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简介资料

合集下载

诗人杜甫的简介资料

诗人杜甫的简介资料

诗人杜甫的简介资料杜甫,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被后人称为“诗史上的杜甫”、“诗中之龙”。

他的诗歌充满了真挚的感情和强烈的社会意义,被誉为“诗中有大风景”。

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杜甫的简介资料。

一、出生和家世杜甫出生于唐朝贞元年间(712年-756年)的四川成都,家庭地位颇为显赫,属于著名的官宦家族。

他的祖父是唐思皇帝李世民的门客,曾荐举一些有才华的人到皇宫任官。

而他的父亲杜审言是唐玄宗朝的朝奉郎官,担任过几个州刺史和尚书,加上娶了有文化修养的母亲张氏,因此杜甫天生就受到了优秀的教育和卓越的家庭背景熏陶。

二、早年经历杜甫小时候聪慧好学,在家庭的熏陶下对诗文创作就有了强烈的兴趣。

在他十五岁时父亲去世,家道中落,杜甫便放弃了应试之路,以卖药为生,与贫苦百姓一起艰难度日。

在成都的几座佛寺里向僧人请教佛学,很快便掌握了佛经的精髓,并开始自己的文学创作。

此时的他,情感上非常活跃,深刻反映了民众抗争苦难的现实。

三、作品特点杜甫的诗歌特色非常明显,大多数作品都表现出他对人民疾苦的关注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

他的诗风严肃,感情深沉,表达了平民民众的忧思和诉求,同时热爱自然,对人类文明有着清醒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既有理想主义的豪情壮志,也有现实主义的批判锋芒。

杜甫的作品中常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也喜欢引经据典,并学习古人,加强自己的修养。

其中代表作品有《登高》、《赤壁怀古》、《范增论》、《三吏》等。

四、晚年生活杜甫的晚年生活非常不顺利,由于政治动荡的原因,他先后遭受了三次流放和迫害,无家可归,困苦度日。

虽然一直保持着写作的热情,但是作品不再那么辉煌,写下了许多感慨和无奈。

最终在759年去世,享年47岁。

杜甫虽然遭受了许多困苦和磨难,但在古今中外文学史上,他作品的价值和影响却长存不衰。

杜甫是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唐代的生活和时代,而且关注人民疾苦,探究人生命运,体现了中国思想文化的重要精神内核。

杜甫的简介资料作品有哪些诗词

杜甫的简介资料作品有哪些诗词

杜甫的简介资料作品有哪些诗词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圣”,他的诗词优美动人,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本文将对杜甫的简介、主要作品进行介绍。

一、杜甫的简介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

生于唐肃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12年),卒于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公元770年)。

他出身于官宦之家,先祖是唐初的功臣杜对。

杜甫幼承祖业,品行儒雅,博学有才华。

杜甫的一生经历了各种艰难险阻,但依然坚守诗歌创作。

他的诗歌写实、直观、深沉,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是唐代最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诗人之一,歌颂人民的生活,感叹时代变迁,表达沉痛的社会现实。

二、杜甫的作品杜甫的作品主要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初唐、盛唐和晚唐。

(一)初唐时期(717年-732年)在初唐时期,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清新明快,主题多与人生哲理、爱情、战争有关。

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代表作品有《春夜喜雨》、《观公孙大娘弟》等。

(二)盛唐时期(738年-756年)在唐朝盛世时期,杜甫的诗歌进一步发展,他写的主题更为复杂,内容更为深刻,表现出了别具一格的风格。

他在这一时期创作了《登高》、《三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代表作品。

(三)晚唐时期(759年-770年)在晚唐时期,杜甫体现出了对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民疾苦的关注。

他的作品表达了强烈的社会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

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代表作品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石壕吏》等。

杜甫的诗歌风格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和人文自然价值,他的作品曾多次被节选为中国文化的经典,赢得了永久的艺术地位。

三、结语杜甫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在几百年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他的作品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代表了唐诗的高峰,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璀璨明珠。

杜甫的作品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深刻的社会和人性意义,它们不仅可以让我们领略唐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可以给我们带来启示和思考。

杜甫的简介资料和古诗句

杜甫的简介资料和古诗句

杜甫的简介资料和古诗句杜甫,唐代杰出的文学大师,被人们尊称为“诗史之祖”,代表作品包括《将进酒》、《丽人行》、《赤壁怀古》等。

他的诗歌风格有着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常以社会现实为主题,表达人民的苦难和不公。

在古代文学史上,杜甫的位置不言而喻。

一、杜甫的生平简介杜甫的生卒年份为712年至770年,原籍南阳(今属河南),后移居成都(今属四川),是唐朝文学的巨匠,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极为重要的诗人之一。

他的祖父曾经担任过官职,曾祖父则是唐太宗的宰相,因此杜甫生于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家庭。

杜甫早年曾随父亲云游天下,拜访诸多名士,使他对于历史文化有着较为深厚的认知。

不过,他的人生经历颇为坎坷,连续多次赋闲,债台高筑,日子过得极为贫苦。

他在成都时曾经为了生计,做过军官、税官、民间医生等各种职业,总算保住了小康生活。

770年杜甫离世,享年59岁,葬于岳阳楼下。

二、杜甫的文学成就杜甫在文学方面取得了极为辉煌的成就。

他的作品包括诗、赋、文、序、碑等,尤以诗歌为最。

他的诗歌作品大约有1500多首,包含了社会民生、风景山水、政治历史、哲学思考等各个领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

1、杜甫的诗歌杜甫的诗多以现实生活为主题,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表现了很多市井百姓的苦苦哀愁,多次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同时,他的诗中也充满了对宏大的事物的人文主义思考。

