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孝歌文化脉络
孝歌
![孝歌](https://img.taocdn.com/s3/m/b9e39d126bd97f192279e9f1.png)
孝歌
我的家乡在余庆,在白泥镇下里村农村只要有人去世,就要办丧事。
白天请道士先生来孝家给亡人开路、做道场,晚上请歌师傅到孝家唱孝歌。
孝歌属于民歌,是民歌中的一种。
家乡的孝歌主要反映当地的风土人情、村容村貌和社会的变化。
这里的歌师傅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能根据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灵活机动地以民歌的形式演唱出来。
《管找财》这首孝歌讲的是一个叫“管找财”(化名)的富农分子,在大集体时代因生活窘困,想喝酒、想吃肉,就以游医身份给别人治病为名骗吃骗喝,最后被判刑坐牢的故事。
管找财
管找财,
你大岭来,
生鸡血酒地搞一台。
遇着公安抓住了,
把你抓到农会来。
七斗八斗斗慌了,
胡言乱语的说起来。
六零年送你去劳改,
牢得你龟儿全发财,
过了三年……
才把你从牢中放出来。
陕南旬阳地区孝歌的音乐文化考察研究
![陕南旬阳地区孝歌的音乐文化考察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bc4e500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bb.png)
陕南旬阳地区孝歌的音乐文化考察研究
孝歌, 是在我国孝道文化背景下形成的风俗歌曲, 以哀悼亡人、教育后人为目的, 题材广泛, 含义深刻, 表演具有即兴性。
孝歌在全国很多地区均有流传, 而旬阳孝歌仅指流传于旬阳县境、经旬阳当地群众世代传承、改编, 以适应当地丧葬习俗, 具有旬阳文化特色, 并用以表达旬阳人民对亡者哀思, 弘扬孝道文化的民间风俗歌曲。
旬阳孝歌多采用依曲填词的创作方式, 多为五声徵调式, 唱词丰富, 曲调哀婉, 给人以忧伤的感觉。
其仪程包括三个基础部分, 即开歌路、唱孝歌、还阳歌, 演奏乐器则以鼓、锣、钹等打击乐器为主。
本文在田野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从“孝”的文辞内涵演变入手, 对孝歌进行历史溯源, 并对旬阳孝歌所生成背景以及音乐形态等诸方面进行了分析, 同时, 以民间仪式文化的视角, 运用曹本冶先生仪式音乐的理论, 对旬阳县甘溪镇刘家院村旬阳孝歌的仪式进行详细的考察与描述, 对其孝歌的社会功能及传承保护等方面也进行了理论阐述, 进一步揭示了旬阳孝歌的文化内涵及民族文化丧葬礼仪与民俗生活之间的联系。
孝歌与孝道文化
![孝歌与孝道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47c49b014431b90d6c85c7ea.png)
薄。毕竟依照 目前 中国的形势 而言, 尤其在农村 , 家庭 养老仍是 主要方式 。故要转变 观念 , 提高孝心意识 , 就需要 一定 的文明元 素来影响我们 的意识 , 劝孝歌正是一种随时随地传诵 的方式 , 一 首优质的歌曲除了悠扬 的旋律外 , 高质 量的歌词更为重要。这就 需要结合生 活实 际不 断地 发现好的素材 , 融入歌 曲中 , 使劝孝歌 的歌词切合百姓生活 。 第二 , 打破单一的歌 曲形式 , 采取多种形式并行。就 目前 而 言, 劝孝歌主要是 以歌 曲形式 出现 , 很少有人会再去写一些孝 亲
全 当耳 旁风 。
违背 亲言罪 匪轻 , 细思 句句有深情 , 无知 子女轻 心掉 , 顶撞 难逃 不孝名。 这首孝歌 名为 《 从 亲言》 , 歌 词中充满 着为人父 母养 育子女 的艰 辛 , 更 是深入浅 出的指 出了子 女必须从亲言 的原 因。“ 严亲 言语 不须违 , 莫使 骄嗔辨是 非 , 举览年 高多 阅历 , 粗, L , J L 女怎知 几。” 子 女年 幼 , 人世不 深 , 往往会 阴差 阳错 的走入偏 门左道 , 这 是父 母最为担心 的 , 父母希望 子女 走上 正途 , 成 为栋梁之才 。然 而随着经济迅速发 展 , 生活水平 的提高 , 一方 面导致部分人快速 致富, 另一方 面由于父母忙 于致 富导致家庭教育 的缺失 。 所 以孩 子多半叛逆 , 不尊父母之 言 , 以致形成 针锋 相对 的局面 。该词 中 对父母与孩子 的阅历 , 心性 等进行 强烈对 比 , 从而指 出孩子处 于
【 中图分类号】 K 2 0 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7 — 4 2 4 4 ( 2 0 1 4 ) 0 9 — 3 1 5 — 1
二十四行孝歌”
![二十四行孝歌”](https://img.taocdn.com/s3/m/ac8c1245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80.png)
二十四行孝歌”张成国(孝敬父母,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石阡民族民间,孝歌广为流传,特别是行孝歌听起来很有韵味,在一些大一点的仡佬族、侗族等民族村寨,都有歌师传唱。
作者兹将中坝镇老屋基三位民间歌师:屈直明、邵宗全、黄启俊自编自唱的“二十四行孝歌”的部分内容搜集整理,以飨读者。
)第一行孝是木莲,木莲救母到西天。
牛郎织女重相会,母女久别又团圆。
借问灵山多少路,十万八千有余零。
莫说十万八千里,再有十万也要行。
第二行孝是王祥,继母久病思鱼汤。
将身卧在寒冰上,天赐钓得鱼一双。
把鱼拿回家中去,煮汤母服病安康。
孝心感动天和地,万古孝名天下扬。
第三行孝崔文瑞,家贫住在寒窑中。
八旬老母患疾病,想吃林中凤凰肉。
文瑞上山去寻凤,仙赐凤归母病除。
天赐一棵摇钱树,早落黄金夜落银。
第四行孝是董永,董永卖身葬双亲。
孝心感动七仙女,槐荫树下把婚配,三年长工改百日,百日圆满归天庭。
从此夫妻难相聚,仙将贵子送凡尘。
第五行孝是孟姜,万里长城寻范郎。
长城内外都寻遍,不见夫君在何方。
十个手指都咬破,那人便是范西朗。
孟姜苦情难表尽,哭倒长城万里墙。
第六行孝庞氏女,因姑诽言生事非。
扔下安儿很年幼,娘在东来儿在西。
