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做历史开卷考试题
初二历史开卷试题及答案
![初二历史开卷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a76d92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f2.png)
初二历史开卷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封建社会中,实行科举制度的朝代是: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C2. 以下哪项不是明朝时期对外交往的重要事件?A. 郑和下西洋B. 修建长城C. 永乐大典的编纂D. 明成祖迁都北京答案:B3. 清朝末期,中国遭受了列强的侵略,其中不包括: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八国联军侵华D. 甲午战争答案:C4.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唐朝的?A. 李世民B. 武则天C. 李隆基D. 朱元璋答案:D5.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不属于其中的是:A. 造纸术B. 火药C. 指南针D. 印刷术答案:D(注: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________”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答案:郡县制7. 唐朝时期,中国与外国的交流非常频繁,其中最著名的外国使节是“________”。
答案:鉴真8. 明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非常发达,其中最著名的海外贸易港口是“________”。
答案:泉州9. 清朝时期,中国与西方的交流逐渐增多,其中最著名的西方传教士是“________”。
答案:利玛窦10. 清朝末期,中国遭受了列强的侵略,其中最著名的不平等条约是“________”。
答案:《南京条约》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唐朝时期的文化特点。
答案: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发展极为繁荣的时期,具有开放包容的特点。
在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都有显著成就,如诗歌、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同时,唐朝还积极吸收外来文化,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12. 简述清朝末期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
答案:清朝末期,中国面临了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
内部问题主要表现为政治腐败、经济落后、社会矛盾激化等。
外部问题则是列强的侵略,导致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签订了多个不平等条约,国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24年重庆市中考历史真题卷(A卷)及答案
![2024年重庆市中考历史真题卷(A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f0695b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ab.png)
重庆市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招生考试历史试题(A 卷)(开卷本卷共两个大题,满分50分,同道德与法治学科共用90分钟)注意事项: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题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
1. 下表所列考古遗存,可用于研究我国远古时期( )遗址名称时间遗存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距今11000—9000年炭化人工栽培粟和黍浙江浦江桥头遗址距今11000—8500年炭化稻米、稻壳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距今7500—3000年陶片上稻、粟、豆类等印痕A. 早期人类起源B. 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C. 冶炼技术水平D. 原始部落联盟间的关系2. 汉武帝在长安为太常博士的弟子兴建太学,使他们在太学中随博士受业,经考试后,按等第录用。
各地方也都设立学校。
汉武帝此举旨在( )A. 推行休养生息政策B. 剥夺诸侯王权力C. 巩固儒学主导地位D. 打击地方豪强势力3. 在山西大同北魏贵族墓葬中出土的漆屏风,绘制有包括帝舜、周太姜、晋文公、汉成帝等人物故事,其画风与《女史箴图》有共通之处。
这反映了( )A. 鲜卑族的农业生产水平B. 魏晋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C. 魏晋南北朝政权的并立D. 汉文化对北魏社会的影响4. 唐朝诗人杜甫的诗由于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诗史”之称。
以下的诗句描写了唐朝夔州的( )煮井为盐[1]山速,烧畲[2]度地偏。
——杜甫《秋日夔府[2]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的的[1]煮井为盐:煮盐井之水以为盐。
[2]烧畬(shē):烧荒种田。
[3]夔(kuí)府:唐置夔州,州的治所在今重庆奉节,为府暑所在,故称夔府。
A. 生产状况B. 地理位置C. 商业贸易D. 文化景观5. 下图为《明朝形势图(1433年)》,据图可知()A. 长城成为明朝与鞑靼的政权部族界B. 中国的现代版图在明朝已完全形成C. 汉族、蒙古族、女真族建立的政权同时并存D. 南海诸岛、小琉球等都是明朝疆域的一部分6. 古钱币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2024河南省中招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4河南省中招历史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862399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6d.png)
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资料。
3.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史记》记载商纣王封周文王为西伯时,赐他“弓矢斧钺,使得征伐”;在描绘周武王指挥牧野之战时,“左杖黄钺,右秉白旄(máo) 以麾”。
据此推测,右图玉钺在当时可能是A. 最高祭祀权的代表B. 高级生产工具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的玉钺C. 军事统帅权的象征D. 诸侯国的徽标2.战国时期的这些农具(见下图)虽貌不惊人,但其锋利已经悄无声息地划开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这里的“锋利”可以理解为河南辉县出土的铁犁头河北易县出土的铁镰刀河南辉县出土的铁镭口A. 较高生产力水平B. 频繁的兼并战争C. 新兴的小农经济D. 宽松的社会氛围3.早在西周就已出现的瓦当,到西汉时一改原来的简单、朴素,变得纹饰繁多,构思奇巧,集绘画、浮雕、工艺美术和书法于一身。
材料强调了西汉瓦当A. 建筑用途广泛B. 史料价值突出C. 艺术价值较高D. 材料来源丰富历史试卷第1页(共6页)4. 曹魏建立后,百姓购买物品、计算物价皆普遍使用布帛或谷物。
