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集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的影响及对策
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的影响及对策首先,金融全球化为中国金融市场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1、资本流动:金融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资本的流动,使得中国能够吸收更多的外来投资。
这些资金刺激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2、融资渠道:金融全球化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多融资渠道,使得它们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融资,并且扩大了企业的发展空间。
3、技术创新:金融全球化促进了金融科技的发展和创新,在支付、投资、风险管理等方面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选择。
这对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然而,金融全球化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风险。
1、金融风险:金融全球化使得中国金融市场更容易受到国际金融风险的传播。
例如,2024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因此,中国需要加强金融监管,提高金融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
2、汇率波动:金融全球化使得汇率波动对中国金融市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中国需要加强汇率政策的灵活性,稳定市场信心,防范汇率风险。
3、竞争压力:金融全球化使得国际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增加了竞争压力。
中国需要加强金融机构的竞争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为本土企业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
针对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的影响,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金融监管: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金融监管,提高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透明度。
2、提高金融独立性:减少对国际金融市场的依赖,提高中国金融市场的独立性和自主权。
例如,加大对本土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培养本土金融人才。
3、加强金融创新:通过金融科技的创新,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满足不同群体的金融需求。
4、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金融监管机构的合作,共同应对金融风险和挑战。
同时,加强与其他国家的金融合作,共同推动金融开放和发展。
综上所述,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我们应积极应对,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推动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稳定。
中国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发行A股。D
[责任编辑:王静]
万方数据
中国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刘强 辽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辽宁,沈阳,110031 科技信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10,""(27) 0次
本文链接:/Periodical_kjxx201027642.aspx 授权使用:都晓东(wfqinghua),授权号:80822f0c-efa9-4503-b8e8-9e5600fbc184 下载时间:2010年12月24日
2.1
以下几个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2008年颁布的外汇管理条例.极大地提 高了中国人民银行的信用独立性。在未来几年里,继续完善货币政策 调控方式、加大政策工具的创新.改进政策传导机制.加强本外币的政
与改革成就显著,金融市场体系基本形成。以银行业为主的金融机构 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金融监管能力不断提高。但是.我国金融发展中 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1金融体系不健全,结构不尽合理。一是相对于银行业,资本市场 和保险市场发展仍然滞后。直接融资比重偏低(尤其是公司债券规模 过于狭小),风险相对集聚在银行体系。二是多层次资本市场进展缓 慢。债券市场整体规模相对偏小,其中企业(公司)债券市场存在分割, 发展严重滞后。且存在行政监管直接干预股市、期货等市场价格的问 题,造成“政策市”风险。三是城乡、区域金融发展不协调.地方性中小 金融机构发展滞后,对“三农”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较薄弱,融资瓶颈 问题突出。四是保险的短期投资型品种发展较快。保障功能存在弱化 倾向,责任保险与再保险等发展不足。 1.2货币政策效果不尽如人意。一是政策最终目标定位不清,是多目 标还是收敛于单一日标,如何更好权衡物价稳定(包括资产价格)与经 济增长。尤其是在物价上涨主要原因不是国内货币数量因素时。仍采 用货币政策手段调控造成了宏观经济风险。二是价格型政策调控方式 不当,不仅效果不好。而且给银行体系造成了系统性风险隐患。在市场 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的刺率应该是政策中介目标,而非央行的直接 政策工具。我国央行一直直接决定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不仅严重 阻碍了利率市场化,而且在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后.继续使用这种利 率政策工具的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并会造成商业银行的风险。三是 习惯性的数量调控力度不断加大.但效力递减。一方面大量金融创新 使所设定的包括货币供应、贷款等调控指标未能有效实现;另一方面 主要依托银行信贷渠道的政策传导机制愈加不畅。四是预警机制不足 导致政策大幅度急转弯,严重削弱了政策的公信力。导致经济中的风 险与不确定性大量增加。 1.3金融企业的经营机制尚未根本转向市场化。一是金融企业公司 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有待进一步提高,政府出资人职能分散弱 化,金融企业内部人控制现象较为严重。二是商业银行的信贷自主权 经常受到外部行政性1:扰.不仅影响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效率.也给 银行增加了坏账风险。特别是统一的行政性命令导致同质化行为,潜 藏系统性风险。三是行政部门长期习惯于直接采用行政手段控制和处 置微观丰体的风险.而不是强调由微观主体自主化解。 1.4金融创新能力不足,竞争力还不强。尽管银行理财类产品发展较 快,但机构定价能力弱,产品种类较少,贷款证券化与债券衍生类产品 几乎空白,许多保险产品主要依靠从外部引进。险种单一,雷同率高, 期货品种不够齐全.覆盖面也不够广等。 1.5金融监管协调不畅,分业监管与综合经营的矛盾开始显现,“一 行三会”缺乏有效协调,监管的过度与不足问题同时并存。 1.6包括市场基础设施在内的金融运营环境有待完善。例如。交易结 算和托管系统分割,系统之间信息传输效率低下,客观上增加了交易 成本,也难以识别票据造假等风险行为;市场缺乏做市商等中介机构, 流动性较差;信用评级体系的公信力不强,信用环境不佳制约了发展: 现行的新股发行制度客观J:造成了新股发行市场的短缺状态等。 1.7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造成金融市场与资本账户的开放风险加大。 我国资本项目管理已经实现了相当程度的开放,余下大多是针对短期 资本和债务资本。但国内企业普遍缺乏识别对外投资风险的经验与能 力,专业人员严重短缺,QD[I在治理结构和风险管理架构方面存在不 足。海外投资出现较大亏损,如中投、平安保险、国开行及中铝公司等 企业,以及多数QDII损失都很惨重。 2未来发展及对策建议 展望未来,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与发展、货币政策的实践还需要在
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行政管理专业
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摘要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随着金融趋于全球化的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换代,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金融开始迅速发展普及起来。
而金融监管方式也开始不断地创新,我国现在金融监管中面临的重难点问题就是如何有效的解决在复杂金融环境中进行金融监管、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
所以我们要吸取国内外金融监管的优缺点,从各方面加强监管,建立拥有完善金融监管体系的法规体制。
