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子兵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争读言造巧
谋计生变累
转活疑误左
拙预叠周谨
知间秘
中卷法部
卷首语
兴任将辑材
能锋结驭练
励勒恤较锐
粮行移住趋
地利阵肃野
张敛顺发拒
撼战搏分更
延速牵勾委
镇胜全隐
下卷衍部
卷首语
Hale Waihona Puke 天数辟妄女文借传对蹙眼声挨混回
半一影空无
阴静闲忘威
由自如
附录 揭子在《兵经三》中强调“势”。“故用兵务度势”。“能力军势,善之以技,战无不利。”揭子这里说的是,一个将领如果能创造对自己有利的军势,同时善于运用谋略,那么战争没有取得不了的胜利。书法中讲的所谓“笔势”,其实就是借用的军事用语。古今书法家论书势的著作颇丰,如:汉代崔瑗的《草书势》、晋代王羲之的《笔势论》、卫恒的《四体书势》、蔡邕的《篆势》、《九势》都在论势。蔡邕在《篆势》中所论述的审美理想推崇书法的“势欲凌云”,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势”是一种动态的感觉,他在《九势》中专论“势”的运作,上下之势、左右之势、点画起止之势、映带之势、疾涩之势,都在阐明势的运动。书体不同,“势”也不同,运势造型也不同,像揭子用兵一样地“度势”。清代书法理论家康有为就有一段论军事之“势”与书法之“势”关系的精彩论述:“古人论书,以势为先,中郎论九势,卫恒论书势,羲之论笔势。盖书形学也,有形则有势,兵家重形势,拳家亦重扑势,义固相同,得势便已操胜算。”他还说:“古之书论,犹古兵法也。古碑,犹古阵图也。”这些经典论述都是在阐述一个优秀的书家和兵家一样都不能不重视“势”。我们从东晋王羲之父子的法帖中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化静态为动态的过程,处理每个字的结体,都是因势利导,随势生发,其丰富复杂多变的笔势节奏,几乎莫可名状。 揭子在《兵经四》中论说战争中将领的“识”对战胜敌人的作用不可低估。他说:“一世之智,昭察无遗,后代之能,逆观于前,识至此,綦渺也。”意思是说,绝世聪明的将帅,能够明察秋毫,没有失误,成为后世兵家学习的榜样。有如此的洞察力,真是高深莫测。书家之“识”也是成就大家的必备条件。书家之识就是要在浩如烟海的名家碑帖中以高超的识见选帖,以高超的识见取法,以高超的识见熔百家于一炉,创作出既有严谨的传统法度又有显明时代风格和独特书风的作品。一个书家如果离开了“识”,对古人法帖生吞活剥,眉毛胡子一把抓,终将一事无成。 揭子在《兵经六》用“争”字论兵:“站者,争事也。兵争交,将争谋,将将争机。”意思是战争,就是争夺。军队在交战中争胜,将领在谋略上争胜。书法谋篇布局时也讲究一个“争”字,古人在论书法时就有“柴夫争道”之说,通过线条与线条内部之争与让、字与字上下之争与让、行与行左右之间的争与让,达到整幅书法的一脉相承、抑扬顿挫和和谐统一。 揭子在《兵经之十三》论述“生”在兵法中的运用,这段论述很精彩,他说:“故善计者,因敌而生,因己而生,因古而生,因书而生,因天时、地利、事物而生,对法而生,反勘而生。陡设者,无也;象情者,有也,皆生也。”意思是,卓越的计谋因敌情而产生,因己方的军情而产生,根据古人的经验而产生,根据兵书战策而产生,根据天时、地利和具体的事物而产生,对照兵法而产生,通过对反常用兵的研究而产生。凭空设想的计谋没有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战略战术才有效,这是“生”的原理的运用。书法家在谋篇布局时讲究因字生形,因地制宜地谋篇布局与兵法不谋而合。一个书家要根据创作时的性情去布局,因字而“生”,因情而“生”,任情恣性,妙巧入神,通过“临场表现”,通过字“生”情,情“生”字,情景合一,去表现动态之美,错落之美,蕴蓄之美,这样的作品才具有生命力。