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疫情背景下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疫情背景下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疫情背景下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学生的教育工作不能只依靠学校和老师,还需要家长的关心与教导。学

校与家庭二者相互协调与配合,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因此,家

校合作至关重要,特别是在疫情期间,但其在实行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问题,

需要老师与家长共同努力克服难题。本文主要讨论疫情背景下,家校合作的现状

与存在的问题,之后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疫情;家校合作;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0)02-199-01

引言:

如今疫情形势依旧不容乐观,但是学生的教学工作不能落下,因此,老师纷纷采用了网

上授课的方式,让学生在家里学习,充分体现了家校合作的教学方式。老师负责教授知识,

检查课后作业,其中的监督工作需要家长的帮助,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教育中。

一、疫情背景下家校合作的现状

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使得学校无法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于是网上授课成为了目前唯

一的教学方法。对于小学生而言,其自制力不够,网上授课的方式使得老师无法监督每一个

学生,降低了课堂效率。因此,小学学生网上学习需要家长的监督,需要家长关心学生的学

习情况。学校与家庭的合作教学在这次疫情背景下得到充分的体现,通过这次的合作也展现

出很多的问题,如家校合作缺乏针对性、家校合作中忽视了学生的中心地位、偏远地区网络

普及率低等。

二、疫情背景下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家校合作缺乏有效的沟通

大部分家长与老师沟通的话题都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情况,忽视了学生心理的发展,并且

部分家长对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完全不在意,只关注于学生的学习情况。一旦学生的考试成绩

下滑,就会认为学生这一段时间没有好好学习,强制要求学生认真学习,完全没有与学生或

者老师进行沟通。对于小学生来说,贪玩是其特性,家长不应该因为一己私欲就强迫孩子学习,应该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在小学阶段,家长与老师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养成良

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如何做一个正直、诚实、勤奋的人。同样的道理,老师也不能只关

注于学生的学习。此外,对于一些偏远地区,家校合作不被家长认同,一些家长认为学生的

学习只需要老师负责。当老师进行家访时,提出了家校合作的教学方式,部分家长依旧不以

为然,最终做不到家校合一。

(二)家校合作中忽视了学生的中心地位

家校合作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但家校合作在真正实行过程中,却忽视了学生的中心地位[1]。双方未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如一些学校会让学生回家和父母做

一些手工,但是老师忽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低下,不能完成一些高难度的任务,最终这些任

务只能由父母独自完成。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还给父母带来了负担。此外,部分老师

为了减轻自己的工作量,从而向家长分配一些任务,如检查作业、检查背诵等,这给学生带

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使得学生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

(三)偏远地区网络普及率不高

目前学校的授课方式以网上教学为主,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的学生来说,网络问题成为学

生正常上网课最主要的难题。此外,部分偏远地区的学生也没有相关的学习设备,这就造成

这部分学生学习遭遇困难。

三、疫情背景下家校合作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采用有效的沟通方式

教师和家长沟通的过程中一定要采用有效的沟通技巧,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出努力,分别是真诚、相互尊重、相互理解。首先,沟通要真诚。老师在和家长的沟通中,要真

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家长感受到老师的诚意,而不是为了应付工作。老师可以向家长询

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教育是全面的系统工程,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孩子自我教育共同组成,其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至关严重。家庭教育与学校形成优良的合作机制,以达到更好的教育实效,这已经成为学生家长和老师的共识。 一、小学家校合作现状分析 学者刘力由浅入深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形式上的参与”,参与方式有:开放日、家长会、家长联系本等,参与的性质是:单向的,由学校安排,家长处于被动地位。二是“人际的参与”,参与方式有:经常性家访、家长参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参与的性质是:双向交流、互动,交流气氛较为亲密。三是“管理式的参与”,参与方式有:参与决策形成、决策执行和决策监督,参与的性质是: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决策的全过程。 根据这一分类理论推导,目前我校的家校合作方式,以第一种第二种参与居多,整体上来说属于低层次的参与,如定期召开家长会、校园开放日、电话联系等。 二、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 学校对家校合作的研究不深入,没有形成理论以指导实践;学校缺乏对家长的引导,家长一直处于配角状态,家长只有倾听、默认和接受批评的义务,发言或者是向学校建言献策的机会很少;学校对各班级家长会等家校合作形式所取得的效果未有专业化、全面化的监管。 教师缺乏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关注的重点往往是学习;针对孩子出现突发事件不能及时与家长取得全面沟通,错过教育家流的最佳时机。 家长参与家校合作活动不积极,除非是学校要求请家长,大凡不会主动参加家长会或其他家校合作的形式;积极参加家校合作这部分家长对自身权利与义务认识不明确,学校叫怎么做就这么做;部分家长甚至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我只需要做好孩子的后勤保障。 三、提高小学家校合作实效性的应对策略

