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爆炸和火灾危险区域电气设备选型
火灾危险场所电气设备的选型

火灾危险场所电气设备的选型
火灾危险场所使用的电气设备,可根据国标GBJ58-83《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电力装置设计规范》选型,见表2-45。
表2-45 火灾危险场所电气设备的选型
21区
22区
23区
电机
固定安装
防溅式(IPX4型)①
封闭式(IP5X型)
防滴式(IPX1型)②
移动式和携带式
封闭式(IP5X型)
封闭式(IP5X型)
电器和仪表
固定安装
充油型、防水型(IPX6型)、防尘型(IPX6型)、保护型(IP4X 型)③
开启型(IP2X型)
移动式和携带式
防水型(IPX6型)
防尘型(IP6X型)
保护型(IP4X型)
照明灯具
固定安装
保护型
防尘型⑤
开启型
移动式和携带式④
防尘型
保护型
配电装置
防尘型
保护型
接线盒
注:①21区内,IPX4型电机正常运转时有时有火花的部件(如滑环),应装在全封闭的罩内。
②23区内,不应采用正常运转时有火花的IPX1型电机(如带滑环的电机),最低应选用IPX4型。
③21区内,固定的电器和仪表,在正常运转下有火花时,不宜选
用IP4X型。
④照明灯具的玻璃罩,应有金属网保护。
⑤22区火灾危险场所,介质为可燃纤维时,固定安装的照明灯具,可选用普通荧光灯。
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及防爆电气设备的选型

浅谈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及防爆电气设备的选型一、概述众所周知,易燃气体或蒸汽与空气的混合物遇到火花、电弧或危险高温就会被点燃,会形成燃烧或爆炸。
石化和化工企业经济要加工和处理易燃性液体或气体,石化工业的原料中有相当多的品种是易燃性的,如常用的原料中的石油、天然气、氢气是易燃性物质;半成品中的烷类、烃灯化合物多数是易燃性物质;成品中的汽油、柴油等也是易燃性物质。
这些易燃性物质在被加工、贮存的工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从管道、反应器、贮罐中逸出或漏出,与空气中的氧气混合后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如果当时现场有点燃源,就会形成爆炸。
爆炸产生高温和冲击波,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的巨大损失。
由于上述特点,石化企业的防爆安全就成为企业的头等大事。
为了防范这种工程爆炸,需在工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
工程上采用的防爆安全措施一般分两类,第一类称为一次防爆措施,如建筑物的防爆设计,通风设施等。
第二类称为二次防爆措施,如选用防爆电气设备等。
这些措施都需要增加工程的投资,其设备费用、安装费用都高于普通电气产品,且平时的运行和维护都比普通电气设备难度大。
如何在设计中正确划分爆炸危险区域,合理地按级选用防爆电气设备,事关企业的安全和工程投资的合理。
二、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如果对于一个炼油厂或其中的一个装置,由于它的原料、产品有易燃性物质,就把整个厂区或装置都认定为爆炸危险场所,是极不经济的,显然也是不合理的。
易燃性物质的出现形成了一个潜在的爆炸性环境。
所谓潜在的,就意味着它们并不是时刻出现的,有的出现频率高,有的出现频率低。
在这种情况下,就存在危险性大的场所和危险性小的场所。
因此,就有必要对这些危险场所进行的“场所分类”。
分类的目的就在于运用统计学的原理,按照场所中气体环境出现的频率和存在的时间的长短,将场所的危险程度分类,以便按照危险区域类型采用不同的防爆措施。
我国从七十年代中期已经开始对防爆危险环境出现的或然率进行分极。
如:七十年代的《电力设计技术规范》、八十年代的《爆炸危险电气安全规程》(试行)、1983年发布的《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设计规范》GBJ58-83和1992年发布的目前仍在使用的《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防爆电气划区选型技术标准

工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区域的划分及防爆电器选型的规范版本: 2013版第0次修改发放编号:受控状态:2013—12—26发布 2013—1—1实施前言为了(总则第一条)。
本标准由设备工程部负责起草并归口管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
本规定解释权属设备工程部。
本规定需认知的岗位:标准编写人员、各部们、各使用单位。
文件相关信息爆炸和火灾危险区域的划分与防爆电器的选型一、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危险区域的划分:1.爆炸性气体环境应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按下列规定进行分区: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气体混合物的环境;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注:正常运行是指正常的开车、运转、停车、易燃物质产品的装卸,密闭容器盖的开闭,安全阀、排放阀以及所有工厂设备都在其设计参数范围内工作的状态。
2.根据可燃性粉尘/空气混合物出现的频率和持续的时间及粉尘层厚度进行分类:20区: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可燃性粉尘连续出现或经常出现,其数量足以形成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和/或可能形成无法控制和极厚的粉尘层的场所及容器内部.21区: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粉尘数量足以形成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但未划入20区的场所。
该区域包括与充入或排放粉尘点相接相邻的场所,出现粉尘层和正常操作情况下可能产生可燃浓度的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的场所。
22区:在异常条件下,可燃性粉尘偶尔出现并且只是短时间存在、或可燃性粉尘偶尔出现堆积或可能存在粉尘层并且产生可燃性粉尘空气混合物的场所.如果不能保证排除可燃性粉尘堆积或粉尘层时,则应划分为21区。
3.火灾危险环境应根据火灾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以及危险程度及物质状态的不同按下列规定进行分区.21区:具有闪点高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22区:具有悬浮状,堆积状的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虽不可能形成爆炸混合物,但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在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中设计电力装置时,应遵循以下规范:
1. 设备选型:选择具有防爆或耐火性能的电气设备,如防爆电器、防火电线等。
根据相关标准,选用适合该危险环境的设备,例如,使用防爆灯具、耐火开关等。
2. 安全距离:按照国家标准或相关规范的要求,设置设备之间的安全距离,以防止爆炸或火灾扩散。
设备之间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规范要求,并确保通风良好,以减少火灾引发的危险。
3. 屏蔽措施:采取屏蔽措施进行设计,避免不安全因素的干扰。
例如,使用金属屏蔽以阻挡电磁波干扰,设计屏蔽罩以保护电气设备免受火灾危险。
4. 防爆结构:对于电气设备,应采用防爆结构进行设计,以防止电火花或高温引发爆炸。
防爆结构的设计应满足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如防爆壳体、防爆结构等。
