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饶宗颐先生去世,真正的大儒时代结束了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梅州市兴宁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梅州市兴宁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做题(45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正值“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

基于对这一现象的担忧,为了维护社会安定,巩固封建统治,孔子提出了如下思想:“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论语·季氏》)一些人把“寡”解为土地财产少,当是误读,所谓“寡”类似于老子“小国寡民”中的“寡民”。

孔子的“贫”是指土地和财产少。

孔子的“均”应有两解:一是“平均”,如((荀子·君道》:“以礼分施,均编而不偏”;二是“公平”,相当于《管子·形势》所言“天公平而无私,故美恶莫不覆;地公平而无私,故小大莫不载。

”这段话经常被当作儒家宣传平均主义的经典表达加以批判。

有的学者指出,社会财富分配的公正合理,确实是社会稳定的前提之一,但孔子“患不均”之正确,并不能证明“不患贫”之合理;“均无贫”不合事实,“不均才贫”更不合逻辑;“均”是分配形式,“贫”是财富多少,财富分配之均与不均,与财富之多少没有关系。

“不患贫”是危险的,因为“贫”正是“不安”的首要原因;物贫则人争,争则不安;人所争者,正是这不足之物。

“均无贫”彻底的没逻辑,其极端形式是人人都是零,也就不是贫;而人人都是零,均是绝对均了,但贫还是贫。

这番言论虽不乏深刻,但存在诸多误解。

不能脱离特定的语境加以解释。

要知道,孔子这段话是针对季康子掌权者之流通过对外战争攻伐等不义手段掠夺土地和人口而讲的,不是泛泛而论。

他分别把“均”“和”“安”和“贫”“寡”“倾”当作两种价值,“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表面上看是只追求平均、安定而排斥土地和人口的增加,其实不然,他不过是强调通过采用“均”“和”“安”的手段和途径达到解决“贫”“寡”“倾”的问题。

语文 作文热点素材 饶宗颐先生去世,真正的大儒时代结束了

语文 作文热点素材 饶宗颐先生去世,真正的大儒时代结束了

饶宗颐先生去世,真正的大儒时代结束了【素材回放】2018年2月6日凌晨,国学大师饶宗颐去世,享年101岁。

提到饶宗颐,最容易想到的便是“北钱南饶"、“北季南饶”。

这也是个有意思的对比,很显然,北边有两位,分别是钱钟书、季羡林,南边只有一位,便是饶宗颐,按照武侠里的说法,饶宗颐先生这是“以一敌二”。

他的离世,无疑标志着一个时代真的结束了.钱钟书说饶宗颐是“旷世奇才”,季羡林说“我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能得到钱、季两位先生如此高的评价,说一句“饶宗颐是大师中的大师并不为过”.关于饶宗颐,还有一个至高无上的评价,不过这是个悬案,先说这句评价——“只要有饶宗颐,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

有报道说这句话出自金庸之口,也有记录说这是余秋雨说的。

不管是谁说的,这个评价没人质疑过,观点经得起推敲。

1饶宗颐去世,人们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再次说起“国学大师"这四个字。

当年有人纷纷争抢“国学大师”的帽子往自己头上戴的时候,饶宗颐既犀利又幽默地表了态,“我不是大师,我是大猪”.(季羡林与饶宗颐)有必要重复一下饶宗颐这句语录的产生背景:季羡林、任继愈两位老人去世后,一片“大师"的帽子纷纷送上,聒噪不已,有心急的媒体以“究竟谁将成为新一代的国学大师”为题展开调查,饶宗颐名列第一,紧随其后的是张其成、冯其庸、傅佩荣.眼看着季老至死都没摘掉的帽子就要戴到自己头上,饶宗颐的一句“我不是大师,我是大猪”,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将大师与大猪对应起来,充分体现了饶宗颐老人的智慧,他比任何人都能明辨出大师这个称谓2在这个时代所蕴涵的危机和压力,当大师被学术混子们挣来抢去的时候,它其实已经成为一个贬义词。

饶宗颐进一步解释道,“‘大师’是佛家说法,我又不是和尚,所以我不是大师。

”这句简单易懂的话,十分朴素地向公众解释了“大师”的来源以及不愿意当大师的缘由。

【素材解读】饶宗颐先生真是全才啊,罗列他涉猎的文化领域:敦煌学、甲骨学、史学、目录学、楚辞学、考古学(含金石学)、诗词、书画,会发现多数都是冷门,都是少人继承的事业.饶宗颐曾开玩笑说,在文化界他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游子”,如今游子进入天堂,他留下的背影,显得愈加孤寂.最近这两年,甚嚣尘上的“大师饥渴症”有所缓解,伪国学大师人人喊打。

高三语文3月月度检测(二模模拟)试卷

高三语文3月月度检测(二模模拟)试卷

高三语文3月月度检测(二模模拟)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 . 杨丽萍被誉为用肢体说话的人,宛如传递着天地自然生息的神秘舞者,美丽动人的轻盈身影,流泄出丝丝入扣的生命律动。

B . 政府应该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和提高公民的收入水平,勉力提高公民的幸福感受,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指标。

C . 盛光祖在参加完人大会议后表示,对于铁道部并入交通部的大部制改革,铁道部没有阻力,至于具体方案,他还不太清楚。

D . 周末待在图书馆里饱览文学、历史、哲学等各方面的著作,遍读古今中外脍炙人口的美文,真有一种过屠门而大嚼的快感。

2. (2分)(2017·珠海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华容道是广为流传的益智玩具,它不但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还具有很强的益智娱乐功能,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耐心都有益处。

B . 为了保证活动的公平公正,本报将和省福彩中心联合成立审核组,确保公益金发放给真正需要资助的人得到这份爱心,以解弱势人群燃眉之急。

C . 虽然迎来麦迪这样的大牌球星,在国内联赛和球市方面引发巨大的轰动效应,不过,青岛男篮开赛以来的成绩却令人大跌眼镜,他们相继输给福建和佛山,这和人们的期望值相差甚远。

D . 《复兴之路》通过大量文物和照片,回顾了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而进行的种种探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3. (2分)联系课文,找出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A . ……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B .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C . 快乐是一抹微云,痛苦是压城的乌云,这不同的云彩在你生命的天边重叠着。

国学大师饶宗颐逝世

国学大师饶宗颐逝世

国学大师饶宗颐逝世作者:来源:《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2018年第04期著名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2018年2月6日凌晨于香港逝世,享年101岁。

