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深度报道写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笔记<深度报道写作>》杜骏飞
第一章《深度报道该说》
深度报道是一种强调深刻与全面的新闻报道,统称为“类文体”或“文体”,与新新闻主义同属一个范畴,其本质不在于文体,而在于新闻本体的哲学理念。

概括来说,新闻报道是指在纯客观的基础上,加入作者的感性色彩与理性分析。

它具有新闻性、解释性、调查性与分析性四个特点。

深度报道包括9项内容:事件、新闻背景、新闻前景、新闻过程、新闻分析、主观感性、新闻预测、图片说明和对策建议。

此外,深度报道有着与众不同的形式,既表现在独立文体上,也表现在版式组合上。

深度报道有以下五种独立文体:
1、解释性报道:解释和分析
2、调查性报道:文中有记者鲜明的态度与观点
3、预测性报道:分析新闻事件可能产生的后果
4、实录性报道:忠实再现重大新闻事件的现场
5、传记性报道:以凝练的笔调、开阔的视野再现新闻人物的深度
而深度报道的版式组织则分为以空间优势取胜的组合报道和以时间为优势的连续报道。

因此,不难看出深度报道具有以下一些鲜明的特征:
1、深度报道不满足于向受众揭示“何时何地,何人发生了何事”,而是把注意力放到了分
析“为什么”和“为了会怎样”的问题上。

2、深度报道只选择那些具有显著新闻价值,能广泛引起受众兴趣的题材作为自己的写作对
象。

3、深度报道不再孤立的报道单个的新闻事件,而是注意从时空上尽力开拓。

深度报道的选题来源有:
1、记者在采访中,逐渐发觉事件中含有更大的新闻价值,由此完成深度报道。

2、记者从已有的报道中获得线索。

3、记者从热线电话中得到线索。

4、静态深度报道的策划。

新闻背景是指能够说明新闻事实的相关事实。

广义的新闻背景涉及到新闻报道的全过程,包括:
1、宏观新闻背景:新闻事件发生时所处的时代面貌与社会形态。

2、中观新闻背景:与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直接相关的背景材料。

3、微观新闻背景:在新闻事件中,在新闻人物身边附着的事实细节。

4、采访者背景:在采访中,记者把介绍自己或者新闻同人作为记述的一部分。

5、采写过程背景:过程背景有助于再现新闻全貌,使受众得到立体、可信的感知。

狭义的新闻背景是指中观新闻背景。

广义的新闻背景更符合深度报道的需求和特征。

在深度报道,全面、科学地组织和使用背景,能够起到以下几方面的具体作用:
1、介绍新闻事实产生的前期背景,可以帮助受众弄清楚来龙去脉。

2、介绍新闻事实进程中的外界背景,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事件的外围辐射价值。

3、介绍新闻事实的方向背景,对同类事物的另一发展趋向和运动结果加以分析和评价,能
做到辩证、双向地反映事物。

4、介绍与新闻事实相关的数据背景,使读者通过数据的介绍更量化、理性、准确地了解和
认识新闻的价值。

例子:水均益所撰写的人物追记《老谋深算的基辛格》
《读书笔记<深度报道写作>第二章<独立文体的深度报道>》
第一节:解释性报道
定义:解释性报道是一种用相关事实来解释和分析最新新闻事件的新闻报道方式。

即用事实说话。

解释性报道与新闻评论不同在于新闻背景的运用上。

新闻评论运用的背景材料只是对新闻局部加以注释而对全文主题不会产生决定性影响。

而解释性报道在运用背景上则是系统的,能将主题清晰地表达出来。

总之,解释性报道的写作特点可以归纳为:
1、用事实说话。

它的最高理想是全用事实来解释事实而不掺杂作者的主管意见或观点。


者可以通过数据的罗列、相关事实或者引用权威人士的话来解释事实。

2、综合运用各种背景材料,其中包括历史背景、社会背景、个人背景和知识背景。

3、善用文学笔法:新颖的结体、多种多样的表达方式和丰富多彩的言语修辞。

例子:S.佩特《联邦官僚机构是如何运作的》、(《中国青年报》)《基因大战》、(《南方周末》)《畸形蛙之谜》等
第二节:调查性报道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以较为系统、深入地揭露问题为主旨的新闻报道形式。