家校合作调查报告

家校合作调查报告 为深入了解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现实状态,发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建立有效家校合作的机制,课题组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制定了针对学生、教师(班主任和非班主任)和家长的三套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三套,在我校范围内发放,具体情况如下: 学生问卷发出200份,回收188份,有效问卷188份; 教师问卷(班主任和非班主任)发出100份,回收85份,有效问卷85份; 家长问卷发出100份,回收95份,有效问卷95份。 以上调查问卷的回收,达到有效样本基数。 通过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分析,发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的问题很多,有来自学生、教师、家长以及社会不同人群的;也有产生于教育观念、传统习惯和客观条件的。总体看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自行其事,相互脱节,有限的联系也仅仅停留在浅层次的合作,没有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作用。问题的表现,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关注什么? 调查问卷反映出:家长比较多地关注的学校主要问题是学生的学习,其中最主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占71%),其次是学生的学习品质,如刻苦程度等方面。而对于学生身心发展,思想道德教育,关注很少。 而学校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关注最多的是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占近50%)。“问题学生”的产生是有多方面原因的,所以他们表现出来的方方面面,基本上体现出了他们的综合素质有问题。可见老师们关注更多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更多的是注重这些学生在教学管理方面的负面影响。 二、教育面临共同的困惑: 家庭教育中,36%家长认为是理解孩子是最大的困惑,在学校教育中,53.8%的教师认为了解学生的成长很困难。由此可以看出,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教育问题,都关注学生的思想发展和心理状态,有一个共同的愿望“与学生的沟通”,以便更好的帮助学生。 同时,学生普遍认为(占40%),与家长、老师难以沟通,或者沟通也没有效果。这个问题的产生原因有待进一步了解。 三、对家校合作的看法: 家长和教师普遍认为,家校合作非常有必要(占88%),认为家校合作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达到教育的目的。特别是教师认为,学生成绩的好坏与家长的教育配合关系很大。 学生对于家校合作的态度,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有50%的学生赞同,50%的同学不赞同。其中的原因,有待进一步底调查和讨论。 四、家校合作的现状: 虽然家长和教师都认为家校合作很重要,但是目前家校合作的现状不容乐观。家校合作的基本形式是家长偶尔与老师进行电话联系。电话联系便捷灵活,节约时间,但也存在一定缺点。其他有效的方式有待进一步探讨。 大多数教师(近50%)认为有必要主动与家长联系,而且79%的老师希望家长经常到学校了解情况。但是由于时间与精力问题,经常主动联系家长的不是很多,往往是在“问题发生”时,与家长采用电话联系。 另一方面,90%的学生不喜欢家长经常来学校了解自己的情况。预计可能的原因:对“家校合作”的理解存在误区;对教师反映情况后果的担心;现行的家校合作存在问题的影响等等。其真正的原因有待进一步了解。可见这是家校合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家长、老师与学生间的交流现状:

