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

合集下载

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介绍

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介绍

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介绍(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介绍【导语】: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写的一部传记,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呢?本店铺来给大家分析,一起来看看吧!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喜欢读书,率真放达,安贫乐道,淡泊名利读完《五柳先生传》,短短百字文,不及掩卷,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已浮现于脑海。

《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传》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五柳先生简介 • 五柳先生的思想与价值观 • 五柳先生的文学成就 • 五柳先生的生活态度与处世哲学 • 五柳先生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CHAPTER 01
五柳先生简介
五柳先生的身世与背景
出生地
五柳先生出生于晋朝,具体位于今天的江西省九江市 修水县。
家庭背景
五柳先生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其祖先曾担任过重要 官职。然而,到了他这一代,家道已经中落。
五柳先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传播东方智慧
五柳先生的作品展示了东方文化的智慧和思想,为世 界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文学价值
五柳先生的作品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被 翻译成多种语言,为世界文学宝库增添了光彩。
五柳先生对后世的影响与启示
精神追求
五柳先生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品质对后世 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启示人们在困苦环境中 坚守信念,追求精神上的富足。
独善其身
五柳先生在生活上自给自足,安贫乐道,不依赖 他人,展现出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态度。
3
自然洒脱
五柳先生生活随性,不拘泥于繁琐的礼节和世俗 的束缚,他以一种超脱世俗的方式享受着生活的 美好。
五柳先生的处世哲学与人生智慧
知足常乐
01
五柳先生深知生活的真谛是知足常乐,他总是保持一颗感恩的
心,珍惜所拥有的一切,不追求过多的物质财富。
人生观
五柳先生的作品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豁达 乐观的人生观,鼓舞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
乐观态度,勇敢前行。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CHAPTER 02
五柳先生的思想与价值观
五柳先生的主要思想与主张

五柳先生翻译和原文

五柳先生翻译和原文

五柳先生翻译和原文五柳先生翻译和原文导语:霜降的清秋,我站在只余星星点点的绿的山坡上,随手折下一枝野菊,赏其淡雅姿态。

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五柳先生翻译和原文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五柳先生翻译和原文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本文实为他的自传。

《五柳先生传》文中言“不”,其实正突出了作者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使得文章显得与众不同,读来生动活泼,很好的表达了陶渊明平淡自然的境界。

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品读《五柳先生传》晋.陶渊明注释⒈【何许】何处,哪里。

许,处所⒉【不详】不知道。

详,详细地知道⒊【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

因,因此,就。

以,把,用。

为,作为。

焉,语气助词⒋【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甚,深入,过分。

⒌【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会,体会,领会⒍【嗜】喜好。

⒎【亲旧】亲戚朋友。

亲,亲戚。

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⒏【或】有时。

⒐【造】往,到。

10.【辄(zhé)尽】就喝个尽兴。

辄,就。

11.【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

期,期望。

12.【曾(zēng)不吝(lìn)情去留】竟没有舍不得离开(意思是五柳先生的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

曾不,竟不。

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

吝情,舍不得。

去留,意思是去,离开。

13.【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

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

萧然,空寂的样子。

八年级人教版《五柳先生传》原文及教案

八年级人教版《五柳先生传》原文及教案

八年级人教版《五柳先生传》原文及教案《五柳先生传》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_,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酣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五柳先生传》教案一演讲二导入:1,课前想给大家出一个谜语,认真听好了有这样一位诗人,他曾带领我们领略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桃园风光,为我们描绘过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林美景,也曾带着我们一起南山种豆,东篱采菊,他曾在朝廷为官,但终因不肯为五斗米而折腰,辞官归隐田园,这位诗人是谁啊2,谁能简单的介绍一下陶渊明(陶渊明,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先生”,东晋诗人。

由于他热爱田园生活,写了大量田园生活的诗篇,历来被称为“田园诗人”。

)他自号五柳先生,而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古文就叫做五柳先生传,显然,这是陶渊明为自己写的一篇自传。

三定向示标:学习目标:1,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2,学习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检查预习:文学常识在课前已经找同学回顾了,这里就不再多说了,看字词,找同学给下列加点词注音。

四,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1,自读。

学习一篇古文我们最先应该做的就是把课文读熟,下面时间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字音或断句读不准的先把它画上,一会听录音的时候注意听。

