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中城市风貌特色的挖掘与塑造

城市规划中城市风貌特色的挖掘与塑造
城市规划中城市风貌特色的挖掘与塑造

城市规划中城市风貌特色的挖掘与塑造

摘要:本文对河浦片区城市风貌特色进行分析,提出城市风貌特色的塑造方法,并从重点路段控制、重要景观廊道、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和重要景观节点四方面对

河浦片区城市风貌特色规划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城市风貌特色河浦片区规划1、

引言风貌特色是一个城市形象的重要体现,它使城市得以延续、发展并发挥

其传播文化的基本功能。然而由于缺乏正确的建设理念作为指导,很多城市在发

展中逐渐丧失自身的特性,造成“千城一面”的现象,制约着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在此背景下,做好河浦片区城市风貌特色规划,保护片区原有的风貌特色,进一

步挖掘有个性化的城市风貌特质,成为片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关键。

2、河浦片区风貌特色概况2.1 地理位置与规划范围规划区位于汕头市濠江区

河浦街道辖区范围内,由河北、河南、河东、楼下和肚桥五个居委的大部分用地

共同组成,四至范围为:东至河浦大道,西临汕湛高速汕揭段,北与河浦入口片相

衔接,南至玉岗路。

2.2 自然条件特色河浦片区由于西北多山,东南濒临江海,全乡形成了西北高、东南低的倾斜地带,把整乡分成三级阶梯:第一阶梯是山峦起伏、宜于造林

种果的山峦地带。大脚虾、石音坑、铁鸟坑三个水库便镶嵌在这群山之中。第二

阶梯是半丘陵地带,水田、旱园交错期间,现在的住宅区也位于该地带内。第三

阶梯是建国后由鱼塭围垦而成的几千亩塭田的冲击地带。这些塭田地质肥沃、渠

道纵横、灌溉便利,是现在全乡的主要谷仓。规划区位于第二阶梯上,东邻河浦

都市生态园,西靠东山风景区,西北面紧依丹樱生态园,西南接近国家AAAA 级

旅游景区中信高尔夫俱乐部,形成良好的山、水、田生态格局。

2.3 文化特色河浦有陈憺墓、钟英墓葬、陈家祠、叠石山、宝峰岩寺、龙头厝、陈星阁故居和新宫寨门等文化价值较高的文化遗迹,也有陈憺、陈英猷、陈

泰年、陈作舟等卓越的历史文化名人。河浦当地有着丰富的民间文化活动,河浦

人以跳河浦英歌舞的形式游神赛会,庆祝节日;河浦剪纸是当地民间美术的珍品,是“民间艺术之魂”,河浦剪纸具有独特的风格,在当地拥有不少剪纸艺人;当地

文化组织如河浦纱帽池潮乐社等活动丰富,深受群众喜爱。这些都是城市历史积

累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饱含滨海乡土的文化底蕴和当地纷呈的文化特色。

3 河浦片区风貌特色规划3.1 城市风貌特色的塑造方法(1)对现有物质环境

要素进行全面整理,创造生态环境优美的高质量的实体环境;(2)突出自然空

间特色,引入城市空间带的概念,使自然空间和城市空间相互交融发展,提高整

体环境质量;(3)延续历史片区和地段的文脉肌理;利用土地区位价值,突出

现代城市建筑景观,发掘城市的场所个性和特点。

(4)形成合理的建筑高度控制和引导分区,使规划区建设满足城市干道、

城市景观视线要求。

3.2 片区城市风貌特色规划3.2.1 重点路段控制要求(1)总体设计意向利用

各种自然和人工要素,体现所经风貌区的景观特点,形成“丰富多彩”的道路景观

特色。

(2)特殊控制要求a、河浦大道从北往南景观风貌变化:自然生态风貌——

特色安居风貌——都市田园居住风貌——人文风光居住风貌——综合配套服务风貌。

城市设计要求:打造层次丰富的,集自然生态景观、都市田园居住、人文风

光居住和综合配套服务于一体的景观带,营造起伏有致的建筑轮廓线。

城市特色风貌规划

城市特色风貌规划 随着万源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万源城市老城改造和新区建设的深入,城市发展和建设已经进入快车道,城市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然而在近几年的城市快速发展和建设中,城市特色面貌建设平庸无奇,千城一面,似曾相识,城市风貌特色不明显,缺乏个性,“特色危机”已成为现时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热门话题。 万源市委、市政府充分意识到特色风貌的遗失,直接关系到城市总体人居环境的提升。为全面落实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总体规划,优化中心城市的空间结构形态,塑造城市风貌特色和个性气场,提升城市内在品位和总体形象,改善人居环境,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务实创新、改善民生”的工作思路,围绕建设“山青、水秀、地干净、物整洁、人文明”的森林万源、生态万源、宜居万源目标,高标准开展城区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委托陕西中晟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万源市城市总体特色风貌规划》,构建以后河为轴心、新老城区功能配套一体的城市发展格局。 同时,城市特色风貌建设应严格坚持“五项”规划原则:一是把握整体、突出重点原则。首先要把握城市总体环境风貌、总体空间形态、廊轴系统、色彩体系、山体景观和滨水景观以及建筑风格的统一协调并在总体控制的原则下,突出重点,突出本次规划要解决

