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科诊疗指南
呼吸系统感染的诊疗指南

呼吸系统感染的诊疗指南
呼吸系统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包括感冒、喉咙炎、支气管炎和肺炎等。
正确的诊疗方法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指南将提供一些常见呼吸系统感染的诊疗指导。
咳嗽
打喷嚏
流鼻涕
喉咙痛
喉咙发炎
发热
胸闷
呼吸困难
详细询问病史
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液和痰液分析
1.感冒
症状缓解:多休息,多喝水,适当服用非处方解热药物(请在用药前咨询医生或药剂师)
预防传播: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掩口鼻,勤洗手
症状缓解:多喝温水,吃软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少说话,远离吸烟、空气污染等刺激源
喉咙喷雾剂:请咨询医生或药剂师
症状缓解:多休息,多喝水,避免寒冷和污染环境,避免吸烟和二手烟
支气管扩张药物:请咨询医生处方并按照指示使用
抗生素治疗:请咨询医生处方,并按照完整疗程使用抗生素
症状缓解:多休息,多喝水,遵守医生的建议和药物治疗
过度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耐药性
如果症状持续数天或加重,请及时就医
及时进行充足的休息和自我保护措施
1.张XX。
王XX。
呼吸系统感染的诊疗指南。
中华内科杂志。
2021.001(001): 1-10.
1.张XX。
王XX。
呼吸系统感染的诊疗指南。
中华内科杂志。
2021.001(001): 1-10.。
呼吸疾病诊疗指南(第二版).