安安七岁行大孝,朝朝暮暮想娘亲。
每日讨米一盒整,哭哭滴滴送娘亲。
第七行孝是开宗,开宗行孝很用功。
家有人丁五百口,同住五代不分宗。
每年有个青明节,个个儿孙拜祖宗。
五百人丁把祖拜,人人眼中泪咚咚。
第八行孝是黄香,黄香扇枕孝爹娘。
暑来每天把扇打,寒来提火暖牙床。
孝心感动天和地,留得孝名天下扬。
从此夫妻生荣贵,五个儿子伴君王。
第九行孝是孟忠,孟忠哭笋惊地龙。
母亲染病想吃笋,香烛点在竹林中。
跪拜祷告天和地,突见冬笋出林中。
拿回供与母亲吃,老母吃了病无踪。
第十行孝黄氏女,朝朝日日唸经文。
唸得经文经福赐,惊得十殿阎王君。
看她是个真孝子,杀猪宰羊敬四方。
后来仙家把她渡,全家老幼登天堂。
十一行孝是曹安,曹安杀子救母亲。
孝心感动天和地,杀子救母世间稀。
灌阳孝哥研究
![灌阳孝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93cf9cda300a6c30d229f23.png)
灌阳丧礼音乐之——孝歌研究内容摘要:孝歌是在丧葬仪式上闹丧守灵时演唱的歌曲,是我国民间丧葬习俗的组成部分。
灌阳孝歌是指流传在灌阳县的闹丧习俗,它在灌阳人的生活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
孝歌的流传遍及在县灌阳的大街小巷,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本论文试图以搜集到的孝歌文本资料为依据,根据一定的分类标准对灌阳孝歌的内容进行研究,并分析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关键字:灌阳孝孝歌内容文化内涵社会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又会有自己的特点,和内涵。
孝歌也是在特殊的环境中发展起来,有自己的内容并蕴含着多种文化内涵的一种丧礼音乐。
灌阳县孝歌的生成,与灌阳县这片土地息息相关。
在走近灌阳孝歌之前,先来了解灌阳。
一、灌阳孝歌地生成环境。
(一)自然环境。
灌阳县位于广西东北部,被都庞岭和海洋山两大山脉,从东、西、南三面环绕,只在北面开一小口。
地势南高北低,灌江由南向北纵贯其中,把全县一分为二。
县的中部为丘陵平地、河谷平原。
受形影响,灌阳县山多耕地少,有“八山一耕地,半水半村庄”之说,但自然资源丰富。
都庞岭、海洋山腹地,山高谷深、林木苍翠、多原始森林,为低山平地的灌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在这种自然环境中人们营造了一种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
因而,为灌阳孝歌的产生、发展、保存营造了一个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二)人文环境。
灌阳县历史悠久,在灌江两岸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有38处。
早在远古时代,就有人类在此居住、繁衍、生息。
夏、商、周时期,灌阳属荆州之地,春秋、战国时,为楚南裔境。
据有关史料记载,西汉文帝前元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前建县后到民国2年一直属湘管辖。
因此,灌阳县属于湘、楚的历史相当长。
灌阳县这样的历史,也是灌阳文化受道宗教文化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成为其丧葬音乐孝歌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它甚至于从某种意上决定着其内容和内涵。
二、灌阳孝歌的内容。
灌阳孝歌作为民间的口头文学,既有成文的唱本,也有歌师的即兴编唱。
中国孝歌文化脉络
![中国孝歌文化脉络](https://img.taocdn.com/s3/m/056e1b0d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23.png)
中国孝歌文化脉络中国的孝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一直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孝是中国伦理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人的心灵深处。
中国的孝歌文化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感人的情感,表达了对父母的无尽思念和感恩之情。
中国的孝歌文化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孝歌来自《诗经》,其中有许多歌颂孝行的诗篇。
比如《关睢》,描述了一个儿子在父亲去世后一直心系着他的故乡,表达了他深深地怀念父亲的深情。
另外,还有《泰山》、《下江南》等歌颂孝行的作品,都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孝的尊崇和弘扬。
孔子是中国孝文化的重要宣扬者和代表人物。
孔子曾言:“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这句至理名言表达了孔子强调孝顺父母的重要性。
他认为孝敬父母是人应尽的道德职责,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怎么能称为合格的人呢?孔子的孝文化观念对后来的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历史的演变,孝歌文化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在中国古代戏曲中,也能找到许多歌颂孝行的表演。
比如京剧《牡丹亭》中的“白梅赞”,描述了一个女子不顾自己生活贫困,为了孝顺母亲一直守节的故事。
这个角色成为了中国戏曲中的经典形象,被广大观众们所喜爱。