要加强金融监管整体水平,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因此需要提高金融监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减少监管人员贪污腐败。
本文主要是讲了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建立和发展,阐明金融监管存在的必要性,现在还存在哪些问题以及相关的完善对策。
关键词:金融监管体系构建建议Problems in China's financial supervision system andCountermeasuresAbstractBeginning in the 1980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e becoming globalized, with the upgrading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Internet finance began to rapidly develop and become popular. And financial supervision methods have begun to innovate continuously. The most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roblem facing my country's financial supervision is how to effectively solve financial supervision in a complex financial environment, and prevent and resolve financial risks. Therefore, we must absorb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financial supervision, strengthen supervision from various aspects, and establish a legal system with a sound financial supervision system. To strengthen the overall level of financial supervision,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upervisors is crucial.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and ideological and ethical qualities of financial supervisors to reduce corruption of supervisors. This article mainly talks about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my country's financial supervision system, and clarifies the necessity of financial supervision, what problems still exist, and related perfect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Financial regulation Expected Model Propose目录目录1导论 (4)1.1选题目的及意义 (4)1.1.1 选题目的 (4)1.1.2选题意义 (4)2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5)2.1统一监管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5)2.2分业监管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5)2.3综合监管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5)3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6)3.1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 (6)3.2金融监管可有效解决市场失灵 (7)4金融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和原因分析 (7)4.1金融监管体系不完善,监管模式难以适应多元化业务 (7)4.2金融监管制度滞后于金融行业的发展 (8)4.3金融监管工作人员专业性不高 (8)4.4监管法律不健全 (8)5完善我国监管体系的对策 (9)5.1设置相关功能性的监管模式 (9)5.2完善互联网监管体系 (9)5.3提高监管人员素质 (10)5.4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10)参考文献 (12)致谢 (13)1导论1.1选题目的及意义1.1.1 选题目的1.选题背景(1)国内外研究情况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广泛应用,Douglas arner认为随着金融科技的飞速发展,有科技背景的人才进入金融市场,金融科技时代的监管会变得更加困难,为了提高监管效率,我们应该要利用好监管科技建立更完善的监管体系。
金融运行形势分析调研报告3篇
金融运行形势分析调研报告3篇【导语】调研报告是整个调查工作,包括计划、实施、收集、整理等一系列过程的总结,是调查研究人员劳动与智慧的结晶,也是客户需要的最重要的书面结果之一。
以下是悠悠#整理的金融运行形势分析调研报告,欢迎阅读!【篇一】金融运行形势分析调研报告今年以来,全县金融部门牢牢把握稳健货币政策的总要求,着眼“四个争当”、“三大取向”、“四化同步”目标定位,积极融入新常态、研究新常态、适应新常态,以推动产业转型为主线,以提高创新能力为载体,持续增加“双百工程”、新兴业态、现代农业、民生工程以及消费领域的信贷支持,主要金融指标增量、增幅持续向好,全县金融运行形势健康平稳。
一、金融运行主要特点一是城乡居民存款增势强劲。
截至2月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亿元,年内新增亿元,较年初增长%,同比多增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存款较年初增加亿元,增幅%,同比多增亿元。
居民存款快速攀升,一是与外出农民工返乡过节直接相关,集中汇入款项推高存款规模,其中邮储银行、信用联社居民存款分别较上月增加亿元和亿元;二是投资担保公司兑付风险发生后,撤出资金、手持现金陆续回流银行,银行增存基础趋于稳健;三是个人购买理财产品集中到期,多数理财资金赎回后自动转存银行;四是春节期间城乡居民生产、生活交易趋于活跃,个体商户增存持续向好。
城乡居民存款恢复常态增长,为金融机构做好全年信贷营销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反映出居民投资渠道单一、消费需求偏低的运行特点,亟待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月末,全县企业存款余额亿元,较年初减少亿元,同比多下降亿元。
从金融角度看,经济下行压力对全县传统产业的影响将长期存在,资源供给趋紧、国际贸易摩擦、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下游市场重组、产成品占用攀升等多重因素交互叠加,单位存款较年初减少亿元,同比少增亿元。
二是实体经济信贷增速放缓。
2月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亿元,较年初新增万元,同比少增万元,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回落个百分点。
后危机时代中国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后危机时代中国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创新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的金融业处于体制转轨阶段,金融市场主体不完善,金融市场结构性问题突出,金融技术相对落后,金融监管效率较低,这些给我国金融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因此,在后危机时代,中国通过金融制度创新、优化金融市场结构、加快金融技术创新、加强金融监管,促进我国金融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金融创新次贷危机金融监管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创新日新月异。
金融创新在提高行业效率的同时,也给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不稳定因素。
金融危机频繁爆发及其严重后果,使得各国央行把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作为一项重要目标。
金融创新是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对金融产品、金融技术、金融工具、金融市场、金融体制、金融机构等金融要素进行重新组合的过程。
金融创新使非银行金融机构异军突起,随着央行以公开市场业务进行货币政策操作,非银行金融机构在金融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和迅速扩散,改变了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的行为,使货币需求和资产结构更加复杂多变,从而加重了传导时滞的不确定性,给货币政策效应的判定带来较大困难。
近年来,中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
中国已经形成了以现代化支付系统为核心的支付体系,尤其是在金融创新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与中国庞大的经济规模相比,中国金融业发展滞后,金融创新不足,导致金融产品种类单一,市场创新机制不健全,金融市场缺乏弹性,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二、中国金融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金融市场结构性矛盾突出,且尚未形成良好的金融创新环境1900年,我国开始对金融市场进行体制改革,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