例如《将进酒》这首诗中,杜甫赞美了自己的才华和豪迈,表现了“壮志未酬”的激愤之情。

虽然这首诗有些自夸之嫌,但是却极具感染力和凝聚力,令人振奋。

2、杜甫的风景诗杜甫的风景诗也是他的经典之作。

他在诗歌中细致地描绘着风景的细节,通过独特的语言和写作风格,赋予风景更丰富的意义和感情。

例如《登高》这首诗,集中了他所想所感,用艳丽的笔墨描绘出自然之美,表现了杜甫的感慨和惆怅。

三、杜甫被誉为“诗史之祖”的原因杜甫因其卓越的诗歌才华和独特的思想见解,被公认为“诗史之祖”。

首先,他的诗歌表现出了对当时中国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反思,是对时代精神的卓越展现。

搜索杜甫的简介资料

搜索杜甫的简介资料

搜索杜甫的简介资料杜甫(AD712 - 770),又称杜少陵、杜工部,唐代著名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被后人誉为“诗史之冠”、“诗圣”。

杜甫的诗歌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各种矛盾,尤其是国家政治、社会风气、人民疾苦以及个人命运的种种问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为大家介绍杜甫的简介资料。

一、杜甫的生平杜甫于712年出生在河南巩县酸枣乡,他的祖先是早年随唐高祖李渊起兵平定天下的将军杜祁。

杜甫自幼聪明好学,曾经学过文、史、子、集尽书,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素养。

他二十岁的年龄时,便考中了进士科。

之后,他历任太常博士、校书郎等官职,但都未能使他满意。

唐玄宗开元年间,杜甫曾经担任过太原杂事参军,后来又因贬谪之事出走江南。

他的一生辗转于朝野之中,经历了许多坎坷和波折。

他悲天悯人,深爱国家和人民,反对腐败和压迫,终日苦思救国救民之道,因此被后人尊为“公侯百姓之尧舜,诗史文章之圣人”。

二、杜甫的诗歌杜甫的诗歌数量众多,流传至今的有1,428篇。

其诗歌题材广泛,有山水田园之景,有历史传说之事,有政治军事之事,有个人生活之感。

其中,他的抒情诗和政治诗是其最为突出的两个方面,表现出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强烈关注以及对社会阻碍和矛盾的深刻认识。

他的诗篇通俗易懂,融表现和思考为一体,能够准确地表达他复杂的思想和感情。

三、杜甫的政治思想杜甫的政治思想可以概括为两个主要方面:责任和理想。

他深信“不为己者,天诛地灭”,将责任感视为一个社会精神的核心,主张国家应该尊重人民,解决人民基本问题,推行善良治国,并通过诗歌来表现对国家和人民的爱和怀念。

他同时又有崇高的理想,希望通过改革和创新,缓解社会矛盾,实现和谐社会。

四、杜甫诗歌的价值杜甫的诗歌价值不仅在于他的文学艺术价值,更在于其思想和文化价值。

他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思考和关注,反映了唐代社会的许多矛盾和问题。

他的诗歌具有很强的人文主义色彩和社会批判性,对后人依然有着很大的启示作用。

杜甫的简介和资料

杜甫的简介和资料

杜甫的简介和资料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杜谏,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唐代“诗两杜”。

他的诗歌开创了“诗歌的社会意义”,与时俱进地反映了社会现实矛盾和人民疾苦,使唐代诗歌的社会旨趣和思想观念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一、杜甫的生平1.早年生活杜甫生于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家境贫寒,七岁时父亲去世,家境更加艰苦。

青少年时,曾游学于洛阳、长安,受到了儒家思想的熏陶。

2.创作生涯杜甫开始创作诗歌是在20岁时,当时,他在长安做了一个御史的馆阁职员。

他的第一首诗是《辞别》。

他的诗歌自始至终始终忠于时代,受着玄宗、明宗、肃宗、代宗、德宗、顺宗朝代的冲击和反复。

3.晚年生活770年(唐代大历十四年)冬,杜甫病逝于劳动创作中,享年59岁。

罹难前,他曾成立“昌谷草堂”,从官场弃捐,崇尚生命和自由,用诗歌表现他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反对官场腐败的呼吁。

二、杜甫的作品特点1.现实主义倾向杜甫的作品以描写现实生活为首要目标,反映了人民生活状况、历史演变和政治环境等。

他的作品叙述中采用了较多的客观、平实的语言,深切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2.批判社会现实他饱含激愤地控诉了腐败的官员、贪污的商人、饥荒、战争等社会弊病。

他反映的社会现实道出了人民的心声,使人们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处境和希望。

3.审美观点他的作品有着高尚的意识形态,强调道德精神和人道主义,对美的追求是具有一定的独创意义的。

杜甫至今仍然被人们推崇为诗歌创作的楷模和表率,成为世界诗歌史上的珍贵遗产之一。

三、杜甫的代表作品1.《三吏》《三吏》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它描绘了三个不同岗位的吏员的故事,反映了唐代官场的腐败和世俗的堕落。

故事最后有一个无法收拾的结局,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丽人行》《丽人行》是杜甫的另一部代表作。

