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播种机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播种机械——耧车
耧车不是车,是开沟与播种同时进行的专用播种农具,是
农耕文明最为典型的物件。耧车在发展过程中曾出现二脚耧、
三脚耧、四脚耧。农具的发展是一个从粗陋到完备、从简单
到复杂的不断发展、改进的历史过程。汉武帝时,赵过任搜
粟都尉,他在总结劳动人民经验、吸取前代播种工具的基础
上改进成了三脚耧车。《王祯农书》说:“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这里所说的“三犁”,实际是指耧车的三个耧脚而言。这就是说,耧车下端有三个开沟器,也就是三个耧脚,上面装置一个能盛种子的漏斗形种子斗。播种时,用一头牛拉着耧车,耧下端在平整好的土地上开沟深入土中进行播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耧车所到之处,都撒下了一定间隔的种子。这种三脚耧车的效率竟达到“日种一顷”,大大提高了播种速度。
北宋陈彭年撰的《广韵》说:耧,农具名,耧犁……也叫耧车。我们老家一般都简称为耧。与书上记载的耧车差不多。除耧脚用铁制作外,其余部分均为木料制作。作为整个机械的支撑部分,耧架包括耧把、耧腿、漏种管、耧辕等。耧把以下的三条耧腿呈弧形,上宽下窄,等距离穿在耧把中,耧把下方用三条横木
将耧腿固成一体,就像一个“用”字,使耧车更加牢固。
漏种管是“人”字形,分布在耧腿中。耧斗是个大的方
木斗盒子,前部主要是盛放种子,后侧与漏种管相接,
但并不是直接连接,而是通过漏斗下部底板上一个活
动挡板儿控制种子疏密。耧腿下面是金属耧铧,耧铧向前行进时,便把土层向两边翻去,种子随即漏入。记忆中是三五个人在前面拉
耧前行,扶耧是个技术活儿,在后控制耧柄高低来调节耧腿入土的深浅,同时摇动耧柄,使种子均匀地从耧腿下方播入所开的沟内。耧铧过后,被翻开的泥土又滑落下来,将种子覆盖。
用耧播种时,一人摇耧,另一人牵牲口以掌握方向,使垄沟不斜,叫做"帮耧"。
我国在公元前2世纪发明的多管种子条播机耧车,在历史上第一次有效地播种。这种条播机只需要用一头牛、一匹马或一匹骡子来拉,并按可控制的速度将种子播成一条直线。
耧车,据东汉崔寔《政论》的记载,耧车由三只耧脚组成,就是三脚耧。三脚耧,下有三个开沟器,播种时,用一头牛拉着耧车,耧脚在平整好的土地上开沟播种,同时进行覆盖和镇压,一举数得,省时省力,故其效率可以达到“日种一顷”。
“劐……或播种用铧,是耧车播种时用的铧,类似三角犁铧,但较小些,中间有一高脊,10厘米长,8厘米宽。将劐插入耧车脚背上的二孔中并紧紧绑在横木上。这种铧入地8厘米深,而种子经过耧脚撒落下来,因此能在土中种得很深,并使产量大为提高。用耧车耕种的土地,如同用小犁犁过那样。”
中国是世界上机械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古代在机械方面有许多发明创造,在动力的利用和机械结构的设
计上都有自己的特色。中国劳动人民
很早以前已经懂得用牛、马来拉车了,
到2500多年以前,牲畜力己被利用到
农业生产方面,当时人们除了利用牲
畜驮拉运输外,并利用牲畜来帮助耕田和播种。
在战国时期就有了播种机械。我国古代的耧车,就是现代播种机的始祖,因播种幅宽不一,行数不同,汉武帝的时候,赵过在一脚耧和二脚耧的基础上,创造发明了能同时播种三行的三脚耧。一人在前面牵牛拉着耧车,一人在后面手扶耧车播种,一天就能播种一顷地,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汉武帝曾经下令在全国范围里推广这种先进的播种机,还改进了其他耕耘工具,加以提倡代田法,对当时农业生产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关于播种
古代农民播种时所开的穴或沟称为“区”[pit or furrow]。如:区田(指在田里按一定距离开挖穴,将种子播入其间的一种农作法。便于小范围内深耕细作,集中施肥灌水)
春播期间,农民靠人拉肩扛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