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谈区域城乡规划一体化的几点思考——以中山市东部组团为例 罗佳进
![浅谈区域城乡规划一体化的几点思考——以中山市东部组团为例 罗佳进](https://img.taocdn.com/s3/m/f5635a4383d049649a66583d.png)
浅谈区域城乡规划一体化的几点思考——以中山市东部组团为例罗佳进摘要:城乡规划一体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能协调城乡空间分布、缩小城乡差距,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途径。
本文结合中山市东部组团为例进行简要分析,首先介绍了区域城乡规划一体化的现状和问题,然后阐述了新时期下的创新途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乡规划;一体化;问题;创新途径0前言图1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新型城镇化不仅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出台,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均提出了全面转型要求。
港珠澳大桥建设,实现与香港、澳门1小时通勤;深中通道动工建设,将推进珠江口东、西岸的战略合作,形成产业辐射黄金走廊;广珠轻轨构建珠江口西岸的交通主轴,是促进粤港澳三地经济合作的重要载体,在空间上中山市东部组团(图1)成为粤澳合作半小时经济圈的中心。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山市传统发展模式面临转型升级的考验,需要探索一条新型的发展道路。
组团发展是加快城市经济发展、创新“珠西发展模式”的关键,因此面临重大挑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城乡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在沿海地区,城镇化进程加快。
统筹城乡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表现,必须保证城乡规划的科学性。
城乡规划一体化,就是对发展目标、功能分区、总体布局、基础建设等进行统一规划,下面以中山市东部组团为例进行简要分析探讨。
1区域城乡规划一体化的现状1.1研究现状中山市东部组团辖区(图2)包括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以及南朗镇“二区一镇”范围,总面积316平方公里。
火炬开发区——发展相对成熟,进入产业优化、城区提质阶段;翠亨新区——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但潜力巨大;南朗镇——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
东部组团位于广东省中山市东部,处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几何中心,北接广州南沙自贸区,南临珠海唐家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东与深圳前海深港合作区、东莞长安新区隔湾相望,区位条件十分优越,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点发展区域。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5eabcd6fcaaedd3383c4d33e.png)
总第 1 8 5期
经济研究导刊
E CONOMI C RE S E ARC H G UI DE
No . 3, 2 01 3
S e ia r l No . 1 8 5
关 于 统 筹 城 乡 发 展 的 几 点 思 考
叶 帆
( 中共泰州市委党校 , 江苏 泰州 2 2 5 3 0 0 )
纵观 全国新农村建 设的先进地 区 , 如江阴华西村等 , 大
多是依靠农业起家 、 工业发家 、 三产发家。一方面 , 当地 工业
发达使农 民进 了工厂成 为 了产业工 人 , 另一方面 , 农业是集
中规模 的高效农业 , 并通 过发展休 闲观 光农业 , 促进农 民增
收致 富。农 民住房保证有整齐划一的联排别墅 , 出行有 宽阔 的大路 , 身份 也逐渐 向市 民转换。因此 , 要大力实施以工促农
后是一个 由城镇 向农村的扩散过程 。 虽然城乡差距 可通过市 场的配置在漫长的经济运行过程 中自动予以克服 , 但仅靠市 场来 缩小 城乡差距 是一 个漫长的过程 , 政府在其 中的作用往 往能取得赶超 的效果 。目前中国还处在城乡一体化的第一 阶
段 ,但部分 地 区也 已经 开始呈现城 市要 素要农村 流动 的趋 向。为此 , 立足长远 , 应当把促进土地 、 资金 、 技术等优质要素 流入农村作为下一步推进城 乡一体化的关键 , 最终 实现城 乡
一
体化 , 形成 城 乡经 济 社 会 发展 一体 化 格 局 。 关键词 : 城 乡一 体 化 ; 适度规模 ; 公 共 服 务
中图分类号 : F 1 2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2 9 1 X( 2 0 1 3 ) 0 3 — 0 0 0 1 — 0 2
关于我国城乡统筹的几点思考
![关于我国城乡统筹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add9e03ef111f18583d05a6f.png)
5 2
发展・ 月刊
FZ A ・IO H Y NI A H ND CA A J A U
调 查 研
究
收学费杂 费作为一 条重要原 则予 以确 民 人 均 纯 收 入 的 比例 分 别 为 :.3 源优化配置 。围绕城市消费热点 , 3 : 2 大力
抑 城 乡 居 民 收 入 差 距 ,提 供 农 村 公 共 品 ,全 面 发 展 农 村 社 会 事 业 转 变 。 同
户协会的建立是 以农 民 自愿参加为基
础 的 。 民 用水 户 对 协 会 的认 识 程 度 和 农
接受程度直接关系到协会 能否顺利组
建 和运 行 。对 农 民的 宣传 发 动 如 何 、 宣
会能够有组织 、 有计划地对基础设施进
行必 要 地 投 入 , 成 良性 运 行机 制 。 形
财政部公布 的数字 , 十五 ” “ 期间 , 中央 财政安 排用于 “ 三农 ” 的资金达 13 0 10 多亿元 , 年均递增 1%, 改革开放 以 7 是 来投入增加最多 、增 长速度最快的时
师 旎
去几年 , 中央到各地 , 从 围绕农 民增收
这 一 主 题 ,通 过 一 系 列 强 有 力 的 政 策
会广 大用水户了解和熟悉 国家有关 的
法 律 法 规 和 政 策 , 及 灌 溉 管 理 、 程 以 工
措施 , 直接给农 民以实惠。 04年全国 20 共安排粮食直补 资金 16 1 亿元 ;全面
传内容是否全面是组建农 民用水户协
会的关键 。 既要宣传农 民是协会建设 和
管理 的主体 , 协会是为农 民自己服务 的 组织及组建协会的好处 , 也要宣传会员 应该履行的义务 , 真正使用水户树立水 是商 品的意识 。
关于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几点思考
![关于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819683dc360cba1aa811daf4.png)
