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嘱公证公开才有法律效力吗
遗嘱要去做公证才有效吗

遗嘱要去做公证才有效吗订⽴的遗嘱,⾏为⼈具有相应的民事⾏为能⼒;意思表⽰真实;不违反法律、⾏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就有效。
遗嘱并不是做了公证才有效的。
关于遗嘱要做公证是不是才有效的问题,下⾯由店铺⼩编为你详细解答。
⼀、遗嘱要去做公证才有效吗1、遗嘱并不是公证才有效的。
2、被继承⼈订⽴的遗嘱,符合以下条件的,具有法律效⼒:(1)⾏为⼈具有相应的民事⾏为能⼒;(2)意思表⽰真实;(3)不违反法律、⾏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3、法律依据:《中华⼈民共和国民法典》第⼀百四⼗三条【民事法律⾏为有效的条件】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为有效。
第⼀千⼀百四⼗三条【遗嘱的实质要件】⽆民事⾏为能⼒⼈或者限制民事⾏为能⼒⼈所⽴的遗嘱⽆效。
遗嘱必须表⽰遗嘱⼈的真实意思,受欺诈、胁迫所⽴的遗嘱⽆效。
伪造的遗嘱⽆效。
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效。
⼆、遗嘱⽆效怎么继承1、⾸先,遗嘱在部分⽆效的情况下,并不影响遗嘱其他有效部分的效⼒,有效部分按照遗嘱规定的继承,⽆效部分按照法定继承处理。
如果遗嘱全部⽆效,死者的遗产应按法定继承处理。
2、其次,确认为有效遗嘱或者部分有效的遗嘱中,对⽐多份有效的遗嘱或有效部分,择优选取出应当适⽤的那⼀份遗嘱或遗嘱那⼀部分。
3、再者,多份遗嘱的内容存在冲突,必然导致效⼒较低的遗嘱的失效,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先后多份遗嘱的具体处理原则:公证遗嘱优先于⼀般形式遗嘱;后订⽴的遗嘱优先于先订⽴的遗嘱,⽆公证遗嘱时,以最后所⽴的遗嘱为准。
依据《民法典》的规定,遗嘱并不是公证才有效的,被继承⼈订⽴的遗嘱,当事⼈有民事⾏为能⼒,是真实意思表⽰,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的,具有法律效⼒。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按钮咨询,或者到店铺咨询专业律师。
遗嘱如何公证才具有法律效力

遗嘱如何公证才具有法律效力在生活中,为了确保自己的财产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分配,许多人会选择立下遗嘱。
而公证遗嘱因其具有较高的法律效力和公信力,成为不少人的首选。
那么,遗嘱如何公证才具有法律效力呢?首先,我们要明确公证遗嘱的概念。
公证遗嘱是指经过公证机关公证的遗嘱。
公证机关会对遗嘱人的身份、遗嘱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严格审查,以确保遗嘱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要进行遗嘱公证,第一步就是要确定遗嘱人的行为能力。
遗嘱人必须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也就是说,能够独立地进行民事活动,对自己的行为和后果有清晰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如果遗嘱人在立遗嘱时处于神志不清、被胁迫或者受到其他不正当影响的情况下,那么所立的遗嘱很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
接下来,遗嘱的内容必须是合法的。
这包括遗嘱中所涉及的财产必须是遗嘱人合法拥有的个人财产,不能处分他人的财产。
比如,夫妻共同财产中属于配偶的那一部分,遗嘱人就无权单独进行处分。
同时,遗嘱的内容也不能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
在遗嘱的形式方面,公证遗嘱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
遗嘱的表述应当清晰、明确,没有歧义。
遗嘱中应当详细说明遗产的范围、分配方式和继承人的情况。
语言要简洁明了,避免使用模糊不清或者容易产生误解的词汇。
选择合适的公证机构也非常重要。
公证机构应当是依法设立、具有公证资格的机构。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所在地的公证处进行公证。
在办理公证时,需要携带相关的证明材料,如身份证、户口簿、财产证明等。
进入公证程序后,公证员会对遗嘱人的身份和意愿进行核实。
公证员会与遗嘱人进行交流,了解遗嘱人的真实想法和意愿,确保遗嘱是遗嘱人的自愿行为,没有受到任何外部因素的干扰。
遗嘱人在公证员的面前亲自表述遗嘱的内容。
这个过程通常会进行录音录像,以作为公证的证据。
公证员会对遗嘱的内容进行记录,并要求遗嘱人在公证文书上签字确认。
在完成公证后,公证机构会出具公证书。
公证书是公证遗嘱具有法律效力的重要证明文件,应当妥善保管。
遗嘱有效的三个条件分别是什么

Do what you say,say what you do.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遗嘱有效的三个条件分别是什么1、立遗嘱人立遗嘱时须有行为能力,不能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2、遗嘱必须表示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因受胁迫、欺骗所立遗嘱无效。
3、遗嘱人以不同形式立有数份内容相抵触的遗嘱。
一、遗嘱有效的三个条件分别是什么1、立遗嘱人立遗嘱时须有行为能力。
《继承法》第22条规定:“无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所立遗嘱无效。
”即使本人后来有了行为能力,仍属无效遗嘱。
如果立遗嘱人立遗嘱时有行为能力,后来丧失行为能力,则不影响他当时所立遗嘱的效力。
2、遗嘱必须表示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因受胁迫、欺骗所立遗嘱无效。
《继承法》第22条规定:“他人伪造的遗嘱无效,篡改的遗嘱,篡改的内容无效。
”有的被继承人本来没有立遗嘱,而继承人无中生有假造遗嘱,也有的被继承人立有遗嘱,继承人认为于己不利,又另造一份于己有利的遗嘱,以假乱真。
这些都属无效遗嘱。
3、遗嘱人以不同形式立有数份内容相抵触的遗嘱。
《继承法》第20条规定:“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遗嘱为准。
”其中有公证遗嘱的,则以公证遗嘱为有效遗嘱。
二、老年人立遗嘱要注意哪些问题第一,是否需要立遗嘱。
按照我国《继承法》的规定,第一顺序继承人是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是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也就是说,自己不立遗嘱时,遗产继承由国家法律的规定,这叫做法定继承。
所以遗嘱不是每个人必须要立的。
第二,立遗嘱的目的就是打破法定继承的规律,根据自己意愿重新做出安排。
比如可以让某个继承人多继承遗产,或者将某个法定继承人排除在继承人之外,或者指定某个继承人继承某个具体财产等等。
遗嘱需要表述准确,内容不可存在歧义理解。
曾有人用诗歌写的遗嘱,等他去世之后,因为诗歌的文学语言的内容浪漫富于想象的不确定性,引发了继承纠纷。
第三,立遗嘱应当与老年人在世时的赡养问题通盘考虑。
未公证的遗嘱有效吗