目录第一篇总论第一章呼吸系统疾病病史的采集 (6)一、呼吸系统疾病症状 (6)二、既往史的特点 (15)三、呼吸系统体征 (15)第二章肺科常见症状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和处理一、咯血 (16)二、咳嗽 (18)三、咳痰 (19)四、呼吸困难 (20)五、胸痛 (22)六、发绀 (23)七、发热 (24)第二篇肺科疾病各论第三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26)第四章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 (28)第五章慢性支气管炎 (29)第六章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 (31)第七章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32)第八章支气管哮喘 (34)第九章支气管扩张 (39)第十章肺炎 (42)一、肺炎球菌肺炎 (43)二、葡萄球菌肺炎 (45)三、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 (47)四、铜绿假单胞菌肺炎 (48)五、大肠杆菌性肺炎 (49)六、厌氧菌肺炎 (50)七、军团菌肺炎 (51)八、病毒性肺炎 (52)九、肺炎支原体肺炎 (55)十、肺炎衣原体肺炎 (56)十一、立克次体肺炎 (57)十二、真菌性肺炎 (58)十三、卡氏肺囊虫肺炎 (60)十四、放射性肺炎 (61)第十一章肺气肿 (62)第十二章肺不张 (64)第十三章肺脓肿 (65)1第十四章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和非结核性分枝杆菌肺病 (67)一、肺结核病 (67)二、结核性脑膜炎 (74)三、非结核性分枝杆菌肺病 (75)第十五章肺部真菌感染 (76)一、肺念珠菌病 (77)二、肺曲菌病 (78)三、肺放线菌病 (79)四、肺奴卡菌病 (80)五、肺毛霉菌病 (80)六、肺隐球菌病 (81)七、肺组织胞浆菌病 (81)第十六章肺动脉高压 (82)一、概论 (82)二、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84)第十七章肺血栓栓塞 (86)第十八章肺源性心脏病 (92)一、急性肺源性心脏病 (92)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93)第十九章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96)第二十章结节病 (104)第二十一章肺间质性疾病和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107)一、肺间质性疾病 (107)二、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109)第二十八章肺泡蛋白沉积症 (110)第二十九章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111)第三十章呼吸道淀粉样变 (112)第三十一章胸腔积液 (113)第三十二章胸膜炎 (116)一、结核性胸膜炎 (117)二、细菌性胸膜炎 (119)三、癌性胸腔积液 (120)四、风湿性疾病所致的胸腔积液 (122)第三十三章脓胸 (123)第三十四章自发性气胸 (125)第三十五章胸膜间皮瘤 (127)第三十六章呼吸衰竭 (129)一、急性呼吸衰竭 (130)二、慢性呼吸衰竭 (130)第三十七章肺科各类综合征 (132)一、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132)2三、L?ffer综合征 (135)四、Kartagener综合征 (135)五、Me ig综合征 (135)六、Wegener综合征 (136)七Rosen-Gastleman-Liebo综合征 (136)八、Behcet综合征 (136)九、不动纤毛综合征 (136)十汗-许-克综合征 (136)十一、莱-西综合征 (136)十二、泰齐综合征 (136)十三、潘氏综合征 (137)十四、Nozelof综合征 (137)十五、通气不足综合征 (138)十六、鼻窦支气管综合征 (139)十七、蜂窝肺综合征 (139)十八、Caplan综合征 (139)十九、Marie—Bamberger综合征 (139)二十、通气过度综合征 (139)二十一、Churg-Strauss综合征 (140)二十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140)二十三、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143)二十四Marfan综合征 (143)二十五、Pancoast综合征 (145)二十六、肺中叶综合征 (145)二十七、咳嗽晕厥综合征 (146)二十八、干燥综合征 (147)二十九、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149)第三篇特殊检查第三十八章呼吸危重病人监护 (150)第三十九章肺功能测定 (153)一、肺容积测定 (153)二、通气功能测定 (154)三、小气道功能测定 (156)四、肺弥散功能测定 (156)五、肺顺应性测定 (156)六、气道阻力测定 (157)七、运动肺功能试验 (158)第四十章血气分析 (159)第四十一章心电图在肺科的应用 (163)一、心电图检查 (164)3第四十二章医用电阻抗图检查 (166)一、肺循环电阻抗血流图检查 (166)二、电阻抗呼吸图检测膈肌疲劳 (167)第四十三章呼吸系统的影像学检查 (168)一、胸部X线检查方法 (168)二、胸部磁共振成像 (174)三、呼吸系统疾病的超声检查 (174)四、核素显像在呼吸系统的应用 (177)第四十四章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179)一、常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179)二、支气管肺泡灌洗 (182)三、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 (183)四、经纤维支气管镜激光治疗 (183)五、纤维支气管镜用作胸腔镜 (184)六、硬质支气管镜 (184)七、纵隔镜检查 (184)第四十五章肺循环血流动力学检测 (185)一、右心漂浮导管检查 (185)二、心输出量检测 (188)第四十六章胸膜活检 (190)第四十七章胸膜腔穿刺 (192)第四十八章经胸壁肺穿刺活检组织检查 (194)第四十九章痰液检验 (195)第五十章胸腔积液检验 (196)第五十一章结核菌素试验和卡介苗接种 (197)一、结核菌素试验 (197)二、卡介苗接种 (198)第五十二章分子生物学在肺科的临床应用 (198)第五十三章支气管反应性测定 (199)一、支气管激发试验 (200)二、支气管扩张(舒张)试验 (201)第五十四章静脉压测定 (202)第五十五章三大常规在肺科的临床意义 (202)第五十六章呼吸系统疾病常用血清学检查 (203)第五十七章过敏原皮内试验 (204)第五十八章多导睡眠图 (205)第四篇特殊治疗第五十九章机械通气 (207)第六十章氧疗法 (215)第六十一章湿化和雾化治疗 (217)4二、雾化治疗 (218)三、湿化、雾化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218)第六十二章胸膜腔引流 (218)第六十三章体位引流 (219)第六十四章脱敏疗法 (220)第六十五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康复治疗 (220)第五篇药物治疗第六十六章呼吸道感染时抗菌药物的应用 (223)第六十七章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呼吸系疾病的应用 (231)一、呼吸系疾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的原则 (231)二、激素治疗呼吸系疾病的作用机制 (231)三、常用激素药物剂型特点及选择 (232)四、呼吸系疾病激素应用的适应证 (233)五、激素不良反应、并发症及处理 (234)第六十八章平喘药 (234)一、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235)二、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236)三、M胆碱受体拮抗剂 (237)四、过敏介质阻释剂 (238)五、肾上腺皮质激素 (239)第六十九章祛痰药 (240)第七十章镇咳药 (242)第七十一章中成药 (244)附录 (246)一、呼吸内科常用临床检验正常参考值 (246)二、常用名词术语外文缩写及符号 (256)三、常用计算公式 (258)5第一篇总论第一章呼吸系统疾病病史的采集在临床工作中,认真询问病史和仔细进行体格检查是诊断疾病的重要基础,在此基础上适当运用某些实验室检查与现代化检测手段,才能获得客观正确的结论,减少漏诊和误诊的机会。
呼吸内科诊疗流程与操作标准

呼吸内科诊疗流程与操作标准目标本文档旨在提供呼吸内科诊疗流程与操作标准,以确保医务人员能够正确、高效地进行呼吸内科的诊断和治疗工作。
流程1. 病史采集- 医务人员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疼痛感、持续时间等相关信息。
- 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家族病史以及过敏史等。
- 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呼吸频率、血压等。
2. 体格检查- 进行全面的呼吸系统体格检查,包括听诊肺部、观察呼吸运动、触诊胸廓等。
- 注意观察患者的皮肤色泽、呼吸困难程度等症状。
3. 实验室检查- 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等。
- 根据检查结果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和诊断。
4. 影像学检查- 根据需要进行胸部X线片、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以了解患者的肺部情况。
- 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和诊断。
5. 诊断与治疗- 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做出准确的诊断。
- 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氧疗等。
- 定期随访患者,评估治疗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6. 教育与指导- 向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的疾病知识,如病因、预防、康复等。
- 解答患者和家属的疑问,提供必要的生活方式指导和健康教育。
操作标准1. 医务人员应熟悉呼吸内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确保对患者的诊疗工作准确无误。
2. 在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过程中,医务人员应细致入微,确保获取到准确的信息。
3. 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避免过度检查。
4. 在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遵循相关的诊疗指南和规范,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5. 在教育与指导过程中,医务人员应耐心细致地向患者和家属传达相关知识,并解答疑问。
以上即为呼吸内科诊疗流程与操作标准,希望能为医务人员提供参考,提高呼吸内科诊疗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呼吸内科实践诊疗指南和操作要点