在现代,孝歌文化也得到了新的转变和创新。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流行歌曲涉及孝行的主题,融合了现代音乐元素和传统孝文化的内涵。
比如许多歌手将自己对父母的感激和思念融入到歌曲中,通过音乐向全世界传递孝的力量。
这些歌曲在青年人中间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激励着更多的人去关心和孝敬自己的父母。
总的来说,中国的孝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而重要的部分,通过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去孝敬父母并传承这一美德。
无论是古代的《诗经》,还是现代的流行歌曲,都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孝文化的深深追求和热爱。
孝歌文化不仅是一个人个体的道德准则,也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纽带,让我们拥有了伟大、和谐的中华文化。
关于孝文化的歌曲
![关于孝文化的歌曲](https://img.taocdn.com/s3/m/0b31a6c4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3d.png)
关于孝文化的歌曲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了孝顺父母、尊敬长辈、传承家族血脉的重要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关于孝文化的歌曲,这些歌曲不仅传达了孝文化的理念,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关于孝文化的歌曲,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一、《孝和中国》这首歌曲是近年来非常受欢迎的一首关于孝文化的歌曲,它由著名歌手王力宏和李谷一共同演唱。
这首歌曲以简洁而生动的歌词,表达了孝顺父母、尊敬长辈、传承家族血脉的重要性,同时也呼吁大家将孝道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二、《感恩的心》这首歌曲也是一首非常经典的关于孝文化的歌曲,它由台湾歌手陈坤演唱。
这首歌曲以深情而感人的歌词,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呼吁大家要以感恩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三、《跪羊图》这首歌曲《跪羊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首经典歌曲,它讲述了古代一个儿子为了孝顺母亲而不断祈祷的故事。
这首歌曲以深情而感人的歌词,表达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同时也呼吁大家要像那只小羊一样,用真诚的心去孝顺父母。
四、《时间都去哪儿了》这首歌曲是近年来非常受欢迎的一首歌曲,它由著名歌手王铮亮演唱。
这首歌曲以深刻而细腻的歌词,表达了对时间的思考和珍惜,同时也呼吁大家要珍惜时间,尽自己的孝道。
五、《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曲是199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的经典歌曲,它由车行、戚建波、陈红共同演唱。
这首歌曲以温馨而感人的歌词,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和关爱,同时也呼吁大家要常常回家看看,陪伴父母,尽自己的孝道。
除了以上这些歌曲之外,还有许多关于孝文化的经典歌曲,比如《小苹果》、《常回家看看》、《时间都去哪儿了》等等。
这些歌曲都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孝顺父母、尊敬长辈、传承家族血脉的重要性,同时也呼吁大家要将孝道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用真诚的心去孝顺父母。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很多人对于孝道的理解和实践逐渐淡化。
因此,这些关于孝文化的歌曲对于我们来说更加具有启示意义和提醒作用。
汉水上游孝歌的文化价值探析
![汉水上游孝歌的文化价值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917219d250e2524de5187e70.png)
渊源上深受荆楚文化的影响, 是荆楚文化这种祭祀先祖亡灵、 表演歌舞仪式的变体。而西南巴蜀地区的 民歌对汉水 上游孝 歌 中的 “ 歌路 ” “ 孝 歌 ” “ 歌 ” “ 阳歌 ” 都 有 很 大 的影 响。 《 书 ・ 理 开 、劝 、盘 、还 等 隋 地 志》 记载“ 巴蛮” 之人“ 始死 , 置尸馆舍 , 邻里少年 , 各持 弓箭 , 绕尸而歌 , 以箭扣 弓为节。其歌词, 说平生 乐事 , 以至终卒 , 大抵亦犹今之挽歌 。 - 蛐 ”6 汉水上游的地域特点 , 加之外来移民文化 的影响, 尤其是荆楚 文化、 巴蜀文化 、 秦陇文化在此地交融整合 , 呈现出文化多元性特质 , 乐于接受并传播孝歌这种文化形
哭哭哀衷, 走进孝堂。 ①
这里的“ 歌郎” 就是请来的歌师, 从歌辞 内容来看 , 歌师” 是“ 的套式话语 , 并借用对话的形式 , 叙述 其 开场 的 目的。如果 我们 仅仅 局 限于对这 一歌 辞 的简单分 析 , 不 能理 解 为 什 么丧 葬 的礼 仪必 须 有歌 就 师主持 , 歌师及孝子们为什么还要唱孝歌?其作用究竟是什么?值得研究。 我们认为, 汉水流域的孝歌仪式中, 在文化学语境下 , 体现着一种仪式的功能。首先 , 表现丧歌仪式