未公证的遗嘱有效吗不少老人在去世以前都会立下遗嘱,有的老人如果条件欠缺的话,会自己订立遗嘱,所以也没有进行公证,如果遗嘱在人不在世后执行的话,大家可能会担心遗嘱的效力问题,那么未公证的遗嘱有效吗?下面我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未公证的遗嘱有效吗我国《民法典》规定的遗嘱形式有5种:口头遗嘱、录音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和公证遗嘱,公证遗嘱只是遗嘱的一种形式。
每种形式的遗嘱只要符合生效要件即可,不需要经过公证也可以生效。
自书遗嘱是遗嘱人自己书写并签名确认,遗嘱人具有遗嘱行为能力,遗嘱内容是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代书遗嘱需要两名见证人,其中一名代书,见证人与代书人与继承没有利害关系。
也就是说继承人以及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等具有利害关系的人均不能作为代书遗嘱的见证人和代书人。
公证遗嘱是遗嘱人到公证处对自己订立遗嘱的行为及遗嘱内容进行公证。
非紧急情况的情况下不请采用录音遗嘱或者口头遗嘱,此类遗嘱容易发生争议。
如果一个人生前立下多份遗嘱,其中有公证遗嘱,公证遗嘱效力最高。
如果所有遗嘱都没有经过公证,以最后一份遗嘱效力最高。
二、遗嘱效力的影响因素有哪些1、遗嘱人须有遗嘱能力:遗嘱能力是指自然人依法享有的设立遗嘱,以依法自由处分其财产的行为能力。
遗嘱为民事行为,设立人必须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依我国现行法规定,只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才有设立遗嘱的行为能力即遗嘱能力。
2、遗嘱须是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遗嘱必须是遗嘱人处分其财产的真实的意思表示,因为意思表示真实是民事行为有效的必要条件。
3、遗嘱不得取消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继承权,我国《继承法》第19条规定,遗嘱应当对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
这一规定属于强行性规定。
4、遗嘱中所处分的财产须为遗嘱人的个人财产:遗嘱人以遗嘱处分了属于国家、集体或者他人所有的财产的,遗嘱的该部分内容,应认定无效。
5、遗嘱须不违反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德违反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德民事行为无效。
公证遗嘱的法律效力 - 遗嘱公证

公证遗嘱的法律效力 - 遗嘱公证公证遗嘱的法律效力我们应该知道正常情况下,公证遗嘱具有较强的法律效力,如果没有证据证明遗嘱无效的话,一般是推翻不了的,那么,效力法律是如何规定的,因此,想必大家想知道,关于公证遗嘱的法律效力?接下来由我详细为您介绍!一、公证遗嘱的法律效力继承法第二十条为确定遗嘱的效力了最基本的规则:“遗嘱人可以撤销变更自己所立的遗嘱。
立有数分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
自书、代书、录音、口头遗嘱,不得撤销、变更公证遗嘱。
而《继承法司法解释》第四十二条对此进一步明确到:“遗嘱人以不同形式立有数份内容相抵触的遗嘱,其中有公证遗嘱的,以最后所立公证遗嘱为准;没有公证遗嘱的,以最后所立的遗嘱为准。
”这里所确定的判断标准是以被继承人最后的意思表示为准,同时又确立了公证遗嘱的效力优先地位。
以被继承人最后意思表示为准,此当无异议。
因为遗嘱并非合同行为,而是无相对人的单方意思表示行为,立遗嘱人通过变更、撤销遗嘱来改变自己的财产处分方式并不受他人限制,也基本上不存在因为遗嘱变更撤销而产生的信赖损害赔偿问题。
但是让公证遗嘱具有优先效力,就不能不让人产生疑问了。
《公证法》第二条规定:“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
”从这个角度来看,公证活动只是证明相关法律文件的真实性与合法性,而并非是赋予其在实体法上的优先地位。
继承法为了防止伪造遗嘱,各种形式的遗嘱都确定了效力的判断标准。
第十七条规定:“公证遗嘱由遗嘱人经公证机关办理。
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
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注明年、月、日,并由代书人、其他见证人和遗嘱人签名。
以录音形式立的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
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
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
公证遗嘱自证真伪(3篇)