的主要问题,通过滨河景观的打造、外围山体景观的保护及营造,城市重要节点的强调来塑造城市的整体风貌特色。二是继承、尊重、展望原则。风貌特色规划不仅要继承和延续万源城市的历史脉络、风俗习惯、文化底蕴和地域特征外,而且更应强调万源山地城市的现实情况,尊重万源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水体景观,在继承、延续、创新的同时,还要展望未来,规划要高起点、高标准、有深度,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三是特色、文化、个性原则。每一个城市都得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有自己的文化底蕴。万源城市的山、水、城、人等主要体现实体,是万源城市魅力的体现,加之文化、历史、风情等是万源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名片。四是生态优先、环境利用原则。万源城市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城在山中、山在城中、人在山水中”是万源城市的鲜明写照。规划在保护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要充分利用城市的山水资源,通过显山、露水、增绿、透脉、弘文、辟场、留廊等手段,打造山、水、城、绿相融的川陕魅力城市和山水园林城市。五是系统规划、动态塑造、弹性实施原则。万源城市的风貌特色塑造必须通过系统的整体规划,由于城市建设在这方面欠帐较多,所以城市特色建设不可一蹴而就,只顾眼前利益,要有一个较长的时间和动态的过程,同时在实施中要有弹性,要留有余地,保证规划的有效和顺利实施。

浅析如何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融入城市的地域文化

浅析如何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融入城市的地域文化 浅析如何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融入城市的地域文化 摘要: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充分尊重城市的历史,尊重自己国家和民族传统,运用城市规划去表现城市的人文内涵,用独特的城市地域特色,充分展示城市丰富的历史文化风彩,强化城市地域特色。城市地域特色是受多方因素影响的,在城市规划中注重城市特色的创造,使城市既有地域性,又富时代气息,以绚丽多彩的姿态迎接二十一世纪的到来。每个城市都在不断地追寻着属于自己的特色定位,合理的城市规划才能有效的延续并扩展城市特色,促进城市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城市文化;地域文化 Abstract: should fully respect the city's history in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respect for their country and national tradition, to show the city humanities connotation with city planning, us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city unique, fully display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wind color rich, strengthening city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City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is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 to create a focus on city characteristics in the city planning, the city is a regional, and rich flavor of the times, to greet the arrival of twenty-first Century to blew attitude. Each city are constantly in pursuit of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own orientation, city planning can effective continuation and expansion of the city characteristic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further. Keywords: city planning; city culture; regional culture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前言

城市景观风貌

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城市风貌规划——以山东省威海市为例 作者:俞孔坚奚雪松王思思发表:《城市规划》2008(03):87-92 [评论] 摘要:在全球化与快速城市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城市的风貌特色正逐步消失,城市的景观与风貌规划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城市风貌规划的概念与研究进展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城市风貌规划途径。并以威海城市景观风貌研究为例,进行理论与方法的探讨。 关键词:山东省威海市风貌基础设施生态 1 引言 全球化与快速城市化使中国城市的地方特征和城市风貌特色正逐渐丧失,已经成为中国当代城市的一个重要问题(吴良镛,2002;仇保兴,20 04、2005;阮仪三,2004;蔡晓丰,2005)。因此,城市风貌特色作为极具价值的“稀缺性”资源,正在发展成为政府经营城市的重要手段和参与全球化竞争的锐利武器(蔡晓丰,2005)。 2 相关概念与研究进展 2.1城市风貌、城市特色与城市风貌特色 城市风貌被学者们理解为城市的风采容貌。简单地说,就是城市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及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内涵的总和。在中文语境下,风貌中的“风”是“内涵”,是对城市社会人文取向的非物质特征的概括,是社会风俗、风土人情、戏曲、传说等文化方面的表现,是城市居民对所处环境的情感寄托(Cornelsn aned Franz,1995),是现象学者所描绘的那种充满于城市空气中的“氛围”(Norberg-Shulz, 1979);“貌”是“外显”,是城市物质环境特征的综合表现,是城市整体及构成元素的形态和空间的总和,是“风”的载体。有形的“貌”与无形的“风”,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形成特有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取向的城市风貌(池泽宪, 1989;朱旭辉,1993;Cornelsen and Franz,1995;Taylor,1999;蔡晓丰,2005;陈艳、洪再生等,2006)。