在20多年的改革发展过程中,我国金融市场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虽然我国一改过去单一的银行体系,发展成为银行、证券、保险、租赁等种类齐全的多元化金融体系,但各种产业之间的比例不协调,主要表现为银行业比重较大,而金融业比重太小,保险和租赁业发展十分缓慢,各产业之间难以协同发展,产业结构溢出效应不明显。
新时代我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和政策建议
新时代我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和政策建议作者:新时代我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和政策建议来源:《企业科技与发展》日期:2018-07-02人气:3753按照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世界各国都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所处的不同阶段经历各自的时代。
但新时代下中国的经济无论是外在表现形式,还是形成机制,都与发达国家存在本质上的不同。
虽然中国经济学界对新时代中国经济的特征还存在分歧,但是综合来说可以总结为经济增长速度减慢、经济结构亟待调整和增长动力需要转换三个方面的特征。
在这些特征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经济还面临这许多其他方面的问题。
一、新时代我国经济面临的问题由于世界各国的国情不同,所处的发展环境和发展阶段也各异,因此各个国家的经济也都表现出不同的问题。
就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现状来看,新时代下我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如下:(一)人力资源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1978年中国启动改革开放战略,在1978-2000年前后的20多年时间里,中国最短缺的生产要素是投资和进口先进技术和设备所需的外汇。
由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的人口高出生率,导致人口结构非常年轻,人口抚养比持续下降,适合劳动密集型工业发展的青年劳动力供给相对于短缺的资本投资和外汇储备而言几乎是“无限”的。
这种状况构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
自1980年实行强制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后,劳动力供给增长速度下降的效应在2004年开始显现。
从2000年到201 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只增加了13.13%,而经济总量增长了143%。
2013年第一次出现了劳动人口数量下降的情况,2014年又比2013年下降371万,2016年又比2015年减少349万。
劳动人口的绝对数量下降意味着劳动力供给会出现短缺,工资上涨成为必然结果。
(二)传统经济结构逐渐落后经过改革开放后30多年的高速工业化和十几年的城市化建设,我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后期阶段,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已经发生了本质性变化。
13云南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目录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关键词:农村金融;农业贷款;融资渠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云南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农村金融的含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云南农业发展银行经营状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云南农村信用社经营状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云南省其他涉农商业银行经营状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云南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云南农业发展银行作用没有充分显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政策性贷款占农业生产总值的比重较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没有发挥农业资金投入的聚集效应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农村信用社没有真正发挥支农作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受到区域经济的制约,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农村信用社追求盈利,没有真正为农民提供服务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其他涉农商业银行资金从农村市场漏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云南农业贷款占贷款总量的比重较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从农村吸收了大量资金用于城市放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财务·金融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戴子豪(武汉市人社局江汉社保处,湖北 武汉 430021)[摘要]农村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农业天然的弱质性、农村人口的流失和资本投入不足,导致“三农”领域仍然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金融兴,则经济兴,农村金融在促进中国农村农民的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与城市经济建设相比,农村金融的发展是比较滞后的,存在着缺乏有效信贷载体、供给结构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
基于此,在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逐一分析,提出一些完善农村金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金融机构[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识码]B1 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1.1 乡村空心化导致缺乏有效信贷载体目前,农村人口减少态势越来越严重,很多农村基本只剩下老年人和留守儿童,少有的年轻人也不是从事农业劳动。
农村劳动力不足、金融需求不足、科技含量不高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成为制约农业、农村和农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由于传统习惯、流程繁琐、担心不能如期还款等原因,不少农民不愿办理也不知道如何办理贷款,大部分是只存不贷,对信托、基金、债券等更是知之甚少。
虽然政府大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存在着投入周期长、风险高、收益不稳定等诸多问题,未能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导致自身实力弱、产品竞争力弱、经济效益低,难以获取银行信贷资源,导致农村地区严重缺乏有效的信贷载体,阻碍农村金融发展。
1.2 金融机构发展农村金融积极性不高,农村金融供给结构 不平衡相较于工业,农业集聚度低且收益小,再加上农业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收益周期长,导致金融机构对农业融资投入意愿低。
同时,农村人口密度低,产业较为分散,导致在农村提供金融服务成本高,农村地区普遍存在资金外流现象。
在中国农村金融供给不均衡问题十分突出。
尽管我国涉农贷款余额逐年增长,但农村金融的供给结构却没有明显的改善,在不同地区、城乡之间、农村内部存在着多种不均衡现象。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现状和发展对策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现状和发展对策二○一三年六月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毕业论文不包括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20 年月日毕业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毕业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障、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毕业论文管理部门或机构送交毕业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毕业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优秀毕业论文评选机构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毕业论文。