第1篇一、引言公证遗嘱作为一种法律行为,在继承领域具有极高的法律效力。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公证遗嘱的真伪问题时常引发争议。
如何辨别公证遗嘱的真伪,对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公证遗嘱的概念、真伪判断标准、证据收集以及法律适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公证遗嘱的概念公证遗嘱是指遗嘱人在公证机关的监督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遗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规定,公证遗嘱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即遗嘱人在公证遗嘱中作出的意思表示,在遗嘱人死亡后,具有直接的继承效力。
三、公证遗嘱真伪判断标准1. 真实性公证遗嘱的真实性是指遗嘱人的意思表示真实,无欺诈、胁迫等情形。
判断公证遗嘱的真实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遗嘱人身份证明:公证遗嘱应当附有遗嘱人的身份证明,如身份证、户口簿等。
若遗嘱人身份证明存在伪造、篡改等情形,则可推断公证遗嘱存在虚假可能。
(2)遗嘱人精神状态:遗嘱人在立遗嘱时,应当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若遗嘱人立遗嘱时处于精神错乱、智力低下等状态,则可推断公证遗嘱的真实性存在疑问。
(3)遗嘱内容:公证遗嘱的内容应当符合法律规定,无违反公序良俗、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情形。
若遗嘱内容存在明显矛盾、不合理等情形,则可推断公证遗嘱的真实性存在疑问。
2. 合法性公证遗嘱的合法性是指遗嘱的设立、公证程序符合法律规定。
判断公证遗嘱的合法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公证机关:遗嘱公证应当由具有资质的公证机关进行。
若公证机关不符合法律规定,则可推断公证遗嘱的合法性存在疑问。
(2)公证程序:遗嘱公证应当遵循法定程序,包括告知义务、询问义务、见证人签字等。
若公证程序存在瑕疵,则可推断公证遗嘱的合法性存在疑问。
(3)公证文书:公证遗嘱应当附有公证文书,包括遗嘱公证书、遗嘱公证申请书等。
若公证文书存在伪造、篡改等情形,则可推断公证遗嘱的合法性存在疑问。
四、证据收集在公证遗嘱真伪判断过程中,证据收集至关重要。
遗嘱生效条件规定

遗嘱生效条件规定一、合法的生效条件根据现行法律规定,为了保证遗嘱的有效性和合法性,遗嘱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 必须是成年人的遗嘱:遗嘱的起草人必须是满足法定的成年人资格,通常是满足法定年龄且具备完全行为能力。
2. 必须是自愿的意愿:遗嘱起草人必须根据自己的真实意愿,自主决定遗产的分配方式和受益人。
任何形式的强迫、欺骗或威胁都将使遗嘱无效。
3. 必须是适当的形式:遗嘱必须采用法律允许的书面形式。
通常,起草人应当在遗嘱文件上亲自签字,同时有两个成年人作为见证人签字。
二、辅助生效条件除了合法的生效条件之外,有的国家和地区还规定了一些辅助的生效条件,以增加遗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辅助生效条件:1. 公证遗嘱:在遗嘱起草人的生前或死后,遗嘱可以通过公证机关进行公证。
公证遗嘱具有更高的法律证据力,保护起草人的真实意愿。
2. 遗嘱见证人:在起草遗嘱时,可以邀请一些可靠的见证人出席并签字,以确保遗嘱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3. 法定比例继承权保障:一些国家和地区规定了法定继承份额,即无论遗嘱如何分配,法定继承人都有一定的继承权。
这样可以防止遗嘱过于偏袒某个受益人或削弱了家庭成员的继承权。
4. 必须指定受益人和遗嘱执行人:为了使遗嘱更具明确性和可执行性,起草人必须明确指定受益人和遗嘱执行人。
这些受益人和执行人将负责遗嘱的执行和财产分配。
总结:遗嘱的生效条件是保证遗嘱合法性和生效力的关键要素。
除了合法的生效条件外,辅助的生效条件可以增加遗嘱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遗嘱的起草人应当了解当地法律对遗嘱生效条件的规定,并咨询专业人士以确保遗嘱的有效性。
遗嘱的合理起草不仅可以保护起草人的权益,还可以减少家庭纠纷和继承争议的发生。
因此,每位成年人都应当认真考虑起草遗嘱,并遵守相关法律规定。
公证遗嘱认定方法(3篇)

第1篇一、引言遗嘱是遗嘱人对其财产及其他事务在生前所做的一种法律行为,旨在对其遗产进行分配和处置,以及对其生前所关注的事务进行安排。
公证遗嘱作为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遗嘱形式,其认定方法对于保护遗嘱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公证遗嘱的概念、认定方法以及相关法律规定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公证遗嘱的概念公证遗嘱是指遗嘱人在公证机关的监督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遗嘱。
公证遗嘱具有以下特点:1. 公证性:公证遗嘱是在公证机关的监督下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
2. 法定性:公证遗嘱的内容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不得违反公序良俗。
3. 保密性:公证遗嘱的内容不得公开,仅在遗嘱人去世后,遗嘱继承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申请时,公证机关方可予以披露。
4. 不可撤销性:公证遗嘱一旦成立,遗嘱人不得随意撤销。
三、公证遗嘱的认定方法1. 审查遗嘱人的身份证明公证遗嘱的认定首先需要审查遗嘱人的身份证明,包括身份证、户口簿等。
确认遗嘱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并具备立遗嘱的资格。
2. 审查遗嘱的合法性审查遗嘱的内容是否合法,包括遗嘱人的财产状况、遗嘱的分配方式、遗嘱人的意愿等。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遗嘱人的财产状况:遗嘱人应当对其财产状况进行说明,包括财产的种类、数量、价值等。
公证机关应核实遗嘱人的财产状况是否真实、准确。
(2)遗嘱的分配方式:遗嘱的分配方式应当符合法律规定,不得违反公序良俗。
公证机关应审查遗嘱分配的公平性、合理性。
(3)遗嘱人的意愿:遗嘱人的意愿应当真实、自愿。
公证机关应审查遗嘱人是否受到欺诈、胁迫等非法手段的影响。
3. 审查遗嘱的格式和内容(1)格式:公证遗嘱应当采用法定格式,包括遗嘱标题、遗嘱人信息、遗嘱内容、遗嘱人签名、公证机关盖章等。
(2)内容:遗嘱内容应当明确、具体,不得含糊其辞。
公证机关应审查遗嘱内容是否清晰、完整。
4. 审查遗嘱的见证人公证遗嘱的见证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2)与遗嘱人无利害关系;(3)具有相应的见证能力。
遗嘱的法律效力(民法第条)