5. 防火材料:选择防火材料进行装置设计,以增加电力装置的抗火性能。
例如,使用耐高温材料覆盖电线、电缆等,以防止火灾发生或火势蔓延。
6. 防腐措施:在设计过程中,采取防腐措施,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防止腐蚀引起的电气故障。
选择防腐材料和涂层,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7. 设备标识:设备安装地点和设备本身应标识明确,以便快速识别和定位。
标识应采用耐高温、耐腐蚀材料,确保在火灾或爆炸事故发生时,能及时采取措施。
总之,在设计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时,必须充分考虑安全因素,选择合适的设备和材料,并按照相关规范进行设计和安装,以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爆炸危险场所电气设备选型

第141条锅炉房各房间的爆炸危险性等级按现行的《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规定应划分如下:一、Q一2级爆炸危险场所有:天然气调压间;二、H-1级火灾危险场所有:重油泵房;三、H-2级火灾危险场所有:煤粉制备间、碎煤机室和运煤走廊。
爆炸危险场所电气设备选型表表3.2.11、Q-1级场所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它包括正常的开车、运转、停车,例如敞开装料、卸料等。
2、Q-2级场所正常情况下不能形成,但在不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不正常情况包括装置或设备的事故损坏、误操作、维护不当及装置或设备的拆卸、检修等。
3、Q-3级场所正常情况下不能形成,但在不正常情况下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可能性较小的场所。
如:该场所内爆炸危险物质的量较少,爆炸性危险物质的比重很小且难以积聚,爆炸下限较高并有强烈气味等。
第二章爆炸火灾危险场所的划分第一节爆炸性混和物和火灾危险物质的划分第2.1.1条下列混合物,应划分为爆炸性混合物:一、可燃气体与空气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以下简称气体爆炸性混合物);二、易燃液体的蒸汽、闪点低于或等于场所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的蒸汽与空气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操作温度高于可燃液体闪点的情况下,有可能泄漏时,可燃液体的蒸汽与空气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以下简称蒸汽爆炸性混合物);三、悬浮状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与空气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以下简称粉尘或纤维爆炸性混合物)。
第2.l.2条下列可燃物质,应划为火灾危险物质:一、闪点高于场所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操作温度高于可燃液体闪点的情况下,有可能泄漏但不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可燃液体;二、不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悬浮状、堆积状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以及其他固体状可燃物质。
第二节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等级第2.2.1条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等级,应根据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危险程度及物质状态的不同划分为三类八级,以便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由于电气设备和线路的火花、电弧或危险温度引起爆炸或火灾的事故。
LPG站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及电气设备选型

LPG站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及电气设备选型Orga nize en terprise safety man ageme nt pla nning, guida nee, in spect ion and decisi on-mak ing,en 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 n objectives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LPG站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及电气设备选型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
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LPG爆炸需要同时具备LPG、氧气和引燃源。
因此要避免LPG站发生火灾,就要保证在发生LPG泄漏时站内的电气设备不成为引燃源。
这对LPG站危险区域的划分和防爆电气设备的选型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危险区域的划分1.1划分的原则国际电工委员会根据爆炸性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对爆炸危险区域做出了如下划分:0区是连续地存在危险性大于1000h/a 的区域;1区是断续地存在危险性10〜1000h/a的区域;2区是事故状态下存在危险性0.1〜10h/a的区域。
我国也采用了国际电工委员会的划分原则,规定0区是存在连续级释放源的区域;I区是存在第一级释放源的区域;2区是存在第二级释放源的区域。
区域的划分可以根据通风条件适当调整。
当通风良好时,应降低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当通风不好时,应提高爆炸危险区域等级。
由此可见,LPG 站在正常运行时,站内的生产设备,如烃泵、压缩机、阀门等的密封处都存在LPG泄漏的可能。
因此,站内的储罐区、烃泵房、压缩机房、灌瓶间、瓶库等生产场所均为1区。
可燃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域的划分及防爆电气设备的选型

可燃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域的划分及防爆电气设备的选型可燃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坷I]a:UlJ分及盼爆电号设备硇选型宋皎(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通226006)摘要:与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爆炸相比,可燃性粉尘爆炸具有易发生多次爆炸,破坏性强,容易造成人员中毒及灼伤等特点.根据可燃性粉尘混合物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及粉尘层的厚度,可燃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域分为2O区,21区,22区.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的选型主要是根据生产场所的危险区域等级和粉尘的最低着火温度来选择.关键词:粉尘;爆炸危险场所;防爆;电气设备;选型根据爆炸性物质的物态不同,爆炸危险场所分为气体爆炸危险场所和粉尘爆炸危险场所.