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感人故事(专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 大爱无疆)]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5月12日下午发生在四川省汶川县。这是中国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地震灾难。地震发生后的几天来,遇难者的数字不断增加。到目前为止,四川确认遇难人数已超过3万人,受灾人数高达百万以上。
这场惊天的地震灾难,不仅导致数量众多的生命逝去,也造成了难以统计的物质损失。而在这些之外,自然灾难还造成了极具冲击力的心灵震撼——无论是灾区人民,还是全国其他地方的民众,都深刻感受到了在和平、寻常的日子里所无法体验的灵魂触动。
这样的悲剧,同样在此次汶川大地震中显现出来。灾难的幸存者,几乎是从地狱的边缘爬了回来。生与死的考验,生离死别的考验,对亲历者心灵的震撼不言而喻。而即便是非灾区民众,在那些惨不忍睹的画面前,在那些感天动地的故事前,灵魂的触动同样无可避免。不过,灾难对于民众心灵造成的冲击,同样也会如硬币的两面,在脆弱与恐惧一面之外,还有坚强与大爱的一面。
爱是人类情感中最深沉、排在首位的情愫,爱是美学中永恒的主题,爱是忍耐与宽容,爱是恩慈与祈福。从爱的对象上看,可以区分为人对自我的爱,人与人之间的爱,以及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可以说,这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灾难,刺痛了中国人内心里最柔软的部分,将一个民族心灵深处最本原的善与爱全都展示了出来。
无声大爱,藏在救援者心里,藏在志愿者心里,也藏在赈济者心里。爱,是主动的情感付出,而非受制于外界的力量。当66岁的共和国总理温家宝奔波于各地受灾现场时,当温总理坚毅地发出救援命令时,当温总理面对残酷灾情老泪纵横时,这不仅是一位政治家在忠实地履行自己的政治使命,也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在传递心中无边的博爱。大爱,体现于共和国总理的言语当中,体现于他的每一个行动细节当中。
作为历次抗灾的主力,中国军人、武警战士又一次扮演了主力救援者的角色。我们难忘于风雨之夜中军人们奋力救人的场景;我们动情于最苦最累的地方,总是有军人们的身影。我们曾经说过,在这一场天灾中,中国军人再次展现出了“钢铁长城”的本色。而这支威武之师,既有刚毅果敢,亦有大爱柔情。
大爱之心也体现于普通人似乎微不足道的行动里。成都 街头那些排着队献血的青年,便是以自己力所能及的行动,彰显着爱的温情;那些深入灾区采访、记录一段艰难历史的新闻记者,同样在履行媒体人自身使命的同时,担当起了道义的职责;那些奔赴灾区抢修通信、电力基础设施的

工作人员,已顾不上条件的艰苦,也顾不上可能的余震危险,撰写了爱的宣言。我们更要将北川县一中一个名叫刘宁的老师名字列在这里,他在地震发生时刻,勇敢地保护了自己班上59名学生,但却没能保护好自己的女儿,女儿在地震中永远地离开了。还有那些志愿者们,因为服从于内心的召唤,而毅然选择了奔赴灾区协助救援。
大爱之心,当然也藏于赈济者的心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更增添了我们心依中华的眷恋之情。一个阶段中,人们曾感叹国人的道德水准在下滑,而在汶川大地震发生之际,我们又看到了这种美德其实仍在传承。许许多多的企业、非营利机构以及个人,以十分高涨的热情为灾区捐赠财物。这些赈济行动,多是默默的,自发的,是人们在服从着心灵的驱动,是人们对“金钱至上”观异化的抗争。没有人以捐款的数量多寡来衡量爱心的厚薄。
在一场无奈的天灾面前,所幸大爱无疆。爱,是给予遇难者最好的祭奠,是给予幸存者最有力的慰问,也是灾难中留给中国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种真挚而温暖的大爱,我们久违了。

(本章完)
[(第2章 母亲的伟大)]
1\母亲的伟大
在网上看见了这样的一篇文章,实在是太感人了于是转了过来:
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在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变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的喊“有人,有个孩子 ,还活着”。 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的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 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2\谭老师的双臂
“那四个娃儿真的都活了吗?昨天晚上就听说

有个老师救了4个娃儿,我哪知道就是你……”张关蓉扑到丈夫的遗体上放声恸哭。
深夜的德阳市汉旺镇,冷雨凄厉,悲声四处,呼啸而过的救护车最能给人带来一丝慰藉,那意味着又有一个生命在奔向希望。
5月13日23时50分,救护车的鸣笛声响彻汉旺镇——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的救援人员在德阳市东汽中学的坍塌教学楼里连续救出了4个学生。
“我侄女是高二一班的学生,要不是有他们老师在上面护着,这4个娃儿一个也活不了!”被救女生刘红丽的舅舅对记者说。
“那个老师呢?”
“唉……他可是个大好人,大英雄噢!”说着,刘红丽舅舅的眼圈红了。他告诉记者,那是一位男老师,快50岁了。
13日一早,设在学校操场上的临时停尸场上,记者从工作人员手中的遗体登记册里查到了这位英雄教师的名字——谭千秋。他的遗体是13日22时12分从废墟中扒出来的。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活了!”一位救援人员向记者描述着当时的场景。
谭老师的妻子张关蓉正在仔细地擦拭着丈夫的遗体:脸上的每一粒沙尘都被轻轻拭去;细细梳理蓬乱的头发,梳成他生前习惯的发型。谭老师的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
当张关蓉拉起谭千秋的手臂,要给他擦去血迹时,丈夫僵硬的手指再次触痛了她脆弱的神经:“昨天抬过来的时候还是软软的,咋就变得这么硬啊!”张关蓉轻揉着丈夫的手臂,恸哭失声……
就是这双曾传播无数知识的手臂,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从死神手中夺回了四个年轻的生命,手臂上的伤痕清晰地记录下了这一切!
“那天早上他还跟平常一样,6点就起来了,给我们的小女儿洗漱穿戴好,带着她出去散步,然后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了。这一走就再也没回。女儿还在家里喊着爸爸啊!”张关蓉泣不成声。
“谭老师是我们学校的教导主任,兼着高二和高三年级的政治课。”陪着张关蓉守在谭老师遗体旁的同事夏开秀老师说,“在我们学校的老师里他是最心疼学生的一个,走在校园里的时候,远远地看到地上有一块小石头他都要走过去捡走,怕学生们玩耍的时候受伤。”
操场上,学生家长按当地习俗为谭老师燃起了一串鞭炮……

(本章完)
[(第3章 把生的希望留给别的孩子)]
把生的希望留给别的孩子
36岁的南坝镇医生郝兴军忘不了女儿郝璐妍在学校废墟堆里最后的呼救——“爸爸,我没死!爸爸,救我!”
他是附近古龙村卫生站的医生,在震后第一时间的抢救中,救死扶伤的信念让他将生的希望首先