北魏孝文帝时,北方很多地方“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市”。
该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这一时期北方A. 铸币金属匮乏B. 币制较为混乱C.农业技术落后D. 商品经济衰退5.宋朝时,雕版印刷术使用更加普遍,“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对文化发展是一个明显推动。
这主要说明宋朝时期A. 儒家思想备受推崇B. 技术推动文化发展C. 活字印刷普遍使用D. 文化助力技术创新6. 元朝汪大渊《岛夷志略》记载,澎湖“隶泉州晋江县,至元(忽必烈年号)间立巡检司”,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每年征收盐税中统钞十锭二十五两。
郑州模考九年级历史试卷开卷
![郑州模考九年级历史试卷开卷](https://img.taocdn.com/s3/m/c7a27738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00.png)
郑州市九年级历史模考开卷试卷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
2. 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50分。
3. 考生应首先阅读试题卷及答题卡上的相关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是?A. 夏朝B. 商朝C. 周朝D. 秦朝2. 下列哪一项不是秦始皇实行的重要改革?A. 统一度量衡B. 实行科举制C. 统一货币D. 连接修筑长城3. 以下哪项不属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火药C. 指南针D. 活字印刷技术的改进(注:此题考察的是对四大发明的准确理解,活字印刷是印刷术的一种,但选项应更明确地指向非四大发明之一,如“雕版印刷术的原始形态”等,但为简化,此处理解为考察四大发明的直接列举,故D项表述虽不严谨,但在此情境下可视为指向非四大发明之印刷术的某一具体形态之前的阶段)4. 以下关于辛亥革命说法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发生在清朝末年,是孙中山领导的B.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结束了清朝统治(此选项表述不完全准确,但相比其他选项更接近史实,因袁世凯是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经过南北和谈,在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随后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宣布退位)C.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D. 辛亥革命成功后,我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5. 敦煌莫高窟第445窟唐代壁画描绘了一农夫正在扬鞭挽牛耕地,其使用的农具应该是?A. 耧车(用于播种)B. 筒车(水力灌溉工具)C. 曲辕犁(唐代先进的耕田农具)D. 秧马(宋代水田中便于移动的坐具,用于插秧和拔秧)6. 学界普遍认为宋代海外贸易频繁兴盛,影响宋代海外远洋贸易的因素是?A. 自然条件(如季风等)B. 国际关系C. 经济水平D. 国家政策7. 下列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A. 鸦片战争B. 洋务运动C. 戊戌变法D. 辛亥革命8. 被誉为“近代中国的启蒙思想家”的是?A. 洪秀全B. 康有为C. 鲁迅D. 陈独秀9.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统一战线”策略对于中国革命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
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卷(含答案)
![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7f281d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32.png)
2023一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学学业质量监测九年级历史试题(开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3、答选择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非选择题时,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历史开卷考试,考生须独立完成答卷,不得讨论,不得传抄。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5个小题,每题2分,共7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英人华民交涉词讼一款…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
此条款出自A.《南京条约》B.《虎门条约》C.《望厦条约》D.《天津条约》2.1867年,三口通商大臣崇厚筹办天津机器局东局和西局。
东局原址位于天津城东贾家沾道,是中国第一家近代化火药厂。
这一洋务企业创办的目的是A.自强B.求富C.民主D.共和3.1895年,清朝使臣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马关谈判时,曾有过这样一段对话(见下图)。
从中可得出的信息是李云:我接台湾巡抚来电,闻将让台湾,台民鼓噪,暂不肯为日民。
伊云:听彼鼓噪,我自有法。
李云:此话并非相吓,乃好意直言相告。
伊云:亦闻此事。
李云:台民戕(杀)官聚众常事,他日不可怪我。
伊云:中国一将治权让出,即是日本政府之责。
A.清朝官员为虎作伥加速台湾沦陷B.台湾人民坚决反抗日本割占台湾C.台湾已被置于日本殖民统治之下D.台湾人民的斗争被日军残酷镇压4.“20世纪初,有一个年份叫辛亥…有一桩壮举叫首义…”歌谣中辛亥年发生的“首义”是指A.安庆起义B.广西起义C.黄花岗起义D.武昌起义5.通过胡适,陈独秀敏锐的找到了新文化运动从“小众”通往“大众”的突破口。
这个“突破口”指的是A.创办《新青年》B.抨击旧道德C.提倡“德先生”D.倡导白话文6.1919年5月2日《晨报》同版面上,刊有《山东竟如是断送耶》《外交警报警告国民》K国民外交之奋起火日代表山东问题之傲语》《意大利态度仍强硬》《协约国对山东问题之密约》等文,可见当时A.国内舆论关注巴黎和会B.中国在一战后失去山东C.五四运动范围不断扩大D.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7.周恩来说:“我们红军像经过了一场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失去了一些枝叶,但保存了树身和树根。
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历史试题
![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历史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a3f3fd62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f1.png)
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历 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资料。
