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湿与寒湿

合集下载

如何判断自己体内是否有湿气(你好名老中医堂)

如何判断自己体内是否有湿气(你好名老中医堂)

如何判断自己体内是否有湿气(你好名老中医堂)导读: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

湿性黏浊,如油入面。

”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

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也无济于事,如何判断体内有湿气呢。

自我诊断体内是否有湿的方法起床时——看感觉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觉得特别疲劳,头发昏,打不起精神来,或是像穿了件湿衣服一样,浑身不清爽,人也懒得动……那么可以肯定你体内有湿了。

如厕时——看大便清晨方便后,可以观察一下大便。

是不是粘在马桶上了,一箱水还冲不净。

不方便观察马桶的,也可以观察手纸,正常的话一两张纸就够了,如果三五张纸反复擦也擦不净,(这就是问诊单上为什么要问大便的原因)也说明体内有湿了。

大便的颜色和形状也可以帮助判断体内是否有湿。

正常的大便是金黄色香蕉形的,但现在很少有人是这种健康的大便。

体内有湿的情况下,大便的颜色发青,溏软不成形,(这是脾虚的重要标志,很多人都有)总有排不净的感觉。

时间长了,宿便产生的毒素积留在体内,则百病丛生。

洗漱时——看舌苔上完厕所后我们通常就开始洗漱了,刷牙前我们不妨抽出几秒钟,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舌头。

“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舌头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们身体状况的。

健康的舌淡红而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薄白而清静,干湿适中,不滑不燥。

如果舌头达不到这些指标,那说明身体机能已经出现问题了。

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伤阴了。

除了以上主要的三点,还有两个判别方法:第一、看早上起来刷牙的时候,恶不恶心。

很多人说自己一刷牙就呕吐、恶心,嗓子里边总是有丝丝拉拉的、不干不净的感觉,即使有吐痰,也只是一点。

第二、早晨起来感觉小腿肚子是不是发酸、发沉。

这些也是湿的典型特征,顺便说一个祛湿的妙法,就是点揉承山穴。

体内有湿气首先要祛除体内的湿气,下面推荐个食疗方。

寒湿和湿热的区别

寒湿和湿热的区别

寒湿和湿热的区别文章目录*一、寒湿和湿热的区别*二、治疗湿热重的中成药*三、湿热体质如何调理寒湿和湿热的区别1、寒湿和湿热的区别湿热症状临床表现:舌苔黄腻、肢体沉重,口中黏腻、恶心呕吐、口渴不多饮、便溏不爽。

具体表现因湿热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别:在脏腑,特别是脾胃的湿热,可见脘闷腹满,恶心厌食,便溏稀,尿短赤,脉濡数;在关节,筋脉则局部肿痛。

在皮肉,则为湿疹或疔疱;在膀胱,湿热见尿频、尿急,涩少而痛,色黄浊;在肝胆,湿热表现为肝区胀痛,口苦食欲差,或身目发黄,或发热怕冷交替,脉弦数;在大肠,湿热见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肛门灼热、口渴。

寒湿症状临床表现:舌苔发白,面色发青、发白、发黑、发暗,反复的口腔溃疡,口嗅。

流出的汗是凉汗;经常腹痛、腹泻;脚踝浮肿,代表肾虚、肾寒;咳嗽时痰是稀白的,流清鼻涕;脸上长痘和斑,长湿疹、牛皮癣、白癫风,手、脚长年冰冷;爱打喷嚏,特别是早上起来,遇风喷嚏不断,感冒发热时浑身感觉冷;四肢关节疼痛、颈肩酸痛、肩周炎、腰酸背痛等症状。

疼痛的部位越多,时间越长,代表体内寒湿越重。

2、身体寒湿怎么调理身体寒湿的话可以通过饮食的方法来调理,如适当的多吃一些红枣,红枣可以起到补血的作用,人们身体里面的血液充足之后,是可以起到加快血液循环的,血液循环得到了通畅之后,人们的身体自然而然就会暖和起来了,因此在每天的时候适当的多吃一些红枣,可以起到调养寒湿的作用,红枣在蒸熟之后吃的话,对于人们的身体吸收有着更大的帮助。

当然还要适当的多做些运动,适当的运动也是可以起到促进血液循环作用的,同时也可以更好的促进人们身体的排汗,身体里面的寒气随着汗液而排到了身体以外,运动的方式有很多种,如跑步、游泳、跳绳等多种,只要是可以让身体出汗的一些运动,都是可以起到排除寒湿作用的。

另外还可以通过泡脚的方式,泡脚是每天都可以进行的一种调养试,对于足底的血管扩张有着一定的刺激作用,促进了血液循环,从而使身体里面的寒湿排到了体外,让身体变暖,泡脚的同时配合足底按摩,效果会更好一些。

寒湿重的表现介绍

寒湿重的表现介绍

寒湿重的表现介绍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寒湿吧?寒湿是一种病,寒气和湿气是现代人健康的克星,是绝大多数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的源头或帮凶。

只要寒气和湿气少了,一切所谓的现代病都会远离我们,一切恶心、慢性的疾病也会失去存在的倚仗。

那么寒湿重有哪些表现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1.症状中医认为:脾脏能运化水湿。

脾喜燥而恶湿,若脾阳振奋,脾脏健运,运滑水湿功能正常,湿邪则不易致病。

反之,湿气太重致人生病后,病人往往出现头昏头重、四肢酸懒、身重而痛、关节屈伸不利、胸中郁闷、脘腹胀满、恶心欲吐、食欲不振、大便溏泻、舌苔厚腻等症状。

2.表现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中医最怕湿邪。

寒、热都好办,寒则温之,热则寒之;有风咱就驱风,有燥咱就润燥,有暑咱就清暑。

用燥湿的方法,十有八九会伤了津液,湿邪还是除不去,所以中医里除了燥湿,还有利湿、化湿、渗湿等对付湿邪的方法湿是最容易渗透的。

总是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

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湿气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为什么现代人的病那么复杂,那么难治?因为他们体内有湿,体外的邪气总是和体内的湿气里应外合,纠缠不清!怎么能判断自己体内是不是有湿呢?最便捷的方式是看大便:如果大便不成形,长期便溏,必然体内有湿.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后总会有一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这也是体内有湿的一种表现,因为湿气有黏腻的特点。

如果有便秘,并且解出来的大便不成形,那说明体内的湿气已经很重很重了。

如果你实在不愿意观察大便,吐出舌头观察一下黄中带腻,那是体内有湿的表现。

黄得越厉害,或者腻得越厉害,说明湿邪越厉害。

有的人,每天早上七点该起床的时候还觉得很困,觉得头上有种东西再裹着,让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觉得身上有种东西在包着,让人懒得动弹,也能判断他体内湿气很重。

中医里讲“湿重如裹”,这种被包裹着的感觉就是身体对湿气的感受,好像穿着一件洗过没干的衬衫似的那么别扭。

脾虚寒湿和脾虚湿热

脾虚寒湿和脾虚湿热

脾虚寒湿和脾虚湿热+痰饮与湿痰脾虚寒湿和脾虚湿热脾主运化,喜燥恶湿,若为湿所困,则运化失常,表现为大便稀溏,腹满腹涨,不思饮食,嗳腐吞酸等,其病机为湿邪困脾,故要健脾祛湿。

所以好多健脾的药物本身有利湿的功效.如茯苓,薏苡仁等.脾虚寒湿为阴病治法相对较易,一般健脾,燥湿,散寒。

脾虚湿热多为脾湿胃热属脾胃不合,脾胃共同完成饮食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输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脾升清不足胃腐熟太过常见症状,除上边症状外还可有,浮肿、出血、面红身热、口干、口苦、口臭、喜欢冷饮食、心烦、小便少而黄,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