地域特色城市规划展览馆展示形式.docx

地域特色城市规划展览馆展示形式城市展览馆实际上并不是一个新兴的概念,它的诞生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但在我国而言。它却实实在在的是一种全新的建筑形式。城市展览馆在我国虽然较为新颖,但却会越来越得到人们的熟悉。实际上,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成就的不断取得,以及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进行,社会上对城市规划展览馆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同样的,也有越来越多的城市顺应这一时代潮流,建设了属于自己城市的规划展览馆。而下文就基于城市地域特色的城市规划展览馆展示形式展开了探究。 1城市规划展览馆概述 城市规划展览馆的建造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将城市的发展路径、发展历史、以及城市所独有的文化、精神属性向大众所展示。这样的建造目的就已经将城市规划展览馆的展示形式做出了限定,其展示的必然是自己所属城市、所属地域的特色。也就是说,城市规划展览馆其展示内容是有限制的,需要细细思量才能将一座城市的底蕴以一个小小的展览馆的形式表现出来。自我国进入改革开发以来,经济春风的吹拂下,城市建设和规划日新月异,但与此同时,伴随着城市建设在规划与速度上的成就,城市其文化底蕴与精神风貌却远远不能与规划、建设速度相比较。基于这点,越来越多的城市掀起了建设城市规

划展览馆的浪潮,力图通过展览的形式凝聚人心、增加城市底蕴。但是,城市规划展览馆虽然建立了,要怎样的展览才能将城市的底蕴表现出来又成了众人的难题。值此之际,地域特色与城市规划展览馆之间的联系开始得到众人研究。 2地域特色与城市规划展览 2.1地域特色 什么是地域特色?通俗的讲,地域特色就是让你一想起一个特定的事物,就会联想到某个地域的存在。我国学界对地域特色有其独有的理解,大多数研究者同意地域特色是以国家或地区、民族为地域单位,由当地人民群众创造和传承的一种生活文化。它在人类群体生活的基础上,依附于人们的生活、情感、习惯和信仰而产生,服务于人们日常的生活生产活动,并在不同的时代进行着发展和演变,经过千百年历史的不断积淀,而在某一地域形成了一种社会性的、趋同性的生活模式。地域特色具有地域性、传承性、变异性等特征。随着时间进入21世纪,人们潜意识以为地域特色在社会上已经被弱化,但事实并不如人们所猜想的那样,虽然在各色文化的冲击下,古老的地域特色在逐渐消失,以至于人们都在争相奔走呼吁,要保护现存的地域特色。然而实际上,消失的只是不合时宜的,落后于整个时代的传统的地域特色,而新的顺应时代特点的全新地域特色则从消失了的地域

城市风貌规划编制要求内容

风貌规划成果所含内容 风貌规划是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引申出来的一项重要的专项规划,对城市整体意向的形成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如果按照正常程序将经历:现状风貌调查与评价阶段、城市风貌规划大纲编制及大纲评议阶段、城市风貌规划方案的编制阶段、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风貌规划这样四个阶段,规划周期长,且花费巨大,很多城市并不会按照这样的步骤一步步走下去,他们大多希望直接得到一个最终的结果。目前,关于城市风貌规划的编制没有专门的规范,需要形成怎样的成果也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很多规划单位所完成的风貌规划也只是一个概念性的,可是实行低,还得进一步编制相关的详细规划,费时费钱。那么对于想一步到位完成风貌规划,我们应该形成怎样的规划成果呢?结合遂宁市城市风貌规划的一些感受,我来谈谈城市风貌规划成果内容问题。 城市风貌规划成果内容应该包含三个部分,分别是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具体涉及如下内容: 一、规划文本 规划说明书及相关专题研究。 规划文本要求能够规范、准确、肯定、清晰的表达规划意图和目标,而对有关内容提出规范性要求。主要内容要求如下: 1、前言 说明本次规划编制的依据和背景。 2、城市概况 包括城市的地理位置、经济特征、自然特征、历史沿革、所处地理文化圈层特征和中心城区概况。 3、风貌规划项目说明 包括本次规划的规划范围、规划内容和要求。 4、城市风貌现状分析 (1)城市风貌地理文化圈层分析。 (2)市域风貌整体格局和重点旅游景区风貌特色分析。 (3)城市总体风貌分析,含城市总体风貌特征、城市风貌格局、城市轴线、城市天际线和滨水风貌的分析。 (4)土地利用和主要交通道路分析。 (5)城市历史人文景观风貌分析,包含历史人文特征分析,历史人文景观的现状分析。

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分析

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和修建性 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试行) 时间:2014年03月05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武汉魅力村镇点击:522次 1.1依据为了保护历史文化资源,规范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 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 1.1 依据 为了保护历史文化资源,规范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 50357-2005)》、《武汉市旧城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2003年)、《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2013),结合武汉市历史文化资源保 护和规划管理的实际需要,制定本技术规定。 编制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应依据《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 项规划》、《武汉主城历史文化与风貌街区体系规划》、《武汉市都市发展区紫线专项规划》、《武汉市主城区紫线专项规划》、《武汉市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等上位规划及本技术规定进行编制。 1.2 作用 本技术规定是结合武汉市历史保护的特点,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 (GB 50357-2005)》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内容的深化。编制完成的保护规划和修建 性详细规划将作为武汉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1.3 适用范围 本技术规定适用于武汉市主城区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包括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及传统 特色街区)保护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其他历史文化资源集中的区域可参照本技术 规定执行。 1.4 规划编制组织、审批、修改程序 市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房屋、文物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并征求所在地区人民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的意见,依法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市规划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组织编制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修建性 详细规划。

