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地区,如江阴华西村等,大 多是依靠农业起家、工业发家、三产发家。一方面,当地工业 发达使农民进了工厂成为了产业工人,另一方面,农业是集 中规模的高效农业,并通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促进农民增 收致富。农民住房保证有整齐划一的联排别墅,出行有宽阔 的大路,身份也逐渐向市民转换。因此,要大力实施以工促农 战略,加快各级各类工业园区载体建设,建立产业对口转移 机制,引进一批带动性强、规模大的项目,加快发展步伐,以 工业项目带动农民就业增收。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目 前中国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较滞后,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还较 低。中国农产品加工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为 0.85∶1,而发达国 家为 3∶1。为此,要坚持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推进农业 产业前伸后延,做强农业产业链两端,发展相配套的加工、储
收稿日期:2012- 10- 18 作者简介:叶帆(1975-),男,江苏泰兴人,教研二处主任科员,副教授,从事经济学教研工作与研究。
—1—
三、加大对三农的财政金融扶持力度
1.推进农村金融制度改革。资金缺乏是制约农村发展的 症结所在,目前农村的金融机构主要以农村信用社为主,远 不能适应农业农村发展的需要。因此,要进一步健全农村金 融体系,引导各类商业银行在农村设立金融网点,鼓励发展 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等适合农村特点 和需要的新型金融组织。现有的贷款渠道如农村商业银行贷 款门槛太高,利率接近高利贷,农民资金互助社有关政策很 好,但运作不规范、存在不稳定因素,要出台相应细则规范其 操作程序。要开发适合三农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建立担 保机构,积极探索宅基地、农民林地、农业机械等抵质押贷款 方式,切实解决农民担保难、贷款难的问题。
2013 年第 3 期 总第 185 期
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No.3,2013 Serial No.185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几点思考
叶帆
(中共泰州市委党校,江苏 泰州 225300)
摘 要:农村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和基础、重点和难点,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虽然城乡差距可通过市场的配置在漫长的经济运行过程中自动予以克服,但仅靠市场来缩小城乡差距是一个漫长的 过程,政府在其中的作用往往能取得赶超的效果。应当把促进土地、资金、技术等优质要素流入农村作为下一步推进城 乡一体化的关键,以工业项目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并推进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基础设施等的 一体化,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
四、培育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从中国农业经营主体的现状看,目前有两大困境:一是 “非农化”,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 二、三产业就业;二是“弱质化”,大量青壮年农村劳动力转移 就业。当下的农村,有的村都变成了“空心村”,剩下妇女、儿 童、老人所谓的“369 部队”,新生代农民又外出打工,不愿种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适度规模;公共服务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 291X(2013)03- 0001- 02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 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 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研究表明,城乡一体化 将经历两个阶段,单向的城乡一体化和双向的城乡一体化。 首先是在工业化的带动下,农村要素向城镇的集聚过程,而 后是一个由城镇向农村的扩散过程。虽然城乡差距可通过市 场的配置在漫长的经济运行过程中自动予以克服,但仅靠市 场来缩小城乡差距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政府在其中的作用往 往能取得赶超的效果。目前中国还处在城乡一体化的第一阶 段,但部分地区也已经开始呈现城市要素要农村流动的趋 向。为此,立足长远,应当把促进土地、资金、技术等优质要素 流入农村作为下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关键,最终实现城乡 融合。建议下一步的城乡一体化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2.创新财政支农方式。目前各类政府支农资金不少,但效 果不一,有必要拓宽和创新财政支农思路和工作机制。一是转 变财政直接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方式,将一部分财政资 金转为村集体参股龙头企业的股份,使村集体随着企业发展 相应增加收入;二是转变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方式。由主要扶 持农民转为扶持村集体与扶持村民相结合,扶贫资金中安排 一定比例给村,通过在工业园区建标准厂房等措施,达到吸 引社会资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的目的。
藏、市场等配套体系,使农民不但在生产环节,而且在加工流 通环节都能够取得收益,得到更多的收入。
二、着力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在维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稳定的基础上,将家庭分散经 营向规模化经营转变,是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推进农业产业化所必须实现的一个突破,也是一个重大难 点。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解决了耕者有其田,解决了当 时八亿农民的温饱问题,而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适度规模 经营问题,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著名经济学家 厉以宁认为未来农村种田主要是三种人,一是种植能手、种 植大户;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三是农业企业,带着资本和 技术下乡。这三种人种田都需要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做支 撑。当前,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规模经营有 了一定的发展,但千家万户小农业的经营格局还难以改变, 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带动面还不广,处在“小马拉大车” 境地,不仅阻断了产业链的连接,延缓了农业机械化的进行, 而且阻碍了优质、标准、无公害生产技术的使用与研发。因 此,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的新形式,大力发展规模农业、高 效农业、设施农业。同时,大力扶持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业 龙头企业发展,在规范经营、利益分配、监督约束等方面强 化管理和服务,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要借鉴先进地区承 包地经营权流转及在其基础上出现的工商资本参与农业产 业结构调整的经验,如苏南等地土地规模经营发展迅速,苏 州昆山农户户均土地达到 146 亩。他们的经验有两条:一是 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租赁市场建设,二是大力推进 土地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大大降低了农业规模经营的交 易成本,提供一个能迅速把土地集中起来,又不侵犯农民产 权的制度安排。