2,听读。

刚才读的时候同学们可能有的字音和断句叫不准的,我们来听一遍课文的录音,刚才叫不准的地方你认真听。

3,再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这次不但要读熟,还要思考一个问题,五柳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4,个别读,其它同学听听他读得怎么样,一会找同学评价(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语音,语速,停顿)5,课文已经读过好几遍了,不知道五柳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找同学说说,你觉得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哪看出来的五,疏通文意1要想真正的了解五柳先生我们还需要理解文章大意,那么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翻译课文,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讨论,如果遇到你实在翻译不出来的,就把它画上,待会我们共同来解决。

详解《五柳先生传》

详解《五柳先生传》

详解《五柳先生传》详解《五柳先生传》导语:《五柳先生传》通过对五柳先生这一假想人物的描述来用以自况的文章,抒发了陶渊明的志趣。

以下是由网小编为您整理的《五柳先生传》的解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译文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

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

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

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

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

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叫他去喝。

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

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

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从此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因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的快乐。

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注释1.何许人:何处人。

也可解作哪里人。

许,处所。

2.详:知道。

3.姓字:姓名。

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立别名称字。

4.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

以为,以之为。

焉,语气助词。

5.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

五柳先生传译文 (全)

五柳先生传译文 (全)

译文: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

因为住宅旁边植有五棵柳树,于是就用它作了自己的号了。

他安闲沉静,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

喜欢读书,但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意旨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

(五柳先生)天性喜欢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

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

他去喝酒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不住风和太阳;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而他却能安然自若。

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

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
题:如何理解“不求甚解”?
文中含义:读书只求领会意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

今义: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含贬义)。

读书目的,不是追求名利,是求得精神享受和安慰,寄托感思。

《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传》

豪放不羁
总结词
五柳先生的性格中还表现出一种豪放不羁的特点,他不受世俗的束缚和限制,敢于挑战权威和传统。
详细描述
五柳先生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人,他不愿意被世俗的规范和价值观所束缚。他敢于挑战权威和传统, 不畏权势,不拘小节。他的行为和言论都表现出一种豪放不羁的风格,这种风格也深深地影响了他的 文学创作和生活态度。
总Hale Waihona Puke 词五柳先生热爱读书习字,以此提升自 己的修养和知识水平。
详细描述
五柳先生在《五柳先生传》中表现出 对读书习字的热爱和追求。他通过不 断地学习和练习,提高自己的文化素 养和知识水平,以此丰富自己的人生 体验和思想境界。
耕读自娱
总结词
五柳先生通过耕种和读书来寻找内心的平静和快乐。
详细描述
在《五柳先生传》中,五柳先生选择耕种和读书作为自己娱乐的方式。他通过耕种来接触大自然,体验劳动的乐 趣;通过读书来丰富内心世界,寻找精神的满足。这种生活方式使他能够在简单的生活中寻找到快乐和满足。
追求自由
总结词
五柳先生在《五柳先生传》中表现出对 自由的追求,他不愿受到世俗的束缚, 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
VS
详细描述
五柳先生在文中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的渴望 ,他不愿意受到世俗的束缚和限制,希望 自由自在地生活。他追求心灵的自由,不 愿被名利所累,希望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 生活。
淡泊名利
要点一
总结词
02
五柳先生的生活态度
饮酒赋诗
总结词
五柳先生通过饮酒赋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展现出一种自由、豪放的生 活态度。
详细描述
在《五柳先生传》中,五柳先生常常独自饮酒,吟咏诗歌,以此来抒发内心的 情感和思考。他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生活的感慨和思考,展现出一种不受束 缚、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五柳先生传翻译简短

五柳先生传翻译简短

五柳先生传翻译简短1.五柳先生传简略翻译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和字。

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而就以“五柳”为号。

性情闲静,说话不多,不羡慕名利。

好读书,不钻牛角尖;每有会意之处,便高兴得忘了吃饭。

好喝酒,可惜家境贫穷不能常常得到。

亲戚或老朋友知道他这样,有时就准备了酒邀请他来喝。

他只要一去总是喝光,约定必醉方休,要去就去要留就留,从不掩饰自己的感情。

家里四壁空荡荡的,挡不住风雨也遮不住太阳。

短短的粗麻布衣服破破烂烂的,缝缀补绽着;常常没有吃的没有喝的,但心里很坦然。

常写文章娱乐自己,显示了自己的志趣。

得失完全忘怀了,并坚守这原则直到死去。

赞曰:黔娄的妻子有这样的话: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

她就是说这一类人吧!醉酒赋诗,以娱乐自己的心志。

是无怀氏之民吗?是葛天氏之民吗?2.五柳先生传译文简略点的阿这是一篇通过对五柳先生这一假想人物的描述来用以自况的文章。

梁朝的萧统在《陶渊明传》中说:“渊明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及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可见本文是作者自抒志趣的文章。