中国十大传统民居

四合院 Siheyuan: Traditional Chinese courtyard house Siheyuan is Beijing's traditional courtyard-style residence. It is called siheyuan because the houses in it are constructed in such a way that the main house, the wing house and the house facing the main house are connected with walls and the whole complex creates an enclosed square courtyard. It has been served hundred years since this kind of architectural form first took shape. 窑洞 Yaodong:Cave dwellings on Loess Plateau Cave dwellings are found all over Northern China including Shanxi, Gansu, Shaanxi and Henan provinces along the Loess Plateau. Having selected a good place, local people would dig a large pit and dig caves at the four sides, a tunnel leading to the ground at one side and a well in the center of the pit and build low walls at the four sides. The courtyard cave dwelling is warm in winter, cool in summer along with being both rain and fireproof. The pits of different families sit close to each other. 土楼 Tulou: Ancient earthen castles of China Centuries ago, waves of Han emigrants fled south to avoid natural disasters and social unrest in northern China. They settled in the mountains of Fujian and parts of Jiangxi and Guangdong provinces. They called themselves "Kejia,” or guests, and built fortress-like tulou for protection. Within their sturdy walls, the people became self-sufficient and somewhat isolated. If enemies come, the tulou will be strong fortress once the gate is locked. A tulou can accommodate as many as 200 to 800 people. 船型屋 Boat-shaped house: Residential dwellings of the Li people in Hainan province Boat-shaped homes, also called "boat-shaped thatched cottages" are the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dwellings of the Li people in Hainan province. Although the decoration and modification of the houses may be different, their general shape is that of an inverted boat. With fences woven with coconut, bamboo and mango leaves and roofs made of thatches, coconut and sunflower leaves, the crude materials needed for the boat-shaped houses were readily available. The houses provide shelter from rain and wind, and protect its inhabitants from wild animals. The structure and shape of the houses can withstand the powerful sun, typhoons and storms. 蒙古包 Mongolian Yurt: Portable house of nomads The Mongolian Yurt, called "a vaulted tent" or "felt tent" in ancient times, is a domed pealed tent. The frame of the yurt is a supporting ring, formed by some wooden poles. The yurt's frame is covered with thick felt fastened from outside with ropes. Every yurt has an opening on the top, which provides both light and ventilation, and a wooden door facing south or southeast. The convenient design suits the mobility of the Mongolian people who live on grazing. As more and more Mongolians settle down, yurts are decreasing in number. 碉楼 Diaolou: Castle-like tower

《重庆市城市风貌特色规划设计暂行规定》

《重庆市城市风貌特色规划设计暂行规定》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五个重庆”建设和塑造城市风貌特色的要求,为强化我市城市、建筑和环境的艺术性和地方特色,改善城市品质,提高规划设计水平,现就我市城市风貌特色规划设计有关问题作如下暂行规定。 1、主城区及各区县要形成各具特色的城市整体风貌,建筑风格除有特殊要求的外,要与城市整体风格协调并充分体现重庆主城区及渝西、渝东北、渝东南各地的自然地理和历史文化特征。鼓励在城乡建筑规划设计中继承和发扬川东和巴渝地区的传统建筑以及本土民居建筑的风格。容积率在1.0及1.0以下的两江四岸头排地块及城市重要区域必须采用地方传统的建筑风格。 2、在用地面积较大的建设项目中,高层建筑应尽量不集中沿城市道路、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布置,而应在兼顾城市空间形态和项目内部环境品质的基础上合理分布,富有趣味和变化,形成较为连续的城市开敞空间系统。 3、应在符合城市规划原则的前提下,在城市的各片区形成较为协调的城市建筑高度。在对风貌有控制要求的地区,建筑高度应充分论证以提高城市景观品质,强化城市山水特征和传统文脉。 4、必须大力提倡中华文化在城市建筑风格中的传承,全市禁止在公共建筑和大体量建筑设计中采用西洋或欧式建筑风格。 5、城市建筑应立足于场地的自然和人文条件,具有自身的文化内涵和形式特征,禁止照抄照搬、盲目模仿各种异域风格和似是而非、不伦不类的低劣建筑造型设计。临街建筑物的外立面设计应体现城市街区的整体风格,形成连续协调的街道景观。 6、加强重要建筑的细部造型设计,通过对檐口、窗框线条、基座、装饰构件等部位的艺术设计,形成比例和谐、端庄大气的建筑造型,达到美观的艺术效果。