呼吸内科实践诊疗指南和操作要点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呼吸内科实践诊疗指南和操作要点,以帮助医生在临床工作中更好地处理呼吸系统相关疾病。
诊疗指南以下是呼吸内科实践中的一些诊疗指南:1. 确定疾病类型:通过仔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确定病人所患呼吸系统疾病的类型。
2. 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根据疾病类型和病人的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康复护理等。
3. 密切监测病情:对于需要住院治疗的病人,密切监测其病情变化,包括呼吸频率、氧饱和度、肺功能等指标。
4. 进行必要的手术干预:对于一些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癌或支气管扩张等,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干预,包括手术切除、支气管扩张术等。
5. 提供支持性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提供适当的支持性治疗,包括疼痛管理、营养支持和心理支持等。
操作要点以下是呼吸内科实践中的一些操作要点: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在进行气管插管、支气管镜检查等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2. 熟练掌握呼吸系统检查技巧:熟练掌握呼吸系统检查的技巧,包括听诊、触诊和观察等,以准确评估病人的呼吸功能。
3. 定期进行呼吸机参数调整:对于使用呼吸机治疗的病人,定期进行呼吸机参数调整,以保证其呼吸功能的最佳支持。
4. 加强患者教育: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对病人和家属的教育,提供相关的呼吸系统知识和自我管理的技巧。
5. 建立多学科协作团队:与其他相关科室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共同制定诊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病人的生活质量。
以上是呼吸内科实践诊疗指南和操作要点的简要介绍,希望对医生在临床工作中有所帮助。
呼吸科医学诊疗流程与操作规范

呼吸科医学诊疗流程与操作规范一、前言为了进一步提高呼吸科疾病的诊疗效果,确保医疗安全,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和《呼吸病学》等相关文献,制定本诊疗流程与操作规范。
二、呼吸科疾病诊疗流程1. 接诊- 接诊医生应主动、热情、耐心地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和家族史等。
- 详细进行体格检查,重点关注肺部听诊、心脏听诊、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等。
2. 辅助检查- 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当的辅助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标志物、心电图、胸部X线片、超声心动图等。
- 对于疑似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炎、心力衰竭等疾病,应进行肺功能检查。
3. 诊断-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初步诊断。
- 若需进一步确诊,请按照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进行确诊。
4. 治疗-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诊断,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 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
5. 病情评估与随访- 定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调整治疗方案。
- 嘱咐患者定期复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三、呼吸科操作规范1. 吸氧疗法- 根据患者的缺氧程度和病情,选择合适的吸氧方式,如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文丘里面罩吸氧等。
- 注意观察吸氧效果,如患者的精神状态、呼吸困难程度、心率、血压等。
2. 雾化吸入疗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性质,选择合适的雾化剂,如抗生素、平喘药、祛痰药等。
- 遵循雾化吸入操作规程,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
3. 胸部物理治疗- 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胸部物理治疗方法,如拍背、胸腔积液抽吸等。
- 注意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4. 呼吸机应用- 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呼吸机模式,如辅助通气、控制通气等。
- 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呼吸科科室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

呼吸科科室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英文回答:Respiratory Department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Guidelines and Operating Standards.I. General Principles.1. Adhere to the principles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and patient-centered care.2. Establish a multidisciplinary team approachinvolving respiratory physicians, nurses, respiratory therapists, and othe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3. Utilize a structured and standardized approach to patient assessment, diagnosis, and treatment.4. Continuously evaluat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 provided.II. Patient Assessment.1. Obtain a comprehensive history, including present illness, past medical history, social history, and family history.2. Perform a thorough physical examination, paying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respiratory system findings.3. Order appropriate diagnostic tests, such as chest X-rays, pulmonary function tests, and sputum analysis.4. Interpret test results in the context of thepatient's clinical presentation.III. Diagnosis and Treatment.1. Establish a definitive diagnosis based on the patient's history,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diagnostic test results.2. Develop an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plan that is tailored to the patient's specific needs.3. Implement appropriate therapies, including medications, oxygen therapy, respiratory therapy, and surgical interventions.4. Monitor patient response to treatment and adjust therapies as necessary.IV. Specific Respiratory Conditions.1. Asthma:Diagnosis is based on clinical symptoms and pulmonary function testing.Treatment includes inhaled medications, avoidance of triggers, and patient education.2.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Diagnosis is based on clinical symptoms and pulmonary function testing.Treatment includes inhaled medications, oxygen therapy, and rehabilitation.3. Pneumonia:Diagnosis is based on clinical symptoms,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chest X-ray findings.Treatment includes antibiotics and supportive care.4. Tuberculosis:Diagnosis is based on microbiological testing and chest X-ray findings.Treatment includes multiple medications for an extended period.5. Lung Cancer:Diagnosis is based on biopsy and imaging studies.Treatment options include surgery, radiation therapy, chemotherapy, and targeted therapy.V. Other Considerations.1. Patient Education:Provide patients with information about their condition and treatment plan.Empower patients to take an active role in managing their health.2. Infection Control:Implement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spread of respiratory infections.Utilize appropriate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and hand hygiene practices.3. Quality Improvement:Regularly review patient outcomes and identify areas for improvement.Implement quality improvement initiatives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of care.中文回答:呼吸科科室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
儿科呼吸常见疾病指南

