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心理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众心理学
端正心态
王宏伟
古时有一位国王,梦见山倒了,水枯了,花也谢了,便叫王后给他解梦。

王后说:“大势不好。

山倒了指江山要倒;水枯了指民众离心,君是舟,民是水,水枯了,舟也不能行了;花谢了指好景不长了。

”国王惊出一身冷汗,从此患病,且愈来愈重。

一位大臣要参见国王,国王在病榻上说出他的心事,哪知大臣一听,大笑说:“太好了,山倒了指从此天下太平;水枯指真龙现身,国王,你是真龙天子;花谢了,花谢见果子呀!”国王全身轻松,很快痊愈。

有这样一个老太太,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染布的,二儿子是卖伞的,她整天为两个儿子发愁。

天一下雨,她就会为大儿子发愁,因为不能晒布了;天一放晴,她就会为二儿子发愁,因为不下雨二儿子的伞就卖不出去。

老太太总是愁眉紧锁,没有一天开心的日子,弄得疾病缠身,骨瘦如柴。

一位哲学家告诉她,为什么不反过来想呢?天一下雨,你就为二儿子高兴,因为他可以卖命了;天一放晴,你就为大儿子高兴,因为他可以晒布了。

在哲学家的开导下,老太太以后天天都是乐呵呵的,身体自然健康起来了。

看来,事物都有其两面性,问题就在于当事者怎样去对待它们。

强者对待事物,不看消极的一面,只取积极的一面。

如果摔了一跤,把手摔出血了,他会想:多亏没把胳膊摔断;如果遭了车祸,撞折了一条腿,他会想: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强者把每一天都当做新生命的诞生而充满希望,尽管这一天有许多麻烦事等着他;强者又把每一天都当做生命的最后一天,倍加珍惜。

美国潜能成功学家罗宾说:“面对人生逆境或困境时所持的信念,远比任何事都来得重要。

”这是因为,积极的信念和消极的信念直接影响创业者的成败。

美国成功学学者拿破仑·希尔关于心态的意义说过这样一段话:“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却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和失败。


是的,一个人面对失败所持的心态往往决定他一生的命运。

积极的心态有助于人们克服困难,使人看到希望,保持进取的旺盛斗志。

消极心态使人沮丧、失望,对生活和人生充满了抱怨,自我封闭,限制和扼杀自己的潜能。

积极的心态创造人生,消极的心态消耗人生。

积极的心态是成功的起点,是生命的阳光和雨露,让人的心灵成为一只翱翔的雄鹰。

消极的心态是失败的源泉,是生命的慢性杀手,使人受制于自我设置的某种阴影。

选择了积极的心态,就等于选择了成功的希望;选择消极的心态,就注定要走人失败的沼泽。

如果你想成功,想把美梦变成现实,就必须摒弃这种扼杀你的潜能、摧毁你希望的消极心态。

美国宾州大学的塞利格曼教授曾对人类的消极心态作过深人的研究,他指出了三种特别模式的心态会造成人们的无力感,最终毁其一生。

(1)永远长存。

即把短暂的困难看作永远挥之不去的怪物,这是在时间上把困难无限延长,从而使自己束缚于消极的心态不能自拔。

(2)无所不在。

即因为某方面的失败,从而相信在其它方面的也会失败。

这是在空间方面把困难无限扩大,从而使自己笼罩在失败的阴影里看不到光明。

(3)问题在我。

即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一味地打击自己,使自己无法振作。

这里的“问题在我”,不是勇于承担责任的代名词,而是在能力方面一味地贬损自己,削弱自己的斗志。

朋友,你有过这样的情形吗?如果有,请尽快从消极心态的阴影里解脱出来。

记住德国人爱说的一句话吧:“即使世界明天毁灭,我也要在今天种下我的葡萄树。


2004-06-30 《成功学》,海南出版社,2000年第1版
解析人际关系中的小病态
孟怀东
心理状态不佳,会形成某些隔膜和屏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交朋结友和适应社会。

因此,要努力克服以下种种人际交往中的病态心理。

怯懦心理:主要见于涉世不深,阅历较浅,性格内向,不善辞令者。

怯懦心理会阻碍自己计划与设想的实现,是束缚思想行为的绳索,理应断之,弃之。

自卑心理:缺乏应有的自信心,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有自卑感的人,办事无胆量,习惯于随声附和,没有主见。

久而久之,这种心态能逐渐磨损人的胆识、魄力和独特个性。

逆反心理:有些人总爱与别人抬杠,以此表明自己的标新立异。

逆反心理容易模糊是非曲直的严格界限,常使人产生反感和厌恶。

猜疑心理:有猜忌心理的人,往往爱用不信任的眼光去审视对方和看待外界事物,猜忌成癖的人,往往捕风捉影,节外生枝,说三道四,挑起事端,其结果只能是自寻烦恼,害人也害己。

排他心理: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思维方式等,需要不断地更新,否则就会失去活力。

