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案例管理小故事: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附案例分析)
![鲶鱼效应(附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8354cc1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ad.png)
鲶鱼效应什么是鲶鱼效应挪威人爱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挪威人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如果能让他活着抵港,卖价就会比死鱼高好几倍。
但是,由于沙丁鱼生性懒惰,不爱运动,返航的路途又很长,因此捕捞到的沙丁鱼往往一回到码头就死了,即使有些活的,也是奄奄一息。
只有一位渔民的沙丁鱼总是活的,而且很生猛,所以他赚的钱也比别人的多。
该渔民严守成功秘密,直到他死后,人们才打开他的鱼槽,发现只不过是多了一条鲶鱼。
原来鲶鱼以鱼为主要食物,装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就会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已分子后,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活着回到港口。
这就是所谓的“鲶鱼效应”。
运用这一效应,通过个体的“中途介入”,对群体起到竞争作用,它符合人才管理的运行机制。
目前,一些机关单位实行的公开招考和竞争上岗,就是很好的典型。
这种方法能够使人产生危机感从而更好地工作。
同样的,大部分失败的公司,事先都有一些征兆显示已经出了问题,然而即使有少数管理者已略微察觉这些现象,也不太留意。
如:企业的气氛沉闷,缺乏压力,管理层安闲舒适,员工充满惰性,一些真正具有能力和潜力的人员则得不到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他们或者离开公司,或者被无谓地浪费掉,企业慢慢地失去生机。
[编辑]鲶鱼效应的表现“鲶鱼效应”是企业领导层激发员工活力的有效措施之一。
它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企业要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把那些富有朝气、思维敏捷的年轻生力军引入职工队伍中甚至管理层,给那些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懒惰员工和官僚带来竞争压力,才能唤起“沙丁鱼”们的生存意识和竞争求胜之心。
二是要不断地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管理观念,这样才能使企业在市场大潮中搏击风浪,增强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
[编辑]鲶鱼效应的利与弊[1]西班牙人爱吃沙丁鱼,但沙丁鱼非常娇贵,极不适应离开大海后的环境。
当渔民们把刚捕捞上来的沙丁鱼放入鱼槽运回码头后,用不了多久沙丁鱼就会死去。
而死掉的沙丁鱼味道不好销量也差,倘若抵港时沙丁鱼还存活着,鱼的卖价就要比死鱼高出若干倍。
鲶鱼效应的启示与例子:利用鲶鱼,激活队伍
![鲶鱼效应的启示与例子:利用鲶鱼,激活队伍](https://img.taocdn.com/s3/m/8c2596de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a4.png)
鲶鱼效应的启示与例子:利用鲶鱼,激活队伍鲶鱼效应的启示鲶鱼效应指的是,从外界引入竞争,就能使组织内部保持良好的活力。
鲶鱼效应来源于这样一个故事:挪威人喜爱吃沙丁鱼,不少渔民以捕捞沙丁鱼为生。
由于只有活沙丁鱼才鲜嫩可口,因此活鱼的价格比死鱼高得多。
渔民想方设法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
但是由于沙丁鱼天性不喜活动,大都在途中窒息死亡。
有一次,一位渔民无意中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鲶鱼,当他回到港口时,发觉船上的沙丁鱼还在活蹦乱跳。
原来,鲶鱼生性活泼,进入鱼槽后,便不住游动。
沙丁鱼见了鲶鱼非常紧急,四处躲避,加速游动。
这样,沙丁鱼便欢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
渔夫的这种做法,后来被管理者们总结为“鲶鱼效应”,并将其作为一种竞争机制,引入到管理当中。
鲶鱼效应对“渔夫”来说,是一种激励手段。
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要实现对公司的良好管理,同样需要引入“鲶鱼”,来转变企业在稳定进展一段后,消失一潭死水的状况。
假如一个组织内部缺乏活力,工作效率低下,那么管理者不妨引入一些“鲶鱼”,让“沙丁鱼”们都动起来。
“鲶鱼效应”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有效运用,会给管理者带来出乎意料的结果。
在管理中运用“鲶鱼效应”,详细来说,是当一个组织内部缺乏进取心和工作效率低下的状况下,在内部挖掘或从外部引入一些“鲶鱼”。
通过他们的到来,带动和刺激其他人员的乐观性和主动性,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竞争氛围。
当一个组织的工作达到较稳定的状态时,也就意味着员工工作乐观性的降低,这样的话,工作效率会大大降低,运用“鲶鱼效应”将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鲶鱼效应的例子本田汽车公司的总裁本田宗一郎就曾遇到这样的问题:由于公司渐渐稳定下来,于是消失很多东游西荡、人浮于事的员工,影响企业进展。
可是把他们全开除也不妥当,这样会受到工会方面的指责,企业也会因此而蒙受损失。
正值本田为此苦恼时,他的得力助手、副总裁宫泽给他讲了沙丁鱼的故事。
本田听完故事后,豁然开朗。
宫泽说:“其实人也一样,一个公司假如人员长期固定不变,就会缺乏新奇感和活力,员工很简单产生惰性,只有外有压力,内有竞争,员工才会产生紧迫感,才能激发进取心,企业才会有活力。
鲶鱼效应的案例
![鲶鱼效应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c76c656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38.png)
鲶鱼效应是指通过引入外部竞争来激活群体内部的活力。
以下是一些鲶鱼效应的案例:
1. 领导艺术中的运用:在组织或团队中,领导者可能会故意引入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新成员或者采用新的管理策略,以激发团队成员之间的竞争,从而提高团队的整体表现和创造力。