在化工企业中,气体爆炸危险场所比较普遍,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发生的爆炸事故也比较常见,而粉尘爆炸事故则不为多见,因而说到爆炸危险场所,不少人认为就是气体爆炸危险场所,也都知道在气体爆炸危险场所要使用防爆电气设备,而对粉尘爆炸及爆炸性粉尘环境防爆电气设备的使用则缺乏应有的认识,对粉尘防爆的相关标准还不太了解,以至于对粉尘防爆特别是粉尘防爆电气设备的使用产生了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有的认为既然是防爆电气设备,就适用于所有的爆炸性危险环境,不管是爆炸性气体环境,还是爆炸性粉尘环境,选用的都是隔爆型,本质安全型等一些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的电气设备,有的企业甚至还没有认识到粉尘爆炸的危险性,不知道在可燃性粉尘环境必须使用防爆电气设备,这些错误的认识和做法,往往会导致一些粉尘爆炸事故的发生,如1987年3月15Et哈尔滨亚麻厂亚麻粉尘爆炸事故,造成58人死亡,177人受伤,2008年1月13日云天化国际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三环分公司硫磺粉尘爆炸事故,造成7人死亡,7入重伤,25人轻伤.因此,化工企业特别是有固体粉碎,分离,除尘,干燥,清(吹)扫等工艺操作过程的企业,应充分认识粉尘爆炸的危险性,正确选用适用于可燃性粉尘环境的防爆电气设备.1粉尘爆炸的特点及危险性与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爆炸相比,粉尘爆炸具有以下特点及危险性:(1)容易发生多次爆炸.粉尘在第一次爆炸后产生的冲击波,会把沉积在设备或地面上的粉尘再次扬起,形成粉尘云,从而可能引起二次爆炸,三次爆炸.(2)粉尘爆炸压力上升较缓慢,但持续时间长,释放的能量大,因此破坏性也更强.(3)粉尘爆炸容易引起粉尘不完全燃烧,燃烧生成物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有可能造成一氧化碳中毒.(4)粉尘爆炸时,因为粉尘粒子一边燃烧一边飞散,因此很容易造成人员灼伤.(5)粉尘爆炸所需的点火能量较高.由于粉尘燃烧是一种固体燃烧,其燃烧过程比气体复杂,点燃粉尘所需的能量比气体混合物爆炸所需的能量要大得多.2可燃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域的划分科学,合理地划分粉尘危险区域是正确选用防爆电气设备的前提,GB12476《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系列标准对可燃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域的划分作了明确的规定,根据可燃性粉尘混合物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及粉尘层的厚度,可燃性粉尘环境分为3个区域:20区,21区,22区.粉尘危险区域是由粉尘释放源形成的,因此在划分粉尘危险区域范围时应首先确定释放源的位置及粉尘从释放源释放的可能性.粉尘释放源是指能向大气环境中释放或产生可燃性粉尘的地点或位置,分为三个级别:(1)粉尘云的连续存在:粉尘云持续存在或可能长期或短期经常出现的场所,如除尘设备,粉尘输送设备,简仓等设备内部;(2)1级释放源:在正常运行时,预计可能偶尔释放可燃性粉尘的释放源,如毗邻敞口袋灌包或倒包的位置周围;(3)2级释放源:在正常运行时,预计不可能释放可燃性粉尘,如果释放,也仅是不经常地并且是短期释放的释放源,如需要偶尔打开并且打开时间非常短的人孔,或者是存在粉尘沉淀地方的粉尘处理设备.通常来说,粉尘云连续存在的场所可划为20区,1级释放源可划为21区,2级释放源可划为22区.2.120区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可燃性粉尘连续出现或经常出现,其数量足以形成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和/或可能形成无法控制和极厚的粉尘层的场所及容器内部.2O区范围包括爆炸性粉尘混合物长期持续地或者经常在管道,生产和处理设备内存在的区域.如果粉尘容器外部持续存在爆炸性粉尘混合物,则应划为20区,但无论是从职业卫生还是从安全生产角度来说,这种情况都是应该极力避免出现的.可能产生2O区的场所有:(1)粉尘容器内部场所;(2)贮料槽,筒仓,旋风集尘器和过滤器;(3)粉尘传送系统;(4)搅拌器,粉碎机,干燥器等.2.221区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粉尘数量足以形成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但未划入2O区的场所,该区域包括:与充入或排放粉尘点直接相邻的场所,出现粉尘层和正常操作情况下可能产生可燃浓度的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的场所. 21区的范围包括可能出现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的一些粉尘处理一CHEMICALSAFETY&ENVlRONMEN一?13?设备内部,由释放源形成的设备外部场所(一般指释放源周围1in的范围内).可能产生21区的场所有:(1)当粉尘容器内部出现爆炸性粉尘混合物时,为了操作而频繁移动或打开邻近进出门的粉尘容器外部场所;(2)当未采取防止爆炸性粉尘混合物形成的措施时,在最接近装料和卸料点,送料皮带,取样点,卡车卸载站,皮带装卸点等的粉尘容器外部场所;(3)如果粉尘堆积且由于工艺操作,粉尘层可能被扰动而形成爆炸性粉尘混合物时,粉尘容器外部场所;(4)可能出现爆炸性粉尘云(但是既不持续,也不长时间,又不经常)的粉尘容器内部场所,例如自清扫时间间隔较长的筒仓内部(如果仅偶尔装料或出料)和过滤器的积淀侧.2.322区在异常条件下,可燃性粉尘云偶尔出现并且只是短时间存在,或可燃性粉尘偶尔出现堆积,或可能存在粉尘层并且产生可燃性粉尘混合物的场所,如果不能保证排除可燃性粉尘堆积或粉尘层时,则应划为21区.可能产生22区的场所有:(1)来自集尘袋式过滤器通风口的排气口,如果一旦出现故障,可能逸出爆炸性粉尘混合物;(2)很少时间打开的设备附近场所,或根据经验高于环境压力粉尘喷出而易形成泄漏的设备附近场所;启动设备, 挠性连接可能会损坏等的附近场所;(3)装有很多粉状产品的存储袋,在操作期间,存储袋可能出现故障,引起粉尘扩散;(4)当采取了排气通风等措施防止爆炸性粉尘混合物形成时,一般划分为21区的场所可以降为22区场所.3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的选型3.1粉尘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型号介绍粉尘防爆电气设备外壳有两种不同的型式:A型和B型,这两种型式具有相同的保护水平,仅仅是外壳型式不同(A型是欧洲标准,B型是北美标准);根据设备外壳防尘结构的不同又分为尘密外壳和防尘外壳,尘密外壳能够阻止所有可见粉尘颗粒进入外壳,防尘外壳不能完全阻止粉尘进入,但其进入量不会阻碍设备安全运行,粉尘不应堆积在该外壳内易产生点燃危险的位置上.粉尘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标志为"DIP","DIP"表示"防粉尘点燃".设备型号格式为:以DIP开头,后面为该设备的外壳形式,所适用的危险区域级别,温度组别等,其中外壳形式为A型或B型,危险区域如上所述分为20区,21 区,22区,温度组别采用与爆炸性气体环境温度分组相同的分组方法(T1一T6),如型号为DIPA22T4的粉尘防爆电气设备,表示该设备为粉尘防爆A型,适用于22区,其温度组别为.r4(即最高表面温度不超过135~C).3.2粉尘防爆电气设备的选型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的选型主要是根据生产场所的危险区域等级和粉尘的最低着火温度来选择.(1)根据粉尘环境区域和粉尘类型选型首先要确认粉尘是导电性粉尘还是非导电性粉尘,然后再根据粉尘环境危险级别来选择适用的类型.若选用A型设备, 对导电性粉尘而言,20区,21区应选用的型号为DIPA20或DIPA21,22区应选用的型号为DIPA21(外壳防护等级要求为IP6x);对非导电性粉尘而言,20区,21区应选用的型号为DIP A20或DIPA21,22区应选用的型号为DIPA22或DIPA21.若?14?使用B型设备,对导电性粉尘而言,2O区,21区应选用的型号为DIPB20或DIPB21,22区应选用的型号为DIPB21;对非导电性粉尘而言,2O区,21区应选用的型号为DIPB20或DIP B21,22区应选用的型号为DIPB22或DIPB21.