留给了别人的孩子,等转身再呼唤女儿时,沉重的水泥板下已没有了女儿熟悉而急切的求救声。
“女儿才6岁4个月,去年刚上小学。”每当说到这里,目光有些呆滞的郝兴军眼角就湿润了,“我对不起女儿啊,可那时候听见别的孩子喊救命,我怎么能见死不救?”
新华社记者15日17时50分许首次进入与外界断绝交通、通讯联系的平武县“孤镇”南坝时,郝兴军抱着女儿破损的红书包,已在倒塌的南坝小学前呆坐了3天3夜。女儿的遗体13日下午被挖掘出来,但他依旧不愿离去,他要等被埋的孩子都找到。
南坝镇是绵阳市平武县除县城之外的第一大镇。记者在现场看到,这里如今已几成废墟,全镇70%的房屋垮塌,剩下的也摇摇欲坠。
镇上伤亡最惨重的就是南坝小学,两座三层高的教学楼完全垮塌,全校870多名正在上课的学生死伤近半,到14日晚上,已死亡147人,失踪186人。
“我家离学校很近,一地震我就跑过来了。女儿的教室在二楼,我冲到砖瓦堆上时,还听见女儿在喊‘爸爸,我没死!爸爸,救我!’。”郝兴军指着一片狼藉的废墟说。当时他知道女儿被压的位置,也听到了女儿的求救声,可是此时废墟里孩子们的呻吟声、求救声此起彼伏,他说,先救一个算一个,别人的孩子生命同样宝贵。可当他转身寻找女儿时,已没有了女儿的声音。
翻开从瓦砾堆里找到的郝璐妍的红书包,美术本第一页上,黑色的铅笔画着一个翩翩起舞的女孩。

(本章完)
[(第4章 让死神望而却步)]
武警水电三总队质安科长涂云已做好了面对任何惨烈画面的心理准备,然而,眼前的一幕却一下子打开了他泪水的闸门:
什邡县蓥华中学被埋在废墟下的16个孩子,当被救援人员告知要少说话,保存体力时,立即拿出身边的课本,默默地认真地学习起来,同时悄悄地相互提醒:“不要睡着了。”
顽强生长着的生命或许根本就对死神不屑一顾。
孩子们得救了。劫后余生的孩子没有大人们预想的那样号啕大哭。女孩张曼见到老师陈全红的第一句话就是:“陈老师,我以前做了很多错事,原谅我好吗?”腿和手指都严重受伤的罗瑶对抱着她的武警战士说:“叔叔,我想弹钢琴、跳芭蕾舞……”男孩蒋蒙则反复念叨:“下面还有人……”
当武警战士抓住高银手臂的那一刻,小姑娘本已瘫软的身体猛地向上一耸——那是求生的本能!她在拼尽全力配合营救他的人!
都江堰市聚源中学抢救现场,发现小高银时,她的头部上方是两块交错叠压的水泥板,双下肢骨折,右腿被别在倒塌的课桌和

座椅间,严重变形,上面还压着一块大石头。
6个多小时的救援,6个多小时的“生死时速”,小高银一直默默地配合着大人们。“这个女娃儿被抬过来的时候,眼睛睁得大大的,眼神亮亮的,紧咬着下嘴唇。”聚源镇卫生院院长汪能说。
小高银明亮的眼神和顽强的一耸,令死神羞愧了,退却了。
在北川县城的一处废墟里,倒塌的墙壁实实地压在两个死去的大人身上,身下则是他们3岁的女儿宋欣宜。小欣宜得救了,断墙下整整40多个小时与死神的抗争,是父母用他们的全部生命,紧紧护卫着孩子的生命之弦。
“新华视点”记者所过之处,到处都能见到废墟下人们顽强求生,全力配合救援人员救助的情景。
生命不怕死!在生命的坚强面前,苍天,愧怍了,收敛起了狰狞的狂风暴雨。明天,该会风和日丽,一切都会好起来。

(本章完)
[(第5章 在废墟下打手电筒读书)]
劫后余生的学子
截至5月13日下午4时,汶川震灾已造成什邡1310余人死亡,2000余人受伤,20万余人受灾。尤其是山区7所中小学校垮塌,千余名师生被埋废墟之中;3个大中型企业的厂房和职工宿舍整体垮塌,1000余名职工被埋。截至昨日下午4时绝大部分受埋人员被及时救出……
突如其来的灾难,让蓥华镇中学的教学楼一下垮塌,100多名学生埋在了废墟里生死不明;废墟外,抢险官兵们在冒雨进行着一个个科学的“定点定位”施救;废墟里,幸存学生们面对“死神”威胁时,上演着一个个生命奇迹,也与救助的人之间上演了一幕幕感人故事………
校长坚持救助学生
岳父罹难也难尽孝
“一个、两个、三个……”在施救现场,一个削瘦如竹、一脸憔悴的中年男子坚守在最前沿,每当有学生被施救人员从废墟里抬出时,不管生死他都要上去仔细的看上一眼,念着他们的名字。他,就是学校的老校长康玉龙。
对学校的每一个学生,当了8年校长的他能倒背如流。他告诉记者,学校共有360多名学生。事发时,刚打响了上课的预备铃声,老师刚开始从办公楼往教学楼走。地震发生了,4层楼的教学楼在瞬间一下子垮了。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有200多人成功逃出;还有一年级一个班的42名学生在上体育课,也侥幸逃出,约有100多名学生埋在了教学楼废墟里。事发后,他们学校的老师用手刨救出了几名同学。这之后,各方面的救援队伍一一赶到后,才展开了大规模的施救。
“看着他们这样,我真是……”说着说着康校长像个孩子似的哭了起来。老师们告诉记者,就是在这次地震中,校长的岳父因房屋垮塌丧生。听到这一消息时,康校长正忙着在

