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3分)
1. (3分) (2019高三上·太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创作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文学评论的引领作用,文学评论必须勇于承担责任。
在某种意义上,评论家是文学作品的质检员。
当前文学作品数量快速增长,作品质量,及时、公正的文学评论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文学评论要发挥激浊扬清的作用,必须确保自身的艺术质量。
首先,评论工作者必须具备深厚的学养、扎实的理论功底、浓厚的历史感和敏锐的时代感,才能与新时代新文学共同成长,才能有足够的能力去发现杰作、去除糟粕。
文学评论用大白话能够讲出大道理,那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而且有利于扩大文学评论的社会影响,促成文学健康持续发展,改进文风。
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体式多样,序跋、书信、笔记、批语等形态各异,()。
评论者不能,一味地模仿的翻译腔,应该接续传统文脉,向传统文论学习,形成独特的批评个性与文体风格。
而且,评论不妨写得短一些,少一些的客套,少一些无关痛痒的敷衍,多一些不吐不快的直言,多一些精准点穴的真话。
(1)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参差不齐故作高深佶屈聱牙虚与委蛇
B . 良莠不齐故作高深深文奥义虚与委蛇
C . 参差不齐故弄玄虚深文奥义敷衍了事
D . 良莠不齐故弄玄虚佶屈聱牙敷衍了事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文学评论能够用大白话讲出大道理,那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而且有利于扩大文学评论的社会影响,促成文学健康持续发展,改进文风。
B . 那是一种很高的境界,文学评论能够用大白话讲出大道理,而且有利于扩大文学评论的社会影响,改进文风,促进文学健康持续发展。
C . 文学评论能够用大白话讲出大道理,而且有利于促成文学健康持续发展,改进文风,扩大文学评论的社会
影响,那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D . 文学评论能够用大白话讲出大道理,那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而且有利于改进文风,扩大文学评论的社会影响,促进文学健康持续发展。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精妙的评论寥寥数语,尽得风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声有色
B . 精妙的评论言简意赅,有声有色,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寥寥数语尽得风流
C .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寥寥数语尽得风流,精妙的评论言简意赅,有声有色
D .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声有色,精妙的评论言简意赅,寥寥数语尽得风流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7分)
2. (3分) (2017高二上·于都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汉代以察举和辟除为主体的选官制度,比较成功地完成了由夺天下到治天下的转变;更为重要的是,这种选官制度从武帝以后以儒家思想作为基本准則,统一了官吏的价值标准,并由此产生了一批以文人为主的职业官吏,适应了当时的大一统王朝治理国家的需要。
但是,这种制度也有它的缺陷。
察举作为一种自下而上的举荐方式,会造成用人权的下移,辟除是直接下放用人权。
推行时间一长,使中央集权受到了严重冲击。
另外,察举和辟除都侧重于名声,越到后来沽名钓誉现象越严重。
同门阀政治的兴起相适应,九品中正制成为魏晋时期特有的选官制度。
九品中正制由曹魏的吏部尚书陈群创立,经过两晋南北朝,一直实行到隋文帝时才彻底废除。
根据这一制度,朝廷在各州和各郡设立了中正一职,但不属于正式官府编制,不得干预政务,只是专门负责品评人才。
中正评价人才的标准,分为家世和行状两个方面,家世包括祖辈资历和门户名望;行状包括道德行为和才干能力。