文中描绘述了一个爱好读书、不慕荣利、安贫乐道、忘怀得失的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形象,清人评说此传是:“潇潇澹逸,一片神行之文。

”(〔古文观止》)今人王瑶以为此文作于太元十七年(392)渊明为江州祭酒以前,bzgwgz_003/bz;钦立则以为作于刘宋永初元年(420)前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1〕,亦不详其姓字〔2〕。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3〕。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4〕;每有会意〔5〕,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6〕,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7〕,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8〕,不蔽风日,短褐穿结〔9〕,箪瓢屡空〔10〕,晏如也〔11〕。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12〕:黔娄之妻有言〔13〕:“不戚戚于贫贱〔14〕,不汲汲于富贵〔15〕。

五柳先生传(仅供参考)

五柳先生传(仅供参考)

与其他文化名人的比较和评价
与屈原的比较
五柳先生和屈原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作品 都充满了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然而,五柳先生的作品 更加朴实自然,贴近生活,而屈原的作品则更加浪漫激情化。
与杜甫的评价
五柳先生和杜甫都是唐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作品都表现了 深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五柳先生的作品以自然为美,追 求自由和独立;而杜甫的作品则更加注重现实主义的描写和深刻 的社会批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道家思想影响及体现
崇尚自然
五柳先生的生活方式和文学创作 都表现出对道家崇尚自然思想的 追求,他热爱大自然,强调与自
然的和谐相处。
无为而治
他主张无为而治,认为最好的治理 方式是让事物按照自然规律发展, 而不是过多地干预和强制。
追求自由
五柳先生追求道家所倡导的自由精 神,他的行为和创作都表现出一种 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倾向。
散文创作风格与特点
80%
自然流畅
五柳先生的散文以自然流畅为主 要特点,语言质朴自然,不刻意 雕琢,给人以亲切自然的感觉。
100%
叙事抒情
五柳先生的散文既注重叙事,又 擅长抒情,常常将叙事和抒情融 为一体,使文章既有情节的发展 ,又有情感的抒发。
80%
幽默诙谐
五柳先生的散文还具有幽默诙谐 的特点,常常在文章中穿插一些 幽默风趣的语言和情节,使文章 更加生动有趣。
05
五柳先生历史地位及影响
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文学领袖
五柳先生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 独特的思想,成为当时文坛的领 袖人物,引领了一代文风。
社会批评家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当时社会的 深刻观察和尖锐批评,揭示了社 会的弊端和不公,对后世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五柳先生传完整版

五柳先生传完整版

俦:朋友、伴侣、同类 辈
觞:酒杯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 因 觉得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 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 家贫不能常得 。 亲旧知其如 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 曾不 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宴 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照应:“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传记)
一、用原文来概括五柳先生旳六种人生态度
对读书——不求甚解 对作客—— 曾不吝情去留 对家境—— 晏如也 对著文——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对得失—— 忘怀得失 对贫富——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一、品味“不”字,初识人物性格志趣。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 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 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语气词,表达疑问或不愿定。
朋友、伴侣 酒杯
此战人传哀国,心记愁时指情结旳齐五急尾样国柳切旳子旳先旳评。隐生样论士。子性。。文字。
解释词句
1、亦不祥其姓字。 详:详细旳懂得。译:也不清楚他旳姓名和字。
旳,助词 说,说话
言语、话 意旨 神情
得到 益处
{ 其
亲旧知其如此

语气词,表揣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测"大约"、
{ 不求甚解 详细
“或许”
甚 所欲有甚于生者 主要
{ 志
寻向所志 标志 颇示己志 志向、志趣
{ 去
曾不吝情去留 离开 日始出时去人近 距离
因觉得号焉 介词,把,用

以此自终 介词,凭借
(5)翻译下列句子。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粗布段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 和瓢里经常是空旳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五柳先生翻译