浅谈城市规划体现城市特色研究

城市规划体现城市特色必要性及方法探究 摘要:城市规划是一座城市发展的指南针,每一个城市都有代表自己特征的特色风格,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就需要将城市特色纳入到城市的总体规划中来。通过分析城市的经济/社会现状、确定城市特色元素,走可持续的城市特色发展之路来达到城市规划预期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特色;可持续 0概述 凡是美的事物都是独特而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色。城市也不例外,特色是城市魅力的风向标,是城市与众不同的名片,也是城市的灵魂和根基[1]。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建设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阶段之后,人们开始对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赋予了更多的精神和物质上的追求。原先的高速城市建设发展带来的高楼林立,城市景观单一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社会人们的审美标准和生活习惯。于是,反映城市特色、展现不同城市发展风貌的城市建设发展之路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因此,就要做好城市规划设计,设计出有特色的城市形象,显示一座城市的个性特征,体现这座城市的人文、社会、自然特色就显得越发重要。 1城市规划中的城市特色内容 城市特色不可一味的追求标新立异,城市规划在展现城市特色时应该是建立在对整座城市本质内涵深刻把握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具体而言,涉及到城市特色的主要内容有: 1.1城市地域环境特色 城市特色离不开一定的地域环境,这些地域环境往往伴随着城市的发展、演进而逐渐形成了各个时期的人类政治、经济和文化特色,具有显著的地域环境特色,在对城市进行总体规划时必须要将城市地域环境特色考虑进去。例如意大利的威尼斯经过长期的发展,将辖区内的小岛、河流链接起来,充分利用境内大量的河道运河,离海边浅滩较近等优势,逐渐发展成如今享誉世界的岛城(120多座)、水城(117条河道)、桥城(400多座桥梁)等极富地域环境特色的城市。 1.2城市历史文化特色 “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目标和抱负”——沙里宁。能够体现城市特色必然包含这座城市的人们所创造出的或者正在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集合,并将其作为城市的历史文化而予以了人格化表现出来。很显然,随着过度追求GDP、经济的增长,许多

中国十大特色民居

中国十大特色民居 1、福建土楼: 客家土楼,也称福建圆楼,是中华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 土楼民居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特点和它的建造特色都与客家人的历史有密切相关。客家人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加之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大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蒉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 这样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土楼。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龙岩、漳州等地区。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民国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参见董斌《现代风水精鉴》),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 2、开平碉楼: 广东开平碉楼交错,形成中国绝无仅有的乡间景色。碉楼中西合璧,融会了各种建筑风格的精髓。开平境内最多的时候共有3000多座碉楼,目前尚存1800多座,分布在开平15个镇、办事处。这些碉楼是上世纪开平华侨与村民主动把外国建筑文化与当地建筑文化相结合的结晶。其数量之多,建筑之精美,风格之多样,堪称世界最大的“碉楼博物馆”。 建材上,有早期的泥墙楼(用灰沙、糖、盐、蚬壳、蚝壳等混合逐层锤打夯成),中期的青砖楼(用一般的青砖加厚建成),到最后的钢筋水泥楼(用钢筋混凝土按现代建筑用料建成)。 类型上,约分三大类:一是更楼或灯楼,这种楼一般建在村头或村尾,有些建在小山丘上,供民团及更夫使用,里面有探照灯及报警器,一旦发现匪贼立即报警,让村民准备。 二是众楼,由十多户或几户人家合资兴建,这种碉楼有3~6层,每层设有2~4间房,如有匪贼或洪涝,各户人家可住进众楼,以避灾难。 三是居楼,由华侨独资兴建,用于长久居住。开平碉楼中西合璧,碉楼的造型千姿百态。 最大特点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选取不同的外国建筑式样综合一起,自成一体,既有古希腊、罗马的风格,又有哥特、伊斯兰、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的建筑要素,很难将开平碉楼具体归入国外某一个时期的

浅议如何塑造中小城镇城市风貌特色系统

浅议如何塑造中小城镇城市风貌特色系统 摘要:在我国,中小城镇数量占全国城市数量的比重较大,中小城镇的发展对我国城市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本文从城市定位、城市风貌区控制、城市名片、城市形态、城市风貌运行机制出发,对中小城镇城市风貌的相关概念、城市风貌相关理论及发展脉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总结,阐明了中小城镇风貌发展对城市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为中小城镇城市风貌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中小城镇城市风貌特色系统 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城镇化是世界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风向标。而其中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是推动我国城镇化的重要渠道。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时期,社会经济的变化使人口不断的聚集于小城镇,进而使小城镇的数量有显著增长。小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建设的不断深入,用地扩张以及结构不断重组,正推动着其空间形态快速演变的同时,城镇日新月异的建设交织着复杂的矛盾与冲突。面临诸多影响城镇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怎样去改变小城镇规划方式方法、提高规划的可针对性、完善城镇空间形态建设变得尤为重要,并需要亟待解决。 1.城市风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我国领土广阔,自然条件不尽相同,中小城镇各自有不同的地域特点,所以现如今,建筑师、规划师若想塑造有地方特色的小城镇风貌,必须要结合其所处的地域条件特点,依托当地延续的文化风俗,开展有效的建筑规划设计,才能打造出一个具有鲜明的、丰富的、具有传统文化的城市风貌。 对中小城镇城市风貌的研究可以为城市的扩张过程注入城市软实力;推动相宜目标的共识化;提供城镇景观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体制机制优化;催化聚变、提升魅力。城市风貌体现的是一座城市的精神与内涵,在提高城市整体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城市风貌特色研究是必要的,这不但可以提高整体城市风貌,还可以对城市政治、经济等多方面起到促进的作用。 2.国内外城市风貌的发展历程 1)国内。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虽然已经建立了就对历史文物和历史保护建筑进行了保护工作,但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保护的观念则是很淡薄的。国内规划界在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热潮后,开始对城市特色风貌建设的思考和研究。国内对于城市风貌的研究大致有三种种情况。一种是对城市风貌的理论性研究,一种是结合小城镇规划设计进行研究,还有一种是结合理论对某一地域典型的小城镇进行研究。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现代化的快速推进以及城市间竞争的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城市已经意识到塑造城市风貌特色对于提高城市知名度的重要性,并开始着手编制城市风貌的专项规划或者专项研究。