收稿日期:2012- 10- 18 作者简介:叶帆(1975-),男,江苏泰兴人,教研二处主任科员,副教授,从事经济学教研工作与研究。
—1—
三、加大对三农的财政金融扶持力度
1.推进农村金融制度改革。资金缺乏是制约农村发展的 症结所在,目前农村的金融机构主要以农村信用社为主,远 不能适应农业农村发展的需要。因此,要进一步健全农村金 融体系,引导各类商业银行在农村设立金融网点,鼓励发展 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等适合农村特点 和需要的新型金融组织。现有的贷款渠道如农村商业银行贷 款门槛太高,利率接近高利贷,农民资金互助社有关政策很 好,但运作不规范、存在不稳定因素,要出台相应细则规范其 操作程序。要开发适合三农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建立担 保机构,积极探索宅基地、农民林地、农业机械等抵质押贷款 方式,切实解决农民担保难、贷款难的问题。
2013 年第 3 期 总第 185 期
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No.3,2013 Serial No.185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几点思考
叶帆
(中共泰州市委党校,江苏 泰州 225300)
摘 要:农村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和基础、重点和难点,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虽然城乡差距可通过市场的配置在漫长的经济运行过程中自动予以克服,但仅靠市场来缩小城乡差距是一个漫长的 过程,政府在其中的作用往往能取得赶超的效果。应当把促进土地、资金、技术等优质要素流入农村作为下一步推进城 乡一体化的关键,以工业项目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并推进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基础设施等的 一体化,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
四、培育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从中国农业经营主体的现状看,目前有两大困境:一是 “非农化”,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 二、三产业就业;二是“弱质化”,大量青壮年农村劳动力转移 就业。当下的农村,有的村都变成了“空心村”,剩下妇女、儿 童、老人所谓的“369 部队”,新生代农民又外出打工,不愿种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适度规模;公共服务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 291X(2013)03- 0001- 02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 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 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研究表明,城乡一体化 将经历两个阶段,单向的城乡一体化和双向的城乡一体化。 首先是在工业化的带动下,农村要素向城镇的集聚过程,而 后是一个由城镇向农村的扩散过程。虽然城乡差距可通过市 场的配置在漫长的经济运行过程中自动予以克服,但仅靠市 场来缩小城乡差距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政府在其中的作用往 往能取得赶超的效果。目前中国还处在城乡一体化的第一阶 段,但部分地区也已经开始呈现城市要素要农村流动的趋 向。为此,立足长远,应当把促进土地、资金、技术等优质要素 流入农村作为下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关键,最终实现城乡 融合。建议下一步的城乡一体化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2.创新财政支农方式。目前各类政府支农资金不少,但效 果不一,有必要拓宽和创新财政支农思路和工作机制。一是转 变财政直接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方式,将一部分财政资 金转为村集体参股龙头企业的股份,使村集体随着企业发展 相应增加收入;二是转变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方式。由主要扶 持农民转为扶持村集体与扶持村民相结合,扶贫资金中安排 一定比例给村,通过在工业园区建标准厂房等措施,达到吸 引社会资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的目的。
藏、市场等配套体系,使农民不但在生产环节,而且在加工流 通环节都能够取得收益,得到更多的收入。
二、着力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在维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稳定的基础上,将家庭分散经 营向规模化经营转变,是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推进农业产业化所必须实现的一个突破,也是一个重大难 点。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解决了耕者有其田,解决了当 时八亿农民的温饱问题,而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适度规模 经营问题,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著名经济学家 厉以宁认为未来农村种田主要是三种人,一是种植能手、种 植大户;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三是农业企业,带着资本和 技术下乡。这三种人种田都需要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做支 撑。当前,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规模经营有 了一定的发展,但千家万户小农业的经营格局还难以改变, 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带动面还不广,处在“小马拉大车” 境地,不仅阻断了产业链的连接,延缓了农业机械化的进行, 而且阻碍了优质、标准、无公害生产技术的使用与研发。因 此,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的新形式,大力发展规模农业、高 效农业、设施农业。同时,大力扶持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业 龙头企业发展,在规范经营、利益分配、监督约束等方面强 化管理和服务,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要借鉴先进地区承 包地经营权流转及在其基础上出现的工商资本参与农业产 业结构调整的经验,如苏南等地土地规模经营发展迅速,苏 州昆山农户户均土地达到 146 亩。他们的经验有两条:一是 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租赁市场建设,二是大力推进 土地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大大降低了农业规模经营的交 易成本,提供一个能迅速把土地集中起来,又不侵犯农民产 权的制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