遗嘱的法律效力(民法第条)遗嘱的法律效力遗嘱是指遗嘱人在生前按照法律规定的形式,通过书面或口头表述,对其财产进行处置,以达到在其死后按照其意愿进行财产分配的目的。
在民法中,对于遗嘱的法律效力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即民法第155条。
民法第155条规定:“遗嘱对遗嘱人的财产,按照遗嘱人的意愿发生法律效力。
”这意味着遗嘱具有法律效力,可以作为依据进行财产的分配和继承。
遗嘱的形式是其法律效力得否生效的重要条件。
按照民法第155条的规定,遗嘱人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形式提出遗嘱。
在中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规定,私人遗嘱分为公证遗嘱和非公证遗嘱两种形式。
首先,公证遗嘱是指遗嘱人将自己的遗嘱委托给公证机关进行公证的形式。
这种遗嘱形式在法律上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公证遗嘱的要件包括:遗嘱人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由公证机关对其真实意愿进行确认;公证遗嘱应当由公证机关出具。
其次,非公证遗嘱是指遗嘱人将自己的遗嘱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进行表述,未经公证机关确认的形式。
非公证遗嘱在法律上仍然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但相对于公证遗嘱来说,其效力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或争议。
无论是公证遗嘱还是非公证遗嘱,在遗嘱的法律效力方面,都应当遵守一定的规定和要求。
遗嘱人应当在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状态下进行遗嘱的撰写,并且应当保证遗嘱的真实意愿得以充分表达。
遗嘱的法律效力除了与形式有关之外,还与遗嘱内容的合法性有关。
在民法的约束下,遗嘱的内容应当符合法律规定,不得违反法律的规定或公共秩序、公共道德。
若遗嘱的内容违反了法律规定,则有可能会导致遗嘱失效或部分失效。
此外,遗嘱在法律效力方面还需满足继承人的合法权益。
遗嘱人在遗嘱中有权对其财产进行处置,但应当尊重继承人的合法权益,遗嘱中的财产分配不得过分偏袒某一继承人,也不能损害其他继承人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民法第155条规定了遗嘱的法律效力,即按照遗嘱人的意愿对其财产进行合法处置。
遗嘱可以通过公证遗嘱或非公证遗嘱的形式进行,但应当满足一定的法律要求和要件。
遗嘱需不需要公证

遗嘱需不需要公证公证是⼀项民事⾏为,如果法律⽂书经过公证以后,是具有最强的法律效⼒的。
⾏为⼈为了避免遗产继承纠纷的发⽣,是可以在⽣前订⽴遗嘱,指定继承⼈进⾏继承的。
那么,遗嘱需不需要公证?下⾯,店铺⼩编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
遗嘱需不需要公证遗嘱不需要公证也能发⽣法律效⼒,公证只是加强了遗嘱的效⼒,只要遗嘱是被继承⼈真实的意思表⽰,如果不是⾃书遗嘱,符合了要式条件就发⽣效⼒。
被继承可以采⽤公证、⾃书、代书、录⾳、⼝头等⽅式⽴下遗嘱。
遗嘱并不需要公证,只要遗嘱表⽰了被继承⼈的真实意思,那么不公证也会发⽣法律效⼒。
遗嘱公证需要注意什么1、遗嘱公证不能委托他⼈代理遗嘱是遗嘱⼈处分⾃⼰财产和死后事务的意思表⽰,只能由本⼈亲⾃办理,不得由他⼈代理。
当事⼈申请公证,应当亲⾃到公证处提出书⾯或者⼝头申请。
如果委托别⼈代理,必须提出有代理权的证件。
但申请公证证明委托、声明书、收养⼦⼥、遗嘱、签名印鉴的,不得委托别⼈代理,当事⼈确有困难时,公证员可到当事⼈所在地办理公证事务。
2、遗嘱⼈在⽴遗嘱时必须具有遗嘱能⼒⽴遗嘱是⼀种民事法律⾏为,所以要求⽴遗嘱⼈必须是完全民事⾏为能⼒⼈。
⽆民事⾏为能⼒⼈或者限制民事⾏为能⼒⼈所⽴的遗嘱⽆效。
同时,法律强调的是⽴遗嘱时当事⼈必须为完全民事⾏为能⼒⼈,如果在⽴遗嘱后丧失民事⾏为能⼒,则该遗嘱仍然有效;相反,如果⽴遗嘱时为⽆民事⾏为能⼒⼈或者限制民事⾏为能⼒⼈,即使之后恢复⾏为能⼒,所⽴遗嘱亦⽆效。
3、遗嘱的内容应该合法4、遗嘱的形式应该合法《遗嘱公证细则》第18条规定,公证遗嘱采⽤打印形式。
遗嘱⼈根据遗嘱原稿核对后,应当在打印的公证遗嘱上签名。
遗嘱⼈不会签名或者签名有困难的,可以盖章⽅式代替在申请表、笔录和遗嘱上的签名;遗嘱⼈既不能签字⼜⽆印章的,应当以按⼿印⽅式代替签名或者盖章。
有前款规定情形的,公证⼈员应当在笔录中注明。
以按⼿印代替签名或者盖章的,公证⼈员应当提取遗嘱⼈全部的指纹存档。
遗嘱需要公证吗

