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各章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整理归纳五篇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整理归纳五篇高一化学学问点总结整理归纳1第一节氮族元素一、周期表里第va族元素氮(n)、磷(p)、砷(as)、锑(sb)铋(bi)称为氮族元素。
二、氮族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5外电子,主要化合价有+5(最高价)和-3价(最低价)三、氮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详见课本166页)1、密度:由小到大熔沸点:由低到高2、氮族元素的非金属性比同期的氧族和卤族元素弱,比同周期碳族强。
3、最高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渐弱,碱性渐强。
其次节氮气一、物理性质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工业上获得的氮气的方法主要是分别液态空气。
二、氮气分子构造与化学性质1、写出氮气的电子式和构造式,分析其化学性质稳定的缘由。
2、在高温或放电的条件下氮气可以跟h2、o2、金属等物质发生反响高温压放电n2+3h2===2nh3 n2+o2===2no催化剂点燃n2+3mg====mg3n2三、氮的氧化物1、氮的价态有+1、+2、+3、+4、+5,能形成这五种价态的氧化物:n2o(笑气)、no、 n2o3 no2 n2o4 n2o53、 no在常温常压下极易被氧化,与空气接触即被氧化成no22no+o2=2no2无色不溶于水红棕色溶于水与水反响4、 no2的性质自身相互化合成n2o4 2no2====n2o4(无色)3no2+h2o====2hno3+no↑(no2在此反响中既作氧化剂又作复原剂)四、氮的固定将空气中的游离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的方法统称为氮的固定。
分为人工固氮和自然固氮两种。
请各举两例。
第三节氨铵盐一、氨分子的构造写出氨分子的分子式,电子式、构造式,分子的空间构型是怎样的呢?(三角锥形)二、氨的性质、制法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液化。
2、化学性质:与水的作用:(氨溶于水即得氨水)nh3+h2o====nh3.h2o====nh4++oh-nh3.h2o===== nh3↑+h2o 与酸的作用: nh3+hcl=== nh4clnh3+hno3=== nh4no3 2nh3+h2so4=== (nh4)2so43、制法:2nh4cl+ca(oh)2====cacl2+2nh3↑+h2o三、氨盐1、氨盐是离子化合物,都易溶于水,受热都能分解,如nh4cl=== nh3↑+hcl↑2、与碱反响生成nh3nh4++oh-=== nh3↑+h2o3、 nh4+的检验:参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用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
高一化学各章核心内容总结
高一化学各章核心内容总结
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
本章主要介绍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法。
包括
物质的性质、组成和变化,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元素,如反应物、生
成物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等。
第二章:化学元素和周期表
本章主要介绍了化学元素及其特性和周期表的组织。
包括原子、分子和离子的概念,以及周期表的组成、排列和特征。
第三章:金属与非金属元素
本章主要介绍了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特性和反应。
包括金属的
导电性、延展性和反应性,以及非金属的不导电性和反应性。
第四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本章主要介绍了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包括元素和化合物的组成,以及分子和晶体结构的特点和分类。
第五章: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
本章主要介绍了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包
括化学反应的分类,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配平等。
第六章:氧气和氧化还原反应
本章主要介绍了氧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特性和应用。
包括氧气
的制备和性质,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第七章:酸、碱和盐
本章主要介绍了酸、碱和盐的性质和应用。
包括酸碱中的离子
理论,酸碱中的pH值和中和反应,以及盐的制备和用途。
以上是高一化学各章的核心内容总结。
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4篇)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节物质的分类1、掌握两种常见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组成:分散剂和分散质,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分散系可以有9种组合方式。
(2)当分散剂为液体时,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3、胶体:(1)常见胶体:Fe(OH)3胶体、Al(OH)3胶体、血液、豆浆、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有色玻璃、墨水等。
(2)胶体的特性: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区别胶体与其他分散系常用方法丁达尔效应。
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大小。
(3)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加热至体系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Fe(OH)3胶体。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二)离子反应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1、化合物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如:酒精[乙醇]、蔗糖、SO2、SO3、NH3、CO2等是非电解质。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酸、碱、盐和水都是电解质(特殊:盐酸(混合物)电解质溶液)。
(3)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能导电的物质:电解质溶液、熔融的碱和盐、金属单质和石墨。
电解质需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才能导电。
固态电解质(如:NaCl晶体)不导电,液态酸(如:液态HCl)不导电。
2、溶液能够导电的原因: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
3、电离方程式:要注意配平,原子个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如:Al2(SO4)3=2Al3++3SO42-二、离子反应:1、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生成气体、水。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写、拆、删、查)①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要注意配平。
)②拆:把易溶的强电解质(易容的盐、强酸、强碱)写成离子形式。
常见易溶的强电解质有:三大强酸(H2SO4、HCl、HNO3),四大强碱[NaOH、KOH、Ba (OH)2、Ca(OH)2(澄清石灰水拆,石灰乳不拆)],可溶性盐,这些物质拆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一律保留化学式。
高一化学各章节总结知识点
高一化学各章节总结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对于高中化学来说,学习的内容主要涵盖了各个章节。