饶宗颐,号选堂,祖籍广东潮州,1917年8月生于广东潮安,家学深厚,自学成才,曾先后执教于无锡国专、华南大学等校。

1949年饶宗颐迁居中国香港,曾先后执教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其间曾担任京都大学、法国高等研究院、法国远东学院、耶鲁大学客座教授,1978年退休,被世界多所著名大学聘为荣誉教授。

其研究领域囊括上古史、敦煌学、甲骨学、简帛学、词学、史学、经学、礼乐学、宗教、书画、音乐等,出版著作60余部,通晓英、法、德、日、梵等6门语言。

1962年因《殷代贞卜人物通考》获法国法兰西学院颁发的“汉学儒莲奖”。

汉学界一直有“北季南饶”“北钱南饶”的说法,将饶宗颐与季羡林、钱锺书齐名,称为大师。

从甲骨文到莫高窟,从梵文、希腊楔形文到楚汉简帛,他无一不晓。

钱锺书说他是“旷世奇才”,季羡林称他为“心目中的大师”,法国汉学家称赞他是“全欧洲汉学界的老师,当代最伟大的汉学家”。

多维解读大师的背影,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文化大师们无疑是灿烂的群星。

古往今来,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文化发展史,而一部文化发展史,从某种角度上讲也是一部文化大师史。

文化有如浩瀚的大洋,汇聚了每一代人、每一个人的心力,而文化大师则更像大江大河,集结起涓涓细流,直入东海,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而中华文化则为之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纵观中国历史,文化大师们往往历经艰难而百折不回,治学不倦,弦歌不辍,赓续了文化传统,维系着文化命脉。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参详近代以来文化大师们的生平,我们会发现,他们都有着坚定的文化自信。

这种自信来自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也来自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通。

由此而生发的爱国、爱乡之情,使他们尽管处在外患深重、国脉如缕时,也不改初衷,坚信中华有重光之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一代通儒饶宗颐

一代通儒饶宗颐

南国的午时让人昏昏欲睡,饶宗颐却兴致勃勃。谈到这段往事,饶先生仿佛回到风华正茂的少年时光,继之又流露出对先贤的深沉怀念。他说,近代香港文化的发展,与叶公绰是分不开的,他召集了一大批文化人来港,奠定了香港文化发展的基础。当时香港的华人富商有古代“养士”的传统,像“南北行”高、陈等老板都邀集了不少前清翰林、进士等“太史公”,在香港大学等文化殿堂任教或著书立说,以自己的财力资助他们的文化艺术活动,使中华文化在香港百年殖民历史下仍薪火相传、发扬光大,开了香港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传统。港大图书馆大门上叶公绰书写的对联“高楼风雨,南海衣冠”,正概括了这样的史实。
1992年9月马王堆发掘20周年之际,内地学术界出版了《马王堆汉墓文物》,全文发表了《刑德》乙篇,饶宗颐以最快的速度于10月份写出《马王堆〈刑德〉乙本九宫图诸神释——兼论出土文献中的颛顼与摄提》一文,不但对帛书《刑德》九宫图进行了复原研究,而且对该图中所列诸神名进行了令人信服的考证。如考证位于四仲的四方神名:“东方木,其神大皋,西方金,其神大皋,西方的‘大’字,必是‘少’字之写误,即大昊与少昊。”简明扼要几句话,就将令人晕头转向的迷惑点明了;接着是破解帛书本北方之神“湍王”即“颛顼”,令人豁然开朗,并指出:“颛顼之名,未见于出土文物,是图作‘湍王’,乃是首次,故极可贵。”这些富于首创性的解读,成为经典性的诠释。
看过屈原《离骚》的读者,一定记得开首:“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但“摄提”是什么?众说纷纭,读者不甚了了。饶宗颐考证帛书《刑德》四隅神名的西南“聂氏”,指出“氏”与“是”古文通用、“是”与“提”经常借用;而“聂”、“摄”通假。结论是:“聂氏”即“摄提”。他从《周易·坎》九五爻辞、《说文》、《公羊传》、《初学记》、《左传》等古籍中旁征博引,信手拈来,然后指出:“摄提星名,本随斗杓所指,《史记》索引引纬书《元命苞》云:‘摄提之为言提携也,言能提摄角。’《御览》星下引《天官六星占》:‘岁星一曰摄提’(“摄提贞于孟陬”,即岁星恰值孟陬正月时节),石氏(石申)有《摄提六星占》。聂氏之为摄提,既是星名,亦为神名。《淮南子·地形训》云:诸稽、摄提、条风之所生也。为八风神之一,摄提出现于考古材料,此为初次,原亦作‘聂氏’,以往有人认为摄提格为外来语,此可证其不确。”文章发表至今,凡是研究帛书《刑德》的学者,无不认同饶宗颐的见解。

2020年福建省福州市第十五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2020年福建省福州市第十五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2020年福建省福州市第十五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饶宗颐的书写情怀方孝坤有人把饶宗颐比作一座山、一片海、一座孤独的海岛。

学术界称他为“国际瞩目的汉学泰斗”、“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

有人评价饶宗颐“以其博洽周流、雅人深致的境界,成为当代罕有的国学宗匠”。

香港特首曾荫权说:国学大师饶宗颐以旷世之才,文通六国,学富五车,堪为一代鸿儒。

文化部前副部长郑欣淼说:饶公继承了我们传统文化最精致典雅的一部分。

他研究之广、学问之深,古今一人而已。

北京大学季羡林教授说:近年来,国内出现各式各样的大师,而我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

饶氏家族是近代潮州首富,书香门第,少年饶宗颐就是在自家的藏书楼“天啸楼”中打下了学问的根基,同时也打下了书画的坚实基础。

他幼年即从唐人欧阳询及颜真卿之楷书及宋人行草入手。

现在其潮洲故居壁上,仍存有他13岁时以欧体楷书所写对联,笔力刚健,不似幼年人之作。

他的梨俱室还藏有他20多岁所书的扇面,也是典型欧体行书,他的早年学书经历似乎跟常人无异,但表现出的天赋则大异常人。

饶宗颐对前人书画艺术有极高观察力及转化能力。

他的书法能够神追古人又极具个性。

他曾对张猛龙碑、龙门二十品等北碑,及唐欧阳询化度寺碑,深入研习其笔法,之后他广阅众碑之余,偶然涉笔写其他北碑与唐碑,皆能写得形神俱似而又匠心独运。

他写金冬心漆书,参入了爨宝子,汉简隶体写得比金冬心还要灵动,他的隶书,扎根汉碑而广参汉镜铭、砖文、木简,同时吸收了清代隶书的意趣,既沉雄刚健,又生动有趣。

行草方面,师法古人,自上而下,博精约取。

篆书则广泛吸收古文字修养,独具特色。

在工具的选择上,饶宗颐善用茅龙笔,且扩展其功能,亦书亦画,各体皆能,其成就远远超越茅龙笔书法的创始人理学大家陈白沙先生。

饶宗颐的书法得益于他在书画上的博、厚、通。

在学习古人上,饶宗颐博学诸家,转益多师。

楷书除上述诸家外,更取法瘗鹤铭、张猛龙碑、爨宝子碑及龙门造像。

2022年河北省保定市艺术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

2022年河北省保定市艺术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

2022年河北省保定市艺术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国学大师饶宗颐余秋雨称他为“国际瞩目的汉学泰斗”、“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还断言:只要香港有饶公,就不能算文化沙漠。