五柳先生翻译

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

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

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

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连饭都忘了吃。

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

亲戚朋友知道他有这种嗜好,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

他一来就要把酒喝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喝醉了以后就回家去,竟然不会舍不得离开(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不住风和阳光。

粗布短衣上面打了很多补丁,饭篮子和饮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然自若,经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很能显示自己的志趣。

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用这样的态度过完了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的妻子有这样的话:“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吟诗,来为自己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

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一词多义】以:1、因以为号焉【】2、以此自终【】之:1、或置酒而招之【】2、葛天氏之民欤【】言:1、闲静少言【】2、黔娄之妻有言【】如:1、晏如也【】2、亲旧知其如此【】许: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其:1、其言兹若人之俦乎【】2、亲旧知其如此【】志:1、以乐其志【】2、处处志之【】【古今异义】会意:古:今:旧:古:今:。

《五柳先生传》教案

《五柳先生传》教案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通过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古文,学习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

因此,学生应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验评价作品和思想内容,在评价中获取对主旨深刻地感悟。

除了对内容的了解,在学习本单元时,学生还应关注作者对各种表达方式的应用,体会语言的妙处,积累文言知识,增强语感。

本篇课文是一篇自传,作者用质朴洗练的语言展现了陶渊明本人的淡泊宁静、洒脱惬意、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

因此,在此篇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应从语言着手,反复诵读,积累优美的词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感受作者的人生追求。

二、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培养语感,疏通文章大意。

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3.领会作者“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优秀品质,帮助学生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和高尚的情操。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培养语感,疏通文章大意。

2.教学难点:①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②学习作者“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优秀品质,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开场词:东晋时期,有这么一位诗人:他曾经带着我们领略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桃源风光,欣赏过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林美景;我们曾跟随他一起“种豆南山”“采菊东篱”;我们还欣赏过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铮铮铁骨,他就是——陶渊明!在陶渊明的诗文中,我们结识了一位崇尚自然、热爱田园生活的隐者。

那么在陶渊明眼中,陶渊明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是要再次走近陶渊明,认识这位“五柳先生”。

(板书文题、作者)(二)自学指导(1)作者生平及文体介绍1.提问: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同学们能回忆并介绍一下陶渊明吗?明确: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

五柳先生名词解释

五柳先生名词解释

五柳先生名词解释
“五柳先生”指的是陶渊明。

陶渊明,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是带有自传色彩的散文,开头就说明了“五柳先生”的来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有《陶渊明集》。

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

《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
《五柳先生传》的艺术特色
04
1
朴素自然的文风
2
3
文章用词精炼,表达清晰,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和复杂的修辞手法,展现出朴素自然的文风。
语言简洁
通过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让读者感受到五柳先生的真实和自然。
描写生动
文章表达了五柳先生对自然和朴素生活的热爱,情感真挚动人。
情感真挚
03
性格特点
五柳先生喜欢饮酒,经常借酒消愁,表达自己内心的苦闷和不满。
爱好饮酒
五柳先生喜欢读书,经常独自研读各类经典著作,并以此为乐。
爱好读书
五柳先生的生活情趣
消极避世
五柳先生对现实世界感到失望和不满,采取消极避世的态度,追求心灵上的自由和闲适。
追求自由
五柳先生崇尚自由,追求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不慕名利,远离世俗的干扰和束缚。
陶渊明(约365—427年):一位中国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
五柳先生的生平和著作
03
五柳先生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巨匠之一。
五柳先生的影响和地位
01
五柳先生的作品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田园诗派”。
02
他的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淡泊名利、自得其乐的人生态度,对后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对后世思想文化的影响
对于陶渊明的评价
有人认为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过于自谦,把自己描述成“不求甚解”的隐士,实际上是对当时政治黑暗的逃避。
对于隐逸文化的评价
有人认为《五柳先生传》弘扬了隐逸文化中的消极面,即避世、逃避现实的态度,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关于《五柳先生传》的评价争议
《五柳先生传》的阅读与思考

五柳先生最经典十首诗

五柳先生最经典十首诗

五柳先生最经典十首诗1.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3.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4. 《杂诗十二首·其一》-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5. 《四时》- 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

- 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孤松。

6. 《责子》-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7.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8. 《移居二首·其一》-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9. 《停云·其二》- 停云,思亲友也。