它是一首寓情于景的爱情诗,描写了一位美丽的女子和一个亲密的恋人之间的情感故事,反映了杜甫自己的恋爱经历和社会现实,是一首极具感染力的作品。

杜甫的简介资料作品有哪些诗

杜甫的简介资料作品有哪些诗

杜甫的简介资料作品有哪些诗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也是文学界的巨匠。

他的诗歌以立意深远、风格雄浑、情感真挚著称,被誉为唐诗的“国之奇才”。

本文将为您介绍杜甫的简介资料和代表作品。

一、杜甫简介杜甫出生于唐代贞元元年(公元713年),原籍河南巩县(今洛阳市)。

父亲杜审言是一名州刺史,家境殷实。

杜甫的童年十分幸福,但在他15岁时父亲去世,家境一落千丈。

他曾在咸阳吏部试中考中第二,但因其出身贫寒,朝廷并未授予他官职。

自此以后,他开始了漫长的流浪生涯,经历了许多苦难和挫折。

杜甫的性格十分坚韧不屈,他对生活和社会的种种不公和腐败现象十分痛恨。

他用自己的诗歌表达对时代的关注和担忧,通过阐述自己的不满和呐喊,希望能引起社会的重视和改变。

杜甫的作品风格多样,涵盖了政治、社会和人文等不同领域,同时充满了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操。

他的诗歌不仅充满了激情和生命力,而且富有文化底蕴和思想深度,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二、杜甫代表作品1.《丽人行》《丽人行》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诗歌描绘了唐代美女的风姿和气质。

其中的“云鬓花颜金步摇”一句被奉为经典,成为古代爱情诗的经典之作。

2.《登高》《登高》是杜甫的另一代表作,描写了登高所看到的美景,包括森林、山峦和江河。

诗中表现了杜甫的豁达和乐观,以及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3.《春望》《春望》是杜甫又一经典之作,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人们的生活,其中的“飞花共舞鸟飞回,万物更新世无疆”一句被称为经典之作,表达了杜甫对生命力的认知和肯定。

4.《李陵》《李陵》是杜甫的历史题材作品之一,诗歌描绘了三国英雄李陵的生死轨迹。

杜甫通过史诗般的叙述,表达了对英雄气概的赞颂和对历史传承的思考。

5.《赤壁》《赤壁》是杜甫的又一历史诗作,描写了三国时期曹操和孙权的战争,并通过对两个不同势力的对比,体现出了诗人对和平、统一的向往和寄托。

总之,杜甫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他的诗歌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社会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杜甫的简介资料和古诗句有哪些

杜甫的简介资料和古诗句有哪些

杜甫的简介资料和古诗句有哪些杜甫,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人称“诗圣”,其诗歌充满着深情、慷慨和悲壮的气息,在唐代以及后世的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为您介绍杜甫的简介资料和一些著名的古诗句。

杜甫的简介资料杜甫,字子美,原籍益州高平(今四川广汉),出生于唐代大历五年(712年),死于贞元十三年(770年)。

他的父亲是一名州刺史,他自己也曾经历过青年时期的仕途历程。

不过随着政治腐败的加剧,他的仕途之路一直不顺,并于晚年隐居成都。

他一生写了数百首诗歌,风格广泛多样,但不变的是他对民生苦难和国家政治的关注。

他以朴实的语言传达深刻的思想,描绘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疾苦。

他的作品表现出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和自由、公正的追求。

杜甫的代表作品1.《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首诗描写了春夜里的细雨,以及它给大地带来的滋润和生机。

通过雨水的润物、滋生花草的方式,诗人表达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爱护之情。

这首诗感人入骨,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2.《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写的是一位旅行者在登高过程中所看到的美景,其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描绘的景象尤为震撼人心。

这个景象所传达的信息是这座山山林林的苍茫,以及所蕴藏的滚滚浩瀚的能量,被许多文人学士所传颂,尤其是孙犁所作的《长江》更是对其进行了延伸。

3.《梦李白二首》“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山上风来听竹枝,人间天上雨潺潺。

”这两首诗讲述的是诗人梦见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与他一同游玩,探讨人生、诗歌和政治等方面的话题。

梦李白的形象不仅有了历史人物的精神内核,更是充分显示出诗人杜甫对文学艺术和时代精神的独立思考和寄托。

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千里襄阳路,盘盘草色灰。

白日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来。

”这首诗是杜甫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和黄巢之乱后,对中原地区的政治虚弱和社会动荡的深切体悟。

杜甫的简介资料和诗人是谁写的

杜甫的简介资料和诗人是谁写的

杜甫的简介资料和诗人是谁写的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刻画了唐朝社会的方方面面,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与疾病,代表着唐朝诗歌的最高成就。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关于杜甫的简介资料以及谁撰写了杜甫的诗人。

杜甫的简介资料杜甫,字子美,成都人,出生于公元712年,逝于公元770年,享年59岁。

他的祖上是汉族贵族,家中世代从事军职,而杜甫的父亲则官至少保。

因为年少丧父,杜甫虽然来自于书香门第,但他在贫困环境下成长,早年未能完成正式的学业,但却凭着父亲所教的严格品性及他的自修成为了文学大家。

杜甫热衷于学习古文和史书,18岁时率先考取了文艺科,之后先后被府、州任为刺史、史馆祭酒等职务,但多次因事实行自保而下职。

到公元742年,他与王之涣、王维等诗人同时登第,深受当时文化名流推崇。

但由于唐代天子中颇有争端,杜甫曾遭受过坐牢和流放的折磨,一生中经历了许多的苦难,由此也造就了他那不屈的精神和坚定的信仰。

杜甫深谙世事,他的诗歌中流露出对风云际会、政治变局、民众苦难、人生悲欢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作品以纪实为主,体现了他对于社会的关怀和对人民的热爱。

他在诗歌创作中,用真实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对唐朝所面临的时代矛盾和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塑造了一批塞上士族、归隐田园、游历四方、平民百姓等各种形象,显示出了唐代的文化特色和民族精神。

他的主要作品集有《杜工部集》、《答李补阙集》、《杜子春全集》等。

杜甫的诗歌中充满了群众性,他不仅记录了古代社会和历史,更是关注了人类的普遍命运,对于人的悲欢、生死历程等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这些作品至今仍被后人广泛传颂。

