学会运用专业知识。
(2)掌握旅游地理课程在本专业的地位和作用。
(3)明白学习旅游地理的意义的方法。
2.能力目标:旅游地理知识研究的主要理论方法;能掌握基本的旅游地理知识和技能。
3.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与旅游地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在工作中进行运用。
本课程实践、实习要求无课程实践、实习要求五、学分及课时数1. 学分:1002.参考学时:72六、课程内容及安排【总学时:72】七、(一)课程进度表(二)理论课程内容及安排【理论学时:53】第一章中国地理概述【教学内容】第一节疆域、人口和民族行政区划第二节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第四节自然资源第四节交通【教学目标】了解: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环境、认识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熟悉:中国旅游地理环境及其基本特征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点; 旅游资源的分类【教学重点】中国行政区划;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教学难点】中国行政区划分布的记忆【建议课时】12学时【学习指南】(一)学习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了解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环境,认识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二)学习的方法1.深读教材2.多加强记忆训练【教学建议】1.课堂教学建议使用PPT、运用相关影音资料辅助教学,从旅游报刊杂志、网站上搜集资料,尽量做到资料的新、齐、准。
《中国旅游地理》全套精品课件
第1章 旅游资源概述
3、如何进行保护?
(1)国家和地方要抓紧环保法制的建立和环保检查,逐 步增加环保执法的强度和力度,杜绝盲目的开发建设。
(2)要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控制环境容量。 (3)对游人进行环境意识教育。 (4)健全和建立旅游景区管理机构,建立国家自然保护
区、国家公园系统、古迹保护区、修复或重建古建筑、 保护古遗址等。 (5)发展生态旅游。即人们以保护自然环境、保护原始 的人文环境为前提的旅游活动。
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景区
文化遗产
甘肃敦煌莫高窟
文化遗产
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古建筑群
第2章 中国的自然旅游资源
学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点
• 掌握各种自然旅游资源的类型和特征 • 掌握地貌、水体、气象、生物等自然旅游
资源的代表性景观
(1)自然旅游资源: 具有明显的天赋性质。
(2)人文旅游资源: 是由人类创造的,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是民族风 映。
和功能 貌的反
自然旅游资源 桂林山水
连山大旭山瀑布
大旭山
大旭山
热带海滩
连山天鹅湖水库
天鹅湖水库
连山金子山
金子山
金子山
金子山
金子山
金子山
第一节 地貌旅游资源
• 什么是自然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是由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组成的自然风光,被称 为旅游的第一环境,如地貌、水体、气候、动植物等。包括山地 幽谷、悬泉瀑布、海滨沙滩、河流湖泊、森林草原、飞禽走兽、 阳光空气等,具有明显的自然形成的性质。
一、概况
1、什么是地貌?
地貌,是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状态,即地表各种形态的总称。按其自然形态可 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等。
中国旅游地理辅导书推荐
中国旅游地理辅导书推荐随着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游客们对于旅游目的地的了解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中国各个旅游目的地的地理特点、文化背景以及旅游资源,本文将为您推荐几本值得阅读的中国旅游地理辅导书。
一、《中国旅行地理》《中国旅行地理》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经典旅游地理辅导书。
该书以全国各省区市作为划分单元,详细介绍了各地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人文景观、名胜古迹以及旅游资源等内容。
除了文字叙述外,该书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各地的美景,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每个目的地的独特之处。
二、《中国地理旅游专题教程》《中国地理旅游专题教程》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地理学教材,适合对地理学知识有一定基础的读者。
该书将中国旅游地理划分为不同的专题,例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生态环境等,详细介绍了每个专题下的各个目的地。
此外,该书还概述了中国各个区域的旅游规划、发展战略等内容,对于了解中国的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三、《中国旅游地理》《中国旅游地理》是由中国民航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旅游地理学著作。
该书主要从空中俯瞰的视角,通过高清航拍照片和详细的文字叙述,展示了中国各地的自然地理、景观特色以及旅游资源。
与传统的地理书籍不同,该书采用了立体图表和地图等多媒体手段,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了解中国旅游地的地理特点。
四、《中国旅游地理全书》《中国旅游地理全书》由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是一本全面介绍中国各地旅游地理的辅导书。
该书将中国各地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介绍了每个地方的旅游资源、景点特色以及旅游规划等内容。
此外,该书还涵盖了中国古代名城、世界文化遗产等方面的内容,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中国旅游地理的参考工具。
总结:以上推荐的几本中国旅游地理辅导书,无论是文字叙述还是图片展示,都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各个旅游目的地的地理特点和文化背景。