2. 本田公司的企业管理:本田公司在企业管理中运用了鲶鱼效应,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激励员工之间的相互竞争,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3. 管理中的员工激励: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管理者可能会通过设立奖励制度、晋升机会或者其他形式的激励机制,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这种做法也可以看作是鲶鱼效应的一种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鲶鱼效应的核心在于通过引入外部的竞争因素,刺激群体内部的积极性和活力。
这种效应在心理学上也有类似的现象,被称为社会促进效应,即个体在有他人在场或群体性活动时,做事效率会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鲶鱼效应的应用可以帮助打破团队的沉闷状态,激发成员的潜力,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如过度竞争可能导致团队内部的矛盾和压力增加。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谨慎考虑如何平衡竞争与合作,确保团队的健康发展。
“鲶鱼效应”对学校管理的启示4页word
![“鲶鱼效应”对学校管理的启示4页word](https://img.taocdn.com/s3/m/3ad4bff3b0717fd5360cdc78.png)
“鲶鱼效应”对学校管理的启示“鲶鱼效应”源自一个渔夫捕鱼的故事,故事说: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
市场上活沙丁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出许多。
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地想方设法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港口。
可是经过种种努力,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
只有一条渔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海港。
船长严格保守着秘密。
直到船长去世,谜底才被揭开。
原来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
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四处游动。
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前进。
这样一来,一条条沙丁鱼欢蹦乱跳地回到港口。
这种有趣的现象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
这种效应原理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
当然,这种原理也适用于学校管理,对学校中“鲶鱼”型教师的启用、危机与竞争机制的建立、领导艺术的变革等都是这种原理所带来的启示。
学校管理者应打破贯有的管理思维对一个学校而言,守旧、简单、粗放的管理是相当危险的,不仅会带来学校管理流程的混乱,更会导致教育目标与管理系统的脱节。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它也意味着管理创造性和开拓性的缺失,意味着学校内部活力和竞争力的无形消退,其最终结果是像渔船上沙丁鱼一样,因窒息而死。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形势下,学校管理面临着诸多变数和挑战,有来自教育资源的、有来自社会压力的、也有来自学生家长的,学校要想保持持久的生命力,首要的就是打破传统管理思维,重思索、重拓展、重创新,更要敏锐地意识到环境系统中的某个因素带来的多方面影响,特别要像那位船长一样,果断转变思路,采取逆向思维,彻底打破固有的安定局面,激活全局。
推而广之,学校管理者要彻底放弃只用“沙丁鱼”型教师而追求学校稳定的模式,敢于去启用“鲶鱼”型教师,并靠之调动学校所有人员特别是“沙丁鱼”型教师的积极性,进而逐步提高学校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学校管理者应合理营造学校工作中的危机众所周知,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危机和竞争中蕴含着机遇。
鲶鱼效应的经典案例
![鲶鱼效应的经典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c2bf461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08.png)
鲶鱼效应的经典案例
鲶鱼效应(Bullwhip Effect)是指一种在群体中造成负面影响的现象,其原理是当一个新成员进入一个原本已有的队伍或组织中时,会使得老成员感到威胁并试图将其赶走,以便让新成员无法融入或成为威胁。
这种现象常常发生在需要竞争和合作的组织中,例如学校、军队和企业等。
以下是一个例子,说明鲶鱼效应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在一家公司中,有一位新的经理被提拔为高级经理。
这位经理非常努力地想要融入团队,但是他总是试图表现出自己的聪明和独立,这让老成员感到威胁,他们试图将他赶走。
然而,这位新的经理并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目标和追求,他试图通过不断努力和表现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这种努力和表现最终使得其他老成员认识到他的价值,他开始与这位新的经理合作,并帮助他更好地融入团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鲶鱼效应可以在团队中发挥重要作用。
当一个新成员试图融入团队时,老成员可能会感到威胁并试图将其赶走。
但是,如果新成员能够展现出自己的价值和追求,那么他最终可能会赢得老成员的信任和尊重,并更好地融入团队。
这也提醒我们,在团队中应该鼓励创新和竞争,而不是试图压制新思想。
鲶鱼效应的5个例子
![鲶鱼效应的5个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4c4c2a92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ce.png)