中国代表性古建筑及各地特色民居

中国代表性古代民居建筑 民俗文化,而民俗建筑又各具特色,欣赏起来也是别有一番风味。我们精选了 中国最美的十大民居建筑,让您一饱眼福。 1.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 原王氏后裔——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先后建成。建筑规 模宏大,拥有“五巷”、“五堡”、“五祠堂”。 其中,五座古堡的院落布局分别被喻为“龙”、“凤”、“龟”、“麟”、“虎”五瑞兽 造型,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现以“中国民居艺术馆”、“中华王氏博物馆” 和“力群美术馆”开放的红门堡(龙)、高家崖(凤)、崇宁堡(虎)三大建筑群和王氏 宗祠等,共有大小院落231座,房屋2078间,面积8万平方米。 王氏宗祠分上下两院,功能齐全,设计考究,祠前有精雕细刻的“孝义坊”。宗祠作为王氏先祖灵魂栖息的家园,1998年以来,已有数万名海外王氏后裔相 继到此观光并拜祖敬香。 2.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北距太原54公里,南距东观镇仅2 公里。它又名在中堂,是清代中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始建 于清代乾隆年间,以后曾有两次增修,一次扩建,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于 民国初年建成一座宏伟的建筑群体,并集中体现了中国清代北方民居的独特风格。 大院为全封闭式的城堡式建筑群,占地10642(约十六亩)平方米,建筑面 积4175平方米,分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大院三面临街,不与 周围民居相连。外围是封闭的砖墙,高10米有余,上层是女墙式的垛口,还有更楼,眺阁点缀其间,显得气势宏伟,威严高大。 大门坐西朝东,上有高大的顶楼,中间城门洞式的门道,大门对面是砖雕 百寿图照壁。大门以里,是一条石铺的东西走向的甬道,甬道两侧靠墙有护墙 围台,甬道尽头是祖先祠堂,与大门遥遥相对,为庙堂式结构。北面三个大院,都是芜廊出檐大门,暗棂暗柱,三大开间,车轿出入绰绰有余,门外侧有栓马 柱和上马石,从东往西数,依次为老院,西北院,书房院。

城市规划中城市风貌规划的理念方法

城市规划中城市风貌规划的理念方法 【摘要】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中的城市风貌规划尤显突出,城市风貌特色规划作为规划中较为有特色的一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将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对城市风貌特色规划的内涵问题作出解释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ities, urban planning urban landscape planning is particularly prominent, featur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planning as a planning one of the more distinctive ring, more and more people's attention. This arti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planning, the connotation of urban planning features and characteristics to explain and put forward their views. 【关键词】城市风貌规划;城市特色 城市风貌即城市的风采和面貌,是关于城市自然环境、历史传统、现代风情、精神文化、经济发展等的综合表征,既反映了城市的空间景观、神韵气质,又蕴含着地方的市民精神与科教文明。城市风貌规划就是运用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对各种风貌要素的景观设计要求和空间组合关系做出合理的安排,以形成生态和谐、尺度宜人、协调统一、视觉优美的风貌特色景观,展现城市的个性魅力。 或者说城市风貌是城市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及其所承载的城市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内涵的总和。风貌中的“风”是“内涵”,是对城市社会人文取向的非物质特征的概括,是社会风俗、风土人情、戏曲、传说等文化方面的表现,是城市居民对所处环境的情感寄托;“貌”是“外显”,是城市物质环境特征的综合表现,是城市整体及构成元素的形态和空间的总和,是“风”的载体。风貌特色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城市的物质和非物质环境形态和状态所体现出来的与其他城市不同的本质特征。城市风貌特色侧重体现的是城市整体的个性化本质特征。 1.城市风貌特色的形成 一个城市的风貌特色的形成也往往经历了较长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提炼,大浪淘沙,最终得以流传。 以杭州为例。杭州的城市特色可以概括为“三面云山一面城”,西湖像一面明镜镶嵌在三面青山组成的镜框之中。西湖山不高而逶迤清秀、水不广而风格多姿,自然与人文浑然一体、古朴与现代交相辉映。西湖自唐宋时期不断经营,明清后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西湖周边的山体控制了城市在区域的横向发展和竖向高度,独特的山体构造、城市景观与自然风景在一个空间中有机融合,既