遗嘱需要公证吗实践中,⼈们在办理很多事情的时候最后都会再办理公证,因为,公证之后具有更⾼的公信⼒。
⽽对于⼀些东西,则是法律规定必须要办理了公证之后才会有效。
那么实践中,遗嘱必须公证才⽣效吗?针对这个问题,店铺⼩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中为您做详细解答,希望能够在实际⽣活中对⼤家有所帮助。
⼀、遗嘱需要公证吗⼀般来说,公证与否并不是遗嘱⽣效的法定强制条件。
因此,即使是未经公证的遗嘱,只要符合民法典等的规定,同样是具备法律效⼒的。
但是,如果想要更加保险,让那些可能对遗嘱效⼒提出异议的⼈⽆话可说,可以把遗嘱拿去公证⼀下,按照国家公证机构正规的程序公证。
这样,遗嘱的效⼒就更巩固,即使发⽣诉讼纠纷,也不⽤担⼼什么了。
综上,遗嘱不需要公证也能发⽣法律效⼒,公证只是加强了遗嘱的效⼒,只要遗嘱是被继承⼈真实的意思表⽰,如果不是⾃书遗嘱,符合了要式条件就发⽣效⼒。
⼆、有效遗嘱需要具备哪些条件(⼀)遗嘱⼈必须具有⽴遗嘱能⼒《民法典》第1143条规定“⽆⾏为能⼒⼈或限制⾏为能⼒⼈所⽴遗嘱⽆效。
”⽆⾏为能⼒或限制⾏为能⼒⼈不具备真实表达⾃⼰意思的能⼒,也不具备与其相关的民事活动的责任能⼒,他们所⽴遗嘱,超越了法律规定的范围,法律规定其从事的民事活动⽆效,是为了保护他们的利益不受侵害。
⽆⾏为能⼒⼈所⽴的遗嘱,即使其本⼈后来有了⾏为能⼒,仍属⽆效遗嘱。
遗嘱⼈⽴遗嘱时有⾏为能⼒,后来丧失了⾏为能⼒,不影响遗嘱的效⼒。
”也充分说明了⽴遗嘱⼈必须具有⽴遗嘱的能⼒。
患有聋、哑、盲等⽣理缺陷⽽⽆精神病的成年⼈,他们是有完全⾏为能⼒的,因此他们也可以⽴遗嘱。
(⼆)遗嘱内容必须是⽴遗嘱⼈的真实意思的表⽰《民法典》第1143条明确规定“遗嘱必须表⽰遗嘱⼈的真实意思,受胁迫、欺骗所⽴的遗嘱⽆效。
伪造的遗嘱⽆效。
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效。
”遗嘱⼈在遗嘱中确⽴的内容是处分⾃⼰⽣前合法所有的个⼈财产,⽴遗嘱⼈如果在胁迫等外在因素的压迫下所⽴遗嘱,或遗嘱被⼈篡改、伪造,均是他⼈的意思,他⼈⽆权处分财产所有⼈的遗产,只有遗产所有⼈才能处分⾃⼰合法所有的遗产,因此,遗嘱⼀定要表⽰遗嘱⼈真实的意思,这也是体现对公民个⼈所有的财产的保护。
遗嘱必须公证才有效吗

遗嘱必须公证才有效吗我国《民法典》明确认可了遗嘱不⼀定⾮要经过公证才有效。
也就是说,不经过公证的遗嘱只要是符合法律规定的也是有效的。
店铺⼩编为你讲解这⽅⾯知识。
⼀、遗嘱必须公证才有效吗1、我国《民法典》明确认可了遗嘱不⼀定⾮要经过公证才有效。
也就是说,不经过公证的遗嘱只要是符合法律规定的也是有效的。
只不过在各种形式的遗嘱中,公证遗嘱的效⼒最⾼。
也就是说遗嘱不经公证也有效,但有关处理房产的遗嘱,最好公证。
2、我国遗嘱的形式共,除了公证遗嘱之外,还包括⾃书遗嘱、打印遗嘱、代书遗嘱、⼝头遗嘱和录⾳遗嘱。
⼀份有效遗嘱,应当包括:遗嘱⼈的情况、遗嘱处分的财产状况、具体处理⽅案、签名⽇期等信息。
申办遗嘱公证时,遗嘱⼈应当向公证处提交⾝份证户⼝簿等⾝份证明、财产权属证明及清单、遗嘱草稿等材料。
遗嘱⼈必须单独当着公证员⾯在遗嘱上签名,公证员还将采⽤捺印、拍照、录⾳等⽅式确保遗嘱真实、有效。
⼆、公证遗嘱的⽣效要件有哪些1、事实要件。
公证遗嘱的⽣效,必须有遗嘱⼈先于受益⼈死亡的法律事实。
⾸先,遗嘱是⼀种死因法律⾏为,符合法律规定的遗嘱的⽣效是以遗嘱⼈的死亡为条件,遗嘱在遗嘱⼈死亡后⽅可⽣效,死亡前不⽣效。
正因如此,遗嘱⼈⽣前可对所⽴遗嘱进⾏变更或撤销,也可以通过买卖、赠与、消费、交换等形式对遗嘱所涉及的财产进⾏实际地处分,从⽽对遗嘱内容进⾏事实上的变更。
其次,⽴遗嘱⼈要先于受益⼈死亡,否则遗嘱⽆效。
根据民法典第27条第三款规定,遗嘱继承⼈、受遗赠⼈先于遗嘱⼈死亡的,遗产中的有关部分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假如遗嘱⼈死亡后,受益⼈在取得遗产前⼜死亡的,遗嘱是否有效?对此民法典及其司法解释虽没有明确规定,但基于遗嘱⼈死亡后遗嘱已⽣效,可以⽐照转继承的有关规定,由受益⼈的法定继承⼈继承其应得份额。
2、法律要件。
遗嘱是⼀种单⽅民事法律⾏为,根据法理,民事法律⾏为是合法的民事⾏为,⽽公证遗嘱对于合法性的要求更⾼。
简⾔之,公证遗嘱不仅要完全符合民法通则第五⼗五条规定的民事法律⾏为成⽴的构成要件,⽽且还要满⾜公证专有的真实性、合法性的证明要求。
遗嘱怎么才能有法律效力