鲶鱼效应的5个例子
鲇鱼效应是指一个人看到别人做某件事情后,也会模仿去做类似的事情。
以下是几个简单易懂的小例子:
1.小明看到妈妈每天都会读书,他也开始模仿妈妈,每天都要
抽出时间来读一本自己喜欢的故事书。
2.在幼儿园里,小朋友们看到老师每天都会帮助别人整理玩具,
他们也学着老师的样子,主动帮助收拾玩具,把教室保持整洁。
3.小红在家里看到爸爸妈妈经常锻炼身体,于是她也开始模仿
他们,在家里练习简单的体操动作,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4.弟弟看到哥哥很喜欢画画,于是也跃跃欲试,拿起彩笔纸张,
开始模仿哥哥画出属于自己的小画作。
5.小雪看到妈妈每天都会认真地做家务,她也渐渐学会了扶着
椅子,擦擦桌子,尝试帮忙做一些家务活,学会了勤劳和爱护家园。
6.小明看到自己的朋友们都在参加志愿者活动,他也受到了鼓
舞,决定加入他们一起为社区做贡献,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7.在学校里,小朋友们看到老师经常鼓励同学们互相帮助,团
结友爱,于是他们也开始互相帮助,关心彼此,共同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这些例子清楚地展示了鲇鱼效应的影响,即身边的良好行为和积
极表现会激发他人的模仿和学习,传播正能量,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这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成为他人学习的榜样,共同营造美好的社会环境。
案例:管理你的鲶鱼
![案例:管理你的鲶鱼](https://img.taocdn.com/s3/m/887124f95ef7ba0d4a733bfc.png)
案例:管理你的鲶鱼--明阳天下拓展培训在管理领域,利用“鲶鱼效应”,即利用群体和组织中的“鲶鱼”,刺激其他成员(沙丁鱼),从而增进和保持团队和组织的活力,似乎已经是常识。
如,羊群中引入狼,才利于促进羊的品质和生存能力的改进;再如,国际企业的进入虽抢占了中国企业的市场,对其生存产生了威胁,但随着与狼共舞,中国企业也在与高手较量中不断成长和成熟等等。
没有人怀疑“鲶鱼”的积极作用,但如何控制“鲶鱼”的消极作用,则未受到大家充分的关注。
某国际企业的CEO正在办公,高管A与其下属的一位主管B面带不悦突然而至,这种没有约定的“闯入”预示着某种特殊情况的发生。
B因一份合同手续不全与高管A发生争执,A认为B作为下属已怀疑自己解决该问题的能力,因此决定找CEO作为相对独立且有权威者仲裁,以求平息争执。
在CEO面前,作为下属的B依旧对高管A 咄逼追问和求证。
CEO发现A的工作中确实有很值得改进的地方,于是在肯定了大家都是为了工作后,对不当之处和B的行为进行了指正,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A和B回到自己的办公室进行了数小时的长谈,随后高管A给CEO发了一封很长的邮件,对下属B的动机和能力进行了充分肯定,并且建议给下属B增加新的责任并加以提升,说是利用“鲶鱼效应”改进工作,而对B的不当行为鲜有指责。
CEO颇为迷惑:B作为下属居然会用如此激烈的行为当着自己的面“训斥”自己的上司A?A不但没有太多指责,而且还要对B进行提拔利用?是A大度、以工作为重,还是B真有大本事?难道A有什么把柄在B手中?B真的不可取代,以致其有资本向自己的上司A 如此叫板?CEO发现,B平日不苟言笑,与同事有距离感,其行为方式确有与人格格不入的“鲶鱼”特点,但能耐并非大到可以如此趾高气扬的程度。
进一步了解后,得知B乃是公司的元老级人物,有不少员工认为他与A走得较近,且互为异性;还有不少人极不喜欢B的行为和工作方式,认为无法与其合作;B的手下很惧怕B,但当越级抱怨时,总被A推回到B的手中,久而久之,B的下属对B敢怒不敢言。
管理学中的鲶鱼效应
![管理学中的鲶鱼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b9e47068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5e.png)
管理学中的鲶鱼效应鲶鱼效应是⼀个著名的效应,来源于挪威渔夫运鱼的故事。
挪威⼈喜欢吃活的沙丁鱼,渔民总是想⽅设法的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可是虽然经过种种努⼒,绝⼤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窒息⽽死亡。
但却有⼀个渔夫总能让⼤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他的诀窍是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放进了⼀条以鱼为主要⾷物的鲶鱼。
鲶鱼进⼊鱼槽后,由于环境陌⽣,便四处游动。
沙丁鱼见了鲶鱼⼗分紧张,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
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解了,⼤部分沙丁鱼都可以活下来。
⽤管理学⽅法分析效应中出现的三个对象:“渔夫”是其中的管理者,他的管理诀窍在于激励⼿段的应⽤,鲶鱼正是他利⽤的对象。
“鲶鱼”是群体中的独特个体,他们要么是充满⽬的性、动⼒和激情的内驱奋⽃者,要么是与群体有显著差异的“异类分⼦”,不管是哪类,他们所追求的都是⾃我的实现。
“沙丁鱼”则是活在安逸中、缺乏忧患意识的多数群体。
于是“渔夫——鲶鱼——沙丁鱼”的管理链就形成,这就是鲶鱼效应管理法。
鲶鱼效应管理法应⽤⼗分普遍,不管是在⽣活中,还是在企业管理中,都被⼴泛应⽤。
在企业管理中,⼀个最明显的鲶鱼管理就是“换⾎”。
对于⼀个组织、团体⽽⾔,如果其中的⼈员长期呆在原岗位,那么,成员就会变得懒散,⼯作安逸,没有忧患意识,也缺乏⼯作激情,这是由于⼈的本性所确定的,即“⽣于忧患死于安乐”。
于是,管理者通过剔除部分不合格的员⼯,并加⼊新员⼯,来重新活跃这个团体。
这些新员⼯就是“鲶鱼”,他们或初到咋来,⼯作陌⽣需要不断请求其他⽼员⼯帮助,或充满激情⽃志,术业专攻,带动⽼员⼯。
总⽽⾔之,“鲶鱼”的加⼊激起了波澜,去除了部分懒散安逸的氛围,将团队重置于忧患之中。
从⽽团队绩效⼤⼤提升。
在⽣活中,就⽐如学校中。
每次学院或者其他⼩领导换⼈都会引起⼀番波澜,这是更⾼层的领导在引进“⼤鲶鱼”。
中层领导⼀换,所谓“新官上任三把⽕”,他们会提出很多⾃⼰的理念和⽅式,下层领导必须遵从这种模式,于是忧患意识增加,⼯作⼲劲⼗⾜。
“鲶鱼效应”对学校管理的启示
![“鲶鱼效应”对学校管理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cf45be7fd1f34693dbef3e85.png)
鲶鱼效应”对学校管理的启示“鲶鱼效应”对学校管理的启示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
市场上活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