脾虚寒湿和脾虚湿热都具有脾虚湿浸的特点,即纳食少,腹胀,饭后加重,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头身困重,或浮肿,或消瘦,舌淡苔白,边有齿痕,脉濡缓等症.如果兼寒湿困脾,则中阳受阻,脘腹痞闷胀痛,泛恶欲吐,便溏,口淡不渴,面色晦黄,或肌肤面目发黄,黄色晦暗如烟熏,或肢体浮肿,小便短少.舌淡胖苔白腻.如果兼湿热蕴脾,则腹部痞闷,纳呆呕恶,便溏尿黄,肢体困重,或面目发黄,或色泽鲜明如橘子,皮肤发痒,或身热起伏,汗出热不解,舌红苔黄腻,脉濡数.齿痕舌--多因舌体胖大而受齿缘压迫所致,故齿痕舌常与胖大舌同见,多属脾虚,主虚证。

若舌质淡白而湿润,所为脾虚而寒湿壅盛。

齿痕舌的成因,多由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阻于舌而舌体胖大,受齿列挤压而形成因痕,故齿痕常与胖嫩舌同见,一方面由于舌体水肿,属脾之阳虚而湿盛,另一方面由于舌体肌肉松弛,张口不足,属脾之气虚。

齿痕舌主病:——淡白湿润而有齿印,属寒湿壅盛;——淡红而有齿痕,属脾虚或气虚;——红而肿胀满口,边有齿痕,多属湿热痰浊壅滞;总之可分成气虚与阳虚型:(1)气虚型:脾气虚弱,主证:舌质浅淡,舌苔薄白,舌体胖嫩,舌边齿痕,面色恍白或痿黄,气短懒言,头重身肿,倦怠乏力,自汗,饮食减少,食后腹胀,泛恶欲吐,大便溏泻,脉细弱无力。

治则:补中益气。

(2)阳虚型:舌质淡白,舌面湿润多津,或舌面水滑,舌体圆大胖嫩,边有齿痕。

身体有湿气有哪些表现?祛湿小妙方

身体有湿气有哪些表现?祛湿小妙方

身体有湿气有哪些表现?祛湿小妙方据统计,有超过60多种疾病与湿气有关,如肥胖水肿,腹胀,湿疹,皮炎痤疮,泌尿系统感染,女性白带增多等,最严重的是湿气,可能引起顽固性肥胖,这种肥胖引发一系列的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甚至会引发恶性肿瘤。

湿气主要是由外部环境以及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喝冰水,吃辛辣食物,这些都会让湿气入侵人体。

从中医来讲,湿有湿热和寒湿之分。

寒湿:一般喜温、喜热、怕冷;湿热:口干、口苦、口黏,想喝水,喝了水以后有的不太解渴,这些都是比较明显的症状。

另外可以自己看舌苔判断一下,如果舌苔发白发腻,那就是寒湿。

如果舌苔是腻,但是黄,有的时候看着很厚,那这就是湿热。

除此之外,起床后的4个细节也是湿气的警报1.睡眠够了依旧困倦即使睡眠时间很充分了,但起床后还总觉得很困倦乏力,觉得头沉、打不起精神,或是觉得身上有东西在裹着,懒得动弹,那么就要怀疑身体里是不是有湿气了。

2.清晨大便总是黏黏的即便便便容易粘在马桶上,或者使用手指反复擦,也擦不净,也说明体内有湿了。

3.刷牙时恶心感觉有痰看早上起来刷牙的时候,恶不恶心?有些人一刷牙就呕吐恶心,嗓子里边总是有丝丝拉拉的,不干不净的感觉,即使有吐痰,也只是体内有湿气的表现。

4.早起后小腿总是发酸发沉早晨起来感觉小腿肚子发酸发沉,也是体内有湿气的典型特征。

有湿气该怎么办呢?不少人知道薏米可以去湿气,可是对于湿热和寒湿患者薏米的作用法并不相同,湿热患者:可以用生薏米煮粥去湿加红小豆,效果也不错。

寒湿患者:需要把薏米炒熟,在炒薏米时,要注意要先将薏米放到锅里,用小火炒制薏米,表面变成微黄就可以用来熬粥了,对于寒湿的人来讲,不建议加红小豆。

要想远离湿气远离疾病,还要做到以下几点越懒越要运动少动,饮食不节制及压力大,都会造成湿留体内。

而运动可以缓解压力,活络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试试快走,慢跑与瑜伽太极等健身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饮食清淡少吃生冷内湿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摄取的营养物太多,难以消化,化为湿气或者食用生冷食物,影响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建议适当减少酒肥甘厚味甜食,油炸食品等油腻食物摄入,少吃生冷食物。

老中医:红豆+薏米祛湿需分湿热和寒湿

老中医:红豆+薏米祛湿需分湿热和寒湿

寒湿:指湿浊内困肠胃,损伤脾阳,或患者平素脾肾阳虚而致水饮内停,均可出现畏寒肢冷,腹胀,大使稀塘,或天亮前泄泻,或浮肿等病症.病因.即寒与湿相合的病邪.致病则卫外的阳气不行,血流不畅,发生肌肤疼痛,关节挛痹等症.湿热:蕴结在体内,脏腑经络运行受到阻碍,会引发机体湿热症状的病理变化,湿热伤阴,湿热人群患有慢性胃炎、或者是长溃疡或者是肝硬化以及胆囊息肉等疾病,所以一定不要轻视。

反过来,各种疾病因素同样很易引发脾胃虚弱功能失调而生湿热。

祛湿要学会判断湿热和寒湿起床前未洗漱前观察舌苔比如湿热的舌头颜色是红的,舌苔黄黄的厚厚的。

寒湿的舌头,舌体胖大,有齿痕,这齿痕就像裙子的边一样。

舌体的颜色是白的,舌苔也是白白的厚厚的,有的舌苔上面漂浮着一层水汽。

观察便状便溏比如湿热导致的腹泻又急又猛,暴迫下注,里急后重,上完厕所后肛门有灼热的感觉。

而寒湿导致的腹泻程度缓慢,总觉得肚子不舒服,一紧张就想上厕所,一吃油腻食品也想上厕所,尤其在夏天表现得尤其明显,一天要上好几次厕所。

每次都是一点点,不成形,很稀薄,传统医学称之为便溏。

观察便(或白带)的颜色比如湿热体质的人小便会发黄,气味很重,像狐臭啊,腋臭啊,脚臭等的味道。

而寒湿体质的人尿液清长没有什么味道,如水一样。

值得一提的是,寒湿体质的人不怎么出汗,身上基本上没有啥气味。

如果是女性,则可以通过白带来观察,比如白带多色黄味重就是湿热下注,反之白带量少清淅如水就是寒湿最后还可以从自我的感觉来区分这个寒湿与湿热区别就在一个字上,寒与热。

寒湿,寒湿,重点在寒,湿为阴邪,寒也是阴邪,寒湿则阴上加阴。

所以,寒湿的人一定会阳虚,阴盛阳衰,会怕冷,怕吹风,怕吃凉东西。

寒湿内阻,会阻碍气血的运行,导致淤血经络不通,不通就痛,所以寒湿体质的人会觉得全身哪都疼。

湿热呢,重点在热,因为湿所以运化不了,因为热所以吃一点滋补厚腻的东西就会上火,口臭啊,口疮啊,长痘痘等。

祛湿也分寒热 寒湿热湿如何区别

祛湿也分寒热 寒湿热湿如何区别

祛湿也分寒热寒湿热湿如何区别夏季是人体内湿热最重的一个季节,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祛湿也要分寒、热,今天就来看看寒湿、热湿到底如何区别。

寒湿和湿热都具有脾虚湿盛的特点,表现为食少腹胀、肢体倦怠、头身困重、大便黏滞等,但寒湿和湿热二者又有所区别,可以通过表格来对比、判断。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寒湿的产生多与以下不良生活方式有关1.过食生冷:各种生冷食品如冰淇淋、冰镇饮料下肚,直接攻击位于中焦的脾阳,引起脾虚湿盛。