本毕业论文属于 1、保密囗,在10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2、不保密囗。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作者签名:20 年月日导师签名:20 年月日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现状和发展对策摘要:由于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前景好,拓展空间广,赢利效果佳,在银行业务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许多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纷纷以个人金融业务作为银行业务发展的重点。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国内各大商业银行也在个人金融业务领域展开激烈竞争。
个人金融业务实际上已成为商业银行的战略性业务,成为银行业务发展的重中之重。
由于起步晚加上外部因素的阻碍,个人金融业务在中国的发展缓慢,不足之处尚多。
特别是入世之后,竞争更加激烈。
在这样内忧外患的环境下,迫切需要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
本文拟从国内外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现状分析入手,分析境外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特点及经验,寻找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经验,提出一些有助于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个人金融业务,制约因素,发展策略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personal financial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Abstract:Because of personal financial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to expand the space is wide, the profit effect is good,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banking busines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many commercial banks to personal financial business to focus on business development of the bank. With China'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ommercial banks will compete in the field of personal financial services. Personal financial business in fact has become a strategic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become the priority among priorities bank business development. Due to external factors started late with obstacles, the personal financial business development in China is slow, the deficiencies before. Especially after the accession to the WTO, competition is more intense. Domestic trouble and foreign invasion in this environment, the urgent need to improve the personal financial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This article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 financial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at home and abroad is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xperience of foreign commercial banks personal financial business, th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 financial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 of our country in question, th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and lessons of personal financial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foreign countri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helpful to th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 financial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strategic method.Keywords:Personal financial business,Restricting factors,Development strategy目录1 绪论...................................................................1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2文献综述............................................................. 21.3课题研究方法和内容................................................... 31.3.1 研究方法 (3)1.3.2 研究内容 (3)2 商业银行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现状........................................42.1个人金融业务涵义与种类............................................... 42.1.2个人金融业务的定义 (4)2.1.3个人金融业务的类型 (4)2.2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52.2.1个人金融业务类型日渐丰富 (5)2.2.2个人金融业务开发潜力巨大 (6)2.2.3个人金融服务不断改善 (7)3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93.1产品品牌性不强且管理滞后.............................................93.2营销体系不健全........................................................93.3缺乏高素质的专业金融人才.............................................104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对策................................... (11)4.1完善营销体系 (11)4.1.1以网络渠道为抓手,提升个人金融业务服务效能..........................114.1. 2改变营销模式.......................................................114.2加强品牌建设 (12)4.3增强客户服务渠道建设 (12)4.4做大做强个人信贷业务 (13)4.5强化个人金融业务员工队伍 (13)4.6深入构建个人金融业务工作格局..........................................13 参考文献:...................................................................15 致谢........................................................................161 绪论1.1研究背景和意义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最初起源于西方,是指商业银行以自然人为服务对象,运用金融等方面的知识、专业技术、广泛的信息资源及运用各种理财工具等优势, 为个人客户提供的投资顾问、资产管理、财务分析、财务规划等多种专业服务。
金融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建议——以甘肃省为例
G ANSU FINANCE甘肃金融◎刘锷【内容简介】文章介绍了甘肃省集成电路产业的历史发展阶段,总结了金融证券市场、金融机构和多部门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现状,指出当前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有均衡性不高、精准度不够、方式不完善等,从信贷支持、外汇支持、金融创新支持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支持;集成电路产业;甘肃省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天水市中心支行金融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建议——以甘肃省为例甘肃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概况甘肃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起步早、基础好、发展快的地区之一。