[ 收稿 日期] o 0o -1 2 1 -40 [ 订 日期 ]O O1 -3 修 2 l一2 0 [ 作者简 介] 昌安 ( 9 1一) 男 , 刘 16 , 陕西 汉 中人 , 陕西理 工学 院文学 院教授 , 士生 导师 , 硕 主要 从事 中 国古 代文学 、 历
史 文 化 研 究 。温 勤 能 ( 9 3一) 女 , 西 镇 巴人 , 西 理 工学 院 教 务 处 , 研 究 馆 员 。 16 , 陕 陕 副 [ 金 项 目] 西 理 工 学 院 科 研 项 目 ( L 0 2 ) 陕 西 省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90 8 基 陕 S G 85 ; 0 J1 )
陕西丧葬习俗之孝歌
![陕西丧葬习俗之孝歌](https://img.taocdn.com/s3/m/9efac54e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b5.png)
陕西丧葬习俗之孝歌孝歌,亦称“打丧鼓”。
属于民间丧葬礼俗之一,其渊源可追溯到《诗经》和《周易》。
《诗经.陈风》中载:“坎其击缶,宛丘之道,无冬无夏,值其鹭筹。
”《易.离》九三爻辞载:“日昃之离,不鼓腹而歌,则大耋之嗟凶。
”前者“坎其击缶”,为娱乐内容,后者“鼓缶”为丧礼内容。
主要流行于汉江平原与巴山地区,历经各朝各代,至今传承不息。
旧时的丧葬程序较多,从“送终”、“烧断气钱”、“冼澡”、“穿老衣”、“下榻”、“入棺(进财)”、“设灵”、“戴孝”到“安夜场”、“ 坐夜”、“迎客”、再到“上礼”、“ 上香”,一路过来,才进入“做道场”或“打丧鼓”的程序。
做道场是由职业道士担任,打丧鼓则由民间艺人或业余歌手担任,随着道场在民间的消减,打丧鼓逐渐成为丧葬习俗中的主要内容。
孝歌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兼容南北,旧志中有“旬河大半楚人家”之说,楚人历来把打丧鼓习俗视为要事。
一人击鼓,一人敲锣,绕灵棺而行,有其固定的开场、唱腔和还阳收场的程式,有其一摇三叹、步履凝重和悲哀的抒情特点,尤其是内容既有固定的唱本,如“二十四孝”里的朱氏割肝、安安送米、曹安杀子、张孝打凤等与封神榜、薜刚反唐、祭东风以及五更林英、五更英台等,又有见眼生情即兴创编的歌功颂德、斗智、逗趣、骂人、散闷、扯白和有时代特色的流行语辞,有“百花齐放”之征。
孝歌因有诠释“庄子”妻死鼓盆而歌”视死如生的文化观,又有借歌度夜寄托哀思与体现孝道的艺术魅力,因而在丧事中,假如没有唱孝歌打丧鼓的活动,孝家就会感到痛苦寂寞,不尽孝心,人前没了面子,亲友会感到丧事过得不够气派和热闹,同时,孝歌作为习俗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在日渐革新与变迁……孝歌是有文化,有思想,有内涵的民族风俗文化艺术,是有必要发扬光大,推广传承的。
正是因为孝歌有非常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及民族艺术和民俗礼仪的多重学问,集历史,传记,杂说,神话,唯物,哲学,道,佛,儒,仙,人,鬼,忠孝,仁爱,侠义,贬恶,劝善,亲情,爱情及因果循环等文化思想于一体,是难得的教化世人行孝,行正,行善的真经,所以千百年来众多有思想内涵的人才日益认识到孝歌的珍贵,才致力于发扬光大,推光传承它。
孝歌大全歌词
![孝歌大全歌词](https://img.taocdn.com/s3/m/c4b1e47d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8a.png)
孝歌大全歌词孝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以歌颂孝道为主题,通过歌词的形式表达对孝道的理解和赞美。
孝歌大全歌词收录了许多经典的孝歌歌词,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其中的精华吧!1.《孝感恩》。
父母恩情浩如烟,百世孝子报不完。
一声父母情似海,千世孝子报不尽。
孝顺父母是中华,感恩戴德是美德。
父母养育恩情重,孝顺父母是本分。
2.《孝心》。
父母恩情无以报,孝心至上是本分。
举手投足表孝心,言行举止显孝道。
父母养育恩情重,孝顺父母是本分。
孝心满满报父母,感恩戴德永不忘。
3.《孝道情》。
孝顺父母是中华,感恩戴德是美德。
父母恩情浩如烟,百世孝子报不完。
一声父母情似海,千世孝子报不尽。
孝顺父母是本分,感恩戴德是美德。
4.《孝敬父母》。
父母恩情无以报,孝心至上是本分。
举手投足表孝心,言行举止显孝道。
父母养育恩情重,孝顺父母是本分。
孝心满满报父母,感恩戴德永不忘。
5.《孝道颂》。
孝顺父母是中华,感恩戴德是美德。
父母恩情浩如烟,百世孝子报不完。
一声父母情似海,千世孝子报不尽。
孝顺父母是本分,感恩戴德是美德。
6.《孝心赞》。
父母恩情无以报,孝心至上是本分。
举手投足表孝心,言行举止显孝道。
父母养育恩情重,孝顺父母是本分。
孝心满满报父母,感恩戴德永不忘。
7.《孝道歌》。
孝顺父母是中华,感恩戴德是美德。
父母恩情浩如烟,百世孝子报不完。
一声父母情似海,千世孝子报不尽。
孝顺父母是本分,感恩戴德是美德。
8.《孝心颂》。
父母恩情无以报,孝心至上是本分。
举手投足表孝心,言行举止显孝道。
父母养育恩情重,孝顺父母是本分。
孝心满满报父母,感恩戴德永不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一直被视为至高无上的美德。
孝歌以其简洁明快的旋律和深刻的歌词,传达了对孝道的理解和赞美,激励人们传承孝道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希望通过这些经典的孝歌歌词,能够唤起人们内心对孝道的尊重和珍视,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用行动去践行孝道,感恩父母,传承美德,让孝道之风在中华大地上永远飘扬。
农村孝歌资料讲解
![农村孝歌资料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e591230a8e9951e79a89275b.png)
农村孝歌(收集整理)1.一进孝堂唱孝歌,寨邻要比远客多,寨邻是来凑热闹,远客是来唱孝歌。
2.黑柒棺材黑黜黜,唱孝歌不像读诗书,读书有书本照着念,唱孝歌可以凭最不。