遗嘱怎么才能有法律效力在进行遗产分配时,需要先看死者生前有没有立下遗嘱,有遗嘱的还需要对遗嘱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鉴定,对于有效遗嘱,作为继承人需要遵守遗嘱内容来进行继承,那么,遗嘱怎么才能有法律效力?下面就跟着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遗嘱怎么才能有法律效力1、遗嘱人须有遗嘱能力;遗嘱能力是指自然人依法享有的设立遗嘱,以依法自由处分其财产的行为能力。
遗嘱为民事行为,设立人必须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遗嘱须是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遗嘱必须是遗嘱人处分其财产的真实的意思表示,因为意思表示真实是民事行为有效的必要条件。
遗嘱是否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原则上应以遗嘱人最后于遗嘱中作出的意思表示为准。
3、遗嘱不得取消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继承权;4、遗嘱中所处分的财产须为遗嘱人的个人财产;遗嘱既是遗嘱人处分其个人财产的民事行为,只能就遗嘱人个人的合法财产作出处置。
遗嘱人以遗嘱处分了属于国家、集体或者他人所有的财产的,遗嘱的该部分内容,应认定无效。
5、遗嘱须不违反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德;违反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德民事行为无效。
遗嘱若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其内容违反社会公德,则也不能有效。
二、哪些遗嘱需要见证人见证法律认可的遗嘱有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和口头遗嘱。
其中自书遗嘱不需要见证人。
1、自书遗嘱必须由遗嘱人亲自书写;必须注明年、月、日;必须亲笔签名。
2、公证遗嘱要2名以上(包括2)公证员共同办理,特殊情况只有1名公证员办理,要有1名见证人见证并签名。
3、代书遗嘱要有2个以上无利害关系的见证人见证,其中一人代为书写遗嘱,遗嘱人和这两个见证人均需签名。
必须注明年月日。
4、录音遗嘱要求遗嘱人亲自叙述遗嘱全部内容,并由2个以上无利害关系的见证人在场见证,而且要求将见证人录入录音、录像中。
5、口头遗嘱只能在遗嘱人生命垂危或有其他紧急情况(遭遇意外事故、参与军事行动、参加抢险救灾等)下,有2个以上无利害关系的见证人在场见证。
公证的公示效力

公证的公⽰效⼒继承⼈对被继承⼈的房产进⾏过户时,⼀般需要到公证机关办理过户的公证⼿续,⽬的是证明过户的法律效⼒,以免以后出现不必要的纠纷。
公证是⼀种重要的司法制度,具有很强的法律效⼒,那么公证的公⽰效⼒是怎样的?下⾯由店铺⼩编为读者进⾏解答。
⼀、公证的公⽰效⼒公证是不需要公⽰的,所以公证不具备公⽰的法律效⼒。
公证的法律效⼒如下:1、证据效⼒。
证据效⼒,是指公证书是⼀种可靠的证据,具有证明公证对象真实、合法的证明⼒,可直接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7条规定:“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为、法律事实和⽂书,⼈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但有相反证明⾜以推翻公证证明的除外。
”最⾼⼈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规定》第77条规定:“⼈民法院就数个证据对同⼀事实的证明⼒,可以依照下列原则认定:……(⼆)物证、档案、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或者经过公证、登记的书证,其证明⼒⼀般⼤于其他书证、视听资料和证⼈证⾔。
”法律之所以作出这样的规定,是因为公证机关是国家的司法证明机关。
公证员在公证过程中,要依法对公证对象进⾏认真全⾯的调查、核实,之后出具的公证书具有⽆可争议的法律证明⼒,可以直接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供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直接使⽤,是⼀种调整经济、民事法律关系的可靠法律凭证。
2、强制执⾏效⼒。
强制执⾏效⼒,是指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效⼒的债权⽂书,在债务⼈不履⾏义务时,债权⼈可以直接向有管辖权的⼈民法院申请强制执⾏,⽽不必再经过诉讼程序。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18条规定:“对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效⼒的债权⽂书,⼀⽅当事⼈不履⾏的,对⽅当事⼈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民法院申请执⾏,受申请的⼈民法院应当执⾏。
公证债权⽂书有错误的,⼈民法院裁定不予执⾏,并将裁定书送达双⽅当事⼈和公证机关。
”公证的这种强制执⾏效⼒,不仅有利于迅速解决债务⼈不履⾏义务的难题,还可以避免因诉讼、仲裁带来的时间上的浪费和⼈⼒、物⼒的损耗。
遗嘱公证的作用与好处

遗嘱公证的作用与好处遗嘱公证是指将遗嘱向公证机关申请公证,确保遗嘱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效力。
遗嘱公证在继承事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有助于保护遗产的分配权益,还能减少家庭纠纷和财产争议。
以下将重点介绍遗嘱公证的作用与好处。
1. 保证遗嘱的合法性与有效性遗嘱公证可以确保遗嘱的合法性与有效性。
通过公证,公证机关将对遗嘱进行审查,确保其符合相关的法定要求和规定。
这包括遗嘱的格式、证人的参与、遗嘱人的心智状态以及遗嘱的内容是否清晰明确等。
只有通过公证的遗嘱才能被认可并执行,有效防止了无效遗嘱的出现。
2. 避免财产纠纷和争议遗嘱公证还能够帮助遗产的合法继承和平稳过渡,避免因财产分配产生的纠纷和争议。
公证机关会留存遗嘱的正本或副本,并为其开具证书,使得遗嘱的内容能够被保密、确凿地记录下来。
在继承过程中,遗嘱公证可作为重要证据,为财产继承的各方提供权益保障,降低争议的发生。
3. 提供法律保护根据法律规定,遗嘱公证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一旦公证完成,法律即予以承认并提供相应的保护。
遗嘱公证的证书可以作为遗产继承时的必备文件,确保继承人合法享有遗产,并获得法律上的保护。
同时,公证机关对于遗嘱的处理程序也受到法律的监督,确保了公证过程的透明与公正,进一步增加了遗嘱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4. 强制执行力通过遗嘱公证,遗嘱和遗产分配意愿得到了法律的强制执行力。
一旦遗嘱公证完成,继承人必须按照遗嘱的规定执行,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这使得遗嘱成为强制性的文书,确保了遗产分配的合法性,避免了继承人的违法行为,有力地保护了遗产的安全和完整性。
总之,遗嘱公证在继承事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能够保证遗嘱的合法性与有效性,避免家庭纠纷和争议,还提供了法律保护和强制执行力。
因此,当人们拟定遗嘱时,建议选择遗嘱公证,以确保自己的意愿能够得到充分尊重和有效执行。
房产继承遗嘱公证效力(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房产已经成为人们最重要的财富之一。
然而,随着家庭结构的复杂化和人口老龄化,房产继承问题日益突出。
在我国,遗嘱公证作为一种重要的法律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房产继承领域。
本文旨在探讨房产继承遗嘱公证的效力,分析其法律依据、程序、效力范围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房产继承法律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
二、房产继承遗嘱公证的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该法是我国房产继承的基本法律依据,明确了房产继承的原则、程序和效力。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该法规定了公证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为遗嘱公证提供了法律保障。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该法规定了合同的成立、生效、变更、解除和终止等法律问题,为遗嘱公证的效力提供了法律依据。
三、房产继承遗嘱公证的程序1. 遗嘱人申请:遗嘱人向公证机构提出申请,填写相关表格,提交身份证明、房产证明等材料。
2. 公证机构受理:公证机构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符合要求的予以受理。
3. 公证员调查核实:公证员对遗嘱人身份、房产情况等进行调查核实,确保遗嘱的真实性、合法性。
4. 公证员制作公证文书:公证员根据调查核实情况,制作公证文书。
5. 遗嘱人领取公证文书:遗嘱人领取公证文书,完成公证程序。
四、房产继承遗嘱公证的效力1. 法律效力:遗嘱公证具有法律效力,其内容对遗嘱人、继承人及房产权益人具有约束力。
2. 防范风险:遗嘱公证有助于防止遗嘱篡改、伪造等违法行为,保障遗嘱人的合法权益。
3. 便利继承:遗嘱公证简化了房产继承程序,缩短了继承时间,提高了继承效率。
4. 避免纠纷:遗嘱公证有助于明确房产继承关系,减少因继承问题引发的纠纷。
五、房产继承遗嘱公证效力存在的问题1. 公证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公证员对房产继承法律知识掌握不足,导致遗嘱公证存在瑕疵。
2. 遗嘱公证程序不规范:部分公证机构在遗嘱公证过程中,存在程序不规范、审查不严格等问题。
自书遗嘱不公证有法律效果吗