这位饶公,就是著名的国学大师饶宗颐。

在香港,饶公是名人,也可算奇人。

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人称“业精六学,才备九能”。

然而,谁会相信,这位顶着香港中文大学名誉教授,美国耶鲁大学、法国高等研究院、日本京都大学、北京大学等世界著名学府客座教授头衔的大学问家,竟是从广东潮州走出来的一名初中生!少年早慧的饶宗颐,20岁出头因整理发表了父亲的遗著《潮州艺文志》而文名大噪,旋即被聘为中山大学的研究员。

当时,日军已经南侵,中大迁往云南。

在赴聘途中,饶宗颐大病一场,滞留在香港。

没想到,这场大病,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在香港,他有机会结识了后来对他影响深远的学者王云五和叶恭绰,从而正式步入国学研究的大门。

而这场大病,是饶公此生唯一害过的一场大病。

因此,对佛、道都深有研究的他认为,这是一种缘分。

饶宗颐治学,涉猎领域很广。

季羡林先生曾将饶氏的学问分归八个门类,后来郑炜明先生更是添加补充,细分为十五类。

儒学、道学、佛学,诗、词、文、史,目录、考古、敦煌学,音律、书法、绘画、甲骨文,饶公样样都有研究;时间跨度更是惊人,从上古到明清,几乎每个朝代都有涉猎。

哪来的这么广泛的兴趣、这么旺盛的精力?饶宗颐的回答是:得益于从小文化空气的“熏蒸”,正如林语堂所言,学问是像熏火腿一样“熏”出来的。

我家里有那么多书,我整天在看,把读书当成了玩耍,用的时间比在学校上课的还多。

在那个小图书馆里,我可以一边享受,一面玩,动不动就在那里面逛。

治学的博与专,是一对矛盾,很难兼得,但饶公做到了。

在一些领域,他占据了开路人的地位。

例如,他的《殷代贞卜人物通考》,震惊了国际学界;他的《梵学集》,也开辟了该领域中国学术研究的新天地。

浙江省绍兴市高二4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绍兴市高二4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绍兴市高二4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7分)1. (2分)下列加线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围绕着“减负”问题,同学们积极发言,各抒己见,真是气氛热烈,蒸蒸日上。

B . 夜幕降临,商业街上的霓虹灯闪烁着变幻莫测的光芒。

C . “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他们的作品风格迥异,真是判若云泥。

D . 假如我们没有建成这么多水利工程,遇到如此严重的洪水,那后果简直不可思议。

2. (2分) (2016高三上·泰州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中国队以3:1战胜塞尔维亚队,夺得冠军,这是女排再夺时隔12年后的奥运冠军。

B . 关于将取消“211”“985”院校工程建设这一话题,社会传言很多,现在大家一般认可的是以由教育部官方文件的这一说法为准。

C .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依然高发频发,已经成为社会一大公害,特别是近期发生的多起大学生被诈骗案,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广大群众对此类犯罪活动深恶痛绝。

D . 走节俭型政府之路就是要采取严厉措施,从政府入手,从公务消费入手,坚决杜绝浪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将省下来的钱,用在为民谋利的“刀刃”上。

3. (3分) (2017高三下·武邑月考)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禁烟花爆竹”的争论年年岁岁来一次。

总的来说,对烟花爆竹的显性危害①________。

一般来说,燃放烟花爆竹有两点危害:②________ ,每年春节期间各大城市都有不少人因此意外受伤;二是燃放烟花爆竹造成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弥漫的烟雾,震耳的声响,我们每个人都有切肤之痛。

不过,③________ ,需要政府领导,多方配合,假以时日方能见效。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1分)4. (6分) (2017高二下·宜宾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高二语文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单元 期末复习综合模拟测评检测试卷

高二语文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单元 期末复习综合模拟测评检测试卷

高二语文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单元期末复习综合模拟测评检测试卷一、传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吴晗的文章和诗吴晗早慧,有“神童”的美誉。

一个证明,是他六岁就写出一首《无题》——厨中无菜市上有,饮酒何必杏花村。

人人谓我读好书,吾谓耕者比我高。

文采之外,末句里表达的对农事内涵、平民本色的体认与尊重,为不少成人所不及。

他后来成为学界一流的历史学家、内战时曾与闻一多齐名的民主斗士,其来有自。

本是书生,遭遇放不下书桌的时代,为争取继续读书、写书、教书的机会,只有走出书房,反对独裁,要求民主,希望合力制止内乱。

内乱一日不除,就一日看不成书。

时代如此,正派、有骨气的文人实在难有更好的选择。

1946年12月4日,吴晗写信给黄裳说:“写文章是愿意的,困难的是别人不把你当作可以写文章的人,被安排做太多自己才力所不愿作的事,于是一方面疲精劳神做牛马,吃力不讨好;一方面又颇想偷闲动动笔墨,成天要接见许多生疏然而是热诚可爱的面孔,说太多自己也记不起来的话;有时还得被牵上讲台,被挤上游行队伍前排,如此如此,就永远写不出自己想写的东西,不能读自己该读的书,然而,又能怨谁,只怪自己是生在如此一个时代。