、
建 设
积 极 倡 导 农 村城 市 化 、工 业 化 ,切 实 推 进 小 城 镇 业现代化 的必 由之路 。而农业产业化在 内涵上表现 为农业 的工 业 化 。农 业 产 业 化 与 工 业 化 之 间 关 系 密 切 ,其 中农 业
构 建 城 乡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一 体 化 体 制 机 制 , 其 实 质 就 是 产 业 化 的本 质 是 农 业 的 工 业 化 , 为 工 业 化 提 供 发 展 的 基 础 为 农 村 城 市 化 、 工 业 化 提 供 政 治 、 经 济 、 文 化 和 法 律 保 和 空 间 ;工 业 化 是 农 业 产 业 化 的 载 体 , 是 农 业 现 代 化 的必
和 全 民 的积 极 参 与 。这 就 要 求 政 府 和 新 闻 媒 体 乃 至 社会 各 化 体 制 机 制 的 关 键 所 在 , 各 级 、各 部 门 务 必 把 这 项 工 作 搞 界必须大力 宣传 和积极倡导农村城市化 、工业化 的现 实意 好 、 搞 扎 实 。在 进 行 农 业 产 业 化 的 过 程 中 , 大 家 还 必 须 义 和 美 好 前 景 , 从 政 策 上 、 制 度 上 、 法 律 上 对 这 一 进 程 清 醒 地 认 识 到 推 进 农 业 产 业 化 、 实 现 农 村 工 业 化 是 整个 国 进 行有效的扶持和保护 。当务之急就是在条 件成熟 的城市 民经济持 续发展的一个重要 组成 部分 ,是 一个 有序渐进 的 近 郊 逐 步 推 进 城 乡一 体化 管 理 , 在 远 郊 切 实推 进 小 城 镇 建 过 程 , 是 一 个 市 场 主 导 、 政 府 调 控 、 全 民 参 与 的 过 程 。
间 的基 本 差 别 , 从 而 使 城 市 和 乡村 融 为 一 体 ,让 广 大 农 民 民 经 济 中 的 一 个 新 兴 产 业 部 门 。 平 等 参 与 现 代 化 进 程 , 共 享 改革 发 展 成 果 昵 ?下 面 根 据 几 从 发 展 趋 势 看 , 农 业 工 业 化 是 农 村 工 业 化 的 主 要 形 年来 的观 察谈几点 思考 : 式 , 是 传 统 农 业 融 入 工 业 化 进 程 的 必 然 选 择 ,也 是 实 现 农
城乡发展论文
![城乡发展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4499788e53a580216fcfe5b.png)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几点思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党中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远远落后于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长期二元经济结构所造成的城乡有别的社会管理体制、城乡分离的工业化模式、城乡分割的市场经营体系以及城乡不同的政府投入机制等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现代化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之一。
党中央审时度势的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进一步指出“按照城乡规划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总体要求,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率先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由此可见,统筹城乡发展将是珠三角地区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进一步发挥对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先行示范作用的关键一环。
以下为本人就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几点思考:(一)领会城乡一体化要领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应当在保留城镇与乡村的前提下推进,真正做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既要保留城市与农村各自的特点,又要逐步缩小和消除城市与农村的巨大差别。
这种差别固然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歧视农村、剥夺农村的传统体制造成的。
推进城乡一体化正是为了根除这种差别,一体化程度越高意味着城乡差别越小,意味着社会平等程度越高。
城乡一体化要做到五个方面:实现城乡产业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公共服务;完善农村社会保障。
(二)科学规划城乡空间布局科学规划城乡空间布局,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工作。
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城乡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珠三角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已经相对较高,但还存在着大片农村。
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城乡空间布局规划,如何体现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已经成为一个十分迫切而重要的现实问题。
关于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几点思考
![关于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86a579e781c758f5f61f6778.png)
《 经济师} 2 0 1 3 年第 8 期