3.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选择题(共20 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2024年河南殷墟博物馆新馆的“王畿与四方”展览集中展示了河南、山东、四川、湖南、内蒙古、辽宁等多个地区商时期的多套代表性文物,包含铜器、玉器、甲骨、陶器等,展览突出体现了 ( )A.商朝都城繁荣昌盛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C.社会风气积极开放D.科技成就灿烂先进2.一位同学在阅读某历史人物志时提取了下图信息,这位历史人物是 ( )A. 蒙恬B.霍去病C. 张骞D. 郑和3.能够与以下两个历史典故相互关联的成语是 ( )4.河南南阳内乡县衙三省堂前有一副广为流传的对联,其上联是“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凸显了中国自古以来的治国思想是( )A.无为而治B.法治思想C.民本思想D.重文轻武5.比较图示中李清照前后期诗词写作之情,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时代变迁影响诗词创作B.科举制促进了宋词的繁荣C.宋词全面再现社会真实D.北宋灭亡导致宋词的衰微6.明代科学家徐光启从小立志改变国家“积贫积弱”,表示“立身行道⋯⋯治国治民,崇正辟邪,勿枉为人一世”。
为此,他“杂采众家”又“兼出独见”,编撰了( )A.《九章算术》B.《本草纲目》C.《农政全书》D.《天工开物》7.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以下史论逻辑合理的是( )选史事结论项A张骞通西域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B设置安西都护府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C郑和下西洋增进中国和美洲国家的友好往来D郑成功收复台湾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8.”,甚至出现了一些织机五六百台、织工三四千人的大型工场。
八上历史开卷考试试卷
![八上历史开卷考试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2d3fed52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0f.png)
八上历史开卷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B. 火药的发明与道教炼丹术有关C. 指南针最早用于航海D. 印刷术的发明与雕版印刷有关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哪项不是科举制度的作用?A. 选拔人才B. 促进社会流动性C. 强化中央集权D. 限制贵族特权3. 明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A. 废除丞相制度B. 设立东厂C. 推行海禁政策D. 以上都是4. 清朝乾隆年间,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 保护国内经济B. 防止外国文化入侵C. 维护国家安全D. 以上都是5. 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B. 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C. 辛亥革命后,中国实现了完全的民主D.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_________的发明对世界文化传播产生了重大影响。
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设立,使得_________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3. 明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废除了_________制度。
4. 清朝乾隆年间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与外国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5.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中_________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开始走向共和。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唐朝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2.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3. 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4. 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
2024年天津市中考历史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2024年天津市中考历史真题卷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a3ece9b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c9.png)
2024年天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历史(开卷)道德与法治和历史合场考试,合计用时120分钟。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为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为第6页至第8页。
试卷满分100分。
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你考试顺利!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的信息点。
2.本卷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最可信的依据是()A.文字记载B.考古发现C.专家推测D.民间传说2.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3.秦始皇实施“焚书坑儒”,汉武帝推行“尊崇儒术”。
他们都是为了()A.削弱诸侯王势力B.加强思想控制C.消除匈奴威胁D.打击豪强地主势力4.下列成语典故出自于淝水之战的是()A.纸上谈兵B.破釜沉舟C.闻鸡起舞D.草木皆兵古代墓葬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请完成下面小题5.下列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
这些文物共同反映出()A.唐蕃和亲B.中外交往C.北人南迁D.边界贸易6.内蒙古赤峰的宁城和松山辽墓中分别出土了有汉族文化特征的铜香炉和鸳鸯三彩壶。
这些发现最能证明宋辽时期()A.农业生产的发展B.海外贸易的兴盛C.经济重心的南移D.民族文化的交融7.顺治皇帝册封了“达赖喇嘛”,康熙皇帝册封了“班禅额尔德尼”。
这都属于清朝对西藏地方进行有效管辖的()A.背景B.措施C.作用D.目的8.“自上而下的改革在学习和吸收西方现代文明,特别是建立现代的政治制度方面被证明行不通,中国必须通过革命走现代化的独特道路。
”文中“改革”是指()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9.某班同学搜集了李鸿章、康有为、张謇、孙中山、陈独秀等人的相关史实。
202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202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真题卷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9800065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79.png)