中正综合家世与行状,把士人分为九等,以备选用。
但中正只有品评权,没有任命权,只是把自己的品评意见提交給政府,作为政府用人的依据。
而政府虽有任用权,却必须根据中正的评定来任免官员,不得揸自做主。
中正同掌握用人权的政府长官亙相牵制,谁也不能揎权,有效防止了私人势力集团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汉末选官制度造成的尾大不掉弊端。
现任官员也要受中正制约,每三年按照籍贯由中正“清定”一次,官员的考核升迁往往要受这种“清定”的左右。
九品中正制的实施,在政治上有利于克服汉末以来的分裂割据局势,但是,却造成了官吏任免中的权责分割。
中正管品评而没有用人权,对用人不当不承担责任;政府有用人权却受到中正品评的牵制,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图用人。
正如马端临所批评的那样:“至中正之法行,則评论者自是一人,摧用者自是一人。
评论所不许,则司摧用者
不敢违其言;權用或非其人’则司评论者不任其咎。
体统脉络各不相关,故徇私之弊无由惩革。
”在九品中正制的实施中,本来要求家世和行状两条标准并重,很快就演变为仅仅依据家世定品。
中正一职,也多被大族世家所把持。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任用官吏,全凭门资。
选官制度上的门第观念,同门阀政治相得益彰,助长了士族对政权的控制。
九品中正制固于门第的限制,在选拔官吏的实际效果上无足称道。
西晋的刘毅,认为这一制度为“权时之制”,曾上疏抨击这一制度“未见得人,而有八损”。
此后‘有见识的官员一直对其批评不断。
为了保证政权的运转,魏晋南北朝各代,依旧沿用了两汉以来的察举制和辟除制。
察举的科目,主要杲中在孝廉和秀才两途。
不过,从曹魏开始,就对察举和辟除做了一些实施上的调整和改进,以消除汉末的弊端。
最主要的改进,是把察举和考试结合起来,后来逐渐固定了考试的标准和要求’大体上孝廉侧重于经义,秀才侧重于文采。
这种考试方式在南北朝时期越来越被重视,开了隋唐科举制的先声。
(1)根据本文意思,下列关于汉代选官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汉代选官制度由两种方式组成,一种是察举制,还有一种是辟除制。
统治者依靠它们比较成功地完成了由夺天下到治天下的转变。
B . 汉代选官制度统一了官吏的价值标准,由此产生了一批以文人为主的职业官吏,适应了当时的大一统王朝治理国家的需要。
C . 察举制推行时间长了以后,中央集权受到严重冲击,在地方上的豪门望族和州牧郡守,就有可能形成自己的私人势力集团。
D . 汉代民谣“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髙第良将怯如鸡”是察举制后期沽名钓誉弊端的写照。
(2)下列关于“九品中正制”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九品中正制是魏II时期特有的选官制度,并一直实行到陏朝。
它的出现导致了门阀政治的兴起。
B . 因为“中正”这个职务并不属于正式官府编制,不能干预政务,所以到了后期它大多被大族世家所把持。
C . 九品中正制是苗魏吏部尚书陈群所创立的选官制度,受到它影响的除了备选士人之外,还有现任官员。
D . 九品中正制虽然在选拔官吏的效果上无足称道,却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意义,开了隋唐科举制的先声。
(3)下列各选项中,不属于实施“九品中正制”的弊端的一项是()
A . “九品中正制”受到门第观念赚制,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无世族”的现象,门资成为了官吏被任用
的唯—标准,助长了士族对政治的控制。
B . 西晋的纖曾经上疏批评“九品中正制”,从那以后,许多有见识的官员都不断地对这一制度提出批评的意见。
C . 品评权和任命权相分离。
政府在用人时不敢违背“中正”的品评意见,而如果用错了人,“中正”并不承担责任。
D . “中正”评价人才,本来既要考虑祖辈资历和门户名望,又要重视道德行为和才干能力;但后者在实施过程中很快就被忽略了。
3. (4分) (2018高一下·赣榆开学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阳关雪
余秋雨
①我曾有缘,在黄昏的江船上仰望过白帝城,顶着浓冽的秋霜登临过黄鹤楼,还在一个冬夜摸到了寒山寺。
我的周围,人头济济,差不多绝大多数人的心头,都回荡着那几首不必引述的诗。
人们来寻景,更来寻诗。
有时候,这种焦渴,简直就像对失落的故乡的寻找,对离散的亲人的查访。
②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
他们褪色的青衫里,究竟藏着什么法术呢?