”当时是黄裳写信约稿,吴晗遇到了知音,有了写文章的机会,自然高兴。

他表示情愿写《旧史新谈》,写短文章,几百字就是一小篇。

每天写半个小时,每个月写一两万字。

他很快就写出了四篇,寄给了黄裳。

大苦闷中,有了些小快乐。

小快乐抵消不了大苦闷。

吴晗写给郑振铎的信中曾有一句:“世界整个变了,我们也已经变了。

”当时的吴晗,用不少精力参与《民主》周刊,学术渐远,政治日近,乃至置身其中,奋力其间,欲罢不能。

”1947年6月30日,吴晗写信给黄裳说:“我极喜欢你的趣味情调,二十年前我们相熟,你的现在也许就是我的过去。

那时代,我还喜欢写旧律呢。

现在都是梦了,想一想,成天是政治,说的,看的,写的,谈的,连做梦都是,就是剁烂了也分析不出一丝丝趣味,情调澈头澈尾的俗。

风骨饶宗颐:一个人要有正气,才能立足于世

风骨饶宗颐:一个人要有正气,才能立足于世

风骨饶宗颐:一个人要有正气,才能立足于世原标题:风骨 | 饶宗颐:一个人要有正气,才能立足于世导语:享誉海内外的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今日凌晨逝世,享年101岁。

他没有耀眼的学历,却独辟蹊径,达古通今,学贯东西。

他长于开风气、出奇兵,在许多陌生的领域开荒播种,在许多新鲜的风景中着人先鞭。

他诗、书、画、乐俱佳,学术界尊他为“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钱锺书称他为“旷世奇才”,季羡林说他“最善于发现问题,最能提出问题”,金庸说有了他,“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

有人说:饶宗颐“有三颗心,第一颗叫好奇心,第二颗叫孩童心,第三颗叫自在心,一颗比一颗高”。

持着这三心,饶宗颐在智慧的求索中执著,而不为执著所累。

孟子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让我们读一本饶宗颐的小传,纪念这位大师的传奇人生。

《饶宗颐传:香江鸿儒》严海建著江苏人民出版社不可复制的饶宗颐饶宗颐常常用因缘来解释自己的成就。

他说,他今天成为一个学人,这是有因缘的。

因缘很重要,就是条件好,应该有的条件都成熟了。

有些人大半辈子的经历都花费在创造条件上了,很可惜,很浪费光阴。

而他没有这些曲折,似乎是生下来就机缘已熟,于是命定要做学问。

当然因缘并不是无来由的,正如我们熟知的那句话: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头脑。

饶宗颐曾说:“很多的因缘围绕着我,我确实比较幸运,但也说明我有做这些事情的条件,不是任何人都有这个因缘的。

”一生得天时地利人和学人成功,当然以内缘因素为首要,不过也多有外缘背景。

饶宗颐一生,颇得天时地利人和,内缘与外缘相得益彰。

饶宗颐幼时的家学渊源即为一般人所不及,其自小就养成好学多思,耽于想象的习惯,且读书全凭兴趣,这是不可多得的基础。

当一般儿童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处于知识的接受者的时候,饶宗颐却异常地早熟,学习全是就性之所近,很早就开始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这是其后来走上治学一途的重要基础。

所作研究全是为己之学,而不是出于功利性的外在目的,且总是能居于主体地位,不迷信权威,具有怀疑精神,见常人所未见。

【审题立意】2019年高考作文满分素材与范文”2018去世的文化名人:斯人已去,精神永存

【审题立意】2019年高考作文满分素材与范文”2018去世的文化名人:斯人已去,精神永存

想在自然传播状态下,能最大面积触及到的人群,最深
程度抵达的时间边界,便是属于一个人的时空。同时,
唯有若干个“他的时空”一起发力,分别召唤到更多相
似的灵魂,且牵引出下一条更澎湃的精神河流时,“时源自代”才真的存在谢谢!
【审题立意】
2019-2020年高考作文满分素材与解读
【审题立意】
2019-2020年高考作文满分素材与解读
引。现在我们懂了,当时过境迁,就如刺绣背面看似杂乱
的走线,只有当你翻过来方知深意,柳暗花明,原来一些
人大放光彩的片段,可能藏着一个行业崛起的“高光”新
纪元。
解读应用
回望2018年文化名人的告别日历,我觉得这样的表达虽 褒奖至极,但不算辽阔。你们逝去,我们长大。怀念,
是因为你们的灵魂太亮。不舍,是我的“青春期”太长。 想象之中,被你们影响的时光,永远都不会老去,永远 站在我们初见的路口,笑着挥手。2018告别日历没有那 么沉重,所有灵巧私密的时间刻度常驻心间,捕捉和珍 惜到逝者稀缺的闪光点,我们改变了。这就是告别的涵 义。
【审题立意】
2019-2020年高考作文满分素材与解读
2018去世的文化名人: 斯人已去,精神永存
素材回放
素材回放
“2018年怎么还没过去呢?”去年临近末尾的
时候,文化名人的讣告还在手机屏幕弹出,这一年,
名人的逝者名单爆炸式增长:霍金、饶宗颐、李敖、 单田芳、金庸、二月河……对于90后来说,告别的 时间表提前了,被迫进行的怀念又太过于集中。
【审题立意】
2019-2020年高考作文满分素材与解读
解读应用
【素材解读】 我们之所以为文化名人的逝去而悲伤,是因为他们的
作品悄无声息陪伴数年后,化作了少年回忆一片理所应当

作文素材之大家大师:大师已逝十载,国人犹记“三辞”

作文素材之大家大师:大师已逝十载,国人犹记“三辞”

作文素材之大家大师:大师已逝十载,国人犹记“三辞”正文:做纯粹学人行不言之教季羡林先生是一位熔铸古今、汇通东西的大学问家,也是在全球化时代能引领时代学术思想文化潮流的大思想家。

著名学者张中行曾说:“季羡林学识广博,淹通中国古典,谙详西洋哲学,纵观古今,驰骋中外,正论顺生,旁说禅道,都见地非凡。

”香港学者饶宗颐说:“季羡林是一位笃实敦厚,人们乐于亲近的博大长者,摇起笔来却娓娓动听,光华四射。

他具有褒衣博带从容不迫的齐鲁风格和涵盖气象,从来不矜奇、不炫博,脚踏实地,做起学问来,一定要‘竭泽而渔’。

”2009年7月11日,季羡林先生与世长辞。

十年后的今天,光明悦读版约请季先生生前的学生和旧友撰写文章,共同缅怀名副其实的大思想家和大学问家。

转瞬之间,季羡林先生已离开我们十年了。

其间,往事不断浮上心头,总觉得先生没有远去。

随着岁月的流逝,先生的形象越来越清晰,而我对他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入。

能够承蒙先生教泽,追随先生治学31年,实乃人生幸事。

1978年10月,我在未名湖畔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季先生。

他穿一身藏蓝色的中山装,操一口乡音浓厚的山东腔,慈眉善目,平易朴实。

先生甫一开学即给我们研究生上了一课,主讲如何治学。

他指出,无论从事印度哪个领域的研究,都应当学习印度的历史、哲学与文化,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他主张,在确定选题之后,必须做好有关文献的检索工作,穷搜有关图书资料,然后再写论文,而在写作中则要言必有据,不断查询各种工具书,以减少事实记忆和文字差错;在掌握英语的同时,应当学习对象国的语言,并尽可能不断提高汉语水平。

