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心得体会
曲阜市王庄镇蔡庄小学吴振生
书是人类智慧的源泉,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更是全人类的精神营养品。

读书,可以拓宽我们的眼界,获得丰富的知识;读书,能引导我们明白事理,做个有修养的人;读书,还能提高我们的阅读水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孔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在历史上具有崇高地位,《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精彩言行,宋人赵普曾有半部治天下之说。

《论语》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可见孔子的言行对于我们所产生的作用是多么重要,通过学习《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一书,我从字里行间被孔子深深的感动,为他的胸襟和智慧折服!
孔子的一生是精彩辉煌的一生,无论是从为人处世,教书育人以及个人的学习态度方面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一、为人诚实守信,做事以身作则,束己约之以礼
古人云:“身不正,不足以服,言不诚,不足以动”,说的就是诚信。

诚信,是一个人的魅力所在,是一个民族发展壮大的动力源泉,是一个国家不断走向繁荣富强的基石,而能够令人把自己的职业作为一生追求的秘诀更在于诚信。

因此孔子十分重视诚信。

单从《论语》字面上看,在论语中共出现信字38次。

孔子认为,一个人要立足于社会、生存发展、做事创业,讲诚守信是一个道德基础,只有讲诚守信,才能赢得各方面的支持和信任,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标。

只有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人际交往,才能形成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页才能使这种关系得以维系和保持。

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在传播文化知识的同时,自己也是诚信的表现,让弟子以及后人受益匪浅。

孔子自身非常注重身教,他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榜样,孔子靠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注重自己的处事行为,牢记自己为人师表的身份,孔子认为,作为一个教师,应该以身作则。

所谓以身作则,就是通过教师本身的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教育,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身教”。

《论语·于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他的这些话,似乎专对从政者说的,但对教师来说,却更为贴切。

因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要给学生以直接的良好影响,就必须注意谨言慎行,以身作则,将身教与言教有机结合起来。

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

这是因为教师的身教不仅捍卫了言教的严肃性,而且证明了言教的真实性与可行性,这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儿童和青少年具有特殊意义。

孔子本人正是以身作则的模范。

孔子虽然重视知识的学习,但他并没有把求知摆在第一位,对于孔子来说,最重要的是“行”,先做好为人的最基本的事情,然后再有余力的情况下,再去学习知识。

孔子一生做事十分踏实,认真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

他与人相处时,待人宽厚,搞好团结。

孔子对弟子的言行举止、思想行动的要求,一层一层、由内向外形成了一整套的标准体系,弟子们就在老师约之以礼的要求下不断地向君子人格靠近。

二、教学因材施教,学思并重
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孔子的教育地位是非常卓著的。

孔子的学生众多,而且每人资质、秉性各异,怎么把这些人教育成材呢?孔子的办法是分门设科,因材施教。

孔子就十分注重观察、研究学生。

他采用的方法有“听其言而观其行”,“以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废哉,人焉瘦哉?”即通过观察和与学生对话进行全面了解。

正因如此,孔子十分熟悉他的学生的特点和个性。

所以孔子的教育和教学就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个性特点来进行。

孔子因材施教的方法仍然是我们职业教育应遵循的教学原则。

启发式教育是孔子最重要的教育思想,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认识到,要使学生获得广大博深的学问,就必需依靠学生自觉地思考,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于是他总结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的著名论断。

即:如果一个人不发奋求知,我是会开导他的;如果一个人不是到了自己努力钻研,百思不得其解而感觉困惑的时候,我是不会引导他更深一层的。

不难看出孔子的这种启发式教育的精神就是,学习的主动权必须交给学生,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其举一反三;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只起主导作用,即对学生有目的的引导启发。

他的启发式的教育方法,对我们现今的教育是很有启示的,在我们的课堂上,仍有一些教师在“满堂灌”,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没有自己学习、消化的时间。

课堂上,“主体”变成了“客体”,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教师完全成了教学活动的中心。

这实在有悖于教学规律的。

我们必须学习和领会孔子的启
发式教育思想,像孔子那样注重学生的学习,启发诱导,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三、做学问诲人不倦,注重终身学习
孔子出身贫苦,三岁丧父,十七岁丧母,生活贫困,这些磨练了他吃苦耐劳的意志。

孔子从小立志,树立起“学而优则仕”的远大思想,曾自述“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他自觉学习了传统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发愤读书,自学成才,在学习过程中,拜能者为师,不耻下问,他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为了搞清楚周礼中的一个问题,远去千里之外,请教于老子,直到搞弄通义为止。

孔子这种好学、乐学精神,应值得我们当教师的学习。

当我们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应必须有一桶水或者更多。

所以我们更要应该像孔子一样,不断学习,接受新知识,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孔子在三十岁就从事教育事业,在长达五十年的教育生涯中,兢兢业业,为人师表。

他一生,收教学生三千多人,培养出贤人有七十二人之多,在二千多年前的封建社会里,是十分了不起的,为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他一生漫长的教育工作中,孔子不断地总结教育经验。

得出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奠定了基础。

孔子不仅好学终生,还努力做到学思结合,把学到的知识尽可能地用于实践。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如不及,有恐失之。

其为人也,发
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由此可见他的学习态度。

直至生命的将息,他还说:“加我十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真是有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精神。

读《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让我们领悟到的是一种智慧,是对学习的正确认识,是对教学的正确对待。

总之,孔子作为两千多年前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我们今人有许多共同之处,其中的许多思想是当代人的精神和楷模,因此我们应该好好地读读《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这本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