下面将对高一化学各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1.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的电荷数目等于电子的电荷数目。
2. 元素周期表: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能够反映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和性质变化。
二、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热1.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的化学平衡关系。
2. 反应热:反应热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三、离子反应与化学平衡1. 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是指离子间的反应。
离子可通过溶液电离或化合物溶解在水中形成。
2. 化学平衡: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动态平衡,平衡常数表征了平衡位置的稳定性。
四、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 电解质:能在溶液中电离产生电解质溶液的化合物。
2. 非电解质:溶解后不产生离子的化合物。
五、溶液的浓度与溶解度1. 溶液的浓度:表示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
2. 溶解度:单位温度下某种物质在特定溶剂中能溶解的最大量。
六、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指物质中的电子转移过程。
2. 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剂能接受电子,还原剂能给出电子。
七、酸碱反应与盐类的形成1. 酸碱反应:酸与碱反应形成盐和水的反应过程。
2. 盐类的形成:酸与碱反应生成的化合物。
八、碳的化合物1. 碳的特性:碳具有四价特性,能形成多种有机化合物。
2. 碳氢化合物:由碳和氢组成的化合物,根据碳原子间化学键的不同分为饱和和不饱和化合物。
九、物质的结构与性质1. 可溶性:物质在溶剂中能够溶解的能力。
2. 熔点和沸点:物质从固态到液态以及从液态到气态的温度。
以上是高一化学各章节的知识点总结,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我们需要结合实验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高一化学各章知识点
高一化学各章知识点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量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结构、变化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化学中,有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量是我们必须要了解的。
1.1 基本概念1.1.1 物质物质是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单位,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种。
元素是由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则是由两种或以上元素组成的。
1.1.2 基本粒子基本粒子包括原子、分子和离子。
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元,分子由两个或以上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离子是原子或分子失去或获取电子后带电的粒子。
1.1.3 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以上不同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
混合物可以分为均相混合物和非均相混合物两种。
1.1.4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不改变组成的情况下的变化,如物态的改变、溶解等。
化学变化则是指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1.2 基本量1.2.1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中含有的基本粒子数目的量,用摩尔(mol)来表示。
摩尔与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摩尔质量来表示。
1.2.2 物质的质量物质的质量是指物质所含有的质量,用克(g)来表示。
不同的物质在量上可以通过计量它们的质量来比较。
1.2.3 摩尔质量摩尔质量是指1摩尔某物质所含有的质量,用克/摩尔(g/mol)来表示。
摩尔质量可以通过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或者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来计算。
第二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理解化学的重要基础。
了解原子的结构以及元素周期表是非常重要的。
2.1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绕着原子核的轨道运动。
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整体上带电中性。
2.1.1 质子质子是原子核中带正电的粒子,其电荷量为+1。
质子的质量约为1.673 × 10^-27 kg。
2.1.2 中子中子是原子核中质量接近质子的粒子,其电荷为中性。
中子的质量约为1.675 × 10^-27 kg。
高一化学每一章总结知识点
高一化学每一章总结知识点高一化学是中学化学学科的第一年学习阶段,在这一学年中,学生们需要学习各种基础的化学知识点。
为了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总结和回顾这些知识点,下面将对每一章的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
第一章:化学基础知识1. 原子结构:学习了原子的组成以及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性质。
2. 周期表:了解了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元素的分类,掌握了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和质量数的概念。
3. 元素的性质:学习了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别、氧化还原性等。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计算1. 化学方程式:了解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学习了如何平衡化学方程式。
2. 化学计算:熟悉了摩尔质量、摩尔比和化学计算等概念,掌握了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
第三章:离子反应与电解质1. 离子反应:学习了离子的定义和离子反应的特点,了解了酸碱中的离子反应和沉淀反应等。
2. 电解质:认识了电解质的概念和离子化程度的影响,理解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第四章:质量、物质与能量1. 相对原子质量:学习了如何计算相对原子质量和分子式。
2. 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了解了物质的量的概念并学习了如何计算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
3. 燃烧反应:掌握了燃烧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相关计算方法。
第五章: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了解了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和判断方法。
2. 电极电势:学习了电极电势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标准电极电势。
第六章:酸和碱1. pH值:了解了pH值的含义和计算方法,理解了酸碱指示剂的原理。
2. 酸碱滴定:学习了酸碱滴定的基本过程和相关计算方法。
第七章:盐和金属1. 盐的命名和性质:学习了盐的命名规则和常见盐类的性质。
2. 金属的性质:了解了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包括金属的可塑性和导电性。