学校救助学生。他当时只是呆了一下,擦了一下眼泪,说“知道了”,然后就像没事的人一样全身心地关心着学生的救助进展。他告诉记者,“只要还有一个学生没有救出来,我就不会撤离现场!”
女孩废墟里读书
坚强让老师哭泣
“清清,那个美丽好学的女孩,你们看见没有?”在救助现场,蓥华镇中学初一一班班主任陈全红一直关心着一个名叫邓清清的女孩子:在她心中,这个贫困家庭里的小女孩,人穷志不穷,常在回家路上打着手电筒看书。
在乱石堆中,每看到一具学生的尸体被挖抬出来,陈全红就会默默流泪,“他们一天前还是活蹦乱跳的,咋一下子就变成了这样呢?”
终于,邓清清被武警水电三中队的抢险官兵救了出来。让陈老师与官兵们感动的是,这个女孩被救出时,还在废墟里面打着手电筒看书。她说:“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她的诚实如同她的坚强一样,让听者无不动容。陈全红一下子哭了,抱着清清连说:“好孩子,只要你能活着出来,就比什么都好。”
与邓清清一样,另一名被压在废墟里名叫罗瑶的女孩子在手脚受伤的情况下,一遍遍地哼着乐曲,靠着顽强的“钢琴梦想”激励自己不要入睡,结果她赢了死神。
两个女孩素不相识
生死对话战胜死神
“她还活着吗?她在哪,我想见她?”昨日凌晨6时许,当官兵们花费无数心血刨掉了压在她身上的一片片钢筋水泥残垣将她救出时,初二二班的女生蒋德佳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念念不忘初三一班的女生廖丽。
当医生给她输上药水后,她还在不停地问老师“廖丽呢”。她哽咽着说,事发时,她只听见一阵阵惊慌的尖叫声后就昏过去了。醒来时,白天已变成黑夜,浑身痛得要命,她想起身,但却被一块块破碎的水泥板压住,难以动弹。在饥寒交迫中,一身是伤的她好几次想入睡,但上方有一个女孩子的声音传了过来??“千万不要睡,你一睡万一醒不来怎么办?”
被碎石压在上面无法动弹的女孩告诉她,自己叫廖丽,是三年级一班的学生。她和小蒋虽不相识,但听到她的呻吟声后,担心她在疲倦中不小心睡着了丢命,就鼓励她要坚强地活下去。为了赢得生机,原本不相识的她们俩在废墟里不停地相互鼓劲,最终为官兵叔叔赢得了时间。廖丽被救出后,接着她也被救了出来。她说,“我们经过了生死考验结下的情谊,将一生无法忘却。” 据天府早报
徒步独行
只为寻母
清早,丝丝细雨笼罩着成都彭州汽车站。不少百姓聚集在这里,好像都在等长途车。想去什邡的新闻采访

车从此路过,因司机不太熟悉路,于是摇下车窗问路。
这时候,一个大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凑过来,拉着记者的车窗就不放手,说:“老师,你们要去什邡吗?我熟悉路,我带你们去。我要上去救人。”
上车后,小伙子显得十分腼腆,话不多,总是低着头玩自己手上的编织袋。只有听到收音机里播到什邡灾情时,才抬起头来,用力咬着唇,脸色十分难看。
“都说汶川已经是一个孤岛,什邡是不是也成了一片废墟?”听着记者的问话,小伙子的脸色更难看了。
记者一问才知道,小伙子姓邓,家住什邡,前几天刚和爸爸带着亲戚到成都去看病,只留了妈妈一个人在家。发生地震后,家里电话打不通,妈妈的手机也没信号,于是他一大早就开始出发,步行了将近20公里到了彭州,还打算走去找妈妈,幸好碰上记者才搭了一段顺风车。
“我今天早上5点就出门了,我爸爸和姐姐送我出来的。我不管,就算一路走上去,我也要去找我妈啊!”小邓眼里含着泪,却生生没让泪珠儿掉下来。

(本章完)
[(第6章 他唤起妻子求生的信念)]
5月12日,四川省德阳市汉旺镇德阳伐木厂,王方才中午吃完饭,骑着自行车去上班,妻子张大菊在家中继续做家务,他们是广元人,10年前来到汉旺镇,丈夫在伐木厂打工,妻子经营着一个食杂店。王方才的愿望是,攒钱自己开个木器加工厂,他是有一身好手艺的木匠。
下午,地震突然降临在这个小镇。他的家没有幸免,仅仅2分钟的时间里房屋被全部夷为平地。他又接着在家——也就是那堆水泥木板衣物组成的废墟旁边跑了几圈,他没找到自己的妻子。
他感受到了生命里可能是最黑暗的一夜,下雨,没有光,路不通,电不通,手机信号不通。见不到谁来帮助他,“我和邻居家赶回来的几个男人摸黑把能翻动的碎砖块搬掉,找到了三具尸体,一位老年人,两位妇女。”
几个男人找到了自己的家人——一具具尸体,他们纷纷离去,只剩下王方才。5月12日那天晚上,他是赤着脚在雨中翻砖的过程中度过的,“我没敢想老婆死了,想了会受不了。” 5月13日凌晨4点,王方才隐约听到了呻吟声。他趴下身,再仔细听,那断断续续的呻吟来自废墟最深处的一个洞里,那个洞是由至少十几块水泥房梁在掉落过程中不规则的堆积形成,他把整个身子凑过去,试着朝里面叫着妻子的名字,又回应了几声呻吟,他确定这个声音来自他妻子。
王方才发现凭人力根本不可能把那几十块4米多高的房梁搬走,他也不知道救援队什么时候来,他感觉自己应该让妻子的呻吟声保持下去,别安静了,因为那呻吟

声代表了一个生命,他就趴在那个洞口跟里面对话。
话题很丰富,“我跟她说上高中的女儿,说女儿上高二,学习好,我们得赶紧去看女儿,看她怎么样。还说自己的鞋跑丢了,看到旁边有很多鞋,他捡了两双黑色的皮鞋,一大一小,颜色也不一样。”他说他能想到的所有话题。
当别人在跑来跑去地找家中可能还完整的东西时,他没动过地方。当别人因为害怕余震和暴雨撤退到救灾帐篷里时,他没动地方。
贵阳消防队救灾队员于5月13日发现了他,他还是趴在那个洞口,他挥手招呼救灾队员过去,让他们静下来听,“当时没听到什么声音,但我们还是调来了两辆举重机和10名队员。”
记者赶到那个在汉旺镇全镇闻名的废墟时是在昨天上午。它出名是因为在几百吨的水泥下面真的有呻吟声,还因为王方才。
在现场,上海消防医疗队员有14人,还有40多个镇里人在那里帮忙。有人拿来馒头给王方才吃,更多的人围在洞口搬砖,找木头支撑房梁。王方才则更忙了,他满地找衣服,铺在门板上做担架,医疗专家看了看说门板太薄不合格,他马上又冲到废墟里找。
上海消防总队医疗队为其量身订做了一套救援方案,王平院长用导管把盐水送进洞里,盐水随着张大菊的吮吸缓缓流入。救援队把那个洞撑了两个千斤顶,那洞更大了,记者也趴到了洞口,透过手电看到了一只手,跟里面说话,里面有回应。
13时30分,十几根房梁全部被吊车移走。
13时53分,最后一块压在他妻子身上的水泥墙被撑起来。
14时15分,张大菊出现在人们眼前。医疗队员开始例行检查,确认生命体征明显。
14时18分,张大菊被抬到了王方才精心制作的担架上。
医疗队胡永兴说,张大菊生命没有危险,因为她仍然有清醒意识,她仍然会对救援人员的呼唤作出回应。
几百吨的水泥压在身上,她的妻子为什么还活着?贵阳救援队的救援人员告诉记者,在张大菊身上,他们找到了一块门板,这个门板承担了大部分的重量。她离门这么近,说明当别人跑到楼梯时,张大菊才刚跑到家门口。
是什么耽误了张大菊的逃跑,反倒帮她躲过一劫?现场的人分析出了原因,在张大菊身上还挂着一个包,张大菊的手死死地抓着那个包,张大菊在房屋倒塌前把包找了出来。王方才说,那个包里,放着他们两口子攒的6万元钱,那是预备给王方才开木器厂用的。
王方才的呼唤,妻子宁死也要抓住放着实现丈夫理想的包,这两个东西抵抗住了几百吨的重压。