五柳先生传教案6篇

五柳先生传教案6篇

五柳先生传教案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文案策划、工作计划、作文大全、教案大全、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copywriting planning, work plan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s, speech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五柳先生传教案6篇《五柳先生传》是明代作家陈继儒所著的一部传记小说,以明代文学家陈继儒与明代名士五柳先生的交往为主线,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五柳先生的卓越才华和高风亮节,深受读者喜欢。

《五柳先生传》原文赏析

《五柳先生传》原文赏析

《五柳先生传》原文赏析《五柳先生传》原文赏析《五柳先生传》原文赏析1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诗词赏析: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沈约《宋书·隐逸传》和萧统的《陶渊明传》都认为是“实录”。

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清高不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道德品质与节操。

本文取正史纪传体的形式,重在表现生活情趣,带有自叙情怀的特点。

作者以简洁的笔墨表达不同流俗的性格,并不提及姓甚名谁,不过分夸耀,塑造了一个清高洒脱、怡然自得、安贫乐道,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形象。

作者写此篇时已是晚年,生活相当困苦窘迫,但作者丝毫不后悔自己选择的归隐生活,而是以古贤者颜回自况,表达了自己安贫乐道的情怀。

《五柳先生传》原文赏析2先生不知何许(1)人也,亦不详(2)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3)。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hào)读书,不求甚解(4);每有会意(5),便欣然忘食。

性嗜(shì)(6)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7)知其如此,或(8)置酒而招之;造(9)饮辄(zhé)尽(10),期在必醉(11)。

既醉而退,曾(céng)不吝(lìn)情去留(12)。

环堵萧然(13),不蔽风日;短褐(hè)穿结(14),箪(dān)瓢(piáo)屡(lǚ)空(15),晏(yàn)如(16)也。

《五柳先生传》原文

《五柳先生传》原文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 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 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 以为号焉。 言,不慕荣利。好读书, 不慕荣利。好读书, 不求甚解;每有会意 会意, 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 欣然忘食。 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 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 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 置酒而招之; 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 在必醉。 醉而退, 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 萧然, 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 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穿结,空,晏如也。常著文 章自娱, 示己志。 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 得失, 自终。 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 之妻有言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 “不戚戚 于贫贱,不汲汲 不 贫贱, 富贵。 其言 若人之俦 其言兹 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 其志。 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衔 赋诗, 无怀氏之民欤?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 民欤? 民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柳先生传》教学实录(师生问好)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很多的文言文,下面,我说一段文字,请想一想:以前在哪一篇文章中见到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生:《桃花源记》。

师:对,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我们以前还学过陶渊明的什么文章?生:《归园田居》。

师:咱们一起背诵一下好吗?记不起来的同学可以看一下屏幕。

(师生齐背: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为。

)师:诗中描绘了诗人在优美的田园中劳动,那种情景,充满了诗情画意。

那么,陶渊明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走近陶渊明,走近“五柳先生”。

(板书课题)师:请同学们打开你的课本108页,听老师把课文诵读一遍。

听的同时注意看一看,从字、词、句到内容,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师配乐背诵课文,电脑映示)师:通过听读文章,大家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呢?要善于发现,古人说:学源于思,思起于疑。

有时发现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生:从文章内容来看,五柳先生就是陶渊明本人,那为什么还要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生:他是隐士,写上了名字就不是隐士了。

生:怕写上自己的名字给自己带来麻烦。

可能是怕文字狱。

师:那个时候可能还没有文字狱吧。

孟子曾经提出过“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就是在读一篇文章时,要深入的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品德、遭遇以及诗人所处的时代状况,否则就不能真正把握文章的主旨。

那么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是什么样的呢?生:他生活在东晋末年。

社会黑暗,政治腐败,名门望族世袭高位,而有志之士却不能做官。

师:你的学识可真渊博!晋末反动的门阀制度已发展到了极端,可以说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那陶渊明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其目的是什么呢?谁来为刚才的那位同学解答一下?生:这样说的目的是把自己排除在了名门望族行列之外,这与当时的社会风气背道而驰,以此来反抗当时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生:“好读书,不求甚解”这句话好像有些矛盾?喜欢读书,为什么又说读得不认真呢?师:“不求甚解”的“甚”你是怎么理解的?生:过分。