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许多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或家庭教育方法不妥,以致很多学生在习惯养成和学业成绩方面存在问题。我区部分学校是城乡结合部学校,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不同于城市学校,也不同于农村学校,是处在两者之间的独立群体。这方面的研究就其现实性来说很值得研究。 标签:城乡结合独立群体家庭教育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城乡结合部 城乡结合部是指兼具城市和乡村的土地利用性质的城市与乡村地区的过渡地带,又称城市边缘地区。它的主要社会特征是:经济较为发达,外来人口多,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相互混杂,各种不同职业类型、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信仰、不同价值观念以及不同文化素质的人群形成强烈的对比与共存。在本论文中,城乡结合地区特指烟台开发区。 二、研究的必要性 从大方面讲,我区部分学校是城乡结合部学校,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不同于城市学校,也不同于农村学校,是处在两者之间的独立群体。生源十分复杂:绝大部分是菜农、农民、进城务工者的子女,有一部分留守儿童。许多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或家庭教育方法不妥,以致很多学生在习惯养成和学业成绩方面存在问题。立足实际情况,我确立这一论文题目,旨在引导家长利用家校合作搞好家庭教育,从而促使学生成长。如前分析,这方面的研究就其现实性来说很值得研究。 三、合作的现状 1.学校方面 我们学校为老师与家长的沟通建立了非常好的平台,具体有以下几种方式: 1.1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会是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重要途径,是连接学校与家庭的重要纽带,也是班主任与家长沟通交流,对某些教育问题达成共识的最佳时机。 1.2举办家长开放日。我们学校在每学期中期会举行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请家长们参观学校的环境、班级和学校的文化建设,学校和学生取得的荣誉,让家长对学校有个全面的了解。让家长们走进课堂,看看自己的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对自己孩子的情况有个全面的了解。同时,让

中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精品文档6页

中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家校合作的内涵 当前对家校合作尚无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我国教育学者马忠虎认为,家校合作实质上是联合了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教育,[1]学校与家庭是平等的,互助的,都是为了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美国研究专家艾普斯坦将家校合作的内涵扩展到家庭、学校、社区合作。总体而言,家校合作主要有三个内涵:第一,家校合作是一种双向活动;第二,家校合作的中心是学生;第三,家校合作是社会参与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家校合作能够弥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单方面存在的不足,使得家庭教育更科学,学校教育更灵活。 二、当前中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1. 家校合作被边缘化。对于很多学校来说,家校合作都被置于学校事务的边缘,认为学校的主要责任是学科教育、德育工作,而不是与家长的沟通、合作,或者是处于提高学生成绩的角度进行家校合作。在这样的家校合作中,家庭成为学校教育的附属,家长的主体地位被剥夺,仅仅是按照学校要求对孩子进行作业辅导或者道德管教。这样的家校合作不仅失去了调动家长积极性的机会,而且还使得家长过分重视孩子智力教育,忽视人格教育。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交流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在应试环境下,严重的升学压力使得教师不愿意再花更多的时间去进行家访,网络互动;另一方面,学校相比于家庭有着教育专业的自信与权威,教师受过系统的教育专业训练,因而更相信自己的专业教育能力,家长由于没有能力教授孩子系统的学科知识,在教育上

只能依附于学校。 2. 家校合作追求形式,缺少实效。当前部分学校的家校合作的形式仅仅是家长会,家长会的内容也较固定,以介绍学生成绩为主。另外还有一些合作形式如学校开放日、亲子活动、家访、家长委员会、家长教师协会、家长学校等,这些合作表面上看丰富多彩,实际上却缺乏实效性。开放日时学校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排演节目,组织活动,只为完成任务,至于深层次的交流根本无暇顾及;亲子活动能够拉近家长与孩子的距离,提供亲子共同体验的机会,本该深受家长学生的喜爱,但许多学校的亲子活动并没有经过精心策划,而是照搬他人,一层不变,不能够体现学校文化特色,仅仅作为一种文娱活动开展,不仅浪费时间,还会抵制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家访是一项需要长期进行的工作,这对于教学任务繁重的教师来说是很难坚持下去的;家长委员会需要相对优秀并积极的家长主动地参与,而一些文化程度较低或者较被动的家长就会被排斥在委员会的大门之外;家长学校尽管能够教给家长一些教育知识,教育方法,但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特点,家长学校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内针对不同的家庭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3. 家校合作缺乏有效的沟通途径。家校合作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然而在实践中,学校忽视家长的反馈与家长资源的开发,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多以单向灌输为主,缺少互动交流,家长会成为成绩通知大会,家长委员会成为家长代表报告会,网络平台成为发送作业平台。 这是由于教师没有建立起真正的家校合作观,不理解家校合作的真正内涵,没有意识到家庭在家校合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资源优势。此外,在