而不应当按照预先设想的布局去临场生搬硬套。 揭子在《兵经十四》中说的“变”既是兵法和秘籍,也是书法的通则。他说:“事幻于不定,亦幻于有定。以常行者而变之,复以常变者而变之,变乃无穷。可行则再,再即穷,以其拟变不变也。不可行则变,变即再,以其识变而复变也。万云一气,千波一浪,是此也,非此也。”他是说,事情往往变幻不定,但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对常规常法加以变化,然后对变化了的再加以变化,这样变化着直到无穷。行得通就再行,再行又有行不通的时候,只要认识了变化的规律,就可以再变化了。万朵云彩都不过是由水蒸气变化而成,千顷波涛都不过是由一种水浪推演而成,它们既是某个东西,又不是某个东西。书法变化是书家的常识。用笔的变化,结构的变化,章法的变化,方与圆的变化,曲与直的变化,轻与重的变化,迟与速的变化,巧与拙的变化,奇与正的变化,虚与实的变化,可以说兵家离“变”无以论战,书家离“变”无以成书。 揭子在他的《兵经一》中的第一个字,就是:“先”。他说:“兵有先天、有先机、有先手、有先声。”说的都是用兵要以“先”夺人,以“先”制胜。书法也是讲究一个“先”字,所谓“意在笔先”。书法用笔意在笔先,谋篇布局也要构思在先。不能写完了才恍然大悟。书法创作能否做到“先”事关成败。 末清初军事家、科学家揭暄汲取《孙子兵法》等古代和外国优秀军事思想,结合参与领导江西抗清斗争实践撰写了《揭子兵法》、《揭子战法》和《兵法纪略》。这套书内容博大精深,具有很高的军事价值、哲学价值和科学价值,在中国军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揭子兵法》是战略,《揭子战法》是战术,《兵法纪略》是战例。三者珠联璧合,构成了一部系统完整的军事思想体系--揭子兵法,奠定了揭暄在中国近代军事史中的重要地位。 《揭子战法》内容丰富,言简意赅。作者对国内外的地缘政治、地缘战略、军事地理、军事技术、布防态势、周边藩属、战争指导、作战思想、战略战术、武器装备,以及历史沿革、气候特产、交通贸易、文化教育、民族风俗、宗教历法、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等,都有所论述。涉及远古至明末的人物、事件、战例成千上万。对于开启中国军事思想的近代化之路,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堪称为近代战术百科全书。 古人讲,五声和则可听,五色和则成文,五味和则可食。何谓和谐,从根本上说来,是各种力量的和谐。各种力量和谐了,社会就能稳固安康。和谐的最高境界,是人们精神上、文化上的共融性和一致性,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进步,是在和睦、友善基础上创造活力的竞相迸发。《揭子兵法》原名《兵经百篇》。作者揭暄曾被明唐王授予兵部职方司主事之职,当过江西布政使吴炳(充提调官)的副手,参与领导了江西的抗清斗争。该书分智、法、术三卷,共100篇,每篇以一个字为篇名,在论述战争、谋略、战法、将帅等方面,都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在军事哲学方面具有明显的进步倾向,其深刻程度是许多兵学兵法著作所不及的。尤其是书中通篇贯穿的和谐思想,给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揭子兵法》重视国家和睦、军队团结。揭暄在第三十二篇《辑》中指出:“辑睦者,治安之大较”,强调和睦是一个国家安定团结的重要方面。继而又阐明了和睦的益处:“睦于国,兵鲜作;睦于境,燧无惊”。也就是说举国和睦,叛乱就很少发生;边境和睦,就没有烽火的惊扰。进而指出“是辑睦者治国行军不易之善道者”,他把和睦作为治国治军中不可更改的一条极为重要的好原则。