2024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开卷)注意事项:1.历史试卷满分7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
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过程中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
请独立思考,诚信答题。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 距今8000多年的内蒙古兴隆洼遗址,有半地穴式房址百余座,这些房屋排列整齐,内有石锄、石铲等生产工具及陶钵、陶罐等生活用具。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区( )A. 处于旧石器时代B. 形成了早期国家C. 出现了定居生活D. 产生了贫富分化2. 下表为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实行的变法。
表中措施( )诸侯国名称部分措施魏国李悝变法“食有劳而禄有功”,根据功劳和能力选官楚国吴起变法“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逐步废除旧贵族世官特权秦国商鞅变法“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宗室贵族如果没有军功,不能享受公族特权A 维护了周朝分封制度 B. 代表了农民阶级利益C 瓦解了封建社会秩序 D. 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3. 西汉建立之初,社会残破不堪,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
到了文景时期,“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寝息(人口逐渐增加)”。
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 休养生息B. 尊崇儒术C. 盐铁专卖D. 版图拓..展4. 贞观年间,唐太宗曾对大臣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唐太宗这段话可用以研究()A. 科举取士制度B. 三省六部制度C. 藩镇割据现象D. 重文轻武政策5. 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
元朝时,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均有了进一步发展,这()A. 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B. 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 实现了美洲高产作物的传播D. 奠定了驿站制度的基础6. 乾隆年间,汪中主张给予未成婚而守节的女子改嫁自由,纪昀反对以严苛态度处理妇女和家庭问题,曹雪芹通过《红楼梦》讴歌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
初二历史开卷试题及答案
![初二历史开卷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bbc291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63.png)
初二历史开卷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说法正确的是:A. 鸦片战争B. 甲午战争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答案:A2. 《南京条约》中割让给英国的领土是:A. 香港岛B. 九龙半岛C. 澳门D. 台湾答案:A3. 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是:A. 洪秀全B. 杨秀清C. 石达开D. 李秀成答案:A4. 洋务运动中,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是:A. 京师大学堂B. 同文馆C. 江南制造局D. 北洋水师学堂答案:B5.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的首任临时大总统是:A. 孙中山B. 袁世凯C. 黎元洪D. 黄兴答案:A6.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A. 民主与科学B. 民主与自由C. 科学与进步D. 自由与平等答案:A7. 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A.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B. 俄国十月革命C. 日本侵占山东D. 辛亥革命答案:A8.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地点是:A. 上海B. 北京C. 广州D. 武汉答案:A9. 红军长征的起止时间是:A. 1934年-1936年B. 1935年-1937年C. 1936年-1938年D. 1937年-1939年答案:A10. 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规模胜利是:A. 平型关大捷B. 台儿庄战役C. 淞沪会战D. 百团大战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其中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的条约是________。
答案:《南京条约》12. 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曾国藩、李鸿章、________和左宗棠。
答案:张之洞13.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标志着中国旧式的农民起义走到了尽头,其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________。
答案:内部分裂14.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________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
答案:孙中山15.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陈独秀、胡适、________等。
开卷历史考试题及答案
![开卷历史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b39584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39.png)
