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义利观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孟子言义,反对利,并非完全不言利,只是主张先义后利、 以义统利、见利思义、反对后义而先利、见利忘义、放弃义 而去追求物质利益。孟子的义利观形成于我国封建制确立的 初期,它对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秩序起过积极 作用。但由于受到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难免包含一些封建 性糟粕。但是孟子的“义”所要求的尊敬长辈、非有勿取、 修养气节等,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珍贵的精神遗产,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孟子的这些思想精华,在中华民 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凝结和升华为诸如大公无私、无 私无畏、廉洁奉公、刚正不阿、见义勇为、助人为乐,以及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 浩然正气。历史上的许多仁人志士正是在它的激励下,在国 难当头、外敌入侵、山河破碎时,挺身而出,执干戈以卫社 稷,同外来入侵者展开英勇斗争;“舍生取义”、“义者必 急其君” 的道德原则,造就了灿若群星的民族英雄和伟大的 爱国者,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和鼓舞民族斗争的伟大精神力 6 量,岳飞、文天祥、于谦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
孟子的义利观
孟子的义利观是典型的重义轻利观,他主张义,反对利, 甚至将义利对立起来。
对于“义”的含义,孟子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夫义, 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 也。”“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 其心而不知求,哀哉!”孟子已把义提高到人生的根本 高度,喻之为“人路”,它如正确的大道一样,是人们 一切行为的必由之途,把义看作为人生应遵循的依仁而 行的基本道德规范。
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巩固封建统治。 3
孟子认为,处理君臣、父子、兄弟的关系时,必
须依靠“义”来维持,而不能仰仗“利”来维持。
君臣、父子、兄弟的关系如果靠“义”来维持,家
庭就会和睦团结,国家就会安定统一;如果靠“利”
来维持,“去仁义,怀利以相接”,最终会导致家
破国亡。
推行“仁政”治国理念。孟子认为推行仁义,制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2
孟子所讲的“利”,是指统治集团中的小集团 利益、局部利益和一般人的个人私利。例如,“王 曰:‘何以利吾国?’”这个“利”,实际上指国 王怎样过奢侈的生活,怎样扩张土地之利,自然也 指他所属的那个宗室贵族集团的利益。又如,“大 夫曰:‘何以利吾家?’”这里的“家”,指的是
于天下”。
4
孟子用“义”衡量人们对利益、财货的态度,他 说:“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认为不是自己 的却取过来,是为不义。孟子认为合乎道义的利 再大,哪怕是像舜接受尧的天下那样大的利,也 不为过;不合乎道义的利再小,哪怕是一小筐饭, 也不能接受。“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 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孟子以 “义”来要求人们对待财物,一方面要求人们恪 守封建礼制规范,保持生产生活上的民主与平等,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孟子对当时赤裸裸的利欲追求, 以及统治者剥削人民的反感和厌恶。孟子反对诸 侯的横征暴敛,把诸侯对人民的掠夺喻之为强盗, 斥之为不义。
1
孟子的“义”主要是指君臣之间或家庭之间不同等级的人 们之间的行为规则和方法,如“敬长,义也”,“非其所有而 取之,非义”,“羞耻之心,义也”,“君臣有义”,等等。 其“义”的主要内容是指敬人,尊重他人的社会地位或在家庭
中的地位。 同时,孟子还把“义”看做一种理想的人格,认为“义” 比生命重要。对一个人来说,生命是宝贵的,但跟“义”相比, “义”更重要。当“生”与“义”发生冲突,两者不可得兼时, 应该毅然决然地“舍生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 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认为一个人应该坚 定不移地捍卫自己的理想,不惜为之献出生命,绝不能丧失气 节,背“义”而生,从而把“义”提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孟 子认为“义”应是君子矢志不移遵循的道德规范,提出:“穷 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 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定有利于生产发展的政策方针,乃国之大道,提出:
“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主张以
“仁政来自百度文库治国。
孟子将“义”纳入仁政,作为政治经济制度的道
德原则,其义利观服务其政治主张。他认为“仁政”
是国家大计,是国家的根本利益,“君行仁政,斯
民亲其上,死其长矣”“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
兽之走圹也”实行仁政,就国泰民安,“仁者无敌
家族,即这个大夫所属的那个贵族集团。这里的 “利”,指的是他所属的那个贵族集团的利益,而 这个利益之中,首先就是这个大夫的个人私利。再
如,“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这里的 “利”,指的是一般人的个人利益。
孟子提倡义,反对利,其实质就是要求人们以“义” 为先,追求社会正义,遵循社会道德规范、政治原 则,反对见利忘义、放弃仁义而去追求物质利益,