尤其适合想要了解中国旅游地理的游客、旅行爱好者以及旅游从业人员。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学时数:64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研究旅游现象与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是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旅行社管理系导游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根据院编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制订的。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将来从事导游工作打下文化基础,使其能够宣传好中国的旅游资源、旅游环境与旅游业,具备从事导游工作所需的旅游地理知识、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引导游客欣赏美景,感受文化,把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提高服务水平。
二、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实际出发,使学生具备从事导游工作所需的旅游地理知识,直接和具体满足游客的需要。
在课程结业时,学生应当能够做到:1、熟悉中国旅游资源;2、掌握中国旅游客源与客流、旅游交通的情况;3、掌握旅游路线设计的相关知识;4、熟悉我国各旅游大区旅游地理环境、旅游资源特征与主要旅游路线;5、熟悉我国各旅游大区内旅游亚区和游览地;三、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学生应能够掌握以下内容:1、掌握旅游地理学的概念和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体系2、了解旅游与地理的关系和中国旅游地理研究史略教学内容:1、旅游地理学概述2、中国旅游地理研究史略3、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体系教学重点:旅游与地理的关系、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体系。
教学难点:旅游地理学学科性质教学建议:在介绍该学科时,注意激发学生对学习该学科的兴趣。
作业建议: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体系。
(二)中国旅游资源地理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学生应能够掌握以下内容:1、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基本分类2、熟悉旅游资源的性质和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3、了解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背景教学内容:1、旅游资源概述2、中国旅游资源的地理背景与特征教学重点: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背景、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旅游资源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旅游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介绍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介绍》同学们,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门超级有趣的课程——《中国旅游地理》!这门课呀,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咱们中国美丽风景的大门。
在课上,我们会了解到好多好多好玩的地方。
比如说,壮丽的黄山。
那里的山峰奇形怪状,有的像仙女,有的像猴子。
还有那飘渺的云海,仿佛让人置身于仙境之中。
老师会给我们讲,去黄山要怎么爬山,哪里能看到最美的日出。
还有神奇的张家界,那一根根石柱高耸入云,好像是大自然的杰作。
想象一下,我们走在那玻璃栈道上,脚下是深深的峡谷,是不是又惊险又刺激?除了美丽的风景,这门课还会告诉我们各地的美食。
比如成都的火锅,辣得过瘾,香得让人忘不了。
还有广州的早茶,各种各样的点心,能让咱们的嘴巴停不下来。
有一次,老师给我们讲了丽江古城的故事。
说那里的夜晚,灯火辉煌,街道上充满了歌声和笑声。
还讲了一些游客在那里的有趣经历,听得我们都心痒痒的,真想马上跑去看看。
同学们,这门课是不是很吸引人呀?《《中国旅游地理》课程介绍》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咱们有一门特别棒的课叫《中国旅游地理》!这门课会带我们走遍中国的大江南北。
先来说说桂林山水吧。
那碧绿的江水,像翡翠一样。
还有那一座座奇特的山峰,倒映在江水中,美极了。
老师会给我们讲怎么坐竹筏在江上漂流,感受那清凉的风。
还有内蒙古的大草原,一望无际,蓝天白云下,成群的牛羊在吃草。
想象一下,我们躺在草地上,看着蓝天,闻着青草的香味,多惬意啊!这门课不只是讲讲风景,还会说一些当地的风俗习惯。
比如云南的傣族,他们的泼水节可热闹了,大家拿着水盆互相泼水,代表着祝福。
记得有一回,老师给我们看了西藏布达拉宫的图片,那雄伟的建筑,让人惊叹不已。
还讲了一些去西藏要注意的事项,比如高原反应怎么应对。
同学们,《中国旅游地理》是不是很有意思呢?《《中国旅游地理》课程介绍》同学们,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门超有趣的课——《中国旅游地理》!这课呀,能让咱们知道好多好多好玩的地方。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课程螂U:专业必修适用对象:旅游管理(10级)总学时:70学时其中讲授学时:32学时;课内实践学时:32学时;其它(放假):6学时独立实践学时:10一、课程的性质、任务与基本要求(一)性质与任务《中国旅游地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系统地介绍和讲解中国旅游区划及各区域的旅游景点与风俗文化,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上年目的:树立正确的旅游服务意识;全面认识和掌握中国的自然旅游资源;掌握人文旅游资源;学会设计相关旅游线路。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以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掌握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熟悉中国旅游地理的学习方法;了解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环境;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点;认识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熟悉中国旅游地理环境;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掌握旅游资源调查的方法;掌握中国旅游交通网的分布;掌握中国旅游交通的主要方式;.熟悉我国旅游交通网线;中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图填绘;熟悉我国高速公路线;掌握中国八大文化区域的特征;熟悉中国不同文化区域的民俗特色;了解各个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状况及成为旅游热点的优势;掌握最突出的优势旅游资源;掌握最重要的旅游景点概况;认识旅游区应该侧重发展的对象以及以后的发展趋势;学会设计旅游区的特色旅游线路;景点分布图的填绘;分析旅游区旅游的发展趋势,预测旅游发展前景。