儿科呼吸常见疾病指南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完善,常常易患呼吸系统疾病。
儿科呼吸常见疾病包括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
本指南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些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儿童呼吸常见疾病。
一、感冒感冒是儿童最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多由病毒感染引起。
儿童感冒症状常包括鼻塞、流涕、咳嗽、喉咙痛等。
家长在发现孩子感冒时,应及时采取以下预防和治疗措施:1. 加强儿童免疫力: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增加体育锻炼,勤洗手,避免共用餐具等。
2. 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常见的感冒症状可以通过非处方药物来缓解,如退烧药、清鼻剂等。
但请务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按照药品说明书正确使用。
3. 忌用抗生素:感冒大多为病毒感染,抗生素对病毒无效,滥用抗生素不仅不能治疗感冒,还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二、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是孩子较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主要由病毒感染导致。
典型症状包括咳嗽、喘息、呼吸急促等。
以下是治疗支气管炎的一些建议:1.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孩子接触尘埃、烟雾等刺激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 适时吸入支气管舒张剂: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可缓解支气管痉挛,改善呼吸困难。
3. 给予充足休息:孩子患有支气管炎时,需要适当休息,减少剧烈活动,帮助其恢复。
4. 注意饮食调理:避免给孩子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可适当增加蔬果摄入,提高免疫力。
三、肺炎肺炎是一种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肺部疾病,普遍发生在寒冷季节。
常见症状有高热、咳嗽、呼吸急促等。
以下是肺炎的诊疗原则:1. 及时就医:一旦怀疑孩子患有肺炎,应立即就医并请医生进行确诊。
2. 静养休息:肺炎期间,孩子需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活动。
3. 用药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一定要按照医嘱用药,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中断使用。
4. 加强护理:保持孩子的体温适宜,定期观察病情,注意保持室内环境湿度适宜,避免过度干燥或潮湿。
呼吸科病历诊疗计划

呼吸科病历诊疗计划
一、主诉:“咳嗽,咯痰”。
咳嗽周期性出现,以早晨咳嗽时间持续最长,伴有少量白色粘稠痰。
二、现病史:咳嗽、咯痰症状已有1个月,症状较重1周。
无发热、气短等其它不适。
三、既往史:无特殊既往史。
四、体格检查:
1. 身体检查:呼吸音清晰,无干湿音改变。
2. 肺部监护:吸入型支气管扩张,呼吸音粗糙。
五、辅助检查:
1. 胸部光片:左上肺野浸润影。
2. 肺功能检查:一秒用力呼吸量减低。
六、诊断:支气管炎。
七、治疗计划:
1. 口服阿莫西林胶囊0.25,每12小时一次,连用10天。
2. 哌泊酚服用如果温和咳嗽,每4小时一次。
3. 加强休息,禁止吸烟。
出院后继续观察症状变化,如症状恶化请及时返诊。
以上内容仅为一个示例,并不权威全面,请以实际个案为准。
呼吸内科临床管理和治疗流程指南

呼吸内科临床管理和治疗流程指南一、前言呼吸内科疾病种类繁多,病程复杂,且部分疾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
为了提高我国呼吸内科疾病的诊疗水平,规范临床管理和治疗流程,本指南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和临床实践,为呼吸内科医生提供一套系统的、科学的临床管理和治疗流程。
二、呼吸内科疾病分类1. 感染性疾病- 肺炎- 支气管炎- 肺结核- 肺真菌病2. 非感染性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哮喘- 肺气肿- 肺栓塞- 间质性肺疾病- 肺血管疾病3. 胸膜疾病- 胸膜炎- 脓胸- 胸膜肿瘤4. 其他疾病- 睡眠呼吸障碍-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呼吸衰竭三、临床管理和治疗流程1. 接诊与评估- 详细询问病史- 全面体格检查- 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炎症标志物等)- 胸部影像学检查(X线、CT等)- 肺功能检查2. 诊断- 根据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明确诊断- 注意鉴别诊断,避免误诊和漏诊3. 治疗- 感染性疾病:根据病原体选择敏感抗生素,必要时进行经验性治疗- 非感染性疾病:- COPD: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联合治疗- 哮喘: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联合治疗,急性发作时加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 肺气肿:药物治疗(如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和生活方式调整- 肺栓塞:抗凝治疗,必要时溶栓治疗- 间质性肺疾病:根据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治疗方案,如糖皮质激素、细胞毒性药物等- 肺血管疾病:药物治疗(如降压、抗血小板聚集等)和介入治疗- 胸膜疾病:根据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治疗方案,如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 其他疾病:根据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治疗方案,如睡眠呼吸障碍:无创或创呼吸机治疗4. 随访与评估- 定期随访,评估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个体化和优化四、结论本指南为呼吸内科医生提供了一套系统的、科学的临床管理和治疗流程,旨在提高我国呼吸内科疾病的诊疗水平。
呼吸内科诊疗实务和操作规定