2.美丽“冻”人:一些爱美女士在春寒料峭的时候就早早地穿上了薄丝袜、短裙、露脐装、露背装,殊不知,小腹为元气中心,腰为肾之府,颈背属于一身阳气之总管——督脉的位置,这些地方很容易受到寒邪袭击。

3.猛吹空调:夏天出汗本是一个散湿的重要途径,然而空调造就的凉爽环境,会使身体毛孔自动闭合,汗排不出来,湿气也就散不出去,只能聚积体内,引发疾病。

4.久坐不动:《黄帝内经》曰“久坐伤肉”,伤肉其实伤的就是脾,脾主肌肉,主运化水湿,缺乏运动可引起脾气亏虚,水湿不化,聚湿生痰,滋生痰湿。

热湿的原因热湿主要是由于长期生活在湿热环境下,或经常熬夜加班,过食辛辣、肥甘厚味的食物,过度吸烟饮酒所致。

因此,平素饮食宜清淡,不吃辛辣油炸的食物,牛肉、羊肉、鹿肉等温热食物也应少吃。

宜食用具有清热化湿作用的食品,如薏苡仁、莲子、茯苓、红小豆、绿豆、鸭肉、鲫鱼、冬瓜、丝瓜、黄瓜、西瓜、白菜、芹菜、卷心菜、莲藕、空心菜等。

居住环境宜干燥、通风,盛夏暑湿较重时,要减少户外活动时间,不要熬夜或过于劳累。

可按压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中,每天2次,每次按压5分钟,达到健脾清热利湿之功。

祛湿的方法有哪些泡脚祛湿对于体内湿气不重,或者想要预防湿气侵体的人群,建议采用泡脚的方法祛湿。

每天晚上睡觉前,用晒干的艾叶加入泡脚水中浸泡泡脚,约15分钟左右,水温不要超过40℃。

艾叶泡脚有驱湿气寒气,通经络,理气血,温经止血,抗菌抗病毒之功效。

类风湿关节炎湿热与寒湿证候的病情特点分析

类风湿关节炎湿热与寒湿证候的病情特点分析

•1088 •中华屮医药來忠(原屮丨雜报)2()2丨年2jj第36卷第2期CJTCMP, February 2021,Vol.36, No.2•研究报告•类风湿关节炎湿热与寒湿证候的病情特点分析刘蔚翔\巩勋\姜泉' 李克嵩\李延婷〃,翟争u,刘岩3(冲_中医科学院广安门㈨院,北京100053;2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310053;3中W中医科学院中肤临床基础I S学研究所,北京100700 )摘要:丨』的:探讨类K i M又节炎(丨《.\)湿.热痹阻证U寒湿痹阻证两组证候之间的差异方法:选取类风湿关许炎中K数搌中心(C R D C-T C M>确诊为丨i A湿热痹阻i i丨:与寒湿痹阻证患者,比较两组证候的人口学特征与病情特点,,结果:共纳入659例K A确诊患者,其中湿热痹阻证463例、寒浞搏阻证1%例两组R A患#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尤统计学意义湿热痹阳:证K A患者血沉(E S K>、(:-反敁蛋丨'彳(C K P)总体水平显著高于寒湿搏阻证R A患荇(尸<0.01),但在R f V/面比较乃W••无统计学意义.,湿热痹阻E K A患者艾节肿胀数总体水平较寒湿搏阻证多(/M 1.05),但在关节;T?痛数方丨flU七较差异无统汁学意义;湿热痹阻证1j寒況痹阻证R A患者在D A S-28(C K P)等级分布上差异有统汁学意义(P<0.05>,湿热痹阻证R A患者以高度活动较多、寒湿痹阻证R A患者以中度活动较多结论:湿热痹阻证与寒湿痹阻证R A患者在人口学特征上益异不明病情特点方面,在B F、关节丨K痛数1+.差异不明显,在E S K、C K P、关TT肿胀数与疾病活动度上有©_著為异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浞热;寒湿;中K证候;疾病活动度基金资助: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B(N〇.20I8Y F(:1705202)Analysis o f t h e d i s e a s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rheumatoid a r t h r i t i s syndrome o fdampness-heat and eold-dampnessL I U W e i-x i a n g1.G O N G X u n1.J I A N G Q u a n'.L I K e-s o n g1,L i Y a n-t i n g1Z H A I Z h e n g1 .L I U Y a n"('Guang'anmen Hospital, China A c a d e m 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53. China; "Zhejiang ChineseMedical University. Hang/hou 310053, China; Institute of Basic Research in Clinical Medicine.China A c a d e m 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 )A b s t r a c t!Objective: T o explore the dilTercnces between damp-heat arthralgia syndrome and eold-dampness arthralgiasyndrome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Methods: Patients with R A s y n drome of damp-heat obstruction and cold-dampnessobstruction diagnosed by C R D C-T C M were selected, and the demographic and disea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groups werecompared. Results: A total of 659 patients with R A were included, including 463 cases of damp-heat obstruction and 196 cases ofcold-dampness obstruction. There was no signilicant dilTerence in sex, age and course of diseas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E S R andC-reactivc protein (CR P)of R A patients with damp-heat obstruction syndrom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R A patientswith cold-dampness obstruction syndrome (/^O.Ol), hut there w a 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RF. T h e overall level of jointswelling in R A patients with damp-heat obstruction syndrome i s more than that of cold-dampness obstruction syndrome (^O.OS),but there i 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joint tenderness. There i 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 A S-28(C R P) grade distributionbetween R A patients with damp-heat obstruclion syndrome and R A patients with cold-dampness obstruction syndrome (P<0.05).R A patients wilh damp-heat obstruction syndrome have high activity and R A patients with cold-dampness obstruction syndromehave moderate activity. Conclusion: There is no obvious difference in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R A patients withdamp-heat obstruction syndrome and those with cold-dampness obstruction syndrome. There i s no obvious difference in R F andjoint tenderness, but significant dilTerence in ESR.C R P.joint swelling and disease activity.通信作荇:荽泉,北西城区北线阁50中W中眹科学院广安门眹院风湿病科,邮编:丨00053•电话:************K-m;nl :(l〇rl(»rj(|Cai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21年2月第36卷第2期CJTCMR February 2021, VolJ6, No.2•1089*K e y W o rd s:Rheumatoid arthritis; Dampness-heat: Cold-dampness: TCM syndrome; Disease activityFunding!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China (N〇.2018YFC 1705202)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丨hri丨is,R A )是以关节肿胀、疼痛、農m为主要表现的一类慢性n身免疫件疾病,约占总人口的V%,严重时出现骨破坏导致关节功能丧失甚或畸形致残111。

祛湿要分清湿热还是寒湿

祛湿要分清湿热还是寒湿

祛湿要分清湿热还是寒湿作者:王智锦来源:《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7年第6期王智锦中医认为,自然是大宇宙,人是小宇宙。

自然界的变化会对身体产生影响。

如果一个人本身体内有湿,或者脾的运化功能不好,再赶上自然界的暑湿季节,尤其是阴雨天气,这时体内和体外的湿邪可以相和,所以春夏季节的湿邪就会更多。

大家一定要注重“排湿”。

湿气分湿热和寒湿那么,湿气是怎么产生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孔炳耀副教授介绍,湿气分内湿和外湿,地域、季节、气候环境等都是外湿的诱因,内湿是由功能失调引起的。

