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选修课现状之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选修课现状之思考

摘要:本文先介绍了中国大学新兴的选修课制度,然后概括了现在大学选修课的两种现状——不求好课,只求好过;不求兴趣,只求实用。紧接着,作者揭示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两座大山--成绩与就业。随后,作者着重分析了这种现象对学校、老师尤其是学生的危害。最后,作者从自身的角度提出了改善这种现状的建议。

关键词:选修课现状原因危害建议

选修课制度简介

什么事选修课制度?为什么会有选修课制度?

说到选修课制度,就不得不提目前现在大学里已普遍采用学分制了。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竞争也日趋激烈,众所周知,所有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也在不断改革以适应新环境的要求,因此,学分制,作为一种先进的大学制度,飘扬过海来到了中国。

而选课制则是学分制的基础,大学生可以通过网上选课的形式来选择自己想上的课,选择上哪个老师的课,因此它赋予了学生以学习的自主性,使得学生在自主选课上有了更大的空间,有益于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由于选课制的完善程度主要看学生选课的自由度的大小,因此选修课的质量高低更能反映出学分制的完善程度。

大学选修课是大学生扩充自己知识面的一个重要途径,为高校学生提供了自由全面发展的广阔空间。

开设大学选修课的必要性众所周知,大学里学术氛围自由,多种思想学说在学校交流并存。多元化的课程能够扩充大学生自身知识面,引导大学生用新视角看问题,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如选修课中的公关与礼仪课程能提高大学生情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使之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环境;实用语言交际艺术课程能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便于学生的沟通发展和求职应聘;还有一些民间传统项目如女红等引入大学,并使之成为与学分相关联的选修科目丰富学校体育课的内容.使得具有古老历史的民间奇葩在校园中重新绽放。因

此很多老师和学生都一致认为,开设新颖的选修课对学生而言,利大于弊,在高校是一种很好而被普遍采用的教育形式,也是大学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如初中、高中教育的一个标志。

然而,这种先进的选课制度在完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

下面将以选修课为例来描述如今选课的现状。

选修课之两种现状

现状之一:不求好课,只求好过

每逢选课前夕,各大高校的网站上就会有各种关于探听“选修课情报”的帖子:“请推荐考试给分高的选修课”、“哪个老师的选修课容易过啊”、“某某老师的课打分高吗”、“推荐选某某老师的课,该老师上课从不点名”……由此可以看出,对于不少大学生而言,选课的标准不再是那位老师学术水平如何,不再是那门课好不好,哪门课程老师评分“松”、“容易过”,哪门课程就会成为同学们选修的“大热门”。

下面是腾讯网的一篇报道:

“点名少”的老师成热门

本市某高校遥感学院的大四学生小张这几天很高兴,因为他好不容易选上了一门《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而教这门课的老师被学生们评为院里公认“最好”的老师。据说这位老师平时上课不点名,考试也不会为难学生,往届毕业的学长们传授经验:只要最后一节课去听一下老师画的考试重点,学分基本是没问题了。

小张告诉记者,大四的学生忙着实习找工作,有的忙着考研,学校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一学期只安排一到两门必修课,其余都是选修课。第一轮选课一般在上学期末进行,学生在网上报名。一门课要达到一定人数才会开课,大家大多选“点名少,给分高”的课程,因此就会出现某一门课爆满,而那些“既难学,又难过“的课程却不得不因报名人数太少而被迫取消。

作为同济大学的在校学生,笔者对上面报道中所描述的现象深有感触:在同济大学选修课里,也有一位给分高、大家公认“最好”的老师,他的课一直是“一座难求”,每次都是从几千人中由电脑随即选出来几十人,能被选上的人都感觉是莫大的幸运。更有甚者,我的一名同学是在嘉定校区学习,他却“抢”了一门那位老师在四平路校区开的课,因为他知道,只要最后一节课的考试他参加了,他就能至少拿个良。

现状之二:不求兴趣,只求实用

大学选修课种类多,规模大, 以此来拓宽学生的视野,满足学生的兴趣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现在大学生对选修课的选择正在变得日趋单一:学生热衷于选修和自身就业密切相关的实用型课程,像经济管理、第二外语、社交礼仪等都成了“香饽饽”。而政治学、哲学、名著赏鉴等选修课却很“冷门”,不少课程最后不得不缩小课堂规模。

以下是教育点评网上的一个关于大学选修课的调查:

调查显示:

上表可以看出,目前不少大学生选择选修课的首要标准是“课程内容实用”,占48%。而“个人兴趣”,这个高校开设选修课的初衷,仅仅屈居第四,仅占13%。

上面的两种现状,导致如今的选课显示出严重的两极分化:有些只能容纳100人的课堂,选课人数却达到几百甚至上千人!然而,有些能够容纳一百人的课堂,选课人数却只有十几人甚至几个人!

这中现状不禁引人深思: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学生选课有着如此严重的两极分化?

原因之两座大山

大山之一:成绩

对于那些刚刚经过高考的独木桥的人来说,他们也许会认为大学里的成绩不再重要。实际上,他们错了。学习成绩仍然是大学里的一根指挥棒.它依然是家长老师同学的话语中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在大学里,不管是评奖学金,选专业方向还是保研,成绩依然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甚至很多单位的招聘,对成绩也有非常高的要求。

下面是院校文化网上的一段题为“谁和我们讲大学成绩不重要?”的一段报道

当你把简历递给招聘人员的时候,他们的动作一般是:姓名-〉专业-〉成绩单-〉证书-〉PA SS OR NOT

真的,对于HR们来说,无法通过短短的时间真正认识一个人,这个时候成绩是致命的:但是至少说明你的态度是认真的;反之,成绩不好,你对待学习的态度肯定不够好,那工作呢?HR肯定愿意把进一步的面试、笔试机会留给成绩优秀的人。

所以,成绩这根指挥棒使得很多大学生把提高绩点作为选选修课的唯一目的,于是,那些老师“松”、给分高,易拿优的选修课成为了大家疯抢的对象。

大山之二:就业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数量已经是供过于求,当代大学生已不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尤其在当下,全球金融危机仍未完全消除,使得就业市场再度萎缩。那些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也更为苛刻。因此每个大学生都希望在大学里能提高自己以后在职场的竞争力,可是这种竞争却让大学生逐渐产生了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很多大学生选课时就会问自己:“这课上了有用吗?这些知识学了以后能用上吗?”这种心态使得很多大学生不再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自己想学的课程,“课程内容实用”成为了大学生选课的首要标准。

对于上面所说的那些“实用型”课程如第二外语、社交礼仪、经济管理等,学生认为在以后的就业过程中能够用得上,于是成为了大家哄抢的目标。而政治学、社会学、哲学等选修课看似“不实用”,对就业“毫无帮助”的课程也就变得冷门,甚至无人问津。

很明显,是就业这根指挥棒指引着大学生向“实用型”靠拢。

选课现状之危害

当代大学生的这种选修课现状不管是对于学校,老师还是学生都有着极其严重的危害。下面将简要说明对学校和老师的危害,并且重点说明对大学生自身的危害。

之于学校:资源的浪费

学校发费巨大的人力和财力开设各种各样的选修课,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满足大学生的个性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学生选课标准的单一以及严重的“两极分化”,使得学校的教学资源遭受巨大的浪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