呼吸内科诊疗实务和操作规定1. 引言呼吸内科是专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医学科目。
为了确保医务人员在呼吸内科诊疗工作中能够高效、准确地进行操作,制定本规定。
2. 诊疗实务规定2.1 患者接待与评估- 接待患者时,应仔细询问病史、主诉,并记录相关信息。
- 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体格检查、肺功能检查等,以确定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
2.2 检查与诊断-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检查结果,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胸部X光、CT扫描等。
- 根据患者的病情,做出准确的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3 治疗与护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诊断结果,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其日常护理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3. 操作规定3.1 药物使用- 根据患者的诊断结果和病情,合理选择药物,并按照规定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给药。
- 在使用药物时,要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了解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和不良反应等信息。
3.2 治疗器械使用- 使用治疗器械前,应仔细检查其完整性和功能性,确保器械的正常使用。
- 在使用治疗器械时,要遵循相关操作规程,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3 治疗措施监测- 在进行治疗措施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 根据患者的反应和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4. 结论本文档总结了呼吸内科诊疗实务和操作规定,包括患者接待与评估、检查与诊断、治疗与护理以及操作规定等方面的内容。
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操作,提高诊疗效果,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呼吸疾病诊疗指南2022版

呼吸疾病诊疗指南2022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呼吸系统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之一,呼吸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呼吸科临床诊断治疗手册与操作规则

呼吸科临床诊断治疗手册与操作规则
目标
本手册旨在提供呼吸科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操作规则,帮助医生
和医护人员更好地进行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规则
1.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结合详细的病史,进行全面的临床
检查。
2. 运用常见的辅助检查手段,如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X光、CT扫描等)和肺功能测试,以明确诊断。
3. 了解和评估患者的危险因素和家族史,以确定可能的疾病原因。
治疗手册
1. 针对不同的呼吸系统疾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根据疾
病的严重程度和进展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2. 药物治疗方面,根据疾病类型和患者的情况,选用合适的药
物进行治疗。
注意遵循药物的使用剂量和疗程,监测患者的疗效和
不良反应。
3. 采取支持性治疗措施,如给予氧疗、呼吸机辅助通气等,以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和氧合状态。
4. 为患者提供相关的康复措施和护理指导,帮助其恢复呼吸功能和改善生活质量。
操作规则
1. 严格遵循医疗操作规程和感染控制措施,确保诊疗过程的安全和卫生。
2. 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及时进行校准和修理,以确保诊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解释诊断和治疗方案,回答他们的疑问和关切。
4. 持续和更新呼吸科领域的最新知识和技术,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以上是呼吸科临床诊断治疗手册与操作规则的简要内容,希望能为医疗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应用,并随时关注最新的研究和指南,以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呼吸科医疗诊疗标准与操作规范

呼吸科医疗诊疗标准与操作规范1. 概述本文档旨在制定呼吸科医疗诊疗的标准与操作规范,以确保医疗团队在呼吸科领域的工作具备规范性和一致性。
本文档适用于呼吸科医疗诊疗的各个环节,包括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等方面。
2. 诊断标准与操作规范2.1 临床表现和检查:医疗团队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结果,判断是否存在呼吸系统疾病,并记录相关信息。
2.2 诊断依据:诊断呼吸系统疾病时,医疗团队应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诊断依据,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3 诊断标准:根据相关的诊断标准和指南,医疗团队应对不同的呼吸系统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并及时记录和报告诊断结果。
3. 治疗标准与操作规范3.1 治疗方案:医疗团队应根据患者的诊断结果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确保方案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3.2 药物治疗:医疗团队应按照相关的药物治疗指南和标准,合理选用药物,并监测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3.3 物理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疗团队可以采用物理治疗手段,如氧疗、雾化治疗等,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促进康复。
4. 康复标准与操作规范4.1 康复评估:医疗团队应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康复评估,包括功能状态、生活质量和康复需求等方面的评估。
4.2 康复目标:根据康复评估结果,医疗团队应制定明确的康复目标,并与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制定康复计划。
4.3 康复措施:医疗团队应根据康复目标,采取相应的康复措施,包括运动训练、呼吸康复、心理支持等,以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5. 预防标准与操作规范5.1 预防措施:医疗团队应根据呼吸系统疾病的特点和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包括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等,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5.2 预防策略:医疗团队应根据预防措施,制定明确的预防策略,并及时更新和调整策略,以适应不同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环境变化。
结论本文档制定了呼吸科医疗诊疗的标准与操作规范,对医疗团队在呼吸科领域的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呼吸科-慢阻肺诊疗规范指南

