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包回转台的设计毕业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包回转台的设计毕业论文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I 目录 ................................................................... III 第一章绪论 . (1)
1.1 连续铸钢技术的发展概述 (1)
1.1.1 连续铸钢与铸模的区别 (1)
1.1.2 国外连铸技术的发展概况 (1)
1.1.3 我国连铸技术的发展概况及与国外连铸技术对比 (1)
1.2 连铸机的主要设备及分类 (2)
1.3 连铸机钢包回转台的结构和分类 (8)
1.3.1 钢包旋转台的形式 (8)
1.3.2 钢包旋转台主要结构特点 (9)
1.3.3 钢包回转台的分类 (11)
<1>直臂式钢包回转台 (11)
<2>蝶式钢包回转台 (11)
<3>双臂式钢包回转台 (12)
<4>四连杆式钢包回转台 (13)
第二章初步确定方案 (15)
2.1 已知条件 (15)
2.1.1 主要技术参数 (15)
2.2 方案的总体布置形式 (15)
2.3 回转台具体部件设计方案的确定 (16)
2.3.1 钢包旋转驱动方式 (16)
2.3.2 锁紧方式 (16)
2.3.3 钢包盖的升降装置 (17)
2.3.4 长水口机械手动作方式 (17)
2.3.5 钢包升降驱动方案 (18)
第三章回转功率的计算及电机等的选取 (19)
3.1 钢包回转功率的计算 (19)
3.1.1 基本数据的计算 (19)
3.1.2 载荷情况Ⅰ的回转功率计算 (21)
3.1.3 载荷情况Ⅱ的回转功率计算: (22)
3.1.4 载荷情况Ⅲ的回转功率计算 (24)
3.2 电动机和气动马达的选择 (26)
3.2.1 电机功率的选择: (26)
3.2.2 马达的选择 (26)
3.3 减速器的设计 (26)
3.3.1 确定减速器的结构 (26)
3.3.2 各级减速传动比的确定 (27)
3.3.3 各级减速齿轮基本参数确定 (27)
第四章回转台主要构件分析 (33)
4.1 回转轴承的有关计算 (33)
4.1.1 回转轴承当量轴向负荷的计算 (33)
4.1.2 回转轴承当量倾翻力矩的计算 (34)
4.2 轴向滚柱的分析 (36)
4.3 地脚螺栓的计算 (37)
4.4 升降液压缸的选择 (39)
4.5 钢包盖升降和回转系统的设计 (40)
4.5.1 升降系统采用液压驱动 (40)
4.5.2 回转系统采用液压系统 (42)
4.6 称量传感器的型式选择与容量计算 (42)
4.7 提升液压缸球绞应力计算 (43)
第五章销齿传动的设计与计算 (45)
5.1 销轮轴转矩3T (45)
5.2 选材及许用应力的确定 (45)
5.3 销齿直径确定 (46)
5.4 校核齿轮弯曲强度 (48)
5.5 确定尺寸 (48)
第六章设备操作安装与维修 (50)
6.1 大包回转台的操作 (50)
6.2 一些设备的安装 (50)
6.2.1 滚柱旋转轴承的使用方法和保管以及安装 (50)
6.2.2 提升缸的安装与拆卸 (50)
6.3 钢包回转台设备使用以及维护要点 (51)
结束语 (52)
参考文献 (53)
第一章绪论
1.1连续铸钢技术的发展概述
1.1.1连续铸钢与铸模的区别
铸钢生产可以分为钢锭模浇注(以下简称铸模)和连续铸钢(以下简称连铸)两大类。铸模是将钢液注入铸铁制作的钢锭模,冷却凝固成钢锭的工艺过程:连铸是将钢水不断的注入水冷结晶器,连续获得铸坯的工艺过程。连铸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一个世纪以来占统治地位的钢锭初轧工艺,由于它所具有的一系列优越性,使得他自20世纪70年代大规模应用于工业生产以来得到迅速发展。连续铸钢具有节省工序、缩短流程,提高金属收得率,降低能量消耗,生产过程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高,钢种扩大,产品质量高等许多传统模铸技术不可比拟的优点。自从20世纪50年代连续铸钢技术进入工业性应用阶段后,不同类型、不同规格的连铸机及其成套设备应运而生。
1.1.2国外连铸技术的发展概况
早在19世纪中期亨利就提出连续浇注液态金属的设想,他在1858年钢铁协会伦敦会议的论文《模铸不如连铸》中提出设想,但一直到20世纪40年代。连铸工艺才实现工业应用。在这段时间,由于钢的高熔点和高导热率等原因,研究人员遇到了很多问题。在连续铸钢开始时,最先使用的是立式连铸机。这种连铸机有一个弹簧固定的结晶器,产量通常很低,而且因为钢与结晶器粘连,漏钢很常见。振动结晶器的想法归功于德国人seigfried,他首创了有色金属的连续铸造,与1952年用于德国的钢铁厂的直结晶器立式连铸机上,这是连铸工业化规模的开始。由于技术的限制多年只应用于小工厂,自1970年开始连铸开始应用于钢铁联合企业来生产板坯。
1.1.3我国连铸技术的发展概况及与国外连铸技术对比
我国是研究和应用连铸技术较早的国家之一,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探索性的工作,60年代初进入到连铸技术工业应用阶段。但是,从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连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