开卷历史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哪种制度?A. 分封制B. 郡县制C. 世袭制D. 禅让制答案:B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中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算术B. 骑射C. 诗词D. 经史答案:D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贸易B. 传教C. 展示国威D. 寻找建文帝答案:C4. 清朝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实行了哪项政策以加强对西藏的统治?A. 闭关锁国B. 改土归流C. 金瓶掣签D. 剃发易服5.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A6.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首任临时大总统是?A. 孙中山B. 袁世凯C. 黎元洪D. 黄兴答案:A7.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B. 俄国十月革命C. 新文化运动D. 国内军阀混战答案:A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是?A. 1949年10月1日B. 1948年10月1日C. 1950年10月1日D. 1951年10月1日答案:A9. 文化大革命期间,被错误批判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代表人物是?B. 邓小平C. 周恩来D. 陈云答案:A10.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A. 毛泽东B. 邓小平C. 江泽民D. 胡锦涛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题)1. 简述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及其影响。
答案: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即废除其他学派,只尊崇儒家学说。
这一政策使得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对后世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确立了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导地位。
2. 描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主要特点。
答案: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特点包括:一是坚持游击战争,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二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三是实行土地改革,改善农民生活,争取民心;四是加强根据地建设,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五是培养抗日干部,提高军队战斗力。
九年级历史试卷(开卷)及其答案
![九年级历史试卷(开卷)及其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8175e1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0b.png)
九年级历史试卷(开卷)及其答案⼀、选择测试(每⼩题2分,共30分)1、根据考古发现,迄今世界上最早的⼈类⾸先发现在:A、亚洲B、⾮洲C、欧洲D、美洲2、⽂明古国埃及、巴⽐伦、印度和中国兴起的共同原因之⼀是A、交通便利、适宜发展商业B、地处⼤河流域,⼟地肥沃C、城市国家兴起较早D、长期军事远征3世界上最早的民主政治出现在哪⼀地区?A、西亚B、阿拉伯C、罗马帝国D、雅典4、对本地区的统⼀起到促进作⽤的宗教是A、佛教B、基督教C、伊斯兰教D、道教5、从西欧主要封建国家形成的历史看,形成途径不同于其他三国的是A、法兰西B、意⼤利C、德意志D、英吉利6、西欧封建社会⾥拥有⼟地最多的是A、国王B、贵族C、教会D、骑⼠7、要想了解中世纪阿拉伯世界的有关历史,最好参阅下列哪部书籍A、《天⽅夜谭》B、《荷马史诗》C、《⼤唐西域记》D、《战争与和平》8、使欧洲同亚洲、⾮洲、美洲之间建⽴起直接联系的事件是A、⽂艺复兴B、新航路的开辟C、资产阶级⾰命D、⼯业⾰命9、右图是⼀美国的钞票,与钞票上的⼈物相关的美国历史事件是:A、波⼠顿倾茶事件B、独⽴战争C、废奴运动D、南北战争10、标志着拿破仑退出历史舞台、也成为以后失败的代名词指的是:A、⼟伦战役B、奥斯特⾥茨战役C、⽡尔密战役D、滑铁卢战役11、由南美各国家⾜球俱乐部冠亚军参加的⾜球联赛冠名为“解放者杯”,这是为了纪念“南美的解放者”A、哈格⾥夫斯B、罗伯斯屁尔C、波利⽡尔D、圣马丁12、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的根本⽬的是:A、给农民⼈⾝⾃由B、打击贵族地主势⼒C、保护贵族地主的利益D、制⽌⼈民⾰命13、⼀战爆发后,意⼤利加⼊协约国⼀⽅作战,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协约国进⾏的是正义战争B、协约国⼀开始则稳操胜券C、意⼤利不讲信⽤D、帝国主义之间关系以各⾃国家利益为转移14、在物理学领域提出相对论的是:A、⽜顿B、爱迪⽣C、爱因斯坦D、居⾥夫⼈15、被列宁称为“俄国⾰命的镜⼦”的⼈物是A、列夫·托尔斯泰B、阿·托尔斯泰C、莎⼠⽐亚D、⾼尔基⼆、知识擂台(每空1分,共20分)1、古代亚⾮⼈民擅长建筑,其中古埃及的和古巴⽐伦的被称为古代世界奇迹。
2024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历史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2024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历史真题卷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a46320d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e5.png)
2024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堂考试为开卷考试,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准确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3.本试卷分I卷、卷,共12页。
第I卷第1页至第6页为道德与法治、历史选择题,其中第1—12题为道德与法治试题,第13—24题为历史试题,每题2分,共48分;第I卷第7页至第12页为道德与法治、历史非选择题,共52分。
4.考生选出第I卷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擦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
不能直接在试卷上作答。
第Ⅱ卷试题答案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相应的答题区作答,超出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备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2分,共48分)1.1975年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四号秦墓中出土了两件木牍。
木牍是战国晚期参加伐楚的秦军士兵黑夫兄弟写给长兄的家书。
在家书里,他们特地询问,因杀敌立功而晋升爵位的立功文书是否收到,相关待遇是否落实。
这封家书佐证了商鞅变法()A.建立县制B.奖励军功C.鼓励耕织D.废除特权2.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减轻赋税徭役,重视“以德化民”,提倡勤俭治国。
这一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历史上称之为()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3.学习历史离不开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
事实判断只解决“真伪”问题,而价值判断是对事物的美丑、善恶、好坏、进步或落后等进行评价。
下列属于价值判断的是()A.长平之战B.楚汉之争C.赤壁之战D.安史之乱4.下表摘自眉山市三苏祠陈列的“吏事精详”中的“景德、元祐各级官员数量表”(该表根据苏辙《元祐会计录收支叙》统计)。