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学习资料

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更是出于社会的需要家校合作已经成为了新时代的教育要求,虽然目前我们的家校合作已经有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将对这一方面进行一述。 一、分析家校合作的现状,探索其内在根源 误区之一:教师认识上的误区 作为家校合作主体之一的教师在认识上存在严重的误区。笔者归纳了一下有这样几种认识偏颇的类型: ①“经验老道型”。 这类教师大多已工作多年,在教育教学管理上已形成一套自己的经验体系,见过的家长多,经历的事情也多。这本是一种极可贵的教育资源,但却不能合理地应用,而把这种教育资源视为一种“教育资本”,动不动就打电话带学生家长到学校来,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话里藏话地讽刺、挖苦、训斥学生家长,使学生家长无地自容,觉得很没面子,又碍于教师的面子不好发作,便把气撒在孩子身上,于是学生家长在教师办公室打孩子、揪耳朵的现象屡见不鲜。或许我们可以嗤之以鼻:这家长什么素质?且看这现象背后的根源是教师教育的“失策”,与家长不能很好的沟通与合作,这既是能力的欠缺,更是认识的偏差。 ②“不管不问型” 这类教师自感工作压力大,身心疲倦,不愿意多与家长沟通与交流,觉得既浪费时间又耗费精力。学校的工作、会议、业务学习、备课、改作业、辅导已忙得不亦乐乎,谁还有精神去管学校以外的事。很多教师常年不跟家长联系,除了一年两次的家长会和开学报名时与家长照个面,其他能省则省。跟家长谈那么多干吗?只要不出安全责任事故,太太平平、相安无事就阿弥陀佛了。还有人去搞什么家访?八成是精力太过旺盛了。追其根源,不得不承认,我们许多老师,包括我们自身何尝没有这样思想的影子,教师沉重的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当然,重塑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和崇尚乐业奉献的精神也是社会、学校所需做的。我们不得不疾呼,要给教师减负,让他们从繁重的教学负担中解脱出来,在适合的空间去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实现人生的价值。 ③“温顺迁就型” 这类老师大都是刚参加工作时间不长,没有树立起自己在家长、学生面前的威信,常感到工作被动,于是面对家长的横加指责和不合理要求常常温顺迁就。究其根源,我认为是缺乏必要的专业指导,特别是对于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师范生急需这方面的指导。与家长沟通、交流、合作是一门学问,很讲究技巧和方法,不能只凭一股热情就能把事做好,需要学习《心

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目前,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更是出于社会的需要家校合作已经成为了新时代的教育要求,虽然目前我们的家校合作已经有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将对这一方面进行一述。 一、分析家校合作的现状,探索其内在根源 误区之一:教师认识上的误区 作为家校合作主体之一的教师在认识上存在严重的误区。笔者归纳了一下有这样几种认识偏颇的类型: ①“经验老道型”。 这类教师大多已工作多年,在教育教学管理上已形成一套自己的经验体系,见过的家长多,经历的事情也多。这本是一种极可贵的教育资源,但却不能合理地应用,而把这种教育资源视为一种“教育资本”,动不动就打电话带学生家长到学校来,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话里藏话地讽刺、挖苦、训斥学生家长,使学生家长无地自容,觉得很没面子,又碍于教师的面子不好发作,便把气撒在孩子身上,于是学生家长在教师办公室打孩子、揪耳朵的现象屡见不鲜。或许我们可以嗤之以鼻:这家长什么素质?且看这现象背后的根源是教师教育的“失策”,与家长不能很好的沟通与合作,这既是能力的欠缺,更是认识的偏差。 ②“不管不问型” 这类教师自感工作压力大,身心疲倦,不愿意多与家长沟通与交流,觉得既浪费时间又耗费精力。学校的工作、会议、业务学习、备课、改作业、辅导已忙得不亦乐乎,谁还有精神去管学校以外的事。很多教师常年不跟家长联系,除了一年两次的家长会和开学报名时与家长照个面,其他能省则省。跟家长谈那么多干吗?只要不出安全责任事故,太太平平、相安无事就阿弥陀佛了。还有人去搞什么家访?八成是精力太过旺盛了。追其根源,不得不承认,我们许多老师,包括我们自身何尝没有这样思想的影子,教师沉重的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当然,重塑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和崇尚乐业奉献的精神也是社会、学校所需做的。我们不得不疾呼,要给教师减负,让他们从繁重的教学负担中解脱出来,在适合的空间去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实现人生的价值。 ③“温顺迁就型” 这类老师大都是刚参加工作时间不长,没有树立起自己在家长、学生面前的威信,常感到工作被动,于是面对家长的横加指责和不合理要求常常温顺迁就。究其根源,我认为是缺乏必要的专业指导,特别是对于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师范生急需这方面的指导。与家长沟通、交流、合作是一门学问,很讲究技巧和方法,不能只凭一股热情就能把事做好,需要学习《心理学》、《人际交往学》以及合作的技巧与方法等。这就向我们的学校提出了一个有关教师专业技术培训的新课题,如何与家长沟通与合作,如何使家校合作产生最佳的效果,而目前,大部分学校在此方面还是一项空白。 误区之二:家长认识上的误区 家长普遍存在缺乏与学校合作的意识,许多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我只要提供孩子的衣食住行,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接受教育的,老要找我们家长,还要学校干什么。还有的家长习惯于听从教师的安排,老师叫带家长了,认为肯定是出问题了,如果老师不与家长联系,那肯定是太平无事。家长畏惧与教师合作,认为自己缺乏教育的知识与方法,不敢向教师提出合理化建议,有些家长与教师接触几次不太和谐,干脆采取回避的态度。误区之三:学校认识上的误区 目前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校方始终独居合作的主体,家长方只在从属地位,学校习惯

