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国传统美学的独特品格及其当代价值论文
中国传统美学的独特品格及其当代价值论文中国传统美学的独特品格及其当代价值论文论文摘要:中国美学的实质,是为了探寻使人们的生活与生存如何成为艺术似的审美创造,体现着中国人对于人的生存意义、存在价值与人生境界的思考和追寻。
中国传统美学的独特性在于特别关注人生,重视生命,强调体验,从而独具风采,它既是人生美学,又是生命美学,又是体验美学。
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它对于现代美学的重要理论意义与价值,并且也体现于对于当代审美与文化、社会与人生所具有的重要的实践意义。
每一个民族的审美观念,都是在一定的民族文化背景、思维模式、生存方式、哲学观念以及感知方式等等多方面因子的影响、制约下,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中国传统美学植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而独特的土壤之中,而中国传统文化,“从其发展的表现上说,它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系统。
它有它的独特性与根源性。
”因而,由此而孕育生发出来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也有着它的独特品格,体现着中国人对于人生的特有的领悟、体味、理解与展露。
中国传统美学是在一种不同于西方文化的背景下孕育生成的一种很不同于西方传统美学思想的思想体系。
中国美学的实质,是为了探寻使人们的生活与生存如何成为艺术似的审美创造,它是从一个特殊的层面、特殊的角度来体现中国人对人生的思考和解决人生根本问题的努力,体现着中国人对于人的生存意义、存在价值与人生境界的思考和追寻。
这一特质是深契于美学的根本精神的。
美学在其实质上只能是存在的诗性之思。
一、人生哲学:中国传统美学的理论基础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总是与人学思想有着血脉相关的联系,正如许复观所指出:中国文化特征是“在人的具体生命的心、性中,发掘出艺术的根源,把握到精神自由解放的关键。
”中国古代美学是一种人生美学,中国古代美学思想是以人为中心,基于对人的生存意义、人格价值和人生境界,怎样才能达到这种精神境界,因此,中国古代美学具有极为鲜明和突出的重视人生并落实于人生的特点。
美学论文:中国传统美学—美在意象
中国传统美学——美在意象摘要:“美是什么”这个问题,在古希腊柏拉图就提出“美本身”的问题,及美得本质的问题,从此开始了对美的讨论,到20世纪这种对美的本质的讨论逐渐转变为审美活动的研究,中国传统美学经过大讨论过后,最终跳出主客二分的框框,认为“美在意象”。
意象世界是对“自我”的有限性超越,是对“物”,的实体性的超越,是对主课二分的超越,从而回到本然的生活世界,回到万物一体的境域,也是回到人的精神家园,回到人生的自由境界。
所以美是富贵与超越的统一。
关键字:审美意象意境情景交融正文:一、美是什么“美是什么”这是一个美学的中心问题,美学学科上的“美”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美”,美学学科要讨论的“美”也不仅仅限于狭义的“优美”。
它是一种广义的美,它包括一切审美对象,包括优美、崇高、悲剧、喜剧、荒诞、丑、沉郁、飘逸、空灵等各种审美形态。
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学术界的关于“美是什么”的美学大讨论中,主要有四种观点:一是蔡仪认为美是客观的;二是呂荧、高尔太主张的美是主观的;三是李泽厚认为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四是朱光潜认为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学术界重新审视这场大讨论,发现50年代的那场美学大讨论均是把美学问题限制在了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框框,他们试图对“美是什么”这个问题提供一种新的回答,后来大家发现中国传统美学中一些深刻的思想与西方现当代美学中的一些思想有着想通的地方。
中国传统美学在“美”的问题上的基本观点:1.不存在于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美”离不开人的审美活动。
柳宗元说的“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美不是天生自在的,离不开观赏者,而任何观赏都带有创造性,美并不是对所有人都一样的,美也带有历史性。
2.不存在于一种实体化的、纯粹主观的“美”。
唐代画家张璪说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宗白华说:“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
”3.美在意象:中国传统美学认为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构建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这个意象世界就是审美对象,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广义的美(包括各种审美形态)。
美学原理论文范例精选(强烈推荐5篇)
美学原理论文范例精选(强烈推荐5篇)美学原理论文范例精选(强烈推荐5篇)本文关键词:强烈推荐,美学,范例,原理,精选美学原理论文范例精选(强烈推荐5篇)本文简介:在"第二媒介时代"的创作视域下,当代建筑已演化成一种抽象的隐喻符号,并藉由其兼具信息、交流、叙事、批判与多元化的媒介新属性,进而在当代建筑领域中引发一场以媒介符号为审美主体的"图形学转向".以下是五篇美学原理论文,希望你阅读后对美学原理更加了解。
美学原理论文范例精选(强烈推荐5篇)本文内容:在"第二媒介时代"的创作视域下,当代建筑已演化成一种抽象的隐喻符号,并藉由其兼具信息、交流、叙事、批判与多元化的媒介新属性,进而在当代建筑领域中引发一场以媒介符号为审美主体的"图形学转向".以下是五篇美学原理论文,希望你阅读后对美学原理更加了解。
范文一论文题目:基于梵高美学原理的城市道路铺装设计摘要:美国着名作家欧文▪斯通先生编撰的《梵高传》,主要撰写了梵高的传奇一生。
该书对于梵高的前期、中期以及中后期的艺术创作背景、身边的人物关系做了详细的介绍。
从该书中可以看出梵高对艺术的执着、热爱,画作中充斥着对大自然的尊重和崇拜,最后也说明了艺术应该更多地关心现实问题,服务于人,造福于社会。
通过阅读《梵高传》,了解熟悉梵高的一生,解剖他的画作内涵,从而指导环境设计。
关键词:《梵高传》;艺术;自然崇拜;服务社会;从小,梵高这个名字对于我来说就不陌生,应该说对于所有学生都不陌生,他是历史教科书里"印象派"的典型代表画家之一。
我们提起梵高,自然而然想到的就是他的《向日葵》《星空》以及他割掉一只耳朵的自画像。
当时老师向我们推荐了《梵高传》这本讲述梵高传奇一生的人物传记,一直到现在,这本书看完已经有段时间了,这本书让我对设计产生了深刻的思考,我想先介绍一下自己所了解的梵高。
梵高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早年,他并没有显示出很多的艺术天分,而是一直在打杂,直到27岁,才开始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绘画生涯,仅仅十年,他就创作了将近两千多幅画作。