表中官员数量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宋朝()各级官员景德(1004-1007年)元祐(1084-1094年)大夫(景德为诸曹郎中)39230朝奉郎以上(景德为员外郎)165695副使631111供奉官1931322侍禁3162177………………总计11386767A.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大量重用文臣B.改革和发展科举制,提高进士地位C.增设多重机构和官员,以分化事权D.与辽、西夏政权对峙,以应对战事5.清末,梁启超首先提出“中华民族”这一概念;到民国初年,各种以“中华”命名的组织和机构蓬勃兴起,如“中华革命党”“中华银行”等。
初中历史开卷考试参考资料(全套)
![初中历史开卷考试参考资料(全套)](https://img.taocdn.com/s3/m/0f9f5714581b6bd97f19ea96.png)
初中历史开卷考试全套参考资料一、问答题(古代史)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是怎样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的原因和重要意义是什么?)答案见于中国历史1册第八课(46—47页再加上49页第三段)2.指出公元3至公元6世纪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这一特征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有哪些反应?答案见于金榜第9页。
3.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旧的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尚未形成,周王室衰微,旧的礼制规范已经被大破,社会出现动乱局局面,面对这种现象,许多思想家发表各自的主张,形成不同的学派,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4、西汉在汉武帝,唐朝在唐玄宗时达到全盛时期,试析汉唐盛世出现的原因1)、两朝统治者都吸取前代速亡的教训,实行轻徭薄赋的的政策。
2)、两朝都经历了几代人的共同努力达到了盛事的景象。
5、汉唐时期为何会取得如此辉煌的科技文化成就?两朝都实现了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这位文化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外交政策,各民族之间、中外文化之间交往频繁,各族人民经过共同努力,在继承前代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汉唐文化。
6、唐朝和清朝前期在对外贸易方面有什么不同表现?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唐朝时期,政府采取开放的外交政策,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与中国同上往来的国家发展到70多个。
这不仅促进了中国经济文化的繁荣,也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声誉,各国开始把中国人成为唐人。
清朝前期,采取闭关政策,政府严厉限制对外贸易。
是中国失掉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不能同外国进行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交流,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只是中国在近代屡遭外国侵略,中国人也被蔑视为东亚病夫。
7、列举秦朝、汉朝、清朝在加强思想统治方面分别采取了措施,以及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秦朝焚书坑儒,加强了思想统治,对我国文化造成了莫大的损失。
八上历史开卷考试试卷
![八上历史开卷考试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c8194b72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f1.png)
八上历史开卷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是:A. 秦始皇B. 汉武帝B. 唐太宗D. 宋太祖2. 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主要目的是:A. 强化皇权B. 促进经济发展C. 推动科技进步D. 增强军事实力3. 唐朝时期,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其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下哪项不是唐朝长安城的特点:A. 规模宏大B. 街道纵横C. 建筑精美D. 城墙低矮4.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它最早出现于:A. 秦朝B. 汉朝C. 隋朝D. 唐朝5. 宋朝时期,商业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其中“交子”的出现标志着:A. 货币经济的开始B. 纸币的诞生C. 金银货币的普及D. 银行业务的兴起6. 元朝时期,忽必烈统一了中国,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A. 第一位皇帝B. 建立元朝的皇帝C. 蒙古帝国的统治者D. 清朝的开国皇帝7.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其主要目的不包括:A. 展示国威B. 促进贸易C. 传播文化D. 侵略扩张8.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他对中国历史的主要贡献是:A. 统一中国B. 推行新法C. 编纂《康熙字典》D. 推行科举制度9. 清朝中后期,鸦片战争爆发,其主要原因是:A. 英国对中国的侵略B. 中国对英国的贸易限制C. 英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D. 中国对英国的领土要求10. 清朝末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其主要领导人是:A. 洪秀全B. 孙中山C. 袁世凯D. 蒋介石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1.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了______,标志着周朝的开始。
12. 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儒家主张“仁政”,而法家主张“______”。
13. 唐朝时期,玄奘西行取经,其主要目的是______。
亳州中考开卷历史试题及答案
![亳州中考开卷历史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23ed30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fd.png)