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令狐采学 目前,随着时代的进步与成长,更是出于社会的需要家校合作已经成了新时代的教育要求,虽然目前我们的家校合作已经有有了明显的进步,可是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将对这一方面进行一述。 一、阐发家校合作的现状,探索其内在根源 误区之一:教师认识上的误区 作为家校合作主体之一的教师在认识上存在严重的误区。笔者归纳了一下有这样几种认识偏颇的类型: ①“经验老道型”。 这类教师年夜多已工作多年,在教育教学管理上已形成一套自己的经验体系,见过的家长多,经历的事情也多。这本是一种极可贵的教育资源,但却不克不及合理地应用,而把这种教育资源视为一种“教育资本”,动不动就打德律风带学生家长到学校来,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话里藏话地嘲讽、挖苦、训斥学生家长,使学生家长无地自容,觉得很没面子,又碍于教师的面子欠好爆发,便把气撒在孩子身上,于是学生家长在教师办公室打孩子、揪耳朵的现象屡见不鲜。或许我们可以五体投地:这家长什么素质?且看这现象面前的

根源是教师教育的“失策”,与家长不克不及很好的沟通与合作,这既是能力的欠缺,更是认识的偏差。 ②“不管不问型” 这类教师自感工作压力年夜,身心疲倦,不肯意多与家长沟通与交流,觉得既浪费时间又耗费精力。学校的工作、会议、业务学习、备课、改作业、教导已忙得不亦乐乎,谁还有精神去管学校以外的事。很多教师终年不跟家长联系,除一年两次的家长会和开学报名时与家长照个面,其他能省则省。跟家长谈那么多干吗?只要不出平安责任事故,太太平平、相安无事就阿弥陀佛了。还有人去搞什么家访?八成是精力太过旺盛了。追其根源,不克不及不供认,我们许多老师,包含我们自身何尝没有这样思想的影子,教师沉重的工作承担和心理压力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固然,重塑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和崇尚乐业贡献的精神也是社会、学校所需做的。我们不克不及不疾呼,要给教师减负,让他们从沉重的教学承担中解脱出来,在适合的空间去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实现人生的价值。 ③“温顺迁就型” 这类老师年夜都是刚介入工作时间不长,没有树立起自己在家长、学生面前的威信,常感到工作主动,于是面对家长的横加指责和不合理要求经常温顺迁就。究其根源,我认为是缺乏需要的专业指导,特别是对刚从师范院校结业的师范生急需这方面的指导。与家长沟通、交流、合作是一门学问,很讲究技巧和办法,不克不及只凭一