在第三十六篇《结》中,揭暄指明了和睦的原则和方法:“三军众矣,能使一人之于吾者,非徒威令之行,有以结之也”,“智者展之,勇者任之,有欲者遂之,不屈者植之,浅其愤惋,复其仇仇”。他说将领真能做到这样,不仅全军听从调遣,就是统治天下都能使人纷纷归顺。 《揭子兵法》强调将帅要有惜兵爱兵之心。揭暄主张“将能恩威胁”。他在第四十篇《勒》中指出:“恩重乃可施罚,罚行而后威济,是以善用兵者准得失为功罪,详斗奔以恤伤”。也就是说只有对部下重施恩才能实施惩罚,惩罚能够施行才能树立威严;善于用兵的将帅要根据作战中的成败来论功定罪,察明是战斗受伤还是奔逃受伤再进行抚恤。他在第四十一篇《恤》中说:“恤者:平日虚怀咨访,毋使不遇”,即亲近下属,平时要虚怀若谷,不耻下问,有事向他们咨询,经常和他们接近,不要使他们怀才不遇。在第九十七篇《威》中又说:“与士卒同饮食,而后忘夫马上之饥渴;与士卒用登履,而后忘夫关隘之险阻;与士卒同起息,而后忘夫征战之劳苦;忧士卒之忧,伤士卒之伤,而后忘夫剑镞戟之瘢痍”。将帅能做到赏罚严明、恩威并施,则 “三军之士,彪飞龙蹲,遇敌可克”、 “无人无时而不可奋也”(第三十九篇《励》),“处险如夷,茹毒如饴也”(《威》篇)。 《揭子兵法》主张“慎以行师”和“不战而屈”。古今论战争,首要问题是对战争目的和性质的认识。揭暄在第七十一篇《全》中认为,战争应以“安民”、“除残”、“益国家”为目的。“师以义动者,名兵也”(第八十四篇《声》),揭暄认为为伸张正义而战的军队,是出师有名的军队。揭暄把政治放在首位,能以人民利益区分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切中了战争问题的实质,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他指出:“兵之动也,必度益国家,济苍生,重威能。”(第五十篇《利》),强调“慎以行师”(第二十五篇《谨》),他反对滥用武力,反对“穷兵黩武”。揭暄要人们理解支持正义战争,指出:“天德务生,兵事务杀,顾体天德者,知杀以安民,非害民,兵以除残,非为残”。在第九十七篇《威》中,他主张多用威慑战略,使敌人感到“威之所慑,未事革兵而先已惧”,迫使敌人不战而屈。在第六篇《争》中揭暄说:“无功之功,乃为至功;不争之争,乃为善争”。他认为没有经过勇战而取胜的无智名之功,才是最大的功;表面上看来没有激烈抗争的争夺,才是最巧妙的争
一个优秀的书家,好比一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用笔如用兵,布局如布阵,书法用笔优与劣、布局巧与拙和军事上的用兵同样事关成败。 揭子兵法》是编者对《揭子兵经》、《揭子战书》的统称。《揭子兵经》原名《兵经》、《兵经百篇》,系明末广昌籍军事家、数学家、天文学家揭暄所著,与《孙子兵法》同为我国兵书之瑰宝。全书分智、法、术三卷,共100篇,每篇以一个字为题目,内容丰富、语言精练、富有辩证思维和深邃哲理,是发展了的《孙子兵法》,被誉为“奇人异书”、是“铸成纯金的小颗粒”。
领导题词
刘华清陈至立张震迟浩田
张万年孙孚凌张廷发王克
(以下按姓氏笔划排列)
丁文昌丁衡高于振武王诚汉
王祖训史进前刘亚洲刘精松
邢世忠朱敦法何为荣吴铨叙
张文台张序三李景李文卿
李殿仁杨永斌芮清凯周克玉
周坤仁郑申侠赵可铭徐信
温宗仁蒋顺学裴怀亮戴学江

刘亚洲姚有志吴如嵩李如龙
揭晓
百篇兵法
凡例
上卷智部
卷首语
先机势识测
《揭子兵法》是编者对《揭子兵经》、《揭子战书》的统称。《揭子兵经》又名《兵经》、《兵经百篇》,系明末揭暄将军所著。该书博大精深,在继承《孙子兵法》等古代及外国军事思想上有所创新和发展,被誉为兵学瑰宝。书中一百个智慧谋略,不仅对军事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包括为人处世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