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
可是虽然经过种种努力,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
但却有一条渔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
船长严格保守着秘密。
直到船长去世,谜底才揭开。
原来是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沙丁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
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四处游动。
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
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一条条沙丁鱼便欢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
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作为管理学上的经典案例,历来被管理者推崇,也是消除企业员工思想惰性,激发人才活力的重要策略。
对于中小学校而言,“鲶鱼效应”同样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当前,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严重,工作激情不足,上进努力不够,已经成为困扰学校发展的重要难题。
学校的人力资源要想得到有效地利用,充分地挖掘,就需要一条活跃的“鲶鱼” 搅动。
那么,这条搅动学校全局的“鲶鱼”到底在何处?管理者如何用好这条“鲶鱼”以激活学校的池塘,产生连锁反应,提升学校管理的质量与效益呢?笔者认为,管理者要把握以下三个方面:一、管理者本身应当具有不断上进的“鲶鱼品质”。
俗话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个好学校。
”这句话已经被无数次的事实所验证。
一所原本平平常常的学校,换了一位好校长,从学校的外部环境,到师生的精神面貌,短时间内就能得到急剧的转变。
原因何在?就在于校长的工作作风,校长的思想观念,校长的行为方式,校长无形中充当了“鲶鱼”的角色,对全校教职员工产生了积极向上的引领。
因而,不断上进的“鲶鱼品质”应当成为校长必备的素质。
这种素质主要表现在校长对于学校现状的不满,以及突破与发展的强烈愿望上。
学校的发展总是持续向前的,只有更好,而绝没有最好。
因此校长只因具有成绩而骄傲自满,止步不前,没有了更高的追求,没有了进取的目标,那么学校只能停留在一个自我满足的封闭状态之下。
鲶鱼效应案例
![鲶鱼效应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d400fbbb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99.png)
鲶鱼效应案例鲶鱼效应,又称鲶鱼效应,是指某些现象会在一定条件下出现,但一旦被过度关注或干预,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这个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K·马顿提出的,他通过对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的研究,发现了这一现象。
鲶鱼效应在各个领域都有体现,包括经济、教育、医疗等。
下面将通过几个案例来具体介绍鲶鱼效应的表现和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个经济领域的案例。
在某个城市,政府为了刺激消费,决定对购买家电产品的消费者进行补贴。
结果,这一政策导致了家电产品销售的猛增,但随之而来的是市场上其他商品的销售量下降。
这是因为消费者将更多的资金用于购买家电产品,而减少了对其他商品的消费,最终导致了市场的失衡。
其次,教育领域也存在鲶鱼效应。
在一些地区,为了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政府会对学校的教学成绩进行评比,并给予奖励。
然而,这种做法却导致了一些学校为了追求好成绩而采取了一些不正当手段,比如篡改成绩、教师辅导学生等,最终导致了教育质量的下降和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加。
另外,医疗领域也不例外。
在一些地区,为了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政府会对医院的各项指标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给予奖励或处罚。
然而,这种做法却导致了医护人员为了追求好的考核结果而忽视了患者的实际需求,甚至出现了一些不当的医疗行为,最终损害了患者的利益。
总的来说,鲶鱼效应在各个领域都有体现,它提醒我们在制定政策或者进行管理时,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的影响,避免盲目追求某一指标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问题。
只有在综合考虑的基础上,才能够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从而实现良性循环。
希望通过这些案例的介绍,能够让大家更加深入地理解鲶鱼效应,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注意和避免。
职场 鲶鱼效应 案例
![职场 鲶鱼效应 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e910abb6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ae.png)
职场“鲶鱼效应”案例一、案例一:公司的新任部门经理某大型跨国公司的一个部门长期以来业绩平平,员工士气低落。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公司高层决定引入“鲶鱼型人才”来刺激该部门。
新任部门经理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出色的人际交往能力,他/她加入后立即着手进行一系列改革,包括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团队效率、加强员工激励等。
在新经理的带领下,该部门逐渐恢复了活力,员工们的工作热情高涨,业绩有了显著提升。
二、案例二:新员工的加入促使老员工提高效率某科技公司为扩大业务规模,招聘了一批优秀的新员工。