它注重挖掘已发生的新闻事件内在的、隐蔽的关系,并向公众分析这些内在联系的重大意义。

调查下报道与批评性报道从记者的立场和采写来看都是不同的。

前者是作为公众的代言人,且调查性报道调查的事件都是事先无定论无线索的。

而后者则是站在权利机关的角度对内部处理已得出结论的事件展开批评通报。

所以调查性报道重在揭露政府及公共机关、社会团体中的不法行为,达到保卫公众利益的目的。

调查性报道分为“曝光式”和“剖析式”。

无论是揭露政府及公共机构渎职行为和腐败的“曝光式”还是关注社会体制中弊端并分析纠正的“剖析式”,对于证据的取得都是至关重要的:
1、确定证据的可信度:
1)来自公开资料的证据通常最可靠
2)私人收集的、非公开的资料可信度略低
3)当如上述资料时,记者要对某人的口头叙述加以判断取证
2、识别失实的证言:
1)采访对象陈述的情况是根据道听途说或谣传得来的,且经多方查证无法证明其真实性2)采访对象提供的消息是通过自己毫无根据的臆测和想象得出的
3)证词很不明确,含糊其辞、模棱两可,或者证言内容不具体缺乏应有的细节。

4)证言本身自身矛盾,前后不能连贯,漏洞百出;或数次采访前后出现偏差
5)与科学公理和普通常识明显相悖的
6)采访对象有幻想性性格,容易自我暗示或有偏执性格、容易受他人影响等。

7)某项证据内容与其他多数证据的证明结果相悖
8)一对相关证据证明意义完全相反,这必须查出其中的伪证
9)几个采访对象的证词完全相同,要考虑串供。

10)经过鉴定和勘验确认提供的证言和证据与事实不符。

调查性报道作为一种重要的体裁,其写作特点还是较为鲜明的:
1、展现调查的过程和方式:直接把调查者本人的调查经历写入调查性报道的正文或运用大
量引语和背景描写把调查过程反映出来。

《中国青年报》“冰点”栏目《锁不住的自行
车》和1987年《无罪的证据:对一起谋杀案的质疑》
2、进行细致的分析:
1)在事实面前笔记不同的观点,并从中得出结论。

1987年普利策调查性报道奖《任
人唯亲》
2)透过表明假象,分析其本质。

1930 年普利策新闻奖《“也许这个案子中还有一个女人”》
3、简洁地勾勒新闻事件。

1998年《南方周末》的《跳楼》
第三节:预测性报道
预测性报道就是对大众关心的某一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作前瞻性述评的一种深度报道。

其显著特征就是超前性和论述性。

预测性报道与预告性报道不同在于预告性报道是对已经被安排的事件进行报道,而预测性报道则是根据现有的新闻事实的发展趋势对未来的社会和生活进行推测。

深度预测性报道的写作与解释性报道的写作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是其也有自身的特色:
1、用不确定的语气来表达慎重预测的内容:如《南方周末》的《亚运攻势全面启动》
2、尽量展示出事物发展的各种走向:如普利策新闻奖《巴基斯坦的形式和它的前景》
3、让事物的走向具体可感:《法兰克福汇报》的《2000年的管理人员---全才》
4、把预测建立在对现实的细致分析上:许基仁、曲北林的《哪四个队将进入世界杯足球赛
决赛圈》
第四节:实录性报道
定义:对重大突发性新闻全景或全过程的大篇幅报道。

实录性报道从写作视角可以分为再现式深度实录性报道与目击式深度实录性报道。

目击式实录性报道对记者来说是可遇不可求的契机。

实录性报道有如下共性:
1、强调宏大而细腻的现场感:要用精确地描写去刺激读者的各种感官;以点面结合的
叙述映现宏大现场;以真挚的主体意识来唤醒读者沉睡的心灵:如1974年普利策新
闻奖《我们今天读会死掉》
2、有助于叙事和烘托气氛地讲究文采:如《世界某日即将来临——第一颗原子弹试爆
记》
3、交代必要的背景以帮助读者理解特殊事件:《太阳圣殿会邪教惨剧发生前后》
4、融入作者的感情色彩:可以通过直抒胸臆或者通过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如《洪
水毁家园灾民夜难眠》
第五节:传记性报道
传记性报道是通过对新闻事实作开掘和铺陈,以最大的限度展示新闻人物系列活动乃至整个人生的一种深度报道。

传记性有别于人物通讯的差别在于人物通讯是以推出具有典型意义的模范人物而对其进行思想面貌或生活道路的报道,而传记性报道不依赖政治性,更加求新、求深、求真。

传记性报道与人物特写也有所不同。

传记性报道更强调客观性、现场感和全程性,其硬度也远胜于普通的人物特写。

传记性报道亦不同于人物专访。

传记性报道进行专访的对象不仅仅是公众关心的新闻人物,且除了访问外,传记性报道还有着丰富多彩的其他文本样式。

同样的,我们也容易区别人物素描和传记性报道。

传记性报道从景别上可分为大全景式和小全景式的报道。

大全景式要求完整而深刻,小全景式则是针对人物的某个范畴进行展现并由此折射人物的内心世界。

从人物性质上可分为名星报道、揭露报道和平民报道。

传记性报道的名星必须是新闻界对该报道对象尚无全面、深刻的报道。

传记性报道的写作特点如下:
1、用历史散文般的语言讲述人的经历:《中国青年报》的《北京最后的粪桶》
2、用正面与侧面两种描写方法表现人物性格:《德鲁格铁托风采》
3、用背景与现实的对比来展示人物的变化:描写戴安娜的《一个恐怖分子的成长》
4、用采访现场实录来反映人物的生活状态:1993年《新舞台》里的《陈道明谈与杜宪的婚
姻》
《读书笔记<深度报道写作> 第三章<组合文体的深度报道>》
第一节:连续报道
连续报道是指那些在一段时间内,就某一不断发展的新闻事件而写成的一系列报道的总和。