(2)根据粉尘点燃温度选型防止粉尘点燃的主要措施之一是限制设备外壳的最高表面温度,对于A型设备,要求其最高表面温度不超过粉尘云最低点燃温度的2/3,当存在粉尘层厚度5ram时,其最高表面温度不应超过粉尘层厚度5mm的最低点燃温度数值减去75,取两者较小值.对于B型设备,要求其最高表面温度不超过粉尘云最低点燃温度的2/3,当存在粉尘层厚度至12.5mm时,其最高表面温度不应超过粉尘层厚度为12.5mm 的最小点燃温度数值减去25,取两者较小值.设备选型时,对于2O区使用粉尘层厚度可能超过5mm的A型设备,或粉尘层厚度可能超过12.5mm的B型设备,设备允许的最高表面温度必须进一步降低,并经实验室试验验证确定.4应注意的几个问题4.1不能将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的防爆电气设备用于可燃性粉尘环境粉尘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原理是采用限制设备外壳的最高表面温度和采用"尘密"或"防尘"外壳来限制粉尘进入,以防止可燃性粉尘被点燃.该类设备将带电部件安装在有一定防护能力的外壳中,从而限制了粉尘进入,使引燃源与粉尘隔离来防止爆炸的产生.因此,对电气设备的外壳防护等级要求较高,如在22区导电粉尘环境中使用的A型设备,其外壳防护等级要求为IP6X,即要求不能有灰尘进入外壳内. 而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的防爆电气设备外壳防护等级要求相对较低,拿使用比较普遍的隔爆型电气设备来说,其防爆原理是把设备可能点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部件全部封闭在一个外壳内,其外壳能够承受通过外壳任何结合面或结构间隙渗透到外壳内部的可燃性混合物在内部爆炸而不损坏,同时外壳结构间隙可冷却火焰,降低火焰传播速度或终止加速链,使火焰或危险火焰生成物不能穿越隔爆间隙点燃外部爆炸性环境,从而达到隔爆目的,其防爆性能与外壳防护等级并无直接的关系.根据隔爆型电机的基本技术要求,其电动机主体外壳防护等级不低于IP44,也就是说仅要求能防止直径不小于1.0mm的固体物进人外壳,因此,如果将隔爆型电气设备用于可燃性粉尘环境,那么粉尘就有可能进入设备内部并堆积,这将影响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4.2正确安装防爆电气粉尘防爆电气设备要正确安装,如不能损伤外壳和进线装置的完整及密封性能,有关通风孔道不能堵塞等.因为粉尘防爆电气设备外壳和进线装置的完整及密封性能至关重要, 若安装不当,粉尘可能吸附于壳壁,绕组及绝缘零件的表面,影响散热和降低绝缘电阻,增大电路故障,从而影响其防爆性能及安全使用.4.3并用其他安全措施选用防爆电气设备仅仅是粉尘防爆的措施之~,除正确选用防爆电气设备外,还应采取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粉尘爆炸的其他措施,特别是在工艺设计上应尽可能采用本质安全防爆设计,提高生产装置的本质安全度.一一CHEMICALSAFETY&ENVlRONMEN一。
化工设计中防爆电气设备选型及危险区域划分

分 为 0区、 1区 、 2区。这 就 要 求 从 事 爆 炸危 险场 所
划 分 的技术 人员 必 须 有 超 强 的专 业 素 质 , 对 电气 安 全、 能 源释放 、 易燃 介质 、 易 燃 材料 的性 能等 均 有 全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0 4 — 2 6
作者简介 : 刘 磊 , 男, 1 9 8 1年 出 生 , 2 0 0 4年 毕 业 于 太 原 理 工 大 学 过 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系, 工程师 , 从事化工设计工作 。
面 的认识 和 了解 , 保 证 区域 划 分 的准 确 性 。除 此 之
外, 还要 对划 分 的规范 与相 关标 准 以及行 业 、 经济 特
・
7 2 ・
山 西 化 工 s x h x g y @1 6 3 c o m
第3 4卷
征进行 全 面掌握 , 保 证生 产装 置 的可靠 和安 全 , 将爆 炸危 险等 级按 照实 际 情 况进 行 正 确 的 确 立 , 防 止 等 级评估 过 高 , 导 致 资源浪 费 。 在进 行 具 体划 分 的过程 中 , 必 须 从 释放 源 的查
就 是 多级 释放源 。
据; 二 是尽 可能 在爆 炸危 险 区域 外安 装变 ( 配) 电所 ,
将 其 附加 于 2区 内 , 并 且 使 室 内外 地 坪 在 高 度 上保
持 0 . 6 m 的差 异 。
5 防 爆 电气 设 备 的选 型
根据爆 炸环 境 等 因素 可将 防爆 电气设 备 划分 为 I I A、 I I B、 I I C, 也 可 视 为 最 小 点 燃 电 流 MI C 和最 大 试验 安全 间 隙 。对 I I A ̄I I C的情况 , 在 最 小点 燃 电 流 MI C和最 大试 验 安 全 间 隙 的选 择 上 应 该 做 到 逐 级递 减 , 促 进 防爆安 全性 能 的逐级 升高 。 无 论是 粉 尘 还是 气 体性 爆 炸 性 环境 , 每种 易 燃 介质 在性 能等 方 面 均具 有 显 著 的差 异性 。 目前 , 我
焚烧装置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及电气设备选型

焚烧装置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及电气设备选型发布时间:2021-08-01T05:56:42.340Z 来源:《电力设备》2021年第4期作者:乔艳春[导读] 从安全和节省投资成本两个方面考虑,分别对焚烧装置爆炸危险区的划分和电气设备选型做出阐述。
(中国电建集团港航建设有限公司天津 300467)摘要:众所周知,防爆电气设备的价格比普通产品高很多。
若是电气设计人员在项目设计阶段合理地划分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并选择适合的防爆电气产品,将会为项目建设节省很大一部分投资成本。
但防爆安全作为企业安全之中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在近些年来爆炸事故频发的情况下,设计人员划分爆炸危险区域时又须慎之又慎。
焚烧装置常见于化工和环保行业,此装置往往需要进行爆炸危险区域划分。
文章针对化工和环保行业中焚烧装置各自的特点,对相关国家标准规范进行解读,在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和电气设备选型中提出笔者见解。
关键词:焚烧装置;爆炸危险区;电气设备选型焚烧装置一般由焚烧炉、进出料管线、泵和风机,以及一些具备辅助功能的储罐、仓库或设备组成。
在化工行业中,焚烧装置只是整个化工厂的组成部分,起着提供热能的作用,属于辅助工艺装置,其进料中往往会含有易燃易爆组分。
而在环保行业,如垃圾焚烧处理厂、废物废液焚烧处理厂中,焚烧装置则属于主要的生产工艺装置,在物料储存、物料破碎处理过程中都可能会产生易燃易爆危险介质。
笔者根据两个行业的特点,从安全和节省投资成本两个方面考虑,分别对焚烧装置爆炸危险区的划分和电气设备选型做出阐述。
一、释放源表1 废液废气焚烧系统爆炸危险介质特性及区域划分表表2 工业废弃物综合处理项目爆炸危险介质特性及区域划分表焚烧装置通常为户外敞开式,常见的释放源有管线、燃烧器、泵等接管法兰密封面或阀门密封处。
依据《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2014第2.0.15条和3.2.3条相关内容可知,这些释放源大部分为二级释放源,少数为一级释放源。
ZA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和电气设备选型517

浅谈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及防爆电气设备的选型一、概述众所周知,易燃气体或蒸汽与空气的混合物遇到火花、电弧或危险高温就会被点燃,会形成燃烧或爆炸。
石化和化工企业经济要加工和处理易燃性液体或气体,石化工业的原料中有相当多的品种是易燃性的,如常用的原料中的石油、天然气、氢气是易燃性物质。
半成品中的烷类、烃灯化合物多数是易燃性物质。
成品中的汽油、柴油等也是易燃性物质。