杜甫是谁写的?众所周知,杜甫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被誉为“诗圣”,其作品的影响深远,被后人广泛传颂。

但是,究竟是由谁来写的杜甫呢?实际上,没有确切的记载说明杜甫是由谁来写。

由于古代的文献保存较少,许多资料也无法考证,一些文化名流和文艺爱好者甚至有了各种不同的猜测。

关于杜甫的资料简介

关于杜甫的资料简介

杜甫的资料简介关于杜甫的资料简介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杜甫的资料简介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杜甫(712—770),祖籍襄阳,出生于巩县(在今河南省),唐朝伟大诗人。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六月至乾元二年(759)秋,任华州司功参军。

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

与“诗仙”李白并称“大李杜”。

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

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在今杏林镇老官台附近),以排忧遣闷。

他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中,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

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却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

时值安史之乱,他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

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爱国的热情。

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

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之战爆发,唐军大败。

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

乾元二年(759)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夏夜叹》,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

这年立秋后,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

杜甫在华州司功任内,共作诗30多首。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个人简历

杜甫个人简历

杜甫个人简历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唐代杰出的诗人,被尊称为“诗圣”,被后世誉为“杜工部”或“诗仙”。

他的诗作体现了对时事、社会不公和人民疾苦的关注,深刻描绘了沉重的社会现实和广泛的人情世故。

以下是对杜甫先生个人经历的简要描述。

一、早年生活杜甫于712年出生于中国唐朝(618年-907年)时期的陕西成纪(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

他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父亲杜审言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和政治家。

在家庭的熏陶下,杜甫从小就表现出对文学的浓厚兴趣和天赋。

二、求学经历杜甫于727年进入当地的学宫学习,深入研究儒家经典,掌握了广博的知识基础。

由于他的聪明才智和文学天赋,很快就在学院中崭露头角,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

三、官场之路杜甫毕业后,决定投身于政治和社会改革。

他于742年参加了唐朝的进士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进士资格。

随后,他加入了朝廷,历任多个重要官职,包括右拾遗、检校翰林学士等。

四、流寓岁月然而,杜甫的政治生涯并不如意。

他对朝廷的腐败和社会的不平等感到深深的失望和绝望。

在754年安史之乱爆发后,他离开了都城长安,开始了漫长而流离的岁月。

在此期间,他身世逢乱,被迫经历贫困、疾病和丧失亲人的痛苦。

五、创作成就在流亡期间,杜甫不断以自己的诗歌表达对社会动乱和人民苦难的关注。

他的诗作多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对战争的痛惜,以及对人民困苦的同情。

他的作品充满激情和力量,以其广泛的影响力和深刻的描写被誉为古代中国最好的诗人之一。

六、晚年生活随着唐朝的局势稳定,杜甫于757年回到了长安。

然而,尽管他经历了诸多的艰难困苦,他并没有获得应有的认可和荣誉。

在770年,杜甫不幸去世,享年59岁。

七、影响及评价杜甫的诗作经过了千百年的传播和研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深远。

他的作品富有社会意义和人道主义精神,赞美了真实、纯洁的感情,被誉为史诗般的杰作。

他以其对人民苦难的感同身受和对人性的真实描绘,成为了后世诗人们学习和追随的榜样。

杜甫的简介资料和名言名句

杜甫的简介资料和名言名句

杜甫的简介资料和名言名句杜甫,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圣”,其诗歌形式广泛,涉及人生百态,既有关于国家政治的深刻探讨,也有关于爱情友情的真挚感受。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杜甫的简介资料和名言名句。

一、杜甫的简介资料杜甫,字子美,祖籍今河南省荥阳市,东汉时期居住在河南省南阳市,是唐代大诗人之一。

杜甫出生于公元712年,早年生活贫困,曾短暂从事官职,但因忠于良心,反对权势,多次被贬谪。

杜甫一生写下了许多诗歌名篇,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有《春望》、《三别》、《望岳》、《兵车行》等等。

杜甫忠实地记录并描绘了唐朝晚期的社会现实,关注百姓苦难和社会不公,同时也表达了个人情感和对家乡、自然的热爱。

他的诗歌作品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和启示。

杜甫于公元770年去世,终年59岁。

二、杜甫的名言名句杜甫的诗歌充满人文关怀和敏锐的悟性,精辟而不失思辨深度。

他的名言名句也闪耀着智慧和力量。

以下是一些杜甫的名言名句:1. “苟富贵,无相忘。

”这句话表达了杜甫对于财富和权力的看法。

他认为,如果拥有了高贵和富有的地位,就不应该忘记过去那些和你一起分享生活的人,或者是曾经给予你帮助的人,因为没有他们,你也不可能得到那样的地位和财富。

2.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这句话表达了杜甫对于“奋斗”的信念。

他认为,追求某个目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耐心和坚持不懈,同时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取得成功。

3.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这句话表达了杜甫对于天灾和战乱所带来的痛苦的看法。

他认为,当天地失衡时,自然界的力量将会失去平衡,人们也会饱受灾难之苦。

4.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这句话表述了杜甫对大自然无限美好的景色和无尽的时间的想象。

他认为,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生命和时间都是微不足道的,此时此刻都显得渺小无比。

5.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杜甫的诗中著名的一句。

他用简洁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立志要登到高峰之巅,俯视他的一切壮美景色,并在这样的环境下正确看待人生,找到自己的价值。

杜甫的简介资料作品有哪些诗人

杜甫的简介资料作品有哪些诗人

杜甫的简介资料作品有哪些诗人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生于公元712年,死于公元770年,享年58岁。

他的诗歌作品广为流传,被誉为唐代“诗圣”。

他的诗歌表现了对社会现实的热情关注、对生命的深刻思索和对山水自然的感悟,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本文将就杜甫的生平简介、代表诗歌作品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进行详细介绍。