当前小学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档资料

当前小学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家校合作模式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家校合作模式是将学生关系最为紧密的两种力量相结合进行协同教育的模式。青少年的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但是现在家校合作的模式在实际的运用中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合作意识 合作意识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家长过度的将教育的责任推给学校,他们认为教育孩子的任务是学校的,所以没有认真关注孩子在学校里的状态。另一方面学校也同样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把这些问题归结于家庭原因,并且老师也没有对孩子日常的家庭表现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这样的情况下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处于虚无状态。 2.合作的方式过于单一 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方式,按照家长参与的层次可以分为三类。第一,低层次的参与,这种参与的主要合作方式有参加家长会、检查学生作业、家庭通讯、访问学校等。第二,高层次的参与,主要合作方式有:家长与学生一起参与课外活动、参与学校募捐资金活动、经常性的家访、帮助学生一起完成家庭作业等。第三,正式组织上的参与,如家长的咨询委员会就是这种参与的

合作方式。通过以上三种分类的描述可以看出,我国的家校合作方式仅停留在第一个层次上,并且合作方式也比较单一,主要是以家长会和学校通讯录的形式出现,制度上缺乏相应的保障,组织上缺乏必要的管理,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和偶然性,其计划性和系统性比较差。 3.合作的内容狭隘 家校合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所以其内容应该是丰富和全面的,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思想品德、兴趣爱好、心理健康等全部内容。但是实际状况却并非如此,学校的主要重点放在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上,特别关注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内容。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家校合作的内容过于窄化,削弱家校合作的有效性。 4.缺乏连续性 学校与家庭的合作活动在时间上断断续续,在内容上没有做到前后呼应,这样并不能够有效提高合作效率,此外家校合作活动还缺乏一贯性。 二、小学家校合作现状的原因及分析 1.学校的封闭性限制了家校合作的有效进行 当前小学的家校合作形式比较单一、信息交流比较单向,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一直以来学校教育的封闭性。人们往往将教育和培养人的任务赋予给了学校,而且学校长期以来独自承担了这个职责。这使得许多家长存在一种自己被隔离在学校之外

家校合作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题目:中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系别:教育科学学院 专业:教育学 指导教师:左群英 班级:2008 级 1 班 学生:邓叶廷 学号:20081243020

中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中小学家校合作是当今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研究课题。随着全面素质教育的推进,单靠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是不够的,要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必须构建一个教师、家长共同参与,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并共同发挥作用的开放的、立体的环境,进而家校合作教育则有利于做到优势互补。所以家校合作这种教育改革就这样应运而生。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育也更强调多元化、民主化的发展,家长的合作意识也不断加强,这为家校合作的开展提供了可能性。多元化的评价制度与评价理念的确立,为家校合作教育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但是我国的家校合作一直处于初级的状态,基础十分薄弱,理论基础不够深厚家校合作的开展一直处于瓶颈的状态。家校合作的困境探究及其应对策略的探究在这里提出就具有现实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前言:家校合作是整个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也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与学校只要形成合力、达成一致的共识不仅能促进青少年健康全面的发展,更能完善我国的教育体系,保障教育的健康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观念的逐步转变,为家校合作的开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也提出了挑战。而且与美国相比,我国家校合作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的广度和深度都是不够的。在理论研究方面,虽然家校合作问题已经引起我国教育界的关注和研究,但这种研究还不够深入。在实践中,我国家校合作在20世纪80年代才走上正轨,合作的水平较低,偏重的是低层次、临时性、单向的和分主客体性质的家校合作关系。因此,在探索过程中遇到很多的困难,使家校合作一直处于瓶颈的状态。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家校合作开展的困境以及应对的策略,还涉及到中小学家校合作开展的特点以及各种开展模式。 (一)中外家校合作的现状 1、我国家校合作进展情况研究 在我国, 家校合作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迄今, 家校合作在理论、实践方面都受到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的广泛重视, 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由于我国家校合作起步晚,起点低。无论是家校合作家长担任的较色分类,还是按家长参与层次分我国的家校合作都处在低层次范围。张丽竞在《国内外中小学家校合作研究综述》中提到国内当前家校合作的研究范围大体可分为如下几个范围:一是有关家校合作理论的研究, 二是对家校合作障碍及其对策的研究。三是对家校合作途径的研究[1]。可以看出我国家校合作研究也还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在开展的模式,涉及的内容,广度和深度都还处在探索的阶段。刘衍玲、臧原以及张大均《家校合作研究述评》中论述国内家校合作