这些易燃性物质在被加工、贮存的工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从管道、反应器、贮罐中逸出或漏出,与空气中的氧气混合后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如果当时现场有点燃源,就会形成爆炸。
爆炸产生高温和冲击波,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的巨大损失。
由于上述特点,石化企业的防爆安全就成为企业的头等大事。
为了防范这种工程爆炸,需在工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
工程上采用的防爆安全措施一般分两类,第一类称为一次防爆措施,如建筑物的防爆设计,通风设施等。
第二类称为二次防爆措施,如选用防爆电气设备等。
这些措施都需要增加工程的投资,其设备费用、安装费用都高于普通电气产品,且平时的运行和维护都比普通电气设备难度大。
怎样在设计中正确划分爆炸危险区域,合理地按级选用防爆电气设备,事关企业的安全和工程投资的合理。
.二、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如果对于一个炼油厂或其中的一个装置,由于它的原料、产品有易燃性物质,就把整个厂区或装置都认定为爆炸危险场所,是极不经济的,显然也是不合理的。
易燃性物质的出现形成了一个潜在的爆炸性环境。
所谓潜在的,就意味着它们并不是时刻出现的,有的出现频率高,有的出现频率低。
在这种情况下,就存在危险性大的场所和危险性小的场所。
因此,就有必要对这些危险场所进行的“场所分类”。
分类的追求就在于运用统计学的原理,按照场所中气体环境出现的频率和存在的进度的长短,将场所的危险程度分类,以便按照危险区域类型采用不同的防爆措施。
我国从七十年代中期已经开始对防爆危险环境出现的或然率进行分极。
如:七十年代的《电力设计技术规范》、八十年代的《爆炸危险电气安全规程》(试行)、1983年发布的《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设计规范》GBJ58-83和1992年发布的目前仍在使用的《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防爆电器设备选型手册

防爆电器设备选型手册防爆电气设备主要指在危险场所,易燃易爆场所所使用的电气设备。
常用的防爆电气设备主要分为防爆电机、防爆变压器、防爆开关类设备和防爆灯具等。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们整理的防爆电器设备选型手册的相关内容,希望你们会喜欢!防爆电器设备选型手册我国现行的关于爆炸环境电气设计和设备制造的标准有:GB50058-19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3836.□-20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设备》和GB12476.□-2000《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
经过比较,1992年的标准与2000年的标准略有差异。
据资料介绍GB50058-19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正在修订中。
根据国标GB50058-19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爆炸危险环境分为爆炸性气体环境和爆炸性粉尘环境。
爆炸性气体环境按照释放源级别划分为0区、1区、2区;爆炸性粉尘环境按照粉尘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划分为10区和11区。
不同的环境对电气设备选型有不同的要求。
1. 防爆危险区域划分国标GB50058-1992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将危险场所划分如下: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间存在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国标GB50058-1992根据爆炸性粉尘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将危险场所划分如下: 1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粉尘环境。
11区:有时会将积留下的粉尘扬起而偶然出现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的环境。
2. 国标GB50058-1992防爆环境电气设备的选择的规定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电气设备选择见国标GB50058-1992第2.5.2 –2.5.5条;爆炸性粉尘环境的电气设备选择见国标GB50058-1992第3.4.2条,但由于该条规定的“DP”、“DT”标记已经被修改,因此还需要对照国标《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GB12476.1-2000的“前言(5)”和“条文26标志”的规定选用电气设备。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了确保在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中电力装置的安全运行,防止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设计规范。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所有可能存在爆炸和火灾危险的环境电力装置的设计。
第三条基本原则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安全法规。
采用先进技术,确保电力装置的可靠性。
第二章设计要求第四条环境评估对环境进行详细的危险评估,确定爆炸和火灾的危险等级。
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电力装置。
第五条设备选型选用符合防爆标准的电力设备。
根据环境特点,选择适合的防护等级。
第六条安装位置电力装置应安装在远离易燃易爆物质的区域。
确保装置周围有足够的安全距离。
第三章安全措施第七条防爆设计采用防爆型电气设备,如防爆电机、防爆开关等。
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降低环境温度。
第八条电气保护设计完善的接地和漏电保护系统。
使用过载保护和短路保护装置。
第九条隔离措施在危险区域和非危险区域之间设置隔离带。
使用隔离开关或断路器进行电气隔离。
第四章设计细节第十条电缆和接线使用防爆型电缆和接线盒。
确保电缆敷设合理,避免交叉和混乱。
第十一条控制系统设计可靠的控制系统,确保操作的准确性。
采用自动化控制,减少人为操作。
第十二条照明设计使用防爆型照明设备。
合理布置照明,确保工作区域光线充足。
第五章维护与管理第十三条定期检查定期对电力装置进行检查和维护。
记录检查和维护情况,建立设备档案。
第十四条培训与教育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
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十五条应急预案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对能力。
第六章附则第十六条规范修订本规范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修订,每年至少修订一次。
第十七条规范解释本规范的解释权归安全管理部门所有。
第十八条生效时间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1.3 集中设置在露天的装置和设备,应视为一个整体。 其
区域的划分如下: 1.3.1 易燃液体, 闪点低于或等于场所环境温度的可燃 液体的注送站,从注送口以外水平距离15米、垂直高度7.5 米以内的空间为1区。 1区以外,水平距离7.5米,垂直高度 3米以内的空间为2区(见附录A图5)。 1.3.2 爆炸性气体、易燃液体, 闪点低于或等于场所环 境温度的可燃液体的封闭式工艺装置, 从其设备外壳以外水平距 离和垂直高度3米以内的空间划为2区。但设有安全阀、放空阀、 呼吸阀时, 从阀口向外垂直高度和水平距离3米以内的空间划为 1区。垂直高度3米和水平距离7. 5米以内的空间为2区(见 附录A图6)。 1.3.3 易燃液体和闪点低于或等于场所环境温度的可燃 液体的贮罐,从罐体外壳以外水平距离和垂直高度为3米以内的 空间, 以及当贮罐设有防护堤时,包括护堤高度以内的空间为2 区。