在谈到学术规范时,他强调,做研究必须老老实实,凡引用别人的东西,哪怕只是一句话,亦应注明出处,不可掠人之美。

在谈到写文章时,他推崇“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严谨治学精神。

先生语言平实,却给我们留下难忘的印象,让我们受益终身。

我入学之时,先生已近古稀之年。

然而,他在摆脱“文革”的梦魇之后,似乎重新焕发了青春,开始争分夺秒地投入工作。

饶宗颐: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

饶宗颐: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

他与钱钟书并称“南饶北钱”,钱钟书先生称他是“旷世奇才”;他与季羡林并称“南饶北季”,季羡林先生说他是“我心目中的大师”。

金庸说,有了他,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学术界尊他为“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

结缘国学饶宗颐自少禀承家学,饱览群书。

家中的天啸楼是当时粤东最大的藏书楼,藏书数以万计。

少年饶宗颐感觉学校的教育并不适合自己,宁愿独自一人躲进天啸楼里自学。

饶宗颐自小被父亲训练写诗、填词,写骈文及散文,在父亲的悉心栽培下,饶宗颐打下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根基,培养了超强的自学能力。

1932年,饶宗颐续编父亲《潮州艺文志》,于《岭南学报》刊登。

1938年,中山大学因为日军南侵而迁往云南。

饶宗颐在途中病倒,停留在香港时认识了王云五和叶恭绰。

从此他正式开始了国学研究。

荣冠中西1962年,饶宗颐获得号称西方汉学之诺贝尔奖的法国法兰西学院“汉学儒莲奖”。

1993年12月,他获得由2018年2月6日,国学大师饶宗颐去世,享年101岁。

饶宗颐先生,字固庵、伯濂、伯子,号选堂,1917年出生于广东潮安,被誉为“通儒”、“国际瞩目的汉学泰斗”,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和书画家。

饶宗颐: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季羡林(左)与饶宗颐(右)法国文化部颁授的文化艺术勋章。

2000年,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授予大紫荆勋章,以表彰他在学术领域的杰出成就。

2013年,饶宗颐荣任法兰西学院铭文与美文学院外籍院士,成为亚洲首位获得此荣衔的汉学家。

2011年12月,经选举,饶宗颐成为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

2013年3月,在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上,饶宗颐被授予“世界中国学贡献奖”。

2013年10月,他被杭州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授予“杭州市荣誉市民”称号。

学术著作有人如此评价饶宗颐先生:“他有三颗心,第一颗叫好奇心,第二颗叫孩童心,第三颗叫自在心,一颗比一颗高”。

持着这三心,饶宗颐在智慧的求索中执著,而不为执著所累。

他的研究领域广泛,出版著作60余部,囊括上古史、敦煌学、甲骨学、简帛学、词学、史学、经学、礼乐学、宗教、书画等。

刘悦笛饶宗颐:中国最后一位“百科全书通人”走了!【纪念饶宗颐先生专题之三】

刘悦笛饶宗颐:中国最后一位“百科全书通人”走了!【纪念饶宗颐先生专题之三】

刘悦笛饶宗颐:中国最后一位“百科全书通人”走了!【纪念饶宗颐先生专题之三】饶宗颐先生,中国最后一位百科全书式的通才型人物,于2018年2月6日仙逝,享年101岁。

斯人一去不复返,此番再难见公影,世上已无饶宗颐,天上又现文曲星!治学之“古法”与“新意”饶公一走,学界纷纷为之叹息,惜大众媒体鲜有报道。

这种叹息实乃一种大感喟:恐怕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也许不止一个甲子年,再产生出饶公这样的历史性人物,可能性实在太小了,甚至会不会还有饶公这样的通人再现世上,也是个大疑问也!饶公治学,既有“古法”,也有“新意”,实乃接续了王国维所创的中国学术传统。

西人曾评说写《神曲》的大诗人但丁,将他的历史地位定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在百余年来的中国学术史上,倒是也有一位通才型的国学大师,也拥有此种地位,那就是王国维,可谓非他莫属。

近日应邀到清华大学博物馆观瞻“独上高楼——王国维诞辰140周年纪念展”,在赴清华之前又先赴昆明湖凭吊,远眺鱼藻轩处投湖处,1927年6月2日静安先生就在此自绝。

其实,从这位国学大师离世往前算起,他在国学研究方面著述喷涌的时间,也就那么十多年而已,走的时候刚五十一虚岁。

我们都不敢想像,如果再给王国维三十年,哪怕是就十年,那么中国学术界的状况将会得到多大的改观,因为他的影响力真是全景式的。

如果说,饶公广博治学的方式,与哪位学人更近似的话,那应该还是王国维,而且,他的百岁年纪几是静安先生一倍,因而有了多出几倍的时间来致力于学问。

根据他自己归纳的研究领域之分殊,其所深涉的领域分为八类:第一,敦煌学;第二,甲骨学;第三,词学;第四,史学;第五,目录学;第六,楚辞学;第七,考古学金石学;第八,书画。

有人说敦煌学是为“核心”,也有人把目录学作为“枢纽”,但我总觉得,诸类学问之间,基本上还是平行及交叉的关联,但如此之博,后人未能望其项背也。

除此八大类之外,我们倒还可以在上面继续“做加法”:从大的方面来说,除了倡导“新经学”研究,饶公对道教史与佛学研究亦多有考究,可谓“三教合一”;从小的方面而论,对其家乡的“潮州学”研究可谓治学起点,除了书画之外的音乐史研究,与敦煌学和甲骨学并称“三大显学”之简帛学,饶公都有涉猎并深入其中。