浅析小学教育中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家校联系的问题与对策结题报告 摘要: 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国际经济、科技领域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现代素质教育更要求根据孩子自身特点和不同的成长背景因材施教,要求家长和教师及时沟通并修正对孩子的教育。学习的延伸使得教育不再局限于学校与课堂,也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孩子的父母完成的。实际上,家长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家庭应该是重要的教育场所。沟通学校和家长对孩子进行系统教育,将是十分有意义的。 关键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家校合作 学校、家庭和社会是学生成长的环境,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形成发展,离不开家庭教育。尤其是小学生,更需要得到家长的指导、帮助和教育。因此,现代学校的教育工作,决不能忽视家校合作的作用。尽管家庭教育的功能、途径和方法与学校教育不尽相同,教师不能替代家长,学校教育也不能替代家庭教育,但学校可以负起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以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一致,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然而,长期以来,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往往忽视家校合作这一重要的内容。在实践中,家长因为种种原因,对孩子的心理问题较少关注,或放任自流,或强行压制;不良的家庭教育在不断增加、制造学生的心理问题。当前我国的社会文化相对落后,教育学和心理学远未普及,要使学生健康成长,光靠专家学者和学校教师的努力是

远远不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走上社会,与广大家长合作,才能显示其巨大的生命力。因此,通过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是学校责无旁贷的义务,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败的重要因素。学校教育只有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研究背景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基说过:“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他认为,学校教育要实现促进学生“和谐的全面的发展”,离不开“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的密切联系和协调一致的配合。他说:“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学生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 我们深知家校沟通的重要性,但是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学校、老师、家长、学生之间却一直难以找到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一年仅有的几次家长会是远远不够的。据有关部门调查:90%以上的家长迫切需要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日常表现,任何家长“渴望知情,希望交流”的心情是迫切的。他们认为:“怎样与孩子沟通,怎样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对家长来说是一道新课题。” 同样地,对于学校来讲,如何广泛开展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也是学校管理者一直在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然而目前的家校沟通活动

家校合作研究报告

《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实践研究》 研究报告 临溪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众所周知,家庭是培养人才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首位老师。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开端,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学校教育对学生的作用是巨大的,但如果得不到家庭教育的良性配合,就会收效甚微,甚至劳而无功。由于诸多因素的存在,教育体系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一度出现了偏差,前者被赋予了过多的教育职能,后者则相反,被一定程度的矮化。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校审视自身,在家校合作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家校合作是协同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这个竞争与合作、新科技革命、转变与跨越的时代,面对学校教育的理想与挑战,思考家庭教育与民族未来的关系,再看看今日儿童的现状,学校单方面已无力应对,必须寻求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这种努力的目的不仅在于学校能够生存、发展下去,而且更直接地关系到我们下一代的教育,关系到我们祖国的未来!因此,来自家庭方面的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方式方法往往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家庭教育质量不高,与学校教育的协调不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特别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手段和态度等方面不能很好地结合,学校与家庭形不成教育的合力,也就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我们对学校的现状做了认真的分析:我校招收

的学生有本地生,也有不少外地借读生。在工作中,通过与家长的接触,有些家长在教育子女问题上存在着误区。经常听到老师们反映:某某家长说了,孩子考不好就是老师没本事;孩子的学习就应该由老师管,否则我们上学干吗呀;当有时孩子出现了问题,老师向家长反映时,家长不问青红皂白,当着老师的面对孩子就是几巴掌;当孩子在校内与同学发生了摩擦,放学后,家长堵在校门口,厉斥当事学生,为自家孩子出气;也有些家长在老师面前说的头头是道儿,回家后依旧不管孩子,特别是外地借读生的家长,他们多以做小买卖为生,精力上确实达不到,从思想上也不够重视对孩子的教育。 此外,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也感觉到老师们的服务意识还不够,教育观念还需要进一步转变,与家长合作的能力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鉴于学校的实际情况,我校决定在家校合作教育方面进行探索。 (二)家校合作是新课程改革的呼唤。 新课程的实施给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变革,大到理念,具体到授课方式、评价内容、评价方式、作业设计,都与过去的传统教育有着很大区别。我们的家长,对新课程改革的了解还是肤浅的。如果课程改革的实施没有家长的支持配合,将很难顺利进行。如新课程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着力扭转过去重知识灌输的现象。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上与以往有了改变,机械重复的练习少了,重能力培养的实践性作业多了。家长就不理解了,嫌教师布置的作业少了,便叫学生10遍20遍的抄写生字。对于学生的评价,学校按课改理念全面评价学生,而家长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以成绩论成败,以成绩论英雄,只要成绩好,就什么都好……面对这种现象学生必须本着为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愿望,主动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家校合作途径。