师:这句话的意思是——生:不过分注重细枝末节的东西。

师:那他注重是什么呢?生:“每有会意”,注重的是文章的意旨。

师:这可算得上是上乘读书法哩,我们为它注册个商标吧,就叫——生:就叫“不求甚解读书法”吧。

师:那你能不能为同学介绍一下这种读书方法呢?生:拿过一篇文章,先从整体上了解文章的大意,抓住主要的意思,暂时绕过不明白的地方,以后再逐步解决。

师:你的悟性可真高啊!课下可别忘了注册哟。

(生笑)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性嗜酒”的“嗜”是什么意思?师:哪位同学愿为他解释一下?生:“嗜”就是爱好。

师:是爱好吗?有一个词是叫——生:嗜好。

生:过分爱好才叫“嗜”。

师:据说,陶渊明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去谋官。

他在当彭泽县令的时候,一到任,就下令部下把自己的属地全部种上糯米,知道为什么吗?对,糯米是用来酿酒。

他说:只要有酒喝,我就心满意足了。

可是他的妻子却不同意,两个人争执不下。

最后,陶渊明采取了妥协的办法,把五十亩地种上了大米,而把剩下的全种上了糯米。

可见,在他老人家那儿,喝酒可比吃饭重要的多呢。

(众生笑)生:“造饮辄尽”是什么意思?(师介绍猜读法:结合上下文,联系已有经验,请学生组词并解释。

造:造访,到。

辄:浅尝辄止,就)生:“曾不吝情去留。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师适时讲授翻译方法,“信、达、雅”,信,即为忠实可信,要忠实于原文的意思;达,即为通达,语句要通顺流畅;雅,文笔要优美,典雅。

引导学生直译一遍,再意译一遍。

生直译为:不曾挂心离开或是离下。

生意译为: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了无牵挂。

)(运用所学的翻译方法,生通译一篇课文。

一生读,一生译,同桌、前后桌合作)师:这篇文章的内容大家都能了解了,那么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把文章内容说一说呢?(一生复述)师:有人说,陶渊明的文章都达到了“入画”的效果,如果说我们刚才背过的《桃花源记》和《归园田居》中分别描绘了一幅风景画,那么,你觉得《五柳先生传》中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生:风格画、人物画、肖像画、自画像……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有见地,我们还是叫它“人物画像”或“自画像”吧。

你们看,不经意的几笔点染,就把“五柳先生”的音容笑貌全给勾画出来了。

这篇文章是按照史传体例写的。

这种文体最早见于《史记》,它一般分为“传文”和“赞”两部分。

前者用来叙述人物的生平行事,后者用来评价人物品格。

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一篇自传,你看一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自己的?又是怎样写的?能不能找出有关的句子。

(生讨论后,指名回答。

)生:写了自已的生活。

“环堵萧然……箪瓢屡空,晏如也。

”生:写了自己爱好。

“好读书,不求甚解……吝情去留。

”生:写了自己的性格。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生:写文章。

“常著文章自娱……以此自终。

”生:写了自己名字的由来。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因以为号焉。

”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在第一部分中,作者分别写了自己名字的由来、性格、爱好(读书、饮酒、写文章)和生活,如果你能把这几个方面的句子连起来,第一部分的内容你就能背诵下来了。

这就个线索就好比是一条藤,再加上几个可以帮助你记忆的词语,就是瓜了,就叫做顺藤摸瓜背诵法吧。

同学们能不能找几个可以帮助你记忆的词语?生:课文中有很多个“不”。

生:一共有九个“不”。

师:大家看着黑板上的提示,试着背一下。

(师生共同背诵。

)师:大部分同学都能够背诵下来。

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五柳先生平日不把功名利禄放在心上。

其实,陶渊明也并非天生的隐士,他从小便有“大济苍生”之志,满怀着“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美好幻想,寒窗苦读,遍访名士,三十岁几经周折才谋得一个彭泽令的小芝麻官,不仅经世济民的远大抱负难以实现,而且还要降志辱身,和官场里的那些人逢迎周旋。

其间因为他不向权贵屈膝献媚,“不为五斗折腰”,因此弃官归隐田园。

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个故事的?生:陶渊明在做彭泽县县令的时候,郡官派督邮来视察工作,县史就叫他穿好衣冠迎接,他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当天,就辞官归不干了。

师:一纸痛快淋漓的《归去来兮辞》,使官场里少了一个畏琐的小人物,而诗坛上却擎起了一支如椽大笔,一扫六朝浮华的陋习,开一代田园诗风。

陶渊明一生著作颇丰,仅《饮酒诗》便有20多首,其中一首中这样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下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电脑映示)那种恬谈的、与世无争的态度和安然自乐的心境囊括其中。