这些新员工的到来对原有员工产生了压力和动力。
为了在新员工面前展示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老员工们开始主动加班、提高工作效率,甚至主动学习新技能。
这种竞争和合作并存的状态促使整个团队不断进步,公司的业务量也得到了快速增长。
三、案例三:公司引入外部专家激发内部创新某创业公司为了加快产品研发速度,引入了几位行业内的专家作为技术顾问。
这些专家的到来给公司内部的技术团队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挑战。
在专家的指导下,技术团队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和技术,突破了多个技术瓶颈,最终成功推出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
四、案例四:公司通过组织变革激发员工活力某制造企业为了应对市场变化,进行了组织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公司重组了部门,优化了管理流程,并引入了更加灵活的工作机制。
这一系列的变革使员工们感受到了公司对创新的重视和激励,他们开始主动参与到公司的各项工作中,提出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和创新方案。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公司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都有了显著提升。
五、案例五:公司通过绩效考核激励员工成长某销售企业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业绩,推行了绩效考核制度。
该制度将员工的薪酬与个人业绩挂钩,同时设立了多个晋升通道和奖励机制。
这一制度的实施激发了员工的竞争意识和自我提升的动力,他们开始更加努力地工作,同时也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和学习新技能的机会。
在绩效考核的激励下,公司的销售业绩和员工满意度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管理学原理-案例管理小故事:鲶鱼效应
![管理学原理-案例管理小故事:鲶鱼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489b4336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a6.png)
管理学原理-案例管理小故事:鲶鱼效应align=left>故事一:“鲶鱼效应”:西班牙人爱吃沙丁鱼,但沙丁鱼非常娇贵,极不适应离开大海后的环境。
当渔民们把刚捕捞上来的沙丁鱼放入鱼槽运回码头后,用不了多久沙丁鱼就会死去。
而死掉的沙丁鱼味道不好销量也差,倘若抵港时沙丁鱼还存活着,鱼的卖价就要比死鱼高出若干倍。
为延长沙丁鱼的活命期,渔民想方设法让鱼活着到达港口。
后来渔民想出一个法子,将几条沙丁鱼的天敌鲶鱼放在运输容器里。
因为鲶鱼是食肉鱼,放进鱼槽后,鲶鱼便会四处游动寻找小鱼吃。
为了躲避天敌的吞食,沙丁鱼自然加速游动,从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如此一来,沙丁鱼就一条条活蹦乱跳地回到渔港。
color=#ed1c24>如果人员长期固定,就缺乏活力与新鲜感,容易产生惰性。
尤其是一些“所谓”的老员工,工作时间长了就容易厌倦、疲惰、倚老卖老,因此有必要找些外来的“鲶鱼”加入,制造一些紧张气氛。
当看见自己的位置多了些“职业杀手”时,便会有种紧迫感,知道该加快步伐了,否则就会被Kill掉。
这样一来,我们的队伍自然而然就生机勃勃了。
当压力存在时,为了更好地生存发展下去,除非不想干了,否则惧者必然会比其他人更用功,而越用功,跑得就越快。
color=#000000>故事二:蜘蛛修网align=left>一座破旧的寺庙里住着两只蜘蛛,一只在屋檐下,一只在佛龛上,一天寺庙的屋顶塌掉了,幸运的是还剩下四周的屋檐。
蜘蛛没有受伤,依然在各自的地盘上编织新的蛛网。
没过几天,佛龛上的蜘蛛发现自己的网总是被弄破,一只小鸟飞过,一阵微风刮起,都会让它忙活半天修补自己的网。
于是它就问屋檐下的蜘蛛,我们的丝没有区别,工作方法也没有改变,为什么我得网总是要破,而你的却没事?屋檐下的蜘蛛笑着说,难道你没发现屋顶已经没有了吗?color=#ed1c24>修网固然很重要,但网破的原因不解决,问题依然会重复发生。
故事三:“逃离高笼的袋鼠” 。
管理学定律鲶鱼效应ppt课件
![管理学定律鲶鱼效应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bd6728f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73.png)
“鲶鱼效应”的理论
变化
危机 动力
改变
“鲶鱼效应”的应用
鲶鱼
人
新员工 新领导
事
新制度 新思路
“鲶鱼效应”的应用
人
新员工
新领导
?
?
鲶鱼= 新员工
前提: 你是团队的管理者
问题: 老员工工作不积极 老员工工作没成绩
鲶鱼:
个体性格: 开朗 乐观 工作作风: 积极 主动 工作技能: 专业 高效 综合素养:适应性 抗压性
团队状态良好(没问题) 个别人员状态差无业绩
引进鲶鱼的数量 引进鲶鱼后对鲶鱼的管理 内部培养鲶鱼优先外部找
否
少 保护 标杆
“鲶鱼效应”的故事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所以渔民总是 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可是虽然经 过种种努力,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 但却有一条渔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船 长严格保守着秘密。直到船长去世,谜底才揭开。原来 是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鲶鱼。鲶鱼是 以小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 便四处游动。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四处躲避,加 速游动。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除少数 沙丁鱼被鲶鱼吃掉外,大部分沙丁鱼活着被带到了渔港。 你是企业所有者
问题: 组织整体低效懒散 组织整体业绩平平 组织未来令人堪忧
鲶鱼:
个体性格: 开朗 沉稳 工作作风: 强势 果敢
工作技能: 专业 高效 经验丰富 教练型
综合素养:决策力 创新力 适应性 抗压性
“鲶鱼效应”的应用
事 新制度 新思路 新策略
?