3.白布不是粉染白,棺材不是墨染黑,孝歌不是生来会,别人掉了我捡的。
4.老来难来老来难,小人莫把老人嫌,十字街前卖甘蔗,嫩的没有老的甜。
5.人生在世不要憨,整点吃来整点穿,阎王要你三更死,难得活到五更天。
6.人生在世不要憨,整点吃来整点穿,银钱苦成山堆起,死了不会给你打银棺。
7.人生在世不要憨,整点吃来整点穿,衣裳裤子缝得一百套,死了不得套套穿。
8.人生在世不要憨,整点吃来整点穿,头晚脱下鞋和袜,认不得第二天早上给得穿。
9.人人都要讲良心,好好孝顺父母亲,一尺五寸父母来养大,没得父母无本身。
(以上9首由本村唐先生提供)10.人生在世受折磨,忧忧愁愁过生活,从早苦到黄昏止,从晚苦齐太阳落,苦得一身老毛病,苦得一身病壳壳。
拖泥带水过日子,酸菜冷饭过生活,冷水泡饭有无味,就怕老来无着落。
人家有事你要克,冇在家中闷绰绰,哪天哪日气疯了,自搬石头自打脚。
人家做会你要克,忧忧愁愁变欢乐。
哪天阎王要捉你,人生一世划不着。
(由本村郎女士提供)11.喜鹊理窝柴摞柴,老人老了要安排,前传后教要先起,一代一代传下来。
用钱用米冇辣疼,四大骨节何处来,白布白鞋要穿着。
白衣包头要穿戴。
向山打在凤凰山,后辈子孙做高官,一葬葬在凤凰脚,后背子孙读大学,读好大学有官做,又有文官和武官,文官守把北京做,武官守把在四川,主家一辈传一辈,朝中有人好做官。
(何女士提供)12.老人死了像同柴,老在堂中起不来,三天不吃阳间饭,七天上了望乡台,望乡台上望一望,望见大儿小女苦哀哀,大的哭得肝肠断,小的哭了不抬头,管他肝肠断不断,阎王不放转回来。
13今早起来梳油头,打开窗子望石牛,鹦哥站在石牛背,叫声欢喜叫声愁,一愁生意又无本,二愁庄稼无耕牛,三愁儿女难扶大,四愁丈夫苦如牛,五愁银钱不称手,六愁房屋难得修,七愁媳妇难讨进,八愁阎王来短头,九愁阎王把头短,十愁万贯家财也要丢。
以唱致哀思的商洛孝歌
![以唱致哀思的商洛孝歌](https://img.taocdn.com/s3/m/460fd1f7bcd126fff6050b50.png)
以唱致哀思的商洛孝歌在商洛城鄉,特别是在江淮移民后裔“下湖人”所居的广大山村,普遍流行着一种独特的丧礼习俗——唱孝歌。
孝歌,顾名思义,是在孝家灵堂里演唱的一种挽歌。
当地习俗,中老年人去世,都要摆设灵堂致祭,讣告亲朋戚友前来吊唁,时间最短三日,长者五日、七日不等。
在此期间,孝家的子女、亲属每天晚上要在灵堂守丧,习称“坐夜”。
孝歌正是在这种特殊环境中演唱的一种特殊的民间歌谣。
源远流长的礼祭仪式孝歌的演唱形式,具有丧葬礼仪和祭祀礼仪的性质。
人死入殓,停柩堂中。
棺前案上摆放灵牌、香炉、蜡台、灵屋、引魂幡以及鲜花、水果等祭品,案下置“孝子盆”、拜垫,供人焚香化纸和跪拜。
歌手三、五人,分操锣、鼓、钹等乐器,踏着节拍,绕棺而歌。
一般自天黑开唱,彻夜不息,唱至天明休止。
有唱一夜的,也有唱三、五夜的,但不能唱二、四夜,俗以孝歌场次,只唱单数,不唱双数。
在商洛,一般认为孝歌起源于庄子的鼓盆歌。
其真实性如何,无须考证,但庄子“击缶而歌”则是有典可考的。
——庄子的结发妻先他而去,他的好朋友惠子去吊唁。
到了他家一看,庄子坐在地上,敲着瓦盆唱歌呢。
惠子质问庄子:“你妻子为你生儿育女,现在老而亡故了,你不哭也就罢了,却敲着盆在那里唱歌,你也太过分啦!”庄子却淡淡地对惠子说:“不是这样啊!她刚走的时候,我心里怎能不难受呢?但是我追本溯源,去观察最初的开始,人不都没有生命吗?没有生命就没有形体,没有形体就没有气息。
生命又是怎么形成的呢?天地之间,若有若无之际,聚起来一股气息,气息逐渐变成形体,形体又孕育出了生命,生命又走向了死亡。
这生老病死不就是跟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一样吗?现在我妻子又循着这条路回去了,此时此刻她在天地之间安安静静、踏踏实实地睡着了,我却要在这里哭哭啼啼,不是太不懂生命的真谛了吗?”庄子的“生命形成说”自然不可置信,但他的“生死转化论”表明:人的生命是一个过程,可悲的是它不能够重来;可喜的是它也不需要重来。
庄子这种“不知悦生,不知悦死”的思想也正是道家宣扬的“达观看人生”思想。
孝歌大全四句歌
![孝歌大全四句歌](https://img.taocdn.com/s3/m/97b468f7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51.png)
孝歌大全四句歌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是最为重要的伦理道德之一。
从古至今,无数的孝悌故事被流传,数不胜数的诗词歌赋歌颂孝子孝女的美德。
本文将根据不同主题,分类介绍中国古代经典的孝歌四句。
一、慈爱亲情“妾身薄命守空闺,忽报人生到汉宫。
夙夜怀恩不忘母,诗魂独赏霍将军。
”此句出自唐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一剪梅·舟过吴江》。
词中写道,女子素日守着空闺,母亲在外务农。
尽管名利皆失,但念及母亲的养育之恩,仍不忘报恩,心思总在母亲身上。
整首词翻译出来是:“这可怜的女子守着空房,突然被召入宫廷中。
日夜之间,思念妈妈的爱,她深陷在感伤中,唯有写诗纪念霍将军的卓越。
细心的她,总是记得报答母亲的恩情。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慈孝之情,以及母女之间的血脉相连、情感至深。
二、勤奋努力“育儿敬亲为本,劳力奉养恩重。
勤俭治家根本,忠孝贯穿我行。
”此句取自推崇孝道的尊崇之家——四川成都的薛家。
这句话道出了孝顺的重要性,要尽量劳累自己,让父母不再为自己劳累。
同时,孝顺还要体现在日常事物中,如勤俭治家,节约用品等等。
更重要的是,在日常做事中要不忘忠心和孝心。
慈父母已经为你付出了太多,用自己的努力去报答他们的爱是应尽的责任。
三、承先启后“谆谆教诲默默耕,日复一日细心仔。
处处体恤家庭事,一片心肝卑微志。
”这句话源于唐代杜甫的《赠卫八处士》。
卫八是一位忠实达观的武将,他从小就学习诗文,在清贫的环境下,父母从不放弃对他的教育。
他也在家务农活中堆积了许多实践经验。
这份经验教诲,塑造了他一颗卑微的心、尊重的家教观念,让他在孝亲、行善上得到众多的赞誉。
四、乐善好施“一身向善庇名声,化身佛祖报生恩。
四海之内应无岸,丹凤之乡杏梓园。