呼吸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规范诊疗指南(2018年版)依据: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8,17(11) : 856-870;《内科学(第八版)》。
一、定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常见疾病,气流受限多呈进行|生发展,与气道和肺对有毒颗粒或气体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强有关。
二、慢阻肺的诊断:慢阻肺的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危险因素接触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资料,综合分析确定。
典型慢阻肺的诊断:呼吸困难、慢性咳嗽或咳痰;危险因素暴露史;肺功能检查吸人支气管扩张剂后FEV₁/FVC<0.7提示气流受限,且除外其他疾病。
三、慢阻肺的分期:1.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道症状加重,超过日常变异水平,需要改变治疗方案。
表现为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脓性或黏液脓性痰,可伴有发热等。
2.稳定期:咳嗽、咳痰和气短等症状稳定或症状轻微,病情基本恢复到急性加重前的状态。
四: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紧急转诊及治疗场所的选择1.紧急转诊:当慢阻肺患者出现中重度急性加重,经过紧急处理后症状无明显缓解,需要住院或行机械通气治疗,应考虑紧急转诊。
2.普通病房住院指征:①症状显著加剧,如突然出现的静息状况下呼吸困难;②重度慢阻肺;③出现新的体征或原有体征加重(如发绀、神志改变、外周水肿);④有严重的合并症(如心力衰竭或新出现的心律失常);⑤初始药物治疗急性加重失败;⑥高龄患者;⑦诊断不明确;⑧院外治疗无效或医疗条件差。
入住监护病房指征:①对初始急诊治疗反应差的严重呼吸困难;②意识状态改变,包括意识模糊、昏睡、昏迷;③持续性低氧血症(PaO<40mmHg)或进行性加重和/或严重或进行性加重的呼吸性酸中毒(pH<7.25),氧疗或无创通气治疗无效;④需要有创机械通气治疗;⑤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要使用升压药。
呼吸科-慢阻肺诊疗规范指南

呼吸科慢性堵塞性肺疾病临床标准诊疗指南〔2023 年版〕依据: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等. 慢性堵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指南〔2023 年〕.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3,17(11) :856-870;《内科学〔第八版〕》。
一、定义:慢性堵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常见疾病,气流受限多呈进展|生进展,与气道和肺对有毒颗粒或气体的慢性炎症反响增加有关。
二、慢阻肺的诊断:慢阻肺的诊断应依据临床表现、危急因素接触史、体征及试验室检查等资料,综合分析确定。
典型慢阻肺的诊断:呼吸困难、慢性咳嗽或咳痰;危急因素暴露史;肺功能检查吸人支气管扩张剂后 FEV /FVC<0.7 提示气流受限,且除外其他疾病。
三、慢阻肺的分期:1.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道病症加重,超过日常变异水平,需要转变治疗方案。
表现为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脓性或黏液脓性痰,可伴有发热等。
2.稳定期:咳嗽、咳痰和气短等病症稳定或病症稍微,病情根本恢复到急性加重前的状态。
四: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紧急转诊及治疗场所的选择1.紧急转诊:当慢阻肺患者消灭中重度急性加重,经过紧急处理后病症无明显缓解,需要住院或行机械通气治疗,应考虑紧急转诊。
2.一般病房住院指征:①病症显著加剧,如突然消灭的静息状况下呼吸困难;②重度慢阻肺;③消灭的体征或原有体征加重(如发绀、神志转变、外周水肿);④有严峻的合并症(如心力衰竭或消灭的心律失常);⑤初始药物治疗急性加重失败;⑥高龄患者;⑦诊断不明确;⑧院外治疗无效或医疗条件差。
入住监护病房指征:①对初始急诊治疗反响差的严峻呼吸困难;②意识状态转变,包括意识模糊、昏睡、昏迷;③持续性低氧血症(PaO<40mmHg)或进展性加重和/或严峻或进展性加重的呼吸性酸中毒(pH<7.25),氧疗或无创通气治疗无效;④需要有创机械通气治疗;⑤血流淌力学不稳定、需要使用升压药。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诊疗指南精选全文