2019年,甘肃省集成电路产量仅次于江苏省,位居全国第二,累计产量390亿块,同比增长22.71%。
全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主要依托天水华天科技、天水华洋电子、兰州安鸿数码科技、兰州斯维电子科技和兰州慕石电子等骨干企业,初步形成了以天水、兰州新区为核心的产业格局。
其中,天水华天科技是全球第六、国内第二大集成电路封测企业;天水华洋电子是西北唯一一家生产半导体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的企业。
(一)起步摸索阶段(1969年-1978年)。
早在1969年,四机部就在甘肃天水成立了天水华天科技的前身甘肃天水永红器材厂(749厂)以及甘肃天水天光集成电路厂(871厂)。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处于计划经济阶段,集成电路产业的设厂、生产、产量都由政府直接决定。
这一时期,主要以军工需要为生产目标,初步建立起集成电路工业基础及相关设备、仪器、材料的配套条件,全省集成电路产业处在起步摸索阶段。
因此,在这一阶段,集成电路产业的金融支持完全是由政府直接安排出资,并决定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方向。
(二)徘徊发展阶段(1980年-2003年)。
在改革开放初期,经济体制改革释放出的政策红利,加速了全省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
但进入80年代末,全省主要集成电路企业普遍经历了“放权让利”和“企业承包”以及90年代“抓大放小”、2003年甘肃省省属下划企业改制等,多数企业因改革并不彻底,经营陷入了困境,甚至濒临破产,使得全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放缓。
北京市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
北京市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摘要】北京市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通过对北京市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状况的分析,发现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的现状仍有待提高,发展不够平衡和充分。
影响北京市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政策、人才、资金等方面的制约。
提升北京市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的对策措施包括加强政策支持、培育创新型科技金融企业等方面。
未来,北京市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将更加重要,需要持续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
建议加强相关政策制定、拓展融合合作领域,以促进北京市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北京市、科技、金融、融合发展、现状分析、影响因素、问题、对策措施、未来发展趋势、建议、结论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北京市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一直以来都是科技和金融发展的重要枢纽。
随着科技和金融的不断进步和融合发展,北京市作为创新型城市,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北京市的经济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各国的趋势。
作为中国的科技和金融中心,北京市在这一趋势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也面临一系列挑战和问题,例如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本的有效结合、金融机构对科技企业的融资支持等。
对北京市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将围绕北京市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展开深入分析,旨在为进一步推动北京市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1.2 研究意义北京市作为我国的科技与金融发展重要城市之一,其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可以促进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推动北京市产业结构优化和创新能力提升,有利于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经济发展水平。
我国网上金融业务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仝博
我国网上金融业务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仝博发布时间:2023-05-12T03:06:12.997Z 来源:《中国经济评论》2023年5期作者:仝博[导读] 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了新的活力。
但是由于我国互联网金融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监管不足不断地暴露出问题。
本文主要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其原因分析并对我国互联网金融提出相应的措施,从而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国器元禾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摘要: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了新的活力。
但是由于我国互联网金融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监管不足不断地暴露出问题。
本文主要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其原因分析并对我国互联网金融提出相应的措施,从而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现状;问题;对策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余额宝和微信等网上理财、P2P网贷和第三方支付交易平台的出现,一方面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方式使他们从中获得便利,另一方面却对传统银行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互联网金融代表了当代金融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是一个世界化和多极化的趋势。
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互联网金融仍然处于初始阶段,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政府的监管力度不够等原因从而产生出问题,风险也不断显现。
本文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的问题及其原因的分析,从企业和国家两个方面,对此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构建一个良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环境。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分析1.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界定互联网金融是当代经济的流行产物,互联网可定义为:在信息时代,依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为平台挖掘出大数据,主要以线上投资理财、第三支付以及金融电子商务等为主要模式的一种新兴金融。
2.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1)互联网金融的兴起20世纪互联网技术在美国诞生以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的便利。
我国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产业集群所导致的经济集群已成为中国目前经济发展的主要源泉和动力,尤其是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拉动作用。
通过对我国产业集群的现状及有关问题成因分析,提出我国政府应因势利导,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培育和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进一步提高区域经济效益。
标签:产业集群区域经济经济效益一、引言产业集群是指相同的产业高度集中于某个特定地区的一种产业成长现象。
近年来,产业集群所呈现的竞争优势备受关注,并成为企业、区域发展的重要经济模式。
对于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始于马歇尔“规模经济”的提出。
他将经济规模分为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并认为产业集群是因为外部规模经济所导致的。