(本章完)
[(第7章 乞讨老人为灾区捐款05元)]
爱心

捐赠仍在继续,最让人感动的捐赠者应该是这位乞讨老人,他在捐了5元后,又找遍身上的零钱,特地到银行兑换了一张百元现钞,放进了募捐箱。
这感人的一幕发生在江宁区东新南路的一个募捐点。那天中午12点,一名约60岁的老人来到了募捐点,他头发花白,穿一件蓝色衣服,胸前的补丁起码3个,背后的则不计其数,衣服下摆已经破烂,脚上穿一双破烂的凉鞋,手中还拿着一个讨饭碗。
工作人员郭小姐说,“我们放了好多宣传牌,上面有灾区的一些图片。”老人端着碗,在宣传牌前止步,看了一会,哆哆嗦嗦地从口袋里掏出5元钱,放进募捐箱,念叨了一句,“为灾区人民……”
工作人员愣住了,还没反应过来,老人已经离开,“他好像很累的样子,步履蹒跚,看着他的背影,我就想哭。”
本以为这就是捐款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谁料,下午3点,老人再一次出现,这次,他掏出了100元,塞进了募捐箱。
“这次可把我们惊呆了!”郭小姐赶紧拉住老人问情况,老人才解释,“我上午就想多捐一点,但钱太零碎了……”
老人的普通话很不标准,费了很多口舌后,郭小姐才明白,老人本想多捐一点钱,但身上全是讨来的一毛两毛还有一些硬币,不好意思拿出来,特地利用中午凑了凑,接着到银行,将全身的零钱兑换出了一张一百元,“老人一直说,‘灾区的人比我更困难,他们的生命都受到威胁,不容易啊!’”
好说歹说,老人总算留下了自己的名字,但他不会写字,委托工作人员代签:徐超(音)。老人走后,在场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泪,“保安说,老人常在附近乞讨,平时很少吃到什么好东西,没想到一下子就捐出这么多……”说到这里,郭小姐已经哽咽了。

(本章完)
[(第8章 叔叔先救别人吧)]
《女孩被埋在土里50个小时终于获救 为救同学被截肢》
地震是趁南方人午睡时突然来的。
翠青的大寝室在二楼。她没睡觉。知道房子抖,就往一楼跑,还没跑出门,重新折回二楼。
大寝室里住着19名女同学。跟她一样大,都13岁。
喊。一个个都跳起来了。地上开始有缝,地板开始向下陷,不抬头也知道,三楼的地板在向自己脑袋上挤。光听声音能听见。
翠青发现还剩下一个人睡得香,没醒。光吵,她听不见,那跑过去拽吧。
这时,三楼地板万恶地下来了。翠青和四个同学一起埋在一堆地板里。
谁也动不了,就互相关照着说话。说着说着,一个同学没声了。一起叫她,没反应,再也没反应过来。
除对话外,翠青留给自己的任务是在黑暗中找到自

己的手和脚。身上只有右手有感觉,左手和腿都不知道放在哪。一只手四处摸,摸到另外一只手,仔细摸,感觉像是自己的左手。
有大人在上面敲。便哑着喉咙喊。敲敲走了。一个同学的爸爸赶来了,跟自己的娃隔着地板对话。不久那个同学的爸爸也走了,再没回来过。为什么?翠青也不知道。
等队员发现时,她已经埋在土里50个小时。这50个小时里,左手和腿始终没有感觉。
她对别人说,她想读起大学,然后当警察。问为啥?——警察是能救人的人。
翠青不知道,她的右腿小腿已经被大夫截掉了。
《武警战士刨出父嫂遗体,含泪继续指挥救援》
从5月12日到昨日,3天,对武警成都支队二大队副大队长张秋红来说,像是一个世纪。这个14年兵龄的铁铮铮汉子,率队解救都江堰一废墟中的幸存者,而他的父亲和嫂子就埋在这片废墟中。虎目噙泪,十指掘土,战友帮助张秋红将父亲和嫂子从废墟中刨出时,他已经没有了眼泪,颤抖的身影依旧站在废墟的顶部,指挥救援……
都江堰市观凤小区巷内,一具遗体平卧在砖地上,上面盖着厚厚的棉被,一位武警上尉跪在路基上,“爸爸,我不能送你了,请您原谅我……”上尉语音哽咽,肩膀不住抖动,身旁的数十名武警战士忍不住哭出声来。这名上尉就是武警成都支队二大队副大队长张秋红,逝去的老者是他的父亲。
“爸爸、妈妈和嫂子半年前才到都江堰,是为照顾我刚出生的女儿。”张秋红说。
地震发生时,张秋红的母亲恰好下楼晾衣服,眼睁睁看着住宅楼瞬间垮塌,母亲大喊老伴的名字,“母亲一动不动,任凭砖头砸在身上,全身都砸伤了,她坚信爸爸没事。”说到这儿,张秋红虎目含泪,用力眨了眨眼,望向远方。
由于任务在身,张秋红12日午夜见到母亲后,来不及到废墟上看一眼,就匆匆赶往都江堰武警中队。一个通宵,他向都江堰中队传达了支队指示,回到观凤小区时,已经是13日清早。此时,他一个人来到掩埋父亲和嫂子的废墟前,再也忍受不住一晚的悲伤,放声大哭。“我得坚强,在家人面前不能哭,只有撑着。”说着,张秋红再次泪水满眶。
13日整天,都江堰大雨滂沱,几乎所有解救现场都无法进行营救。当日中午,武警成都支队派张秋红到都江堰指挥解救,解救现场就是父亲、嫂子所在的观凤小区。眼看大雨不减,张秋红站在废墟前默默祈祷,整夜未眠。
14日上午,天气终于放晴,张秋红带领战士开始解救。官兵们用铁锹、十字锹和钢钎进行先期挖掘后,怕伤到废墟下的幸存者,只能进行徒手作业,搬