我发展能力 ,不但不需要农业 的积 累 , 而且还具备 了反哺农业 的实力 , 财政收 入增长 主要依靠 的是工业而不是农业 , 并且具备 了支持农村发展 的能力。 进一 步以工促农 、 以城带乡 、 反哺农业 、 回报 农 民具有 了坚实 的物质保证 , 现在实行 城乡一体化发展适逢其 时。第 三 , 推进 ●杨 光 城乡发展 一体 化是彻底解决 “ 三农” 问 题的现实选择 。 目前 , “ 三农 ” 问题依然 突出, 与城市相比 , 农业的生产力依然低下 , 经 营水平仍然不高 ; 农村 的基础设施依然薄弱 , 占有 的公共资源 明显落后 , 生活环境 没有 明显改善 ; 农 民的收入水平依然不高 , 农 民的社会权益仍未 完全保 障。 对此 , 各级都有充分的认识 , 并采取 了积极的措施 , 也 取得 了一定 的成效 , 但 都未能从 根本 上解决 问题 , 这说明“ 三农 ” 问题 的症结并不在农业 和农村本身 ,而在于 与农业和农村密切 相关 的宏 观经济体制 和政策导 向,在于城乡分割 的二元结构 尚 未从根 本上 改变 。在这种情况下 , 向工业倾斜 、 向城市倾斜 的格 局不可能得 到根本 的调整 , 甚至在某 些方 面 , 城 乡差距又有新 的 发展 , 突出表现在三方面 : 一是农村 金融体制不 合理 , 商业银行 重吸储 轻放 贷 , 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支农 力度弱化 , 财政金 融政策过于向工业和城市倾斜 。 农村资金大量流向城市 , 严重削 弱了农 业 自我积累和 自我发展 的能力 , 制约 了农村经济 的发展 。 二是征用建设用地过程中的低 补偿 高出让 ,成为政府 筹集 城镇 建设资金的重要 途径 , 也是农 民利益流失 的一条重要渠道 , 是市 场经济时代 “ 以乡养城 ” 的新形式 。 据有关专家研究 , 土地农转非 的增值收入 9 0 %通过各种渠 道变成各级政 府和开发商 的收入 ,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 民只能得到 1 0 %。2 0 1 0年全 国土地出让 收入高达 2 9 1 1 0亿元 ,扣除征地拆 迁等成本 支出后地 方政 府所 得的净利润为 1 5 7 1 4亿元。三是城 乡隔离 的户籍管理制度 , 依附 于户 口管理的计划生育 、 教育 、 就业 、 优抚安置等政策下 , 农 民很 难获得城镇居 民同等待遇。住房条件差 、 社会保 障跟不上 、 孩子 上学难 , 偶尔还会遭遇 “ 同工不同酬” 等就业歧视 , 二元结构 由城 乡转 向城市 内部 。因此 , 只有 打破城 乡分 离的二元体制 , 只有加 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三农 ” 问题 。 二、 推进城 乡发展一体化必须抓好三个突破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在十六大 以来统筹城乡发展基础上更高 层次 的发 展战略 , 这一战略的实施 , 要 求在政策导 向 、 发展措施 上要 城乡一体 、 综 合考虑 , 在经济社会 资源上要城 乡互融 、 优化 配置 , 逐 步建立城乡共 同发展 、 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 。 2 0 0 9年底 , 我们秦皇 岛市开始全面部署统筹城 乡发展工作 ,经过几年 的发 展, 取得了一些成就 , 但 同我市作为全省统筹城 乡发展试点市 的 要求相 比, 同在我省经济社会发 展中的战略地位相 比, 还有很大 差距 。当前 , 要尽快在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的关键环节中实现三 个 突破 : 1 . 在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上实现突破 。2 0 1 1 年我市城镇 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 1 9 3 8 5元 , 农 民人 均纯收入 7 3 6 5元 , 城 乡 居民收入差距 为 1 . 6 6 : 1 , 其中还 不包 含城 市居民享 受的住房 、 医 疗、 教育 、 交通 以及公共 服务 等 , 按照十八大提 出到 2 0 2 0年城 乡 居民人均 收入 比 2 0 1 0年翻一番的 目标 , 农村 比城市任务更 为艰 巨。从 收入构成上看 , 我市 2 0 1 1 年农 民收入来源分别是 工资性 收入 ( 占5 0 . 1 %) 、 家庭经 营性收入 ( 占4 1 %) 、 转移性收入( 5 %) 和 财产性收入( 占3 . 7 %) , 其 中, 增 长最 快的是工资性 收入 , 增 长潜 力最大的是财 产性 收入 。增加农 民收入首先应 调整 城乡就业 结 构, 打破城乡劳动力在政策上 、 制度上 的界 限 , 按市场经济法则 , 建立城乡统一 的就业制度 和开放 、 竞争 、 有 序的劳动力 市场 , 拓 宽农 民就业渠道 , 扩大就业规模 , 促进农村 富余劳动力转移 ; 其
对我国城乡统筹发展中人口问题的几点思考
![对我国城乡统筹发展中人口问题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4a09c3fb9e31433239689383.png)
对我国城乡统筹发展中人口问题的几点思考摘要:当前城乡统筹发展政策的执行和推进,对我国新农村的建设意义重大,然而在现有人口政策下,我国城乡统筹发展中人口面临新的挑战,存在诸多问题。
文章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implementation and promotion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policy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in china. however, under the existing population policy, there are new challenges many problems for urban-rur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some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accordingly.关键词:城乡统筹;人口问题;人口政策调整;挑战key words: urban-rural integration;population problem;population policy adjustment;challenges中图分类号:c92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3-0321-021 问题提出与研究背景从2007年开始,笔者因为自己家父身体原因开始关注我国老龄化的情况,在现在研究的将近五年的时间里,笔者与学生多次深入农村、城市社区和养老机构进行有关人口、生育意愿、老龄化等人口和人力资源的相关情况的调查研究。
每与学生和老乡在深入交谈中,作为中国本土的理论研究者,都感到身负时代巨大的重担与强烈的责任和使命,在此笔者把这几年调查的、研究的、看到的、想到的写出来,期望能给决策者们思考。
关于成渝特区城乡统筹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成渝特区城乡统筹发展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ae1f83563b3567ec102d8a5a.png)
_溅浚符 城 乡
城 乡统 筹是 解 决城 市 问题 的重要 措 施 。城 市倾斜的 二元政策 ,引起 了城 乡结 构 失衡 ,导 致 了严 重的 三农 问题 。 反过 来 ,这些 问题又 限制 了城 市化的发展 ,成 为 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 。比如城 乡收 入 差距过大 ,农 民太 穷 ,造成需 求不足 。 正 是 农 民 购 买 力 不 强 , 导 致 工 业 产 品 过 剩 。 同样 ,也 因为 城镇 人 口过 少 ,造 成 农 产 品 的 过 剩 。 可 见 , 农 业 农 村 、 农
从 农业 吸纳 资本等要素 。农业应获 得与工
业 平等 发 展的 机会 与权 利 ,并 成 为接 受 “ 助”的部 门。这个 阶段就是二 元经济 补