亳州中考开卷历史试题及答案亳州中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2分)1.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2.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A. 商朝B. 周朝C. 秦朝D. 汉朝3.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唐朝的?A. 李白B. 杜甫C. 王羲之D. 玄奘4.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描述的是哪位历史人物?A. 岳飞B. 关羽C. 张飞D. 项羽5.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最早发明的是:A. 造纸术B. 火药C. 印刷术D. 指南针6. 以下哪次战役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A. 九一八事变B. 一二八事变C. 卢沟桥事变D. 南京大屠杀7. “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是在哪个时期?A. 文化大革命时期B.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C. 十一届三中全会D. 十二届三中全会8.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发生在哪个朝代?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9. “丝绸之路”的开辟是在哪个朝代?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元朝10. “科举制度”的创立是在哪个朝代?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二、填空题(本题共10分,每空1分)11.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百家争鸣”发生在______时期。
12. “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首次应用于______的回归。
13. 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______和指南针。
14.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______、农民问题。
15. “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______运动。
三、简答题(本题共20分,每题10分)16. 简述“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红卫兵”运动及其影响。
17. 简述“一国两制”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国家统一的意义。
四、论述题(本题共30分)18. 论述“改革开放”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亳州中考历史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5 A B C B A6-10 C C A B D二、填空题11. 春秋战国12. 香港13. 火药14. 农村15. 爱国民主三、简答题16.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红卫兵”运动是一次由青年学生发起的政治运动,其影响深远,不仅造成了社会动荡,也对教育、文化等领域产生了负面影响。
2024-2025学年秋季学期初二年级期中考试试题历史(开卷)
![2024-2025学年秋季学期初二年级期中考试试题历史(开卷)](https://img.taocdn.com/s3/m/900a9048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1d.png)
2024-2025学年秋季学期初二年级期中考试试题历史(开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答题卡密封线内不准答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一书中指出:“中国政府在1837年、1838年和1839年采取了非常措施,这些措施的顶点是钦差大臣林则徐到达广州和按照他的命令没收、焚毁走私的鸦片。
”在这些“非常措施”中,影响最大的是()A.缉拿烟贩B.没收鸦片C.虎门销烟D.对英作战2.1850年,马克思在论述某一战争的影响时写道:“世界上最古老最巩固的帝国8年来在英国资产者的大批印花布的影响之下已经处于社会变革的前夕。
”该战争指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2023年10月18日到29日,“五首重聚·故园新语”,圆明园兽首铜像特别展览在圆明园博物馆举办,兽首中的牛首、虎首、猴首、猪首、马首铜像在时隔163年后重聚圆明园。
兽首流失于()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法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中国人认真地对民族战争背后的内容作出反应,并形成一种社会思潮而波及各个阶层,则无疑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体现这种“社会思潮”的主张是()A.“师夷长技以自强”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C.“变者天下之公理也”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5.《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当收成时……(除)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
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
”此规定()A.抵制了西方侵略B.挫伤了农民积极性C.实现了社会公正D.满足了农民的愿望6.有学者认为,洪秀全和他的战友与腐败的清政权相抗。
七年级历史期末试题(开卷)
![七年级历史期末试题(开卷)](https://img.taocdn.com/s3/m/b5d514096edb6f1afe001f07.png)
七年级历史期末试题(开卷)一、单项选择题(20×2分=4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1.在夏令营活动中,小明建议大家动手模仿北京人制造一些工具,体验北京人的生活,于是各位同学纷纷动手,制造了各种用途的A.打制石器B.磨制石器C.彩陶D.玉器2. 观察下面的原始居民房屋复原图,请问居住在右图房屋的原始居民是A.北京人 B.长阳人C.半坡人 D.河姆渡人3.下列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与“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情况相符A.原始人群时期 B.山顶洞人时期C.半坡原始居民时期D.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4.在南非召开的第二十九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河南殷墟遗址被列为2006年第三十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的审议项目.你认为殷墟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最主要是因为它向人们展现了我国古代哪个王朝的社会风貌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5.与商周同期,我国另外一种著名的青铜文化是A.大汶口文化 B.龙山文化C.三星堆文化D.二里头文化6.为了争霸,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来发展本国势力的是A.晋文公B.越王勾践C.齐桓公 D.楚庄王7.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A.当兵立军功 B.不隐瞒犯法行为C.合法经商致富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8.扁鹊有一次见蔡桓公,以蔡桓公的外表断定他有病。
他多次奉劝蔡桓公及早治疗,但蔡桓公就是不听不治。
十天后,蔡桓公果然死去。