起一块块石砖、刨出一堆堆灰土,张秋红双手不住颤抖,“当时心里真说不出啥滋味,着急,眼泪一直在眼眶里打转,但还要忍住不能往下滴。”
当日下午4时,在刨出5具遇难者遗体后,张秋红和战士们发现了嫂子的遗体。“她头上伤口很多,已经没救了。”张秋红看着从湖南赶来的哥哥,用力咬着嘴角。废墟下究竟有多少遇难者?还有没有幸存者?这两个问题,让张秋红不得不暂时忍住悲伤,指挥战士继续挖掘。
昨日上午11时,在成功解救出一名幸存老者、转移10具遇难者遗体后,张秋红沾满灰土的双手摸到了一片衣角,他本能地一愣,这片熟悉的衣角,瞬间模糊他的视线,“爸爸!”我当时就肯定是他,他和五六名战士用手刨出父亲身旁的碎石、灰土,将父亲遗体抬出废墟。一路走,张秋红一路洒泪。
《12岁少年:不救人,我会感到很惭愧》
12岁的陈浩静静地躺在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的病床上,双腿和右手打上了厚厚的石膏,胸前满是心电图监护仪的胶贴。20多个小时之前,他还是活蹦乱跳的六年级学生。12日的强震震倒了学校升旗台后的高墙,他被压在了瓦砾之中。
“他本来可以不这样的。”父亲陈强说。
陈浩是成都市温江区玉石乡实验小学的学生。12日下午2时许汶川发生了7.8级地震,而温江距离震中仅有55公里。
“我和班上的同学正在上课。突然两层的教学楼开始猛烈摇晃起来,我们都赶忙往楼下跑。”这个高挑清秀的男孩说。跑下了楼梯,穿过了楼边升旗台的他很快就到了安全地带。可转头一望,他看见一个女孩还在旗台的高墙前,想也没多想的他转头跑去,一把把女孩向外推去。不幸的事发生了:三四米的砖墙哗啦一下倒了下来,陈浩的背部和双腿都被埋在了厚厚的瓦砾之中。而那个他不认识的女同学却安然无事。
双下肢骨折、腰椎多处骨折、背部几乎没有完好的地方、肺挫伤和肺出血,医生给陈浩的伤下了定语——“严重”。在最初清理伤口的时候,由于伤员太多,陈浩没能用上麻药,可坚强的他愣是没有哭出一声。12日晚,陈浩高烧近40度。在昏睡中,妈妈抓住他突然扬起的双手,只听他呢喃“我抓住她了”……
“要是再遇到这样的事,我还会的。因为能救而不救,我肯定会感到惭愧。”陈浩的语气很平静。在家中,由于父母多在外跑货物运输,他常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虽然年少,却显得异常懂事。
坚强的他并不知道,那堵砖墙夺去了他三个最要好的同学的生命。
《浑身淌血的男孩说:叔叔先救别人吧》
“叔叔,我在。”

昨天下午2点,北川县曲山小学的废墟前,一个微弱的童声传进了救援人员朱云能的耳朵。“快,这边有小孩的声音。” 朱云能马上找到了救援队员。撬棍、铁锹悉数派上用场,但由于垮塌的楼层堆积太厚,十多名队员的搜救工作无济于事。
随后,救援队员只得动用液压组合破拆器,严密的乱阵中逐渐被撑开一条缝隙,缝隙越来越宽,队员们发现,一名男孩浑身是血,躺在几名孩子的尸体上。就在大家将救援的手伸向他时,孩子却坚决拒绝:“叔叔,我不慌张,你先救他们吧。”
“这孩子太懂事了。”孩子的一句话,当即让救援队员热泪盈眶。随后,队员们果然在旁边的隔层中发现了十多个被困的孩子。几个小时后,直到其余孩子全被救出,男孩才最后一个钻出废墟。
《党支部书记:顾不上救妈了先救学生吧!》
“我自己的妈也顾不上救喽,先救学生吧!”如果不是记者不断追问,作为都江堰市向峨乡现场救援的临时指挥者,该乡爱莲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婉民,可能根本就不愿说出这番让她内心深感自责的话。
向峨乡距都江堰市约30公里,处在丘陵地区。由于没有足够的救援人员和设备,再加上乡政府也已经全部垮塌,多名乡干部被埋在废墟下,王婉民紧急组织周围乡邻展开救援。
记者见到王婉民时,她正拎着手电筒在向峨乡中学指挥救援。在嘈杂的救援现场,不时有救援人员向她喊:“没有油了!发电机快没有油了!”
“到路边,找车放油!”王婉民喊道。
据她介绍,向峨乡中学共有420多名学生,只有不到100名学生在发生地震时及时逃了出来,其他的学生和10多名学校老师还被埋在废墟里。
“我们在外面还能隐隐约约听到里面呼救的声音,但由于我们没有吊车,也缺乏其他足够的救援物资,救援进展极为缓慢。听着里面孩子的呼救声,心里像是被人用手揪着一样。”在对记者说这番话时,王婉民几乎是带着哭腔。
她告诉记者说:“我是眼睁睁看着自己87岁的老妈被压在废墟下的,我没有组织人去救她,我知道她已经不行了,我们要想办法尽量多救可能活着的人,特别是救援那些被埋在废墟下面还未知生死的学生。”
《死去的母亲留给宝宝的短信》
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在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变喊“快过来

”。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的喊“有人,有个孩子 ,还活着”。
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的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
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本章完)
[(第9章 有警察叔叔在我不怕)]
5月17日22时(或晚上10时),记者与江苏省警方赴四川灾区北川救援队负责同志连线,听到了一个令人动容的故事:一名被埋在废墟里整整5天5夜的10岁小男孩,用他的坚强,让前去救援的公安消防官兵们泪流满面。
5月16日,天刚一亮,奉命在北川开展搜救工作的公安消防官兵,立即展开队形,一边喊话,一边使用探测仪,在一片片倒塌废墟中搜寻幸存者。当搜救官兵行进到原北川邮政局宿舍楼地址上时,听到有微弱的呼救声。
“下面有人!”所有官兵立即精神一振。
但现场的情况异常复杂。原北川邮政局宿舍楼是一幢7层高楼,而现在官兵们面临的是一片高度仅1.5米的钢筋混凝土废墟!对那名幸存者,官兵们只闻其声却不见其人。
官兵们与幸存者谈话,使用声波探测仪对被埋者进行定位。通过交谈,官兵们获知被埋的是一名年仅10岁的小男孩,因为年纪小,小男孩根本无法说清他被埋的情况,这让施救难度大大增加。
下面情况不明,为避免施救过程中引发二次坍塌,官兵们只能使用小型设备,在废墟上方小心翼翼地钻探小孔。在连续钻探了11个小孔后,小男孩的声音终于清晰的传了上来:“警察叔叔,我在这里!”
然而,小男孩的处境让官兵们大吃一惊。两块预制楼板呈“十”字型交叉,再加之一些木制家具覆盖,恰好给了小男孩一个藏身空间。刚才的钻孔,稍有不慎,如果引发坍塌,小男孩将被碎砖块彻底掩埋。
官兵们经过紧张研究,决定必须从上向下打通一个足够大的洞,才能把小男孩救出,但在这过程中,要一边打洞一边对洞壁进行加固。
施救官兵们心急如焚,但施救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每一个施救动作都要经过精确计算,官兵们不时要停下研究方案,整个过程进展很缓慢。眼看天快黑