展, 使农民收入有更高的增长 。 现在如果还 不能统筹考虑工业和农业、 城市和农村 , 支 持农业和农村的发展 ,要想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 ,是根本做不到的。 5 统筹城 乡发展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关 、
18 年 翻两 番 ,一 个是 全 国人均 G P达 到 90 D
2、统筹 城 乡发展是我 国工业化进 入 中期阶 段的 必然选 择 。 我 国工业化进入 中期阶段 ,客观上为 城 乡统筹 创造 了前提和条件 。根据 世界经 济 发展 的普遍规律 :工业 化发展通 常经 过 三 个阶 段,即依 靠农业积 累建立 工业化基
化 、城镇 化等等 ,一系列 改革使 一个 l 3 亿人 口的东方大 国告别 了贫困 、解决 了温 饱。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
会主义现代化 的新时期 ,工业 化在加速 , 城市化在推进 。然而 ,由于计划经济年代 城 乡差别发展的 旧战略和城 乡失衡的 I体 3 1
键。 胡锦涛指 出实现社会和谐 ,建设美好 社会 ,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 想 ,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懈 追求 的一个社会
对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思考
![对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3c76b63b43323968011c928f.png)
对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思考邹立君(湖南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师范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摘要:本文分析了统筹我国城乡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其作出了理性思考.即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不能让城市薄弱学校走向被遗忘的角落;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应该是对城乡各级、各类、各种形式教育的大统筹;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对教师资源的统筹;统筹城乡教育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战略和全局高度破解“高等教育情结”、解决投资教育的问题和政策配套问题。
关键词: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改革开放以来近30盔l Z.我国教育发展的成就令世界瞩目。
从规模上看,到2005年底。
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已经超过了95%.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也分别达到52.7%和21%。
教育发展在总体格局上基本达到了人均G D P3000美元国家的水平。
随着我国教育规模的扩大.人民群众的受教育机会大大增加了,人民群众理应对教育感到越来越满意。
然而.教育在社会上的“口碑”并不高。
许多时候甚至还有些责难(不排除其中的一些非理性成分)。
一份2005年中国教育满意度的调查表明.公众对教育的总体情况处于低满意度状态,77.8%的公众对教育的总体情况很不满意、不太满意。
这说明我们的教育是有问题的,而且问题还不少。
为此,笔者认为,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实现中国教育全面、协调发展,有必要对统筹我国城乡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作出理性的思考。
一、统筹我国城乡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农村教育极其落后。
农村教育落后到什么程度。
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的评价是“整体薄弱”。
整体薄弱意味着农村教育落后不只是在某个方面落后.而是在教育投入、办学条件、教师质量、教育质量等各个方面的落后;不只是义务教育落后,从幼儿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各个层次和类型的教育都落后:不是某个时段的落后.而是一直以来就如此并随着城乡经济发展差距的扩大而愈趋落后。
过去农村突击“普九”.短期内扩建了一批校舍,虽然实验仪器、音体美器械等必要的教学设施极度匮乏,但还可自慰的是“农村最好的房子是学校”;现在只要深入农村,就会发现许多学校不仅还是“空壳学校”,而且连过去聊作自慰的“空壳”都已经破败不堪。
统筹城乡资源配置的几点思考
![统筹城乡资源配置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ebd8a3024a7302768e99393b.png)
统筹城乡资源配置的几点思考城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施“城市优先”的资源配置方式,这种掠夺农村资源的发展模式在相当长时期内保证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阻碍了城乡资源的正常交换。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为主题,明确提出要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
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我国城乡资源配置现状,统筹我国城乡资源配置,是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途径。
一、我国城乡资源配置的主要问题1、城乡土地资源配置不合理近些年,在城市优先发展这一非均衡发展战略的惯性推动下,大量农村土地资源被廉价地用于城市现代化建设,剥夺了农民依法享有的承包地使用权、经营权、收益权和处分权。
我国法律规定的对征用农民土地的补偿仅仅包含农民丧失土地后部分经济成本,补偿上线远远小于农民丧失土地的综合效益,“以地生财”成为“第二财政收入”,还滋生了大量“寻租”行为。
同时,我国每年城镇发展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要占用大量高等级耕地,而补充的耕地总体质量不高,严重影响我国耕地生产能力,威胁国家粮食安全。
2、城乡资金资源配置不合理长期以来,我国资金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城市偏向,农村金融体系的发育和制度安排逐步边缘化、空洞化,各类金融对农村部门和城市部门差别对待,对农民和乡镇企业设置了更高贷款门槛,农村金融资源严重不足,突出表现为农村资金大量向城市“倒流”。
农村信贷成本高、数额小、风险大,这导致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缺少资金回流的商业机制,“存多贷少”,存贷差不断扩大,原来就非常稀缺的农村金融资源大量流失,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资金只能更多地依赖体制外非正规的金融融资渠道,农民受尽“高利贷”之苦,农村经济发展成本增大。