这里,扁鹊采用了什么诊断方法A.望 B.闻 C.问 D.切9.某电视台要招聘一批栏目主持人,假如时光倒流到两千多年前,你认为最合适担当《法制空间》栏目主持人的是A .孟子B .墨子C .老子D .韩非子 10.秦朝“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根本着眼点在于A .压制知识分子B .区别对待古代文化C .完善法律体制D .加强君主专制统治11.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汉武帝治国的核心思想来源于A .法家学说B .道家学说C .儒家学说D .墨家学说12.“丝绸之路”的形成与下列哪一事件联系密切A .楚汉之争B .昭君出塞C .张骞通西域D .文成公主入藏13.有关西域都护表述不正确的是A .班超经营西域后设立B .管理西域事物,保护往来商旅C .西域正式归附中央政权的开始D .标志新疆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4.舞蹈《千手观音》获得2005年CCTV 春节联欢晚会节目评比一等奖和特别大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做历史开卷考试题
做历史开卷考试题
1.看题目
看懂题目,注意关键词
(1)看清有几问?谨防粗心漏答。
(2)答题有何要求
▲如"依据材料",则是在材料中找答案即使与所学知识不符也要按照材料回答;
▲如"结合所学知识",则是以材料做引子用教材中的语言作答;
▲如"不得引用原文",请自己组织概括答案;
▲如"有何变化",即从什么变成什么或"不同",则要前后对比;
▲如有"如何",一定要基于史实答题;
▲如有"反映什么"或"含义",那就是就材料表面意思回答;
▲如问"启示",就要注意联系现实,并且一定要围绕主题来回答。
如:看到"改革"就想到"实事求是,根据国情,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看到"工业革命"就想到"教育兴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看到"仁"就想到"和谐社会"、看到"污染"就想到"保护环境,持续发展"、看到"闭关锁国""学习西方"就想到"坚持开放"、看到"日本右翼"就想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还有时间、空间的限制等等,如某一时间段、某一国家……(在问中划出来)
▲如对某种观点的认识,就要先肯定(或否定)再说出自己的论据。
▲如"评价"(或影响),要注意一分为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分析。
▲如"归纳",基本上就是分段概括材料的含义。
注意标好点子。
2.看材料
1、带着问题,明确方向,提取有效信息。
(在材料中把涉及到的与题目有关的信息勾画出来,组织答案的时候有可能要用到。
)
2、运用历史观点,联系史实,站在历史高度读懂材料。
3、注意材料中的标点符号,尤其注意句号、分号、省略号。
每一个句号、分号就是一层意思,往往就是一个得分点。
材料原文一般很长,试题只能摘录其中一小部分。
从某句开始摘录到某句为止,这开头和结尾两句,当然得考虑为答题服务;省略号删去的是与答题无关的内容,省略号两边保留的内容必定是重要的,肯定隐含着重要信息。
4、注意材料前提示语或引文出处。
出处往往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作者,由此给我们隐形提示。
5、注意分值。
一般1分即一个知识点,如3分肯定是三个知识点;2分是一个或两个知识点。
看分答题。
6、注意材料之间的联系。
每一道材料题一般都有一个主题。
找出了主题,然后围绕这个主题,确认材料涉及的内容或对课本知识进
行迁移,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如:改革类;民族团结类;科技文化类;国家统一;国家建设类;反侵略类、战争等等,每一主题有每一主题答题的套路。
3.规范答题
1、严防错别字。
2、根据材料回答的题,一定要结合材料((可能是材料中的主旨句,也可能是材料的关键词语、短语,或者截取材料的词语组成一句话。
)答题要把材料提炼,言简意赅,避免整段抄袭。
3、结合所学知识的,答题尽可能用教材文字和观点,史实准确,言简意赅;
4、序号化:回答问题要注意按照问题的先后顺序,再按时间、空间顺序等依次作答,且标明序号。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这种问法,材料中的点子归纳完后,还要用教材中相关知识点进行补充。
看分答题。
5、谈看法、启示、建议之类的题。
一定要围绕主题谈,要几则
材料共同反映了一个什么主旨弄清楚。
这种题一般是1分或2分。
如果是2分,至少要答2点。
4.小试牛刀
一、综合题
1.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之路,阅读材料,回答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到90单代,洋务派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但洋务官僚们没有意识到。
他们不自觉走向自已预期日的的反面——摘选自《洋务运动史》
材料二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之后,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只引进外国的器物,无法挽救民族危机,开始探索制度的变革。
中华民国建立后,一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清醒地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首先必须使国民在思想文化上有一个根本的转变。
他们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批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
(1)材料一中洋务官僚们的预期目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一及所学
知识分析这场运动客观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西方民主制度的梦想进行了哪些探索?中华民国建立后,一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方面掀起了什么运动?你如何看待这次运动中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
(3)近代以来中国与西方思想宣传方面有哪些共同内容?
参考答案
(1)维护清朝统治;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这种偏向是因为历史背景和资产阶级的认识局限所致,其忽视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
等等。
(3)平等、民主等。
初中历史怎么学好
1. 做好预习工作。
预习是学习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通过预习,自己可以先对课本内容有个大概了解,能够找出其中明白的和不明白的知识点。
这样,在听老师讲课过程中才可以加深印象,并有针对性地重点听自己不理解的内容。
2. 课上做好笔记。
做好笔记,不是一味地照搬老师各种话语、文字。
而是有针对性地记录课文总体框架,填补一些自己不了解的知识点,为进一步宏观把握历史事件框架、历程提供指导。
3. 课后注意对知识点的串联整理。
课文中的历史知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历史事件的起因、过程、发展和结果等都是遵循一定历程或规律的,一定要对知识点进行串联,这样知识点就会记得更加牢固,也不易遗漏知识点。
4. 不要死记硬背。
历史知识需要记住的东西比较多,所以有些学生就开始死记硬背。
为了彻底牢固掌握知识,要在充分理解历史知识框架、关系、大意等
基础上,要理解着知识点去记住这些知识,即尽量在把握知识点意思基础上,可以将知识内容转换成自己的语言。
5. 独立及时完成作业。
历史作业,是对听课效果的一种检测方式,也是巩固知识点的一种方式。
所以,课后要独立、及时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达到及时巩固学业成果的目的。
做历史开卷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