马歇尔还用随产业规模扩大而引起知识量的增加和技术信息的传播来说明产业集群这种现象。
在随后的研究中,中外学者对这一理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拓展和深化,例如有的从降低交易成本的角度,有的从区域基础设施、资源共享的角度。
著名的产业集群专家王缉慈则从区域创新网络的角度来对产业集聚的外部经济性做了更为详细的阐述。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这样一个事实,在一定的条件下,随着规模的扩大,边际效益也有下降的趋势,甚至还会跌破零变成负值,从而出现规模不经济的现象。
虽然单纯从经济学意义上说,企业集聚的优势作用是明显的,但是理论与现实总会有冲突。
特别是在我国一定的历史传统和现实环境下,有相当一部分的产业集群是由草根经济演化而来,或者是由外商直接投资而生成的外向型集群,再加上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还处在从以资源消耗而带动的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的转轨时期,我国的法制体系和诚信体系也尚不健全。
因此,在我国的产业集群发展进程中,还存在着各种不经济的现象。
如果忽略了这些,就不能更好地了解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全景,也就无法制定出有实际成效的集群发展战略。
二、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产业集群已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沿海地区、沿江地区初具规模:成千上万个中小企业的崛起和不同类型产业集群的形成,促进了沿海区域经济的高速增长,并且吸引了大量外资向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浙江沿海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集聚。
浅议我国并购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 .发 行债 券
从历史来 看,我 国债券市 场的发展相对于股票市场一直 是 “ 跛足 ” ,债券市场规模小 、市场化程度低 、发行和交易 市场割 裂。尤其是公司债券 ,相对于 国债和金 融债 ,发展更
是 缓 慢 ;从 实 践 来 看 ,我 国 发 行 债 券 始 于 1 8 年 ,在 债 券 市 93
单位 :亿元
券的 ,公 司应当按 照其转换办法向债券持有人 换 发股 票 ,但 债券 持有 人 对转换 股 票或 者不
从 上 图可 见 , 目前 我 国 债 券 市 场 国债 占 有绝 大部 分 ,而
转 换股票有选择权 ” 。再如 , 《 证券法》 、 《 公司法 和中 国证监会于2 0 年5 日公布并于次 日实施 的 《 0 6 月7 上市公司证 券发行管理办 法》 中规 定 ,上市公司发行 可转 换债券 ,除了 应当符 合增发 股票 的一般 条件之外 ,还应符 合 : ( )最近 1 3 会计 年度加 权平 均净 资产收 益率 平均 不低于6 ( ) 个 %; 2
一
、
并购融资 的方式 多种多样 ,按其资金来源的不 同一 般
分 为 两 类 ,内 源 融 资 方 式 和 外 源 融 资 方 式 。内 源 融 资指 从 企业 内 部 开 辟 资 金 的 来 源 , 筹措 所需 资向企业 以外的经济主体筹措 资
在 公 司 债 券 存 根 簿 上 载 明 可 转 换 公 司 债 券 的 数
20年 02 20年 03 20年 04 20年 05 2 0 年 06
0
20年 01
额 ” ;第 1 3 “ 行 可 转 换 为 股 票 的 公 司 债 6条 发
图1 2 0— —2 0 年我国债券市场 的概貌 —2 0 1 O6
深圳市 科技金融发展的现状、难点与对策
深圳市科技金融发展的现状、难点与对策深圳市科技金融的发展现状表现为金融科技起步早、发展快,拥有多家金融科技龙头企业。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其科技金融领域的起步较早,发展迅速。
目前,深圳已聚集了一批金融科技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在生物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等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在政府的推动下,深圳正致力于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通过发布《关于做好深圳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进一步促进科技金融的发展。
深圳市科技金融发展面临的主要难点包括信息不对称、风险承担问题以及科技企业多元化需求的匹配难题。
科技金融业务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使得科创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融资活动变得更加困难。
科创企业在融资前往往不愿对外披露创新想法和技术细节,而且由于其需大量试错,创新成果又是无形资产,这让银行难以判断企业的市场前景和投入的真实性。
针对这些难点,深圳市采取了一系列对策,包括推动金融科技机构高水平集聚、完善金融科技基础设施、支持技术研发应用、加强人才培养、健全投融资体系、风险防控以及开放合作等。
深圳市政府提出的主要任务中,不仅涉及金融科技机构的集聚和发展,还包括金融科技特色应用的推广、基础设施的完善、技术研发的支持以及专业人才的培养等方面。
这些措施旨在打造一个完整的金融科技生态体系,并通过“深港澳金融科技师专才计划”等项目培养专业人才,以解决科技金融发展中的人才瓶颈问题。
普惠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普惠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普惠金融这一领域。
普惠金融是指以普通民众为服务对象的金融服务,旨在帮助贫困人口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质量,弥补金融服务的市场失灵,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虽然普惠金融发展迅猛,但它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本文将从普惠金融的定位、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对策分析等方面展开详细探讨。
一、普惠金融的定位普惠金融旨在为广大民众提供金融服务,让更多人享有金融服务等资源,促进社会公平、可持续发展。
其核心价值在于服务社会落后地区、贫困农村、小微企业和个体经济民众,减少金融服务领域的信息不对称、区域不平衡和服务不足等问题。
普惠金融在中国是由央行发起,得到国家支持的重点领域之一。
中国政府通过建立普惠金融机构、政策支持、优惠税收等手段,促进了普惠金融的发展。
二、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
截至2019年底,全国已有超过7.5万家普惠金融机构,其中包括村镇银行、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等。
目前,普惠金融的服务领域主要涵盖农村贫困人口、社会弱势群体、小微企业、个体经济等。
同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与普惠金融相关的政策与措施,例如减税降费、设立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等,使得普惠金融的发展更加高效、稳定。
三、普惠金融面临的问题虽然普惠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融资成本高:由于普惠金融客户的不确定性较大,因此各机构需要承受更高的风险成本和融资成本。
2、客户信用记录不完善:普惠金融客户普遍缺乏信用记录,影响了机构对客户的信用评估。
3、机构服务质量不一:由于普惠金融机构涉及面较广,整体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这对客户的信任程度和发展前景带来了困扰。
4、发展仍不平衡:从地域分布来看,普惠金融仍然存在东部地区较发达、中西部地区相对滞后的现象,未来需要加大在中西部地区市场的拓展。
四、对策分析针对普惠金融面临的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1、降低融资成本:央行可以利用货币政策等手段,降低普惠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提高普惠金融机构的利润率和服务质量。
绿色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分析
绿色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分析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靠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使得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但是高投入低产出、高耗能低质量、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顾后果的发展方式给我国生态环境以及经济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在思考这些影响后,我国充分认识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我国经济开始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并积极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
绿色金融是金融部门将保护和治理环境、节约资源、应对气候变化等目标纳入经济活动中,通过增加对环保项目的投融资,减少对污染环境项目的资金供给,进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强调构建以动员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产业、更有效地抑制污染性投资为主要目标的绿色金融体系,并指出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有利于促进环保、新能源、节能等领域的技术进步,有助于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我国经济向绿色化转型,激发经济增长潜力,大力支持生态文明建设。