一、生平简介杜甫出生在陇西(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出身于士族家庭。

他的祖父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杜甫的父亲也曾在政坛上做过一些事情,但因为得罪了宰相李林甫而被贬官。

这大大影响了杜甫的成长过程,他的家境一度十分贫困。

杜甫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他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母爱,对此一直心存感慨;他的父亲经常贫困潦倒,自杀身亡后,杜甫也开始了漂泊的生活。

杜甫年少时爱好读书写字,后来曾在崖州学道法,但因为家境贫困而放弃。

他曾拜访过许多著名的学者和文人,这些经历在他的诗歌创作中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杜甫从事过官府工作,但一直不得志,后来又因为贪污和谋害同僚罪名遭贬,一度逃亡到成都。

在成都这段时间里,杜甫研究佛教,写下了很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的诗歌。

不久,他又被迫离开成都,去了长安,这也是他最后一次辗转迁徙。

死前几年,因丧子之痛心神交瘁的杜甫避难蜀地,接受了当地官员的赈济。

他在此拾起笔端潇洒自如,留下了不少经典之作。

公元770年,杜甫因病去世,葬于成都南郊白塔山。

二、代表诗歌作品杜甫的诗作,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人性、自然等问题的深刻探讨。

在他的诗歌中,往往表现出强烈的矛盾和斗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诗歌作品有以下几首:1.《登高》:这首诗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写于公元770年。

诗中表现了杜甫对自然风光的卓越品位和视角。

他将描写自然风光的技巧与表现出来的思想深度相结合,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兵车行》:这首诗写于公元765年,描写了唐朝军队出征时的惨烈及其对老百姓的影响,上下相映,极富韵味和震撼力。

3.《赤壁》:这首诗歌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文学作品描绘出了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的场景和壮烈景象,成就了杜甫崇高的政治理想与理想人格的形象。

杜甫的简介资料和古诗有哪些诗

杜甫的简介资料和古诗有哪些诗

杜甫的简介资料和古诗有哪些诗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描写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风貌和人民的疾苦,他的诗以深情和豪放著称,表达了他对故国和人民的热爱,被后人誉为“诗圣”。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杜甫的简介资料和古诗有哪些。

一、杜甫的简介资料1、出生年代和家庭背景杜甫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12年),出生于大都会长安,是家中的次子。

父亲杜审言是两汉文学的爱好者,有文名,却没什么钱,所以杜甫在年少时生活十分贫困。

2、求学和仕途经历杜甫自幼喜好文学,但年少时家境较贫寒,没有机会接受正式的教育。

后来他被李颖曾资助,学习《诗经》和《春秋》,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的诗歌才华。

杜甫曾经历过不少的仕途低谷,但他并没有放弃追求官位,为此他离乡背井历经艰辛地到过几十个州府和县城。

最终,在他五十岁时,才被朝廷任命为左拾遗,后又升任为兵部员外郎和给事中。

3、婚姻生活杜甫的妻子为王氏,有一子一女。

杜甫和他的妻子在婚姻生活中并无多少感情,他曾写下《别王十二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

不过,他之后又写下《我的妻子》,表达了对妻子的感激之情。

4、晚年生活和逝世787年6月,杜甫辞职返回成都,定居在黄龙商店,在那里安享其晚年。

然而在其晚年,他先是失去了夫人,又失去了儿女,躺在床上思乡,口吐珠泪,终于在公元770年去世,年届六十。

二、杜甫的古诗杜甫古诗可以说是诗歌珍品,他的大部分诗作是关注社会和人民的疾苦,深情、豪放,铿锵有力,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力。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著名的杜甫古诗。

1、《三吏》“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这是杜甫著名的抒情诗《三吏》,这首诗表现了人世间的無情,和为官者常常遭受到的无法预测的厄运。

这首诗描绘了三个让人哀叹的官员,他们受到错误的指控和糟糕的处理,而最终无奈被调职。

2、《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是《将进酒》的开头,可以说是杜甫最具代表性的诗之一,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对极峰的追求。

杜甫的简介资料有哪些人物事迹

杜甫的简介资料有哪些人物事迹

杜甫的简介资料有哪些人物事迹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号“杜工部”。

他的诗歌流传至今,广为人知,被誉为“诗史高峰”。

他的作品风格豪放奔放,表现了他对生活、人民和社会的关注和批判。

一、家庭背景杜甫出身于文化世家,祖父杜审言是唐初开元进士,曾为大理寺少卿;父亲杜审言是开元年间著名的进士、宰相。

家境优裕,生活富裕。

二、早年经历杜甫自幼聪颖,喜欢读书,曾游历于各地名山大川,领略自然景观。

其父亲因为不满朝廷的腐败,不得志于政治生涯,深感失意,杜甫也从此对朝廷、政府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和不信任。

三、成为诗人的经历杜甫二十出头时,曾在草堂经营一家小酒馆,与文人雅士交往甚密,游荡诗境,将自己的身心灵全部献给了诗歌。

公元735年,他开始创作诗歌,成为一名脍炙人口的诗人。

四、写作风格杜甫的诗歌写作风格豪放、奔放,表现了他对生活、人民和社会的关注和批判。

他的诗歌饱含着强烈的民族情感,对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生存状况表现出极大的关注。

他常以直白、生动的描述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五、代表作杜甫创作了大量的著名诗篇,其中的代表作品有:《登高》:通过描述登山和透过云层观赏景象,表达对人生奋斗不懈的精神。

《春望洛城》: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写的是一个摆脱世俗贪欲、宁静的人在春望洛城时感到的种种情感。

《夜泊牛渚怀古》:它刻画了江南的悠悠美景,表现了杜甫对历史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思考。