排他心理恰好忽视了这一点,它表现为抱残守缺,拒绝拓展思维,促使人们只在自我封闭的狭小空间内兜圈子。

作戏心理:有的人把交朋友当作是逢场作戏,故朝秦暮楚,见异思迁,喜欢吹牛。

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只是在做表面文章,故常常得不到真正的友谊和朋友。

冷漠心理:有些人对与自己无关的人和事一概冷漠对待,甚至错误地认为言语尖刻、态度孤傲、高视阔步,就是自己的“个性”,致使别人不敢接近自己,从而失去了更多的朋友。

贪财心理:有的人认为交朋友的目的就是为了“互相利用”,因此他们只结交对自己有用、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人,而且常常是“过河拆桥”。

这种人际交往中的占便宜心理,会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损害。

2004-06-30 《上海大众卫生报》,2002年5月10日
越见面越喜欢的原因
Tomasli
初次接触某人或某物时,我们不会有什么感情,但反复见上几次后就会不知不觉地喜欢上他(它),这种事时有发生。

其现象被称为单纯接触原理。

美国心理学家扎伊翁斯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个原理。

他从大学的毕业相册中抽取了10张照片给被测者看,依次调查了一下他们对每个照片人物的好感程度。

但是,在这10张照片中,有两张展示了1次,有两张展示了两次,有两张展示了5次,有两张展示了10次,还有两张展示了25次。

实验结果告诉我们,展示次数越多的照片人物越能得到被测者的好感。

人们对于反复展示的东西抱有好感的原理也可以套用在汉字或非表意文字上,这一点已经得到证实。

但事实上并不是见面越多就越有把握喜欢上对方。

单纯接触原理的成立仅限于第一印象是肯定或中立的时候。

实验结果证明,如果最初就抱着否定印象的话,那么见面越多就越厌恶。

这就是说,能否与一个人亲密相交的关键取决于对方对你的第一印象。

2004-06-30 清华BBS
四种心理疏导法
一、深入疏导法
即用说理的方法引导女性从情绪化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对自己的认知行为进行理性的思考。

有一位结婚20年的女性,自己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当得知丈夫有了外遇时特别愤怒和伤心。

咨询员帮助她从情绪化的状态中走出来,引导她从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做一个温柔的妻子方面进行理性思考。

她重温恋爱时的美好时光,多与丈夫沟通,改变了过去凭主观感受办事的做法,渐渐恢复了与丈夫的感情。

二、思路拓展法
即帮助来访者从原来的思维中跳出来,给她们一个全新的思路,引导她们换一个视角看问题。

有一位60岁的老年妇女,丈夫经常与一些年轻的女性厮混在一起,无论她怎么做工作,老伴仍不改,为此夫妻经常吵架。

咨询员为她提供了新的思维方法:“您别围着丈夫转,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过一种自我感觉比较愉快的晚年生活。

”这个建议打开了来访者的思路,从此老妇人能客观地正视现实了,打打拳,学学书法,找回了快乐。

三、精神激励法
在接待的过程中,有一些来访者认知的问题解决了,但往往不能付诸行动,因为她们缺乏足够的勇气。

咨询员就从正面给予鼓励和支持,激励来访者看到自身的优势,树立起自我发展的信心。

年仅23岁的小陈从商业职校毕业后进了不夜城商场工作,仅上班一年,就成了下岗大军中的一员,没有学历、没有职称、没有技术,使她在劳务市场上屡屡碰壁。

面对失败,她干脆和邻居老妈妈在麻将桌上打发日子。

咨询员亲自上门与她谈心,真情实意的服务拨动了小陈的心灵,她开始正视自己的能力。

现在小陈在工作之余如饥似渴地学习,经过努力,终于捧回了计算机初级、办公室自动化等结业证书。

她由衷地说,谢谢咨询员阿姨,为她找回了生存的勇气,引导她走上了积极进取的道路。

四、法律援助法
即把握住问题的焦点或实质,引导来访者用法律维护权益,恢复心理平衡。

杨女士在某菜场禽蛋柜工作,管她的大组长常对她进行性骚扰,杨女士惧于淫威,一直敢怒不敢言。

有一天,大组长又上前调戏她,杨女士一怒之下,端起一筐鸡蛋向他倒去,人没打着,一筐鸡蛋却打得粉碎。

大组长恶人先告状,杨女士扣了奖金赔了蛋,还受到记大过处分。

杨女士一肚苦水无处诉,只想杀死对方后自己自杀,了却一生,但她又放不下家庭。

杨女士带着疑惑走进了心理健康服务中心,还未坐稳,便声泪俱下地诉说了自己的遭遇。

咨询员一方面安慰,一方面指导她投诉的方法,鼓励她与歹徒作斗争。

不久,上级部门根据杨女士的投诉,经调查核实,对大组长作出了开除处理,杨女士终于用法律武器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2004-07-01 《解放日报》,2002年4月12日
“冒险家”的心理素质
张洪军
“冒险运动”又称高度危险性运动。

这些年,冒险运动的情景越来越多地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或影视屏幕中。

冒险运动的种类很多,比如,赛车、跳伞、攀岩、登山、悬崖滑雪、斗牛、航海、洞穴探险等,都有着极大的危险性。

尽管这些运动项目使许多人终身伤残甚至失去了生命(如每年死于跳伞运动者平均达30人以上,而近期北京大学的一些学生登山则踏上了不归路),但总是前赴后继,吸引着众多的爱好者。