│ │T1-3 │200≥T> 140 │ │ │ │ │ │ │ │ │
│ │
尘 │乙烯、苯酚树酯 │ ───────┼─────────┼───────┼─────── 导电性爆炸性粉尘│镁、铝、铝青铜、 │铝(含油) │锌、钛、焦炭、炭 │铁、煤 │黑 │ ───────┼─────────┼───────┼─────── 火炸药粉尘 │ │黑火药T· │ │T· N │ │ ───────┴─────────┴───────┴───────
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划分
1.气体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划分 1.1 非开敞式厂房的危险区域范围划分 1.1.1 非开敞式厂房的危险区域范围, 如 果该厂房空间很大,可根据通风情况、释放源部位、 释放量和扩散情况,划定其不同等级的危险范围。 1.1.2 1区范围以厂房为界。通向露天的 门、 窗外(垂直高度和水平距离)3米以内的空间, 在自然通风良好的条件下为2区。 有障碍物导致通风 不良时,其水平距离可延伸至7.5米(见附录A图 1)。 1.1.3 2区范围以厂房为界。在自然通风 良好条件下, 通向露天的门、窗外水平距离1米,通 风不良时,可延伸至3米, 垂直高度为1米的空间也 划为2区
(完整版)怎样划分火灾及爆炸危险场所等级

怎样划分火灾及爆炸危险场所等级火灾危险场所,按其危险程度可分为三级区域:21区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使用、加工、贮存或转运闪点高于场所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并且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的场所。
22区在生产过程中,悬浮状、堆积状的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虽不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但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的场所。
23区存在固体状可燃物质,并且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的场所。
爆炸危险场所,按爆炸物质的物态,可分为气体爆炸危险场所和粉尘爆炸危险场所两类。
根据发生爆炸危险的可能性和后果,按爆炸物质出现的频度、持续时间和危险程度的不同,可将爆炸危险场所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和区域。
(1)气体爆炸危险场所的区域等级划分如下:0区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连续地、短时间频繁地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1区正常情况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可能出现的场所。
2区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不能出现,而在不正常情况下,偶尔短时间出现的场所。
(2)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区域等级划分如下:10区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粉尘或易燃纤维与空气的混合物,可能连续地、短时间频繁地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11区正常情况爆炸性粉尘或易燃纤维与空气的混合物不能出现,而在不正常情况下,偶尔短时间出现的场所。
上述正常情况,是指设备的正常起动和停止、正常运行和维修;不正常情况,是指有可能发生设备故障或误操作。
(卢机)第四章火灾和爆炸危险场所的电气设备第一节爆炸性物质的分类、分级和分组爆炸性气体、易燃液体和闪点低于或等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爆炸性粉尘或易燃纤维等统称为爆炸性物质。
在大气条件下,气体、蒸气、薄雾、粉尘或纤维状的易燃物质与空气混合,点燃后,燃烧将在整个范围内迅速传播的混合物,称为爆炸性混合物。
一、爆炸性物质的分类爆炸性物质可分为三类:Ⅰ类:矿井甲烷;Ⅱ类: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含蒸气、薄雾);Ⅲ类:爆炸性粉尘(含纤维)。
二、爆炸性混合物的分级和分组爆炸性混合物的危险性,是由它的爆炸极限、传爆能力、引燃温度和最小点燃电流决定的。
第4章爆炸危险环境电气装置选择1

• 形状:圆球形的爆炸压力大,长方形最小 • 容积:容积在0.5—64L时,压力相差不大;容
积小于0.5L时,爆炸压力显著降低;到0.01L 时,其压力为0.4MPa.
• 间隙:爆炸压力随间隙的增加而降低,间隙相同
时,随容积增大而增大。
2、外壳内绝缘油及有机物分 解产生的压力
电弧作用下,绝缘油 及有机物分解产生大 量气体,从而使外壳 受到较高的压力
隔爆型电气设备外壳材质应以钢和
高级铸铁为主,在某些条件下也可
用铝合金或塑料。
§4-2 爆炸和火灾危险
环境区域划分
一、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范围 二、爆炸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域范围
三、火灾危险环境危险区域范围
一、爆炸性气体环境区域范围
(一)危险区域划分
(二)危险区域范围
(一)危险区域划分
1、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 和持续 时间分区
2 、火灾危险环境:它是指生产、使用、 储存或输送火灾危险物质的过程中,能 引起火灾危险的区域。 (1)可燃液体 闪点高于场所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 (2)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 在物料操作温度高于可燃液体闪点的 情况下,虽然能泄漏但不致于形成爆 虽能燃烧,但不可能形成爆炸性混 炸性混合物。 合物的悬浮状或堆积状的可燃粉尘 (3)固体状可燃物质。 或可燃纤维。 。
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混 合物的环境。
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 境。
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 环境, 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的 环境
2、根据释放源级别和通风条件确定
2、按释放源级别和通风条件确定
1) 释放源 2) 通风条件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1. 引言电力装置在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中的设计和使用需要严格遵守一系列规范,以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本文档旨在提供针对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的设计规范,包括电气设备的选择、安装、运行和维护。