《赤壁》:是杜甫名作之一,写赤壁战役前的赤壁建筑和美景,洋溢着杜甫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别》:是杜甫创作中的经典之作,歌颂了先妻、母亲、好友离别时的感人情节,极富思想性和文学价值。

六、晚年生活晚年的杜甫因为各种原因大失意,遭受了一系列的打击和磨难,丧失了家族财产。

公元770年,杜甫病逝,世界失去了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

综上所述,杜甫是我国文学历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他的诗歌作品表现了他的风范、才情和智慧,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的简介资料有哪些人物故事

杜甫的简介资料有哪些人物故事

杜甫的简介资料有哪些人物故事杜甫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被称为“诗圣”,其诗作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社会意义。

他的生平事迹和人物故事广为流传,被后人传颂不衰。

一、杜甫的生平简介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生于公元712年,卒于公元770年。

他自幼聪明有才,喜爱读书,年仅15岁就开始创作诗歌。

他的作品主要反映了唐朝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现实,也表达了对苦难人民的同情和善良之心。

杜甫出身贫寒,一生坎坷。

他曾多次考试不中,多次被贬谪,经历了唐朝的政治动荡和战乱。

但是他没有放弃自己的诗歌创作,一直坚持下去。

他的诗歌表现了他深刻的思想和感情,深受后人爱戴和学习。

二、杜甫的重要作品杜甫是唐代文坛的巨匠之一,他的诗歌写实、深刻、有余音。

其中代表作有:1. 《登高》:此诗写赠邓士载,写景生情,表达了对境遇悲惨的士人的同情之情。

2. 《春望》:全诗运用各种手法,描写了春天的景象,又抒发了对时局深深的关切。

3.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全诗虚实结合,把古代人物刘义庆与作者结合起来,形成一篇可以表达多重主题的诗歌。

4. 《登高士博泉墓》:表达了对故友博泉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审视了生死和人生价值的问题。

5. 《秋夜忆友人》:寄托了作者对故友的思念之情,展现了诗人情感细腻的一面。

三、杜甫的人物故事1. 弘农黄氏之事这是杜甫一生中一件备受人们关注的事情。

黄範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杜甫曾经去拜访他,并留宿在他家中。

然而,次日早晨,杜甫起床,发现黄氏竟然被吊死在厕所。

他非常震惊和悲痛,随即创作了《哀黄君》一诗,表达了他对黄氏的痛惜和愤慨。

2. 杜甫与李白的交情杜甫与李白是唐代著名的两位诗人,他们之间曾有过一段传奇的故事。

在李白流落外地,穷困潦倒时,杜甫曾经资助和支持他,帮助他渡过难关。

两人虽然有时意见不合,但他们的交情一直深厚,传颂至今。

3. 杜甫的贬官生涯杜甫曾先后被贬谪塞北、新州等地,颠沛流离,生活十分艰苦。

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创作,反而在贬谪的岁月中,创作出许多反映民生与社会现实的诗歌。

杜甫的简单介绍

杜甫的简单介绍

杜甫的简单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鹏,世称杜少鹏、杜公,即杜甫,是唐代杰出的诗人。

一、个人基本资料
杜甫,唐朝诗人,731年出生于山西居巢(今晋中市中部),山西昌义人,名叫杜则舌,字子美(号少鹏、杜公),与诗人白居易、韩愈是唐代宗派诗人中的好友,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诗宗以及御笔诗人,后年逝世在唐朝洛阳。

二、文学创作
杜甫的历史及社会题材的文学创作写出了唐朝几百年的沧桑变化,他曾自谦称诗仙,其思想、文学价值深深地影响了唐宋两朝的诗人,并受到历代文学家的高度评价,遗留下1500余首诗篇和28篇楚辞,可以用三句来简单介绍:“上平蔺,劝善忧国,雄赳赳”。

三、影响力
杜甫的诗歌依然在中国及全世界文学文化史上有着深远影响,他的诗作形式多样化,内容多样化,表达出诸多历史思想,从古老的传统方
式出发,宣尽灾除怨,给唐者及后世诗人以思想精神指点。

四、文学研究
杜甫作品的研究先后有《杜甫诗话》《太平广记》《桂香囊》《唐诗
纪事》《百家姓》《文心雕龙》等传世经典,开创了后世文学研究的
新思路,不少学者纷纷以新的视点继续研究其诗句代表作《梦李白》,《怨余事》,《春望》,《望岳》和《明月》等数十篇诗篇,深受后
世颂赞。

五、总结
杜甫,舞台交出中国古代文学诗宗唯一答卷,他的历史及社会题材的
文学创作受到了历代文学家的高度评价,几百年来仍有着深远影响,
不少学者纷纷以新的视点继续研究其诗句代表作,依然在中国及全世
界的文学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杜甫的诗人资料

杜甫的诗人资料

杜甫的诗人资料杜甫(712年-770年),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字子美,号杜少陵。

出生于陕西成纪(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的一个贫困的士族家庭,自幼聪明好学,对文学有浓厚的兴趣。

杜甫在唐朝历史上留下了丰富的诗作,他的诗歌内容广泛,风格多样,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深受后代诗人的推崇和传颂。

生平1.早年杜甫幼年聪明好学,十岁时被送往长安的“国子监”进修,后因各种原因辗转于京城文坛,结交了一些文学界的知名人物,并逐渐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2.家庭不幸杜甫的家庭遭遇不幸。

传说是因其祖父杜审言曾于唐肃宗年间负责修筑大运河,为举国之力,令民疲力尽,加之时值自然灾害,重重负担下的民间无法负担,于是杜家不欢而散,致使杜甫多次搬家流浪而不得安稳。