孟子言义,反对利,并非完全不言利,只是主张先义后利、 以义统利、见利思义、反对后义而先利、见利忘义、放弃义 而去追求物质利益。孟子的义利观形成于我国封建制确立的 初期,它对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秩序起过积极 作用。但由于受到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难免包含一些封建 性糟粕。但是孟子的“义”所要求的尊敬长辈、非有勿取、 修养气节等,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珍贵的精神遗产,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孟子的这些思想精华,在中华民 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凝结和升华为诸如大公无私、无 私无畏、廉洁奉公、刚正不阿、见义勇为、助人为乐,以及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 浩然正气。历史上的许多仁人志士正是在它的激励下,在国 难当头、外敌入侵、山河破碎时,挺身而出,执干戈以卫社 稷,同外来入侵者展开英勇斗争;“舍生取义”、“义者必 急其君” 的道德原则,造就了灿若群星的民族英雄和伟大的 爱国者,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和鼓舞民族斗争的伟大精神力 6 量,岳飞、文天祥、于谦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
孟子的义利观
孟子的义利观是典型的重义轻利观,他主张义,反对利, 甚至将义利对立起来。
对于“义”的含义,孟子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夫义, 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 也。”“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 其心而不知求,哀哉!”孟子已把义提高到人生的根本 高度,喻之为“人路”,它如正确的大道一样,是人们 一切行为的必由之途,把义看作为人生应遵循的依仁而 行的基本道德规范。
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巩固封建统治。 3
孟子认为,处理君臣、父子、兄弟的关系时,必
须依靠“义”来维持,而不能仰仗“利”来维持。
君臣、父子、兄弟的关系如果靠“义”来维持,家
庭就会和睦团结,国家就会安定统一;如果靠“利”
来维持,“去仁义,怀利以相接”,最终会导致家
破国亡。
推行“仁政”治国理念。孟子认为推行仁义,制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2
孟子所讲的“利”,是指统治集团中的小集团 利益、局部利益和一般人的个人私利。例如,“王 曰:‘何以利吾国?’”这个“利”,实际上指国 王怎样过奢侈的生活,怎样扩张土地之利,自然也 指他所属的那个宗室贵族集团的利益。又如,“大 夫曰:‘何以利吾家?’”这里的“家”,指的是
于天下”。
4
孟子用“义”衡量人们对利益、财货的态度,他 说:“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认为不是自己 的却取过来,是为不义。孟子认为合乎道义的利 再大,哪怕是像舜接受尧的天下那样大的利,也 不为过;不合乎道义的利再小,哪怕是一小筐饭, 也不能接受。“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 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孟子以 “义”来要求人们对待财物,一方面要求人们恪 守封建礼制规范,保持生产生活上的民主与平等,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孟子对当时赤裸裸的利欲追求, 以及统治者剥削人民的反感和厌恶。孟子反对诸 侯的横征暴敛,把诸侯对人民的掠夺喻之为强盗, 斥之为不义。
1
孟子的“义”主要是指君臣之间或家庭之间不同等级的人 们之间的行为规则和方法,如“敬长,义也”,“非其所有而 取之,非义”,“羞耻之心,义也”,“君臣有义”,等等。 其“义”的主要内容是指敬人,尊重他人的社会地位或在家庭
中的地位。 同时,孟子还把“义”看做一种理想的人格,认为“义” 比生命重要。对一个人来说,生命是宝贵的,但跟“义”相比, “义”更重要。当“生”与“义”发生冲突,两者不可得兼时, 应该毅然决然地“舍生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 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认为一个人应该坚 定不移地捍卫自己的理想,不惜为之献出生命,绝不能丧失气 节,背“义”而生,从而把“义”提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孟 子认为“义”应是君子矢志不移遵循的道德规范,提出:“穷 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 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定有利于生产发展的政策方针,乃国之大道,提出:
“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主张以
“仁政来自百度文库治国。
孟子将“义”纳入仁政,作为政治经济制度的道
德原则,其义利观服务其政治主张。他认为“仁政”
是国家大计,是国家的根本利益,“君行仁政,斯
民亲其上,死其长矣”“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
兽之走圹也”实行仁政,就国泰民安,“仁者无敌
家族,即这个大夫所属的那个贵族集团。这里的 “利”,指的是他所属的那个贵族集团的利益,而 这个利益之中,首先就是这个大夫的个人私利。再
如,“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这里的 “利”,指的是一般人的个人利益。
孟子提倡义,反对利,其实质就是要求人们以“义” 为先,追求社会正义,遵循社会道德规范、政治原 则,反对见利忘义、放弃仁义而去追求物质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