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观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观论文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观论文(通用7篇)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观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观论文篇1我们讲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首先要弄清中国美学历史发展的特点,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许多的哲学家同时又是美学家,在他们的作品中蕴含了大量的美学思想。
中国其他的传统艺术例如,诗文、绘画、戏剧、音乐、书法、建筑等,不但都有自己独特的体系,而且各门传统艺术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融合。
各种艺术门类既有自身的美学特性,又在审美方面有许多相通之处。
在美学的理论形式之外,从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的大量工艺产品中,也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
纵观历史的长河,数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不断的传承与发展,大量的文学家和美学家不断在这一领域进行专研和探究,逐渐形成了一种独色的、博大的中国美学的脉络。
中国的传统美学思维更看中的是所谓的整体意识,其具体表现在就是合和的美学观。
中国文化中美学观是建立在中国哲学观念的整体意识上的。
以和为美,是在要求我们在评价或审美的同时要具有整体意识。
在古人的美学观中强调的是,天人合一、情景合一、知行合一,这正是中国美学的整体观。
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对和合观念的提出也正是是从孔子那里延续下来的。
由此我们不能看出,和合观也正是儒家思想的美学观念源头。
孔子提倡的美学观念,主要是要强调道德内容要包含到艺术中去,凸显善与美的高度一致。
从整个传统文化体系上来分析,儒家的美学观念在中国美学观念中都是影响深远和地位显赫的。
不论是古代的美学家和艺术家还是现代的美学家和艺术家,在处理艺术的内容和形式的二者之间的关系的问题中,大部分人都是主张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反对在二者之间进行不恰当的偏重。
以此为鉴,从儒家的美学思想的文质统一的观点,从而建立了自己对艺术的审美趣味和行为标准。
美术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_论文格式_
美术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XX.[2]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XX.[3]张法.中国艺术_历程与精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XX.[5]王瑞成、宋清秀.中国文化简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XX.[6]贺西林、赵力.中国美术史简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XX.[7]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外国美术简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XX.[8]孔六庆.中国画艺术专史_花鸟卷[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XX.[9]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XX.[10]王伯敏.中国绘画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11]张建军.中国画论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XX.[12]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XX.[13]顾丞锋.西方美术理论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XX.[14]王朝闻.美学概论[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5]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XX.[16]李泽厚.华夏美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XX.[17]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18]朱狄.当代西方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XX.[19]邓福兴.中国古代美术批评史纲[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XX.[20]徐书城.宋代绘画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XX.[21]邓乔彬.宋代绘画研究[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XX.[22]华彬.中国宫廷绘画史[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XX.[23]周义敢,周雷.千古奇帝一宋徽宗传[m].黄山:黄山书社出版,1996.[24]颜娟英.美术与考古—中国台湾学者中国史研究论丛[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XX.[25]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26]伍蠡甫、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上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27]薛永年.中国美术·五代至宋元[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XX.[28]薄松年.中国巨匠美术丛书—赵佶[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29]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二十世纪学术要籍重刊[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XX.