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系馆设计任务书(三年级下学期第二个设计题目)

建筑系馆设计任务书(三年级下学期第二个设计题目)
建筑系馆设计任务书(三年级下学期第二个设计题目)

绿色理念下的建筑学院院馆设计

一、课程教学目标

课题设置以绿色理念下的建筑设计为导引,通过南京某生态校园内的建筑学院院馆设计,让建筑学专业学生树立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探索生态与建筑、行为与场所的有机结合,掌握复杂基地环境下的教育建筑设计方法,实践该类建筑场所营造、功能配置、空间生成、结构材料等方面的设计要求。

二、课题选址及项目概况

1、本课题选址位于南京某生态大学校园内,建设用地现状周边具有良好的坡地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校园整体格调和谐统一,环境优雅宜人。

2、项目概况

该建筑学院现有建筑学、城市规划和艺术设计三个本科专业和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目前,该学院教学面积不足,仅能维持日常教学,达不到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专业的评估要求,与高等教育和建筑业的未来发展很不适应。因此,建筑学院根据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拟在“十二五”期间内规划建设一幢独立的系馆。

拟在校区山坡地上设计生态型、园林式的新院馆,用地面积≥9000㎡,建筑面积11000㎡左右(±10%),结合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参照国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有关要求,进行国家绿色公共建筑相关设计研究。

三、设计方法要求

●工作方法:

要求采用“调研——分析——设计”模式的工作方法,可1-2人进行合作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注重以模型启发、促进设计研究。

●工作阶段(操作过程):

第一阶段:场地认知分析(1周)

该阶段主要任务为基地调研分析。本次课题场地为坡地,既具有特点又相对复杂,需要加强对基地进行现场勘查,掌握场地内及周边道路、绿化、建筑等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场地的规划设计与建筑功能格局的确定提供有力的依据。完成基地模型制作(每组一个)及场地分析图纸。

第二阶段:功能配置与布局(2周)

通过调查(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及案例解读分析建筑学院师生的行

为活动及空间需求,确定及完善建筑院馆功能内容配置及各部分面积构成。

完成调查结果总结及功能配置图(带面积)。

在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下,对功能组成与环境进行互动研究,思考形体生成及功能区块布局(注意多方案的比较及手工体块模型对形体的推敲作用),组织空间序列。通过空间组合强化环境优势,减少或避免不利环境因素对建筑的影响,形成空间、场所与人的良好互动关系。

第三阶段:空间生成与建构(2.5周)

在建筑空间建构的过程中,充分关注“结构—空间”的关联与建筑材料的认知。深入考虑建筑结构形式,感受不同结构对建筑空间营造的影响,利用“结构—空间”模型进行方案的推敲深化,研究不同建筑材料对结构与建筑空间的影响。(鼓励对不同建筑结构形式的尝试)要求对绿色建筑技术加以运用(避免绿色建筑技术集成)。

第四阶段:建筑空间界面(1.5周)

此阶段的设计,学生需要进行空间界面的塑造与建筑细部的研究。结合空间设计意图,利用加强手工模型的制作,对建筑分隔与围护的界面进行深入设计,充分利用透明、不透明以及半透明围护材料在视觉、心理上的不同感受来加强室内外关系的设计;掌握各种材料或构件在结构和构造上的组织关系。要求对绿色建筑技术加以运用(避免绿色建筑技术集成)。

四、具体设计内容:

1、通过实地调研和查阅资料,深入理解课题要求,细化设计任务书,对课题涉及的内容(建筑学学科各专业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建筑教育模式对空间使用的要求,科研、实验、设计等用房的使用特点与空间布局,高等教育理论的发展与趋势,建筑基地与周边环境的分析,场地设计与竖向设计,高校校园建筑规划设计特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进行专题研究。

2、建筑方案设计应充分考虑师生们特别是大学生的学习要求和环境心理、行为特点,为师生们提供一个适用、安全、绿色,富有艺术气息的学习和工作空间,使他们有一种家的归属感,建筑整体环境能体现建筑学院特有的气质。

3、建筑学院用房面积参考指标如下(根据调研分析做适当调整及细化):

五、设计成果表达(图纸与模型要求):

要求如下:

(1)设计总说明书及技术经济指标

(2)基地位置图及区位分析图:1:2000或比例自定;

(3)总平面规划图(含周边环境): 1:500;(注,配套停车在用地周边停车场解决)

(4)分析图(交通、景观、竖向、节能、消防、日照、体量等);

(5)各层平面图(含屋顶平面图):1:200;

(6)四个方向立面图:1:200;

(7)剖面图2个以上:1:200;

(8)有关节点图和说明:内容及比例自定;

(9)相关的绿色建筑技术方案的详细说明;

(10)表达设计思想的图纸:内容及比例自定;

(11)模型:手工工作模型的照片结合在图纸中。

六、设计课程进度安排(共8周)

七、主要参考书目:

[1]刘加平,董靓,孙世钧. 绿色建筑概论[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0

[2]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3

[3]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2010).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4

[4] 蔡德民著. 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M]. 何人可译.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6

[5](丹麦)扬·盖尔著. 交往与空间[M]. 何人可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02.10

[6](丹麦)扬·盖尔,拉尔斯·吉姆松著. 新城市空间(第二版)[M]. 何人可等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

[7]诸智勇主编. 建筑设计的材料语言.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5

[8]王静著. 日本现代空间与材料表现.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9](美)德贝尔(Bell,V.B.)著. 建筑设计的材料表达.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10]各类建筑杂志中有关主题建筑的相关文章与案例,《建筑学报》、《建筑细部》、《世界建筑》等。

八、地形及用地红线图

详见电子文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