第八章:材料的结构与性质1. 金属材料:学习了金属晶体的结构和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了金属合金的种类和应用。
2. 非金属材料:认识了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应用。
新版 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超全)按章节排布
②. 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
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 溶胶、 Fe(OH)3 溶 胶、 Al(OH)3 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
均以固体为分散剂,这样的胶体叫做固溶胶。
3、胶体的制备
水解促进法:FeCl3+3H2O(沸)= Fe(OH)3 (胶体)+3HCl
按酸根分
无氧酸:HCl
强酸:HNO3、H2SO4 、HCl、HBr、
HI 、HClO4
酸 按强弱分 弱酸:H2CO3、HClO、CH3COOH
化
一元酸:HCl、HNO3
合
按电离出的 H+数分 二元酸:H2SO4、H2SO3
物
多元酸:H3PO4
强碱:NaOH、Ba(OH)2、KOH、
Ca(OH)2
物
按强弱分 弱碱:NH3·H2O、Fe(OH)3
说明:A、电泳现象表明胶粒带电荷,但胶体都是电中性的。胶粒带电的原因:胶体中 单个胶粒的体积小,因而胶体中胶粒的表面积大,因而具备吸附能力。有的胶体中的胶粒吸 附溶液中的阳离子而带正电;有的则吸附阴离子而带负电胶体的提纯,可采用渗析法来提纯 胶体。使分子或离子通过半透膜从胶体里分离出去的操作方法叫渗析法。其原理是胶体粒子 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分子和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但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故不能用滤纸 提纯胶体。
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分类及转化
一、物质的分类
金属:Na、Mg、Al
单质
非金属:S、O、N
酸性氧化物:SO3、SO2、P2O5 等
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Na2O、CaO、Fe2O3
高一化学章节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章节知识点总结高一化学是学生们初次接触化学科目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们将学习到一系列的化学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一化学的章节知识点进行一个总结,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这些知识。
一、化学基础知识1. 原子结构- 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 原子序数和质量数的概念-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周期性规律2. 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的定义和性质- 化合物的定义和性质- 元素与化合物之间的转化3. 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的表示方法和命名规则-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配平二、无机化学1. 酸碱中和反应- 酸和碱的性质和定义- 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常见实例2. 盐类的制备和性质- 盐的定义和性质- 盐类的制备方法和实际应用3. 金属的性质和反应-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金属的常见反应和应用4. 非金属的性质和反应- 非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非金属的常见反应和应用三、有机化学1.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命名规则-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性质-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和规则2. 烃类化合物- 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结构和性质- 烃类的制备方法和应用3. 醇和酚- 醇和酚的结构和性质- 醇和酚的制备方法和应用4. 醛和酮- 醛和酮的结构和性质- 醛和酮的制备方法和应用5. 羧酸和酯- 羧酸和酯的结构和性质- 羧酸和酯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四、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化学反应平衡的条件和影响因素2. 酸碱中和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和实例-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和实例3. 高一化学实验- 常见的实验操作和技术-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五、化学计算1. 摩尔概念和化学计量- 摩尔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和摩尔比的计算- 化学方程式的计量关系和应用2. 溶液的浓度计算- 溶液的浓度概念和计算方法- 溶液的稀释和配制以上就是高一化学章节知识点的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们将会逐步掌握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化学提供坚实的基础。
高一化学每节总结归纳知识点
高一化学每节总结归纳知识点第一节:化学的基本概念与性质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转化过程及其应用的科学。
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包括元素、化合物、分子、离子、原子核等。
而化学的性质主要包括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在化学中,我们要熟悉各种物质的性质、反应和转化过程。
基本的性质包括颜色、气味、凝固点、熔点、沸点、密度等,而化学性质主要涉及到各种反应类型,如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还原反应等。
第二节: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描述元素的一种方式,由德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9世纪发现和发展。
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大小排列,同时也按照元素的性质分成了许多不同的组和周期。
周期表上每个元素的方块里标有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
周期表还可以通过元素的一些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电子结构等进行分类。
第三节:化学键化学键是由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可分为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共价键通常发生在非金属元素之间,原子通过共享电子来形成化学键。
离子键通常发生在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之间,原子通过转移电子形成化学键。
而金属键则发生在金属元素之间,原子通过电子云重叠形成化学键。
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会引起物质的变化与转化。
了解不同类型的化学键能帮助我们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反应机制。
第四节: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质的浓度变化。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反应物质的浓度、温度、压力、物质的表面积等。