国学大师的谦卑精神--纪念饶宗颐先生诞辰105周年

国学大师的谦卑精神--纪念饶宗颐先生诞辰105周年

国学大师的谦卑精神--纪念饶宗颐先生诞辰105周年几年前,听闻饶宗颐大师仙逝,不禁泪下,有感所作,以示纪念。

知晓饶宗颐先生的人,必是与学识有关的。

学术界有“南饶北钱”和“南饶北季”的说法,其中的饶指的是谁,相信你一下子应该就能说出他的名字——饶宗颐。

起初,在我国学术界先有“南饶北钱”之说,不过在钱钟书老先生去世后,学术界又有“南饶北季”之称,而饶依然是饶宗颐,季则是代表着季羡林。

可见,在我国南方学术界里,饶宗颐的地位和声望是无法超越的。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经说过:“近年来,国内出现各式各样的大师,而我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

” 对这一切,清瘦的饶宗颐先生,总是拱手致谢,蔼然郑重。

饶宗颐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和书画家,是集学术、艺术于一身的大学者,又是杰出的翻译家。

他长期潜心致力于学术研究,涉及文、史、哲、艺各个领域,精通诗、书、画、乐,造诣高深,学贯中西,著作等身,硕果累累。

在六十多年的学术生涯中,饶老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造力,孜孜不倦,勇于探索,在学术和艺术等领域中取得了举世无双的成就,为潮汕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为“潮学”的倡导者和奠基人,饶先生几十年来矢志不渝地进行“潮学”的研究和探索,使中华文化发扬光大,走向世界。

饶宗颐先生曾经在国内外的文化艺术展中出展了他的书画,许多的人都很诧异一位搞学术研究的人,在书画领域竟然有这样高的造诣。

2012年,饶宗颐先生成为了空缺六年之久的西泠印社社长。

西泠印社创建于1904年,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

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力最广的国际性的研究印学、书画的民间艺术团体,有着“天下第一名社”之誉。

每一任的社长都是国学大家,特别是第一任社长吴昌硕先生,被称为“诗书画印”四绝。

由于吴大师的实力确实厉害,光芒太过耀眼,后面的社长们虽然不如他,但是“诗书画印”四绝中也占有三绝。

一代通儒饶宗颐逝世:什么样的人才配称“国学大师”

一代通儒饶宗颐逝世:什么样的人才配称“国学大师”

一代通儒饶宗颐逝世:什么样的人才配称“国学大师”作者:暂无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8年第14期他达古通今,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书画金石,无一不精;学贯东西,甲骨敦煌、梵文巴利、希腊楔形、楚汉简帛,无一不晓。

钱钟书称他是“旷世奇才”,季羡林说他是自己“心目中的大师”,而他也与这两位大师被先后并称为“北钱南饶”和“南饶北季”。

2018年2月6日凌晨,一代通儒饶宗颐先生在香港去世,享年101岁。

饶宗颐一生出版过60余部著作,3000万言。

在他身上有很多第一:第一位系统研究殷商贞卜的学者,第一位讲述巴黎、日本所藏甲骨文的学者,第一次将敦煌写本《文心雕龙》公诸于世……他曾把自己的著述归纳为敦煌学、甲骨学、词学、史学、目录学、楚辞学、考古学(含金石学)、书画等八大门类。

他还是一位资深的古琴家,其研究成果《宋季金元琴史考述》是中国近现代第一部系统论述古琴艺术发展的断代史。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曾说过:“中华文化什么样子?就饶公这样!饶公是中华传统文化呈现于20世纪的最好典型。

我可以说:50年之内,不会再出第二个饶宗颐!”饶宗颐1917年生于广东潮安儒商之家,跟一般孩童不同,他最喜欢的不是玩耍,而是学习。

饶宗颐曾在《选堂清谈录》里自述:“我家以前开有4家钱庄,在潮州是首富,按理似乎可以造就出一个玩物丧志的公子哥儿,但命里注定我要去做学问,我终于成了一个学者。

”少年时期的广泛涉猎,为饶宗颐奠定了坚实的学养基础。

1935年,18岁的饶宗颐被破格招聘进入中山大学广东通志馆,专职艺文纂修。

抗日战争爆发后,饶宗颐在中山大学出版了《潮州艺文志》,填补了潮州艺文领域系统的著作实录的空白,成为研究潮州历代文献的里程碑式著作。

此后,饶宗颐历任无锡国专、广东文理学院、华南大学等院校教授。

1949年移居香港,任教于香港大学,并先后在印度班达伽东方研究所、新加坡大学、美国耶鲁大学、法国高等研究院、日本京都大学任职教授。

【高中记叙文阅读】《饶宗颐:独步中华,独树一帜》阅读答案

【高中记叙文阅读】《饶宗颐:独步中华,独树一帜》阅读答案

【高中记叙文阅读】《饶宗颐:独步中华,独树一帜》阅读答案饶宗颐:独步中华,独树一帜①底,望百之的饶宗颐先生当选法兰西学院外籍院士,先生本人常说一句话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就是做学问要求真、求正,才能立足于大饶宗颐:独步中华,独树一帜①底,望百之的饶宗颐先生当选法兰西学院外籍院士,先生本人常说一句话“永远不要磨磨蹭蹭,在中流中你会感到轻松自在。

,就是做学问要求真、求正,才能立足于大潮之中不失独立之精神。

②张大千先生曾评价饶先生说:“这是他自己的描述。

他的山水画更具创新性,形成了自己的画派。

"季羡林先生认为饶先生“涉及面广,人往往有无边?世界上的学者中没有第二个人。

",并直言“最近,中国有各种各样的大师,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就是他。

"③1917仲夏时节,饶宗义先生出生在广东潮安的一个儒商家庭。

他的父亲饶娥是岭南著名的学者,他大力支持当时的进步文艺团体。

”南社”饶氏天骄楼的10万册藏书更是名扬天下。

这种家庭氛围深深印在饶先生的童年记忆中。

16岁的饶宗义岁那一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这一,他的第一篇论文《潮州旧志考》,发表在《禹贡》杂志上,这为他日后气象非凡的学术生涯埋下了伏笔。

到了18年,他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完成了父母的遗作《潮州艺文志》,震惊了当时的中国学术界,对后来的地方志编纂产生了深远影响。

④23岁时,饶先生应顾颉刚先生的要求,开始编纂《古史辨析》第八卷,这意味着他刚刚赢得了“弱者之冠”五四”对一代知识分子的充分认可和肯定。

不幸的是,他的相关手稿在出版之前就被战争摧毁了。

然而,战争并没有阻碍饶宗颐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

他最终于29日去世岁斩获了《楚辞地理考》,沿着顾颉刚等先生们的足迹开辟了《楚辞》研究的新天地,为战火硝烟中的华夏文明保留了一份希望。

⑤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积累和沉淀,1982,65岁的饶宗颐先生提出了田野考古、文献记载和甲骨文考据相结合的研究夏文化的““三重证据法”,强调出土古文字材料的重要性,继承并补充了王国维先生的““双重证据法”。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试题_2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试题_2

