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安徽大学年计算机学院学术型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812修订本)

一、培养目标

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热爱祖国,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献身科学的精神,自觉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1.具有坚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系统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并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与作风;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言。

2.研究生毕业后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从事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科学的教学、科研和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规划、组织、设计与开发等工作。

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智能软件

2.并行算法

3.数据库与web技术

4.中间件技术

5.智能计算理论与应用

6.智能信息处理

7.智能算法及应用

8.图像处理与识别

9.信号处理与模式识别

10.机器学习及应用

11.信息安全

12.计算机网路

13.信息检索

14.计算机视觉

15.嵌入式系统

16.数据挖掘

17.计算机图形学

二、学习期限

硕士研究生的基本修业年限为二至四年。

硕士生应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若提前完

成培养计划,需提前申请,经院学位委员会审查,学校批准,方可进行论文答辩毕业,获得硕士学位。

四、学期安排

实行五学期制,上半学年分春、夏两个学期,下半学年分秋、冬两个学期。每门课程原则上在一个学期集中授课。暑期由各培养项目组自定,主要用于科学实验、社会实践等环节。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课程总学分数:不少于30分)

1、学位课程

公共课程与一级学科通用课程属学位课程,学分分别为7学分与8学分,修课时间为第一学年;学位课考试成绩必须在75分以上方可申请学位,否则需重修。

2、专业必修与选修课程

此类课程的修课学分要求不低于15学分,主要开设专业或培养项目课程,修课时间为第一学年至第二学年秋冬学期;非学位课程须取得60分以上或合格以上方可取得相应学分。

六、其他培养环节

此培养环节共20学分,其中中期考评1学分;学位论文9学分;其他实践实验科研环节10学分,包括科学实验、文献综述、实践活动、学术交流、参加导师或学科点的科研课题等,具体由导师组商定。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进行。

对跨专业报考的研究生,导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要求研究生补修2—4门专业课程,随该专业本科生上课,不计入总学分,修课时间为第一学年。补修的课程从以下课程中选择:离散数学、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补修的课程均需取得60分以上为合格。

七、中期考核与分流

中期考评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秋冬季学期。通过考评的,进入其他模块的培养环节;未通过考评的,另修满8学分(3—4门课程);成绩合格,符合毕业条件的,准许毕业,发给研究生毕业证书。

八、培养方式

所有理论课程学习必须在硕士生的前三学期全部结束,而后进入其他培养环节。教学实践是培养学术型研究生的重要环节,应纳入培养方案中统一安排,一般在第三、四学期进行,内容为协助导师指导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工作或为本科生辅导、指导实验等工作。学术活动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工作内容主要有:(1) 在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2篇,鼓励参加专业学术会议1-2次;(2) 为本专业高年级学生(含硕士生)或教师作学术报告1-2次;(3) 协助导师完成科研项目中的1-2项具体工作,并写出总结报告。

1.培养方式实行指导教师负责与教研室及硕士点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办法。整个培养过程由导师负责具体指导,导师应在思想道德和业务学习两方面关心和教育硕士生,引导他们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道路。同时,重要的教学环节可通过教研室或硕士点指导教师委员会集体讨论后,根据讨论决定的方案实施,以发挥教研室或硕士点的集体智慧。

2.硕士生培养工作应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因材施教,结合硕士生的研究方向和特点,制订个人培养计划。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应贯彻课程和论文并重的原则,即硕士生既要系统学习理论,也要进行较深入的科学研究,特别是加强硕士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3.政治课教学除在课程设置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列入必修课外,应与经常性的政治、思想、纪律和理想教育相结合,对硕士生加强形势、政策、法纪、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教育,组织硕士生参加政治学习、社会实践、咨询活动和公益劳动。

九、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硕士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硕士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分析综合及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学位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开展,具体要求有:

1.各研究方向的硕士生的研究课题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于第四学期前确定。

2.硕士生应在第三学期末写出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内容包括:立题意义,文献综述初步,研究计划与目标,主要技术(或理论)难点及拟解决方案等。开题报告应由硕士生本人向硕士生点指导教师委员会宣读,在听取意见并修改后提交正式书面报告。

3.经中期考核合格者(一般在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初),进入学位论文和撰写学位论文阶段。

3.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要把重点放在对选题和动手能力的训练上。对于实践性强的课题,论文应有实验研究和验证。每月至少一次向指导教师汇报论文工作的进展情况,论文工作中期应作“课题进展报告”,以确保学位论文的进度与质量。

4.学位论文书写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位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论文评阅及答辩工作按安徽大学研究生工作细则的有关条款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