其中,温度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提高温度会加速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速率可以通过实验方法进行测定,如观察颜色的变化、计算产物生成速率等。
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控制化学反应的进行。
第五节:溶液和溶解度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其中溶质是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溶剂是用来溶解溶质的物质。
溶液的浓度可以通过溶质的质量或体积与溶液总质量或体积的比值来表示。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能够达到的最大浓度。
高一化学(必修1)各章知识要点归纳
高一化学(必修1)各章知识要点归纳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 =N/N A5.摩尔质量(M)(1)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
(2)单位:g/mol 或g..mol-1(3) 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n = m/M )二.气体摩尔体积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
(2)单位:L/mol 或m3/mol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 m3.(1)0℃101KP a , V m = 22.4 L/mol(2)25℃101KP a , V m = 24.8 L/mol三.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1.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
(2)单位:mol/L , mol/m3(3)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C B = n B/V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烧杯中溶解并在容器内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的溶液。
(2)主要操作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
注意事项:A.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
B.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C.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
D.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
高中化学必修一章节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章节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共分为8个章节,分别是:物质的组成、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化学键与化合物、物质的量与化学反应、气体与溶液、热化学与能量守恒、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化学与社会。
下面是每个章节的知识点总结:
1. 物质的组成:
- 纯物质与混合物
- 常见的纯物质和混合物
-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2.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 原子的基本结构
-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特点
- 原子序数、原子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3. 化学键与化合物:
- 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概念和特点
- 离子、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 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态的概念
4. 物质的量与化学反应:
- 摩尔与物质的量
-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 摩尔质量与摩尔体积的概念- 气体的摩尔体积与比容定律
5. 气体与溶液:
-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 溶解度和溶液浓度的概念- 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
- 溶液的稀释和浓缩
6. 热化学与能量守恒:
-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 内能、焓和焓变的概念
-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方程式- 燃烧反应和燃烧热
7.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 物质的物理状态和性质
-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晶体结构和晶体的特点
- 分子结构与分子间力的影响
8. 化学与社会:
- 制药工业与化学
- 环境保护与化学
- 工业生产与化学
- 农业与化学
这些知识点是高中化学必修一章节中的核心内容,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思维模式,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化学必修一章节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章节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必修一共包括以下章节:
1. 化学与生活:
- 化学的定义和历史发展。
- 化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化学物质的生产和利用、化学能的转化等。
2.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 原子的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 化学键的形成和化合价。
- 分子的结构与性质。
- 物质的分类和特征。
3.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 原子结构的组成,包括原子核、电子云和电子能级。
- 原子核的结构和性质,如质子、中子和同位素。
- 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规律,包括周期性的特点和常见元素的性质。
4. 电子结构与化学键:
- 电子的排布和能级填充顺序。
- 原子的键合方式,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 化学键的特点和稳定性。
5. 物质变化与能量:
- 化学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条件。
- 反应速率和影响因素。
-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如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这些章节涵盖了化学的基本概念、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原子的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化学键的类型和特点,以及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等内容。
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高一化学每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每一章知识点总结随着高一年级的学习进程,化学课程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在这一年级,学生们开始接触化学的各个方面,包括基本概念、化学元素、化学反应和实验技巧等。
下面,我们将对高一化学每一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理解。
一、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是化学的基础,也是高中化学的起点。