二、主要内容及其教学要求第1章绪论主要教学内容1.旅游地理学的概念和学科性质2.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求内容和学习方法教学要求掌握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了解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熟悉中国旅游地理的学习方法。
第2章中国旅游地理环境概况主要教学内容1.中国自然概况2.中国人文概况3.中国旅游资源教学要求了解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环境;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点;认识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熟悉中国旅游地理环境;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掌握旅游资源调查的方法。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议课时数:180制订人:审定人:一、制订课程标准的依据本标准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中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对《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目标要求而制订。
用于指导《中国旅游地理》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
二、课程的性质与作用《中国旅游地理》是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国内主要旅游地的分区知识;能简介国内主要旅游地概况及当地主要旅游资源特色;掌握国内著名旅游资源、旅游线路介绍技能,能够为游客推荐跨地区的旅游线路产品。
三、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的教育目标1.学科核心素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培养学生的地理形象思维和地理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提升文化素养,将学生培养成为满足对接岗位需求的旅游工作人员预备员。
2.课程教育目标通过教、学于一体的项目训练,学生具备以下知识、技能、素质:(1)知识目标①了解旅游活动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基本关系;②了解旅游地理学的概念和学科性质;③了解旅游的客源与客流的形成;④掌握可持续发展对旅游的重要意义;⑤熟悉全国各旅游资源的分布与特征;⑥掌握旅游资源的分区;⑦掌握各区重要旅游景点与旅游精品线路;⑧掌握各区重要旅游景点的解说和旅游精品线路的安排。
(2)能力目标①能进行基本的景观鉴赏和景点解说;②能进行基本的旅游线路规划;③能进行基本的旅游行程制定。
(3)素质目标①通过课程的分组模拟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②通过专业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奉献精神和职业道德。
四、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建议学时五、课程教学设计指导框架六、教学基本条件1.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按照50人的标准班级计算,本课程模块教学1名教师为宜,教师具备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背景,系统掌握专业知识,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具有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
2.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多媒体教室,能播放展示幻灯片、图片、视频、音乐等。
中国旅游地理第一章绪论(1)
旅游市场营销与策略
旅游市场调研
了解游客需求、市场趋势和竞争对手 情况,为制定营销策略提供依据。
旅游产品推广
通过广告、促销、公关等手段,提高 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潜
在游客。
旅游销售策略
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特点,制定合理 的销售价格和销售渠道,实现旅游产
品的销售目标。
旅游景区管理与保护
旅游景区规划
旅游地发展与环境变化的耦合关系
01
研究旅游活动对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以
及环境变化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旅游流的空间结构和动态变化
02 分析旅游流的形成、演变和影响因素,揭示旅游流的
空间分布规律和动态变化特征。
旅游地的空间竞争与合作
03
探讨旅游地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寻求区域旅游协
同发展的路径和模式。
旅游地理学为旅游业提供实 践支持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可以为旅游业提供实 践支持,如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规划编制、旅游市 场营销等。
旅游地理学促进旅游业的 创新发展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可以为旅 游业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旅游业的创 新发展。
CHAPTER 05
旅游地理学的未来发展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
旅游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包括旅游地理学理论、旅游地理学研究方法、旅游地理实践应用等方面。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研究对象
旅游活动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研究内容
包括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环境容量与生态保护、旅游文化与景观、旅游交通与地理信息 技术应用等。