湿气表现主要是消化系统的症状,可通过胃口好坏、大便性状等症状来判断,外部表现为舌苔又白又厚重、黏腻,没有胃口吃饭、腹胀、恶心、大便溏或黏等。

“湿气就是一种阴邪,有湿热也有寒湿。

” 孔炳耀指出。

跟食物本身的属性有关,芒果、榴莲、菠萝、荔枝等,是湿中偏热的,俗话说“一只榴莲三只鸡”、“一个荔枝三把火”,吃多了以后就表现出一些湿热的症状,口舌生疮、口干口苦等。

饮食上总的原则是,吃什么都不能过多。

另外,西瓜是偏凉的,吃多也会拉肚子,这是寒湿的表现。

薏米赤小豆祛湿效果好有传言说枣“ 包治百病”,吃枣很流行。

孔炳耀介绍,中国饮食文化里枣是很平常的,枣本身是好东西,但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很重要,大枣是补脾益气、温中、养血的,比较腻,所以脾胃需要之时才能吃,湿气重者不宜吃。

网上很多帖子介绍祛湿的相关饮食,孔炳耀说薏米、芡实、扁豆、赤小豆是比较常用的。

孔炳耀解释,薏米本身是可以祛湿的,但他提醒,大便干结的人不宜用薏米,只适用于大便烂、溏者。

赤小豆偏清腻,用赤小豆煲冬瓜是一个很好的保健方法。

另外,淮山排骨也是很好的祛湿食疗方,特别是手术后的调理,对气机不畅有效。

木棉花、五花茶亦可以祛湿。

此外,受雨淋引起关节酸痛,下肢容易疲劳时,可以用艾叶、姜汁水泡脚。

(摘自《健康养生周刊》。

酒客病的湿热与寒湿辨析

酒客病的湿热与寒湿辨析

酒客病的湿热与寒湿辨析中医自古对酒病有深刻认识。

因社会饮酒风气长存,酒客病广泛存在,已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

酒客患病日久,处于寒热虚实的动态变化之中,其结局已不局限于湿热,反多寒湿。

应当运用中医理论研究酒客病的发展过程,从而为临床辨证治疗提供指导。

标签:酒客病;虚实;湿热;寒湿传统观点认为,酒客病为过度饮酒造成的中焦湿热证,由此出现心烦、发热、呕吐、腹胀等症状,诚然,酒为辛热之品,易助湿生热,但既病之后,因体质之异,则湿热、寒热错杂、寒湿者皆有,不可一概而论。

酒的气味为热,但酒之体属阴邪,笔者认为,今日之酒客病是一个处于长期动态发展变化中的慢性病,而寒湿者多于湿热者,治法也当有别。

1 酒客病的古今之异在中医看来,酒也是一味中药,古“医”字下面为“酉”,即指酒,可知当时医生用酒治病,《素问·汤液醪醴论》[1]便有记载。

《本草纲目》言酒“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2],酒可温经活血,如瓜蒌薤白白酒汤治疗胸痹,又如酒制川芎可增强活血通经之效,中医治病以药之阴阳纠人之阴阳,若人阴阳本无偏,饮酒反能造成阴阳偏颇而致病,这就是酒客病的由来。

从中国酒文化的发展史来看,最初的酒度数很低,酒客的临床症状较轻,因此,对酒客病没有系统的认识。

至唐宋时饮酒风气渐长,宋元出现烧酒,通过蒸馏提高酒的纯度,酒才可酿成大病,所以李杲制成葛花解酲汤,提出酒客病“上下分消”的治法。

古时虽有豪饮者,但局限于当时生产力,酒客病只是少数人奢侈的自作自受,而今日制酒原料充足、技术发达,酒席已成为社会应酬的最常见方式,在这种社会风气下,许多人被迫长期、大量饮酒,因酒而病,酒的益处荡然无存,弊端前无古人。

因此,今日酒客病的治法当异于古人。

古今酒的服法也有差别,古人多温服,今人多凉服,甚至服冰镇啤酒。

《素问·经脉别论》言“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1]。

水液需在脾阳的蒸腾下化为津液,布散全身。

因此,温服与凉服对脾胃的影响有显著差别。

如何清除身体的寒湿和湿热

如何清除身体的寒湿和湿热

如何清除身体的寒湿和暑湿疾病是一种状态,要么寒,要么热,这个寒热又可以跟湿相结合,使身体出寒湿和湿热的状态,最明显的表现是寒湿感冒和湿热感冒,我们首先来了解湿邪,湿气从哪里来?它来自大自然,来自我们体内,大自然湿气重了,比如桑拿天,江南水乡,整个大环境湿气都重,就会使人体出现相应的变化。

人体内的湿气来源也很多,比如无止境的喝茶,吃的太肥厚甘厚腻了,导致脾胃不能运化。

都会产生湿气,有时阳气不够,也会导致湿气无法运化,因为本来喝的就不多,代谢就更少。

但是湿气并不是感冒的病原体,我们称湿气为邪气,可是湿气本身并不会直接导致感冒。

湿气最大的危害是让身体的运转异常,湿气运转一异常,感冒病毒就会乘虚而入,最终使你得感冒。

各位要了解,湿邪是六邪之中唯一有形的邪,其他四邪都可以与湿结合,比如暑湿、寒湿、湿热、风湿、只有燥和湿相反,所以没有结合。

本来是“湿为阴邪,非温不化”但是这么一结合,湿也就分出寒热来了。

所以治疗湿气引起的感冒的同时,也要分清阴阳,分阴阳的思路大家要记住,这是中医的原则。

因为寒气和湿气结合会导致人体紊乱,那么人体就会出现舌苔白厚、身体发冷、头晕头重像带帽子、胸闷,最明显的是脾胃出现问题,比如腹痛、腹泻、欲呕等,如果此时感冒病毒乘虚而入的话,就会形成我们常说的寒湿感冒,,如果脾胃的症状也严重,那么就会形成我们通常说的,胃肠型感冒。

这个时候该如何调理呢?中医的思路依然是调理阴阳,既然体内有寒还有湿,那么,我们只要将寒湿赶出去,身体阴阳一平痕,病自然就好了。

根本不用想办法杀灭感冒病毒。

其实到今天,西医也没有办法杀灭他,这种感冒是越打抗生素越重,很多人患上这种感冒后发烧,就去医院打点滴,结果不仅高烧不退,人还越来越虚。

大家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中医养生与西医的不同,中医注重的是调理自身的状态,西医注重的是杀灭感冒病毒,为了更形象的说明这个问题。

我们不妨把病毒比作小人,西医对待小人的办法是赶尽杀绝,不留后患,但是小人能杀尽吗?更重要的是,你在杀灭小人的过程红,自己还会惨遭损失,历史上无数的英雄没有战死沙场,最终倒在小人的面前,西医治病就是这样,西药在杀死病毒的同时,也有可能损坏了自己的身体。

体内寒湿湿热祛除的几种方法

体内寒湿湿热祛除的几种方法

用一个鸡蛋去掉你身上的湿气【适用人群】:所有人,尤其是身上容易起风包,并且经常在潮湿的天气里身体痒的人。

如果下身也痒或者有异味,就更要使用了。

另外,生过病和小产过的女性尤其适用。

【材料】:挑选新鲜的鸡蛋2个,清水半锅。

注:有条件的最好用土鸡蛋。

【方法】:半锅开水,水最好能将鸡蛋全部覆盖,开大火,然后马上将带壳鸡蛋放进锅里煮,水开三分钟后将火调到最小,再煮15-20分钟,关火,闷一两分钟,用笊篱取出鸡蛋,趁热剥壳,请注意一定不要把鸡蛋弄破。