”“丹凤之乡杏梓园”,是李时中的《村居》之一。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尽自己所能的情况下,为大众着想很重要。
一个人的善良行为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很大关联。
如何来宽容待人、乐善好施,将是孝道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简言之,必须尽自己所能去提高自己周围的生活质量、与人为善的同时,也可以表现孝悌之心。
探析汉中孝歌的文化价值
![探析汉中孝歌的文化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6bab965771fe910ef02df89c.png)
探析汉中孝歌的文化价值汉中孝歌发祥于秦巴山脉深山腹地,目前,除了汉台区外,九县一区均有分布。
汉中孝歌是汉中民间音乐的一种独特的演唱形式,是当地丧葬仪式中悼念亡灵时唱诵的特殊民间歌曲。
汉中地处秦巴山地,北依秦岭,南屏巴山,境内崇山峻岭,山大沟深,历史上曾交通不便,人烟稀少,信息闭塞,同时受荆楚文化影响使汉中孝歌成为民间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一、汉中孝歌的渊源汉中孝歌是汉中最为古老的民间音乐之一。
据传说,孝歌源于春秋战国时代的“庄子试妻”和“申包胥解甲奉母”。
一曰:庄子之妻田氏貌美如仙,与庄子感情笃深,但庄子怀疑田氏对己不忠,田氏发誓对其忠贞不二。
庄子便诈死,其妻田氏真心护灵。
又试妻,变作一美少年来试探田氏,田氏经不住诱惑,正准备与少年结为百年之好时,庄子突然还原形于田氏面前,田氏无言以对,自缢而亡。
庄子便披头散发,敲起瓦盆,边敲边唱,这便是庄子鼓盆歌,也是最早的孝歌。
二曰:秦国大夫申包胥因母亲年事已高,便申请辞官回家侍奉娘亲。
秦襄王听信小人谗言,将申包胥问了个欺君之罪,罪当斩首。
斩前,申包胥将古代前朝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编成唱词,在秦庭放声高歌七天七夜。
这惊天地、泣鬼神的歌声终于感动了皇上,免其无罪,并加封为孝子,准其回家侍奉老母。
在汉中孝歌艺人中,流传着内容丰富、感人至深的民间传说。
而汉中孝歌传说是由明朝的“李闯王商州之战”而来的。
李闯王商州一战兵失将损,闯王面对阵亡将士尸体,唱起了悲伤凄凉的哀歌,歌声震撼了高山峡谷,震动了汉江两岸,也震惊了汉江船夫渔民,他们受歌声的感染,也跟着唱起了那些悲伤凄凉的哀歌。
后来这些渔民船夫走南闯北,将哀歌传遍了汉江两岸,并代代相传。
到明天启六年(1626年),官迁移民,湖南、湖北、四川等地的居民,被绳索押移,携妻挚子,逾山涉水,不惮数千里之遥来汉中落业,同时也带来了民间音乐之一的孝歌。
故而,漢中孝歌与湘楚、巴蜀民间音乐相互交融,逐渐形成了汉中孝歌独有的特点。
汉中孝歌历经数千年流传,从传说中的“庄子鼓盆歌”和“申包胥解甲奉母”是为孝歌的最初雏形了。
简论陕南孝歌
![简论陕南孝歌](https://img.taocdn.com/s3/m/bd865825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cb.png)
陕南孝歌也叫挽歌,是陕南地区传统民间丧礼活动中,以彰显孝贤为主要内容,一人及多人走唱或坐唱式清唱,并配以锣鼓间奏的丧俗演唱形式。
其源可溯至春秋战国。
作为一种民间文化,现流行的孝歌形式源至明代天启年间官迁至陕南的湘、鄂、川籍移民,流传在汉中、安康、商洛地市各县。
丧礼孝歌有三个程序,即“开路歌”、“唱孝歌”、“还阳”。
孝歌的基本唱腔有“三起头"和“正板”两部分。
“三起头”是七言三句的开头歌段;“正板”是七言多句,曲调是“三句头”首句韵重复和变化重复。
伴奏乐器只有一锣一鼓。
伴奏锣鼓段分为“起唱锣鼓"(如[三阵窗])、“中间锣鼓”(如[一阵雷])和“段尾锣鼓”(用[三阵雷]:唱腔中以鼓帮击节。
唱词词格多为七字句(韵诵有七言、五言、长短句不等)。
代表曲目有《十二孝》、《二十四孝》、《父母恩情难得报》、《十二古人》、《三十六古人》、《三十六朝纲鉴》、《包公断案》、《曹安杀子》、《五更哭》、《五更单身》、《丈夫一命归西天》等。
壮族行孝歌影印译注
![壮族行孝歌影印译注](https://img.taocdn.com/s3/m/ce29077b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16.png)
壮族行孝歌影印译注(原创实用版)目录1.壮族行孝歌的概述2.壮族行孝歌的历史渊源3.壮族行孝歌的内容及特点4.壮族行孝歌的影印译注工作及其意义正文【壮族行孝歌的概述】壮族行孝歌,又称壮族丧葬歌,是我国壮族民间一种独特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行孝歌是壮族人民在丧葬仪式上唱的一种歌谣,通过歌唱的形式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对生者的慰藉,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
【壮族行孝歌的历史渊源】壮族行孝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与壮族先民的信仰和风俗密切相关。
据史书记载,早在唐宋时期,壮族地区就有举行丧葬仪式唱行孝歌的习俗。
到了明清时期,壮族行孝歌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相对固定的文化形式,传承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壮族行孝歌的内容及特点】壮族行孝歌的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对逝者的赞美和哀悼,也有对生者的慰藉和鼓励。
歌词中融入了大量的民间故事、传说和历史典故,反映了壮族人民的智慧和文化传统。
壮族行孝歌的歌词通常分为三部分:开头部分为“歌头”,主要描述丧事的背景和气氛;中间部分为“歌身”,主要叙述逝者的生平事迹和家族历史;结尾部分为“歌尾”,主要表达对逝者的祝愿和对生者的勉励。
