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工作职业道德 (1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工作者的修养和职业道德
本节课以一个典型的新闻媒体道德危机实例来分析新闻工作者的修养与职业道德。
台湾传播史上的一场灾难白案报道引发新闻媒体道德危机
1997年4月,台湾知名艺人白冰冰的女儿白晓燕被绑架勒索,并最终惨遭撕票,是台湾岛内极为震撼人心的一个社会事件,白案对台湾岛内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层面都造成很大的冲击。而对新闻从业人员而言,白晓燕案更引人注意的是新闻媒体在整个白晓燕案件的报道中所涉及的新闻道德与伦理问题。
白案始末:
1997年4月14日,台湾知名艺人白冰冰17岁的女儿白晓燕在清晨上学途中失踪,从此就一去不归。
当晚8时40分左右,白冰冰还在片场拍片,她的哥哥兼私人助理白炎坤的移动电话突然响起,对方操着一口台湾国语说:“我要玩‘绑票追缉令’的游戏,如果不信可以到长庚医院后面的高尔夫球场去,旁边坟墓上找一包白晓燕的东西。”白炎坤刚想追问详情,对方已经挂断了电话。
白炎坤随即带着友人驱车前往电话中所说的地点,经过一番寻找,果然在长庚球场警卫室旁的墓区中找到一个塑料袋,里面有3张即时成像的照片、—团带血的卫生纸和一张作业纸,另外还有一张林口“名扬”诊所的名片,里面竟然包着一截手指。
在3张照片中,有两张疑是白晓燕的照片。相片中的女子的眼睛、口部被胶布封住,脖子、双手等部位则被绳索捆绑着,隐约可见其左手小手指包裹着布条;另一张相片上的画面则是左手部位抽特写,上面明显可以看到左手的小指已被切断,包裹着纱布。
在作业纸上有类似白晓燕的笔迹,上面写着:“妈妈,我被绑票了,你要赶快想办法来救我,他们要五百万美金,不可以连号,而且要旧钞,不能报警,要不然我命休矣!”
白炎坤立即用手机通知妹妹白冰冰。当晚9时20分左右,思忖再三的白冰冰还是向警方报了案。台湾警方接到报案,立即成立“四一四”专案小组展开调查。
15日出版的《中华日报》(南部版)、《大成报》第二版未能顾及人质安危,抢先透露了白冰冰之女可能遭绑架的消息,虽经弥补,仍有报纸流入市面。
女儿被绑票,白冰冰终止了一切社会活动,日夜守候在电话机旁。为了拯救女儿,她东拼西借,筹足了500万美元,并按绑匪要求全部换成不连号的旧钞。
晚上7点,绑匪打电话到白冰冰住宅,直接要求赎款500万美金,以换回白晓燕的生命。17日,白冰冰依照绑匪的电话指示到南嵌保龄球馆交付赎款,但绑匪并未出现,而是打电话要求白冰冰先行回家。在以后的几天中经过几次电话联系后,白冰冰按照绑匪的要求来到指定地点,而绑匪并未出现。
25日,警方经过监听和跟踪侦察,发现陈进兴等人涉嫌重大,并在台北发现七八处嫌犯活动的可疑地点,于当晚采取统一行动,出动大批便衣,兵分六路,在可疑地点设伏。
傍晚时分,歹徒再次打进电话,约定晚上在巨蛋体育馆交款,于是警方又在体育馆处布下重兵。晚上,在交款现场附近,逮捕了涉及白晓燕案的4名嫌疑
人。但4名嫌犯均否认涉嫌此案,更声称不知白晓燕的下落。
与此同时,从光复路上传出了枪声。警方在逮捕嫌犯陈进兴和林春生的时候,陈进兴突然向警方连开3枪,然后趁混乱之际,弃车逃逸。警方继续展开搜捕,但不见嫌犯及白晓燕的下落。
当时警方相信白晓燕应该还活着,但考虑到几度受惊的歹徒很容易干出勒索不成就撕票的事情来,迫于无奈的警方于26日凌晨2时,召开记者会公布案情,并宣布缉捕三名嫌犯,还公布了林春生、陈进兴等4名嫌犯的照片。
心力交瘁的白冰冰也在同一天清晨举行记者招待会。会上,悲痛欲绝的白冰冰泣不成声,她一方面呼吁民众合作缉捕在逃嫌犯,一起拯救白晓燕;另一方面也恳求嫌犯悬崖勒马,释放白晓燕。
28日傍晚,警方在台北县一个工业区的水沟中发现一具全裸的女尸,双手、双脚皆被捆绑,左手小拇指还包扎着纱布。身上从颈部、腹部到腿部,有两条绳子交错捆绑,两条绳子上共绑着六个铁槌,总重近30公斤。经白冰冰确认是女儿白晓燕。经法医验尸,判定白晓燕系死后被落水沉尸,推断死亡时间已过了8~10天,即第二次交款未果之后。白晓燕生前所受的折磨十分残忍。
白晓燕的尸体被发现后,白案的轮廓已基本浮出水面,警方开始全力追捕陈进兴等三名嫌犯。1997年5月3日,台北板桥“地检署”正式对林春生、陈进兴、高天民发出通缉令;同时警方开始通过嫌犯的各条社会关系搜寻他们的下落。
29日,嫌犯高天民、林春生和陈进兴寄了一封信给板桥“地检署”白晓燕专案小组检察官,坦承绑架、杀害白晓燕罪行,并说明犯案的动机。11月18日,警方发现了犯罪嫌疑人的行踪,在陈进兴和警方僵持对峙的同时,19日凌晨,陈进兴同意让媒体进行电话专访,包括台视、中视、超视、TvBS、法新社等多家媒体,演出了一场争相采访又不知所云的“闹剧”,将陈犯塑造成一个“悲剧英雄”,产生了不可推卸的社会负面教育作用。11月19日,在僵持24小时之后,陈进兴终于在当晚7:54释放所有人质,向警方缴械投案。
1998年1月22日,陈进兴被判死刑。1999年10月6日晚9时40分,白晓燕案近两年半后,陈进兴被枪决,多家电视台进行了现场转播。
媒体在白案初期的表现产生的不良后果与社会影响
白晓燕案件从发生之后直到最后凶犯落网,新闻媒体始终无处不在,见缝插针。在慨叹媒体从业人员敬业的同时,也不得不指出,在案件过程中部分新闻媒体起到了很大的负面作用。
1、部分媒体抢先报道致使案件提前曝光
大多数媒体在案发当日就获知了这个事件,但在警方正式公布案情之前,他们还能秉持只采访,不报道的原则。但仍有少数媒体不顾人质安全和新闻道德,在警方公布案情之前抢先报道绑架案件的发生。
白晓燕被绑架的第二天,就有《大成报》及《中华日报》抢先刊出新闻,其后又有一家报道内部新闻的《第一手报道》周刊做了详细的报道。有人因此责怪新闻媒体不顾人质安全,甚至把白晓燕的遇害也归咎于两报一刊。除了上述传统新闻媒体之外,早在4月16日当天就有人把相关的消息在网上传播,并有多位网友讨论这个消息,标题是“真的有这回事吗?”。后来又有人把言论转贴到其他网站的论坛上。网友的这些言论同样会给警方或当事人带来困扰。
2、新闻媒体贴身采访,不顾当事人尊严,妨碍警方办案
为了获得资料,从白晓燕被绑票的当天起,各新闻媒体即守在白冰冰的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