“鲶鱼效应”的注意事项
从故事中学习班级管理p
![从故事中学习班级管理p](https://img.taocdn.com/s3/m/7fcff64f52d380eb63946d06.png)
从故事中学习班级管理第一个故事:鲶鱼效应在北欧,沙丁鱼很受人们喜爱,于是渔民大量捕捞。
但令人头痛的是这种鱼极易死亡,而一旦死去,便卖不出好价钱。
虽然渔民们都千方百计想运活鱼回港,却只有一条渔船能每次载回活蹦乱跳的沙丁鱼。
这让同行十分羡慕,又百思不得其解。
其中的奥秘何在?说穿了其实很简单:在船舱里放进几条鲶鱼。
鲶鱼生性好动,横冲直撞,使原来静止不动的沙丁鱼不断游动,从而增强机体活力。
这种以鲶鱼来激发沙丁鱼活力的方式,被人们称之为“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对班级管理颇有启示意义。
许多班主任深感头痛的一个问题就是整个班级一潭死水或死水微澜,缺少生气和活力。
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就要善于发现“鲶鱼”,甚至要培养“鲶鱼”,让他们来刺激“沙丁鱼”,从而激活整个班级。
在一个班级中,各方面的“鲶鱼”都是有的,只要班主任注意引导,定能发挥积极作用。
天堂与地狱的差别有个人被允许到天堂和地狱去参观。
他首先来到地狱,看到一群人围坐在一张桌子边,桌子上摆满了鲜美的食物,但他们个个面呈饥色、骨瘦如柴,因为他们个个手里都拿着比自己手臂还长的叉子和匙子,怎么也无法用这么长的餐具把食物送到自己的嘴里。
而在天堂里,他看到的也是一群人围坐在一张桌子边,桌上也摆着同样鲜美的食物,他们个个手里也拿着比自己手臂还长的叉子和匙子,但他们个个面色红润、气色清爽,不同的是,他们并不是徒劳地想把食物送到自己嘴里,而是大家用长长的餐具相互喂食。
它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一个班级应该是一个和睦的整体,班主任必须做好协调工作,无论是学习、生活、集体活动,都要团结互助,学会分享,学会合作,要让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活动中逐渐形成团结合作,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的优良作风。
通过合作,使他们更好地认识自身的价值,促进情感交流、同学间的互爱和学生社交能力的提高。
蝴蝶效应在被称为统领21世纪科学理论的紊乱学中,有一条著名的原理——“蝴蝶效应”,它是这样描述的:南半球一只蝴蝶偶尔煽动一下翅膀所引起的微弱气流,数周后竟成了席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龙卷风。
沙丁鱼(鲇鱼)效应
![沙丁鱼(鲇鱼)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50411a6a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2a.png)
沙丁鱼(鲇鱼)效应鲶鱼效应,英文名称:catfish effect ,沙丁鱼不爱动,被捕上来不久就会死。
于是渔民将一条鲶鱼装进了装沙丁鱼的鱼舱,沙丁鱼要想躲过被吃的恶运,就必须在鱼槽内拼命不停地游动。
这就是管理学界有名的鲶鱼效应,用来比喻在企业中通过引进外来优秀人才,增加内部人才竞争程度,从而促进企业内部血液循环的良性发展,其实质是一种负激励,是激活员工队伍之奥秘。
,英文名称:catfish effect ,沙丁鱼不爱动,被捕上来不久就会死。
于是渔民将一条鲶鱼装进了装沙丁鱼的鱼舱,沙丁鱼要想躲过被吃的恶运,就必须在鱼槽内拼命不停地游动。
这就是管理学界有名的鲶鱼效应,用来比喻在企业中通过引进外来优秀人才,增加内部人才竞争程度,从而促进企业内部血液循环的良性发展,其实质是一种负激励,是激活员工队伍之奥秘。
沙丁鱼(鲇鱼)效应很久以前,挪威人从深海捕捞的沙丁鱼,总是还没到达岸边就已经口吐白沫,渔民们想了无数的办法,想让沙丁鱼活着上岸,但都失败了。
然而,有一个老船长的渔船总能带着活鱼上岸,他们带来的活鱼自然比死鱼的价格贵出好几倍,直到老船长去世,大家打开他的渔船的船仓,迷底才被揭开。
原来,他在船仓里放进了鲇鱼。
鲇鱼是沙丁鱼的天敌,当船仓里同时放有沙丁鱼和鲇鱼时,鲇鱼出于天性会不断地追逐沙丁鱼。
在鲇鱼的追逐下,沙丁鱼拼命游动,激发了其内部的活力,从而活了下来。
管理借鉴:在一个单位里,在一种体制下或在一个相对安逸的环境中,人们长期从事一种工作,或者长期从事一种简单、循环往复式的劳动,逐渐会养成一种惰性,得过且过,缺乏工作激情,缺少工作创新。
此时,如果改变原有体制或者从外部引入强劲的竞争对手,就可能会刺激起员工的危机意识,从而激活单位内部的活力。
鲶鱼效应实例
![鲶鱼效应实例](https://img.taocdn.com/s3/m/192c73f9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16.png)
未安装ado be b ridge cs3或安装已损坏。
请重新安装bri dge鲶鱼效应:C atfis h Eff ect由来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
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
可是虽然经过种种努力,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
但却有一条渔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
船长严格保守着秘密。
直到船长去世,谜底才揭开。
原来是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鲶鱼。
鲶鱼是以小鱼为主要食物的。
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四处游动。
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四处躲避,加速游动。
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除少数沙丁鱼被鲶鱼吃掉外,大部分沙丁鱼活着被带到了渔港。
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
日本的本田公司在利用“鲶鱼效应”方面就做得非常出色。
本田对欧美企业进行考察,发现许多企业的人员基本上由三种类型组成:一是不可缺少的干才,约占二成;二是以公司为家的勤劳人才,约占六成;三是终日东游西荡,拖企业后腿的蠢材,占二成。
而自己公司的人员中,缺乏进取心和敬业精神的人员也许还要多些。
那么如何使前两种人增多,使其更具有敬业精神,而使第三种人减少呢?其实,这些人也能完成工作,只是与公司的要求与发展相距远一些,如果全部淘汰,这显然是行不通的。
后来,本田先生受到鲶鱼故事的启发,决定进行人事方面的改革。