了,官兵们终于将洞口扩充成一个60CM×100CM见方的洞口。然而,小男孩却无法自己爬起来,原来,小男孩子脚踝处,压着另一块楼板!经过专家们研究,救援工作必须暂停,等待天亮后能见度高的情况下再行施救。
夜黑了,施救官兵只能一边给孩子输液,一边跟孩子不停地说话鼓励他。聊天中,官兵让小男孩不要害怕,小男孩强忍着剧痛,稚嫩的一声:“有警察叔叔在,我不怕。”让所有的官兵们无不泪流满面。
难捱的黑夜终于过去。天亮了,官兵们立即又投入紧张的施救工作中。
官兵们运用高技术设备,将洞口进一步扩充,到中午11时许,终于可以派出一名消防官兵带上破解工具进入洞下,对压在小男孩脚上的楼板进行精确破解。仅用时10分钟,压着小男孩的楼板被成功破解。
当这名被埋整整5天5夜的小男孩,在经过消防官兵不眠不休的28小时营救后,被消防官兵怀抱着走出废旧墟时,所有的施救消防官兵和自发到现场的群众,无不发出由衷的欢呼。
汶川地震中其他几个感人的故事片段:
1、
12日下午2时28分,正在红岩小学幼儿园大班给孩子们上课,周汝兰突然感到教室在剧烈地摇晃,她立即意识到地震了!
周汝兰对全班52名4至6岁的孩子们大声喊道:“孩子们,快往门外跑,快跑1看着平时说话温和的周老师大声叫喊,满脸稚气的孩子们都张着小嘴惊讶地看着她,一动也不动。
周汝兰一边喊,一边拉着两个孩子就往外跑,孩子们这才一个个跟着老师跑出教室,趴在小院子里。
可是,教室里还有10多个孩子呆呆地坐着,几个孩子还趴在课桌上睡着了。周汝兰立即跑回教室,一手拉一个,踉踉跄跄地往外跑,几名孩子随后跟着跑了出来。
放下手中的孩子后,周汝兰看到教室的瓦片已被震碎,一块块地往下掉。她往教室里一看,讲台左边第一排还有三个孩子趴在课桌上睡觉,孩子们的头上和身上已经覆盖了一层灰尘。周汝兰几个箭步冲到孩子身边,左手拉一个,右手抱一个,又救出两个孩子,这时她已经疲惫不堪了。
教室抖动得越来越厉害,眼看就要倒塌了,还有最后一个孩子留在教室里。她第四次冲进了教室,把最后一个孩子揽入怀中,冲出教室,扑倒在地上。
52个孩子终于安然无恙!周汝兰事后对记者说:“我也不知道自己哪来的勇气,当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不能让一个孩子出事。
“救救我……”北川县城废墟上每一个微弱的求救声,却是一个个渴望生命的强音。黑暗中,北川县曲山小学的废墟上,那些被困的生命也一次次发出这样无力的呼唤。忍受了70多个小时黑暗之后

,昨天,云南的救援队员给了曲山小学7名孩子第二次生命。由于废墟下还有另外3名孩童还有生命体征,截至今日凌晨1点半左右,救援人员还在现场施救,他们将继续奋战,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把被困的孩子成功救出。
将近一天的救援工作中,救援人员冒着房屋顶棚坍塌、余震频袭的危险,想尽一切办法救出了7名孩子。哭声冲天而起,但那并不仅是因为悲伤,更多的却是因为激动、感谢和爱的宣泄。从早上7点开始,12岁的李月就紧紧拉着救援队员陈珍才的手,直到她被成功救出。“叔叔,你能给我唱首歌吗?”虽然陈珍才来不及满足李月的要求,可他还是一直握着李月的双手。“月月真乖,很配合我们抢救。”陈珍才的眼里满含泪水,他顿了一下接着说:“等她好了,我一定给她唱首歌。”外面传来医护人员抢救李月的声音,陈珍才起身冲进废墟中,那里还有别的孩子等着救援队员……
7条生命:
“还活着就好,3天了啊!”
被山体滑坡摧毁的曲山小学原来3层的教学楼现在变成两层。废墟的第一层埋住了7条生命。“月月就埋在墙角,她前面一根柱子压在了一名男孩的腰上。男孩已经死了,月月因为左腿被压住,无法动弹。”陈珍才的眼里充满着怜爱。
“立即勘查房内情况,采取救援措施,要尽最大努力把人员解救出来!”负责带队的驻滇某团参谋长商志军一声令下,救援一组迅速进入废墟。教学楼的房梁已经被顶杆支撑,可顶杆上下的着力点,都不敢用力。“往上顶,下面的就会坍塌;往下顶,上面的又受不了。”商志军的声音很轻,紧锁的眉头却透露着对战士的担心。
早上7点30分左右,随救援队一起赶到四川震区的3条搜救犬进入废墟。不到一分钟,它们就准确地搜索出孩子们被埋的位置。救生犬的叫声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兴奋不已。“还活着就好,3天了啊!”月月的远房叔叔赵云贵泣不成声。
楼板一块接着一块,在两层楼板之间,月月和其他5名孩子被压在一起。没有空间,设备无法进场。“一点一点地挖,想尽一切办法营救孩子。”商志军坚定地说。
截肢被救:
“叔叔,我是不是最勇敢的”
清垃圾、挪楼板,月月旁边的空间越来越大。“动不了,怎么办?”月月的左腿被楼板死死地压住,小腿部分已经变成黑色,而在她的后面还有几个和她命运相同的孩子。
“医疗队,看看能不能考虑截肢!”海军总医院医护人员赶到现场,查看了月月的情况后,医生失望地说:“月月的腿已经坏了。”下了定论之后,医护人员就开始手术前的准备。麻醉药、线锯等器材一一进入现场,救援队已给医生进行手术腾了足够的空间。