[30]潘运告.宋人画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31]潘运告.宋人画评[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32]潘运告.明代画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33]潘运告.清代画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XX.[34]潘运告.清人论画[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XX.[35]孔新苗、张萍.中西美术比较[m].济南:山东画报山版社,XX.[36]李泽奉、刘如仲.古董鉴赏藏书——古画鉴赏、书法鉴赏、文房四宝鉴赏[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XX.[37]杨福音.墨分五彩——金枝玉叶[m].长沙:西冷印社出版社,XX.[38]徐忠平.漫长的冬季之苦与挽歌——一个画家的手记[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XX.[39]李峰.中国画构图法则[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XX.[40]王颂华等.哲学与艺术[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XX.。
中国美学研究论文
中国美学研究论文在古代,中国没有一门叫做“美学”的学科,这个学科是从西方引进的。
然而在中国,它有一个双重引进的过程,这就是除了引进这个来自西方的学科外,还从日本学会用“美学”这两个汉字来翻译它。
20世纪初年,一些留学日本的学生带回了这个名称。
日本人称它为bigaku,中国人称它为meixue,用的都是“美学”这两个汉字。
从这时起,中国学者开始了美学的研究。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20世纪的中国美学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学史。
20世纪前期的一些中国学者也这么看,认为美学在中国是一门年轻的学问。
[1] 在我们使用“中国美学”这个表述的时候,就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此之前有没有美学?对此,我们可以作这样的类比:在鲍姆加敦之前,并没有“美学”这个词,但是,人们在写美学史时,仍然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讲起,而不是从鲍姆加敦开始讲,不管人们对于鲍姆加敦造出这个词,或者说提议成立这一学科作怎样的解读。
[2]同样,一部中国美学史,也似乎应该照此办理,从孔子、老子,而不是20世纪初写起。
确实,许多中国美学史著作,就是这样写的。
这时,我们实际上是在两种性质上讲美学的历史,一是在美学这个学科的建立发展的意义上讲美学史,一是用现代的美学概念来考察古代材料,从而为这个现代的学科回溯出一段历史。
不过,中国美学所面临的情况,与西方仍有很大的不同。
鲍姆加敦所做的事,是在自身传统中的发展。
他只是将在自己的学术环境中逐渐形成,已浮出水面的对知识的划分加以强调而已。
当然,这种划分首先在德国,后来在欧洲,都有一个被接受的历史。
但是,欧洲人的这种接受,远没有中国人那么艰难,那么具有跨越性。
原因在于,在此之前的中国人的思想与中国人关于文学和艺术的写作,具有与欧洲人很不相同的形态。
因此,“美学”这个名称来到中国,“美学”这个学科在中国的建立,对于中国的相关方面的研究,带来了什么变化?或者更进一步说,中国人发展自身的美学时,对“美学”这个概念,会带来什么变化?这些都是需要研究的问题。
关于美学优秀论文
关于美学优秀论文美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审美活动。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美学论文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和参考!关于美学优秀论文题目:诗歌作品的审美分析——以《春江花月夜》为例学号:班级:摘要:唐代的诗歌绚烂璀璨,《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张若虚的诗人借对春、江、花、月、夜这人生最动人的五种良辰美景的描绘,尽情赞美了大自然,构成了境界非凡的奇丽景色。
“‘春江花月夜’五个字,各各照顾有情。
诗真绝诗,才真绝才也”。
“月”是诗中生命的纽带,全诗以“月”为主体,14个“月”字统摄全诗。
在结构上月经历了升起、高照、西斜、落下的过程。
在月的笼罩下,月与江水、沙滩、夜空、原野、花林、飞霜、扁舟子、恩妇、高楼、镜台、鸿雁、鱼龙等组成了不同的画面及场景,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关键词:诗歌;月;花;江;诗人; 相得益彰一、该诗在创作上有三个重要特点: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春江花月夜》以春江潮水和月夜做为开始,作者就“江”、“月”即景抒情。
将“春江花月夜”组合成一个优美完整的画面,继而又引出对花林美妙景色的描绘:“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犹如一股清爽之风扑面而来,刹那间便感觉到那种清爽美的存在。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在这种淡静如水的环境中,灵魂仿佛被净化,使人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圣洁心情。
2、含蓄表述,意蕴悠长。
“浅浅说去,节节相生,使人伤感,未免有情,自不能读,读不能厌”。
面对象征着团圆的明月。
诗的后半部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游子和思妇的离恨闺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这种过渡非常的自然,没有丝毫的牵强附会之状,情和景高度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这种意蕴是非常深远的。
浓浓的离别相思之情在澄澈空明的孤月中,化为淡淡的哀愁。
这种离愁别绪始终透露出一种空蒙、迷惘、柔和的感情色彩,营造了梦幻般的意境。
美术论文参考文献
