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学生评价制度历史沿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高等教育学生评价制度的历史沿革

【摘要】本文通过对文献的分析整理,以我国教育评价制度发展的历史阶段划分为依据,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学生评价制度的历史发展进程。

【关键词】学生评价;制度;沿革

我国高等教育学生评价制度的发展与实践历史源远流长,较为完备的是公元606年-905年隋朝所建立的科举考试制度,不仅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和教育实践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对世界教育测量和评价作出了无可置疑的贡献。但此后较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的教育发展道路曲折颠覆,使我国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发展几乎全部被中断,高等教育学生评价底蕴更是十分薄弱。直到改革开放后,我国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教育评价。通过对文献的分析整理,本文将以我国教育评价制度发展的历史阶段为划分依据,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学生评价制度的历史发展进程。

一、学生评价制度的恢复和起步阶段(1977-198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为评价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制度的恢复,也使得如何保障这种高等教育招生考试的客观性、公平性、科学性变得尤为迫切,社会各界对如何有效地开展对高校学生的评价日益关注。1984年我国正式加入国际教育评价协会(iea),标志着我国科学化、规范化地开展现代教育评价活动的正式开始。1985年5月,中共中央分布了《中共中央关

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其中指出:“教育管理部门要组织教育界、知识界和用人部门定期对高等学校办学水平进行评估”。在政府的督促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高等院校的学科建设、学位授予、办学水平、教学成果、校办工厂及后勤管理的评估等。与此同时,高校内部开始进行课程评估、教师教学评价和学生质量评估等。1986年3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关于第七个五年计划的报告》,该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系统的教育评价和监督制度,作为教育评价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学生评价研究工作和试点活动逐步展开。这一时期的学生评价发展侧重于评价制度的建立,关注的重点是评价活动本身。

二、高校学生评价制度的正规化阶段(1990-1996)

高等教育评价研究及试点工作的不断开展,促使我国高等教育学生评价的实践与理论成果不断丰富,为高校学生评价工作的正规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原国家教委于1990年11月和1991年4月分别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和《教育督导暂行规定》(简称“两个”),使我国高等教育评价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评价工作的正规化阶段,以提高教育评价的管理水平为重点。两个《规定》的颁布,使得一系列旨在提高教育管理水平的评价活动在全国范围内不断展开,学生评价的改革与实践受到各级各类高校的重视。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对各级各类教育进行全面评估的要求,并强调要“建立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此后,教育部门又陆续以文件的形式对

职业高中,成人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提出综合评价和专项评价的具体要求。这一时期关注于高校学生评价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但高校学生评价工作是在国家行政干预下实现的。

三、高校学生评价制度的系统化发展阶段(1997-2005)

1997年,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指出:“评价学生要按照全面发展的要求,评价学生只看分数,差一分都会给学生造成很大压力,这很不科学”,开启了学生评价发展的新序幕,由关注评价中的制度本身向关注评价中的学生转变。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需求及高等教育扩招的现实需要,同样使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不仅要使基础较为扎实的优秀学生成为学术精英,还要使一般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与进步,如果仍以精英教育的一元化标准去评价大众教育阶段的学生,显然是不相符的。

200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加快改革招生和考试评价制度,改变“一考定终身”的状况”,“高考科目设置和内容的改革应进一步突出对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机制”。原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在全国普通高教第一次教学工作会议和第三次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研讨会上强调要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认为“这是涉及整个人才培养当前很急的问题”。此后,基础教育领域学生评价的改革与探索,如促进学

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评价内容的科学化、评定方法的多样化、评定成绩的等级制等都为高等院校学生评价的改革提供了丰富的

经验和理论指导。这一时期评价工作的重点在于关注评价中的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高校学生评价制度发展的新时期(2005-至今)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规定,我国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明确把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新时期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创新型国家建设,关键是人才。大力培育创新型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保障,对我国高等教育来讲,尤为迫切和重要。所以,改革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制和人才评价制度,积极构建有利于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评价制度是新时期我国高等院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

使命。与此同时,高等院校之间的不断竞争也促进高等院校自身不断的改革与创新。为了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突出高校人才培养的特色,提高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我国高等院校要在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不断推进高校学生考试与评价制度的变革,突出学生评价的发展性理念。高等院校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的宽松氛围,把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作为大学生发展必备素质,作为新时期高等教育实践的主旋律。高等教育实施以发展性评价为核心的学生评价体系势必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

以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吴钢.现代教育评价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吕浩雪,邵进.论改革考试形式对提高教学质量的影响[a].21世纪高等教育的理念和质量[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薛艳,女,1985年1月20日,蒙古族,辽宁沈阳,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管理系,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研究生教育与管理。范永新,女,1986年05月28日,汉族,辽宁沈阳,沈阳市浑南新区第一小学,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知识管理,教育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