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数字文化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数字文化馆?数字文化馆是否就是文化馆数字化?3月20日,由四川省文化馆和本报联合主办的猴年第一期巴蜀文艺讲堂特邀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四川省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博士生导师苗放作为主讲嘉宾,为听众畅谈“大数据时代下的数字文化馆建设的相关问题探讨”。
为什么要建数字文化馆?
文化馆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它承担的任务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实现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但传统的文化馆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一个是服务设施、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单一。另外,场馆有限,服务覆盖面小,群众接受文化服务不均等。所以国家才提出要建设数字文化馆。数字文化馆是适应新形势、新发展,赋予了文化馆新任务,体现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的一个体系建设,也是突破时空和区域限制的一种文化服务形式。
刚刚出台的“十三五”规划,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提出了要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保证做到普惠性、保基本、主动化、可持续。另外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一篇章里,专门提到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高大上”的数字文化馆怎么建?
数字文化馆建设,包括网络服务器等基础设施,系统与应用等软件,文化数据库资源,文化服务平台以及网站终端应用等等。建设方式,可通过一些基础建设、项目建设、工程建设、资源数字化购买服务等方式来实现。
数字文化馆建设,从采集开始,到最后决策支持、提供服务,都要以数据为核心。我们首先要顺应“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国家战略。要响应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民惠民;要提高我们的公共服务水平,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建设智慧的文化馆;要实现数据安全应用的数字文化馆服务生态体系。
此外,还要从利益上和技术上提供解决方案,来真正解决数据共享的问题。数据要加密和授权使用,保证数据的安全。不仅如此,还要确定数据的所有权问题,要保障数据提供者的利益,发挥数据的价值。
建成后的数字文化馆怎样工作?
对于数字文化馆的应用,其中包括政府部门、文化事业部门和文化企业提供的公益类、公共类、市场类、个人类的各种文化数据。由生产者提供各种数据,通过我们这个平台进行数据应用、数据权属和数据安全等管理,建立“文化之家”,然后通过统一的、标准的开发接口,让社会上各种个性化的文化应用类APP,可以通过访问、推送的方式,直接推送到你的终端上。
今后,整个文化馆的工作可能都在数字文化馆上,对外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可能也会在数字文化馆上实现一部分。也就是说,公众可以共建、共享这么一个真正“互联网+大数据”的系统。构建文化数据大平台,提供“互联网+”环境下源源不断的文化智慧应用,是决胜于未来的基础和战略布局。最终目标就是打造适应于大数据时代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