Luck is an accessory to hard work.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自书遗嘱不公证有法律效果吗导读:自书遗嘱即使不办理公证也是具有法律效果的,部分自书遗嘱被判定为无效并不是因为没有办理公证,而是所谓的自书遗嘱可能是当事人打印的或者在自书遗嘱当中缺乏时间标志。
公证是另一种是可以选择的一种方法,但大家不要误认为遗嘱必须要办理公证。
一、自书遗嘱不公证有法律效果吗?不需要公证也会有法律效力。
《继承法》第17条2款规定:“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
”根据这项规定,自书遗嘱的要求是:1、须由遗嘱人亲笔书写遗嘱内容并签名;2、须由遗嘱人亲自用笔书写遗嘱全文;3、必须注明年、月、日,三项缺一不可。
二、遗嘱生效的其他条件1、立遗嘱人必须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
即年满18周岁且精神状态正常的人立的遗嘱才有效。
2、嘱必须是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受胁迫欺诈所立遗嘱以及被篡改、伪造的遗嘱无效。
3、遗嘱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不得损害国家,集体的利益。
4、遗嘱应为缺乏劳动能力而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三、丧失继承权的法定情形有哪些?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继承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丧失继承权:(1)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
继承人故意杀害被继承人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不论是既遂还是未遂都丧失继承权。
(2)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
继承人杀害其他继承人,既包括法定继承人杀害遗嘱继承人的情形,也包括遗嘱继承人杀害法定继承人;既包括第一顺序人继承人杀害第二顺序继承人,也包括第二顺序继承人杀害第一顺序继承人。
根据有关司法解释,继承人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如果被继承人以遗嘱方式将遗产指定由该继承人继承的,可以确认遗嘱无效,并按继承法第八条处理。
(3)遗弃被继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
对遗弃被继承人的,不管情节是否严重,都丧失了继承权,但继承人如确有悔改表示且被遗弃人在生前表示宽恕的,可以不确认其丧失继承权。
自书遗嘱不公证有法律效力吗

一、自书遗嘱不公证有法律效力吗根据《民法典》第十七条的规定: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0条:公民在遗书中涉及死后个人财产处分的内容,确为死者真实意思的表示,有本人签名并注明了年、月、日,又无相反证据的,可按自书遗嘱对待。
第41条:遗嘱人立遗嘱时必须有行为能力。
无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即使其本人后来有了行为能力,仍属无效遗嘱。
遗嘱人立遗嘱时有行为能力,后来丧失了行为能力,不影响遗嘱的效力。
自书遗嘱符合上述条款规定的条件时,为有效遗嘱,无需再进行公证。
自书遗嘱未公证二、一般有遗嘱的遗产怎么继承《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
自然人可以依法设立遗嘱信托。
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合法的遗嘱有以下几种形式:(一)自书遗嘱,即遗嘱人亲笔书写的遗嘱。
(二)代书遗嘱,即由他人代书的遗嘱,其必须符合以下条件方可有效:1、有两个以上合格的见证人当场见证。
2、由其中一个见证人代书;3、代书人、其他见证人、遗嘱人均须签名。
以上三个条件缺少任何一个条件均属无效。
(三)录音遗嘱,要使录音遗嘱有效,必须有两个以上合格见证人在场见证,否则便无效。
(四)口头遗嘱,遗嘱人在危急的情况下才可以立口头遗嘱,口头遗嘱也必须有两个以上合格见证人在场见证,否则也是无效。
而当危急情况解除后,遗嘱人能够用书面或录音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应属无效。
(五)公证遗嘱,对于以上四种遗嘱形式,经遗嘱人亲自申请,可以经公证机关进行公证,而且公证遗嘱的效力优于其它任何形式的遗嘱。
遗嘱的有效条件包括什么