发展绿色金融是为了将金融资源配置到绿色环保项目中,降低为重污染企业提供贷款的可能性,迫使企业主动参与绿色项目,履行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
分析绿色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对推动绿色产业发展,促进绿色经济可持续增长,建设美丽中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绿色金融的研究现状随着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投资者对公司的价值评价不再局限于公司的经济效益,同样重视其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在此背景下,金融助力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了绿色金融的产生,为我国实体经济增长创造了新动能。
Salazar(1998)认为绿色金融是以保护环境为目的,有效规避风险的一种金融创新。
我国学者高建良(1998)认为绿色金融是金融部门把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落实到金融业务运作中,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健康发展的一种金融战略。
绿色金融注重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节约与可持续利用,并进一步促进经济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金融业集聚及影响因素
金融业集聚与城市经济发展
02
金融业集聚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提高城市竞
争力。
金融业集聚与农村经济发展
03
金融业集聚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促进农村产
业升级和农民增收。
06
中国金融业集聚的未来趋势与挑战
中国金融业集聚的未来趋势
持续集聚
中国金融业将进一步向中心城市和大型城市集聚,这些城 市具有更多的金融资源和更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金融生态环境的影响
金融生态环境对金融业集聚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个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可以吸引更多的 金融机构和人才来到该地区,促进金融业集 聚的形成和发展。
例如,一个具有良好法治环境、完善基础设 施和优越生活环境的地区可以吸引更多的金 融机构和人才来到该地区,促进金融业集聚
的形成和发展。
05
中国金融业集聚的经济效应分析
研究金融创新与金融业集 聚的关系
未来可以研究金融创新与金融业集聚的关系 ,探讨如何通过金融创新推动金融业集聚的 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创新引领
随着科技的发展,金融业将更加注重创新和变革,包括金 融科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推动金融业向 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绿色金融
随着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绿色金融将成为未来金融业的重 要发展方向,为环保产业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
国际化发展
中国金融业将更加注重国际化发展,加强与国际金融市场 的联系和合作,提升国际竞争力。
金融业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化,金融业规模不断扩大,金融机构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金融产品的种 类和复杂性也不断提高。
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中国金融服务业的水平不断提升,金融机构的服务质量和创 新能力也不断提高。
中国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以下 几 个 方 面做 出进 一 步 的 努 力 。 21 完 善金 融 宏 观 调 控 体 系 。 0 8年颁 布 的外 汇 管 理条 例 , 大 地提 . 20 极
பைடு நூலகம்
“ 一五 ” 十 以来 . 国金 融 宏 观 调 控 体 系 不 断 完 善 , 融 业 的 发 展 高 了 中 国 人 民银 行 的信 用 独 立 性 。在 未 来 几 年 里 , 续 完 善 货 币 政策 我 金 继 与改 革 成 就 显 著 . 融 市场 体 系 基 本 形 成 , 金 以银 行 业 为 主 的 金 融 机 构 调 控 方 式 、 大 政 策 工 具 的 创新 , 进 政 策 传 导 机 制 , 强 本外 币 的政 加 改 加 抗 风 险 能 力 明 显增 强 , 融 监 管 能力 不 断 提 高 。 是 , 国金 融 发 展 中 策 协 调 , 持 币值 稳 定 , 金 但 我 保 促进 国 民经 济 又 好 又 快 地 发 展 , 加强 总需 求 在 仍 然 存 在 一些 突 出问 题 。 管 理 的 同 时 , 进 国民 经 济 的结 构 调 整 。 外 , 了提 高 货 币 政 策 的效 促 此 为 11 金 融 体 系 不 健 全 , . 结构 不 尽合 理 。一 是 相 对 于银 行 业 , 本 市 场 率 , 当进 一 步 提 高 货 币政 策 的前 瞻 性 、 见 性 , 握好 货 币政 策 调 控 资 应 预 把 和 保 险 市 场 发 展 仍 然 滞 后 , 接 融 资 比重 偏 低 ( 其 是 公 司债 券 规 模 的 力 度 , 国 民经 济 的 发 展创 造 一 个 良好 的 金融 环 境 。 时 , 于 中 国 直 尤 为 同 由 过于狭小) ,风 险 相 对 集 聚在 银 行 体 系 。 二 是 多 层 次 资 本 市 场 进展 缓 具 有越 来 越 强 大 的国 际 影 响力 , 币政 策 应 当 注 意 国际 协 调 力 。 货 慢 。 券 市场 整 体 规 模 相 对偏 小 , 中企 业 ( 司 ) 券 市 场 存 在 分 割 , 2 债 其 公 债 . 要继续重点深化银行业 改革 , 2 完善银行业 的公 司治理结构 、 风险 发 展严 重滞 后 。且 存 在行 政 监 管 直 接 干 预 股 市 、 期货 等 市场 价 格 的 问 控 制 和 管 理体 系 , 全 银 行 金 融 机 构 的激 励 和 风 险 约 束 机 制 , 高 中 健 提 题, 造成 “ 策 市 ” 险 。 三是 城 乡 、 域金 融 发展 不 协 调 , 方 性 中小 政 风 区 地 国银 行 体 系 的 稳 定性 。促 进 商 业 银 行 的 合规 经 营 , 实施 全 面风 险 管 理 金 融 机 构发 展 滞 后 . “ 农 ” 中小 企 业 金 融 服 务 较 薄 弱 , 资 瓶 颈 对 三 和 融 和 以风 险为 基 础 的业 绩 考 核 、 价 和 资 本 配 置 机制 , 动 商 业 银 行 业 评 推 问题 突 出。 四是保 险 的短 期 投 资 型 品 种发 展 较 快 , 障 功 能 存 在 弱 化 保 务 收 入 、 利 来 源 的多 元 化 。 低 对存 贷利 差 的过 度 依 赖性 。 加 快农 盈 降 要 倾 向 , 任 保 险 与 再保 险 等 发 展 不 足 。 责 信 社 改 革 , 一 步 充 实 基 层 金 融 监 管 力 量 , 宽 社 会 资 本 进 入 服 务 中 进 放 1 货 币 政 策效 果 不 尽 如 人 意 。一 是政 策 最 终 目标 定 位 不 清 , 多 目 . 2 是 小企业与“ 三农 ” 的金 融 市 场 , 力 发 展村 镇 银 行 等 新 型 地 方 中小 金 融 大 标 还 是 收 敛 于 单一 目标 , 何 更 好 权衡 物 价 稳 定 ( 括 资 产 价 格 ) 经 如 包 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金融集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专业:金融学学号:XXXXXXXXX学生姓名:XXX 指导教师:XXX摘要金融集聚是金融信息、机构、人才等金融资源流动所形成的集聚状态的一个动态过程,对于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基于各地区金融深化程度指标,结合三大主要金融产业的各项数据,本文对中国金融集聚现象的基本状况进行了概述,同时对金融集聚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了相关建议对策。
研究表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金融产业集聚现象的形成是金融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基于省域层面分析,和中、西、东北部三个地区相比,东部沿海地区金融发展状况明显略胜一筹。
由于地理条件、文化差异、开放程度等诸多因素影响,东部地区对金融资源具有更强的吸引力,金融资源会向东部流动从而形成金融集聚区。
而上海则是全国金融集聚程度最高的城市。
从整体经济上来看,中国金融集聚区的形成过程中还面临着东西部差异大、经济的基础作用不够、市场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