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
学科性质
旅游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实施报告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实施报告(2022年版)一、指导思想《中国旅游地理》是一门集趣味性、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为一体的学科,是现代旅游业大规模发展而兴起的地理学分支学科。
《中国旅游地理》是中职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旅游从业必备的中国旅游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旅游欣赏能力。
二、整体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中国旅游地理》是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知识涵盖面广,难度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培养学生的地理形象思维和地理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提升文化素养,将学生培养成为满足对接岗位需求的旅游工作人员预备员。
本书分为十个项目,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进一步加深对中国旅游地理的了解,掌握该区最具特色的优势旅游资源,包括主要旅游景点及其旅游价值以及重要旅游线路。
2.教学情况分析学生对人文类试题的了解情况比自然类试题多,经与学生交流后得知,学生的地理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电影等新媒体,所有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应多运用媒体和简短影视作品作为教学辅助资料。
在教学中要从从业人员的职业需要出发,以学生的实际为基础,整合相关的课程资源为教学所用,学生不可能到每个景点去亲身体会,要充分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和生活中的“活”教材: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教学目标分析与重难点确定因为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坚持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文化浸润,立足县域“全域旅游”,面向全川经济发展,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身心健康,从事旅游行业服务工作,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一定就业和创业能力的旅游讲解人才。
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学生从本课程中各种人文和自然景区中感受我国的大好河山和历史文化底蕴,提升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对历史文化的自豪感。
中国旅游地理
浙江精品旅游线
浙东水乡佛国旅游线:杭州—绍兴—(余姚)新昌—天台—临海— 奉化—宁波—普陀—嵊泗—上海。以江南水乡、山海风光和东南佛 国寺人文景观为基本特色,已开发出民俗风情、佛教、书法、黄酒、 考古、玩海等多个专项旅游。
浙西山水旅游线:杭州—富阳—桐庐—建德—千岛湖—黄山和杭 州—建德—兰溪—衢州—武夷山(三清山)。浙西线是连接浙皖 三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湖、两江一湖、黄山)和浙赣的两个 历史文化名城以及多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湖、双龙洞、武夷 山、三清山)的重要旅游线。沿线的人文古迹和山水风光完善交 融,引人入胜。
教学建议
一、充分利用旅游地图、景观图片
旅游地图的使用便于形成学生的空间概念,熟悉各旅游地的方 位关系。
五、各旅游区游览胜地的介绍更为全面,紧跟旅游市场的发展 和游客需求。
自然、人文资源介绍全面。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一、本教材重点 1、中国旅游资源的类型、分布 2、各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特征 3、各旅游区的著名景点,时尚、热点旅游地 4、掌握全国及各旅游区的精品、特色旅游线
二、本教材难点 1、自然旅游资源的成因解释 2、旅游线路的设计
旅游资源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产生吸引力,可 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世界遗产名录》增至29处:三江并流(怒江、澜沧江、 金沙江);明清皇家陵寝拓展项目(十三陵、明孝陵)。
四、旅游资源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及审美价值的统一
在对自然旅游资源及人文旅游资源学习的基础上,增加了对 旅游的资源美感分析。
课时分配 3 18 6 8 8 8 4 3 7 12 12 10 8 6 8 3 4
序号
课程内容
中职旅游专业《中国旅游地理》教案设计
中职旅游专业《中国旅游地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学生能够掌握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主要旅游区划及其特色。
o学生能够了解中国著名旅游景点、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遗迹的地理位置和特色。
o学生能够识别并分析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2.能力目标:o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旅游地图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旅游线路规划。
o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够流利介绍中国各地的旅游景点和文化特色。
o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旅游项目策划。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o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理解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o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旅游观,尊重地方文化和习俗。
二、教学内容-重点: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主要旅游区划及其特色、著名旅游景点介绍。