在这一章中,学生们学习了物质的组成、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
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而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
学生们还学习了元素的周期表和相关的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等基本知识。
二、化学反应基础在这一章中,学生们开始学习化学反应的基础知识。
通过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反应式的方法,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反应的过程和结果。
同时,学生们还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这对于理解许多化学反应和现象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溶液和电解质溶液和电解质是化学中常见的概念和现象。
在这一章中,学生们学习了溶液的概念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关系。
同时,学生们还了解了电解质的定义和电离程度的影响。
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化学反应和溶液中物质的行为非常重要。
四、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是学习化学的基础。
在这一章中,学生们系统地学习了化学式的书写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方法。
通过这些知识,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并且能够正确和准确地描述化学反应。
五、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重要的一种反应类型。
在这一章中,学生们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通过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过程和电子的概念,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种反应,并且能够应用氧化还原反应解决问题。
六、离子反应和溶液的反应性离子反应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一种类型。
在这一章中,学生们学习了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学习溶液中离子反应的过程和结果,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溶液的反应性和物质的行为。
七、金属和非金属金属和非金属是化学中重要的两类元素。
化学必修一每章总结
化学必修一每章总结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物质的分类以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在学习这一章节时,需要掌握以下几个重要的知识点:•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根据其组成和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类,主要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两大类。
纯物质又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混合物又可分为均质混合物和非均质混合物。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密度等。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燃烧、腐蚀等。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主要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组成和化学性质的情况下发生的变化,如熔化、冻结等。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产生新物质的过程,如燃烧、腐蚀等。
第二章:分子构造与化学键第二章介绍了分子构造与化学键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在学习这一章节时,需要掌握以下几个重要的知识点:•分子的概念: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共有电子对形成的一个电中性的结构。
分子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参与单位,不同的分子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分子式和分子量:分子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一个分子中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量的组合式。
分子量是一个分子中所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用于表示分子的质量大小。
•化学键的形成:化学键是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的一种力的作用,在化学反应中,原子通过共用或转移电子形成化学键。
化学键的种类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第三章: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量第三章主要介绍了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量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学习这一章节时,需要掌握以下几个重要的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物质的变化。
化学方程式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要素。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方程式中各种原子的数量必须相等,即满足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定律。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可以通过调整系数来实现。
•化学计量的计算:化学计量是指利用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化学式以及其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关系,计算物质的质量和摩尔数。
高一化学每一章的归纳总结
高一化学每一章的归纳总结在高一的化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和概念。
每一章的内容都涉及到不同的化学原理和实践应用。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归纳总结高一化学每一章的重点内容。
第一章:化学的起源和发展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化学作为一门科学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我们了解了古代化学的假说和实验方法,以及现代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践应用。
同时,在这一章我们还学习了化学实验室的基本安全规则和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物质的组成是化学研究的基础。
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和变化。
我们还学习了如何通过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和化学方程式描述化学反应。
第三章:化学元素和化合物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分类和性质。
我们学习了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和元素周期性的特点。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反应中的摩尔计算。