3.长安生涯杜甫多次在长安流浪,结交了一些文学界的同行,也涉猎过多方面的知识和经历,这些经历和知识给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4.游历经历杜甫游历过许多地方,也曾任官,历任岷州司功参军、江州司马参军等职。

他曾在江夏时担任过“分享田赋之职”,目睹了当地的贫苦农民,深刻体悟到农民的疾苦和社会的不公,这也成为了他后来重要主题之一。

5.孤寂晚年杜甫的晚年过得非常孤寂和贫穷,家人多逝世,妻子也于开元二十八年去世,杜甫对此感到极度伤痛。

在这样的境况下,他深入地反思了人生和社会,继续写出了众多脍炙人口的经典诗篇。

诗歌特点1.风格不拘一格杜甫的诗歌风格多样而格调高峻,常常豪迈慷慨,文采华丽,想象丰富。

他喜爱对生活现象进行真实的描绘和写实的刻画,也善于对社会现实进行关注和评论,极其关注民生疾苦。

2. 宏大的主题杜甫的诗歌宏大的主题包括人生哲理、国家命运、社会现实、自然景观等,他的诗歌多含有对人类尊严、自由和平等的强烈呼吁和期望,以及对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情怀。

3. 情感真挚杜甫的诗歌情感真挚,显示了他强烈的同情心和关怀他人的精神,同时也反映了他自身的痛苦经历和生活体验,诗中常常流露出深情厚意和家国情怀。

杜甫简介及人生经历

杜甫简介及人生经历

杜甫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素有“诗圣”之称,一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在我国现实主义诗篇创作过程中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

下面是我整理的杜甫的生平简介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参考。

杜甫的生平简介1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

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

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

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

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

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杜甫正在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

第二年他把家属安顿在鄜州羌村(今陕西富县境),只身投奔在灵武(今甘肃省)即位的肃宗。

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

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授官左拾遗。

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自此他对现实政治十分失望,抛弃官职,举家西行,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严武死后,他离开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节县)。

两年后,离夔州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

唐太宗大历五年(770),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他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采著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

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

他的诗声律和谐,选字精炼,“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

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诗圣”之称。

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

有《杜少陵集》。

杜甫的生平简介2杜甫资料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的简介资料和诗集

杜甫的简介资料和诗集

杜甫的简介资料和诗集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也被誉为“诗圣”,他的诗作擅长写景、抒情、议论等,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间风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本文将介绍杜甫的简介资料和诗集。

一、简介资料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

生于公元712年,卒于公元770年,享年58岁。

他的先祖是京兆杜氏的后代,家境富裕,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的人文精神。

杜甫自幼聪颖过人,喜欢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拥有较高的文学天赋和艺术才华。

在唐玄宗年间,他考入进士,担任了几个小官职,但因为政治原因,多次被贬谪,一生饱经风霜,历经艰难,但坚定不移地追求自己的文学梦想,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歌作品。

二、主要诗集杜甫的诗歌作品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和领域,包括写景、抒情、议论和叙事等,构成了颇具文学价值和艺术风格的诗歌集,这些诗集主要有以下几部分:1、《杜工部集》《杜工部集》是杜甫的主要诗集,共有1480首诗歌,内容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和领域,包括文章、诗、小说、传记等文学作品,反映了唐代社会的人民疾苦、民间风情、政治变革等,是风格多样的诗歌集。

2、《秋声赋》《秋声赋》是杜甫一篇文学作品,是为了纪念杜甫的子孙而写的,这篇赋旨在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对杜甫逝去的悼念和对子孙的祝福。

该作品内容丰富,涵盖了医学、家族、政治、诗词等多个方面,反映了唐朝社会的经济、文化和政治状况。

3、《四时田园杂兴》《四时田园杂兴》是杜甫的一部田园诗集,共有五十余首诗歌,主要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反映了唐朝社会的风土民情和人民生活状态,以及杜甫的格调和风格。

4、《杜子春秋》《杜子春秋》是杜甫的一部笔记和随笔集,收录了他一生的见闻和心得体会,包括文学、历史、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反映了杜甫的博学和文化素养,是他思想和文化的总结和概括。

5、《拟古诗十九首》《拟古诗十九首》是杜甫的诗集之一,主要是对唐代早期文学作品的模仿和创新,反映了他对古代文学的尊重和热爱,以及他对诗歌内容、格调、风格等方面的创新和发掘,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

杜甫的简介资料和古诗有哪些

杜甫的简介资料和古诗有哪些

杜甫的简介资料和古诗有哪些杜甫(712年-770年),唐代诗人,被称为“诗圣”。

他的诗歌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浪漫主义的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一朵奇葩。

杜甫的生平经历杜甫出生于大唐盛世的开元年间,原籍河南巩县(现河南省巩义市)。

他的祖父曾经担任过官员,但因为“维护正义不获咨之任”,毅然辞官归隐。

杜甫的父亲当过县令,后来移居襄阳(今湖北襄阳市)。

杜甫幼时聪明好学,但因贫困家境而无法继续学业,于是他便开始自学诗歌和文章。

杜甫对诗歌的热爱与执着,始于他读到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作品《登幽州台歌》。

他深受其启发,开始写诗,并且在26岁时独自赴长安,寻找名师学习诗歌。

然而他的学习之路并不顺利,先后拜访了李世民和王之涣的儿子王维,但都未能得到指点。

他又拜访了当时著名的诗人陈陶,终于得到了一些指点和帮助。

后来,杜甫曾多次赴京城担任官员,但每次都因为正直和执着的性格不得志,最后放弃了官场,与好友陈陶一起隐居成都。

在成都生活的最后几年,他写下了一些深刻的作品,留下了不朽的诗歌遗产。

杜甫的诗歌风格和特点杜甫的诗歌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思想深度,表现了他对社会、人民、自然的百感交集的感情。