基层诊疗指南
二、病因学分析
1. 诱因或危险因素
各种导致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的原因,如受凉、淋雨、气候突变、过度疲劳等均 可诱发。
2. 病因
主要由病毒引起,20%~30%由细菌引起,细菌感染可直接感染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
3. 机制
当机体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迅速 繁殖,引起本病。老幼体弱、免疫功能低下或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易患本病。
基层诊疗指南
三、识别、诊断与转诊
2. 诊断方法
(4)鉴别诊断:
③ 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某些急性传染病(如麻疹、流行f生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脊髓灰 质炎、伤寒、斑疹伤寒)在患病初期常有上呼吸道症状,但这些疾病常常有流行季节和地区,并 具有一些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必要时实验室检查亦有助于鉴别。
流 行 性 脑 脊 髓 膜 炎 :
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为前驱期症状,约有90%的患者在发病后2~3d在上颌第二磨牙部位的颊黏膜上 可见灰白色小斑点(科氏斑),而上感无科氏斑。
流 行 性 出 血 热 :
主要传染源是鼠类,流行具有地区性。 可有头痛、腰痛、眼眶痛(俗称三痛)症状,发热、出血及肾损害为三大主征,典型患者可有发热期、 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5期。上感全身中毒症状轻,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
A. 保持呼吸道通畅:
吸氧、雾化吸入,减轻黏膜水肿。
发热为最早期症状,可伴有上感症状,但常有缓脉、脾大或玫瑰疹,伤寒病原学与血清学检查阳性, 病程较长。
斑 疹 伤 寒 :
流行性斑疹伤寒多见于冬春季节,地方性斑疹伤寒多见于夏秋季节。一般起病急,脉搏较速,多有明 显头痛。发病第5~6天出现皮疹,数量多且可有出血性皮疹。外斐反应阳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科诊疗指南目录呼吸科诊疗常规 (1)第一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第二章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6)第三章肺部感染性疾病 (8)第一节肺炎概述 (8)第二节肺炎链球菌肺炎 (15)第三节葡萄球菌肺炎 (17)第四节肺炎支原体肺炎 (18)第五节肺炎衣原体肺炎 (19)第六节病毒性肺炎 (20)第七节肺念珠菌病 (22)第八节肺脓肿 (23)第四章支气管扩症 (28)第五章肺结核 (33)第六章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40)第一节慢性支气管炎 (40)第二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42)第七章支气管哮喘 (49)第八章肺血栓栓塞症 (56)第九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65)第十章间质性肺疾病 (70)第十一章胸腔积液 (73)第十二章气胸 (78)第十三章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84)第十四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91)第十五章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92)第十六章呼吸衰竭 (94)第一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概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简称上感,为外鼻孔至环状软骨下缘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
主要病原体是病毒,少数是细菌。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有以下类型:(一)普通感冒(common cold)为病毒感染引起,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
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也可表现为咳嗽、咽干、咽痒或烧灼感甚至鼻后滴漏感。
2-3天后鼻涕变稠。
严重者有发热、轻度畏寒和头痛等。
一般经5-7天痊愈。
(二)急性病毒性咽炎和喉炎临床表现为咽痒和灼热感。
急性喉炎临床表现为明显声嘶、讲话困难、咽痛。
(三)急性疱疹性咽峡炎多由柯萨奇病毒A引起,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病程约为一周。
查体可见咽部充血,软愕、愕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疤疹及浅表溃疡,周围伴红晕。
多发于夏季,多见于儿童,偶见于成人。
(四)急性咽结膜炎主要由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
表现为发热、咽痛、畏光、流泪、咽及结膜明显充血。
病程4-6天,多发于夏季,由游泳传播,儿童多见。
(五)急性咽扁桃体炎病原体多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起病急,咽痛明显、伴发热、畏寒,体温可达39℃以上。
查体可发现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脓性分泌物。
有时伴有领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而肺部查体无异常体征。
【相关检查】血常规;扁桃体表面分泌物培养+药敏;胸部X线摄片【并发症】部分患者可继发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等,少数患者可并发病毒性心肌炎,应予警惕。
【鉴别诊断】(一)过敏性鼻炎(二)流行性感冒(三)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四)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治疗方案及原则】对症处理为主,同时戒烟、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室空气流通和防治继发细菌感染。
(一)对症治疗临床症状明显者,予以市售感冒药选一种服用。
对乙酰氨基酚片0.5 prn。
(二)抗菌药物治疗除非有白细胞升高、咽部脓苔、咯黄痰和流鼻涕等细菌感染证据,可选用阿莫西林、头孢氨苄、罗红霉素等。
(三)抗病毒药物治疗病程两天以的早期患者使用。
利巴韦林片0.2 tid(四)中药治疗具有清热解毒和抗病毒作用的中药如板蓝根等可选用。
[附]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influenza ,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起病急,高热、头痛、乏力、眼结膜炎和全身肌肉酸痛等中毒症状明显,而呼吸道卡他症状轻微。
主要通过接触及空气飞沫传播。
发病有季节性,北方常在冬季,而南方多在冬夏两季,人群普遍易感。
【病原体】流感病毒属正黏病毒科,为RNA 病毒。
病毒表面有一层脂质包膜,膜上有糖蛋白突起,由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构成。
根据核蛋白抗原性不同,可将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再根据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抗原性的差异甲型流感病毒又可分为不同亚型。
甲型流感病毒常引起大流行。
【临床表现】分为单纯型,胃肠型,肺炎型和中毒型。
潜伏期1-3天。
有明显的流行和暴发。
急性起病,出现畏寒、高热、头痛、头晕、全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
鼻咽部症状较轻。