中国各地民居的地方特色

中国各地民居的地方特色 中国民居是各地居民自己设计建造的具有一定代表性、富有地方特色的民家住宅。在中国的民居中,最具特点的民居有北京四合院、西北黄土高原的窑洞、安徽的古民居、福建和广东等地的客家土楼、蒙古的蒙古包等。 恬静舒适的北京四合院最具有北方住宅的代表性 北京四合院:分前后两院,居中的正房体制最为尊崇,是举行家庭礼仪、接见尊贵宾客的地方,各幢房屋朝向院内,以游廊相连接。 规整式住宅是中国汉族地区传统民居的主流,以采取中轴对称式布局的北京四合院为典型代表。四合院,是华北、东北地区民用住宅中的一种组合式建筑,是一种四四方方或者是长方形的院落。北京四合院虽是中国封建社会宗法观念和家庭制度在居住建筑上的具体表现,但庭院方阔,尺度合宜,宁静亲切,花木井然,是十分理想的室外生活空间。 四合院的走向一般是坐北向南,四合院中,有正房,即北房,这是院中的主房,东西两侧,为东西厢房。东西厢房比较对称,建筑格式也大体相同或相似。南面建有南房,与北房相对应。整个四合院,大都按照中国传统的习惯,采用对称的办法建筑成。平时,院门一关,处于一种完全封闭状态。一家一户,住在一个封闭式的院子里,过着一种安逸、消闲、安静的日子,享受着家庭欢欣、天伦的乐趣,自然有一种令人悠然自得的感觉。 四合院作为北京的传统民居,在元代(公元1271–1368年)已经出现。但现存的四合院大多数于清代时期(公元1644–1911年)到20世纪30年代所建筑,现在仍然在沿用。 西北黄土高原的窑洞:因地制宜、冬暖夏凉 西北黄土高原的窑洞: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农民的象征。在这里,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人民创造了陕北的窑洞艺术。 人类的居室大都因地制宜而营造,在黄土高原表现得尤为突出。世界闻名的黄土高原位于中国黄河中上游一带。生活在这一带的人们,利用那里又深又厚、立体性能极好的黄土层,建造了一种独特的住宅——窑洞。窑洞是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的有机结合,渗透着人们对黄土地的热爱和眷恋之情。窑洞有靠山土窑、石料接口土窑、平地石砌窑等多种,靠山土窑是靠着山坡挖成的黄土窑洞,这种

塑造城市风貌 体现城市特色论文

浅议塑造城市风貌体现城市特色 摘要:在全球化与快速城市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城市的风貌 特色正逐步消失,成为当代城市的一个重要问题。塑造城市风貌,体现城市特色,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竞争力,势在必行。 关键词:风貌;特色;风貌规划;建设管理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and fast city chan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chinese style and features of city is gradually disappearing, become an important problem of the contemporary city. to shape city image, showing city characteristic, optimize the environment of the city, promote a city competition ability, be imperative. key words: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landscape planning;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b83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城市风貌,即城市的风采和面貌,风是“内涵”,貌是“外显”,二者相辅相成。从美学意义上讲,是指人们对城市所进行的一系列审美活动中,在审美主客体所产生的审美意象。从城市特征上讲,城市风貌就是集城市自然环境、历史传统、现代风情、精神文化、经济发展等的综合表征,即反映了城市的空间景观、神韵气质,又蕴含着地方的市民精神和文化特质。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的控制力似乎有脱离轨道的危险。