一中2021级2021-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语文试题本套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二卷〔表达题〕两局部,其中第1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答题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套本套试卷上答题无效。

在在考试完毕之后以后,将本套试卷和答题卡一起交回。

考前须知:1.在答题之前,必须先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上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者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答题,超出答题区域书写之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答题,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标明。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一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同其它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

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兴趣、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开展产生深化的影响。

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者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

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气氛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恐怕要算?礼记?了,?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

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

〞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饶宗颐先生去世,真正的大儒时代结束了【素材回放】2018年2月6日凌晨,国学大师饶宗颐去世,享年101岁。

提到饶宗颐,最容易想到的便是“北钱南饶”、“北季南饶”。

这也是个有意思的对比,很显然,北边有两位,分别是钱钟书、季羡林,南边只有一位,便是饶宗颐,按照武侠里的说法,饶宗颐先生这是“以一敌二”。

他的离世,无疑标志着一个时代真的结束了。

钱钟书说饶宗颐是“旷世奇才”,季羡林说“我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能得到钱、季两位先生如此高的评价,说一句“饶宗颐是大师中的大师并不为过”。

关于饶宗颐,还有一个至高无上的评价,不过这是个悬案,先说这句评价——“只要有饶宗颐,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

有报道说这句话出自金庸之口,也有记录说这是余秋雨说的。

不管是谁说的,这个评价没人质疑过,观点经得起推敲。

饶宗颐去世,人们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再次说起“国学大师”这四个字。

当年有人纷纷争抢“国学大师”的帽子往自己头上戴的时候,饶宗颐既犀利又幽默地表了态,“我不是大师,我是大猪”。

1(季羡林与饶宗颐)有必要重复一下饶宗颐这句语录的产生背景:季羡林、任继愈两位老人去世后,一片“大师”的帽子纷纷送上,聒噪不已,有心急的媒体以“究竟谁将成为新一代的国学大师”为题展开调查,饶宗颐名列第一,紧随其后的是张其成、冯其庸、傅佩荣。

眼看着季老至死都没摘掉的帽子就要戴到自己头上,饶宗颐的一句“我不是大师,我是大猪”,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将大师与大猪对应起来,充分体现了饶宗颐老人的智慧,他比任何人都能明辨出大师这个称谓在这个时代所蕴涵的危机和压力,当大师被学术混子们挣来抢去的时候,它其实已经成为一个贬义词。

饶宗颐进一步解释道,“‘大师’是佛家说法,我又不是和尚,所以我不是大师。

”这句简单易懂的话,十分朴素地向公众解释了“大师”的来源以及不愿意当大师的缘由。

【素材解读】饶宗颐先生真是全才啊,罗列他涉猎的文化领域:敦煌学、甲骨学、史学、目录学、楚辞学、考古学(含金石学)、诗词、书画,会发现多数都是冷门,都是少人继承的事业。

饶宗颐曾开玩笑说,在文化界他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游子”,如今游子进入天堂,他留下的背影,显得愈加孤寂。

最近这两年,甚嚣尘上的“大师饥渴症”有所缓解,伪国学大师人人喊打。

但总是有人忍不住“造大师”的冲动,比如网友曾有这样的提问,某既能搞音乐、拍电影、又能录制脱口秀、担当综艺节目导师的人,算不算“大儒”?这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把一名杂家称为“大儒”,表明这个时代人们对文化的认知,已经浅薄到了令人齿冷的地步。

真正的大儒时代早就结束了。

如果饶宗颐先生还活着,勉强还能说大儒潜于世,现在这最后一位大儒也走了,我们也就只能在故纸堆里怀念大儒、想象大儒了。

【适用话题】淳厚博雅泽被后世回忆和怅惘向一代大师致敬大师已去,但他留下的精神财富将在后世长久流传终其一生,从求学问道到处世为人,都没有背弃文人应有的风骨与修养2在探讨什么样的人才配称“国学大师”时,正透露出我们自身的一种文化焦虑“大师”对于真正的大师而言,是否将这样的标签给予他们,或许并不重要。

在他们看来,只要踏踏实实治学,勤勤恳恳探究,就足够了但凡大师,都是能耐得住寂寞的用心治学之人,积几十年之功,终有所成。

他们所具备的是独有的理念和品格,这也是当今时代的人们所稀缺之物【素材锐评1】饶宗颐:命里注定做学问,不敢当“大师”钱钟书称他是旷世奇才,季羡林将他视为“心目中的大师”,而他也曾与这两位大师先后并称为“北钱南饶”和“南饶北季”。

能被称为大师的学者相继远去,已过期颐之年的饶宗颐也没有度过这个寒冬,于2月6日凌晨逝世,享年101岁。

饶宗颐出版过60余部著作,3000万言。

在他身上有很多第一:第一位系统研究殷商贞卜的学者,第一位讲述巴黎、日本所藏甲骨文的学者,第一次将敦煌写本《文心雕龙》公诸于世……他曾把自己的著述归纳为敦煌学、甲骨学、词学、史学、目录学、楚辞学、考古学(含金石学)、书画等八大门类。

在中国音乐史方面他也建树颇多,是一位资深的古琴家。

其研究成果《宋季金元琴史考述》是中国近现代第一部系统论述古琴艺术发展的断代史。

就像武侠小说里,高手总会有“双峰并峙”,大师与大师之间也常常惺惺相惜。

饶宗颐与钱钟书于1980年在北京相识。

钱钟书已届古稀,饶宗颐小他7岁。

初次见面,饶宗颐送给钱钟书一本诗词《晞周集》,是他上世纪70年代初客座美国耶鲁大学研究院时所作;钱钟书回赠了一本亲笔批注的《管锥编》。

1998年,钱钟书逝世,北境大师空缺,不久即由季羡林“递补”。

2009年,季羡林也走了,留下的空缺至今无人能实至名归,饶宗颐大概是有些寂寞的。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说过:“中华文化什么样子?就饶公这样!饶公是中华传统文化呈现于20世纪的最好典型。

我可以说:50年之内,不会再出第二个饶宗颐!”1917年,饶宗颐出生于广东潮安。

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章,3要创造全新的文学面貌;蔡元培担任了北京大学校长;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建立了苏维埃俄国……出生于这样的年代,注定饶宗颐的学术之路必有波澜,而是否能壮阔就要看他的奋斗了。