美术论⽂参考⽂献 美术的毕业论⽂的参考⽂献是⽂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献,那美术论⽂的参考有哪些呢?下⽂是店铺为⼤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美术论⽂参考⽂献的内容,欢迎⼤家阅读参考! 美术论⽂参考⽂献(⼀) [1] 陈⽂红. 在“艺术”之外思考艺术[J]. ⽂艺研究. 2005(01) [2] 张相轮. 当代审美⽂化发⽣发展的⾃律和他律[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6(04) [3] 陶巧丽. 在先锋与⾃律的艺术之间[J]. 艺术界. 2006(02) [4] 沈语冰. 现代艺术研究中的范畴性区分:现代主义、前卫艺术、后现代主义[J]. 艺术百家. 2006(04) [5] 施⽴峻. 艺术⾃律性与当代中国语境--从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美学的艺术⾃律性原则理论出发[J]. 上海交通⼤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3) [6] 宋世明. “为艺术⽽艺术”:⼀场审美现代性的扩容运动[J]. 求是学刊. 2006(03) [7] 吕景芳. ⾃律与他律--⽂学在社会⽂化中的地位[J]. 宁波⼯程学院学报. 2006(01) [8] XU Fa-chao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8 China). 认识、游戏与想象--对⽂学功利性问题的思考[J]. 电⼦科技⼤学学报(社科版). 2003(04) [9] 郑国庆. 艺术⾃律与先锋派,及介⼊[J]. 读书. 2003(10) [10] 聂运伟. 商品化时代的⽂艺⾃律[J]. ⽂艺研究. 2003(05) [11] 沈语冰. 哲学对艺术的剥夺:阿瑟·丹托的艺术批评观(上)[J]. 世界美术. 2003(03) [12] 邓艺梅. 关于近代西⽅“艺术的⾃律”概念的思考[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5(02) [13] 陈明. 对构建和规范艺术形态范畴的思考[J]. 渤海⼤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3) [14] 涂蓉蓉. 关于观念性绘画发展的思考[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 [15] 詹艾斌. 论法兰克福学派对现代艺术的辩护[J]. 江西师范⼤学学报. 2005(01) 美术论⽂参考⽂献(⼆) [1] 赵宝忠. 清代新疆美术教育研究[D]. 新疆师范⼤学 2010 [2] 张洋. 新疆⾼等师范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现状及发展[D]. 新疆师范⼤学 2013 [3] 单媛媛. 幼⼉美术教育现状分析及指导策略探究[D]. 东北师范⼤学 2010 [4] 张坤. 地域⽂化资源在⼩学美术课程中的开发和利⽤[D]. 东北师范⼤学 2010 [5] 李⽂韬. 主观因素对油画创作的影响[D]. 新疆师范⼤学 2014 [6] 万晓燕. 探索新疆民族民间美术资源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运⽤[D]. 新疆师范⼤学 2014 [7] 刘姗. 新疆⾼等师范院校中国画教学研究[D]. 新疆师范⼤学 2014 [8] 郑超. 开发具有地⽅⽂化特⾊的美术课程资源[D]. 四川师范⼤学 2009 [9] ⾼鑫. 乌鲁⽊齐第⼀师范学校美术发展历程研究[D]. 新疆师范⼤学 2012 [10] 魏忠艳. 改⾰开放以来乌鲁⽊齐地区⾼师美术教育发展研究[D]. 新疆师范⼤学 2010 [11] 何祥. 新疆民族民间美术资源在⾼师美术课程中的应⽤及价值研究[D]. 新疆师范⼤学 2010 [12] ⾼蓓蓓. 新中国成⽴以来新疆师范类专业美术教育发展研究[D]. 新疆师范⼤学 2009 [13] ⾼阳. 近代新疆美术教育发展研究[D]. 新疆师范⼤学 2009 [14] ⾼冬梅. 动漫欣赏中视觉读写能⼒的培养研究[D]. 新疆师范⼤学 2009 [15] 钱秋彤. 民汉合校与普通中学美术教育现状对⽐研究[D]. 新疆师范⼤学 2014 美术论⽂参考⽂献(三) [1] 赵雅妮,刘海. 青年⽂化的变奏:从“青年的反叛”到“青春审美”的⽂化消费[J].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2(01) [2] 卫华. 波希⽶亚运动与历史先锋派的艺术⾏为理路[J]. 求索. 2010(05) [3] 刘海. 艺术⾃律与先锋派--以彼得·⽐格尔的《先锋派理论》为契机[J]. ⽂艺争鸣. 2011(17) [4] 刘海. 城市⼴场:城市制约中的空间政治[J]. ⼈⽂地理. 2011(03) [5] 徐岱. 艺术的⾃律与他律[J]. 东疆学刊. 2006(03) [6] 陈剑澜. 从感性学到审美乌托邦--现代美学早期的⼀段问题史[J]. 江苏社会科学. 2010(06) [7] 刘海. 倒塌的围墙与崛起的读者[J]. 长江学术. 2010(04) [8] 杜吉刚. ⽂学艺术⾃律--西⽅前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批评的⼀个诗学主题[J]. ⼤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8(01) [9] 阿格妮丝·赫勒,傅其林. 艺术⾃律或者艺术品的尊严[J]. 东⽅丛刊. 2007(04) [10] 杜吉刚. 唯美主义批评在英国的兴起与消歇[J]. 青岛科技⼤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11] 乔国强. ⽂学史:⼀种没有⾛出虚构的叙事⽂本[J]. 江西社会科学. 2007(08) [12] 胡亚敏. 审美·资本·⽇常⽣活--评周⼩仪《唯美主义与消费⽂化》[J]. ⽂艺研究. 2006(11) [13] 刘思聪. 回到⽣活的艺术--简述⽐格尔的先锋派理论[J]. ⽂艺评论. 2006(05) [14] 刘嵘. 20世纪结构主义思潮对⾃律论⾳乐美学的影响[J]. 艺术百家. 2006(05) [15] 陈思和. 《中国当代⽂学史教程》前⾔[J]. 当代作家评论. 2006(05)猜你喜欢:《美术论⽂参考⽂献.doc》将本⽂的Word⽂档下载到电脑,⽅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档⽂档为doc格式。
中国建筑风格美学论文范例欣赏(共2篇)
中国建筑风格美学论文范例欣赏(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从当代中国知名建筑设计看传统美学思想的演变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迅速崛起,促成了本土建筑设计的蓬勃发展,涌现出大量优秀的建筑设计师和建筑作品。
中国新一代的建筑设计师攀附于中国的崛起之身,于世界建筑师中脱颖而出,设计了一批知名的建筑。
当代中国的建筑设计,既受到中国强大的传统思想文化的深刻影响,受到全球化后现代浪潮的巨大冲击,展现出全新的设计风格和美学特征,正在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建筑语言和美学思想体系。
一、中国传统建筑美学思想的当代解读中国辽阔的土地和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中国建筑独特的审美传统和地域风格。
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类型有宫殿、坛庙、寺观、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等,其建筑设计的组群布局、空间、结构、建筑材料及装饰艺术等方面有着鲜明的东方特色和民族风格,享誉全球。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依附于东方文化与哲学,思想庞杂,内涵丰富。