趁热将鸡蛋放在脸上滚,快速的(因为太烫),主要是眼睛和额头,然后把面部其他位置都滚到。

直到鸡蛋没有热度。

症状:拨开蛋清,如果蛋黄上起满了小点点,说明有风气,风气的大小根据小点点的大小和数量不同而不同。

如果蛋黄变黑,说明有湿毒,湿毒大小依蛋黄颜色深浅不同而不同,这个自己都可以根据肉眼判断。

【另外】:根据这个方法,还可以将下身,四肢,前胸和后背的湿毒和风气吸出来。

其中下身(外阴)和腿上的风气呈现条形状,与脸上和上身不同。

【注意】:1、鸡蛋一定要热,如果不热了,可以再煮一下继续滚。

2、第一次使用滚脸后,额头会很痒,是因为风气被吸出来了。

第一次在胳膊和腿上使用后,小腿和肩膀会很痒,这也是风气和湿毒被吸出来的信号。

下身被吸后,明显不再肿胀和有异味。

3、如果这是您第一次使用这种方法,而且您的风气和湿毒还比较严重,那么可能需要每天使用两个鸡蛋,一个滚上身,一个滚下身,直到鸡蛋滚完蛋黄没有变化为止,这个过程也许时间比较长,身上湿气较大可能要持续一个多月才将湿气全部吸出。

很多湖南人刚出生就被用鸡蛋滚过,他们定时(比如每个月一次)使用鸡蛋,一次一两个鸡蛋即可将毒气和风气祛除干净。

【最后】:不要怀疑你自己没有湿毒,其实每个人都有,但是很多很多人不知道。

吃药往往不是做好的方法,鸡蛋虽不是很便宜,但是却可以使身体干干净净,这样想来一年二三十元的投资也是值得的。

不信你可以花两块钱买几个鸡蛋试试,如果你觉得有效果,请将这个方法告诉你的亲人和朋友,帮助他们也祛除身体中的风气和毒素,使他们也能因为这个小方法而更加健康快乐!你主要是体内寒湿重,痛经都跟体质寒凉有关系,腿冰凉,说明你体内血少血虚,血液循环不畅,体质寒凉,体内寒湿重;1在饮食上不要吃寒凉的食物,平时的饮食停掉一切寒凉的食物,以补气血为主,水果不要吃,如果吃要选择当季的性温性平的,西瓜香蕉是大寒的不要吃;多吃补血、补肾、性平、性温、易消化的食物,食物要尽量的细碎软烂有利于吸收,如牛肉、羊肉、鳝鱼、海虾、固元膏等,这些食物补血、暖肾的效果好,可以经常吃,一周吃1-2次海虾,海虾补肾固肾效果明显;每周吃1-2次鳝鱼,河鱼河虾不要吃;泻下的食物不要吃如萝卜山楂香菜,利尿的食物不要吃如薏米红豆冬瓜黄瓜;食物要荤素搭配,比例1:1,蔬菜要选择当季的性温性平的,食物的属性你可以根据马老师书中的食物属性表进行选择;早餐可以是各种粥,不能是小米粥,最好是黑米粥,要熬的很烂或打碎吃;平时喝红枣桂圆茶补血补气(红枣要用炒黑的);可以吃固元膏,一天一次,一次一勺;2身体内寒湿重的人,最容易经络不通,阴虚火旺,所以疏通经络是降虚火最好的办法,坚持每天晚上临睡前用桶温水泡脚,泡到身体微微出汗即可,能让全身的血液在热力的作用下畅快的流动,并通过出汗及时排出身体内寒湿。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

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

湿性黏浊,如油入面。

”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

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

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痰湿有关。

1800多年前,东汉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在他的著作《伤寒论》中说:“身大热,反欲得衣者,寒在骨髓。

”就是说发烧的人虽然体温很高,身上反而感觉寒冷想多穿衣服,表明体内寒气很重,寒邪都到骨髓了。

此时再用抗生素等寒凉药物输液消炎退烧,会把外在的一些寒湿之气直接带进体内。

(我们不都是这样做的吗?)张仲景是《伤寒论》的作者,在他那个时代人们忍饥受冻,疾病以寒邪为主,用热药就可以直接对治。

如今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单纯的伤寒已经很少见了,反而是外寒跟内热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湿邪。

真正的寒症并不多见,主要是以湿邪为主。

湿为阴邪,遏伤阳气,阻碍气机。

换句话说,阳虚的时代是湿邪在作祟。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现在冬天很少见到真正着凉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

现代人是生活在一个冬有暖气夏有空调的环境中,对四季的感觉越来越不分明。

夏天该出汗的时候因为用空调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淤积体内;冬天烧暖气,穿件单衣还冒汗,阳气外越,藏不住精气。

(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人体在这种环境的状态下最容易生病,皮肤开合的功能下降,抵御病邪的能力越来越差了,极容易导致体内湿邪堆积,造成阳气虚衰。

湿邪对人体的伤害,比寒邪还要大。

酷暑时节,人们贪图冷气,爱喝冷饮,爱吃凉菜。

一杯冰镇啤酒下肚,从里到外、从头到脚都透着凉快劲儿。

殊不知,为贪图这一时之快,同时也将湿邪深深地埋在了体内,成为困扰我们健康的一个大大的隐患。

每年七八月份叫长夏,此时湿气当令,人体中的脾与之相应。

湿在中医里又叫“阴邪”,而脾为至阴之脏,喜燥恶湿,所以脾气在七八月的时候最旺盛。

如果长夏湿气过盛,就容易损伤脾脏。

脾湿的分类及排除湿气的方法

脾湿的分类及排除湿气的方法

脾湿的分类及排除湿气的方法脾湿症状:饮食减少、脘痞、大便溏薄,食油腻易腹泻,常因饮食不当而诱发哮证。

神倦乏力,气短懒言,语言低微,痰多质稠,舌质淡,苔薄腻或白腻,脉象细软。

分类:寒湿:其中寒湿困脾是指寒湿内盛,困阻脾阳脾失温运,以纳呆,腹胀,便溏,身重为主要表现的寒湿证候.其临床表现为脘腹胀满。

热湿:湿热蕴脾是指湿热内蕴,脾湿健运,以腹胀,纳呆,发热,身重,便溏不爽为主要表现的湿热证.其临床表现为脘腹胀闷,恶心欲呕,口中粘腻,口渴不多饮,便溏不爽。

三、排除体内湿气的方法湿邪是现代人健康的克星,是绝大多数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的源头或帮凶。

只要湿邪少了,一切所谓的现代病都会远离我们,一切恶心、慢性的疾病也会失去存在的倚仗。

如何对付湿邪,祛除湿邪呢?1、喝薏米红小豆粥(用豆浆机做):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

赤小豆,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养血,古籍里记载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说经常吃赤小豆还有减肥的作用。