为何有这么多人热衷于冒险运动呢?
西方心理学家已对“冒险家”们进行了半个世纪的研究,最初的看法是贬义的,认为他们大多是一些有心理障碍的人。

但此论多为想当然,是一种“纸上谈兵”。

稍后,美国的奥柯尔维、霍姆斯、法利等心理学家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纠正了上述观点。

奥柯尔维于1973年通过直接对话与表格调查的方式对293名冒险运动者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这些“冒险家”不仅没有心理障碍,而且大多心理素质极高。

比如,他们在定向方面有极高的能力,有着强烈的外倾性格特征,抽象思维能力高于平均指数,思维缜密,智商较高,等等。

他观察到,他们都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在从事冒险运动时,并不是漫不经心或轻率、鲁莽,而是完全了解自己的身体素质和所使用的设施,而且将天气以及其他可能发生的变化、应采取的应变措施等都考虑周到,力争在运动中万无一失。

另一位心理学家霍姆斯曾是一名跳伞运动员,他跳伞的次数不下3400次。

他认为,跳伞运动员是绝对不会忽视他们所估计的危险的。

他的调查也证实了奥柯维尔的论断──他调查的高危运动者中有79.1%接受过高等教育,智力高于社会平均水平。

在麦迪逊大学任职的法利教授认为,喜欢冒险运动的人大部分具有“T类型个性特征”,这种类型
的人喜欢寻求刺激(如恐怖、激动和兴奋的感觉等)。

他说,这种类型的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具备良好的T类型个性特征的人,他们采取积极的、健康的和有节制的方法参加冒险运动,包括许多冒险家、科学家和艺术家。

另一类具有不良T类型个性特征的人则往往采取犯罪、暴力、吸毒、酗酒、超速行车等消极方式来寻求刺激,以转移自己的思想,淡化或暂时忘掉现实生活中的困境对自己造成的精神压力,这实际上是一种心理逃避。

法利还将寻求刺激的方式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属于心理范畴的寻求刺激,往往通过观看图片、惊险影视镜头和阅读惊险小说来满足;二是心理和身体范畴的寻求刺激,通过参加各种冒险运动来满足。

心理学家认为,冒险运动所体现出来的拼搏进取精神为人类进步与创造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所需要。

2004-07-01 《中国医药报》,2002年12月8日
潮湿的心”不妨“晒晒太阳”
刘玉莲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城乡精神病患病率已达1.24%,而与大多数人相关的形形色色的心理障碍更令人担忧,特别是青少年这一弱势群体尤为严重。

只有关注真实的生活,才能从观察和剖析中寻求一点理性思考──减少心理障碍。

1.“潮湿的心”,不妨“晒太阳”:步入世纪末,回望百年,如此灿烂文明派生下的现代生活却又对自己的精神世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中谁都可能出现“挫折感”、“无助感”、“不幸感”或“绝望感”,这必须正确面对,通过自身和外部的力量加以化解,或是干脆把“潮湿的心”放到阳光下“晒”个痛快。

心理健康者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接受”,接受自我,接受他人,接受现实生活,看轻了这些问题。

2.“孤僻的心”,需要“绿色通道”: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反过来也可以说,一个人也是别人──亲友、同事、同学生存环境的组成部分。

任何一个人都离不开我们这个真实的环境,少不了与人和事打交道,因而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压力,也就有了各色心态,有健康的,不健康的,亚健康的……Z今年26岁,20岁时因胸部发育不良做过隆胸手术。

两年后出现月经不调,她感到惶恐不安,认为是手术后遗症。

后来,她从报上看到“隆胸手术会引发红斑狼疮”的报道后,情绪再度紧张。

于是,Z于1997年又做了清除隆胸物的手术。

胸脯恢复平胸状态后,Z自卑的情绪有增无减,陷入了极度的矛盾之中。

值得庆幸的是Z有一位心理健康的男朋友,他主动陪Z到医院寻求心理治疗。

医生一方面向Z讲述有关科学知识,消除其认识上的误区,一方面借助男友对Z真诚的爱心,有步骤地展开三方对话,让她从心底里感受到爱比偏见更有力量。

爱,为Z姑娘营造了一方自信的天空。

3.“稚嫩的心”,需要“综合营养”:说到心理健康,人们最关心的就是青少年这个庞大的群体。

有20%左右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这根大棒的指挥下,孩子们来自学习的
压力太重了,老师们也可谓太累了。

只有少数学生在获得高分时才有那“开心一刻”,更多的学生在漫长的学习中得到的是消极的体验。

现在学校的德育课主要围绕应试教育,而在家庭内,许多家长采取的是一种保护式的教育,即孩子只管学习,其他的一切由父母承包。

其实孩子的成长不仅有知识的成长,还有心理成长,而心理的成长必须是在解决自己面临问题的过程中完成的。

家长保护式的教育,某种意义上是剥夺了孩子心理成长的权利。

但愿,那些好心的父母更多地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再凭“良好的愿望”种出这样的“苦果”。

2004-07-01 新华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