它反映了中国人独特的宇宙观和价值观,并且超越了“器”或“式”的层次,更侧重于“道”或“法”的深度。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思想与价值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以弘扬君权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受中国几千年君权至上和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建筑上表现为以弘扬君权的宫殿及与宫殿密切相关的都城规划为主,且成就最高。
如北京故宫建筑群,强调巨大的体量、对称的布局、富有节奏的空间序列、富丽堂皇的色彩等设计要素,对中国建筑审美文化的影响十分深远。
中国特有的“礼制建筑”(坛庙、神祠、宗庙、宗祠)和帝王陵墓的建设规划,则体现了社会等级秩序、上下尊卑的宗法礼教文化。
这种重视权力、主次分明的建筑特征,在审美心理上形成一种庄重、崇高的感受,集中体现中国建筑审美的主流思想。
2.多元、丰富、内敛的民族建筑文化中国属内陆国家,漫长的历史与封闭的社会形态,塑造了中国人的内敛性格。
美学论文范文(独家整理6篇)
美学论文范文(独家整理6篇)美学论文范文(独家整理6篇)本文关键词:美学,整理,论文范文美学论文范文(独家整理6篇)本文简介:优选范文一:论文题目:分析美学在国内的传播与研究摘要:作为一种以概念分析为研究方法的美学形态,分析美学曾经占据国外美学界主流地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但由于各种原因,一开始并未受到国内美学界的青睐。
历史地看,分析美学在国内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分析哲学的引进、批判性地关注译介、选择性地认识评析、多美学论文范文(独家整理6篇)本文内容:优选范文一:论文题目:分析美学在国内的传播与研究摘要:作为一种以概念分析为研究方法的美学形态,分析美学曾经占据国外美学界主流地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但由于各种原因,一开始并未受到国内美学界的青睐。
历史地看,分析美学在国内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分析哲学的引进、批判性地关注译介、选择性地认识评析、多方面地展开研究四个阶段。
在此期间,国内分析美学研究形成了一大批学术成果,但相较于分析美学在国外的状况来说,国内分析美学研究仍处于探索成长之中。
从美学多样性的角度来说,关注和研究分析美学对于本土美学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而重新梳理和反思国内分析美学的研究现状,有利于更加清晰地认识其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地推动国内分析美学研究今后的发展。
关键词:分析哲学;分析美学;美学史;美学译介;本土转化;20世纪以来,伴随着学界对国外美学思想和方法的引进与接受,分析美学逐渐在国内得到传播和研究。
尤其是21世纪近十年,分析美学越来越受到学界关注,与分析美学问题相关的研究成果也日渐增多。
然而,同国外的分析美学研究相比,国内的分析美学研究显然还存在深入发掘的空间。
因此,对于今后国内分析美学研究而言,回顾分析美学的引进和接受过程,梳理分析美学研究现状并反思其中存在的问题,就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一、国内分析美学研究总体概观回顾国内分析美学研究的发展,可以按照学界对分析美学不同的重视程度,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即20世纪初至1949年的分析哲学引进阶段、1950年至1978年的批判性地关注译介阶段、1979年至20世纪末的选择性地认识评析阶段、21世纪初至今的多方面地展开研究阶段(1) .(一) 20世纪初至1949年:分析哲学的引进从来源上说,分析哲学是分析美学生发的理论基础,因而,考察国内分析美学研究的发展,应当从对分析哲学的引进和介绍开始谈起,而这一阶段,尤其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对早期分析哲学的引进和接受,为分析美学在国内的发展提供了方法论背景。
立文《当代中国美学》
立文《当代中国美学》1.引言1.1 概述概述:当代中国美学是指在当代中国社会背景下对美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与探索。
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当代中国美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本文将介绍当代中国美学的背景以及其主要特点,并总结其发展历程,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当代中国美学的背景:中国作为一个古老文明的国家,其美学理论和实践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然而,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这对中国美学的研究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社会的快速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全球化的影响,都为当代中国美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语境和发展契机。
当代中国美学的主要特点:当代中国美学的研究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首先,当代中国美学注重传承与创新的结合。
在对传统美学思想的继承基础上,当代中国美学学者积极借鉴西方美学的先进理论和方法,使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推动美学理论的更新和发展。
其次,当代中国美学具有跨学科的研究倾向。
美学在当代中国的研究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学、艺术范畴,而是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化研究等多学科相交融,形成了一种综合性的研究模式。
此外,当代中国美学还强调多元文化的对话与交流。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西方美学的交流与碰撞不断加深,使得当代中国美学更加注重跨文化的对话与交流,借助全球化的平台,吸收和借鉴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学思想与实践,推动中国美学的多元化发展。
最后,当代中国美学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群众的生活。