地域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

地域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 罗靖亚 11级建筑02班 20115608 重庆的地域文化 重庆作为一个山地城市,地方特色文化已经有很久远的历史,山地建筑,山地交通,山地生活等。重庆作为我国历史名城,又融合三峡文化、红岩文化、巴渝文化、码头文化等诸多文化形态,地域特征多且明显。 吴良镛教授曾在《北京宪章》中明确指出:建筑学是地区的产物,建筑形式的意义来源于地方文脉,并解释着地方文脉,现代建筑的地区化、乡土建筑的现代化殊途同归,推动世界和地区的进步与丰富多彩。若是失去了文脉的传承,没有了地方区域特色,每个城市都将趋同而失去各自应有的独特活力。重庆相对于一般的平原城市,由于受到特殊城市地形环境的限定,使得城市风貌有两个特点:一是三维的立体城市,城市风貌的地域性较强。二是由于环境的限制,交通并不是特别方便,城市多通过内部更新来激发老城区的活力而非向外扩张。比如重庆天地,作为激发老城区活力的一片新商业区,继承了重庆当地的特色风貌,也结合了现代建筑的特点,满足功能和经济需求的情况下充分考虑了对于重庆地域性文化的展现。正是因为各种限定因素的制约,重庆发展成一座富有自身特色的山地城市,保持了自己对外的独特性和竞争力,并未因为其他不利因素而落后于其他城市。而且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不但是文脉的传承和发展,也要对一些历史建筑历史空间进行保护,城市迅速的发展,城市的趋同性越来越严重,人们之间逐渐变得冷漠,市民逐渐失去处在自己城市的归属感,那种从小生活的空间被大楼替代,城市空间应该体现出文脉的延续性、多样性、结合自然和人性化等,比如重庆的十八梯,江边的吊脚楼,磁器口古镇的巷道,这都是保有当地建筑和空间特色的场所,虽然随着城市的发展,十八梯一带的码头职能逐渐褪去,但这个片区依然居住着大量普通老百姓,具有浓厚的市井气息,是老重庆市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应当对其进行一定的保护,让那份久远的感情存活下来。 案例分析:重庆天地 重庆天地由高低村 落、文化剧场、吊脚楼、 商业主楼及精品酒店五个 精致建筑群落组成,从名 字就可以看出具有一定的 重庆地域文化特色。 从“结合山地地形” 的角度出发,重庆天地位 于渝中区化龙桥临江的坡 地,高差较大,它结合场 地的落差和坡地进行小范 围的场地改造,比如做成高低错落的小台地,形成高低村落。既顺应地势缓解了建筑对江边的压力,又为后排居民楼留出江景和通风透气的空间,江边看上来的天际轮廓线也舒缓而富有变化。这种适应地形的设计,节约了挖土填方的经济成本,而且展现出重庆的地域文化并传承和发展了传统的建筑空间形态。

中国十大传统民居及其特色

中国十大传统民居及其特色 建筑学082 108054047 葛珏骏中国传统的十大民居按地域可分为东北民居、华北民居、江南民居、岭南民居、客家民居、西北民居、西南民居、蒙古民居、新疆民居和西藏民居等十类。民居的特色形成主要是根据其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和居民的生活方式,从而形成了在功能、结构、形式上都较为合理的营造方式。 一.东北民居: 东北地区处于寒冷或严寒地区,一年之中夏季短冬季长,居住建筑对保温的高要求是重点。建筑的主要特点是层高较低,屋盖坡度较大(为了积雪保暖)墙体较厚,且多采用土坯、原木、茅草等取于当地,且孔隙率较大,导热系数较小的材料作为围护结构。较为典型的有井干式建筑、朝鲜族民居等。 二.华北民居: 华北民居为中国传统民居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经常被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标志。常以四合院形式布置,根据地方气候和文化差异而略有不同,比较典型的有北京四合院、晋中四合院等。北京四合院中间庭院较大,为正方形,多采用硬山和卷棚顶,色彩较为鲜艳;山西四合院中间庭院较小,常采用单坡顶向院内采集雨水,颜色偏灰。 三.江南民居: 江南民居是除四合院外又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布置紧凑,也常以院落形式布置,但院落往往很小,称之为天井;由于建筑成片相连不利于防火,因而有马头墙出现作为隔断之用。江南多雨水,致使形成檐廊,基本上是粉墙黛瓦,卧房常设在二楼以避免室内泛潮。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徽州民居和浙江民居。 四.岭南民居: 岭南民居主要指珠三角地区的传统民居,特点是通风良好,且受西方文化影响明显,建筑外观上有明显的西方建筑元素。墙体颜色常常为朱红色,基于风水上的说法。 五.客家民居: 客家民居是福建地区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一类传统居住建筑,常被称作“土楼”。一般由土坯做外墙,墙体厚实,整体呈圆形,体量巨大,内部房间众多。中间常有祠堂。 六.西北民居: 西北民居主要指宁夏、山西一带的传统民居,以窑洞最为典型。窑洞是一种穴居的形式,热惰性非常好,冬暖夏凉,日照问题可以得到解决,室内通风往往不畅。门面根据受力特点和地方文化形成鲜明的特色,基本呈拱形,门口往往是具有名族特色的窗格。 七.西南民居: 西南民居主要指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典型住宅,特征主要体现在材料和造型两方面。由于地区环境十分潮湿闷热,房屋修缮和重建的次数较多,且注重通风和散热,故采用轻质材料作为建材,底层架空,且为及时排挤雨水而将屋顶坡度加大。典型的有杆栏式建筑。八.蒙古民居: 蒙古民居指草原上为了适应游牧民族放牧需要而形成的毡房,俗称“蒙古包”。主要特点是可以自由拆卸便于携带,且由兽皮、毛毡等材料制作,有利于保温。 九.新疆民居: 新疆地区的传统民居称为“阿以旺”,常以土坯作原料,房屋连成一片,庭院在四周,平屋顶,用以晾晒衣物和风干葡萄。建筑有伊斯兰风格,常出现拱券式的门斗和窗户。十.西藏民居: 西藏传统民居主要有碉楼和帐房两类。碉楼为石木结构,下部敦实,常用作饲养牲口的用房,上部供人居住,利于保暖。帐房分两种,冬帐由牦牛毛编织,夏帐由布料编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