第四章: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我们还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第五章:燃烧与火焰燃烧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现象。
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燃烧的条件和过程,以及不同材料的燃烧性质。
我们还学习了火焰的组成和性质,以及如何利用火焰进行实验和应用。
第六章:空气与氧气空气是我们周围常见的气体混合物,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我们还学习了氧气的制备和应用,包括氧气在燃烧和呼吸过程中的作用。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空气污染和大气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第七章:金属金属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常见金属的性质和用途,以及金属的提取和精炼方法。
我们还学习了金属腐蚀的原因和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
第八章:非金属非金属是与金属相对应的一类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用途。
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常见的非金属元素和化合物,包括氢气、氧气、氮气、硫磺等。
高一化学每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每一章知识点总结一、化学的基本概念1.1 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变化规律以及相关能量变化的一门自然科学。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包括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在化学中,物质的组成、性质、反应规律和能量变化都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化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物质、元素、化合物、混合物、质量、质量守恒定律、能量等。
这些概念是化学学习的基础。
1.2 物质的性质和分类物质是构成一切事物的基本元素,具有一定的性质。
根据物质的组成特点和性质的相似性,物质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根据物质的组成形式和性质的异同,可以分为混合物。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的性质和分类是化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后续知识的重要依据。
1.3 物质的变化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组成和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的变化,如物质的相变、物理状态变化等。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变化,如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等。
物质的变化规律是化学学习的核心内容。
1.4 物质的能量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能量有不同的形式和表现。
能量是化学变化的重要参量,能量变化规律对于化学反应机理的解释和分析至关重要。
二、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2.1 原子的基本结构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绕原子核运动。
原子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对于后续化学知识的学习至关重要。
2.2 元素和元素周期表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元素是化学研究的基本单位。
元素周期表是按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排列的表格,对于理解元素的性质和规律有着重要的作用。
2.3 原子的构建和性质原子的构建和性质包括原子的结构、质量、电荷、核反应、原子光谱和原子的化学键合等内容,了解原子的构建和性质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至关重要。
三、化学键和物质的结构3.1 化学键的形成化学键是指两个原子或离子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物理现象,包括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和氢键等。
高一化学各章总结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一、氧化—还原反应1、怎样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表象:化合价升降实质:电子转移注意:凡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必定是氧化—还原反应2、有关概念被氧化(氧化反应)氧化剂(具有氧化性)氧化产物(表现氧化性)被还原(还原反应)还原剂(具有还原性)还原产物(表现还原性)注意:(1)在同一反应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2)用顺口溜记“升失氧,降得还,若说剂正相反”,被氧化对应是氧化产物,被还原对应是还原产物。
3、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单线桥:双线桥:注意:(1)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一定要记住,如果对分析化合升降不熟练可以用坐标法来分析。
(2)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4、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判断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凡处于最高价的元素只具有氧化性。
最高价的元素(KMnO4、HNO3等)绝大多数的非金属单质(Cl2 、O2等)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凡处于最低价的元素只具有还原性。
最低价的元素(H2S、I—等)金属单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处于中间价态的元素注意:(1)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表示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剂的氧化性强过氧化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强过还原产物。
(2)当一种物质中有多种元素显氧化性或还原性时,要记住强者显性(锌与硝酸反应为什么不能产生氢气呢?)(3)要记住强弱互变(即原子得电子越容易,其对应阴离子失电子越难,反之也一样)记住:(1)金属活动顺序表(2)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3)非金属活动顺序元素:F>O>Cl>Br>N>I>S>P>C>Si>H单质:F2>Cl2>O2>Br2>I2>S>N2>P>C>Si>H2(4)氧化性与还原性的关系F2>KmnO4(H+)>Cl2>浓HNO3>稀HNO3>浓H2SO4>Br2>Fe3+>Cu2+>I2>H+>Fe2+F —<Mn2+ <Cl—<NO2 <NO <SO2 <Br—<Fe2+<Cu <I—<H2<Fe5、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原理:在同一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步骤:列变化、找倍数、配系数注意:在反应式中如果某元素有多个原子变价,可以先配平有变价元素原子数,计算化合价升降按一个整体来计算。
高一化学每节知识点详解
高一化学每节知识点详解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一、物质的分类1. 交叉分类法:对同一物质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例如:碳酸钠(Na₂CO₃)既是钠盐,又是碳酸盐。
2. 树状分类法: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