在中国经济快速崛起和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当代中国美学积极关注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社会问题,以提供更多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美学研究和实践。
总结:当代中国美学在中国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形成,并呈现出与传统美学不同的研究特点。
在跨学科、跨文化的研究模式下,当代中国美学注重传承与创新的结合,倡导多元化的对话与交流,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努力为中国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做出贡献。
【精编范文】美学论文-word范文模板 (8页)
“天人合一”的思想作为中国哲学的重要命题之一,它所提倡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置于人类社会而言则追求人至善、至美的境界,它对中国古典建筑、园林设计所体现出来的美学思想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从建筑的时空关系来看,中国建筑特别重视组群规划,重视序列设计,重视游赏路线,大到一座城市,小至四合院住宅,无不体现了这种序列结构,即追求美的极致,与自然的完美和谐。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古代建筑的“天人合一”思想
摘要:“天人合一”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在社会中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这一点深刻影响到了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本文基于“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影响,探讨了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天人合一”,希望可以为当代建筑艺术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天人合一”的思想还体现为古代建筑对自然的尊重,从建筑的非对称自由布局方式里可以看出践行之以理念的积极变现。依旧以江南园林为例,它的中轴线多偏离直线的规定,根据所处地势的不同选择灵活多变的应对方略,单体建筑可大可小、且方且圆,顺势而为;道路曲曲折折,看似毫无章法,又纯真自然;将人工的迹象隐于自然而不露声色,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了那么多园林,却毫无雷同之感。
中国传统美学的影响及应用方法论文(共3篇)
中国传统美学的影响及应用方法论文(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中国传统美学对当今中国设计的影响中国传统美学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本特点,同时其中蕴含了人文和审美等的民族属性,在渗透到当今设计的过程中,逐步反映出了现代人的精神追求和内在需求。
现本文就简要介绍了传统美学在当今设计中的体现,并指出了传统美学对设计理念和方式的影响,以期促进传统美学在当今设计中的进一步应用。
一、中国传统美学在当今设计中的体现1.形态方面的传统美学体现不管是哪种形态的艺术,首先都应该关注自身的形态美感,以给人视觉上的冲击。
在现今的设计过程中,传统美学的融入保证了艺术追求美感的前提,例如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台标就借鉴了彩陶上凤鸟的图案,两两相对翅膀旋转的凤鸟给人以美的视觉感受,同时还体现了中国“喜相逢”的传统理念,可谓是寓意深刻。
此外传统美学还体现在了设计的空间美感上,例如现阶段的平面设计要求速度感和运动感,还要求形态上的向上感和挺拔感,这都与传统美学的空间美感和扩张感有关。
2.构思和创意方面的传统美学体现现阶段的设计出现了全球化的大融合,很多设计理念也在不断融合,而传统美学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现今的设计手法是类似的。
这样设计师为提高自身的设计水平,就应该在构思和创意方面更多的体现传统美学,寻求传统美学情趣与当今设计的衔接点,充分挖掘出传统美学中优秀的部分。
传统美学在设计创意和构思方面的体现,关键还是设计师对传统美学中寓意的挖掘,例如中国联通的标志,就采取了佛教八宝“八吉祥”中的“盘长”造型,取了其中“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理念,这就使得当今的美学设计少了一些商业化的信息,多了一些人文气息和亲和力,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此外则是很多当今设计充分体现了传统美学的神韵,例如08年的申奥标志,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了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意向,使中国的传统美学走向了世界,获得了世界各地的认可。
中国古代美学特色简析论文
中国古代美学特色简析论文从先秦开始中国古代美学就从诗歌开始,将人类的情感体验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
因此在最早的诗歌典籍《诗经》中就有了表达和抒发人民内心感受的诗句。
今天店铺要与大家分享的是:中国古代美学特色简析相关论文。
具体内容如下,欢迎参考阅读:内容提要:美是人类在历史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形成的。
美蕴藏在人类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类从自身的现实生活中感受着美的存在。
通过对中国古代美学的分析和了解,我们知道音乐与诗歌是人类在生活中抒发喜怒哀乐,并且使心灵得到体验与震撼的根源。
因此我们更应该在现实生活中用心去了解社会,用一颗善良的心去感受自然的美。
体悟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使我们的社会达到和谐完美。
关键词:美诗乐审美论文正文:美是人类在历史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形成的。
美蕴藏在人类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人类从自身的现实生活中感受着美的存在。
柏拉图提出:“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他认为现实中的一切事物的美都根源于‘美的理式’即‘美本身’。
‘它是一切事物成其为美的那个品质。
’‘这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是那件事物成其为美,不管它是一块石头、一块木头、一个人、一个神、一个动作,还是一门学问’”[1]。
虽然美学思想在人类社会活动中产生和形成的比较早。
但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却是在十八世纪初开始的。