可有食欲减退,胃肠型者伴有腹痛、腹胀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肺炎型者表现为肺炎,甚至呼吸衰竭,中毒型者表现为全身毒血症表现,严重者可致循环衰竭。
【相关检查】血常规呼吸道上皮细胞查流感病毒抗原阳性胸部X线摄片。
【治疗】流行性感冒的治疗要点包括:1.隔离对疑似和确诊患者应进行隔离。
2.对症治疗同“上呼吸道感染”3.抗病毒治疗应在发病48小时使用。
奥司他韦(oseltamivir),成人剂量每次75mg,每日2次,连服5天。
或扎那米韦(zanimivir),每次5mg,每日两次,连用5天。
金刚烷胺成人剂量每日100-2O0mg ,分2次口服,疗程5天,可与上两药合用,但其副作用较多,肾功能受损者酌减剂量,有癫痈病史者忌用。
4.支持治疗注意休息、多饮水、增加营养,给易于消化的饮食。
5.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密切观察、监测并预防并发症。
6.呼吸衰竭时给予呼吸支持治疗。
7.在有继发细菌感染时及时使用抗生素。
第二章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概述】急性气管-支气管炎(acute tracheobronchitis)是由生物、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急性气管-支气管黏膜炎症。
临床症状主要为咳嗽和咳痰。
常发生于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时。
也可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迁延不愈所致。
【临床表现】(一)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
伴支气管痉挛时,可出现程度不等的胸闷气促。
(二)体征查体可无明显阳性表现。
也可以在两肺听到散在干、湿啰音,部位不固定,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
【相关检查】血常规痰培养+药敏胸部X线摄片血清支原体抗体血清衣原体抗体【鉴别诊断】(一)流行性感冒(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三)其他其他肺部疾病如支气管肺炎、肺结核、肺癌、肺脓肿、麻疹、百日咳等多种疾病可表现为类似的咳嗽咳痰表现,应详细检查,以资鉴别。
【治疗】(一)对症治疗咳嗽无痰或少痰,右美沙芬、喷托维林(咳必清)、苯丙哌林(咳快好)。
咳嗽有痰,盐酸氨溴索、溴己新(必嗽平),桃金娘油提取物,也可雾化。
支气管痉挛时,茶碱类、β2受体激动剂等。
(二)抗菌药物治疗有细菌感染证据时应及时使用。
可以首选新大环酯类、青霉素类,亦可选用头孢菌素类或喹诺酮类等药物。
多数患者口服抗菌药物即可,症状较重者可经肌注射或静脉滴注给药,少数患者需要根据病原体培养结果指导用药。
(三)一般治疗多休息,多饮水,避免劳累。
第三章肺部感染性疾病第一节肺炎概述【概述】肺炎(pneumonia)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
细菌性肺炎是最常见的肺炎。
【分类】肺炎可按解剖、病因或患病环境加以分类。
(一)解剖分类1.大叶性(肺泡性)部分肺段或整个肺段、肺叶发生炎症改变。
典型者表现为肺实质炎症。
致病菌多为肺炎链球菌。
X 线胸片显示肺叶或肺段的实变阴影。
2.小叶性(支气管性)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的炎症,常继发于其他疾病,如支气管炎、支气管扩、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以及长期卧床的危重患者。
其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病毒、肺炎支原体以及军团菌等。
X线显示为沿肺纹理分布的不规则斑片状阴影,边缘密度浅而模糊,无实变征象,肺下叶常受累。
3.间质性肺炎以肺间质为主的炎症,可由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或肺孢子菌等引起。
累及支气管壁以及支气管周围,有肺泡壁增生及间质水肿。
X线通常表现为一侧或双侧肺下部的不规则条索状阴影,从肺门向外伸展,可呈网状,其间可有小片肺不阴影。
(二)病因分类1.细菌性肺炎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等。
2.非典型病原体所致肺炎如军团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
3.病毒性肺炎如冠状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麻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
4.肺真菌病如白念珠菌、曲霉菌、隐球菌、肺孢子菌等。
5.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如立克次体(如Q热立克次体)、弓形虫(如鼠弓形虫)、寄生虫(如肺包虫、肺吸虫、肺血吸虫)等。
6.理化因素所致的肺炎如放射性损伤引起的放射性肺炎,胃酸吸人引起的化学性肺炎,或对吸入或源性脂类物质产生炎症反应的类脂性肺炎等。
(三)患病环境分类目前多按肺炎的获得环境分成两类,有利于指导经验治疗。
1.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人院后平均潜伏期发病的肺炎。
其临床诊断依据是:①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②发热。
③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④WBC>10×109/L或<4×109/L ,伴或不伴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⑤胸部X 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除外非感染性疾病可做出诊断。
CAP 常见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支原体、衣原体、流感嗜血杆菌和呼吸道病毒(甲、乙型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等。
2.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亦称医院肺炎(nosocomial pneumonia),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人院48 小时后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等)发生的肺炎。
HAP还包括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ri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和卫生保健相关性肺炎(healthcare associated pneumonia,HCAP)。
其临床诊断依据是X线检查出现新的或进展的肺部浸润影加上下列三个临床征候中的两个或以上可以诊断为肺炎:①发热超过38℃。
②血白细胞增多或减少。
③脓性气道分泌物。
但HAP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特异性低,应注意与肺不、心力衰竭和肺水肿、基础疾病肺侵犯、药物性肺损伤、肺栓塞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相鉴别。
无感染高危因素患者的常见病原体依次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不动杆菌属等;有感染高危因素患者为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属、肺炎克雷伯杆菌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肺炎的诊断程序包括:(一)确定肺炎诊断首先必须把肺炎与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区别开来。
胸部X线检查可鉴别。
其次,应把肺炎与其他类似肺炎的疾病区别开来。
肺炎常须与下列疾病鉴别:1.肺结核肺结核多有全身中毒症状。
X线胸片见病变多在肺尖或锁骨上下,密度不匀,消散缓慢,且可形成空洞或肺播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