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

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

既要去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属。

将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同时不给脾胃造成多大负担。

夏天正好是暑气连天的时候,内湿外也湿,用这两味药正好能起到一个养血、祛湿的作用。

关于薏米和赤小豆的“消肿”作用,也很有意思。

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肿就是水肿。

周围十个里面起码有五六个身体发福,这也是肿,叫做体态臃肿。

在中医看来,肥胖也好,水肿也好,都意味着体内有湿,水液不能随气血流动,滞留在体细胞之间,使人体迅速膨胀起来。

水肿如此,肥胖也是如此,只不过是程度有深浅而已。

去湿性极强的药物或食物能祛除这些滞留在人体的水液,也就能消肿。

所以,治疗水肿必用赤小豆,而实践证明,薏米赤小豆粥具有良好的减肥功效,既能减肥,又不伤身体。

寒湿和湿热辩证关系

寒湿和湿热辩证关系

寒湿和湿热辩证关系要明白湿热,先应了解什么叫湿,什么叫热,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家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若体虚消化不良或暴饮暴食,吃过多油腻、甜食,那脾就不能正常地“运化”而使“水湿内停”;且脾虚的人也易招来外湿的入侵,外湿也常困阻脾胃使湿从内生,所以两者是既独立又关联的.所谓热,那是一种热象.而湿热中的热是与湿同时存在的,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或因“阳热体质”而使湿“从阳化热”,因而,湿与热同时存在是很常见的.湿热的一般表现为:肢体沉重,发热多在午后明显,并不因出汗而减轻;舌苔黄腻,脉数.具体表现因湿热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别:在皮肉则为湿疹或疗疱;在关节筋脉则局部肿痛.但通常所说的湿热多指湿热深入脏腑,特别是脾胃的湿热,可见脘闷腹满,恶心厌食,便搐稀,尿短赤,脉濡数;其他如肝胆湿热表现为肝区胀痛,口苫食欲差,或身目发黄,或发热伯冷交替,脉弦数;膀胱湿热见尿频、尿急,涩少而痛:色黄浊;大肠湿热见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肛门灼热、口渴.湿热的治疗,一般要分湿重还是热重.湿重的化湿为主,可选用6一散,或3仁汤、平胃散;热重以清热为主,可选用连朴饮、茵陈蒿汤,甚至葛根芩连汤.在这一原则下,再根据某些特殊表现选择相应的药,如湿疹、疔疱,加野菊花、地丁草、苦参、白藓皮;关节肿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等;腹泻甚至痢疾加白头翁、地榆、车前子等;阴囊湿疹、睾丸胀痛、白带黄臭可加龙胆草、苦参等;血尿可加小蓟草、茅根、石苇、扁蓄等等.此外,因热往往依附湿而存在,所以,应注意起居环境的改善和饮食调理,不11/40页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这是预防湿热的关键.虚实辨证方法四、辨虚证实证与表证、里证、寒证、热证的关系四、辨虚证实证与表证、里证、寒证、热证的关系虚实证常通过表里寒热证表现出来,可以形成多种证候。

《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寒湿》

《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寒湿》

《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寒湿》四三、湿之入中焦,有寒湿,有热湿,有自表传来,有水谷内蕴,有内外相合。

其中伤也,有伤脾阳,有伤脾阴,有伤胃阳,有伤胃阴,有两伤脾胃。

伤脾胃之阳者十常八、九,伤脾胃之阴者十居一、二.彼此混淆,治不中款,遗患无穷,临证细推,不可泛论。

此统言中焦湿证之总纲也。

寒湿者,湿与寒水之气相搏也,盖湿水同类,其在天之阳时为雨露,阴时为霜雪,在江河为水,在土中为湿,体本一源,易于相合,最损人之阳气。

热湿者,在天时长夏之际,盛热蒸动湿气流行也;在人身湿郁;本身阳气久而生热也,兼损人之阴液。

自表传来,一由经络而脏腑,一由肺而脾胃。

水谷内蕴,肺虚不能化气,脾虚不能散津,或形寒饮冷,或酒客中虚。

内外相合,客邪既从表入,而伏邪又从内发也。

伤脾阳,在中则不运痞满,传下则洞泄腹痛。

伤胃阳,则呕逆不食,膈胀胸痛。

两伤脾胃,既有脾证,又有胃证也。

其伤脾胃之阴若何?湿久生热,热必伤阴,古称湿火者是也。

伤胃阴,则口渴不饥。

伤脾阴,则舌先灰滑,后反黄燥,大便坚结。

湿为阴邪,其伤人之阳也,得理之正,故多而常见。

其伤人之阴也,乃势之变,故罕而少见。

治湿者必须审在何经何脏,兼寒兼热,气分血分,而出辛凉、辛温、甘温、苦温、淡渗、苦渗之治,庶所投必效。

若脾病治胃,胃病治脾,兼下焦者,单治中焦,或笼统混治,脾胃不分,阴阳寒热不辨,将见肿胀、黄胆、洞泄、衄血、便血、诸证蜂起矣。

惟在临证者细心推求,下手有准的耳。

盖土为杂气,兼证甚多,最难分析,岂可泛论湿气而已哉!四四、足太阴寒湿,痞结胸满,不饥不食,半苓汤主之。

此书以温病名,并列寒湿者,以湿温紧与寒湿相对,言寒湿而湿温更易明析。

痞结胸满,仲景列于太阴篇中,乃湿郁脾阳,足太阴之气,不为鼓动营运。

脏病而累及腑,痞结于中,故亦不能食也。

故以半夏、茯苓培阳土以吸阴土之湿,浓朴苦温以泻湿满,黄连苦以渗湿,重用通草以利水道,使邪有出路也。

半苓汤方(此苦辛淡渗法也)半夏(五钱)茯苓块(五钱)川连(一钱)浓朴(三钱)通草(八钱,煎汤煮前药)水十二杯,煮通草成八杯,再入余药煮成三杯,分三次服。

如何分辨寒湿还是湿热体质

如何分辨寒湿还是湿热体质

如何分辨寒湿还是湿热体质看中医时,我们常能从医师口中听到诸如“体质湿热”、“寒湿”之类的词汇。

生活中也经常会听到有人埋怨“我湿气太重了”。

但你真的知道这些词都是什么意思吗?如何判断自己是“寒湿”or“湿热”呢?1运脾胜湿论苍术国医大师颜德馨老先生在他的《运脾胜湿论苍术》一文中写过这样一段亲身经历到故事:据“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义,治脾以防治肝病,亦颇所获。

忆1962年春,余肝病急发,除输液外,复投保肝一类滋腻品,造成湿困成饮,白沫痰盈碗,转氨酶高至500单位,乃按土壅侮木例投苍术合五苓散,一月而瘥。

旋悟保肝不如健脾之义,历年来遵此旨治疗肝病多例,如沪上“甲肝”流行之际,对出院病人皆以“苍术片”预后,疗效满意。

看完颜老用除湿健脾的“五苓散”治好了自己的肝病的故事读后感:1、苍术真是除湿届的除湿机啊!2、“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个中基考试必考的,果然真实不虚!2现代人十个里九个湿,啥是“中焦湿证”?吴鞠通的《温病调辩》里讲的很清楚:湿之入中焦,有寒湿,有热湿,有自表传来,有水谷内蕴,有内外相合。

其中伤也,有伤脾阳,有伤脾阴,有伤胃阳,有伤胃阴,有两伤脾胃。

伤脾胃之阳者十常八、九,伤脾胃之阴者十居一、二.彼此混淆,治不中款,遗患无穷,临证细推,不可泛论。

这是比较高大上地统言了中焦湿证的总纲,我们来接地气地白话一下:1. 湿,分寒湿、湿热两种2. 湿的形成,有从外部传来的,也有脾胃失运,湿从内生3. 湿气伤的是:脾阴、胃阳4. 寒湿一般比较普遍占80-90%,湿热占10-20%问题来了,占“湿”比例80%的寒湿重了身体会怎样?也就是怎样判断你是否是寒湿体质?如果有一下之一便是了!1、身体沉重——通常我们会觉得发困、身体发沉、没精神,有些人总觉得头上带了个帽子。

2、身体阴冷——我们会觉得四肢发凉、面色灰暗、发青、发紫。

3、身体发霉——各种皮肤病多发:在上是风疹、头藓、湿疹;中是各种胃病、噁心、食欲不振、消瘦;下是阴囊湿疹、脚藓。

湿热和湿寒有哪些表现呢?

湿热和湿寒有哪些表现呢?