美学之父鲍姆嘉通在他1735年发表的《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中,首次使用了“美学”这个概念。
“鲍姆嘉通认为:美学对象就是研究美,就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
他说:‘美学的对象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单就它本身来看),这就是美。
与此相反的就是感性认识得不完善,这就是丑’。
‘美之教导怎样以美的方式去思维,是作为研究低级认识方式的科学,即作为低级认识的美学任务。
’这就是说,作为低级认识的美学,它的任务就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也就是美学。
”[2]鲍姆嘉通在认为美学是研究美的同时把艺术作为研究美的主要内容,他说:“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艺术,是美的艺术的理论。
关于美学优秀论文 (1)
关于美学优秀论文美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审美活动。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美学论文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和参考!关于美学优秀论文题目:诗歌作品的审美分析——以《春江花月夜》为例学号:班级:摘要:唐代的诗歌绚烂璀璨,《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张若虚的诗人借对春、江、花、月、夜这人生最动人的五种良辰美景的描绘,尽情赞美了大自然,构成了境界非凡的奇丽景色。
“‘春江花月夜’五个字,各各照顾有情。
诗真绝诗,才真绝才也”。
“月”是诗中生命的纽带,全诗以“月”为主体,14个“月”字统摄全诗。
在结构上月经历了升起、高照、西斜、落下的过程。
在月的笼罩下,月与江水、沙滩、夜空、原野、花林、飞霜、扁舟子、恩妇、高楼、镜台、鸿雁、鱼龙等组成了不同的画面及场景,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关键词:诗歌;月;花;江;诗人; 相得益彰一、该诗在创作上有三个重要特点: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春江花月夜》以春江潮水和月夜做为开始,作者就“江”、“月”即景抒情。
将“春江花月夜”组合成一个优美完整的画面,继而又引出对花林美妙景色的描绘:“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犹如一股清爽之风扑面而来,刹那间便感觉到那种清爽美的存在。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在这种淡静如水的环境中,灵魂仿佛被净化,使人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圣洁心情。
2、含蓄表述,意蕴悠长。
“浅浅说去,节节相生,使人伤感,未免有情,自不能读,读不能厌”。
面对象征着团圆的明月。
诗的后半部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游子和思妇的离恨闺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这种过渡非常的自然,没有丝毫的牵强附会之状,情和景高度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这种意蕴是非常深远的。
浓浓的离别相思之情在澄澈空明的孤月中,化为淡淡的哀愁。
这种离愁别绪始终透露出一种空蒙、迷惘、柔和的感情色彩,营造了梦幻般的意境。
我国现代美学动向论文(全文)
我国现代美学动向论文一、什么是ZG现代美学?ZG现代美学指19世纪中期以来,ZG美学家在借鉴西方美学观念的基础上进展起来一种美学形态。
这种美学形态既不同于ZG古典美学,也不同于西方现代美学。
从世界美学的范围来看,它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美学形态。
ZG现代美学不同于ZG古典美学。
ZG古典美学基本上是在比较封闭的情况下进展起来的,如果用西方美学的标准来看,ZG 古代根本就没有美学。
比如,ZG现代美学的奠基人王国维就曾经感慨ZG无纯粹之美术。
王国维之所以得出“ZG缺乏美学和美术(即艺术)”这个断言,是基于这样一种逻辑:1)现代西方美学被公认为美学;2)现代西方美学的核心观念是“无利害性”(disinterestedness)和“为艺术而艺术”(rtforrt’sske);3)ZG几千年的历史从来就没有出现过这种观念;因此,ZG古代没有美学和美术。
ZG现代美学也不同于西方现代美学。
尽管ZG现代美学是在学习西方现代美学的基础上进展起来的,但在随后的进展过程中,由于ZG古典美学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及强行推行从前苏联借鉴过来的马克思主义美学,ZG现代美学又非常不同于西方现代美学。
西方现代美学的核心观念,在ZG现代美学中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进展。
ZG现代美学的独特性表现在,它是ZG传统美学、现代西方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相互排斥、相互影响、相互斗争、相互妥协的结果。
二、西方现代美学的传人:王国维、蔡元培、朱光潜ZG现代美学起源于对西方现代美学的接受。
从19世纪中期以来,ZG在跟西方的全面接触和较量中逐渐意识到西方力量的强大。
这种意识是分三个阶段逐渐觉醒的:最初只是承认西方科学技术的发达,认为西方的社会制度仍然比ZG落后;但是在洋务运动(即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失败之后,ZG知识分子认识到,ZG的落后不仅是科学技术的落后,而且是社会制度的落后,即长期稳定的封建社会结构所造成的社会惰性,ZG要想在与西方列强的竞争中取得胜利,就必须改造传统的社会制度,学习西方先进的民主制度,但是由知识分子发动的“”(1898年6月-9月)失败之后,人们意识到ZG的落后不仅是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的落后,而且是ZG人思想意识的落后,ZG要赶上西方强国,最根本的改革是改造人的思想意识,用鲁迅的话来说,就是不要再做奴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美学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国美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论体系转换背景下的中国美学文献学建设.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5期.皮朝纲.
[2].务实、求新、尚学征途上的新旅程论皮朝纲先生基于禅宗书画美学实践的中国美学文献学建构之路.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2期.潘国好.王宗峰.
[3].中国美学:主义的喧嚣与缺位——百年中国美学批判.