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各类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中的电力装置设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环境:•化学工厂•石油炼制厂•煤矿•爆炸性气体环境3. 设计原则在设计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中的电力装置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性优先:电力装置的设计应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为首要目标。
2.防爆性能:电力装置应具备防爆性能,以防止火花或电弧引发爆炸。
3.可靠性:电力装置应具备高可靠性,确保连续和稳定的供电。
4.操作方便:电力装置的操作和维护应方便易行,以减少人员的误操作和维护成本。
4. 电气设备选择在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中,应选择符合以下标准的电气设备:1.防爆标志:电气设备应符合国家或国际标准的防爆标志要求。
2.防护等级:电气设备应符合相关防护等级要求,以防止尘埃、水和其他外部物质的侵入。
3.火灾危险等级: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符合火灾危险等级要求的电气设备。
4.耐高温性能:电气设备应具备耐高温性能,以适应火灾环境的高温条件。
5. 安装规范在安装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中的电力装置时,应遵循以下规范:1.隔离距离:电力装置应与易燃物料或爆炸性气体保持一定的隔离距离,以防止火花引发爆炸。
2.接地:电力装置应进行有效的接地,以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
3.布线要求:电力装置的布线应符合相关标准,避免短路和火灾的发生。
4.通风要求:电力装置所在区域应保持良好的通风,以散热和排除爆炸性气体。
6. 运行与维护在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中的电力装置的运行和维护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定期检查:定期对电力装置进行检查,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防爆性能的有效性。
2.清洁维护:保持电力装置的清洁,并定期清理灰尘和杂物,以防止火灾的发生。
论爆炸危险环境电气设备选型-管线敷设和运行维护

论爆炸危险环境电气设备选型\管线敷设和运行维护摘要:爆炸危险环境中防爆电气设备的选择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
文章主要介绍爆炸气体环境的电气设备选型、电气系统、安装、管线敷设方面等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爆炸、安全,防爆电气设备,选型。
中图分类号:f4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问题的引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内地的工业可谓是处在急速发展的时期。
一方面非常值得令国民欣喜,另方面亦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在工业生产中石油化工领域一直是安全防范中备受关注的领域,同时由于民用建筑功能的多样性,同样存在着出现爆炸危险环境的可能。
对于存储、生产具有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而言,安全往往是首先要考虑的关键,在这些场所电气设备防火防爆就顺理成章被列于电气设计的首个要素。
有关防爆电气设备的选择,《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中有详细的规定与划分,在近些年的生产生活中依然存在着安全隐患甚至事故,归其原因固然多种多样,有调查表明在电气设备选型上面倍加注意可大大减少危险事故的发生。
对此必须弄清楚以下问题。
防爆电气设备选型的基本概念2.1、爆炸的基本概念爆炸性气体环境无论是何种爆炸介质,之所以存在爆炸的可能其原因是当易燃易爆物质释放泄露与空气(主要是氧气)形成爆炸混合物质从而使该场所成为爆炸危险场所。
爆炸性气体环境引起爆炸的基本原因,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1)存在爆炸混合物其浓度在爆炸极限以内;2)存在足以点燃爆炸混合物的火花、电弧和高温。
2.1.1 爆炸气体环境分区爆炸性气体环境应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进行分区:0区:爆炸性气体连续出现或者长时间存在混合物的环境的场所;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的场所;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除了封闭的空间,如密闭的容器、储油罐等内部气体空间,很少存在0区。
爆炸性和火灾危险性环境中电动机的选择

爆炸性和火灾危险性环境中电动机的选择1、爆炸性危险性环境的分区在生产、使用、贮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场所,由于有危险源的存在,通常有产生爆炸或火灾的危险。
为预防发生事故,因对此类场所进行分区,并以此作为选择电气设备防爆、防燃结构型式和采取其它安全措施的依据,详见表1-39。
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分级、分组见表1-39~表1-43。
爆炸性粉尘按引燃温度分组详见表1-44。
表1-39 爆炸与火灾危险环境分区注:1、正常运行是指正常的开车、运转、停车,易燃物质的装卸,密闭容器盖的开、闭,安全阀、排放阀以及所有工厂设备都在其设计参数范围内工作的状态。
2、本表摘自《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2014。
表1-40 按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最大试验安全间隙(MESG )分级表1-41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按最小点燃电流(MIC )分级①最小点燃电流比(MICR)为各种气体和蒸汽按照它们最小点燃电流值与实验室的甲烷的最小电流值之比,表1-42 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按引燃温度分组表1-43爆炸性气体分级和分组表1-44 爆炸性粉尘引燃温度分组2、火灾危险性物质火灾危险性物质包括闪点高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在物料操作温度高于可燃液体闪点的情况下,有可能泄漏但不能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可燃液体;不可能形成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的悬浮状、堆积状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以及其它固状可燃物质。
火灾危险物质不分级、分组,仅按分区(见表1-39)选择电气设备。
3、防爆、防燃电动机的选择⑴电气设备的分类考虑防爆设备制造的经济性,包括电动机在内的电气设备分为两类。
Ⅰ类为煤矿井下用电气设备;Ⅱ类为工厂用电气设备。
由于其使用场所不同,对电气设备的技术要求也不同。
如Ⅰ类场所中的爆炸性介质是甲烷,场所是在煤矿井下,工作空间狭窄、经常移动、易发生碰撞和重物冲击,且有煤粉漂浮或积于设备表面易引起点燃;而Ⅱ类场所则几乎涉及所有可燃性气体和蒸汽,因此除分类外,又按最大试验安全间隙或最小点燃电流比分为ⅡA、ⅡB、ⅡC三级和按引燃温度分为T1~T6等六组。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在工业环境中,爆炸和火灾危险性是一种常见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在一些化工厂、石油加工厂、油田作业等场所。
为了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电力装置的设计在这些环境中显得尤为重要。