③今天,我冲着王维的那首《渭城曲》,去寻阳关了。
出发前曾在下榻的县城向老者打听,回答是:“路又远,也没什么好看的,倒是有一些文人辛辛苦苦找去。
” 老者抬头看天,又说:“这雪一时下不停,别去受这个苦了。
”我向他鞠了一躬,转身钻进雪里。
④一走出小小的县城,便是沙漠。
除了茫茫一片雪白,什么也没有,连一个皱褶也找不到。
在别地赶路,总要每一段为自己找一个目标,盯着一棵树,赶过去,然后再盯着一块石头,赶过去。
在这里,睁疼了眼也看不见一个目标,哪怕是一片枯叶,一个黑点。
于是,只好抬起头来看天。
从未见过这样完整的天,一点儿也没有被吞食,边沿全是挺展展的,紧扎扎地把大地罩了个严实。
有这样的地,天才叫天。
有这样的天,地才叫地。
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侏儒也变成了巨人。
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巨人也变成了侏儒。
⑤天竟晴了,风也停了,阳光很好。
天边渐渐飘出几缕烟迹,并不动,却在加深,疑惑半晌,才发现,那是刚刚化雪的山脊。
地上的凹凸已成了一种令人惊骇的铺陈——那全是远年的坟堆,那么多,排列得又那么密,只可能有一种理解:这里是古战场。
⑥我在望不到边际的坟堆中茫然前行,心中浮现出艾略特的《荒原》。
这里正是中华历史的荒原: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
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
随着一阵烟尘,又一阵烟尘,都飘散远去。
我相信,死者临亡时都是面向朔北敌阵的;我相信,他们又很想在最后一刻回过头来,给熟悉的土地投注一个目光。
于是,他们扭曲地倒下了,化作沙堆一座。
⑦远处已有树影。
急步赶去,树下有水流,沙地也有了高低坡斜。
登上一个坡,猛一抬头,看见不远的山峰上有荒落的土墩一座,我凭直觉确信,这便是阳关了。
转几个弯,再直上一道沙坡,爬到土墩底下,四处寻找,近旁正有一碑,上刻“阳关古址”四字。
⑧这是一个俯瞰四野的制高点。
西北风浩荡万里,直扑面来,踉跄几步,方才站住。
脚是站住了,却分明听到自己牙齿打战的声音。
这儿的雪没有化,当然不会化。
所谓古址,已经没有什么故迹,只有近处的烽火台还在,就是刚才看到的土墩。
土墩已坍了大半,可以看见一层层泥沙,一层层苇草,苇草飘扬出来,在千年之后的寒风中抖动。
眼下是西北的群山,都积着雪,层层叠叠,直伸天际。
⑨王维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
对于这么一个阳关,他的笔底仍然不露凌厉惊骇之色,而只是缠绵淡雅地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这杯酒,友人一定是毫不推却,一饮而尽的。
⑩这便是唐人风范。
他们多半不会洒泪悲叹,执袂劝阻。
他们的目光放得很远,他们的人生道路铺展得很广。
告别是经常的,步履是放达的。
这种风范,在李白、高适、岑参那里,焕发得越加豪迈。
在南北各地的古代造像中,唐人造像一看便可识认,形体那么健美,目光那么平静,神采那么自信。
而唐代,却没有把它的属于艺术家的自信延续久远。
王维诗画皆称一绝。
但是,长安的宫殿,只为艺术家们开了一个狭小的边门,允许他们以卑怯侍从的身份躬身而入,去制造一点娱乐。
阳关的风雪,竟越见凄迷。
⑪于是,九州的画风随之黯然。
阳关,再也难于享用温醇的诗句。
西出阳关的文人还是有的,只是大多成了谪官逐臣。
即便是土墩,是石城,也受不住这么多叹息的吹拂,阳关坍弛了,坍弛在一个民族的精神疆域中。
它终成废墟,终成荒原。
身后,沙坟如潮,身前,寒峰如浪。
⑫谁也不能想象,这儿,一千多年之前,曾经验证过人生的壮美,艺术情怀的弘广。
⑬回去罢,时间已经不早。
怕还要下雪。
(1)本文重点写寻访阳关,但开头两段却不写阳关,用意何在?
(2)请简要赏析第⑥段划线句子的内容和表达效果。
(3)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⑪段中作者为什么说阳关“再也难于享用温醇的诗句”。
(4)本文选自《文化苦旅》,结合本文内容,回答作者阳关之旅“苦”在何处。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4分)
4. (4分) (2020高三上·西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
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
迁郎中。
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
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
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
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
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
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
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
若辈舞文久,罪当死。
”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
一府大震,皆奉法。
钟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
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
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办成之。
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
其为政,纤悉周密。
尝置二薄识民善恶,以行劝惩。
又置通关勘合薄,防出纳奸伪。
置纲运薄,防运夫侵盗。
置馆夫薄,防非理需求。
兴利除害,不遗余力。
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先是中使织造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将卒时凌虐小民钟在敛迹不敢肆。
虽上官及他省过其地者,咸心惮之。
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
有邹亮者,献诗于钟。
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
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
”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
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
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
”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
诏起复。
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