3、城乡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一是城乡劳动力资源分配不合理。
主要表现在农业产值所占GDP的比重较少,但消耗的劳动力资源过多。
二是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f316f616376baf1ffd4fad0d.png)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几点思考——以平度为个案5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经历了一条先农村、后城市,然后进行统筹城乡综合改革三大阶段。
统筹城乡发展成为探索中国推进制度转型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战略。
近年来,平度市在规划编制、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镇村建设、体制机制改革、人力资源开发上六管齐下,着眼于整个市域范围,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努力走出了一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平度市城乡统筹发展的现状近年来,平度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努力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有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一)以规划为引领,城乡统筹推进。
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发展的纲领性规划,是城市各项建设的战略空间部署。
平度市都把科学规划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龙头、推动科学发展的引领。
一是坚持全面统筹发展的理念,科学制定规划。
《平度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清晰的规划出平度的产业发展布局、城镇发展布局和生态建设布局,体现了平度从单纯注重城市发展转向更好地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区域的互促共进,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转向更好地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更加注重完善城乡功能,营造良好人居环境,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二是着力落实规划,城乡协调发展显成效。
平度市按照辐射力强、影响面广的高起点规划要求,把城区作为发展的重点,按照“南拓、北展、东西扩”的城市总体布局,全面构筑以东部经济开发区、南部生态商务区、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区、北部生活商业服务区为支撑的中心城区发展新格局。
随着城市面貌日益改观,城市功能愈加完善,市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
今年,平度市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根据青岛市有关新型农村建设的相关部署,计划启动建设45个左右的新型农村社区,致力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二)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如皋市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几点思考
![如皋市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fbbd7ec30508763231121212.png)
如皋市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几点思考作者:司祝建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下半月》2012年第10期近年来,如皋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深度融合发展为路径,着力推动先进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初步建立起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探索出一条具有如皋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
一、以“三化”互动并进为路径,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互动并进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坚持“三化”互动发展,才能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驱动力。
以工业化为“火车头”,拉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工业化是推动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最根本途径,工业发展的物质和技术积累,为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繁荣农村经济的进程。
以城镇化为“发动机”,驱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小城镇是连接城乡、工农的纽带,是农村社会公共品的提供基地和服务载体,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点。
以农业现代化为“助推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推动农业现代化,不仅提升了农业发展水平,而且使更多农业人口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
必须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促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着力加快农民致富步伐保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既是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的重要内容,更是农业农村全局工作的重要任务,必须紧紧围绕城乡居民收入五年倍增计划,扶持农民兴业、鼓励能人创业、保障人人就业,加快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