早上11点10分左右,截肢手术正式开始。
“月月很乖,我用纱布蒙住她的眼睛,我真害怕她看到这一切。”和月月一起经历了手术过程的陈珍才回忆起那一幕还有些心疼。听到外面医生要截肢的说法后,月月焦急地哀求:“千万不要锯我的腿啊!”陈珍才爱莫能助,他拿起纱布对月月说:“现在要救你出去了,我把你的眼睛蒙上好不好?”月月的腿被截肢,20分钟后,她被救援人员抬出废墟。月月被救出后的最后一刻,她问陈珍才:“叔叔,我是不是最勇敢的?”陈珍才撇撇嘴,用双手蒙住了眼睛……
安静等待:
“不要吵,会影响叔叔救人”
和月月被埋在一起的,还有小女孩小黄等6名学生。在救援月月的同时,几个孩子还在用微弱的声音交流。“不要吵,会影响叔叔救人。”小黄劝旁边被困的同学。
中午12点左右,救援人员还在忙碌地进行救援。突然传来“轰”的一声,一阵强烈的余震袭来,远处的山上有几个石头滚下山坡。此时,余震还在威胁着灾区。
经过八九个小时的救援,和月月困在一起的6名小孩被成功营救出来。与此同时,从另一处废墟中,救援人员还救出了一名学生。三天三夜来,战士们没有过躺下休息的机会,也没有机会吃一顿热饭。饼干、矿泉水已经在救灾中成为主食。在北川的废墟上,他们健步如飞,在他们黝黑的面孔下,一颗颗滚烫的心把全部的爱奉献给灾区人民。
“谢谢你们了。”哽咽着说出这句话的是从另一处废墟中挖出的一名老人。老人在撤离路途中联系上了远在外省正在赶来北川的孩子。“你不要担心。”老人说完这句后开怀一笑。
上午10点许,当最后一根阻碍救援的钢筋被切断时,在四川汶川县映秀小学守望的数百名家长顿时欢呼起来。10时30分左右,该小学四年级一班学生张春梅被战士成功救出。这名年仅11岁的女孩,已被废墟掩埋了整整68个小时!
地震将汶川映秀镇小学夷为了平地。全校学生473人,只有150余人幸免。大部分师生被埋在废墟中。
映秀小学张春梅:第一口水“好甜”
一天,两天,三天。压在废墟底下的张春梅坚持了下来。她只有11岁,映秀小学四年级学生。
14日,一名到学校废墟来的家长发现春梅。当时她面朝地,被困在教学楼楼道附近的水泥板空间里。因空间极小,春梅无法动弹。因此,她也不知道,她的两名同学就躺在她身边,但是他们已被砸得不成模样。
得知张春梅还活着,幸免于难的副校长张春东马上来到她身边,凑得很近对她说:春梅,你很乖……
老师们轮流上前,陪着张春梅说话。
当天中午,第一批武警抵达映秀镇,开展救援。有营救队伍闻讯赶来

对她说,听说你很乖,我们都要把你救出来,不过,我们得先把你身边的同学搬出来,你等着啊。
安慰她的,还有政教主任吴老师。吴老师说,很快就会救你出来的,大概最多还有半节课时间吧。他一边和春梅说话,一边给她喂水。春梅用舌头舔舔了水,她笑了,说水好甜。
从5月12日下午2时28分算起,到5月14日张春梅喝进第一口水,已经整整48个小时。
当女老师周平上前安慰张春梅时,这一回,张春梅主动说话了:我头发好乱,等我出来帮我梳头好吗?女老师周平回答,当然没有问题啊。还有,你的头花也掉了,到时候我们去买更好看的。
张春梅听了后,慢慢的眨了眨眼睛。
前天晚上,张春梅疲倦至极,她对老师说:“我困了,想睡一会儿。”唐永忠立即鼓励她:“孩子,千万别睡!老师陪着你。”
到昨天上午,营救取得决定性进展。营救人员用切割机切断横在张春梅上方的横梁,经起重机起吊,挪开水泥横梁和钢筋,之后,敲掉了压在她背后的砖。
上午10时30分,张春梅被蒙上眼睛,抬了出来。
“孩子的生命没有问题,但很可能要截肢……”检查后,医生对旁边焦急的人群说。七八百米外,直升机已经启动螺旋桨。救援人员飞快地将经过应急医疗处理的孩子送上了直升机。几分钟后,直升机轰鸣而起,带着人们的希望向成都飞去……
没了左腿还是爬了出来
一位村民告诉记者,13日下午,很多家长和老师在废墟中抢救孩子。突然,有人发现主教学楼中有个小孩子在隐隐的哭,人们循着哭声找到这个孩子。
只见小女孩露出来了大半个头来,她使劲探出身子,拼命往外爬。人们赶紧把她抱了起来。
所有的人震惊了,小女孩的左腿膝盖以下已不知去向,血流不止。
幸好,映秀医院的救护人员也在现场。因缺药少器械,一位外科大夫只得用绷带给她简单包扎起来,很快血就将纱布染红,直往外滴。在医疗条件极差的情况下,这名女孩直到第三天下午,才被直升机接走。
这个女孩现在怎样了?至发稿时,村民们也不知道,记者也一直未能找到她。
提起黄思雨,华西医院儿科的几名护士抹起了眼泪。“从没见过这么坚强,这么懂事的孩子。”一位护士说,黄思雨是13日下午被救援部队用直升机送到医院的,当时她右腿损毁伤,医院当即决定做截肢手术,这位小姑娘哭着央求,“不要动手术,我还要挣钱养爸爸妈妈呢”。可是,她和家人在震后就失去了联系。
12岁的小姑娘面庞清秀,因为手术后一直发烧,她的额头搭着一块湿毛巾。
地震发生时,正在上美术课的黄思雨被埋在了废墟中,她说,自己是拖着一条伤腿爬出来的。

护士来查床,“可以看看你的伤口吗?”“可以看,不过,要轻轻的。”小姑娘说。
轻轻地掀起被角,黄思雨的右腿自膝盖以下都没了,白色的包扎带上仍渗出血水。站在旁边的几位志愿者,转过头哭了。
黄思雨不哭,她说想爸爸妈妈,想班里的同学们。说起学校,她叹了一口气:“学校不会有了,都没了。”
一位实习护士对黄思雨现状表示忧虑,“她现在高烧38度多,按正常的手术,应该发不到那么高烧。这应该是细菌感染后的症状。”
地处震中的汶川县映秀镇受灾严重,记者到达现场后,看到房屋倒塌密集,整个城镇可以说是一片废墟。截至昨(15)日下午6点,抢救生命的行动喜忧参半:地震70多个小时后,映秀小学的发掘抢救宣告停止。漩口中学的5名师生却意外在废墟中被发现。
孩子说,获救后要考北大
漩口和映秀是汶川相邻的两个城镇,漩口镇虽然房屋倒塌也很严重,但由于其房屋比较分散,发生地震时,人员多半从房屋中跑出,因此伤亡不大。映秀镇恰恰建筑密集,人员逃跑不易,所以受灾较重。漩口中学虽然冠名漩口,校址却在映秀镇,好在地震时师生多半跑出了教室,伤亡不重。
同在映秀镇的映秀小学却没有那么幸运,除了一部分师生先后被救出外,大多数师生被掩埋在教学楼下。发掘进行到昨天中午时,通过生命探测仪,发现废墟下已经没有生命迹象,救援人员暂时停止了抢救生命的行动。
一位姓唐的女士告诉记者,地震后,小学内被困地下的孩子们大多数还活着,她甚至伸手进去拉着女儿的手,和女儿讲话,给女儿递水喝,女儿则在废墟中呼喊爸爸妈妈。女儿对妈妈说,她获救后一定会好好学习,将来要考北大。那一夜,父母守在孩子身旁,说尽安慰的话,最后,学校幸存的教师把家长们劝到了安全的地带。
没有重型机械,救援缓慢
唐女士说,很多小学老师的孩子都遇难了,他们劝说家长离开后,一直守候在遇难学生身旁鼓励他们坚持。由于道路不通,没有重型机械,只有依靠消防官兵和部队战士用铁锹等工具一层层把建筑物揭开,进展缓慢。到昨天中午,终于检测到垮塌楼层下面没有生命迹象,经过家长签字同意过后,暂时放弃了对映秀小学的救援。唐女士含泪说,她的女儿压在底层,下半身被水泥建筑埋住,遭遇了不幸。但唐女士还是非常感谢救援官兵,“救援人员已经尽力了,在现场,战士们每抱出一名孩子都含着眼泪。”
一声咳嗽,发现5人幸存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医疗队的队长徐剑钺向记者介绍说,按照医学常识,地震后7天只要没有受伤,又能得到水或静脉输液等营养补