-难点:旅游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旅游线路规划与项目策划。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将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引入、新课讲解、练习和总结。
教学进度和内容的深度将合理安排,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旅游线路规划,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旅游线路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多媒体教学:利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资源-教材:《中国旅游地理》教材-教具:旅游地图、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资源:、旅游风光视频、旅游景点图片-实验器材:无需特定实验器材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1.小组讨论组织:每组分配组长,明确任务分工,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
2.课堂纪律维持:制定课堂规则,如发言举手、尊重他人意见等,确保课堂秩序。
3.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讨论、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提问。
七、评价与反馈1.课堂小测验:通过课堂小测验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中国旅游地理》课件
详细描述
华东旅游区是中国著名的山水风光旅游区,如黄山、九寨沟等,同时该区域还拥有许多水乡风情的小 镇和村落,如周庄、乌镇等,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体验。
华南旅游区的特色
总结词
热带风光、海岛风情
详细描述
华南旅游区位于中国南部,拥有得天独厚的热带自然风光和海岛风情,如海南岛、涠洲 岛等。该区域的海滨和海岛是夏季旅游的热门目的地,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度假
总结词
中国旅游地理是研究中国旅游现象及其与地理环境关 系的学科,对于促进旅游业发展、优化旅游资源配置 、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中国是一个旅游资源大国,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如长城、故宫、九寨沟、张家界等。随着中国经济的 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也得到了迅猛 发展。因此,研究中国旅游地理对于指导旅游业发展、 优化旅游资源配置、提高旅游开发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 意义。同时,通过研究中国旅游地理,还可以深入了解 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 依据。
感谢观看
THANKS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四川省
九寨沟、都江堰等
云南省
丽江古城、大理古城等
重庆市
解放碑、磁器口古镇等
贵州省
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等
西藏自治区
布达拉宫、大昭寺等
西北旅游区
陕西省
秦始皇兵马俑、华山等
青海省
青海湖、疆维吾尔自治区
天山天池、吐鲁番葡萄沟等
青藏旅游区
青海省
青海湖、塔尔寺等
西藏自治区
青藏旅游区的特色
总结词
高原风光、宗教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内容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中国旅游地理是旅游管理及相关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是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及以后从事旅游行业工作的一门必修课。
本课程以中国特定地域为研究对象,全面研究了我国旅游资源形成的环境、特点、分布及其开发利用和发展规律,阐述了旅游活动与我国旅游地理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协调发展的关系。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明确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研究对象和内容,以及以中国特定地域为研究对象的中国旅游地理的研究内容和任务,明确发展旅游业与我国旅游地理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协调发展的关系以及中国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发展方向,重点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和时空分布及其形成的原因,掌握各分区最
具特色的优势旅游资源,主要旅游区和景点及其旅游价值以及重要旅游线路。
三、理论教学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旅游地理学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门多学科综合性边缘科学。
中国旅游地理属于区域旅游地理学的范畴。
以中国为特定区域,研究中国大地上的旅游现象与旅游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和规律的一门学科。
理论教学从旅游地理学出发,首先学习旅游地理学发展、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任务和内容,逐渐向中国旅游资源形成原因、特点、价值方向学习,进一步学习中国旅游地理分区,了解各分区重要旅游资源形成、分布状况等。
在讲授过程中,以适应“新旅游”时代需要和应用为目的,讲清中国旅游资源和各分区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形成原因。
并结合实际强化训练,注意课堂讲授和实地考察相结合,尽量采用示范教学和地图教学等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倡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一编旅游地理概论
第一章旅游地理学――年轻的综合性边缘科学
1.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了解旅游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重点掌握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任务和内容。
2.教学内容
一、旅游地理的形成和发展
二、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任务和内容