更好地去完善市场体系,并优化布局分布等是促进金融集聚发展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金融集聚;区域经济差异;中国金融业Development situation,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financial agglomeration in ChinaAbstractFinancial agglomeration is a dynamic process of the formation of financial agglomeration state information, institutions and personnel of the flow of financial resources,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inancial industry. Based on the regional financial deepening degree index, combined with the data of the three major financial industry, this paper on the basic situation of China's financial agglomeration are summarized, and the financial agglomeration is facing the problem analysis and give som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 economy, financial agglomeration phenomenon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financial sector. Based on the provincial level analysis, and, West and northeast three regions, finance development in eastern coastal areas obviously slightly better. Due to the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cultural differences, openness and other factors, the eastern region has a stronger appeal to financial resources, financial resources will flow to the east to form a financial gathering area. Shanghai is the highest degree of financial agglomeration of the city of the city. From the economic point of view, the formation process is also faced with problems of basic function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the economy is not enough, the market system is not perfect Chinese financial district. Better to improve the market system, and optimize the layout of distribu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agglomeration.Key Words:Financial industry agglomeration;Regional economic difference;China's financial industry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Ⅱ)第1章导论 (1)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1 研究背景 (1)1.1.2 研究意义 (2)1.2 文献综述 (2)1.2.1 国外研究综述 (2)1.2.2 国内研究综述 (3)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4)1.3.1 研究内容 (4)1.3.2 研究方法 (4)第2章中国金融集聚发展现状及分析 (5)2.1 金融集聚的内涵 (5)2.2 金融集聚的基本理论 (5)2.3 中国金融业概况 (6)2.4中国金融集聚分析 (7)2.4.1 整体经济层面的分析 (7)2.4.2区域层面的分析 (13)2.4.3省域层面的分析 (16)第3章中国金融集聚面临的问题与成因 (21)3.1 中国金融集聚存在的问题 (21)3.2 中国金融业集聚发展问题的原因 (22)3.2.1 客观环境差异 (22)3.2.2 区域经济条件 (23)3.2.3 制度因素 (23)3.2.4 信息与技术创新 (24)第4章结论与对策建议 (25)4.1结论 (25)4.2 对策建议 (26)4.2.1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26)4.2.2 合理优化布局分区 (26)参考文献 (28)致谢 (29)第1章导论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1.1 研究背景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的三十多年内,我国国民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人民生活质量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201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一举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直至201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高达676708亿元。
相比于十年前的185896亿元,我们实现了经济翻两番的巨大成果。
然而就在我们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同时,许多问题也同样暴露在我们面前,困扰着我们。
由于国家扶持政策、地理环境因素以及自然资源分配等诸多原因,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变得愈发的不协调。
某些城市能够依靠自身的地理、文化等优势,在经济发展中进一步扩大自己的优势,吸引大量资金聚集以及金融机构的建立,便形成了该地区的金融集聚区域或金融中心。
金融集聚区之间的差异更是拉大了城市地区间的差距,这种现象在东西部地区尤为明显。
邓小平曾说过:“金融很重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朝棋活,全盘皆活。
”搞好金融应当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而金融集聚则是现代金融中重要的一部分。
集聚的概念最早源于产业集聚概念,由马歇尔在1890年提出,指某一产业在某个特定区域地理内高度集中,产业资本要素在空间范围内不断汇聚的一个过程。
金融集聚则是指资源与空间组合配置,金融产业进化、发展,从而在特定的空间内形成地域密集金融系统的结果或过程。
一方面来说,可以把金融集聚看成资源在空间运动的结果,形成特定的金融集聚区;另一方面,金融集聚可以看成一个过程,从动态方面来看,资源在一定情况下会向具有优势的地区或区域流动,而资源的不断选择和流动,正式金融集聚的过程。
在如今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金融集聚区域对于经济的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就世界范围来看,早已有纽约、伦敦、东京等老牌国际金融中心;放眼国内,即使现代经济发展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也有北、上、广、深等金融资源高度集中的城市。
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金融集聚区的发展变得愈发的不协调,经济增长失衡。
因此,本文试图从金融学角度分析我国金融集聚现况以及探讨我国金融机具所面临的问题,为更好地制定合理的金融集聚区提供理论参考,具有一定理论意义。
1.1.2 研究意义当今,中国金融业集聚现象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表现的较为突出,例如北京西城区的金融街,上海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等都是典型的代表。
然而金融集聚现象在中国各地区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东部地区集聚程度普遍较高,东北、中、西部地区金融集聚现象还不够明显。
与此同时,中国金融市场体系仍不够完善,金融集聚的形成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难题。
从整体经济、区域层面和省域层面来看,构建金融集聚程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SPSS分析可以得出各地区之间的具体差异并发现金融集聚所面临的问题,以期为促进金融业的发展与金融产业集聚的形成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和对策建议。
1.2 文献综述1.2.1 国外研究综述在国外,已经有不少学者对金融集聚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
其主要通过地理条件、规模经济、劳动力资本等因素来阐述金融集聚的现象。
(1)地理条件地理选址是金融集聚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然而在现实条件下,只有少部分区域能够满足金融集聚的空间要素,这种特定的区域被称为“光滑空间的豁结点”,这意味着具有特定条件的地区或区域才能成为金融集聚的选址点。
Martin(1999)通过对金融集聚区内的金融机构选址分布进行分析,银行与证券交易机构的区位存在差异性,证券交易机构分布较为集中,而银行业相比较为分散。
(2)规模经济美国著名经济学家Kindleberger(1974)认为规模经济能够促进金融市场的集聚。
从规模经济的外部角度出发,对金融机构的区位选择进行分析,当有大量的金融机构集中在某一区域内,那么一定会产生外部规模经济效应。
与其他地区相比,该地区对地区外的金融机构会更加具有吸引力。
Park(1989)认为当一个区域内的金融机构数量增加时,规模也随之增大,那么该地区的金融机构将会形成空间集聚,表现为金融机构之间深化合作、基础设施的共享等,不断地提高效率,进而促进金融集聚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