充都有生还可能。昨天,一位军医意外地在教师宿舍楼下听到咳嗽声,他们立即喊话,发现楼下还有5人幸存。这栋大楼1、2层崩塌,上面四层楼大致保持原状坠地。救援人员冒着危险在这栋危房之中作业,他们从三楼向下打洞救援。截至记者发稿时,救援工作仍在进行中。
幕后侧记
一瓶矿泉水打5分钟海事卫星电话
在这里写稿是一种考验。由于网络不通,为了及时报道,记者只得以传统方式,在纸上写稿。中间发生过三次余震,坐在地上的记者有明显的感觉,随着直升机的降落,灰尘满天,手下的纸已经布满灰尘,俨然在一个战场,只不过这里是抗震救灾的前线“战场”。
天无情,人有情,记者一路上遇见了不少好心人和志愿者进灾区援助,最让记者难忘的是一位大邑的中年男子,他始终不说自己名字,他开车从大邑来到都江堰,车里装着锅、米和食品,“只要找到水,我就下车做饭给大家吃。”他说,昨天他带了500斤大米、罐头等食物,“足够1000人吃一顿。”他开车将记者一行人带到紫坪铺水库下方上船处,便下车提水,准备做饭给大家吃,“我只想帮帮人,这是困难时期。”
记者到达映秀镇时通讯也断了,为了与报社取得联系,及时告知这里的情况,记者紧急征询意见,想借用现场唯一的海事卫星电话通话,但使用电话非常不易,记者最终用宝贵的一瓶矿泉水,换取了5分钟通话时间。
幸福和快乐是结局
两天前的5月12日中午两点半左右,李安宁正在她所在的北川一中高一年级上地理课。教室突然就摇晃起来。李安宁回忆说,当时她在四楼,没超过20秒钟吧,楼就塌了,三、四、五三层楼砸在了一起。
李安宁透过微弱的光亮看到了同学李远峰,因为当天李是值日生,穿着白上衣,李还保持着坐着的姿势。“我抓住他的手,喊他的名字,一点反应都没有,开始时他的手还是热的,一会儿就凉了。”
李安宁说,因为身子被砸中动弹不得,她只能大声地喊着同学的名字,三个平时要好的女同学就躺在她身边,却够不到,后来知道三个同学都死了。
在黑暗中呆了很长时间,大约有10个小时吧,李安宁说,一些苏醒过来的、活着的同学就一起喊话。有人大声喊:“高一七班的,我们要出去,要挺住。”还有的人喊:“我们出去了一定要好好学习。”
“不知是谁起的头吧,我们活着的人都开始唱歌,唱了好多,一齐唱,唱流行歌曲。”李安宁说,她现在记得最清楚的,唱的一首歌是光良的童话,里面有一句“幸福和快乐是结局”。
没事,我不怕疼
躺在绵阳市中心医院的走廊上,李安宁等着医院的救治。她的左腿骨折了,但李

安宁没有显出疼痛的样子,这位文静的女生看着我们笑笑:“没事,我不怕疼。”
爸爸妈妈你们在哪儿?
李春春5岁,一个人占着医院的一张床。同一病房里的家属们说,这孩子可怜,父母到现在没有音讯,可能都没了。
一有人问起她的情况,李春春就掀起背心,让看她肚皮上的字。这是一位送她来的警察帮她写的,写的是李春春的名字和她父亲的名字:李华益。
李春春穿着一件粉色的小毛背心,梳着两条辫子,辫子上打着黄色的发结。“头发是妈妈梳的。”李春春说,但从地震发生后,她就再也没见到妈妈。
小姑娘是安县小坝子乡的人,在她的记忆里,地震发生时,她正和奶奶一起去幼儿园的路上。“石头砸我,砸我的脑袋和眼睛。警察叔叔救出来的。”
“奶奶呢?”
“奶奶没了。”
还是无忧无虑的年龄,除了偶尔会说“想爸爸,想妈妈”。李春春也会扳着手指,数她爱吃的东西:苹果、香蕉、橘子,还有鱼。问她10加2等于几,数了半天手指,然后告诉你:等于6。
李春春说,她在幼儿园读中班,那天下午老师是要教她们唱歌的,她还唱了一段老师教过她的歌:“小板凳呀摆一排,小朋友们坐下来,坐呀坐下来。”
李春春脸上还有一片片的伤痕,护士告诉她痒了也不要抓,她很听话。有时就不停地扯自己的袜子。
同一病房的家属们说,这孩子是个好孩子,从来不哭不闹,很活泼,给她什么就吃什么,也不挑食。
李春春拿起一包志愿者送的纸包装奶喝起来,喝完了她说:“我想妈妈。”
爬出废墟不喊一声疼
和李春春的活泼好动比起来,申小玉更多的是靠在病床的被子上一言不发。她的脸上仍有厚厚的血痂,眼睛肿得眯在一起。
负责看护小玉的志愿者杨东梅说,别看这个孩子才四岁,可显得特别坚强,她被送到医院时仍满脸是血,送她来的救援人员说,申小玉是自己从废墟里爬出来的,而她的家人可能都没了。
问她时,申小玉没有再提自己爬出来的事,只是说,是警察叔叔来救的。
申小玉穿着一件肥大的上衣,是好心人们送来的衣服。
由于小玉的坚强,看护她的人们更多了一分怜爱。“乖乖,疼吗?要疼就说一声。”申小玉摇了摇头。
“这孩子可懂事了。”杨东梅说,小玉是颅内伤,脸上的伤有可能会毁容。别人都对她心疼成那样,但这孩子从不喊一声疼。
申小玉也是北川县送来的,但具体地址不详。她记得爸爸叫申树能。
绵阳市中心医院,是绵阳最大的医院,接收了大量伤员,也有为数不少的孕妇。
昨天凌晨2点半,在医院的临时帐篷内,刘鸿丹的儿子出生了。刘鸿丹的家在安县新县城。她今年22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