不仅如此,陶渊明对待生死也非常看得开,他甚至在死前两个月还为自己写了《拘歌》呢:“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崔侥。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电脑映示)诗中描绘了自己死亡的时间、出殡的季节、坟地的环境有以及入葬后亲人的反映和自己灵魂的归所。

面对死亡,他能如此超脱。

那么,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调去课文呢?生:恬谈的、与世无争的、心无杂念的、心情坦然、放松。

师:对。

你可以在心中想像着陶渊明是如何安然自乐,心无杂念,读的时候,心情恬淡,放松,达到忘我的境界,就像于漪笔下的国文老师“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鲁迅笔下的寿镜吾老先生,读到高兴时,甚至可以摇头晃脑,得意忘形。

你能不能试着读一读?(学生自由读课文。

指名读,学生自评。

)师:看来,同学们都能理解五柳先生的风格,那么他又是怎样评价自己的呢?你能不能找出有关的句子。

生:说自己是黔娄一类的人,“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

”师:你能明白这两句话的意思吗?(生讲解意思。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生:看注释知道的。

(生笑)师:我们读书的时候,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要看注释,如果注释上没有,就要查资料或者是查工具书,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立体读书法。

”希望同学们都要学会运用这种好的读书方法。

师:我们以前也学过陶渊明的不少作品,对于陶渊明我们也有所了解,你觉得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生:陶渊明生活简朴,不慕荣利。

生:他态度随和,性情平静,与世无争,就像是出家人一样。

生:我觉得陶渊明不敢面对现实,不敢与现实作斗争,而是选择了逃避,他是一个没有胆量的人。

师:这个同学的回答非常有见地,“我觉得”这种回答很好,说出了不同的声音,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有没有同学想反驳他?生:我觉得陶渊明归隐后,那种简朴的生活作风,可以让整天为功名而奔波的人感到羞耻。

生:可是他面对贫困的生活却不去改变,还是安然自乐,我觉得他没有上进心。

生:他虽然归隐了田园,却不能真正的脱离社会,他只是在精神上自欺欺人罢了。

生:你们为什么总是看到别人的不足,而不去看他的闪光点呢?如果他不归于田园,如果他不与世无争,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文学作品流传下来,那么你们还读什么?还欣赏什么呢?还评价什么呢?师:真是“口锋如刀”啊,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从不同的侧面评价了五柳先生。

我们不能苛求古人,陶渊明不满于当时的政治和当时的社会,他要逃避的是官场,但他不可能逃避生活。

……我们学习文言文,不仅要记诵、品评、领会要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积累。

积累文中好的句子和四字短语。

你看一看,本文中值得你积累的内容有哪些?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师:为什么要积累它?生:我要把读书当成是一种乐事,读书可以使我精神愉悦。

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我要像陶渊明那样淡泊明志,不为名利所累,活得渊洒一点。

生:不慕荣利。

我要用这种话勉励自己,不去追求名利,多做些有益于他人的事情。

生:闲静少言,我很欣赏他的这种气质。

生:我想积累黔娄之妻、不为五斗米折腰、箪瓢屡空。

这些典故,我想写作文的时候可能会用得着。

师:在这里,我介绍一种积累的方法给大家,叫卡片读书法。

(电脑映示)鲁迅写作《中国小说史略》,分类摘抄的卡片有5000多张。

我们可以用此法对所学课文的内容进行梳理,从而形成知识板块。

大家在课下把自己想要积累的内容做成读书卡片,注意卡片的体例要一致,在固定的位置注明项目、编号、类别、题目、作者、出版社、摘抄的时间等。

大小要适当,便于收藏。

下面让老师来小结一下:乡村的夜,分外沉寂,劳作了一天的人们都已酣然入睡,月华如水,洒满冷冷清清的小茅屋。

主人辗转反侧,夜不成寐。

“守拙归园田,开荒南野际”,屈指算来已有数载,那南山下的豆苗已复茂盛,那东篱边的菊花正在怒放,檐后的榆柳已蔚然成阴,堂前的桃李已下自成蹊……这时月光移上宅边的五柳树,树影婆娑,婀娜可爱。

老人不禁思绪如潮,浮想联翩,铺纸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五柳先生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