第二章旅游资源
1.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旅游资源的类别、特点。
重点掌握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
2.教学内容
一、旅游资源的含义
二、旅游资源的类别
三、旅游资源的特点
四、旅游资源的保护
第三章旅游开发
1.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旅游开发的概念和意义以及旅游开发的条件、旅游开发的类型。
着重掌握旅游开发与地区发展的关系。
2.教学内容
一、旅游开发的概念和意义
二、旅游开发的历史发展
三、旅游开发的条件
四、旅游开发的原则与评价
五、旅游开发的类型
六、旅游开发和地区开发的关系
七、我国的旅游开发
第四章旅游业规划
1.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旅游规划四旅游事业发展的纲领和旅游区建设的依据,重点掌握旅游规划的内容、实质、步骤和类型。
2.教学内容
旅游规划的内容、步骤、实质、类型。
第二编中国旅游地理总论
第一章中国的自然旅游资源
本章是本课程教学中较为重要的章节,对教师的及学生的要求较高。
对教师而言,要求清晰的讲授各类旅游资源形成的原因,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
对学生,要求其能通过学习,掌握各类旅游资源的形成原因,并能融会贯通。
1.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需要学生了解中国自然旅游资源的分类。
掌握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保护区及风景名胜区的基本情况。
重点掌握中国各类自然旅游景观的形成、特点形态及分布。
3.教学内容
第一节自然旅游资源形成及其特点
第二节中国旅游地理区位环境评价
第三节中国的地貌景观形成及其特点
第四节中国水景旅游资源形成及其特点
第五节中国海岸带旅游资源的形成及特点
第六节中国气候旅游资源的形成及其特点
第七节中国动植物旅游资源形成与分布特点
第八节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自然保护区的发展与建设
第二章中国的人文旅游资源
1.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类人文旅游资源的形成原因、特点及其旅游价值。
2.教学内容
第一节人文旅游资源的形成及特点
第二节万里长城及其形成
第三节丝绸之路及其形成
第四节古代水利工程及其形成
第五节古建筑旅游资源及其形成
第六节我国古城与现代城市旅游资源及其形成
第七节中国的园林景观特色
第八节古墓葬演变及其旅游价值
第九节宗教旅游特色
第十节革命纪念地及其形成
第十一节古文化旅游资源
第十二节民俗旅游资源的形成及其特点
第十三节中国的饮食文化与旅游工艺品资源
第十四节我国博物馆的发展与分类
第三章交通与旅游
1.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旅游与交通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了解交通对旅游的促进与制约作用和旅游对交通发展的拉动作用,并掌握各种交通工具的特点。
2.教学内容
第一节交通的发展与旅游大众化
第二节我国的交通运输与旅游业
第三编中国旅游地理分区
第一章旅游地理区划
1.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需了解旅游区及风景区的基本概念和划分旅游区的意义,熟悉我国八大旅游区的划分及其依据。
2.教学内容
旅游区与风景区的基本概念;中国旅游地理分区及其依据
第二章京、津、冀旅游区
1.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需了解京津冀旅游区旅游资源特点、分布情况,重点掌握京津冀旅游区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环境、经济基础。
2.教学内容
第一节京津冀旅游区的地理环境及其评价
第二节北京市及其旅游资源
第三节天津旅游区
第四节清东陵和清西陵
第五节秦皇岛旅游区
第六节承德旅游区
第三章东北旅游区
1.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需了解东北旅游区旅游资源特点、分布情况,重点掌握东北旅游区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环境、经济基础。
2.教学内容
第一节东北旅游区的地理概况
第二节东北旅游区的主要旅游资源
第四章黄河中下游旅游区
1.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需了解黄河中下游旅游区旅游资源特点、分布情况,重点掌握东北旅游区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环境、经济基础。
2.教学内容
第一节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地理环境
第二节黄河中下游旅游区的历史和经济状况
第三节黄河中下游旅游区的主要旅游资源
第五章西北、内蒙古旅游区
1.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需了解西北、内蒙旅游区旅游资源特点、分布情况,重点掌握西北、内蒙旅游区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环境、经济基础。
2.教学内容
第一节自然地理概况
第二节区内主要旅游资源
第六章长江中下游旅游区
1.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需了解长江中下游旅游区旅游资源特点、分布情况,重点掌握长江中下游旅游区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环境、经济基础。
2.教学内容
第一节长江中下游旅游区的地理概况
第二节长江中下游旅游区的旅游资源
第七章华南旅游区
1.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需了解华南旅游区旅游资源特点、分布情况,重点掌握华南旅游区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环境、经济基础。
2.教学内容
第一节自然地理概况
第二节经济地理概况
第三节区内主要旅游资源
第八章西南旅游区
1.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需了解西南旅游区旅游资源特点、分布情况,重点掌握西南旅游区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环境、经济基础。
2.教学内容
第一节自然地理概况
第二节西南旅游区的旅游胜迹
第九章青藏旅游区
1.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需了解青藏旅游区旅游资源特点、分布情况,重点掌握青藏旅游区旅游
资源形成的地理环境、经济基础。
2.教学内容
第一节青藏地区的地理概况
第二节青藏旅游区主要旅游点
四、实验教学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五、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占30%,考试占70%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