充分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
对统筹城乡发展的几点思考
![对统筹城乡发展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f7b04dd16f1aff00bed51ea9.png)
改革 开放后 , 实行城 乡分 离 的工业 化模 式 , 农产 品生 产 、 通和加 工没有 形成 有机联 系 , 民难 以分 流 农
享农产品的加工增值收益 ; 农村工业在 国内市场与
国际市场对 接后 , 发展 空间受 到 明显 制约 , 吸纳农 村 剩余 劳 动力 的能力 减 弱 , 直接 和 间 接地 影 响 到农 民
( 摘 要] 统筹城 乡发展是贯彻落 实党的十七大、 十七届三 中全会精神 的必然要求 , 也是 贯彻 落实科 学发展 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 。实现统筹城 乡发展的关键是 “ 以工促 农 , 以城 带 乡” 。为此要 统筹城 乡一体化的
发展规 划, 弱化 并直至取 消城 乡二元经济结构, 构筑 以城带 乡梯度推进 的农业发展体 系。 [ 关键词] 统筹城 乡发展 ; 科学发展 观; 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
计划经济时期, 为了维持资本密集型城市大工业 的发展 , 国家将资金 、 、 技术 人才等生产要素集中投 向 城市, 同时依靠农业积累支持城市工业发展。改革开 放后 , 一方面 , 农村的资本、 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 在经济效益驱动下 , 逐步向城市转移和集聚; 另一方
农产品剪刀差 , 将农业剩余转为工业积累; 另一方面
6 4
面, 国家在基础设施和科教文卫等公共服务设施投入 上, 继续 向城市倾 斜 , 村却 在一 定 程 度上 只 能依 靠 农
自我积 累 , 三统筹 、 如“ 五提 留”进行相 应 的基础 设施 , 和公共 服务设施建设 , 由此造 成 了城 乡在 基础设 施 和 公共服 务设施等各 方面 的差距 不断扩 大 。
二 、 筹城 乡发 展 的现 实基 础 —— 我 国 已进 入 统 “ 以工促 农 、 以城 带 乡” 的发展 阶段
关于农村改革我们要进行几点思考
![关于农村改革我们要进行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aa75d13a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f6.png)
05
结论
Chapter
农村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再次得到强调
农村改革对于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至关重要,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 之路。 当前,我国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城 乡差距依然较大,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全党工作 的重中之重。
推进农村改革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 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优化金融政策
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应农村实际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加大对农村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 融资保障。
建议二:加大资金投入
增加农业补贴
加大对农业生产的补贴力度,特别是对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的 补贴,提高农民的收益水平,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农村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提高农村地区的交通、通讯和生产生活条件。
引进高端人才
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科技人员等高端人才到农 村就业创业,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 支持。
04
农村改革的成功案例
Chapter
案例一: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
总结词
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是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积极的 作用。
详细描述
通过土地流转,将土地集中到农业大户和专业合作社手中,实现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 率和农业生产效益。同时,土地流转还有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支持农村公共服务
增加对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 教育、医疗和文化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建议三:优化产业结构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05870cfcf12d2af90342e669.png)
Reflec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Balancing Urban and Rural
作者: 陈发初
作者机构: 荆楚理工学院思政课部荆门448000
出版物刊名: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35-37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期
主题词: 统筹城乡发展;主体;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司化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在前期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在新的基础上,更有效实现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必须进一步明确统筹城乡发展的主体;将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心工作置于农村赶超城市方面;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借助农业股份公司的核心力量实现农村公司化、农业企业化、农民市民化。