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
吏民聚哭,为立祠。
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
选自《明史·卷一六一》
(1)下列对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先是/中使织造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将卒时/凌虐小民/钟在/敛迹不敢肆
B . 先是/中使织造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将卒/时凌虐小民/钟在/敛迹不敢肆
C . 先是/中使织造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将卒时/凌虐小民/钟在/敛迹不敢肆
D . 先是/中使织造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将卒/时凌虐小民/钟在/敛迹不敢肆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郎中”,古代官名。
战国时为国君侍卫,隋唐以后为尚书省六部二十四司诸曹司的长官。
现在则泛称中医医生。
B . “传”,可指驿站所备的车;“乘传”,主要指乘坐驿车,也指奉命出使,也可指古代驿站用四匹下等马拉的车子等。
C . “起家”,意思是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
官吏到职办公则叫“视事”,官吏交还官职退休叫“致仕”。
D . “丁母忧”,又称“丁母艰”“丁外艰”,是指遭逢母亲的丧事回乡守丧。
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况钟用智慧整顿吏治。
他到苏州一上任,就采取欲擒故纵的策略,严惩那些豪强猾吏,痛斥贪赃枉法和昏庸无能者,使得全府上下震动,全都奉法行事。
B . 况钟办事周密,执政为民。
他曾经设置了簿册识民善恶,防范各种奸盗事情发生,下大力气惩恶扬善,深受老百姓欢迎,老百姓把他当作神明看待,
C . 况钟是个知恩图报的人。
司务邹亮给他献诗,吴江人平思忠对他有恩,况钟就上奏朝廷推荐任用,并多次拜见平思忠,礼节恭敬,表达自己的谢意。
D . 况钟深受苏州百姓爱戴。
他几次因故卸任或离任,都被百姓请求继续留任,无论是前任还是后任,在廉洁奉公、勤政爱民方面,没有能比得上况钟的。
(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
②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2分)
5. (2分) (2020高三上·五华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安贫
韩偓①
手风慵展八行书,眼暗休寻九局图。
窗里日光飞野马,案头筠管长蒲卢②。
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
举世可能无默识,未知谁拟试齐竽?
【注释】①韩偓:唐末五代诗人,唐昭宗曾欲拜他为宰相,但受权臣朱温忌恨,终被逐出朝廷。
后来朱温篡唐,建立梁朝,韩偓开始了漫长的漂泊生涯。
②蒲卢,又名螺嬴,一种细腰蜂,每产卵于小孔穴中。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诗歌首联中的“风”指四肢风痹。
“八行书”指信札。
“暗”是形容老眼昏花,视力不明。
“九局图”指棋谱。
“手风”和“眼暗”,都写自己病衰的身体。
B . 颔联就室内景物略加点染,进一步烘托出“安贫”的题旨。
“野马”指浮游于空气中的尘埃,语出《庄子•逍遥游》。
“筠管”,竹管,这里指毛笔筒。
C . 《新唐书•韩偓传》记载,一次朱温上殿奏事,侍臣们纷纷避席起立,唯有韩偓端坐不动,引起朱温的恼怒,借典抒情。
D . 《安贫》是唐代诗人韩偓晚年感叹身世的作品。
诗作将现实与回忆连成一片,这里的“贫”指的经济上的困窘。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6. (3分) (2017高一上·四川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________”一句描绘了营地里官兵们在军旗下分食牛肉的画面。
(2)《论语·为政》中认为君王若能“为政以德”,就会像北极星“________”。
(3)《沁园春·长沙》中表达词人蔑视当时的军阀官僚的句子是“________”。
(4)在《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一幕,当奏出激愤的羽声时,“士”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2分)
7. (1分) (2019高二上·吉林期末) 下面是小刘在微信中给即将过四十岁生日的姨妈写的一则留言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姨妈,您好!明天是您四十诞辰,我因俗务缠身,百忙之中无法光临,特惠赠鲜花一束,聊表盛情。
恭祝姨妈身体健康,永远年轻!另外,我家新房装修完毕,欢迎您来府上做客。
8. (1分) (2017高一下·兰州期中) 下面是甘肃省人民医院预约挂号就诊流程简图,请把这个流程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10字。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1分)
9. (1分) (2019高一上·静海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教育的幸福,首先在于能够培育出懂事的孩子:懂得感恩,懂得珍惜。
今年高考,最后一门考试结束后,某中学考点外,一个身着黄色T恤的高个男孩,走到母亲跟前,突然跪下来,说:“妈,谢谢您,这些年您辛苦了!”反应不及的母亲一下子被这幸福懵住了,双手抱住孩子的头哭了出来。
原来为了儿子,母亲李女士停掉了服装生意,专门陪读陪考……
对此引发你哪些感触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题目自拟,体裁不限,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题;共3分)
1-1、
1-2、
1-3、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7分)
2-1、
2-2、
2-3、
3-1、
3-2、
3-3、
3-4、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4分)
4-1、
4-2、
4-3、
4-4、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2分) 5-1、
5-2、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6-1、
6-2、
6-3、
6-4、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2分) 7-1、
8-1、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1分)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