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有郁郁寡欢的田园诗,有激情澎湃的边塞诗,有真情实感的散文诗,更有豪放洒脱、富有震撼力的大格式长诗。

不仅突破了传统诗歌模式,更在修辞、意象、艺术手法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成为唐代诗歌的代表性人物。

杜甫的诗歌受到了历代文人的广泛借鉴和赞誉,成为古代文学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中,杜甫在巨鹿行中写下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名句,更是牢牢地印在了人们脑海里。

此句形象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豪迈和进取精神,传达了对险峻峰峦的敬畏和人生的抱负。

除此之外,杜甫还有许多著名的作品,比如:《春望》此时此景应忘我,才下龙门夜气寒。

金戈铁马气吞山,将军角弓不得控。

《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的简介资料杜甫,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下面是本人给大家整理的杜甫的简介资料,供大家参阅!杜甫简介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生平经历家世背景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

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

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

不过两支派甚远,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

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

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年少优游开元十九年十九岁时,杜甫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

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

开元二十三年(735),回故乡参加“乡贡”。

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

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

天宝三载(744)四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两人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

之后,杜甫又到齐州(今山东济南)。

过了4年,秋天转赴兖州与李白相会,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友谊。

秋末,二人握手相别,杜甫结束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回到长安。

仕途不顺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

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

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

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

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

天宝六载,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

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

科举之路既然行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等,但都无结果。

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著贫困的生活,“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年正月,玄宗将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于是在天宝九载冬天预献三《大礼赋》,得到玄宗的赏识,命待制在集贤院,然而仅得“参列选序”资格,等候分配,因主试者仍为李林甫所以没有得到官职。

天宝十四年,杜甫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的官职,朝廷就将之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低阶官职,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

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长安也十年有余,为生计而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职。

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杜甫刚刚进到家门就听到哭泣声,原来小儿子饿死了。

就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见闻,写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战乱流离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

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

这时的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

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杜甫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

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

时值安史之乱,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

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爱国的热情。

为官时期至德二年(757)四月,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杜甫冒险从成西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今陕西宝鸡)投奔肃宗,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

不料杜甫很快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

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

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在今杏林镇老官台附近),以排忧遣闷。

他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中,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

疏救房琯这件事,杜甫经宰相张镐力救而得释放。

但“帝自是不甚省录”,从此之后,肃宗对杜甫不再重用。

这一年九月,长安收复。

十一月杜甫回到长安,仍任左拾遗,虽忠于职守,但终因受房琯案牵连,于乾元元年(758)六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

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之战爆发,唐军大败。

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西南漂泊乾元二年(759)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和《夏夜叹》,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

这年立秋后,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

杜甫在华州司功任内,共作诗30多首。

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也称“浣花草堂”。

后被严武荐为节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县。

广德二年(764)春,严武再镇蜀,杜甫才又回到草堂,此前漂泊在外将近两年。

严武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做了严武的参谋,后人又称杜甫为杜工部。

不久杜甫又辞了职。

这五、六年间,杜甫寄人篱下,生活依然很苦,他说:“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狂夫》)“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东门。

”他用一些生活细节来表现自己生活的困苦,他说他的孩子那种还没有懂事的孩子不知道对父亲很尊重,不知夫子礼,饿了的时候不管是不是爸爸,是不是要遵循父子之礼,饿了就吵着要饭吃,在东门外号哭,到了秋风暴雨之中,杜甫的茅屋破败,饥儿老妻,彻夜难眠,他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广德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离开了成都。

经嘉州、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云安(云阳),于大历元年到达夔州(奉节)。

由于夔州都督柏茂林的照顾,杜甫得以在此暂住,为公家代管东屯公田一百顷,自己也租了一些公田,买了四十亩果园,雇了几个雇工,自己和家人也参加了一些劳动。

这一时期,诗人创作达到了高潮,不到两年,作诗四百三十多首,占现存作品的百分之三十。

这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

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

江舟长逝大历三年,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峡,先到江陵,又转公安,年底又漂泊到湖南岳阳,这一段时间杜甫一直住在船上。

由于生活困难,不但不能北归,还被迫更往南行。

大历四年正月,由岳阳到潭州(长沙),又由潭州到衡州(衡阳),复折回潭州。

唐代宗大历五年(770),臧玠在潭州作乱,杜甫又逃往衡州,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但行到耒阳,遇江水暴涨,只得停泊方田驿,五天没吃到东西,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而得救。

后来杜甫由耒阳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这时洪水又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归,这时便改变计划,顺流而下,折回潭州。

大历五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

时年五十九岁。

杜甫个人成就诗歌杜甫诗“有集六十卷”,早佚。

北宋宝元二年(1039)王洙辑有1405篇,编为18卷,题为《杜工部集》。

钱谦益编有《笺注杜工部集》。

杨伦说:“自六朝以来,乐府题率多模拟剽窃,陈陈相因,最为可厌。

子美出而独就当时所感触,上悯国难,下痛民穷,随意立题,尽脱去前人窠臼” 。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律诗在杜诗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杜甫律诗的成就,首先在于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

他不仅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以及山水,而且用律诗写时事。

用律诗写时事,字数和格律都受限制,难度更大,而杜甫却能运用自如。

杜甫把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合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

如被杨伦称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的《登高》,就是这样一首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全诗在声律句式上,又极精密、考究。

八句皆对,首联句中也对。

严整的对仗被形象的流动感掩盖起来了,严密变得疏畅。

杜甫律诗的最高成就,可以说就是在把这种体式写得浑融流转,无迹可寻,写来若不经意,使人忘其为律诗。

如《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