关于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几点思考
![关于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5f53ef48b307e87101f6967a.png)
工 业化 的 主要原 因。 社 会 主 义市 场 经济 体制 需 要新 型 的户 籍制 度 与 之 相适 应 。户籍 制 度必 须通 过 改革 还其 本 来 面 目,
、
弱化户籍制度 的附加 内容 ,使户籍制度成为一个单 纯 的人 口登记 制 度 ,使城 乡 居 民具有 平 等 的社会 权 利。具体来说应该把握两点 : ( 1 )实行统一 的户 口 ,取 消 城 乡 的户 口差别 ,取消 户籍 的区域 歧视 , 解决 “ 人户分离”的问题 。 ( 2 )户籍和社会待遇 脱钩。只有打破旧有 的城乡二元结构 的束缚 ,并在 城乡之间采取统一 的经济社会政策 ,使包括劳动力 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可以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 ,才 能为 城 乡一体 化发 展铺 平道 路 。 二 、统 一 城 乡公 共产 品投 入 制度 ,促 进 公共 资 源均 衡 配置 长 期 以来 ,我 国城 乡 分割 的二元 结构 决 定 了公 共 产 品 的供 给 城乡 有别 。城市 公共 产 品供 给 由政 府 手 包 办 ,农 村 公 共产 品则 由政府 主 导 、农 民 “ 埋 单 ” ,导致农 村 公 共产 品供 给 严重 不 足 ,农村 社 会 事 业发 展 滞后 。近 年来 随着 政府 投 入 持续 加 大 ,农 村公共产 品供给规模和结构有明显改善 ,但城乡间 供 给水 平仍 存在 巨大差距 。 ( 一 )农村 公 共产 品供 给现状 1 .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 。农村普遍存 在公 共 基 础设 施 建设 不 能适 应农 村 经 济发 展 和农 民 生 产生 活 的需 要 ,主要表 现 为 :农 业水 利 设施 老 化 失修 ,抗灾能力弱 ;农业机械化程度低 ;农村交通 不便 、电网老 旧、电价昂贵 ;新兴 、现代公共产品 发展缓慢 ,农村供气 、供热 、供水等建设几乎 尚未 起 步 … …同 时 ,科 、教 、文 、卫 等农 村亟 需 的公共
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几点思考
![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e46e85c90c22590102029d7d.png)
四区联动乡镇统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十四五”时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
![四区联动乡镇统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十四五”时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b087f65e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e6.png)
2021中国发展观察智库论坛四区联动乡镇统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十四五”时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陈雪原习近平总书记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要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
而着力解决好过去积累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出发点。
近期我们开展了与北京市、区、镇农口相关部门,乡村两级集体经济组织以及专业合作社等一系列调研座谈,针对城市型集体经济治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转居满意度等问题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
在此基础上,结合沪、津、粤、浙、鲁、陕、黔等地乡村振兴实践经验,就“十四五”时期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中的若干重要问题,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在于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培育乡村地区的增长极,改善城乡关系,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应作为“十四五”时期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进而提纲挈领,构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政策体系。
一是城乡收入差距下降地区之间不均衡。
2019年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2.64,北京市为2.55,浙江省为2.01,天津市为1.86,上海市为2.21。
考虑到作为农村发展的外部环境,当前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已经发生重要转变的条件下,缩小城乡差距的首要着力点应该放在激活乡村地区的内在增长动能和活力上。
二是整建制农转居为标志的城市化政策供给不足。
整建制城市化,较比过去的渐进式城市化,是加快城乡社会结构快速转型的重要形式,势必将对集体资产监管体制、集体土地利用制度、集体资金使用制度、社会管理主体与农业农村行政管理机构等带来深刻的变化和影响,目前大多数地区缺乏理论和政策储备,需要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前予以系统性谋划。
三是破除城乡组织二元结构是激发农村内生动力的关键点。
城乡组织二元结构主要表现为与城市经济高度组织化相比,“村自为战、户自为战”发展体制格局下农村地区组织的分散化以及由此导致的土地等资源要素利用中的碎片化、低效化,是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制约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2- 10- 18 作者简介:叶帆(1975-),男,江苏泰兴人,教研二处主任科员,副教授,从事经济学教研工作与研究。
—1—
三、加大对三农的财政金融扶持力度
1.推进农村金融制度改革。资金缺乏是制约农村发展的 症结所在,目前农村的金融机构主要以农村信用社为主,远 不能适应农业农村发展的需要。因此,要进一步健全农村金 融体系,引导各类商业银行在农村设立金融网点,鼓励发展 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等适合农村特点 和需要的新型金融组织。现有的贷款渠道如农村商业银行贷 款门槛太高,利率接近高利贷,农民资金互助社有关政策很 好,但运作不规范、存在不稳定因素,要出台相应细则规范其 操作程序。要开发适合三农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建立担 保机构,积极探索宅基地、农民林地、农业机械等抵质押贷款 方式,切实解决农民担保难、贷款难的问题。