壮族行孝歌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歌词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二是曲调悠扬、婉转动听,能够充分表达壮族人民的情感;三是演唱形式多样,既有独唱,也有合唱和对唱,富有表现力。
【壮族行孝歌的影印译注工作及其意义】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保护工作的加强,壮族行孝歌的影印译注工作也得到了重视。
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对壮族行孝歌进行了广泛的搜集、整理和翻译,出版了多部壮族行孝歌的影印译注本,为传承和研究壮族行孝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壮族行孝歌的影印译注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利于保护和传承壮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壮族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支持;二是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心;三是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学术研究,为壮族文化的深入研究提供丰富的资料。
孝歌歌词目次
![孝歌歌词目次](https://img.taocdn.com/s3/m/c73b5726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4d.png)
孝歌歌词目次目录1. 孝顺的重要性2. 孝敬父母的方式3. 孝顺的故事4. 孝顺的意义5. 孝顺的传统价值观6. 孝顺的现代意义7. 孝顺的表达方式8. 孝歌的魅力1. 孝顺的重要性- 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 孝顺代表了对父母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 孝顺有助于维持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
2. 孝敬父母的方式- 孝敬父母可以通过言行举止表达出来。
- 孝顺的方式包括听从父母的教诲、尊重他们的意愿、照顾他们的健康和生活需求等。
3. 孝顺的故事- 《孝经》中的孝子故事讲述了各种不同的孝顺行为和敬爱父母的态度。
- 《白蛇传》中的白娘子为了救活父亲而不惜牺牲自身也是一个充满孝心的故事。
4. 孝顺的意义- 孝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 孝顺代表了家庭的纽带和亲情的重要性。
- 孝顺可以给人们带来内心的安宁和满足感。
5. 孝顺的传统价值观- 传统中国文化中强调尊敬和孝顺父母的重要性。
- 孝顺被视为传统道德和伦理观念的体现。
6. 孝顺的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孝顺意味着关心和关爱长辈人士。
- 孝顺可以通过行动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7. 孝顺的表达方式- 孝顺可以通过言语表达,例如对父母说一声“谢谢”和“我爱你”。
- 孝顺也可以通过行动表达,例如主动帮助父母处理家务或照顾他们的生活需求。
8. 孝歌的魅力- 孝歌以温情的旋律和感人的歌词表达了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
- 孝歌是传递孝顺价值观的一种媒介,鼓励人们关心和孝敬父母。
以上是《孝歌歌词目次》的内容概要,目的是向读者介绍孝顺的重要性、方式、故事、意义以及如何表达孝顺之情。
孝顺父母的云南山歌
![孝顺父母的云南山歌](https://img.taocdn.com/s3/m/f8e9c2f8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ef.png)
孝顺父母的云南山歌一、引言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它是中国文化中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之一。
山歌作为中国的民间音乐形式,富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同时也是传播和弘扬孝道的重要途径之一。
云南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有着丰富多样的山歌文化。
本文将深入探讨云南山歌中关于孝顺父母的主题,展示云南山歌对于弘扬孝道的贡献。
二、云南山歌的特点2.1 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拥有25个少数民族。
不同民族的文化在云南山歌中融合,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山歌风格。
各民族的山歌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孝顺父母的情感,展现了各民族孝道文化的独特魅力。
2.2 声调婉转悠扬云南山歌的声调多变,旋律婉转悠扬。
这种婉转悠扬的旋律使人们在聆听山歌的同时,感受到孝顺父母所蕴含的深情厚意。
这种旋律的表达方式使云南山歌成为了深受人们喜爱的表达孝道情感的艺术形式。
2.3 歌词含义深刻云南山歌的歌词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孝道哲理。
它们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点出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并通过丰富的视觉想象和排比手法,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于孝道的思考和理解。