(1)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如空气、溶液等。
(2)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金属单质:如铁(Fe)、铜(Cu)等。
非金属单质:如氢气(H₂)、氧气(O₂)等。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铜(CuO)、氧化铁(Fe₂O₃)等。
非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碳(CO₂)、二氧化硫(SO₂)等。
二、物质的转化1. 单质到化合物的转化例如:氧气(O₂)和氢气(H₂)反应水(H₂O)。
2. 化合物之间的转化(1)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盐和水例如:氧化铜(CuO)与盐酸(HCl)反应氯化铜(CuCl₂)和水。
(2)非金属氧化物与碱反应盐和水例如:二氧化碳(CO₂)与氢氧化钠(NaOH)反应碳酸钠(Na₂CO₃)和水。
第二节离子反应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例如: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2.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例如:蔗糖、酒精等。
二、电离1. 定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2. 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例如:氯化氢(HCl):HCl = H⁺ + Cl⁻氢氧化钠(NaOH):NaOH = Na⁺ + OH⁻三、离子反应1. 定义:有离子参加或有离子的反应。
2.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2)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难溶的物质、气体和水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3)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4)查: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河南高一化学每一章知识点
河南高一化学每一章知识点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在高一化学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到许多重要的知识点,本文将以每一章为单位,逐一介绍这些知识点。
第一章:化学和化学反应1.化学和化学反应的概念化学是研究物体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变化过程。
2.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所表现出的特性。
3.化学反应的条件化学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压强、光照等。
第二章:化学式及化合价1.化学式的概念化学式是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化学物质中各元素的种类和相对原子数。
2.离子式和分子式离子式用于表示离子化合物,分子式用于表示分子化合物。
3.化合价的概念和确定方法化合价是元素在化合物中所表现出的定值,通过化合价可确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数。
第三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1.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电子绕原子核运动。
2.元素的周期表和周期律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原子序数的大小编排的,周期律是指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呈现规律性重复变化。
3.元素周期表的分组和周期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的性质进行分组和周期排列。
第四章: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1.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反应的速率是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物出现的速度。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
3.化学平衡和平衡常数化学平衡是指化学反应中反应速率正反两个方向相等的状态,平衡常数表示了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之间的比例关系。
第五章:酸碱和盐1.酸碱的概念和性质酸是指能够产生H+离子的物质,碱是指能够产生OH-离子的物质。
2.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3.盐的性质和分类盐是酸和碱经过中和反应形成的物质,根据盐的组成和性质可将盐分为酸性盐、碱性盐和中性盐。
本文按照每一章的内容介绍了河南高一化学课程中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为深入学习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化学(必修1)人教版各章知识点归纳(期末复习)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一.化学实验安全1. 遵守实验室规则。
2. 了解安全措施。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
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3)浓酸沾在皮肤上,用水冲净然后用稀NaHCO3(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3. 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例如,掌握仪器和药品的使用、加热方法、气体收集方法等。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1. 过滤和蒸发实验1-1 粗盐的提纯仪器 : 天平,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铁圈步骤 :注意事项:(1)一贴,二低,三靠。
(2)蒸馏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2. 蒸馏和萃取(1) 蒸馏原理:利用沸点的不同,处去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实验1---3 从自来水制取蒸馏水仪器:温度计,蒸馏烧瓶,石棉网,铁架台,酒精灯,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操作:连接好装置,通入冷凝水,开始加热。
弃去开始蒸馏出的部分液体,用锥形瓶收集约10mL液体,停止加热。
现象: 随着加热,烧瓶中水温升高至100度后沸腾,锥形瓶中收集到蒸馏水。
注意事项:①温度计的水银球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②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液体暴沸。
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④先打开冷凝水,再加热。
⑤溶液不可蒸干。
(2)萃取原理: 用一种溶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
仪器: 分液漏斗, 烧杯步骤:①检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盖好瓶塞。
②量取10mL碘的饱和溶液倒入分液漏斗, 注入4mLCCl4③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 左手握住活塞部分, 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④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
⑤待液体分层后, 将分液漏斗上的玻璃塞打开,从下端口放出下层溶液,从上端口倒出上层溶液.注意事项:A.检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B.萃取剂: 互不相溶,不能反应。
C.上层溶液从上口倒出,下层溶液从下口放出。
三.离子检验四.除杂1.原则:杂转纯、杂变沉、化为气、溶剂分。