其优势在于:1)可以设置悬念,对读者产生吸引力;2)可以对报道进行整体的策划,使得报道更加井井有条;3)能够把一些片面的报道整合成全面的深度报道,使每一篇作品的深刻性大大增强。

连续报道的写作特点有如下几点:
1、每一篇报道都对前一篇报道在内容要素上给予有力的补充。

2、每一篇报道都有一种内在的一致性。

报纸对连续报道要有相应的规划,要求每篇体现一
致的写作风格。

3、每一篇报道都留有一定的余地。

每一篇报道要考虑新闻事件的未来走向,不要把话说得
太满,也不能在事实没有定论的时候妄下结论。

4、每一篇报道都相对独立。

每一篇报道起码应该说清楚一个方面的问题或者一个时段内的
新闻事实。

例子:1999年12月17日起《现代快报》的连续报道《记者暗访遭强行拘留》、《记者法官谁在说谎》、《为什么法官打人反成“护法”》等等
第二节:系列报道
围绕一个新闻主题,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所进行的多次性的报道就可以称为系列报道。

与连续报道不同,连续报道是一种不间断的同步报道,而系列报道是报道一件已经发生过的重大新闻事件。

所以系列报道的规划是把长篇报道分割成篇幅相近、内容均衡、风格相似的几个部分,冲击力更强。

系列报道有如下的写作特点:
1、系列报道中的任何一篇报道单独刊登仍能成为一篇不错的报道。

2、系列报道虽然各有所侧重,但总的说来都是在为一个主题服务。

系列报道的每一组
成不一定非得要深度报道,但是要有一个较为深刻的主题统领。

3、每一篇报道之间存在着一种形式上的一致性。

记者对于系列报道的事件已经了然于
胸,所以在布局谋划上更加一致。

例子:1987年6月24日到7月4日《中国青年报》的三篇作品《红色的警告》、《黑色的咏叹》、《绿色的悲哀》
第三节:组合报道
组合报道是将关于某一新闻事件的各个侧面的报道及素材组合在一起,从方方面面对新闻事件进行透视的一种报道方式。

其表现形式灵活,体裁不限,因此具有不少优点:1)组合报道能够针对某一新闻事件提供更多的信息。

2)组合报道能够大大地增强报道的视觉冲击力,也方便了现代人的阅读,使报纸受到更多关注;3)组合报道有利于不同素养和气质的记者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充分调动报社的人力资源;4)组合报道能够促使读者对某一新闻事件展开讨论。

组合报道的形式多样,各组成部分可能风格迥异,但作为一个整体,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1、组合报道的每一篇报道所涉及的内容应该属于同一类话题,有一定的相近性。

2、组合报道的内容要考虑一个平衡的问题。

其组成部分应该涵盖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方面进
行分析。

3、组合报道的内容要尽可能的丰富,以便提供更多的信息量。

例子:1999年12月3日《南方周末》的《11.24烟台特大海难事故备忘录》
第四节:大型报道
本书所指的大型报道是指那些由编辑自觉策划或主动组织的篇幅长、容量大的深度报道。

大型报道也有许多突出的优点:1)大型报道有利于将一些较为复杂的新闻事件完全表述清楚;2)大型报道能够满足读者先睹为快的愿望;3)大型报道将报纸的详述性和深度性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

大型报道篇幅较长,体裁广泛,因此要求既有面上的内容又有点上的内容。

总的来说有这些优点:
1、自然、巧妙地设置报道的结构。

大型报道一般运用双线平行结构、蒙太奇结构、时
空倒错结构等叙事。

2、准确地描写细节。

大型报道是靠细节支撑起来的,唯有入微的描写才能使报道翔实,
具有可读性。

3、重视题材的宏观视野。

细节的描写用于烘托面上的内容,往往是直接指向发人深思
的伦理、法律、社会等一系列问题。

4、视野开阔。

大型报道从来不会聚焦于一两个中心人物或中心事件,而是着力于反映
一幅广阔的新闻画卷,一副社会众生相。

因此,记者写作大型报道上,思维要有包
容性,写作要有气势。

本书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