三、云南山歌中的孝顺父母主题3.1 《云南之恋》这是一首流传于云南彝族地区的山歌,以纯朴的腔调和优美的旋律讲述了儿女对父母的深情之情。
歌词中有一句“咱的小山乡,孝敬父母忙”,明确表达了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这首山歌通过儿女对父母孝敬的表达,引导人们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孝道。
3.2 《牵着爸爸的手》这首山歌描绘了一个儿子牵着爸爸的手走过青山绿水的场景,展现了儿女对父亲的深情厚意。
歌词中的“牵着爸爸的手,长大没什么难”传递出儿女对父母的依恋和感激之情,表达了对爸爸的孝敬之心。
3.3 《云南山歌之歌》这是一首描写云南山歌的山歌,在表现山歌文化的同时,也弘扬了孝道精神。
歌词中的“云南山歌最动听,唱出孝心六亲亲”将云南山歌与孝心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人们在欣赏山歌的过程中感受到孝道的力量。
3.4 《云南恋曲》这是一首流传于云南哈尼族地区的山歌,以温情浪漫的情感表达了对父母的孝敬之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孝歌文化脉络
第一章、概述
一、概念
孝歌是我国孝道文化的一种,在我国南部地区普遍流行。
具体内容就是当长辈去世以后,在将要下葬的前一夜他的后代要为逝去的长者守夜,就是围着他的棺材拿着香不停的转,谓之转香。
转香期间要找会唱孝歌的人唱一通夜,内容不限,有为老人歌功颂德的内容,到了夜深时,唱歌的一对男女就故意唱打情骂俏的歌,以吸引那些帮忙的和一些送礼的客人不睡觉,不至于冷场(农村习俗老人去世葬礼越热闹就越孝敬)有的为了更热闹更吸引人干脆就请两批唱孝歌的人,让其对骂谁骂赢了主人另行有赏。
虽然谈不上不文明但也相当有趣。
具体曲调为当地的山歌。
歌词可以又唱歌的人临时自编。
这种习俗体现了一种传统的孝道理念。
二、陕南孝歌
陕南孝歌,是陕南民间丧礼中的一种演唱形式,俗称“丧歌”,古称“挽歌”。
它主要是陪伴灵柩过夜中演唱的长篇叙事性民歌。
主要流行于汉中、安康、商洛三地区以及沿秦岭北麓关中某些地区,随地域不同其风格、内容也各异。
孝歌起源于何时,民间有多种说法。
庄子文集《庄子·至乐》载:“庄子妻死,惠王吊之。
庄子则箕踞鼓盆而歌。
”《西乡县志·歌谣》载:“丧家伴灵时宾朋之歌也。
词调稍雅、凄婉动人。
”康熙二十六年(1687)《石泉县志·风俗》称:“石泉土著寥寥,四方商族聚而成俗。
其间冠婚丧祭之仪,有随土著而变者,亦有沿客习而效尤者各相揶揄。
”所以孝歌是泛指地区民间说唱艺术形式的混合体。
孝歌以唱为主,大多反映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褒奖孝行、弃恶扬善之类。
也有群众口头即兴创作的孝歌。
内容有:《父母恩情难得报》等是劝善行孝的;《壹拾贰古人》《三十六古人》《三十六朝纲鉴》《曹安杀子》等是叙述历史故事的;《五更单身》《五更哭》《丈夫一命归西天》等曲目是叙述单身女男独处之苦的故事。
较长的《朱氏割胆》有二百多句唱词。
歌场为赛场,群英聚首,各显其能,见人唱人,见事唱事,凡生活所及无不入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现了《穷人记》《贵姐贤》《不信谣》等新孝歌。
唱孝歌时,用打击乐器一鼓一锣,也叫“打丧鼓”。
孝歌的音乐内涵丰富、节奏千变万化,调性色彩对比强烈。
三、孝歌《忆父赋》
德政禅师作于广东清远市御金街少林禅院:清远有胜景,初春百花开;独坐禅院里,面对凤凰台;凤凰涅槃地,我心自悲哀;去岁今日里,慈父尚健在;四十而立年,犹爱老父怀;父坐高凳上,子坐矮木台;父执子之手,子抚父膝盖;背靠父胸膛,幸福观自在。
子离家乡走,父送村口外;沿途多嘱咐:盼子早归来;创业如征战,成败莫挂怀;莫学楚霸王,自绝望乡台;落难须牢记,卷土可重来;根收枝落叶,门为游子开;荣辱不可忘,忠义挂胸怀。
酷暑烈日炎,父出捡薪柴;盛夏忧严冬,勤俭范后代;双腿不负重,柴压父腿坏;左腿股骨折,躺床起不来;忍痛装笑脸,生怕子悲哀;子怕父伤心,逗父把心开;伤悲不落泪,化苦为自在。
霜落中原地,父受病虐待;哮喘折磨人,良药寻不来;蜡烛将燃尽,父虚若朽柴;寒风扫荡时,咳嗽血涌来;往生西方前,病痛全走开;痊愈七八日,子女喜满怀;九日早餐后,父睡子走开;中午送饭时,呼父醒不来;父亲悄逝去,姊妹同悲哀。
怕母心伤痛,笑脸把父埋;葬父嵩山上,久久不离开;恸哭传九霄,泪水浸襟带;跌幢回家路,衣破血流塞;蓬头垢面回,兄长把门开;先把容装换,再把母亲拜;母子相劝慰,孝风传千载。
父逝近百日,昨夜突然来;晨钟惊我梦,醒来伤悲哀;千万声呼唤,父亲快回来;儿要温旧梦,再躺父胸怀。
四、劝孝歌
人生五伦孝为先,自古孝是百行原。
为人子女应孝顺,不孝之人罪滔天。
父母恩情深似海,人生莫忘报亲恩。
世上惟有孝字大,孝顺父母为一端。
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穷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侍候莫厌烦。
爹娘都调莫违阻,吩咐言语记心间。
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敬意面带欢。
大小事情须禀命,禀命再行莫自专。
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宝局钱场休我往,花街柳巷莫游玩。
保身惜命防灾病,酒色财气不可贪。
为非作歹损阴德,惹骂爹娘心怎安。
每日清晨来相问,冷热好歹问一番。
到晚莫往旁处去,侍奉爹娘好安眠。
夏天爹娘要凉快,冬天宜暖不宜寒。
爹娘一日三顿饭,三顿茶饭留心观。
恐怕饮食失调养,有了灾病后悔难。
休说自己劳苦大,爹娘劳苦更在先。
人了一日老一日,爹娘一年老一年。
劝人及时把孝尽,兄弟虽多不可扳。
此篇劝孝逢知己,趁早行孝莫迟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