2013 年第 3 期 总第 185 期
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No.3,2013 Serial No.185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几点思考
叶帆
(中共泰州市委党校,江苏 泰州 225300)
摘 要:农村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和基础、重点和难点,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虽然城乡差距可通过市场的配置在漫长的经济运行过程中自动予以克服,但仅靠市场来缩小城乡差距是一个漫长的 过程,政府在其中的作用往往能取得赶超的效果。应当把促进土地、资金、技术等优质要素流入农村作为下一步推进城 乡一体化的关键,以工业项目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并推进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基础设施等的 一体化,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
四、培育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从中国农业经营主体的现状看,目前有两大困境:一是 “非农化”,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 二、三产业就业;二是“弱质化”,大量青壮年农村劳动力转移 就业。当下的农村,有的村都变成了“空心村”,剩下妇女、儿 童、老人所谓的“369 部队”,新生代农民又外出打工,不愿种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适度规模;公共服务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 291X(2013)03- 0001- 02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 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 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研究表明,城乡一体化 将经历两个阶段,单向的城乡一体化和双向的城乡一体化。 首先是在工业化的带动下,农村要素向城镇的集聚过程,而 后是一个由城镇向农村的扩散过程。虽然城乡差距可通过市 场的配置在漫长的经济运行过程中自动予以克服,但仅靠市 场来缩小城乡差距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政府在其中的作用往 往能取得赶超的效果。目前中国还处在城乡一体化的第一阶 段,但部分地区也已经开始呈现城市要素要农村流动的趋 向。为此,立足长远,应当把促进土地、资金、技术等优质要素 流入农村作为下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关键,最终实现城乡 融合。建议下一步的城乡一体化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2.创新财政支农方式。目前各类政府支农资金不少,但效 果不一,有必要拓宽和创新财政支农思路和工作机制。一是转 变财政直接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方式,将一部分财政资 金转为村集体参股龙头企业的股份,使村集体随着企业发展 相应增加收入;二是转变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方式。由主要扶 持农民转为扶持村集体与扶持村民相结合,扶贫资金中安排 一定比例给村,通过在工业园区建标准厂房等措施,达到吸 引社会资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的目的。
藏、市场等配套体系,使农民不但在生产环节,而且在加工流 通环节都能够取得收益,得到更多的收入。
二、着力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在维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稳定的基础上,将家庭分散经 营向规模化经营转变,是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推进农业产业化所必须实现的一个突破,也是一个重大难 点。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解决了耕者有其田,解决了当 时八亿农民的温饱问题,而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适度规模 经营问题,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著名经济学家 厉以宁认为未来农村种田主要是三种人,一是种植能手、种 植大户;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三是农业企业,带着资本和 技术下乡。这三种人种田都需要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做支 撑。当前,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规模经营有 了一定的发展,但千家万户小农业的经营格局还难以改变, 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带动面还不广,处在“小马拉大车” 境地,不仅阻断了产业链的连接,延缓了农业机械化的进行, 而且阻碍了优质、标准、无公害生产技术的使用与研发。因 此,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的新形式,大力发展规模农业、高 效农业、设施农业。同时,大力扶持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业 龙头企业发展,在规范经营、利益分配、监督约束等方面强 化管理和服务,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要借鉴先进地区承 包地经营权流转及在其基础上出现的工商资本参与农业产 业结构调整的经验,如苏南等地土地规模经营发展迅速,苏 州昆山农户户均土地达到 146 亩。他们的经验有两条:一是 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租赁市场建设,二是大力推进 土地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大大降低了农业规模经营的交 易成本,提供一个能迅速把土地集中起来,又不侵犯农民产 权的制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