A man is not old as long as he is seeking something. A man is not old until regrets take the place of dreams. 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遗嘱的有效条件包括什么一、遗嘱真实,是具备订立遗嘱能力的遗嘱人本人亲笔书写;二、遗嘱内容完整,有遗嘱人签名,注明年、月、日,体现出遗嘱人真实的意思表示;三、遗嘱内容合法,没有违反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
就我国的遗嘱形式,具体包括口头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以及公证遗嘱五种。
公民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具体的遗嘱方式,但只有遗嘱有效的,最后才有可能被执行。
那么一般来讲遗嘱的有效条件包括什么呢?本文马上为你做详细解答。
一、遗嘱的有效条件包括什么有效的遗嘱必须具备如下条件:(一)遗嘱人必须要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四十一条规定:遗嘱人立遗嘱时必须有行为能力。
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所立的遗嘱,即使其本人后来有了行为能力,仍属无效遗嘱。
遗嘱人立遗嘱时有行为能力,后来丧失了行为能力,不影响遗嘱的效力。
患有聋、哑、盲等生理缺陷而无精神病的成年人,他们是有完全行为能力的,因此他们也可以立遗嘱。
(二)遗嘱人所立的遗嘱必须是其真实意思表示。
意思表示不真实具体体现在如下几种情况中:1、胁迫遗嘱人所立的遗嘱;2、欺骗遗嘱人所立的遗嘱;3、被非遗嘱人假造的遗嘱;4、被篡改的遗嘱;5、遗嘱人在神志不清的状态下所立的遗嘱。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二十二条第二、三、四款规定: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胁迫、欺骗所立的遗嘱无效。
伪造的遗嘱无效。
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
(三)遗嘱人对遗嘱所处分的财产必须是有处分权的。
在现实生活中,常见到丈夫立遗嘱不经妻子同意便处分了全部夫妻财产,另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三十九条规定:遗嘱人生前的行为与遗嘱的意思表示相反,而使遗嘱处分的财产在继承开始前灭失、部分灭失或所有权转移、部分转移的,遗嘱视为被撤销或部分撤销。
没有公证的自书遗嘱有法律效力吗

What we are most proud of is not that we never fall, but that we can get up every time we fall.(页眉可删)没有公证的自书遗嘱有法律效力吗导读:没有公证的自书遗嘱有法律效力,因为我们国家所规定的并不是说公证是属于必须要经历的环节,所以没有经过公证的话,虽然是可以属于合法有效的,但是在法律效力方面的话,可能是低于公证遗嘱的效力的。
一、没有公证的自书遗嘱有法律效力吗?没有公证的自书遗嘱有法律效力,自书遗嘱就是不需要证人。
自书遗嘱本来就是有效合法遗嘱的一种形式,效力仅次于公证遗嘱。
但是它有严格的格式要求,还要看它的内容是否合法。
1、遗嘱是单方法律行为,即遗嘱是基于遗嘱人单方面的意思表示即可发生预期法律后果的法律行为。
2、遗嘱人必须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具有遗嘱能力,不能设立遗嘱。
3、设立遗嘱不能进行代理。
遗嘱的内容必须是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应由遗嘱人本人亲自作出,不能由他人代理。
如是代书遗嘱,也必须由本人在遗嘱上签名,并要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
4、急情况下,才能采用口头形式,而且要求有两个以上的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解除后,遗嘱人能够以书面形式或录音形式立遗嘱的,所立口头遗嘱因此失效。
5、遗嘱是遗嘱人死亡时才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
因为遗嘱是遗嘱人生前以遗嘱方式对其死亡后的财产归属问题所作的处分,死亡前还可以加以变更、撤销,所以,遗嘱必须以遗嘱人的死亡作为生效的条件。
6、如果遗嘱人没有事实死亡,而是在具备相关的法律条件下,经有关利害关系人的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死亡后,遗嘱也发生法律效力,利害关系人可以处分遗嘱当事人的财产。
如果在短期内遗嘱人重新出现,那相应的财产可以退还遗嘱人;如果时间较长,类如超过两年以上以及财产出现了无法退还的情况,则受益人应当对遗嘱人的基本生活在其受益的范围内提供帮助,但法定义务人不受此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嘱公证公开才有法律效力吗
遗嘱并不是要必须进行公证而且要公开遗嘱的内容才具有法律效力,即使办理过公证的遗嘱会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但是,公证机构也没有权利直接向社会各界公开这份遗嘱的内容。
每一种不同的立遗嘱的方法,都有着必要的生效条件,但公证不是必须的。
一、遗嘱公证公开才有法律效力吗?
不是,遗嘱不公证也具有法律效力,即使公证也不需要公开遗嘱内容。
公证遗嘱并不是唯一有效的遗嘱形式,我国法律共规定了五种遗嘱形式,包括:自书、代书、口头、录音及公证遗嘱,不管当事人订立何种形式的遗嘱,只要遗嘱在内容及形式方面符合法律规定的生效要件,就属于合法有效的遗嘱。
至于在办理房产继承过户中,房管部门是否要求办理公证,这是另一回事。
但公证并不是遗嘱生效的必要条件。
遗嘱有效不需要公证,但是公证遗嘱效力高于其他形式的遗嘱。
公正遗嘱是没有有效期的。
经过公证的遗嘱,如果没有新的公证遗嘱推翻此遗嘱,该公证遗嘱是一直有效的。
二、遗嘱无效的九种情形:
(一)遗嘱人不具有完全行为能力
(二)遗嘱内容不是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三)由于遗嘱继承人的原因导致遗嘱无效的
(四)基于财产处分上的原因而遗嘱无效
(五)遗嘱违反法律强制性抚养义务而导致无效
(六)多份遗嘱的内容冲突造成的遗嘱无效
(七)遗嘱形式不合法导致的遗嘱完全失效
(八)遗嘱继承、遗赠和遗赠抚养协议间冲突造成遗嘱无效
(九)遗产中的消极财产大于或等于积极财产,即债务清偿后无剩余财产,导致遗嘱无效。
三、遗产的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3条规定: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
(一)公民的收入;
(二)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
(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四)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
(五)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
(六)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
(七)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
分配家产这是公民的私事,所以,法律上绝对不可能规定遗嘱生效的前提条件是公开遗嘱的内容。
很多立遗嘱人在去世之前都不会公开遗嘱的内容的,如果在世就公开了遗嘱的内容,反而会引发家里人的不满。
至于说公证的话,有经济条件的话可以办理公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