都说“十人九湿”,而这“九湿”中还不一定是相同类型的湿,中医里说“湿”会与人体中的“热”跟“寒”结合,形成湿热或者湿寒,很多人只知道自己有湿气,却不了解自己是湿热还是湿寒,以至于乱吃祛湿食物,越去越湿,其实认准湿的性质,吃对食物,祛湿更容易!教你分清【湿热】典型表现:口苦口干、大便黏腻、精神差睡不醒、舌苔腻而重、小便黄、有口臭。

湿热还分为3个特点:1.湿重于热表现:有一点口干,口苦不严重,舌苔腻而不黄。

2.湿热并重表现:口干、口苦严重些,舌苔黄厚腻。

3.热重于湿表现:特别口干,舌质红,苔黄而干,大便干结。

身有湿热的人平时多喜欢吃煎炸、烧烤等食品,如炸薯条、炸鸡、烧鹅、烧乳猪等,这类高温烤制的肉类比较油腻,难消化而易酿生湿热,加重脾胃的负担。

另外,辛辣食物、热带水果等本身偏热性的食物,吃太多也会助长湿热。

教你分清【湿寒】典型表现:爱拉肚子、胃口差、容易浮肿、怕冷、白带清稀、小便清长等等,这类人平素多喜欢吃凉食,如喝冰饮、吃雪糕、冰啤酒等。

过食冰凉食物,易损伤阳气,导致脾胃虚寒。

另外有一类人可能两广地区多见,因气候比较热,当地人特别爱喝凉茶的人,而且是清热解毒类型的多,性味比较寒凉,频繁饮用损伤脾胃,喝多了身体湿寒就囤积了。

湿寒患者的特点是脾胃虚寒,夏天耐热、冬天很怕冷,手冰脚冰,虽然在夏天症状不明显但是最容易积累寒,因为吃冷食多。

如何祛湿气呢?说白了湿气为何而来,就是长期的饮食不规律造成的脾胃虚寒,或者脾胃虚热,很多人也懂,弄一杯薏米茶,确实可以缓解一部分湿气,但是脾胃虚寒或者虚热的状态一点也没有改变,不是吗?而角美膏是体衡排湿的一个代表方,它进入身体之后首先是帮助身体壮脾健胃,其次呢,把脾胃调理到位之后,又帮助身体把湿气排出去,这就是体恒的意思,过程简短而又安全。

能摆脱湿气对身体的困扰,而且对于长期湿气重产生的大肚腩,婴儿肥,水肿,大象腿,头发油腻,等有独特的改善和缓解。

中医说:湿气首责之于脾,却不局限于脾。

中医论致病因素之“六淫”——湿、寒、热三邪综析

中医论致病因素之“六淫”——湿、寒、热三邪综析

中医论致病因素之“六淫”——湿、寒、热三邪综析中医论致病因素之“六淫”——湿、寒、热三邪综析西医研究人体的营养状况,中医研究人体的自然状态,因为中医认为人体与大自然相应,大自然有湿、燥、寒、热的天气变化,人体一样也有湿、燥、寒、热的状态改变。

随着人体状态的改变,人体的功能、生理表现与自我感觉也有所不同,不舒服的自我感觉常常就是我们所认为的“病”。

西医用直接消除症状的药物去治“病”,而中医巧妙地去调节人体的自然状态,使“病”的症状不治而愈。

【一、湿的概念与常见病】湿在生活中常是指物体有水的状态,但是在中医术语中,湿的意义就比较复杂。

湿阻、伤湿、寒湿、湿热、湿温等。

正常人体的含水量约体重的七成左右,但是湿在人体内不单是指水分太多,还包括很多带水的多余物质,例如过剩营养和代谢产物。

存在于人体的水分,也有类似于大自然中水分的变化,吸收进人体的水混合了人体中的营养精华成为人体内的津液,正常的津液在人体中呈不断流动的液态,在体温的影响下,一部分变成气态的津液,流动的津液与气态的津液共同维持细胞组织的生理活动。

与大自然不同的是,活人体内有正常的相对稳定温度,所以水在人体中没有固态的冰,但却仍有固态的或类似固态的水混合物,那就是津液与病理产物的混合物。

津液与病理产物混合,就是人体中的湿邪,由湿邪与寒邪或热邪再混合而成的汗、痰饮、痰、痰核、硬结、肿瘤等,会使人体产生各种疾病,如西医中的上呼吸道感染、风湿、类风湿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纤维组织炎、湿疹、皮炎、神经衰弱、脑供血不足、脑部肿瘤、鼻炎、鼻窦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胆囊炎、胆结石、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消化不良、胰腺炎、肝硬化、肝硬化腹水、结肠炎、泌尿系统感染、前列腺炎、良性和恶性肿瘤、妇科带下、月经不调以及多种皮肤病等等,都是与湿相关的病症。

湿也有外湿与内湿之分别。

外湿是指环境的湿,居住在山林、沿海地区和亚热带地区的人,比较容易患上与湿相关的病症。

生活养生-寒湿和湿热症状的区别有哪些

生活养生-寒湿和湿热症状的区别有哪些

文章导读在中医的理论中,把身体的体质分为很多种,只有对症进行调节,才会受到最好的效果,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要想知道自己是什么体质,可以根据自己身体出现的一些症状进行判断。

因为不同体质所表现出来的症状是不一样的,比如寒湿和湿热体质,虽然都有个湿字,但是症状却差很多。

湿热的主要表现湿热发生在人体的不同部位,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也不同:1.脾胃湿热:容易腹胀、恶心、厌食、口干口苦、皮肤油腻、爱长痘、大便稀薄、小便赤黄、身体笨重无力。