幸好,饶宗颐家学渊源,父亲饶锷是闻名岭南的学者,建立的“天啸楼”是潮州最大的藏书楼。

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饶宗颐“躲进书楼成一统”,打下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根基。

他说自己的5个基础都来自家学:一是写诗填词,骈文散文;二是写字画画;三是目录学;四是儒、释、道;五是乾嘉学派的治学方法。

饶宗颐曾说:“我家以前开有4家钱庄,在潮州是首富,按理似乎可以造就出一个玩物丧志的公子哥儿,但命里注定我要去做学问,我终于成了一个学者。

”1935年,18岁的饶宗颐被破格招聘进入中山大学广东通志馆,专职艺文纂修。

这份工作让他几乎看遍了馆中收藏的地方志,构成了他百科全书式的学问体系。

此后,饶宗颐历任无锡国专、广东文理学院、华南大学等院校教授。

1949年移居香港,任教于香港大学,并先后在印度班达伽东方研究所、新加坡大学、美国耶鲁大学、法国高等研究院、日本京都大学等任职教授。

他周游世界,只为讲学,被学术界誉为“国际瞩目的汉学泰斗”“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

2011年,社长位置空缺了6年的“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饶宗颐当选为第七任社长,他的前辈有吴昌硕、赵朴初、启功……长年在外讲学,使得饶宗颐“名声在外”,荣誉等身,1962年就获得了有汉学界诺奖之称的法兰西学院汉学“儒莲奖”。

但似乎国内知道他的人越来越少,当然他也从来不在乎。

有人当面称颂他是“大师”,饶宗颐笑言:“大师?我是大猪吧(潮汕话里,‘大师’与‘大猪’谐音——记者注)。

现在‘大师’高帽满天飞,太多了。

其实大师原来是称呼和尚的,我可不敢当。

”季羡林倡导“天人合一”,饶宗颐进一步提出一个新概念“天人互益”——一切事业,要以益人而不是损人的原则出发和归宿。

“我们要从古人文化里学习智慧,不要‘天人互害’,而要制造‘天人互益’的环境,朝‘天人互惠’的方向努力才是人间正道。

”活得久,有时候会让人忘了他传奇般的学术成就,而把时光当成关键词。

曾经有记者采访饶宗颐,跟他握手时觉得手温暖有力,就问他是如何养生的。

4不过,真正的大师就是大师,饶宗颐的回答也和养生节目的那些“大师”不一样。

饶宗颐笑着说:“我是坐在葫芦里。

”这源于元代诗人的一句话,“一壶天地小于瓜”,清静达观、身心愉悦,自然长寿。

2017年11月,“莲莲吉庆——饶宗颐教授荷花书画巡回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百岁高龄的饶宗颐仍精神矍铄,亲到现场参加开幕式。

饶宗颐说,父亲为其取名“宗颐”,就是让他宗法宋代理学家周敦颐。

周敦颐的《爱莲说》有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这个名字,饶宗颐不负。

早在2011年,国际天文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把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一颗编号为10017的小行星,命名为“饶宗颐星”。

今日巨星陨落,但先生的为学为人,依然如星辰璀璨。

【素材锐评2】饶宗颐去世:什么样的人才配称“国学大师”饶宗颐去世:什么样的人才配称“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一生治学所及,博泛无匹,可视为20世纪人文学术之显学与新学的全息缩影。

饶选堂宗颐先生昨日凌晨(2月6日)仙逝,哲人其萎,学林艺林同声哀悼。

在近三十多年间,内地知识界和文化界对其评价有过一些变化。

改革开放初期,文化学术逐渐复兴,随着眼光转向外界,人们发现竟有这样一位久居香港的学者和艺术家博通至此,举凡人文学科的各个门类,其人几乎无不涉及。

在上世纪90年代的“传统文化热”中,饶宗颐与钱钟书、季羡林等学者成为偶像级人物,“南饶北钱”“南饶北季”的称誉由此出现。

然而,“博通”符合传统文化的审美与想象,但却不是现代学术的常态。

随着后来学术精细化、科学化之风盛炽,“通人”钱钟书的偶像地位被“专人”陈寅恪取代,饶宗颐也不5再成为学术界顶礼膜拜的对象,晚年更以文人艺术家的身份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饶宗颐先生一生治学所及,博泛无匹,可视为20世纪人文学术之显学与新学的全息缩影。

他对学术史的发展有非常明确的认知,对自己在潮流和大势中所处的位置和起到的作用也相当自觉。

2003年,台北新文丰出版有限公司出版了《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大陆版则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09年推出,共14卷20册,分别为史溯、甲骨、简帛学、经术礼乐、宗教学、史学、中外关系史、敦煌学、潮学、目录学、文学、诗词学、艺术及文录和诗词等。

这套学术文集的分类和编排是否合理姑且不论,但大体呈现了饶宗颐学术世界的面貌,据之足以了解先生治学的路径与转捩。

在这套丛书中,饶宗颐看到了近百年学术史旧学发潜、新知递生的趋向,令他感到幸运和欣慰的是,他出生的1917年,正是王国维考证先公先王之年,而甲骨面世迄于世纪之交,恰当期颐,他不无自豪地说:“当代学术之显学,以甲骨、简帛、敦煌研究之者成就最高,收获丰富,影响至为深远,余皆有幸参与其事。

他若楚辞与楚学之恢弘、滋大,而垂绝复兴之赋学与文选学,余皆曾致力,不无推动之绩。

至余所开拓之新业,如潮学,比较史前文字学与悉昙之学,则亦薄著微劳”。

李泽厚从《登幽州台歌》中看出陈子昂内心那种“得风气之先的伟大孤独感”,饶宗颐预20世纪学术之流,身处其间,自然而然有“得风气之先”的感受。

而时移势易,前辈同辈渐次凋零,那种“开先”的孤独感则未免转为“独守”的孤独感了。

20世纪80年代以后,饶宗颐多次受邀访问内地,参与学术研讨、考古发掘和文化考察,此一时段则陆续出版《云梦秦简日书研究》《楚帛书》《随县曾侯乙墓钟磬铭辞研究》及《甲骨文通检》等,增进了两地学术与文化交流。

6千禧之初,先生即已感慨,晚近以来地不爱宝,新写本不断出土,学术界当另有新境界、新事业展开,“古典重温,新义滋起,或可能导致未来之文艺复兴,谨拭目以俟之”。

先生今归道山,语犹谆谆,希冀在焉,来者可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