2.注意: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 = 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 n =N/NA5.摩尔质量(M)(1)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
(2)单位:g/mol 或 g..mol-1(3) 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 n = m/M )二.气体摩尔体积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
(2)单位:L/mol 或 m3/mol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3.(1)0℃ 101KPa , Vm= 22.4 L/mol(2)25℃ 101KPa , Vm= 24.8 L/mol三.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1.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
(2)单位:mol/L , mol/m3(3)物质的量浓度 = 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 CB = nB/V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烧杯中溶解并在容器内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的溶液。
(2)主要操作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 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
注意事项:A. 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
B.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C.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
D.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
E.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
3.溶液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 =C(稀溶液)·V(稀溶液)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一.物质的分类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基本方法,它不仅可以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不同的分类。
交叉分类和树状分类是常用的分类方法。
2.分散系及其分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
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二.物质的化学变化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⑴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A.化合反应(A + B = AB)B.分解反应(AB = A + B)C.置换反应(A + BC = AC + B)D.复分解反应(AB + CD = AD + CB)。
⑵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
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⑶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B.非氧化还原反应2.离子反应⑴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
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
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
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⑵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书写方法: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⑶离子共存问题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A.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和OH-等。
B.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32-O,HCO3-,SO32-,OH-和NH4+等。
C.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
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学)。
注意:题干中的条件: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等离子,酸性(或碱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H+(或OH-)。
⑷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六看)一看反应是否符合事实:主要看反应能否进行或反应产物是否正确。
二看能否写出离子方程式:纯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三看化学用语是否正确:化学式、离子符号、沉淀、气体符号、等号等的书写是否符合事实。
四看离子配比是否正确。
五看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
六看与量有关的反应表达式是否正确(过量、适量)。
3.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发展比较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
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1.元素的存在形式有两种:游离态和化合态。
(1)钠镁铝只以化合态形式存在:钠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氯化钠,镁元素的存在形式有菱镁矿,铝元素的存在形式有铝土矿。
(2)铁元素有两种存在形式:游离态的陨铁和化合态的铁矿石。
2.金属单质的用途:(1)利用钠元素的特征焰色(黄色)制高压钠灯,高压钠灯的透雾力强,可以做航标灯;利用钠单质的熔点低,钠钾合金常温下呈液态,做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利用钠单质制备过氧化钠,利用钠单质还原熔融态的四氯化钛制备金属钛。
(2)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用来做照明弹。
(3)利用铝的良好导电性,做导线。
利用铝块和铝粉的颜色都是银白色,铝粉制成银粉(白色涂料)。
3.金属化合物的用途:(1)过氧化钠做漂白剂,过氧化钠做水下作业、坑道下作业的供氧剂;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做食品添加剂;氯化钠做为制备单质钠和氯气的原料,氯化钠做为制备氢氧化钠、氢气、氯气的原料。
(2)氧化镁的熔点高,做耐高温的材料:耐火管、耐火坩埚、耐高温的实验仪器。
(3)明矾做净水剂。
4.金属的分类:(1)根据冶金工业标准分类:铁(铬、锰)为黑色金属,其余金属(钠镁铝等)为有色金属。
(2)根据密度分类:密度大于4.5g/cm3的金属是重金属:如铁、铜、铅、钡,密度小于4.5g/cm3的金属是轻金属:如钠、镁、铝。
5.氧化物的分类:二元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并且氧元素呈负二价的化合物是氧化物。
(1)氧化物(根据氧化物中非氧元素的种类)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2)金属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
(3)非金属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
(4)氧化物(根据氧化物是否与碱或酸反应生成盐)分为成盐氧化物和不成盐氧化物(CO 、NO)。
(5)成盐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
(6)酸性氧化物分为高价态的金属氧化物(Mn2O7)和非金属氧化物(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