《探索与争鸣》.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2年2期.王建疆.
[4].对进一步拓宽、夯实中国美学学科建设基础的思考——以禅宗画学文献的发掘整理为例.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1年4期.皮朝纲.
[5].中国美学的"天人合一"观.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5年2期.朱志荣.
[6].两种西化与两种西方美学——中国美学西化的运作机制.
《江海学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1期.代迅.
[7].禅宗诗学著述的历史地位——兼论中国美学文献学学科建设.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1期.皮朝纲.
[8].双重挤压与世纪难题: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
《当代文坛》.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2年6期.钟仕伦.
[9].20世纪中国美学史研究的问题和动向.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1期.邹华.
[10].中国美学史研究三十年.
《甘肃社会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9年2期.黄柏青.
二、中国美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1].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美学的发展.被引次数:2
作者:李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西安石油大学2011(学位年度)
[2].生命·艺术·直觉——柏格森与20世纪中国美学.被引次数:2
作者:江冬梅.美学西南大学2011(学位年度)
[3].对中国美学发展现状的几个宏观问题的尝试性探讨.
作者:孔凡娟.文艺学山东大学2010(学位年度)
[4].20世纪前期中国原创弦乐作品的美学特征——从中国美学思想史的视野看.
作者:裴蓓.音乐学上海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
[5].中国美学现代性转换个案分析——以李叔同为例.
作者:郑海瑛.文艺学上海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
[6].方东美生命美学研究.被引次数:6
作者:李春娟.文艺学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浙江大学2007(学位年度)
[7].魏晋般若与美学.被引次数:3
作者:赵建军.文艺学复旦大学2004(学位年度)
[8].回到美自身的领域——对当代中国美学孤反思.
作者:梁光焰.美学西南大学2011(学位年度)
[9].试论线条是中国画灵魂之所系.被引次数:9
作者:翁利.中国画研究与教育南京师范大学2004(学位年度)
[10].中国美学发生学研究.被引次数:1
作者:王兴旺.文艺学复旦大学2004(学位年度)
三、相关中国美学论文外文参考文献
[1]TranslationandvalidationoftheChineseversionofthepsychosocialim pactofdentalaestheticsquestionnaire.
Lin,H.Quan,C.Guo,C.Zhou,C.Wang,Y.Bao,B.《Europeanjournaloforthodontics》,被SCI收录SCI.20133
[2]AConfucianPerspectiveViewonAestheticsofArchitectureasanExample oftheMous'Manor,Shandong.
XuejunLinGuiwenLiJieChen2014
[3]EvaluationSystemofAestheticsonNightscapeLightingofClassicalChi neseGarden.
GangLiuRuiDang2011
[4]EvaluationsystemofaestheticsonnightscapelightingofclassicalChi nesegarden.
GangLiuRuiDang2011
[5]NewMediaArtAestheticsintheContextoftraditionalChineseArts. ChenMinnanZhongChaofang2010
[6]NewmediaartaestheticsinthecontextoftraditionalChinesearts. {missing}.2010
[7]TheDistancebetweenOperaandOrdinaryPeople–DiscussionontheDevelopmentoftheChineseOperaMarket.
HongxingRen2015
[8]Computationalmodelsandexperimentalinvestigationsofeffectsofbal anceandsymmetryontheaestheticsoftextoverlaidimages.
Lai,C.Y.Chen,P.H.Shih,S.W.Liu,Y.Hong,J.S.《Internationaljournalofhumancomputerstudie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01/2
[9]TheintegrationofChinesepaintingaestheticsandlandscapedesign. ZhendongWangFunaLi2012
[10]OntheApplicationoftheAestheticThinkingontheChineseGarden. YaZhouYanZhang2012
四、中国美学论文专著参考文献
[1]游离与徘徊:在西方话语和中国现实之间反思中国美学发展的现实根源与文化语境.
张文杰,2013当代中国美学文艺学理论建设暨纪念蒋孔阳先生诞辰90周年学术研讨会
[2]中国美学对于世界美学的独特贡献.
古风,2013当代中国美学文艺学理论建设暨纪念蒋孔阳先生诞辰90周年学术研讨会
[3]中国美学史写作与幻象逻辑.
赵建军,2013当代中国美学文艺学理论建设暨纪念蒋孔阳先生诞辰90周年学术研讨会
[4]新时期以来中国美学史书写的形态与反思.
朱存明,2009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暨“新中国美学六十周年”全国学术会议
[5]中国美学的现生与当代困境.
谷鹏飞,2009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暨“新中国美学六十周年”全国学术会议
[6]当代中国美学:问题与反思.
刘悦笛,2009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暨“新中国美学六十周年”全国学术会议
[7]中国美学缺少什么?.
阎国忠,2009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暨“新中国美学六十周年”全国学术会议
[8]中国美学史研究的观念更新及路径创新.
祁志祥,2009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暨“新中国美学六十周年”全国学术会议
[9]“美善合一”是中国美学特点吗60年美学的理论基石还是理论盲点. 王毅.傅晓微,2009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暨“新中国美学六十周年”全国学术会议
[10]谈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美学史的研究.
王向峰,2009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暨“新中国美学六十周年”全国学术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