2.肝胆湿热:两胁酸痛、眼睛黄、皮肤黄、小便黄、口苦、恶心、腹胀、舌苔黄厚,甚至出现肝功能异常。

3.下焦湿热:下焦包括肠道、膀胱和胞宫(子宫)。

会有腹痛、腹泻、口渴、舌苔红,肛门处会有灼痛感;小便出现尿急、尿痛、尿黄;女性容易出现腰部酸痛,白带颜色黄、质地粘稠、气味腥臭等,易患妇科病。

寒湿的表现1.怕冷:不仅仅是冬天怕冷,初秋、初春等季节都存在畏寒现象,尤其是女性在经期畏寒现象加重。

2.舌苔发白:反复口腔溃疡,容易咳嗽,痰液出现稀白。

3.容易腹泻:尤其是穿的少、吃冷饮或寒性水果之后,极容易腹泻。

4.长斑、虚胖:脸色发白、发青、发暗甚至发黑,就是没有红润现象。

尤其是女性,容易小腹肥胖。

5.关节痛:包括四肢关节、颈肩部位、腰背等,酸痛部位越多,时间越长,说明体内湿寒越严重。

湿热、湿寒如何调理1.湿热的调理原则是去湿、泻热、清火,所以在饮食上主要选择:薏米仁、莲子、紫菜、红小豆、绿豆、扁豆、苦瓜、黄盖、冬瓜等。

2.除了饮食之外,要舒缓情绪、避免熬夜、忌辛辣大补食物、勤锻炼,如果情况严重,需要中医辨证调理。

3.寒湿调理原则是去湿、补阳气、补气血、保暖。

所以可以选择:红枣、生姜、陈皮、茴香、薏米、红豆、肉苁蓉等食物或药材。

4.养生保健方面可以通过刮痧、拔罐、艾灸进行驱寒,运动时能出汗最好。

5.不过寒湿体质,任何季节都应该避免冷饮、寒凉食物,生活起居更应该避免长期吹空调和注意保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本段病症解析为什么寒重反而会引起“火”呢?前面介绍过,身体内的寒重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伤肾,引起肾阳不足、肾气虚,造成各脏器功能下降,血液亏虚。肾在中医的五行中属水,水是灌溉、滋润全身的,当人体内这个水不足时,就如大地缺水一样,身体会干燥。脏器也是一样,每个脏器都需要工作、运动,这种运动如果缺少了水的滋润,就易摩擦生热。最典型的是肝脏,肝脏属木,最需要水的浇灌,而一旦缺水,肝燥、肝火就非常明显。如果给肝脏足够的水,让肝脏始终保持湿润的状态,它就不可能干燥,就不会有火。
冬吃羊肉、牛肉、火锅较好,而开着暖气吃冰淇淋、喝凉饮料不好;
早上是一天的开始,人体生理功能刚要来自始旺盛,不要吃寒凉性食物来镇静它;
晚上少喝啤酒,因为啤酒属寒性的,喝到胃里,中枢神经会把冷的信息传递到脊柱,容易出现腰酸背痛。 因人制宜。
寒性体质的人要多挑温热性食物,它们具有温中、补虚、助阳、驱寒的作用,能改善其已衰退、沉滞、萎缩、贫血等症状。 另外,适量食用辣味食物,散寒且刺激内分泌,尤其性腺;酸性食物,收敛、生津益阴,防止湿气聚集体内。
3、寒湿之邪用药,还要看引起寒湿的具体病因。寒湿分为外湿和内湿,外湿多由于外感六淫之寒湿;内湿多由于脏腑阳气不足,尤其是脾肾阳虚导致的内湿。外湿宜祛邪,内湿要温补脏腑之阳气。
若要解决湿寒之邪,便需祛湿温中。在饮食上不要食用生冷食物,以免伤脾加重湿寒。 用山药50克、薏米250克、茯苓30克熬粥,在上午9:00服用,可健脾益气、祛湿升阳。坚持服用可令人体内湿寒之邪消失。[2]
运动直到出汗为止。
这个方法是最直接,最简便,也是最省钱的方法。根据个人体质,适当运动方式,而且不可过量,产生副作用。
注意:食疗和物理疗法都可以试试。如果过重,需要去医院了!
产生原因
湿寒多为脾虚导致。若体外空气潮湿寒冷便会导致人体脾虚并且出现湿寒之证,人体内便会有湿寒之邪了。
1、寒湿之邪停留在经络,关节部位,要用祛风湿通络的药物。中药藤类多具有此种功效;还要根据身体上下肢的不同,选用不同的中药,如羌活一般用于上肢,独活多用于下肢。
2、寒湿之邪停留于脏腑,要选用入脏腑的化湿或者燥湿药。如藿香、陈皮、半夏、厚朴等。
1.进补不要过量,过量会伤身,温热性补药一餐中不要超过3种。如一人用,最好一次一盅或一小碗即可。因为补是为了帮助阳气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身体需要逐渐吸收,慢慢达到阴阳平衡。特别注意:人参、鹿茸、肉桂不适合高血压及脑血管硬化的人食用。
2.久病虚寒的人,往往虚不受补,可从粥、汤上做文章,但要清淡。淀粉类食物少吃,因为不易消化。
寒湿症状:
面色发白、发青、发暗、发黑代表体内可能有寒。颜色越是发暗,就代表寒湿越重。
1、舌苔发白,代表体内有寒湿。
2、反复的口腔溃疡,代表体内有寒。
3、口臭时舌苔发白,代表体内有寒。
4、咳嗽时痰是稀白的,代表体内有寒。
5、流清鼻涕,代表体内有寒。
6、流出的汗是凉汗,代表体内有寒。
7、爱打喷嚏,特别是早上起来,遇风喷嚏不断,代表体内有寒。
2、薏米红豆粥 一是薏米,一是红豆。不需按什么比例,每次一样抓一把,洗干净后放在锅里面加水熬。熬好后就是去湿健脾的佳品薏米红豆粥了。(切忌放大米) 祛除体内的湿寒,方法非常简单,这两个能当茶喝,能当饭吃,而且能解决大问题的。
“热者寒之,寒者热之”。食物的性味与体质的寒热有着密切的关系,食物的性 味须与体质属性相适应,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亦然,因为不同的症候有不同的饮食禁忌。
热湿与寒湿
指伤于寒湿而致的病证。《素问·调经论》:“寒湿之中人也,皮肤不收,肌肉坚紧,营血泣,卫气去。”《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则谓:“寒湿之气,持于气交,民病寒湿,发肌肉痿,足痿不收,濡泻,血溢。”又:“感于寒湿,则民病身重胕肿,胸腹痛。”《伤寒指掌》卷四“脉沉迟而濡,身无热,但吐泻,口不渴,小水清利,身痛重著,或手足疼痛者,为寒湿,宜分渗兼温中,胃苓汤加炮姜、木瓜、重者,加附子。”[1]
8、感冒发热时浑身感觉冷,代表体内有寒。
9、经常腹痛、腹泻,代表体内有寒。
10、脸上长痘和斑,代表体内有寒。
11、长湿疹、牛皮癣、白癜风,代表体内有寒。
12、手、脚长年冰冷,代表体内有寒。
13、脚踝浮肿,代表肾虚、肾寒。
14、四肢关节疼痛、颈肩酸痛、肩周炎、腰酸背痛等症状,代表体内有寒湿。疼痛部位越多,时间越长,代表体内寒湿越重。
2.银耳入浓汤蒸30分钟,下锅调味打薄欠浇在素鲍的四周,用枸杞和豆苗点缀其上。
苁蓉老坛儿 原料:鲜肉苁蓉、鱼肚、辽参、鱼翅、鲍鱼、浓汤
制作:
1.苁蓉洗净,切成象眼块,入浓汤小火煲20分钟。
2.鱼肚、辽参、鱼翅分别泡发后,加入苁蓉浓汤中,小火煲10分钟,再下蚝油调味,打薄欠盛入紫砂盅即可。
方法二
汤类: 参茸山海 原料:人参、鹿茸、牛鞭、裙边
制作:
1.把牛鞭洗净,切花刀,过水;水发裙边切成块,过水备用。
2.锅下清汤,放入盐、牛鞭、裙边、鲜人参、鹿茸,开锅后盛盅上蒸锅蒸3小时即可。
五味扣素鲍 原料:五味子、百灵菇、银耳、浓汤、鲍汁
制作:
1.百灵菇修成鲍鱼形状,加入鲍汁上小火煲4小时后,放入五味子再煲1小时,出锅入盘用原汁打薄欠淋在素鲍上。
当现代人不分季节大量误吃各种寒凉的瓜果蔬菜后,当人们在夏季长期使用空调后,当女士们为了显示身材尽量少穿衣服后,大量寒湿正悄然进入体内,自然肾火就越来越不足,虚火就越来越大。而普遍都采用泻火、清火、降火的寒凉药物进行治疗,这就使得寒上加寒、虚上加虚,越治火越大。[3]
编辑本段驱寒湿方法方法一
1、生姜大枣茶 大枣25~30克,生姜10克,红茶0.5~1.5克。将大枣加水煮熟晾干。生姜切片炒干,加入蜂蜜炒至微黄。再将大枣、生姜和红茶叶用沸水冲泡5分钟即成。每日1剂,分3次温饮食枣。生姜驱寒,红枣补血,姜枣健脾养胃疗效很好,适用于体寒脾弱者。 [4]
还有头面部也是最容易上火的部位。因为肾主骨髓、主脑,肾阳不足、肾气虚时髓海就空虚,远端的头部首先出现缺血,也就是“缺水”了,自然反应的就是干燥的症状,如眼睛干涩、口干、舌燥、咽干、咽痛等。再加上口腔、咽喉、鼻腔、耳朵又是暴露在空气中的器官,较容易受细菌的感染,当颈部及头面部的血液供应减少后,这里的免疫功能就下降,会出现各种不适,这样患鼻炎、咽炎、牙周炎、扁桃体炎、中耳炎的概率就会增加。又由于没有充足的血液供应,各种炎症很难治愈,就会反反复复发作,成为各种长期不愈的慢性病,如慢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牙周炎、慢性中耳炎等。
3.寒性体质的人,多吃一些芳香食物,比如桂花、香菜、香椿等,另外晚上喝八宝粥也是不错的选择,可自行选配。坚持一个月后,面色会红润起来,腹痛腹泻消失,人也渐渐不怕冷了。
还有说坚持每天晚上用盐水泡脚,因为盐可以除湿。
方法三
刮痧或者拔罐
这个方法比较专业一点,最好请专业的医生或者按摩师帮你去做。
方法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