他首先从销售部入手,因为销售部经理的观念离公司的精神相距太远,而且他的守旧思想已经严重影响了他的下属。
必须找一条"鲶鱼"来,尽早打破销售部只会维持现状的沉闷气氛,否则公司的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本田先生终于把松和公司销售部副经理、年仅35岁的武太郎挖了过来。
鲶鱼效应的经典案例
![鲶鱼效应的经典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3bab6173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5c.png)
鲶鱼效应的经典案例鲶鱼效应是指某一事物或现象本身不具备吸引力,但由于一些外部因素的介入,从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个经典案例来说明鲶鱼效应的产生和影响。
1. Wet Paint(湿漆板案例):在某个人多的公共场合,如果贴上一块写着"Wet Paint(湿漆)"的牌子,那么许多人都会停下来观察,有的甚至不由自主地用手去碰。
这种现象就是鲶鱼效应的体现。
在这种情况下,湿漆本身并没有吸引力,但是标示牌的出现却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 Butterfly Effect(蝴蝶效应):蝴蝶效应是鲶鱼效应的一个扩展概念。
它源自于一个假设,即蝴蝶在巴西振翅一次,可能会在美国引发一场龙卷风。
这个案例告诉了我们,微小的事件或行动在某些情况下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大影响。
蝴蝶效应强调了鲶鱼效应具有非线性和连锁反应的特点。
3. ALS Ice Bucket Challenge(冰桶挑战):2014年夏季,ALS 冰桶挑战迅速在社交媒体上蔓延开来。
它的规则是参与者需要往头上倒一桶冰水,并在视频中记录下来,然后发到社交媒体上,并邀请其他人接受挑战。
这个挑战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吸引力,但由于社交媒体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这个挑战,尤其是名人和大众偶像们,从而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这个挑战不仅提高了公众对于ALS(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认识,也为该疾病的研究筹集了大量的善款。
4. Pokémon Go(口袋妖怪Go):口袋妖怪Go是一款结合了现实世界和虚拟游戏的手机游戏,它利用了增强现实技术,让玩家在现实世界中捉虫口袋妖怪。
这款游戏在2016年上线后迅速走红,并引起了全球范围的狂热追捧。
无论是在公共场所还是社交媒体上,人们都可以看到许多人蜂拥而至,用手机寻找并捕捉虚拟的口袋妖怪。
这个游戏的成功部分归功于它的创新性和独特性,但更重要的是社交媒体和传媒的广泛宣传和报道。
这些案例都是鲶鱼效应的经典案例,它们告诉我们,一个事物的吸引力不仅取决于其本身的品质和特点,也取决于外部因素的介入。
鲶鱼效应的例子
![鲶鱼效应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73355495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31.png)
鲶鱼效应的例子
鲶鱼效应是指一个小的变化可以引起一个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大的改变。
以下是一些鲶鱼效应的例子:
1. 在一个城市中,一个新餐厅的开业可能会引起周边商家的变化。
如果这个新餐厅非常成功,周边商家可能会跟随其风格和特色,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最终形成一个新的商业区。
2. 在公司中,一个小的变化,比如一个新的管理策略,可能导
致员工的态度和表现的改变。
如果这个管理策略能够改善员工的工作体验和满意度,员工会更努力地工作,产生更好的业绩。
3. 在社区中,一个人的积极行为可能会激励其他人跟随。
比如,一个人捡垃圾或者种植花草,可能会鼓励其他人也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最终改善整个社区的环境和氛围。
这些例子表明,鲶鱼效应可以在不同的领域中发生。
一个小的改变可能会引起一个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大的变化。
- 1 -。
鲶鱼效应企业中的例子
![鲶鱼效应企业中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3dd6f499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6d.png)
鲶鱼效应企业中的例子鲶鱼效应(Catfish effect)是指在一个企业或组织中,某个员工通过个人优秀表现激励了其他员工,使得其他员工也努力工作并表现出色的现象。
以下是鲶鱼效应在企业中的一些例子:1. Google公司:Google是一家以技术驱动为核心的企业,他们有一个著名的20%时间政策,员工可以用20%的工作时间进行个人项目或研究。
在Google中,有很多优秀的员工在这个20%时间里进行了创新项目,比如Gmail和Google Earth等。
这些优秀的个人项目就像鲶鱼一样,激发了其他员工的创造力和动力,使得整个公司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得到提升。
2. Apple公司:在乔布斯构建的苹果团队中,他本身就是一个极具魅力和创造力的领导者,他的个人影响力激励了整个团队。
乔布斯的创新思维和对产品的狂热追求,激发了其他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得苹果公司推出了很多具有突破性的产品,如iPhone和iPad等。
3. Zappos公司:Zappos是一家以客户服务著称的在线零售企业,他们有一个独特的价值观,即 "Deliver WOW through service"(通过服务提供惊喜)。
在公司内部,有很多员工以出色的客户服务表现而被其他员工所赞誉,这些员工就像鲶鱼一样,激励了其他员工追求更好的服务品质。
这种鲶鱼效应使得整个公司形成了优质的客户服务文化,提高了公司的声誉和市场地位。
4. GE公司:通用电气(GE)是一家全球化的多元化工业公司,他们有一个被称为"Work-out"的开放式创新方法。
在GE中,员工被鼓励通过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的方式参与到公司的决策过程中。
GE推崇员工的创新和领导能力,鼓励员工开展创业式工作。