1. 设计准则在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中,电力装置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准则:•防爆要求:电力装置应符合防爆标准,确保在爆炸环境中工作时不会引发火灾。
•耐火性:电力装置应具有一定的耐火性能,以防止火灾发生后设备受到损坏。
•过载保护:应设置过载保护装置,防止设备因过载而引发火灾。
•绝缘检测:定期对电力装置进行绝缘检测,确保设备的绝缘性能良好。
•防腐蚀:电力装置应具有一定的防腐蚀能力,以适应恶劣的工作环境。
•设备布局:合理设计电路布局,减少故障发生的可能性。
2. 设备选型在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中,电力装置的选型非常关键。
应选择符合防爆标准的设备,并确保设备的性能能够满足工作环境的要求。
在选型时应考虑以下因素:•防爆等级:根据具体环境要求选择合适的防爆等级的设备。
•温度等级:根据环境内部温度要求选择合适的设备温度等级。
•防护等级:选择符合防护等级要求的设备,确保设备不受灰尘、水汽等侵害。
•耐用性:考虑设备的耐用性和维护成本,选择性价比高的设备。
3. 安装和维护在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中,电力装置的安装和维护至关重要。
在安装时,应注意以下事项:•安全距离:合理设置设备之间的安全距离,防止因设备距离过近而引发火灾。
•接地保护:确保设备接地良好,防止因接地不良而产生火花导致爆炸。
•防护罩:对易受损的设备设置防护罩,以防止外部物体侵入。
•定期维护: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中的电力装置设计需要严格遵循相关规范和准则,选择合适的设备,并进行安全的安装和维护,以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爆炸和火灾危险区域电气设备选型
一、爆炸危险场所电气设备
(一)一般规定要求
爆炸危险场所内电气设备和线路,应在布置上或在防护上采取措施,防止周围环境内化学的、机械的和热的因素影响。
所选择的产品应符合防腐、防潮、防日晒、防雨雪、防风砂等各种不同环境条件要求。
其结构应满足电气设备在规定的运行条件下不会降低防爆性能的要求。
在爆炸危险场所内,电气设备的极限温度和极限温升应符合规定。
应根据爆炸危险场所的等级、电气设备的种类和使用条件选择相应的电气设备,所选用的防爆电气设备的级别,不应低于该爆炸危险场所内爆炸性混合物的级别和组别选用,当存在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爆炸性混合物时,应按危险程度较高的级别和组别选用。
(二)电气设备的防爆标志和类型
1.电气设备分为:
Ⅰ类:煤矿井下用电气设备
Ⅱ类:工厂用电气设备
2.防爆标志和类型如下:
(1)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i)
在正常运行或在标准试验条件下所产生的火花或热效应均不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电气设备。
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及关联设备还可根据故障条件,细分为ia和ib两级。
(2)隔爆型电气设备(d)
具有隔爆外壳的电气设备,是指把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部件封闭在一个外壳内,该外壳能承受内部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压力并阻止向周围的爆炸性混合物
传爆的电气设备。
(3)正压型电气设备(p)
具有保护外壳,且壳内充有保护气体,其压力保护高于周围爆炸性混合物气体的压力,以避免外部爆炸性混合物进入外壳内部的电气设备。
(4)增安型电气设备(e)
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产生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火花或危险温度,并在结构上采取措施,提高其安全程度,以避免在正常和规定过载条件下出现点燃现象的电气设备。
(5)充油型电气设备(o)
全部或某些带电部件浸在油中使之不能点燃油面以上或外壳周围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电气设备。
(6)充砂型电气设备(q)
外壳内充填细颗粒材料,以便在规定使用条件下,外壳内产生的电弧、火焰传播,壳壁或颗粒材料表面的过热温度均不能够点燃周围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电气设备。
(7)无火花型电气设备(n)
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产生电弧或火花,也不产生能够点燃周围爆炸性混合物的高温表面或灼热点,且一般不会发生有点燃作用的故障的电气设备。
(8)防爆特殊型(s)
在结构上不属于上述各种类型,而是采取其他防爆措施的电气设备。
(9)粉尘防爆型
为防止爆炸粉尘进入设备内部,外壳的接合面应紧固严密,并须加密封垫圈,转动轴与轴孔间要加防尘密封。
粉尘沉积有增温引燃作用,要求设备的外壳表面光滑、无裂缝、无凹坑或沟槽,并具有足够的强度。
3.电气设备的防爆标志举例如下:
①Ⅱ类本质安全型ia 等级A级T5组:iaⅡAT5
Ⅱ类隔爆型B级T3组; dⅡBT3
②采用一种以上的复合型式时,应先标出主体防爆型式,后标出其他防爆型式,如Ⅱ类主体增安型并具有正压型部件T4组: epⅡT4
③对只允许使用于一种爆炸性气体或蒸气环境中的电气设备。
其标志可用该气体或蒸气的化学分子式或名称表示,这时可不必注明级别与温度组别。
例如Ⅱ类用于氨气环境的隔爆型:dⅡ(NH3)或 dⅡ氨。
④对于Ⅱ类电气设备的标志,可以标温度组别,也可以标最高表面温度或两者都标出。
例如最高温度125℃的工厂用增安型:eⅡT4;eⅡ(125℃)或eⅡ(125℃)T4。
⑤复合型电气设备,应分别在不同防爆型式的外壳上,标出相应的防爆型式。
(三)爆炸危险场所电气设备选择
1.爆炸性气体环境电气设备
(1)选用原则
①在有气体或蒸气爆炸性混合物区域内,按防爆电气设备的级别和温度组别,必须与爆炸性混合物的级、组相对应的原则选用。
当区域内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级、组的爆炸性混合物时,应按危险程度较高的级别和组别选用相适应的防爆类型。
②根据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的等级,选择相应的电气设备。
③根据环境条件选择相应的电气设备。
④便于维修和管理。
⑤注重效益。
(2)防爆电气设备的选型
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经济合理是选型的基本前提。
但要正确选型还必须正确理解和识别防爆性能标志的含意。
前面已经讲到防爆电气设备外壳上都铸有明显的防爆性能标志,它用不同的字母标明了不同类型的级别和温度组别,这就提出了它的使用范围。
这是防爆电气设备与一般电气设备的基本区别。
如dⅡAT2。
适用于有乙烷、丙烷、环已烷、氯乙烯、乙苯、乙醇等危险物质存在的场所。
edIICT6是一种复合型防爆标志,适于有硝酸乙酯物质存在的场所。
爆炸性气体环境防爆电气设备选型见表6.4.3.1。
2.爆炸性粉尘环境电气设备
(1)选用原则
①参考爆炸性气体环境的选用原则。
②粉尘环境危险区域应少装插座和局部照明灯具。
如必须采用时,插座宜布置在粉尘不易积聚的地点。
局部照明灯具宜布置在一旦发生事故时气流不易冲击的位置。
③电气设备的最高允许表面温度应符合表6.4.3.2的规定。
(2)选型
除可燃性非导电粉尘和可燃纤维的11区环境采用防尘结构(标志为DP)的粉尘防爆电气设备外,爆炸性粉尘环境10区及其他爆炸性粉尘环境11区均采用尘密结构(标志为DT)的粉尘防爆电气设备,并按照粉尘的不同引燃温度选择不同引燃温度组别的电气设备。
二、火灾危险区域电气设备
1.选用原则
(1)电气设备应符合环境条件(化学、机械、热、霉菌和风沙)的要求。
(2)正常运行时有火花和外壳表面温度较高的电气设备,应远离可燃物质。
(3)不宜使用电热器具,必须使用时,应将其安装在不燃材料底板上。
2.选型
火灾危险区域应根据区域等级和使用条件按表6.4.3.3选择相应类型的电气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