浅析小学教育中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小学教育中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石碁镇石碁小学劳桂英 摘要: 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国际经济、科技领域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现代素质教育更要求根据孩子自身特点和不同的成长背景因材施教,要求家长和教师及时沟通并修正对孩子的教育。学习的延伸使得教育不再局限于学校与课堂,也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孩子的父母完成的。实际上,家长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家庭应该是重要的教育场所。沟通学校和家长对孩子进行系统教育,将是十分有意义的。 关键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家校合作 学校、家庭和社会是学生成长的环境,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形成发展,离不开家庭教育。尤其是小学生,更需要得到家长的指导、帮助和教育。因此,现代学校的教育工作,决不能忽视家校合作的作用。尽管家庭教育的功能、途径和方法与学校教育不尽相同,教师不能替代家长,学校教育也不能替代家庭教育,但学校可以负起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以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一致,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然而,长期以来,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往往忽视家校合作这一重要的内容。在实践中,家长因为种种原因,对孩子的心理问题较少关注,或放任自流,或强行压制;不良的家庭教育在不断增加、

制造学生的心理问题。当前我国的社会文化相对落后,教育学和心理学远未普及,要使学生健康成长,光靠专家学者和学校教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走上社会,与广大家长合作,才能显示其巨大的生命力。因此,通过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是学校责无旁贷的义务,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败的重要因素。学校教育只有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家校合作目前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年轻父母,虽然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大都能跟上步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出贡献,且不少人的生活还相当现代化,但是在如何教育子女成材的问题上,许多人还摆脱不了传统的束缚,在教育观点和教育方法上走入了误区,使孩子无法健康成长。 1、家长、教师对合作开展教育的认识问题。 学校的教育者——教师一般都是受过系统的、专门的职业培训,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能力的专职教育工作者。他们能够将主要的精力和时间用在教育学生上。他们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明确教育目的,熟悉教育内容,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懂得教育教学的基本方法,加上传统赋予教师的崇高地位,在人们心目中十分牢固,增加了学生和家长的信任,因而能够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而家庭教育者——家长,一般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职业培训,缺乏教育理论修养,对教育工作不太熟悉。他们都有各自的社会角色和职业,教育子女只能在工作和劳动之余进行,所花的时间和精

(完整word版)家校合作的文献综述

家校合作的文献综述 当今世界各国已普遍认识到,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的力量,尤其是家庭的通力合作。因而家校合作成为了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家校合作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中的一个世界性研究课题,在我国亦不例外。 众所周知,社会参与教育与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开展家校合作,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家庭和学校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利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让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最后总是家庭教育再来支持和强化学校教育,即双方优势的相互利用和相互补充。 本文将从家校合作的定义、理论依据、国内外已有的方式和类型、现存的问题、问题的解决策略以及开展家校合作的意义六个方面对所查阅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 一、家校合作的定义: (1)我国研究家校合作的专家马忠虎认为,家校合作就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地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地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这一概念把家校合作所涉及的范围界定在学校和家庭两个领域。(2)而美国的霍普金斯大学“家庭—学校—社区”研究专家艾普斯坦在《从理论到实践:家校合作促使学校的改进和学生的成功》一文中,又把家校合作的范围扩展到社区,指出家校合作是“学校、家庭、社区合作”,三者对孩子的教育和发展负有共同的责任,同时三者对孩子的教育和发展是相互影响的。 二、家校合作的理论依据 目前,家校合作在各国的教育改革中备受关注。刊登在《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年第10期(总第140期))上刘翠兰老师的《家校合作及其理论依据》一文,就试图从管理学、父母教育权的演变、系统科学的新分支协同学、教师的新职业精神和家庭教育的特点和功能等6个方面来分析家校合作的理论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