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问题情境,激发思维灵感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设问题情境,激发思维灵感

发表时间:2017-04-26T14:03:42.73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7年5月第278期作者:刘桂英[导读]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高庄街道办事处高庄中学271100

摘要: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问题情境则是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教师提供具体的活动场景和学习资源,激起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精神集中,使理解力、记忆力等处于最佳状态,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关键词:问题情境激发思维学习效率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没有问题的数学不算是真正的数学。问题情境是指个体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也就是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教师应该在问题情境的创设环节做到唤起学生的思维,激发内在驱力,使学生进入问题者“角色”,真正“融入”学习活动之中。如何设计有效的问题情境?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大胆尝试:

一、借助新旧知识的拐点,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参与欲望。

如教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我们要求学生先在草稿纸上画一个半径等于2cm的圆,并过圆心画一直线,再把一个一元硬币的中心大约放在线上左右移动。

1.仔细观察两圆的位置关系有几种不同的情况,并记录下来。

2.观察思考:二圆相切时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外切时圆心距和二圆半径关系怎样?内切时圆心距和二圆半径关系怎样?

点评:此知识点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之后的内容,此问题情境的创设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分析能力。

二、联系实际生活,设置问题情境。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可设置这样的问题作为引入:有一张厚度是0.1毫米的纸,如果将它连续对折20次,会有多厚?请估算一下,如果将它连续对折30次,会有多厚?只要学好了今天的内容——有理数的乘方,你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在教学“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张师傅在大扫除时不慎打破了一块圆形的镜子,只拣到一小块残片。他想重新配制一块与原来一样的镜子,配制时要找出圆心和半径,他感到很为难,你能帮他解决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了。

这些都离不开数学,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 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而且能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学走向生活。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再注意给学生动手、动脑的空间和时间,学生一定会想学、乐学、主动学。

三、从学生积累的经验出发,设置问题情境。

例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中,让学生在教室里找自己的座位,在找自己的位置时必须考虑到“组”和“排”,从而引出横坐标、纵坐标,让学生根据教室布置的座位情况建立坐标系,并且标出自己的位置。面对这些自己生活中的情境,学生容易产生亲切感,而且学生在经历亲身体验与自主探究以后,所获的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提高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目的。

四、利用直观实物让学生动手,设置问题情境。

直观教学是指使学生获得感性认知所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在教学媒体直接作用下产生的一种认知活动,包含着世界的空间形成和数量关系。教师要让学生从直观形象出发,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例如在《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用木条自制一个三角形,设计这样的问题:三条边符合什么长度或满足什么样的关系才能构成三角形?何时不构成三角形?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去猜想,动手操作。通过观察、猜测和操作,学生有了感性的认识,从而上升到理性知识的产生。产生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得到了动手、动脑的机会,更利于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追求真理、提高事物认识的能力。

五、利用数学小实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可以这样设置问题: 1.把课前剪好的△ABC纸片,剪下∠A、∠B和∠C拼在一起,观察它们组成了什么角?2.由此你能猜出什么结论?3.在拼图中,你受到哪些启发?(指如何添加辅助线来证明。)这样创设情境,使学生认识到∠A+∠B+∠C=180°,从而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有一个感性认识,同时通过拼角找出定理的证明方法。学生在动脑、动手、动眼、动口的实践中培养了观察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及课堂教学效率。

六、从生动有趣味的问题出发,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时,设置:鸡兔49,100条腿满地走,问鸡兔各几只?学生被这个有趣的问题所吸引,积极思考问题的答案。以“趣”引“思”,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和积极思维状态。这是诱发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好方法。

创设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和条件创造出适合学生思想实际、内容健康有益、紧紧围绕教学中心而又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处于问题情境之中,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07,6。

[2]魏波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计[期刊论文].学园,2011,(01)。

[3]傅国亮《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海南出版社出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