这种环境和文化激励了一些员工积极参与到创新项目中,他们的成功经历就像鲶鱼一样,激励了其他员工也投入更多的创新和领导工作。
这些企业中的鲶鱼效应都是由于个人优秀表现所产生的,通过优秀的个人示范效应激励了其他员工,使得整个企业的绩效和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
align=left><B>故事一:</B><B>“鲶鱼效应”</B>:西班牙人爱吃沙丁鱼,但沙丁鱼非常娇贵,极不适应离开大海后的环境。当渔民们把刚捕捞上来的沙丁鱼放入鱼槽运回码头后,用不了多久沙丁鱼就会死去。而死掉的沙丁鱼味道不好销量也差,倘若抵港时沙丁鱼还存活着,鱼的卖价就要比死鱼高出若干倍。为延长沙丁鱼的活命期,渔民想方设法让鱼活着到达港口。后来渔民想出一个法子,将几条沙丁鱼的天敌鲶鱼放在运输容器里。因为鲶鱼是食肉鱼,放进鱼槽后,鲶鱼便会四处游动寻找小鱼吃。为了躲避天敌的吞食,沙丁鱼自然加速游动,从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如此一来,沙丁鱼就一条条活蹦乱跳地回到渔港。<FONT
color=#ed1c24>爱你眼下的工作,敬重你的安监岗位!</FONT></B></P>
color=#ed1c24>修网固然很重要,但网破的原因不解决,问题依然会重复发生。</FONT></B></P>
<P align=left> <WBR><B>故事三:</B>“<B>逃离高笼的袋鼠</B>” 。</P>
<P
align=left>有一天动物园的管理员们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从而导致袋鼠从笼子里跳了出来。所以他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十公尺加高到二十公尺。谁知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依旧能够跑到外面来,所以他们又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三十公尺。然而,沒料到第三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一百公尺:“嘿嘿,这下子看你还能不能跳出如来佛的神掌?”第四天,神了,袋鼠还是从笼子里跑了出来,而且,还在与它们的好朋友长颈鹿聊天呢。“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呢?”长颈鹿问。“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事有“本末”、“轻重”、“缓急”,关门是本,加高笼子是末,舍本而逐末,当然就不得要领了。<FONT
<P align=left><FONT color=#ed1c24><FONT
color=#000000><B>故事二:</B><B>蜘蛛修网</B></FONT></FONT></P>
<P
align=left>一座破旧的寺庙里住着两只蜘蛛,一只在屋檐下,一只在佛龛上,一天寺庙的屋顶塌掉了,幸运的是还剩下四周的屋檐。蜘蛛没有受伤,依然在各自的地盘上编织新的蛛网。没过几天,佛龛上的蜘蛛发现自己的网总是被弄破,一只小鸟飞过,一阵微风刮起,都会让它忙活半天修补自己的网。于是它就问屋檐下的蜘蛛,我们的丝没有区别,工作方法也没有改变,为什么我得网总是要破,而你的却没事?屋檐下的蜘蛛笑着说,难道你没发现屋顶已经没有了吗?<B><FONT
color=#ed1c24><B>管理是什么?管理是抓事情的</B><B>“</B><B>本末</B><B>”</B><B>、</B><B>“</B><B>轻重</B><B>”</B><B>、</B><B>“</B><B>缓急</B><B>”</B><B>。其实我们只要界定问题,把问题简单化、明确化、重要化</B><B>(</B><B>即判断出问题的重要性</B><B>)</B><B>,那么问题就解决了一半。</B></FONT></P>
color=#ed1c24><B>如果人员长期固定,就缺乏活力与新鲜感,容易产生惰性。尤其是一些“所谓”的老员工,工作时间长了就容易厌倦、疲惰、倚老卖老,因此有必要找些外来的</B><B>“</B><B>鲶鱼</B><B>”</B><B>加入,制造一些紧张气氛。当看见自己的位置多了些</B><B>“</B><B>职业杀手</B><B>”</B><B>时,便会有种紧迫感,知道该加快步伐了,否则就会被</B><B>Kill</B><B>掉。这样一来,我们的队伍自然而然就生机勃勃了。当压力存在时,为了更好地生存发展下去,除非不想干了,否则惧者必然会比其他人更用功,而越用功,跑得就越快。</B></FONT></P>
color=#ed1c24><B>积极的人,象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想法决定工作态度,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态度,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结果。</B> </FONT></P>
<P align=left><B>故事五:</B><B>砌砖eft><B>故事四:</B><B>秀才赶考</B></P>
<P
align=left>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第三个梦是梦到跟心爱的表妹脱光了衣服躺在一起,但是背靠着背。这三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表妹都脱光了躺在一张床上了,却背靠背,不是没戏吗?”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跟你表妹脱光了背靠靠躺在床上,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就要到了吗?”秀才一听,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FONT
<P
align=left>有人问三个砌砖的工人:“你们在做什么呢?”第一个工人没好气地嘀咕:“你没看见吗,我正在砌墙啊。”第二个工人有气无力地说:“嗨,我正在做一项每小时10元的工作呢。”第三个工人哼着小调,欢快地说:“你问我啊朋友,我不妨坦白告诉你,我正在建造这世界上最伟大的高楼!”你可能很不喜欢你眼下的工作,你从工作中得不到丝毫的乐趣,也毫无创造性可言。“整天这么累,简直烦透了!”你觉得很无奈很烦闷,但你要记住,这并不是企业的错并不是领导的错。没有人逼着你来上班,也没有人强迫你进入安监体系。而是你主动,或是托了关系好不容易才挤进来。你的历史,是你自己写成的。活多、累、杂事多、烦,可以退出可以下班组呀,如果不想,就说明工作还没你说得那么可怕,那么,需要改变的是你自己:<B><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